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议论文写作训练资料(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0:26阅读:
字号:小|大
2008年春高一作文写作训练
一、第二周周六作文(2008-3-1)
题目:
1、论
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议论文题目。题目的补充形式主要有两种:
A、概念 B、观点
例如:
A、补充概念型——《论宽容》
题目中的概念“宽容”是论述的对象,其中心论点可以有两种形式:a、宽容是什么;b、宽容怎么样。具体如下:
①宽容是一种美德。② 宽容让我赢得友谊。……
B、补充观点型——《论近朱者赤》
题目中的观点“近朱者赤”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2、请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老鸟指着开着门的鸟笼对它的几个孩子说:“进去吧,我早就为你们准备好了家。”
“不,我们要上天!”它的孩子回答说。
简析:这是一道旧材料作文题,材料的中心或主旨是关于“自立”的。
写过旧材料作文的人都知道,“材料作文”的“材料”是作文中心或主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它提供的一般是中心意见,而这个中心意见往往是同学们要写作的根本(即立意)。
所以,要做好这道材料作文题,必须先审题,明确材料中心是关于“自立”的。这样,写作时,只要紧扣这一中心来写,就可以了。
二、第四周周六作文(2008年3月15日)
题目: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然后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萤火虫
并非不知道,
最暗的星,
也比我更辉煌,
我还是一闪一闪地飞行,
尽管我只有这么一点点光。
分析:
抓住关键词“还是” “尽管”,不难掌握小诗的中心。以下立意可供参考:
1、弱小而不自卑
2、位卑未敢忘忧国
3、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4、有一分光,放一分热
……
三、第六周周六作文(2008年3月29日)
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一)、论据的选择
论据分两大类:
一类是理论论据,即用人们熟悉的普遍道理或理论权威的经典论述及经过实践证明的可以信赖的格言、谚语等来做根据;理论性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党在不同时期内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的定义、法则和规律,一般的公理、常识以及成语、谚语等等。
一类是事实论据,即用具体的、可靠的事实,或中外历史和现实的事实,或实践经验和统计数字,或从图画、图片、电影、电视、戏剧中搜集、积累的材料来做根据。事实性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基础。缺乏论据,论点就得不到证明。选取论据要紧扣论点,为论点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论据要选得精,选得充分。要恰当运用事实论据。
1、论据要贴切(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有同学以《勤能补拙》为题作了一篇文章,选了以下论据。大家讨论,选择合适吗?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论据①④合适,②③不合适。因为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无粘边,也并没有能表明韦钰是“拙”的。而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这是补了“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一个问题,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选材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离。
2、论据要典型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受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
有同学以“我们可以不欢迎挫折,但不应该回避挫折,畏惧挫折”为话题,以“挫折铸造成功”为中心,选了下面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明确:不合适。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这种说法似乎不典型,还有体育似乎需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 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师说的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动的。因此,用它做论据不典型。
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而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但是只要用到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时,总有一批学生连举一大串, 而其中的一部分学生所的几个人物,又往往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类型、同一个领域,这便犯了缺乏典型性的错误。因为从同一个角度举出来的论据再多,再贴切,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普遍意义。
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避熟就生,避旧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就有利于阐述道理,会令人耳目一新。由此可见,选例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那么会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
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
请大家看这段文字: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在感觉之中,铸成千古遗恨!秦王赢政,开创了大秦帝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认为基业已固,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民实行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焚书”、“坑儒”、“以愚其黔首”,及至传至二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多么可叹!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神社。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此声名狼藉。
这段文字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从政治家、科学家、作家的角度,从反面的角度来选取典型事例,说明了“跟着感觉走”的危害性,从而论证了“要跟着理智走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论据要新颖。
现在非常强调创新,学生的作文也很重视有新意,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我们则可以通过论据的新来使文章增添新意。
论据的新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所引用的材料是新的,如新事例、新人物,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等;如果选用的事实论据都是陈谷子、烂芝麻,都是老生常谈,游离于日新月异的生活,落伍于前进的时代,缺乏新鲜感和说服力,这样难免使人生厌。
不能一谈到身残志坚,就写到张海迪,一谈到革命纪律性,就写邱少云,这些英雄人物固然不错,但用得太多太俗,就会影响文意的表达。所以使用事实论据要有时代特色,要有新鲜感,要在“新”字上下功夫。
二是旧材料的新作法。有时,我们找不到新的材料,当然也可以运用一些旧的材料,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要力求用旧材料写出新意,让人感到材料虽然是熟悉的,但你这样运用这样处理仍让人感到不同凡响。
例如爱国诗人陆游在《示儿》诗中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人们一直用这个事例,是因为它突出地反映了一种爱国思想,但是否能从教育子女的角度推陈出新呢?有的同学把领袖人物、著名人物、先进人物、名言警句当作“万能胶”,而且多年不变,没有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也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新鲜的论据,说到这个论点,或者说到那个论点,都是常用的几个论据,让人味同嚼蜡。
曾在报刊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在议论文写作中,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在论据的运用中,我们要力求用的都是金子是银子,而不是石子。
4、善于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对选择最恰当的论据也十分重要。
例如提出“人才重要”的论点,引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萧何追韩信的故事作论据之后,可以展开联想,接着选择相应的反面论据针砭时弊:
萧何慧眼独具,识才,荐才,而毫无嫉才之心。由此,我又想起漫画《武大郎开店》里的“掌柜”。确实,在现实生活中,不识才或知才不用的领导还不乏其人,他们就和《武大郎开店》里的掌柜一样,比自己高的伙计“一个也不要”。这岂非可悲而又可笑!
这里选择“武大郎开店”这个论据,恰当地引入文章,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不能不说是联想的作用,由此及彼,善于联想,就可以将有关的材料串联起来,拓宽议论思路,加强论点的说服力;有时选择了事实论据之后,可联想到相关的理论论据,引入文章,使议论更见深度。
(二)、论点的确立
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前提。
写议论文时,要注意把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交代清楚。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基本观点,它是全文的主旨和核心,在文章中起主导作用。分论点是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确立:
提出论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大致有以下四种:一是开头提出论点;二是结尾提出论点;三是篇中提出论点,一是标题就是中心论点。考场议论文则应以第一种方式为主。
下面分别以“理想”和“快乐”为话题就“怎样确立论点”加以说明。
话题一:理想
请以“理想”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1、参考一
从对象的角度确立论点,如《青年的理想》,青年人要树立理想,奋斗是青年实现理想的阶梯。
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常常与现实矛盾。有的青年在奋斗中逐渐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和勤奋不足,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2、参考二
从“是什么”的角度确立论点,如《理想是什么》,理想是人毕生追求的崇高目标。理想就是人的奋斗目标,是人对自己未来的理性思考和一个方向性的设计。理想是人不息奋斗的动力,理想是人毕生追求的那盏明灯,它时刻照耀人前行的足迹。
3、参考三
从“为什么”的角度确立论点,如《呼唤理想》,我们为什么要树立理想?因为理想是我们生活的坐标。
树立理想是把握自我的首要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如果没有理想,就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兴趣,在生活和工作中迷失自己。
4、参考四
从“怎么样”的角度确立论点,如《理想的实现》,怎样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只有通过奋斗。青年人怎样才能找到通往理想的阶梯,实现自己的理想?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话题二:快乐
一般字典上对快乐下的定义多半是:觉得满足与幸福。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1、参考一
从对象的角度确立论点,如《人生的快乐》,以人生为对象来讨论快乐。
人生在世,谁都希望生活得快快乐乐,快乐的人生是一次成功的旅行。拥有快乐的心情会感到活着是美好的,但只有理解了快乐的真谛,才可能拥有真正的快乐,体验到人生的快乐。
2、参考二
从“是什么”的角度确立论点,如《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它是追求精神的快乐。
人们对快乐的理解一般有两种认识。一是物质生活享受,为求得这种“快乐”,增加了诸多烦恼而失掉了生命的本真。二 是 追求淡泊纯美的心灵和高雅的文化素养,可以说这样的快乐才是人生真正的快乐,值得追求的快乐。
3、参考三
从“为什么”的角度确立论点,如《拥有快乐》,人为什么要拥有快乐 ? 因为 快乐是人 生活和前进的动力。
人是一种感情的动物,除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外,快乐也是源于人之天性的自然需求。快乐是一种美好的状况,快乐是人情绪的自然流露,是人类今天最基本及最深切的心理需要。拥有快乐,人才能拥有充足的精力;拥有快乐,人才能拥有昂扬的斗志;拥有快乐,人才有不竭的前进的动力。
4、参考四
从“怎么样”的角度确立论点,如《理想与快乐》,怎么样才能拥有快乐?只要有理想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快乐。
快乐是一种对理想的投入,是一种献身事业的追求。因为奋斗的过程和达成目标一样,都能使人产生无比的快乐。追求理想会带来快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凡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看上去总是精神饱满,脸上洋溢着快乐;那些患得患失、浑浑噩噩的人,常常愁容满面。只有做一个有理想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会找到自己真正的快乐。
(三)、作文(3月29日布置)
请以“理想”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四、第八周周六作文(2008年4月12日)
作文题目:
2008年广州一模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要购买1元的行李货品票。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孩子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为司机的要求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拒不开车。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期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后,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
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反响,议论不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参考意见一:
面对这一则新闻材料,我们应该怎样确立写作的观点呢?
总的来说,可以采用“因果推断”的方法进行。
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反之,有什么样的行为就反映了他有什么样的思想。我们把这作为立意的出发点,就有可能容易把握到材料的精神实质。
一般说来,材料作文的审题角度不是唯一的,如果出现多个人物,每一个人物都可作为一个角度来审视,在审视时抓住他的行为与思想之间的关系。
第一,从乘客的角度。她认为公交公司的规定不合理,她有实际困难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而使她作出“对峙”,报警等一系列让人匪夷所思的举动,她这样做对不对呢?我们应该怎么看?
