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祝福备课札记(人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0:04阅读:
字号:|
一、《祝福》中提到的几部书 
    鲁迅先生的小说名篇《祝福》为了塑造鲁四老爷这个“讲理学的老监生”的形象。特意提到了几部书。《祝福》中说:“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对于《四书》,学生是知道的,有关《四书》的注解书,数之不尽,骆培的《四书衬》只是其中的一种,这书在《四库全书总目》和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中都查不到,想来无关紧要。至于另外的《康熙字典》和《近思录》,却有很多学生提出了疑问。 
    学生的问题是:《康熙字典》只是一部字典,为什么会是“一堆”并且还“似乎未必完全”?《近思录》又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 
 说到《康熙字典》,它是清代康熙皇帝命令张玉书、陈廷敬等编纂的。笔者有一部上海书店1985年版的影印本,三十二开精装本,就一册。它虽然厚了一点,可也绝对不会是“一堆”。那么。鲁迅先生所说的“一堆”,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与古今书籍的排版、纸张有很大关系。古代书籍一般都是木刻本,就是把字刻在木版上。然后印刷出来,这样字就很大;同时,古代的纸张比较松散,这样书就显得比较厚。因为这些缘故。我们现在拿在手里薄薄的一本书。古代却往往要做成几册。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康熙字典》是一部大型字典,收字极多,有47035字。它按部首排列,分为214部。全书又按十二地支分成12集,古代一般也就印制成12册。另外,有一些不同版本的《康熙字典》,册数可能更多,例如有一种清康熙五十五年版的《康熙字典》,竟多达38册。这么多册书放在一块。当然不容易一下子数清。所以说“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有很多错误,清代学者王引之曾做《(康熙字典)考证》,改正了2588条。由于中国古书都是竖排,且不加标点,又是用反切注音(反切是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所以很不方便于一般人阅读。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在2002年整理出版了《康熙字典》。整理本横排出版,全书逐句加标点,又加标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现在使用《康熙字典》,当然方便多了。 
    至于《近思录》,今天的年轻人一般都不大清楚了,但是在封建社会后期的几百年时间里,它真是一部大名鼎鼎的书了。《近思录》是朱熹和吕祖谦选编的北宋几个哲学家或说理学家的言论语录。原来,在北宋,有邵雍、张载、周敦颐、程颢、程颐五个理学家,被称为“北宋五子”。朱熹和吕祖谦尤其佩服除了邵雍外的另四人,“相与读周子、程子、张子之书,叹其广大宏博,若无津涯,而惧夫初学者不知所人也.因共掇取其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者,以为此编”(朱熹《近思录•题词》)。朱熹认为,“穷乡晚进,有志于学,诚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门而人矣”,同时他还说:“《四子》(即《四书》),《五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 
《近思录》书名取义于《论语》中子夏的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它包括六百余条言论,分为十四门(类):一、道体;二、为学大要;三、格物穷理;四、存养;五、改过迁善,克己复礼;六、齐家之道;七、出处、进退、辞受之义;八、治国平天下之道;九、制度;十、君子处事之方:十一、教学之道;十二、改过及人心疵病;十三、异端之学;十四、圣贤气象。 
    《近思录》是封建时代士人的必读书,它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一直到当代,它的影响都是很大的。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在1978年提出了一个“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的书目,只包括七部书,《近思录》赫然就在其中。 
    需要说明的是,清代茅星来和江永分别都为《近思录》作了注解,书名也都叫“近思录集注”,但却是两部书。教科书上的注释不够清楚,容易让人误会是只有一部注解书,建议改为:“清初茅星来和江永都分别为它编了集注,书名也都叫‘近思录集注’。” 
    二、《祝福》中的对联 
    在教学过程中,有细心的学生问了一个问题.解答这个问题很费了我一番斟酌。 
    《祝福》中说:“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已经脱落”的“一边的对联”,小说中没有说,是什么呢? 
    要知道“已经脱落”的“一边的对联”是什么,就必须知道“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出处。根据教科书的注释,这是朱熹对《论语•季氏》的注解。检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论语•季氏》部分,有这样一段文字: 
    陈亢问于伯鱼日:“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礼乎?’对日:‘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日:“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73-174页) 
    在这段文字中,朱熹对“不学诗,无以言”的注解是“事理通达,而心气和平,故能言”,对“不学礼。无以立”的注解是“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据此,我们就能够知道,“已经脱落”的“一边的对联”应该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并且,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规则,“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应是上联,而“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是下联。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