从肯定她的角度可以这样立意:坚持原则,维护个人的利益。
从批评她的角度则可以这样立意: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罔顾他人的利益。
第二,从司机的角度,他执行公司的规定本身没有错,但没有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而造成这场原本可以避免的混乱,因而可以这样立意:
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社会效益为先。
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人与人之间应该发扬友爱互助的精神。
第三,从双方的关系来立意。如果交战双方都能本着互谅互让的态度来解决事端,这样的事或许就不会发生了。因此可以这样立意:
人与人之间要有谦让的精神,要学会忍让,学会让步,学会礼让,学会体谅他人,为他人着想等等。
能选取上面的其中一个方面的立意来写都可以认为是切合题意的。
【优秀作文选评】
宽容成就美丽
宽容不是公交车上的“对峙”,不是公交车上的你推我挤,更不是司机与乘客间不可开交的争吵,宽容是整齐有序的上车,是司机那和蔼近人的建议,是乘客那真心实意的遵守……
当炎炎烈日时,留些宽容给自己凉快,当凛冽寒风时,留些宽容给自己取暖……而不至于被烈日烤得发黑,让寒风吹得发颤。相信吧,宽容成就美丽。
学会宽容,你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喜欢斤斤计较的人吗?喜欢小题大做的人吗?是的,没人会喜欢这种人,也更没有谁会喜欢成为这样的人,这样让周遭讨厌、厌恶的人。那就学会宽容吧,在争吵时,想想“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在冲动时,想想“君子不计小人之过”;在错误面前,想想“人非圣人,孰能无错”。那么,一些不必要的伤害也就不会发生,不快乐的记忆也就不会存在,也就随风而逝。倘若马加爵能释怀那些嘲讽,能宽容同学的那些讪笑、讥讽;倘若马加爵学会宽容,那么一切也就不会有,社会也许多了几位国家栋梁。
学会宽容吧,就像一句名言所说:“将别人的不好写在沙子上,那么风吹过,一切也就随风而逝”。
一个团体,若总是处于争吵,处于互相猜测,互相怀疑中,那么,可想而知,所有的活动都会是像一盘散沙,各行其是。没有女排那群互相宽容的姑娘们,会有女排那振奋人心的一次一次的成功的欢呼吗?没有冰上芭蕾那群舞者的相互宽容,会有那曼妙的“芙蓉出水”吗?没有那相互协调,将心比心的舞蹈者,会有那感动国人的《千手观音》吗?是的,团体的成功不是一个人的努力与出众,而是十几个人或更多人的共同宽容,互相体谅而创造的。看吧,郭吴跳水组合将凭借那宽容之心创造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跳跃。
学会宽容,国家才能走向繁荣富强。
“忘记等于背叛”?我主观的认为,有时忘记不是背叛,那只是一个国家队对另一个国家的宽容,宽容他对自己曾经的伤害,但宽容绝不是纵容、懦弱。宽容日本对中国曾经的伤害,才能让我们怀着一颗“求同存异,学习西方”的心态来巩固双方的友谊,壮大自己的综合国力,但宽容绝不非认同,我们一定要唾弃日篡改历史的恶劣丑陋之举。
学会宽容吧,成就你自己的美丽,成就一个团体飞跃的美丽,成就一个国家繁华的美丽。
点评:本文确立的中心论点是切合题意的,拟写的标题就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作者采用并列式的结构,从个人、集体、国家三个方面来展开自己的论述,每一个部分都有恰当的论据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给人很深的启迪。语言很有特色,娓娓道来,却韵味十足,显示比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得分20+20+5=6=46
退一步
“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伴随着我成长。遇事则退一步,生命则更精彩。
如果司机退一步不收行李费,那会是怎样的结局?如果陈小姐退一步不劳烦警察,那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只因那一块钱的行李费与司机“对峙”数小时,使车上数十人转车,使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这样值得吗?你们可曾想过退一步呢?
退一步,使你摆脱困境。
霍金,一生坎坷,疾病就像恶魔一样缠着他,致使他全身瘫痪,于是他选择了退一步,他不与病魔直面冲击。
命运使他残疾,他退一步,与轮椅终身相伴,正因为霍金退一步。科学界上有奇迹发生了。他的言论,他的发现震撼世界,霍金可以说摆脱了困境。
退一步,使你悠然自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乐。在官场上,他选择了退一步到世外桃源过怡然自得的生活,此后他的世界没有黑暗,没有阿谀奉承,只有依然,只有快乐。
苏轼,你何尝不是也有相同的遭遇,被贬时,退一步,你有海一样阔的胸襟,离开官场生活的你,更加有志气,你的志向并没有灭。
退一步,使你成功。
鲁迅,你的弃医从文,其实就是退一步,医学界里你退了一步。在文学界里,你的字里行间燃烧着多少人的激情,点亮了多少人心里的灯塔。
你的著作没有一部不鼓舞人心,没有一部不震撼灵魂,没有一部不受人称颂。退一步,其实,你成功了。
朋友们,不要觉得退一步是羞耻的事,其实退一步可以使你摆脱困境,也可以使你怡然自得,更加可以使你成功。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它与你结为伴,它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叩响你的大门,提醒你退一步。
有时,退一步很重要,作出正确的选择,退一步。
点评:本文在引用原材料时是经过一番心思的,他摈弃一般的照搬材料的做法,连用几个问句,发人深省,很好的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也使得读者跟着一起思考。采用议论性散文的写法,从三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需要退一步”的问题,使读者明白了退一步的好处。在表达上,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富有表现力。不足之处在于内容略显单薄,简洁有余,展开不足。得分:20+19+6=45
相互谦让
谦让,是人生前行的一张通行证;谦让,是幸福微笑的一包催化剂;谦让,是和谐相处的充要条件。如此,不怕半路被拦截,不怕伤心流泪,更不怕会有争吵。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贵在谦让。谦让是一种深厚的涵养,它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能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你心灵的恬淡与宁静。它不但可以改善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还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与升华。
如果陈小姐能谦让,如果司机能谦让,就不会出现争执与“对峙”这样由小而闹大的一件事,居然还出动警察,浪费了多少社会资源,是不是有点无聊,有点好笑?
曾经,在战国时,蔺相如的“完璧归赵”让他的身份地位攀高升,从一个“门客”而与廉颇“同列”。以至招来大将廉颇的不满,还企图羞辱蔺相如一番。而蔺相如却以礼谦让他,使廉颇终于负荆请罪,成就“将相和”的千古佳话,并合二人之力,保全了赵国。试想一下,假如两人互不相让,坚持针锋相对,后果又会怎样呢?大概为秦所灭了吧?!这种相互谦让的作风,多麽难能可贵啊!
可见,谦让是一种豁达的挚爱,就如一弘清泉浇灭艾怨嫉妒之火。可以化冲突为详和,化干戈为玉帛。谦让又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别人冲撞了你,内心也会感到不安。你以谦让待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理解与拥戴。不管是家人,老师或是朋友、同学,相处之间应该谦让有礼,和谐社会的构建,不都是需要以此来保证吗?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需要谦让。
如果中国牢牢记住日本的罪恶,我们的世界还能如此的和平吗?恐怕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吧?!因为中国懂得谦让,在如今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的氛围下,只有相互谦让才能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毕竟,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呢!
然而,谦让并不意味着退却不前或软弱可欺,并不是面对委屈、误解、甚至凌辱无动于衷;而是指在不伤害别人或危及社会的情况下,作出的合理让步,对于没有道理,存在伤害的对峙,我们是不应该谦让,应当肯定的坚持。就如肯定坚持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一样,不管国际的反华势力多猖獗,也不管岛内台独分子的叫嚣声有多高,中国至终坚持,绝不退让,台湾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毋容置疑不能更改的事实。
人生的旅途总有坎坎坷坷,带上“谦让”,总能找到避风港。
人生的小路总有弯弯曲曲,握住“谦让”,总能披荆斩棘,看到胜利。
相互谦让,让社会更和谐,世界更和平。
点评:虽然立意没有过人之处,贵在符合材料的旨意。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上展开论述,分析紧扣中心,举例紧扣中心,思路清晰也比较开阔,能辩证的分析,显示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语言表达也畅达,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考场文章。得分:
20+20+8=48
宽容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推行“仁”和“礼”。兼爱他人,是其思想的主旋律。在我们与别人发生利益冲突时,是否懂得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内涵了呢?
花和叶相互衬托着,才显示出景色的优美;水滴和大海相互和谐地共存着,才显出了大海的宽阔;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相互融洽,才显出了文化的异彩纷呈。世界就因和谐地发展着,才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宽容似乎碾压在了车轮之下,我们不得不感到可悲。陈小姐和司机仅仅为了一点芝麻小事就争吵到如此地步,如果司机宽容一下,设身处地为陈小姐着想,就可以解决这件事。或者陈小姐体谅司机的难处,也可避免乘警车回家。这一场争吵皆因他们缺少宽容之心。
古今成功之士,大凡都有宽阔的胸襟。一代名臣左宗棠,自小擅长棋艺,一次出征前看到街边有一老人,以“天下第一棋手”自称,便上前挑战,结果老人连输几盘,于是叫老人把招牌给砸了。当左宗棠出征胜利归来,老人招牌还在,不禁大怒又上前挑战,结果被老人打得落花流水,宗棠疑惑,问老人原因。老人说,我知你是大将军,将要出征,我不想有损你征战的信心。宗棠大悟,谢了老人,感慨万分。老人有如此胸襟,自己却因一点小事大放狂言,自愧不如。从此不再高傲自大,而是以宽阔的胸怀对待周边的人和事,赢得了人们的赞许。
兼爱他人,要有广阔的胸襟,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常怀宽容之心,一切都有可能变得美好。
凡事多为别人着想,善于理解别人,才能和谐地生活着,我们的生活才能没有烦恼,没有悲伤。
宽容之心是我们做事取得成功的关键。大海因不辞小滴,才成就了一一望无际的大海,更何况我们是有感情、本该善良的人呢?
多点宽容,世界就多点和谐。让我们以宽容之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吧!
本文得分为51分,个别语句已作了修改。总的来说,本文可算是考场优秀作文,一是善用排比等修辞,较有文采;二是用例和议论都较为恰当。
五、第十周周六作文(2008年4月26日期中考试)
读完以下材料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猎人外出打猎,别人劝他在枪里装上子弹,他不以为然:“打猎的地方还远着呢,到时候装一百发子弹也来得及。”走着走着,忽然发现水面上浮着一大群野鸭,就在他匆忙装子弹的时候,野鸭觉察到动静,一下子便飞得无影无踪。
写作思路点拨:
从材料指向的立意可提炼出:机会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材料是从反面诠释道理的。
如写议论文,则可以把材料放在文首,简单引用,得出观点;也可以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
如果写成记叙文,除了从日常学习生活中选材 ( 如 参加演讲、文体比赛因 精心准备把握了机会 或 因 没有做好准备而失去了机会 ) 外, 我们可以用故事新编的形式来出新 :历史上有很多人穷而不失其志,独善其身。为了理想矢志不渝, 如 姜太公渭水垂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诸葛亮隐居山林洞悉天下。他们在积极地准备,一旦机会来临,则马上建立丰功伟业。结构上采用“一线串珠”式或以小标题来引入,相信能写出新颖的文章。
六、第十三周周六作文(2008年5月17日)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作文讲评
一、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到省人才中心招聘销售部工作人员。应聘者很多,但招聘单位却只留给一个职位。在应聘者抢占座位作准备时,一个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却几次主动让座,让别人先面试。到她面试时,公司负责人对她的条件虽较为满意,但认为她过于谦让,不适合到销售部工作。该负责人认为,谦让的确是一种美德,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更需要“锐意进取”的员工。而张媛媛则认为不具备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是干不好工作的。此事在省城引起强烈反响。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公司的要求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有人则认为张媛媛的做法是正确的,应继续保持这种美德。
请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审题
认真阅读黑体字,就可以发现,题目是在讨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谦让这种美德还需不需要,是谦让重要还是进取重要。
从肯定、否定和辩证地看待三个角度入手,可以有以下三种观点:
1.市场经济下当然要进取,但仍然需要谦虚这种美德。因为这种美德有其重要作用和意义。
2.市场经济下重要的是锐意进取,谦让这种美德显得不合时宜。
3.市场经济下谦让和进取各有其价值,该谦让时要谦让,该进取时要进取,二者并不冲突。
另外,概念必须清晰。例如:
谦让:谦+让,谦虚地不肯担任,不肯接受或不肯占先。一种处事的方式。
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一种精神。
退让:让步,向对方妥协。 忍让:容忍退让。
以上四个概念各有侧重,论述时万不可混为一谈。
进取: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
审题主要失误:
1.泛泛而谈各种美德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2.全文只谈一个方面,完全未提及另一方面。
3.论述时完全脱离材料,只字不提市场经济,没有较强的针对性。
4.未把握命题人的意图,从中提炼出“任何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观点”等话题。
三、构思点拨
肯定谦虚:
1.温良恭俭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就是谦让。我们从许多伟大人物如孔子(温良恭俭让)、老子(不敢为天下先)、孔融(让梨)、蔺相如(对功业谦让)、尧舜(禅让)、霍去病(谦让,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钱钟书(对名利很谦让)。我们从中国的许多礼仪中也可见其魅力,如有素养的中国人在社交活动中互相谦让,彬彬有礼,气氛融洽。
2.在当今社会,谦让仍然有其重要作用。可以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许多场合如上车、就餐等谦让可以保持良好的秩序;在国际交往上,适度谦让可以减少他国的戒备心理,反而有利于树立良好形象,发展关系。
3.谦让和进取也没有什么冲突。一是适用的范围不同。谦让更多属于礼仪范畴,进取多属于工作范畴。材料中的张在礼节上谦让其实并不等于工作上也一定会谦让。二是一味进取反而会碰壁,适当谦让却可能是一种有意补充和调剂。
例如:
著名经济学家纳什关于经济的平衡论指出:在一个竞争群体中,所有竞争者只有为自己和共同竞争者谋求最好的利益结果时,那么竞争的结果才是最理想的。平衡论由于在金融、政治等各方面取得了重要作用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奖。事实证明,要使自己受益也同时使他人受益,离不开谦让的美德,也只有懂得谦让艺术的人才能更好达到这种效果,一个只知道“进取”“为个人奋进”的人很难被一个群体所接纳。
肯定进取:
1.在市场经济下过分谦让会让人感觉你没有水平,从而丧失很多机会。例如中国许多大学生在外资企业面试时,往往显得很谦让,结果被弃而不用。
2.古代和当前社会许多成功人士、企业和国家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个道理:不谦让,锐意进取才会成功。例如:王勃、孟子、刘翔、吴士宏、叶莺、姚明、张艺谋、联想集团、海尔集团、方正集团、日本、以色列、美国。当今社会,瞬息万变,要锐意进取,该出手时就出手。
3.相反,有些个人、公司企业不思进取或不敢进取,迎接他们的是惨重的失败。
4.锐意进取与传统美德谦让并不矛盾。前者是工作上发展上的,后者是礼仪上的品质上的,一个在工作上锐意进取的人完全可以同时是一个在礼仪上谦让的人。
例如:
如果王勃也像张媛媛这样谦让,那千古绝章《滕王阁序》就不可能为人所知。王勃年纪轻轻便才华横溢,他当年只是作客别人家中,户主欲借一宴会展现他女婿的才华,却假意让客人先作序,王勃不解风情,不学他人的谦让,出口成章,语惊四座。虽坏了户主的兴致,却也赢得了大家的认同,流传下一篇脍炙人口的珠玑文字。人不能极端地谦让、隐忍、沉默,该表现自我的时候就应该大胆一点,谦让、再谦让,最终只会埋没自己。
当今社会,讲究的是效率,讲究的是把握机遇的能力。过分的谦让的人不但不去主动寻找机遇,甚至会将到手的机遇拱手送给别人,这样做还美其名曰“谦让”,不仅是我们的损失,也会是国家和民族的损失。在今天,自信、进取远比谦让能适应这个环境,正如杨振宁博士所说:“中国的学生不要太谦虚,胆子可以再大一点。”是的,我们就应该胆子再大一点,努力拼搏,实现我们的理想。
文体选择:
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散文或其他应用文。议论文要鲜明地提出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记叙文本文比较难写,在故事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方面比较难。散文写成议论性散文比较合适。应用文如可以写成一封信同就这件事张媛媛探讨、写成演讲发表自己的看法等。无论哪种文体,都要让人清晰领会到你对这件的看法和进一步的思考。
四、例文及点评。
【例文1】议论文 肯定谦让
谦让不可弃
高三(4)班 陈霖
面对激烈的招聘竞争,一位名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却数次让座,不过就是这份谦让,却被认为不适合激烈的市场竞争。这让我深思。(简单摘引材料,语言简洁,抓住了关键)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流传千年,指导着千万代的炎黄子孙找到人生中的航标,成就大业。其中,谦让一词,占据的重量犹如泰山之重。谦让是一种美德,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所必备的。因此,无论何时,谦让不可弃。(提出观点,鲜明有力)
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人格美。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小孩启蒙时期的必读名篇。孔融在吃梨子时,将大的好的让给兄长和父母,把最小的留给自己。孔融的谦让,也许有人认为他吃亏了,不过这只是人格低下的人才这么认为的。从中看到的,是一种孝道,尊敬之道,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人格美。(分论点1,谦让是人格美)
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宽广和崇高。在中国古代的帝制中,世袭制之前禅让制。尧帝作为皇帝时,爱民如子,待民至亲至善,天下事如同自己的事,国家治理得一片祥平。但是岁月不饶人,人终会老去。尧帝也到了有心无力的时候,用有人要继承他的位置。有人认为尧的儿子可以担当,但尧地知道自己的儿子无能为力,于是把目光瞄准了有才能的舜,于是把位置禅让给舜。舜也不负众望,用心之国,人民更加安居乐业。尧帝是谦让的,他没有从家人的利益出发,让位给儿子,而是以天下人为念,让位于舜。尧帝的谦让,是一种宽广和崇高。(分论点2,谦让是宽广和崇高。)
谦让不可弃,它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航标。刘备临终托孤,手握诸葛亮的手,希望诸葛亮能代替自己,征战天下,自立称王。的确,以诸葛亮的才能,帝位大可取而代之。也许是谦让,也许是自己心中的航标,他拒绝了,他要以臣子的力量终生为幼主效力。到了诸葛亮死的那一刻,仍然为国家贡献着力量。(分论点3,谦让是人生航标)
谦让不可弃,它是安定与和谐的统一。来到韩国的街头,车水马龙,却丝毫没有混乱。车间了人,车主会谦让,让人先走。车与车相见,也会互相谦让,秩序井然。韩国的交通为什么可以这么和谐与安定呢?答案就是谦让。(分论点4,谦让是安定与和谐的统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人认为一个人或国家必须锐意进取,谦让已经不合时宜,但我不以为然。谦让之所以能成为美好的道德,当前营造和谐社会,谦让更有它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变异,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美德就是“美德”,不会被时代所弃,只会散发出更新的魅力。(结论,因为谦让的特点作用,所以其在当今社会不会过时。论述有力,有针对性。)
点评:文章深刻地理解了材料,从赞同张媛媛的做法出发,以古今中外的几个典型例子深刻地论述了谦让的作用,进而水到渠成阐明在当今社会仍然要保持谦让这种美德,说服力强,针对性强。不足之处是分论点有一点交叉,但能这样列出几个分论点已属不易。(17+17+16=50分)
【例文2】 主张进取 议论文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高三7班 魏嘉文
闻说有一则新闻在省城引起强烈反响,那是关于省人才中心招聘销售部工作人员的事件。那天,应聘者很多,但招聘单位只留给一个职位,而一名叫张媛媛的女生却主动让位给别人应试,最后由于这名女生的过于谦让,令公司负责人认为她不适宜在销售部工作而使其面试失败。这令人们对于是否应具有良好道德修养而议论纷纷。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必不可少。可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如果只会过于谦让,而忽略了锐意进取,那么,被淘汰的最终会是自己。(提出观点,不要忽略锐意进取)
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相信也是家喻户晓了。那么,长颈鹿最终被保存下来,而没有灭绝呢?是因为随着树木的长高,为了生存,它们都在竞争往上伸长脖子去吃树上的叶子。只会过于谦让,不懂去竞争的鹿便被遗弃下来,最终饿死在路上;而懂得往上走的鹿,懂得去竞争的鹿便生存了下来,还进化成“长颈鹿”。连低等的动物都明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聪明的人类又怎么不明白呢?(用长颈鹿类比证)
在先进的社会当中,各行各业都在争得你死我活,为了能稳稳立足于社会,它们都不断推层出新,去吸引力顾客。所以,很多企业都被保存下来,继续去劳动这股锐意进取的热潮。当然,也有不少企业因不懂得如何竞争最终成为被社会淘汰的一分子。(联系到企业)
又再看看世界的电影市场吧。总的来说,外国的电影市场要比我国的电影市场更广阔,因为他们构思的创新,技术的先进,使他们的电影造作得十分出色。再加上专业的演员,可以说是锦上添花。所以,外国电影一直优秀于我国电影。但难道外国的技术比我国先进,我国就要向外国低头吗?难道外国优秀电影占世界比率高于我国,我国就要屈服吗?如果因为这样我国就要去“谦让”,而不去竞争、进取,我们就真的会输掉。因而,为了发展我国电影事业,很多出色的导演都在进取,都在创新,毫不退让,所以我国的电影事业正在不断蓬勃发展。(以电影事业为例)
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时候都可以“谦让”,但关乎生存竞争的便不能“谦让”,而是要“争取”,只有力争上游,锐意进取的人才能在社会稳稳扎根,而只会过于谦让,不去竞争的人便会被社会淘汰。(辩证分析,什么时候可以谦让,什么时候必须进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永远是一个真理。(强化观点)
点评:文章思路清晰,起承转合衔接自然,例证比较丰富贴切。非常注意中心观点的强化突出。复句、反问句用得比较好。文采方面要进一步加强。(17+17+16=50)
【例文3】 主张二者兼备 议论文
谦让与进取兼备
高三8班 杨子健
某公司因一个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过于谦让,尽管条件不错也不聘用她。公司认为作为销售部人员,更需要的是锐意进取,而不是谦让。而张缓缓则认为连谦让精神都没有,怎能做好工作。
看似双方观点都没错。只是过于片面。依我所见,谦让和进取兼备者,才有资格被聘用。(提出观点)
进取之心不可无,但过分的进取便是有勇无谋,弄巧成拙。我国现在发展势头之猛,全都是得益于前车之鉴——在我国建国初期,发展可谓步履艰辛,速度犹如龟爬行般的慢。可能是刚建国没有经验,为了加快发展,我们犯了“左倾”错误,实行“大跃进”计划。对国外毫不谦让,一定要超英赶美。这完全不符合国情的计划,又怎能推动发展?果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这冒进的错误下,我国发展速度不但没有加快,还被拖了后腿。所以说啊,积极进取是好事,不懂谦让、过分进取却成了坏事。(进取需要谦让调剂)
谦让乃中华传统美德,身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我们应将其发扬光大。但过分的发扬便是退让、软弱,就像一盏太亮的灯一样,会刺伤你的眼睛。还是拿历史来说道理吧——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是那么的令人期待,结果却又是那么的令人失望。这次共产党没有“左倾”了,但是“天平”还是不平衡,我们“右倾”了。就是因为我们的过分谦让,没有进一步掌握革命的重要领导地位,就是因为蒋介石与汪精卫的相继叛变,革命宣告失败,新中国的诞生又退后了几年时间。中华人民又多受了几年苦。所以说啊,谦让是美德,过分谦让要不得。(谦让又需要进取提升)
受过这么多的苦难,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终于慢慢站起来了。身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青少年的学习重压可不小啊。要想在重压之下出成绩,我们就需要用谦让和进取来武装自己。谦让并不是退让,而是礼让:在公交车上看见需要帮助的人,请让坐;在拥挤的大街上遇到有急事的人,请让路。进取并不是冒进,而是积极主动地把握机会、创造机会,在应当谦让时适当谦让。在困难面前不要害怕,积极进取,你能跨越障碍;在胜利面前不要骄傲,积极进取,你能获得更多回报。(提出正确的做法,列举比较具体清晰)
如果你是求职者,有了谦让和进取精神,再大规模的公司都会聘用你;如果你是学生,有了谦让和进取精神,哈佛剑桥不再是梦想;如果你暂时还没有升职,只要你有谦让与进取精神,你想当什么都可以!(以亲切的语气,号召读者,有感召力)
点评:文章观点鲜明,辩证分析,举例恰当,对例子的分析中肯到位,对读者为人处事能有一定的启发。(17+17+17=51分)
【例文4】 主张谦让 议论性散文
“让”出自我价值
高三(10)班 李洁雯
月明星稀,是温柔的繁星把光辉谦让给那轮皎月,然而它们没有被遗忘,诗仙就渴望着“手可摘星辰”。
落红有情,是落红把生长的机会谦让给下一代,诗人读懂了它们的谦让,吟出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佳句。
萋草幽幽,是片片芳草把色彩谦让给了鲜艳的花朵,它们甘作陪衬,然而它们的谦让却赢得了小草的赞歌。
腊月梅香,是冬梅把春光明媚谦让给了百花,自己独承寒冬,但没有它的谦让,怎会谱出一曲“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赞歌。(类比排比开头)
谦让,缔造了奉献的世界;谦让,谱出了生活的乐章;谦让,带来了灵魂的洗礼。谦让是一种美德,成全了别人,也带来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提出观点)
张媛媛在面试时谦让,招聘单位以缺乏“锐意进取”为由,不予录用,实在是大错特错!张媛媛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一定会在她的岗位上实现她的人生价值——正如繁星、冬梅、芳草。她的人格魅力一定会赢得众多客户、赢得市场、赢得公司的繁荣昌盛,招聘单位真是有眼无珠,错失英才。(扣材料分析)
伟大人物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有谦虚的美德。伟大的物理学家——力学奠基人牛顿,创造了震撼世界的奇迹,却谦称自己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他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前人,他的谦让,谁又能说不是“锐意进取”呢?谦让,是一把柔情之剑,给人带来精神的提升与洗礼,亦可帮你在前进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联系到生活,例证1,外国)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经过艰辛的历练,终于登上了月球(成功完成了中国的首次载人太空飞行),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荣誉,他却始终把一切功劳让给了全国人民。他的谦让,更是体现了他对祖国高度的爱。谦让,是一只温暖的蜡烛,看似燃烧了自己,损耗了自己,但它更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联系到生活,例证2,中国)
谦让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市场经济下,她发挥着更为积极的作用,它成就了一个和谐快乐的世界。谦让,是一种美德,谦让,是实力的体现,谦让是和谐社会成功人士的商标,让我们都来保持这种美德吧!(简洁有力呼告结尾)
点评:文章十分切题,思路清晰,论据贴切,语言简洁优美。(17+17+18=52)
七、第十五周周六作文(2008年5月31日)
一、作文题目
螃蟹的责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题意分析
这是一道带寓言性质的多角度命意作文题,对学生而言难度稍大,但通过这道题目的训练,希望学生能够明白这种带寓言性质的题目的思考方向。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这个关键句,另外由于题目中要求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所以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可以分开从青蛙或螃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如果从螃蟹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
1、“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
2、“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
二、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是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
3、“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
三、如果有同学全面地把握材料,提出:
4、“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等观点,并能自圆其说,那也属于切合题意。
合适的鞋
螃蟹问青蛙如何到河边,青蛙告诉它只要一直往前走就能走到,可螃蟹走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就责备是青蛙的错,可青蛙却认为是螃蟹没有直走而是横着爬,螃蟹为什么找不到河呢?是青蛙走错路了吗?没有,河确实在前面。是螃蟹走错路了吗?没有,对于它确实是往前走,只是螃蟹用错了方法,就像穿了一双不合适的鞋,举步维艰。
有些人就像螃蟹一样做事盲从,从不动脑筋思考这些方法是否适合自己。如果穿了一双不合适的鞋,即使走一步也不舒服,何况走完漫长的人生道路,更何谈走向成功。
人做事就好像螃蟹找河一样,需要一双自己能驾驭的鞋,太高了驾驭不好容易摔倒。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是大部分学生的心愿,聆听高考状元成功经验,不失为一个方法。但状元除了一点运气外,靠的还是自己雄厚的实力,脑筋灵活、基础扎实是他们的资本。我们的资本是否如此齐全呢?有些人没想过,只是盲从,最终却是事倍功半。这些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他们只是穿了“状元鞋”,谁知高得无法驾驭。状元们为我们指点了方向,我们应该穿上一双自己能驾驭得鞋,来实践这些“指点”,最终找到自己的河。
人做事就像螃蟹找河一样,需要一双大小合适的鞋,只有穿着舒服,走着才舒服。苏联和东欧诸国是第一批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但在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给世界留下了一个宝贵的经验: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如果只是照搬制度,或只是听从共产国际的指挥,而不从自己是否适合来考虑,最终只会像苏联、东欧那样走上“歪路”。中国则是一个懂得借鉴的国家,在兼收并蓄中找到了一双大小合适的鞋,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今天的中国看,难道不比苏联、东欧走得舒服,不比苏联、东欧更容易找到河吗?
当鞋子遇到道路,如钥匙遇到锁头,款式多种多样,合适的才能与我同行。
分析:这篇文章观点清晰鲜明,结构清晰,把“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这一中心论点比喻为穿一双“合适的鞋”,贴切生动。不足在于行文通顺有余而文采不足。(18+18+17=53)
角度
一束白光照射在人生的多棱镜上,每个角度都有不同的斑斓。
蛙的世界里,每一次跳跃都是一次逆风的前进;在螃蟹的世界里,每一次迈步都是一次目光的平移。当两个不同的世界相遇,便有了无法重叠的部分。青蛙无法为螃蟹指路,因为他们思考的角度不同,于是误会徒生。
思考的角度不同,就无法真正了解对方的需要,因此施以的援助就无法解决对方的之急,有时候援助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于是满腔的热情在误会中便无奈地被冷却。
而站在别人地角度上,一切都将释然。当一颗求救的心在设身处地中得到理解与关怀时,所有不必要的误会都将不会产生。螃蟹不会寻不到河边,青蛙不会受到责备。被施以帮助的人能感受到世界的温暖,伸出援手的人能感受到心灵的喜悦。
站在别人的角度上,一切才不会成为徒劳。由于领悟到国人需要的不是身体上的强壮,而是心灵上的爱国热忱,鲁迅先生断然弃医从文,以犀利的文笔在文坛上耕耘不息,驱赶国人精神上的麻木。正是他的洞察入微,心系民众,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感受、思考,让他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理想。他的文字,激励着年轻人为祖国前赴后继。鲁迅先生变换了角度,从心灵上拯救了世人。
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授之以鱼,更应授之以渔”。有时候,为对方解决困难无异于为他内心依赖的苗儿浇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项自然的法则在社会中同样适用,没有人能通过一辈子的依赖求得生存,以来的尽头时毁灭。因此当你伸出援手,请把他人引向独立,引向生存。
当“自我”被放下,当两个思考的角度逐渐靠近,趋于相同,两颗心才会相通,伸出的援手才能紧紧握住对方,而不会迷失方向,关怀才有了意义,才温暖人心。
让青蛙以螃蟹的目光为螃蟹之路。让我们以不同角度看这束穿透人生多棱镜的白光,感受他的温暖,欣赏它的斑斓。
分析:本文一开始便提出了“思考的角度不同,于是误会徒生”,接着通过正反对比进一步提出了消除误会要“站在别人角度”思考这一观点,然后通过“站在别人的角度上,一切才不会成为徒劳”“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授之以鱼,更应授之以渔”两个分论点建构全文。观点明确,结构清晰,文字通顺,稍有文采,不足在于举例略嫌单薄,分论点的构建还可以更加清晰,但考略题目的难度及只用50分钟完篇这两个要素,本文不失为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17+17+16=50)
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
迷路的螃蟹向青蛙请教如何才能走到河边去,它听了青蛙的指点后,一味生搬硬套,忘记了自身横着走的特点,结果最终都未能找到回家的路。细想这个故事,我们不禁要问,是青蛙错呢还是螃蟹错呢?答案是他们都没错。误会的根源只是螃蟹不能将别人的意见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罢了。
同样的,现实中常常也会出现类似学习了别人的好方法,却无法达到自己目的而啼笑皆非的场面。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大力提倡“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穿别人的鞋”指的是学习别人好的方法,“走自己的路”指的是要结合自己实际,严禁生搬硬套。
“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这是很多人都懂的道理,可是“穿别人的鞋”却没有走好自己的路的例子却很多,巴黎公社便是其中的代表。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学习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穿了别人的一双好鞋。那么为什么它最终失败呢?原因是它没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考虑——当时的法国正处于资产阶级上升发展阶段,没有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理论,只是照搬别人的东西,当然要注定失败了。
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便会如鱼得水。我国的改革开放便是一个历史见证。
中国的社会制度“穿了前苏联的鞋”,可是我国也根据自身的国情 ,通过了一系列学习实践,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所以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解体,变革的变革之时,中国人能生机勃勃地走着自己的路。究其原因正是她并没有照搬苏联的模式,而是自主开创,并且根据国情的发展而不断改善,这样才可永立不败。
“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要求我们学习掌握别人的好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双管齐下,方可成功。
分析:本文观点鲜明,结构清晰。文章从“穿别人的鞋,不走自己的路”所得的恶果与“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所得的善果做比较,得出了中心论点,论述较有条理,同时能用比喻的修辞表述自己的观点是本文的一个亮点。不足之处略嫌用例不叫单薄,分析不够深入。(18+16+17=51)
换位思考
在狭小的病房中,住着两位行动不便的病人,其中一位的床位靠近病房唯一的窗户。每天靠窗的病人都会给他旁边的病人描述窗外精彩的世界——蔚蓝的天空,变幻莫测的云彩,婆娑的树影,嬉戏的孩子,甜蜜的情侣……,而离窗较远的病人并不满足于此,他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在靠窗的床位上欣赏窗外的一切。在一天深夜,靠窗的病人病发,而旁边的他却无动于衷,最后,靠窗的病人死了,他移到了靠窗的床位上,却看到窗外只是一堵惨白的墙。
如果离窗较远的病人懂得换位思考,从靠窗病人的角度想想,他会明白其实每天给别人描述窗外的世界也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也许就不会出现那个令人后悔不已的结果。如果离窗较远的病人懂得换位思考,从靠窗病人的角度出发,他会想到病发的时候是极需身边的人的帮助的,也许那位病人就不会像流星那样轻易的滑落。如果那位离窗较远的病人懂得换位思考,从靠窗病人的处境出发,他会懂得感激那每天那位每天将他枯燥的日子变得有趣的人,也会主动去帮助他,就不至于出现哪令人痛心的结局,这也许是一个“好心没好报”的例子吧。
为什么会出现“好心没好报”呢?
“好心”的人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猜想别人的需要,而没有以别人的角度想问题,而且他们呢并没有意识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我们经常能听到熟悉的声音“哎,我真替我的孩子担心,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啊,他总是不领情。”“我想讨好我的上司,可是我无论做什么都得不到他的肯定。”这些人就是没有换位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以致他们好的想法最终都没办法实现。
家长与孩子之间,人与人之间许多纷争误解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换位思考而到导致的。不换位思考,不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若人们都明白换位思考,懂得蹲下从婴儿的角度看看周围——只能看到大人的脚却无法看到人们的表情,也许会明白婴儿为什么会哭。
这个世界是成人的、冷静的、逻辑的、凡是违反了它制定的规矩,就会受到打击和抑制,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每个人的身份、背景经历处境不尽相同,视角肯定不同,所想并不是都符合这个世界的“规则”。因此尝试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换位思考,与人更好的沟通,就能少一点纷争,多一点快乐。
(16+12+9=37)
分析:本文能把握住材料的主要意思,立意不算有太大问题,全文也较有意识地围绕“换位思考”这一中心展开,不过在行文中该生与大部分的学生一样犯了过分引用例子的毛病,文章的开头完全可以省去,所以行文显得比较臃肿,说理不够清晰,因此判为二等下。
八、第十七周周六作文(2008年6月14日)
“花开不只在春天” 作文指导及佳作点评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一年既然分为四季,是鲜花,不一定非在春天盛开。”的确,春有百花夏有荷,秋有丛菊冬有梅,花开不只在春天,这是物性使然。
自然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人早慧,而有人则大器晚成;有人平步青云,而有人则曲径通幽;有人登顶是“华山一条路”,而有人则中途易辙领略到另一番风景……
人生的得意和辉煌并非出现在最顺乎人意的情况下,这是主观、客观的条件使然,是内因、外因的影响使然。这就需要我们有坚韧之志、耐得寂寞之定力,也需要我们有变通之智、化苦水为美酒之诗意情怀。
请以“花开不只在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个富含喻意和诗意的文题,其中的“花”可以指事业之花、学业之花、科学之花、艺术之花等,也可指精神之花、美德之花、幸福之花、爱情之花等;“春天”则可指 通常意义上 有利于人生之花盛开的生命阶段、成功条件、工作环境、人生处境等。
佳作赏析1
花开不只在春天
也许春日的百花齐放会让你心旷神怡;也许春日的风和日丽会让你陶醉痴迷。但当你看过夏荷的恬淡、秋菊的典雅、冬梅的傲然之后,也许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叹:原来花开不只在春天!
当年少轻狂的李太白腰悬三尺佩剑,傲气凌人的从皇宫中走出之时,也许他感觉到了自己被春色所笼罩,要不怎么会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语呢?的确,享有“诗仙”之名的李白凭着自己盖世的才华征服了玄宗,征服了天下的文人。但他的那股轻狂之气却始终进不得小人的眼底。谗言过后,本是春光无限的李白豁然间变得冰雪满天。不是玄宗容不下“力士脱靴,贵妃磨墨”的他,而是他的锋芒太露,受此打击后,李白并未对命运束手就擒,他凭借着自己的豪气向世人证实了花开不只在春天。那“五步杀一人”的狂语依旧。“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壮语也许才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李白凭借着那份轻狂开出了不只在春天的花,那种情怀已值得后人永世景仰。
倒溯到南唐灭亡之际,经受了江山易主,国破家亡的李煜也许只有他自己能够道出他心中的愁思。昔日的春花秋月、雕栏玉砌犹在,只是朱颜已改。昔日的一国之君,高高地站在王城之上,看着自己的天下,也许心中一片春意融融。而如今,孤身处于小楼中,虽身挂一个“违命侯”的屈辱头衔,内心却早已如冰冻雪打。后来,在无数次痛苦的回首后,他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如滔滔江水般的愁思。“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或许就是他内心的最好写照吧!“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更是他“身是客”的悲鸣!
也许在别人的眼中,他只是一介亡国之君,但在我看来,正是因为李煜他失去了春光的环绕,春花的簇拥,一下子掉进了冰天雪地,才使他获得了不只在春天开放的花――开创了婉约词风的先河。这朵美丽得让人心痛,让人心醉的花,是李煜向世人的证明:花开不只在春天。
朋友,当你看到春天百花齐放之景时,请不要为之顶礼膜拜,因为还有许许多多的“花”不只在春天开放,它们会开放在人生的低谷,用泪水浇灌,用愁思做养料,用一颗坚强的心使之开放,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的确,花开不只在春天。
佳作赏析2
花开不只在春天
一些女子,眼泪飘洒了几世纪,一些女子,却将笑靥定格,如亮烈的花盘,散出香气。
文人墨客总爱拿花来比女人。牡丹是雍容的贵妇;百合是洁雅的闰秀;腊梅是高傲的烈女。不可否认,花与女子,命定下了“交融”二字。
川端康成将女性刻化的让人拍案叫绝。而让他成名的那句话是“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未眠。”,这“海棠”便一度出现于我的白日梦中,或许,它是一位淡漠的仙女。那(但)是否所有人羡慕这春末仙子呢?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其实这话未免让人心生诧异,看似只是葬花时对着落花叨念出的一句呓语,深究时却又不难发现这是颦儿自己的比况。什么花会一年四季不败呢?也许只有这布满糙涩泪痕的潇湘花了。这花,恰恰忘记了还有春季,独自掩面将玉泪缠绵了几个世纪。(入题)
其实也并不总是如此悲观。那“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荷,那陶潜独爱的傲菊,不都是径自找个不与百花争艳的季,然后莞尔不语。(精彩的描写,富含韵味)
曾在寂寞的小屋品读如缪的《鼠疫》与《局外人》,在被莫尔索的冷漠麻木惊叹后,泪流了满面。他不在乎的已死了的母亲,在我心里留下了至深的记忆。那时抬头便看到了种在院子里的桂花。黑暗里被月光撕裂的小小夹缝中,一个个小小的花瓣都似乎是生命,不知疲倦的随风晃动着。她们一定不知道自己甜甜的香气迷醉了多少晚归的路人,于是那晚,被子蒙上头的刹那,想像中莫尔索母亲的身影与桂树交融交融,最终一起散出香气,让人无声地感动着。(作品与我完全融合)
“忍受着绝望之中的沉默生活,但仍然抱有期待,”如缪用来写他贫穷的母亲,那么,应该也适用于所有在冬季绽出笑脸的花吧。(引用名著语言,亮点之一)
于是现在可以暂且放下忐忑的心情来胡思乱想了。放心地把红楼中的湘云,晴雯想作夏日清新的芙蓉,随意地将奇绝女子西施,昭君比作秋风中不低头的清菊,虔诚地把性情刚烈的师师,木兰看作雪中兀自飘香的梅花。
春,确会有连天的花浪起伏,所以春天的花未免太过香艳,独剩海棠却也看在春末。
我与锡拉夫一起到达了后世流传甚广的花园,一际缤纷的花色中。多少女子静静绽放年华,三百六十日,流水逐红,生死更迭,如此,谁说独独在春天?(点题)
佳作赏析3、
花开不只在春天
春天里,微风和熙,阳光懒懒地洒在大地上,花朵题开厚厚的棉被,探出头来:桃花开了,梨花开了,牡丹开了,连诗人都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真是个美好的季节,瞧,春暖花开,多好!
可是,花开不只在春天!
夏天,如镜的河面上铺开的那一片片荷叶,盛开的那一朵朵洁白的或是粉粉的荷花,不也为炎热的夏天带来一片片清凉?酷热的夏天,也有花开,夏天的荷花,是夏天的灵魂,是夏跳动的心脏。
秋天,那白色的、黄色的、红色的菊在满地的枯叶中,在萧瑟的秋风中,开得那样明亮而灿烂。秋天,因菊的开放少了一些萧索而多了一丝活力。苍凉的秋天,也有花开,秋天的菊,是秋能量的来源。
冬天,墙角的那支梅,聚在皑皑的白雪身后,微笑着和刺骨的寒风交谈嬉戏,淡淡的香味,连太阳闻了都咧开了嘴。寒冷苍白的冬天,也有花开。冬天的梅,是冬的精神,是冬的魄力。
人生的旅途中,也有温暖明媚的春天,有酷暑难当的夏天,有萧条冷落的秋天,还有让人觉得寒冷得无望的冬天。可是,请相信,不是只有在春天才可以看见美丽的花朵,即使在人生最冷的季节里,也会有花开。
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当他身陷囹圄的时候,他的人生也进入了冰天雪地的季节,身体上的伤害,心灵与尊严的侮辱,这样的季节让人不堪忍受。然而就是这样让人寒冷彻骨的季节,却开出了名垂千古的花朵——《史记》。
儒家的始祖,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他不得不四处流离时,政治上的不得意,使他进入了苍凉萧杀的秋天,同时,这样的季节里,也开出了一朵智慧的奇葩——《论语》。
如此,花开不只在春天,开在夏天、秋天、冬天里的花也一样明艳动人,振奋人心;人生的辉煌,不一定在一帆风顺时取得,困境中的辉煌,更加绚丽和坚强。
走过春天,我们要学会把握那温暖的微风,贵如油的春雨,让生命在最优越的环境下开出姣美的花;倘若迎接我们的是烦躁闷热的夏天、冷落清寂的秋天,亦或是绝望苍白的冬天,那么,也不要放弃,请相信,只要坚持,总会有花儿开放,即便是一朵,仍能诠释夏的意义、秋的真谛、冬的魄力。人生的四季里,夏季的花朵更有热力,秋天的花朵更有风骨,冬天的花朵更是坚毅不屈。
花开,不只在春天!
[简评]本文行文流畅,由春季写到四季,由四季之花写到人生之旅。通过司马迁、孔子等典型事例充分地诠释了“花开不只在春天”的道理。主题突出,积极向上,的确是一篇佳作。
佳作赏析4
花开不只在春天
春暖花开,这是人们一贯的思想。但花开却不一定只在春天。你瞧,寒冷的冬天,有傲骨的梅花屹立在风雪之中;凉爽的秋天,有清高的菊花在盛开;炎热的夏天,有鲜艳的荷花映入我们的眼帘。只要我们留心观注,每时每刻都有花儿在绽放,幸福的笑脸到哪儿都会引人注目。
花开不只在春天,因此我们要将希望播种到四方,让我们每时每刻都怀揣着坚定的信念,骄傲地去收获甜蜜的果实。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都不能对生命失去希望;在最伤心的时候,我们依旧相信自己能够绝处逢生,否极泰来。我们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开满鲜花的春天。
花开不只在春天,因此我们要信心百倍,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种下最美丽的花果。花儿的长成需要饱经风霜,我们在人生路上的拼搏也需要百折不挠。只有我们不畏艰辛,勇往直前,我们才能向春天跨进一步。
花开不只在春天,因此我们不必期盼春天的到来,更不必畏惧寒冷的冬天。外界的一切都是客观的,重要的是我们内心积极的斗志。司马迁身受宫刑,他选择忍辱苟活,而非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他人生的冬季,他开出了最绚丽的花朵——《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想,但凡成功人士他们走向成功,最基本的信念便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他们拥有自信,拥有希望,拥有勇气。他们教给我们无限的力量,他们要我们相信花开不只在春天,生命处处有希望,我们人人能成功。
那时花开,此时花落,生命是一个完整的轮回,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有遗憾,凭借你个人的潜力与独特的魅力去征服全世界。不要等待,不要畏惧,不要灰心,不要放弃,把幸福的种子播向远方,用希望的露水浇灌,用坚定的信心呵护,收获成功的花朵,我们相信,花开不只在春天。
佳作赏析5
花开不只在春天
在一个平凡的房屋的墙脚,生长着一棵还未长大的小草。
在一个二级中学的教室里,有一位学子在埋头学习。
那一天,小草经受了生命的考验。
那段时间,学子经受了生命的考验。
那一天,空气中透着残酷的气息。乌云早早地到来,封闭了整个苍穹,世界也犹如沉静在黑暗之中,紧跑其后的,是一阵阵强烈的疾风,狂风肆虐,用强韧的风刃,抽打着世界的一切;树木、房屋,还有可怜的小草。它那原本就柔弱的身躯,在狂风的抽打下,被压弯了,伏地了。然而,它不是没有骨气的懦夫,决不向狂风低头。它抖擞精神,努力地让自己的身躯挺直。终于,它直起了腰干。狂风眼看这如此柔弱,不堪一击的小草竟然敢反抗,它开始愤怒,它开始咆啸。
它咆啸着,带着电闪,带着雷鸣,带着狂暴的寒冰,用力地砸向大地,“吼、吼、吼……”的响声动天震地,身体高大,枝叶茂密的树木或是被它拦腰折断,或是被它连根拨出,它们发出“嘶、嘶、嘶……”的声音,仿佛在哀求狂风,更像在怒骂愚昧的小草。然而小草不会屈服,更不可能倒下……
那段时间,雄鸡还没有鸣叫,他便悄悄起床,离开他那暖和和的被窝,进入刻苦学习的准备阶段。刷牙、洗脸,早餐,他如饿狼一般迅速地完成。打开书包,拿出课本,开始读书,如此反复的动作,虽然很枯燥乏味,但还得每天进行。
本来,他可以去各个美丽的风景点旅游,他可以时常看到长满绿油油的树木的青山,呼吸空气中那清鲜凉爽的气息,饮用那些甘甜的泉水。然而,他必须抛弃这些美好的事物,因为他将要很快面临着严酷的检验——高考。
它因为拥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所以它不可能屈服、倒下。
他因为怀有明确的梦想,所以他能够刻苦坚持。
六月的第七天,小草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六月的第七天,学子看到了在他家屋墙边的这朵美丽的花朵,他会像这朵美丽的花一样,在高考的赛场上灿烂!
佳作赏析6
花开不只在春天
春天,是花开的季节。普通的花儿都愿意在这时开放。可是偏偏有一些花选择了灿烂的夏,高爽的秋,严寒的冬。
是谁在那里高声吟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他一定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生命如夏荷一样绚烂。在如火的阳光下,那一池红莲热热闹闹地开着笑着美着。她们之中有谁会在意头上的烈日呢?那只不过是对她们生命的考验罢了,她们要开得更精彩!人生只属于那些热爱生命的人。谁说春暖才会花开?夏荷教会我对生命的热情。
是谁在吟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潜吧!人心太深,仕途太远,还不如面前的秋菊来得恬静高雅。人生能有几何?不如活出真我,别在人海之中,江湖之间受罪。面对秋天的肃杀,作一枝美丽恬静的菊吧!找一方心灵的净土,掘出一块,将她种下,有秋菊的陪伴,你还会寂寞吗?谁说春暖才会花开?在肃杀阴郁的空气中是秋菊教会了我生命的真实。
又是谁在吟唱那首《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在北风刮过大地的时候,也有花的勇士,“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她溢出阵阵花香,她为我人们诠释了生命的韧性。如陆游,王安石,毛泽东,他们是历史的伟人,为国家,为人民,他们“凌寒独自开”若非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信念,怎么有他们“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精神品质呢?谁说春暖才会花开?在凛冽的北风中,是冬梅教会了我生命的责任与韧性。
是夏荷、是秋菊、更是冬梅令春季里的百花汗颜了吧!人的一生要能够享受春风拂面的舒适,更要学会对生命的热情,人生的真实,人生的责任与韧性。
让我们为我们的人生,国家的未来贡献我们的热情,在风雨到来时毫不退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警示提醒自己,“花不只在春天开放”,人不是只在顺境中成长,我们也可以为理想全力以赴,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笑。
佳作赏析7
花开不只在春天
2008年伊始,片片雪花划过江南,掀开了新年的序幕。
正当南方的人们在为这早以从脑海里消失了的字眼——雪——而深情欢呼时,一场30年未遇的灾难也随之而来,老天爷似乎和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我们也又一次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力量。
“瑞雪兆丰年”,而今却再也没有为之欢呼。说来也是一种讽刺,好不容易盼来的雪却是如此:打开电视机,南国不再是青山绿水,而是雪,雪,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竟真实地展现了我们南方人的面前,简直不敢相信。树枝被折断,果菜被覆盖,屋顶被压塌……但也是这样的时候,人们又一次见到了政府力量,整个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京广线,以往涌动的民工潮不见了,大雪沉封了交通要道,而这些外来的民工们却与当地的人民共同渡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分岁洒桌上其家融融,不是一家人,却胜似一家人。我想他们那远在北方的亲人看到这场景一定也感到欣慰的吧。贫困山区,到处是武警官兵在运输着振灾物资,来帮助当地居民抵御寒冬,而电线工人则在雪停后立即加紧了对电网的抢修,他们都是工作在抗灾一线的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高贵的人。
2008年的伊始,在中国的南方,这是正饱受着灾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到处是纷飞的雪花。也正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中,中华民族的“心灵之花”绽放了。让世界又一次真正地认识了中国,认识了中国的团结,认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方有难,八方帮忙”。
百花未必只有在春天才会开放,在春天开放的花往往是平凡的,是庸俗的,它不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惊讶之处。而人的美好的心灵,才是真正特殊的花,是值得我们叹为观止的奇艳之花,心灵的花比一切的花都要美丽,都要芬芳。它如沙漠里的一汪清泉,它是炎炎夏日中凉爽的一缕清风,总之它令人感到舒服。它释放热量,这来自心底的热足以使冰雪消融温暖每一个的心。
总之,花开不只在春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帮助,哪里就有希望,哪里就会有美好的心灵之花盛开不败。
佳作赏析8
花开不只在春天
人到中年,往往会感叹:“到现在都还一事无成,这辈子没希望了!”古人说“四十而不感”,其实不然,中年人说没希望就是不对的,谁说只能在年轻时出人头地?要知道花开不只在春天!
世人都知道宋朝伟大文学家苏洵才华横溢学富五年。而他这朵花儿却不是春天开的。他年轻时屡试不中,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在中年时和两个儿子一同中举,名扬天下,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名声或许更胜于那些早成之辈。花开不只在春天,夏有清荷,秋有金菊,冬有寒梅,在夏天、秋天、冬天开的花儿或许会更艳更美呢!
所以,你决不能轻言无望,是金子总会发光,是花儿早晚会开。或许会遇到百般挫折:失去春风的沐浴,丢掉夏水的滋润,错过秋叶的呵护,但要抓住最后一丝机会——冬雪的催促,要坚信花开不只在春天!比如那周朝开国元勋姜尚,早年上昆仑山学艺,年过七旬方才下山,错过了人生的大好时光。而命运又再一次玩弄了他,他做生意,不是卖不出去就是把商品丢了,结果一事无成。但姜子牙并没有放弃,坚信自己会有用武之地,最终用直勾钓上了周文王这条大鱼,为大周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丞相,大放异彩,胜过百花!这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人也不少。老中年在校大学生多的是,他们无聊没事儿干去上学玩?当然不是,他们是希望多掌握知识技能,能更好地追求理想,去圆未成的梦,他们明白花开不只在春天,努力就会有希望。是的,如果不努力地钻出地面,更好的外部条件也是没用的,姜太公若不钓鱼,文王怎会找上他?种子一旦破土而出,便会茁壮成长,花儿就会绚丽多姿的!
花开在春天,固然是好,不开是春天,也未必是件坏事,毕竟锋芒太露,会招来不幸。世事无常,便是如此。只要奋斗,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花儿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开的,不是吗?
即使现在不得志,也不代表将来也是如此,即使花儿春天不开,也不能证明这花是烂的不能开的,花开不只在春天嘛!
请坚信花开不只在春天!衷心希望不管你在哪个季节,花儿都会开!
佳作赏析9
花开不只在春天
阳春三月,草熏风暖,百花齐放,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草香花香,拂面而来的是春天的气息,置身于春暖花开的大地上,感受春天的静谧与安详,将这份感动藏于心底——花开不只在春天,在春天逝去之后,让花儿在心底悄悄开放。正如有些人,在她们走完灿烂的一生,仍被我们铭记,在心里缅怀他们带给我们的感动。
还记得吗?秦淮河畔那夜夜升歌的繁华景象,多少妙龄女子在此弹奏歌唱,抒写着内心的情感。柳如是应该算是一位出众且出奇的歌妓吧,即使出生于烟花之地,但却仍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命运的不公并未引来她过多的埋怨。她怀着满腔热情,带着过人才华,与丈夫一起投身于救国运动之中。她的一生,除了夜夜弹唱之外,便只剩此事了。即使知道成功的机率渺茫,她也如飞蛾扑火一般,奋不顾身。
柳如是犹如一朵昙花,在人间匆匆绽放之后便凋零了,但她却给我们留下了满院的清香,久久不散。花开不只在春天,更在我们的心中。
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一张绝美的脸,她抱着胡琴消失于茫茫大漠之中,孤独的身影,惨淡的一生,却换来了一段和平时光。她便是王昭君,她奉命出塞和亲,为了自己的国家与邻邦的友好关系,虽然心有不甘与不舍,但她还是去了,这一去,背景离乡,永无返回之日。几十年后,只留下一座荒冢于大漠之中,无人问津,任其残破,任其寂寞。
已无法说清出塞对昭君是幸还是不幸,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无论她去了多么远的地方,她仍是故土上的一个骄傲。人们不会忘记她的牺牲。相信吧,花开不只在春天,更开在我们的心中,昭君浮萍般的一生,终会结束,终会在我们的记忆里扎根,得到依靠的港湾。
还有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也如一朵花,开在我们心底,每当想起她和她的词,眼里总会氤氲,她的一生是多么凄苦啊,遭遇国破家亡,丈夫去世,遇人不淑,一生滇沛流离,留给她的只有心碎与绝望,哀莫大于心死啊。但她却坚强地走了过来,再大的困难都无法将她打倒。
还有“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的虞姬,“一双笑靥才回眸,十万精兵尽倒戈”的西施……她们也是一朵朵灿烂的花,不只开在春天,更开在我们的心里。
多少女子如花一般盛开,多少女子如花一般芬香,多少女子在她们的春天里绽放,待到花凋飘落,容颜老去时,她们用美丽的方式让我们将她们铭记,让她们的灵魂在我们心中开花。妖冶着美丽的花的精魂,继续诉说着她们无怨无悔的年华。
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花开不只在春天,开在心灵深处的花,会更加灿烂美丽,也向我们证实花开也有盛开不败的时候!
佳作赏析10、
花开不只在春天
怎样才能精忠报国?
是先诈降、后逃回,是杀生成仁、舍生取义,还是心怀大汉、巍然兀立?
苏武一言不发,擎着旌节,转身默默地走向了北海。
一
他本来是可以逃走的,因为那起动乱的参与者是副使张胜,同他没有任何关系。
可他没有逃跑,他是大汉的使节,手中的旌节是万千子民的重托,是大汉民族的“气节”。
单于也许永远不会明白什么叫做“气节”,也永远无法读懂“气节”在苏武心中的分量,所以他才会不厌其烦的劝降与威逼苏武,直至咆哮出那句:“放逐北海,直至公羊生出小羊,我才会放你回长安!”
单于可能怎么也没有料到这个文弱的书生竟抱紧了那根旌节,头也不回地去了北海。或许,当他听到单于的那声咆哮时,他就已经为自己的一生设定了结局:怀忠握义,待得冰融雪化时;即使终老于此,也要在这里为大汉树起一座丰碑。
苏武本以为自己走向了生命的终点,殊不知,他却从此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二
北海是什么地方?
那里,大漠孤烟,浩瀚无边;那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没有人烟,没有音讯,每日作伴的只有落日的余辉与不解人意的羊群。
可就在这样的绝境中,朝廷给他的那根旌节,他却从不离身。
当他的气节之花盛开于苍凉的北海时,那里,不是春天。
是啊,那里从来就没有春天;有的只是饥寒,只是凄凉,只是归国无期的怅惘。
就这样,他在那里耗费了十九年。
十九年,风华早逝,英雄垂暮。
三
苍天终究还是不忍心了,他把苏武接回了长安。
我们不敢想象,也不忍想象,当苏武白发飘拂、步履蹒跚地行走于长安的大街上时,该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十九年,岁月染白了他的黑发,时间压弯了他的脊梁,惟一不变的,只有他的心,还有他手中那根早已磨光了穗子的旌节。
当英雄少年、中国古代的头号战神霍去病金戈铁马,北击匈奴,所向披靡,封狼居胥山之时,他的精忠之花盛开于赫赫战功中,盛开于春风得意里。
但千载余情,揭开岁月的尘封,最璀璨夺目的,还是苏武那朵绽放在北海风雪中的民族气节之花,盛开在人类精神苑地中的笃信坚守之花。
但那里,没有春天。
评析:本文的特色凝结于烘托,它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层面:一是景物烘托。作者以画家的点染技法,对北海的荒凉和凄寒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让人深味苏武牧羊十九年的苦寒和孤寂,从而有力地烘托出苏武在如此恶劣的环境和心境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气节。这是一种“反拨”,环境和心境愈是恶劣,苏武身上的民族气节就愈难能可贵、光彩照人。二是人物烘托。作者以霍去病来衬托苏武:以英雄少年衬英雄垂暮,以所向披靡衬默默坚守,以春风得意衬苦寒孤寂。而这“三衬”的目的是“反拨”后面的“一衬”——苏武在人生严冬绽放的民族气节之花比霍去病在人生春天绽放的战地之花更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因而也更历久弥香。
佳作赏析11
花开不只在春天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确,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尤其是花开的好时节,那漫山遍野的万紫千红多么灿烂,于是春天便被寄寓了新生与希望的象征。但是,花开不只在春天,其它三季的花似乎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炎炎夏日,池塘里荷花裹着露珠在阳光下闪耀着,它是如此清新,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荷花给了她无尽的思考,另外荷花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也被世代称颂。
在金黄的深秋,菊花已淡然开放,那绽开的无数黄瓣是思念的象征,重阳赏菊思亲是古代诗人们释放愁思的时候,这高洁的菊花,也有着非凡的意义。
寒冷的冬天,是梅花盛开的季节,它那“凌寒独自开,为有暗香来”的坚韧的品质让人赞叹。
花开不只在春天,人生就如这四季,有时我们不一定要在这年盛气旺的“春天”有所作为,即使不能在春天绽放,我们蓄势待发,在以后的季节历更能开出更有意义的花。
在战乱不断的三国鼎立后期,被历代称为智者形象的诸葛亮,年已六七旬,但仍然兴师北伐,为了兴复汉室,他不顾年势已高,将全身精力用在作战上,即使最终病逝五丈原,但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之花,永世绽开,散发的芬芳留传人世。
儒家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这位圣人,三十而立志学习,三十已有所对人生的思悟,到了六
一、第二周周六作文(2008-3-1)
题目:
1、论
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议论文题目。题目的补充形式主要有两种:
A、概念 B、观点
例如:
A、补充概念型——《论宽容》
题目中的概念“宽容”是论述的对象,其中心论点可以有两种形式:a、宽容是什么;b、宽容怎么样。具体如下:
①宽容是一种美德。② 宽容让我赢得友谊。……
B、补充观点型——《论近朱者赤》
题目中的观点“近朱者赤”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2、请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老鸟指着开着门的鸟笼对它的几个孩子说:“进去吧,我早就为你们准备好了家。”
“不,我们要上天!”它的孩子回答说。
简析:这是一道旧材料作文题,材料的中心或主旨是关于“自立”的。
写过旧材料作文的人都知道,“材料作文”的“材料”是作文中心或主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它提供的一般是中心意见,而这个中心意见往往是同学们要写作的根本(即立意)。
所以,要做好这道材料作文题,必须先审题,明确材料中心是关于“自立”的。这样,写作时,只要紧扣这一中心来写,就可以了。
二、第四周周六作文(2008年3月15日)
题目: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然后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萤火虫
并非不知道,
最暗的星,
也比我更辉煌,
我还是一闪一闪地飞行,
尽管我只有这么一点点光。
分析:
抓住关键词“还是” “尽管”,不难掌握小诗的中心。以下立意可供参考:
1、弱小而不自卑
2、位卑未敢忘忧国
3、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4、有一分光,放一分热
……
三、第六周周六作文(2008年3月29日)
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一)、论据的选择
论据分两大类:
一类是理论论据,即用人们熟悉的普遍道理或理论权威的经典论述及经过实践证明的可以信赖的格言、谚语等来做根据;理论性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党在不同时期内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的定义、法则和规律,一般的公理、常识以及成语、谚语等等。
一类是事实论据,即用具体的、可靠的事实,或中外历史和现实的事实,或实践经验和统计数字,或从图画、图片、电影、电视、戏剧中搜集、积累的材料来做根据。事实性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基础。缺乏论据,论点就得不到证明。选取论据要紧扣论点,为论点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论据要选得精,选得充分。要恰当运用事实论据。
1、论据要贴切(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有同学以《勤能补拙》为题作了一篇文章,选了以下论据。大家讨论,选择合适吗?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论据①④合适,②③不合适。因为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无粘边,也并没有能表明韦钰是“拙”的。而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这是补了“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一个问题,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选材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离。
2、论据要典型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受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
有同学以“我们可以不欢迎挫折,但不应该回避挫折,畏惧挫折”为话题,以“挫折铸造成功”为中心,选了下面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明确:不合适。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这种说法似乎不典型,还有体育似乎需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 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师说的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动的。因此,用它做论据不典型。
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而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但是只要用到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时,总有一批学生连举一大串, 而其中的一部分学生所的几个人物,又往往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类型、同一个领域,这便犯了缺乏典型性的错误。因为从同一个角度举出来的论据再多,再贴切,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普遍意义。
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避熟就生,避旧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就有利于阐述道理,会令人耳目一新。由此可见,选例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那么会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
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
请大家看这段文字: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在感觉之中,铸成千古遗恨!秦王赢政,开创了大秦帝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认为基业已固,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民实行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焚书”、“坑儒”、“以愚其黔首”,及至传至二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多么可叹!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神社。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此声名狼藉。
这段文字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从政治家、科学家、作家的角度,从反面的角度来选取典型事例,说明了“跟着感觉走”的危害性,从而论证了“要跟着理智走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论据要新颖。
现在非常强调创新,学生的作文也很重视有新意,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我们则可以通过论据的新来使文章增添新意。
论据的新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所引用的材料是新的,如新事例、新人物,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等;如果选用的事实论据都是陈谷子、烂芝麻,都是老生常谈,游离于日新月异的生活,落伍于前进的时代,缺乏新鲜感和说服力,这样难免使人生厌。
不能一谈到身残志坚,就写到张海迪,一谈到革命纪律性,就写邱少云,这些英雄人物固然不错,但用得太多太俗,就会影响文意的表达。所以使用事实论据要有时代特色,要有新鲜感,要在“新”字上下功夫。
二是旧材料的新作法。有时,我们找不到新的材料,当然也可以运用一些旧的材料,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要力求用旧材料写出新意,让人感到材料虽然是熟悉的,但你这样运用这样处理仍让人感到不同凡响。
例如爱国诗人陆游在《示儿》诗中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人们一直用这个事例,是因为它突出地反映了一种爱国思想,但是否能从教育子女的角度推陈出新呢?有的同学把领袖人物、著名人物、先进人物、名言警句当作“万能胶”,而且多年不变,没有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也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新鲜的论据,说到这个论点,或者说到那个论点,都是常用的几个论据,让人味同嚼蜡。
曾在报刊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在议论文写作中,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在论据的运用中,我们要力求用的都是金子是银子,而不是石子。
4、善于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对选择最恰当的论据也十分重要。
例如提出“人才重要”的论点,引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萧何追韩信的故事作论据之后,可以展开联想,接着选择相应的反面论据针砭时弊:
萧何慧眼独具,识才,荐才,而毫无嫉才之心。由此,我又想起漫画《武大郎开店》里的“掌柜”。确实,在现实生活中,不识才或知才不用的领导还不乏其人,他们就和《武大郎开店》里的掌柜一样,比自己高的伙计“一个也不要”。这岂非可悲而又可笑!
这里选择“武大郎开店”这个论据,恰当地引入文章,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不能不说是联想的作用,由此及彼,善于联想,就可以将有关的材料串联起来,拓宽议论思路,加强论点的说服力;有时选择了事实论据之后,可联想到相关的理论论据,引入文章,使议论更见深度。
(二)、论点的确立
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前提。
写议论文时,要注意把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交代清楚。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基本观点,它是全文的主旨和核心,在文章中起主导作用。分论点是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确立:
提出论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大致有以下四种:一是开头提出论点;二是结尾提出论点;三是篇中提出论点,一是标题就是中心论点。考场议论文则应以第一种方式为主。
下面分别以“理想”和“快乐”为话题就“怎样确立论点”加以说明。
话题一:理想
请以“理想”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1、参考一
从对象的角度确立论点,如《青年的理想》,青年人要树立理想,奋斗是青年实现理想的阶梯。
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常常与现实矛盾。有的青年在奋斗中逐渐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和勤奋不足,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2、参考二
从“是什么”的角度确立论点,如《理想是什么》,理想是人毕生追求的崇高目标。理想就是人的奋斗目标,是人对自己未来的理性思考和一个方向性的设计。理想是人不息奋斗的动力,理想是人毕生追求的那盏明灯,它时刻照耀人前行的足迹。
3、参考三
从“为什么”的角度确立论点,如《呼唤理想》,我们为什么要树立理想?因为理想是我们生活的坐标。
树立理想是把握自我的首要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如果没有理想,就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兴趣,在生活和工作中迷失自己。
4、参考四
从“怎么样”的角度确立论点,如《理想的实现》,怎样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只有通过奋斗。青年人怎样才能找到通往理想的阶梯,实现自己的理想?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话题二:快乐
一般字典上对快乐下的定义多半是:觉得满足与幸福。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1、参考一
从对象的角度确立论点,如《人生的快乐》,以人生为对象来讨论快乐。
人生在世,谁都希望生活得快快乐乐,快乐的人生是一次成功的旅行。拥有快乐的心情会感到活着是美好的,但只有理解了快乐的真谛,才可能拥有真正的快乐,体验到人生的快乐。
2、参考二
从“是什么”的角度确立论点,如《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它是追求精神的快乐。
人们对快乐的理解一般有两种认识。一是物质生活享受,为求得这种“快乐”,增加了诸多烦恼而失掉了生命的本真。二 是 追求淡泊纯美的心灵和高雅的文化素养,可以说这样的快乐才是人生真正的快乐,值得追求的快乐。
3、参考三
从“为什么”的角度确立论点,如《拥有快乐》,人为什么要拥有快乐 ? 因为 快乐是人 生活和前进的动力。
人是一种感情的动物,除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外,快乐也是源于人之天性的自然需求。快乐是一种美好的状况,快乐是人情绪的自然流露,是人类今天最基本及最深切的心理需要。拥有快乐,人才能拥有充足的精力;拥有快乐,人才能拥有昂扬的斗志;拥有快乐,人才有不竭的前进的动力。
4、参考四
从“怎么样”的角度确立论点,如《理想与快乐》,怎么样才能拥有快乐?只要有理想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快乐。
快乐是一种对理想的投入,是一种献身事业的追求。因为奋斗的过程和达成目标一样,都能使人产生无比的快乐。追求理想会带来快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凡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看上去总是精神饱满,脸上洋溢着快乐;那些患得患失、浑浑噩噩的人,常常愁容满面。只有做一个有理想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会找到自己真正的快乐。
(三)、作文(3月29日布置)
请以“理想”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四、第八周周六作文(2008年4月12日)
作文题目:
2008年广州一模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要购买1元的行李货品票。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孩子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为司机的要求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拒不开车。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期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后,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
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反响,议论不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参考意见一:
面对这一则新闻材料,我们应该怎样确立写作的观点呢?
总的来说,可以采用“因果推断”的方法进行。
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反之,有什么样的行为就反映了他有什么样的思想。我们把这作为立意的出发点,就有可能容易把握到材料的精神实质。
一般说来,材料作文的审题角度不是唯一的,如果出现多个人物,每一个人物都可作为一个角度来审视,在审视时抓住他的行为与思想之间的关系。
第一,从乘客的角度。她认为公交公司的规定不合理,她有实际困难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而使她作出“对峙”,报警等一系列让人匪夷所思的举动,她这样做对不对呢?我们应该怎么看?
从肯定她的角度可以这样立意:坚持原则,维护个人的利益。
从批评她的角度则可以这样立意: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罔顾他人的利益。
第二,从司机的角度,他执行公司的规定本身没有错,但没有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而造成这场原本可以避免的混乱,因而可以这样立意:
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社会效益为先。
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人与人之间应该发扬友爱互助的精神。
第三,从双方的关系来立意。如果交战双方都能本着互谅互让的态度来解决事端,这样的事或许就不会发生了。因此可以这样立意:
人与人之间要有谦让的精神,要学会忍让,学会让步,学会礼让,学会体谅他人,为他人着想等等。
能选取上面的其中一个方面的立意来写都可以认为是切合题意的。
【优秀作文选评】
宽容成就美丽
宽容不是公交车上的“对峙”,不是公交车上的你推我挤,更不是司机与乘客间不可开交的争吵,宽容是整齐有序的上车,是司机那和蔼近人的建议,是乘客那真心实意的遵守……
当炎炎烈日时,留些宽容给自己凉快,当凛冽寒风时,留些宽容给自己取暖……而不至于被烈日烤得发黑,让寒风吹得发颤。相信吧,宽容成就美丽。
学会宽容,你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喜欢斤斤计较的人吗?喜欢小题大做的人吗?是的,没人会喜欢这种人,也更没有谁会喜欢成为这样的人,这样让周遭讨厌、厌恶的人。那就学会宽容吧,在争吵时,想想“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在冲动时,想想“君子不计小人之过”;在错误面前,想想“人非圣人,孰能无错”。那么,一些不必要的伤害也就不会发生,不快乐的记忆也就不会存在,也就随风而逝。倘若马加爵能释怀那些嘲讽,能宽容同学的那些讪笑、讥讽;倘若马加爵学会宽容,那么一切也就不会有,社会也许多了几位国家栋梁。
学会宽容吧,就像一句名言所说:“将别人的不好写在沙子上,那么风吹过,一切也就随风而逝”。
一个团体,若总是处于争吵,处于互相猜测,互相怀疑中,那么,可想而知,所有的活动都会是像一盘散沙,各行其是。没有女排那群互相宽容的姑娘们,会有女排那振奋人心的一次一次的成功的欢呼吗?没有冰上芭蕾那群舞者的相互宽容,会有那曼妙的“芙蓉出水”吗?没有那相互协调,将心比心的舞蹈者,会有那感动国人的《千手观音》吗?是的,团体的成功不是一个人的努力与出众,而是十几个人或更多人的共同宽容,互相体谅而创造的。看吧,郭吴跳水组合将凭借那宽容之心创造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跳跃。
学会宽容,国家才能走向繁荣富强。
“忘记等于背叛”?我主观的认为,有时忘记不是背叛,那只是一个国家队对另一个国家的宽容,宽容他对自己曾经的伤害,但宽容绝不是纵容、懦弱。宽容日本对中国曾经的伤害,才能让我们怀着一颗“求同存异,学习西方”的心态来巩固双方的友谊,壮大自己的综合国力,但宽容绝不非认同,我们一定要唾弃日篡改历史的恶劣丑陋之举。
学会宽容吧,成就你自己的美丽,成就一个团体飞跃的美丽,成就一个国家繁华的美丽。
点评:本文确立的中心论点是切合题意的,拟写的标题就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作者采用并列式的结构,从个人、集体、国家三个方面来展开自己的论述,每一个部分都有恰当的论据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给人很深的启迪。语言很有特色,娓娓道来,却韵味十足,显示比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得分20+20+5=6=46
退一步
“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伴随着我成长。遇事则退一步,生命则更精彩。
如果司机退一步不收行李费,那会是怎样的结局?如果陈小姐退一步不劳烦警察,那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只因那一块钱的行李费与司机“对峙”数小时,使车上数十人转车,使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这样值得吗?你们可曾想过退一步呢?
退一步,使你摆脱困境。
霍金,一生坎坷,疾病就像恶魔一样缠着他,致使他全身瘫痪,于是他选择了退一步,他不与病魔直面冲击。
命运使他残疾,他退一步,与轮椅终身相伴,正因为霍金退一步。科学界上有奇迹发生了。他的言论,他的发现震撼世界,霍金可以说摆脱了困境。
退一步,使你悠然自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乐。在官场上,他选择了退一步到世外桃源过怡然自得的生活,此后他的世界没有黑暗,没有阿谀奉承,只有依然,只有快乐。
苏轼,你何尝不是也有相同的遭遇,被贬时,退一步,你有海一样阔的胸襟,离开官场生活的你,更加有志气,你的志向并没有灭。
退一步,使你成功。
鲁迅,你的弃医从文,其实就是退一步,医学界里你退了一步。在文学界里,你的字里行间燃烧着多少人的激情,点亮了多少人心里的灯塔。
你的著作没有一部不鼓舞人心,没有一部不震撼灵魂,没有一部不受人称颂。退一步,其实,你成功了。
朋友们,不要觉得退一步是羞耻的事,其实退一步可以使你摆脱困境,也可以使你怡然自得,更加可以使你成功。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它与你结为伴,它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叩响你的大门,提醒你退一步。
有时,退一步很重要,作出正确的选择,退一步。
点评:本文在引用原材料时是经过一番心思的,他摈弃一般的照搬材料的做法,连用几个问句,发人深省,很好的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也使得读者跟着一起思考。采用议论性散文的写法,从三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需要退一步”的问题,使读者明白了退一步的好处。在表达上,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富有表现力。不足之处在于内容略显单薄,简洁有余,展开不足。得分:20+19+6=45
相互谦让
谦让,是人生前行的一张通行证;谦让,是幸福微笑的一包催化剂;谦让,是和谐相处的充要条件。如此,不怕半路被拦截,不怕伤心流泪,更不怕会有争吵。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贵在谦让。谦让是一种深厚的涵养,它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能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你心灵的恬淡与宁静。它不但可以改善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还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与升华。
如果陈小姐能谦让,如果司机能谦让,就不会出现争执与“对峙”这样由小而闹大的一件事,居然还出动警察,浪费了多少社会资源,是不是有点无聊,有点好笑?
曾经,在战国时,蔺相如的“完璧归赵”让他的身份地位攀高升,从一个“门客”而与廉颇“同列”。以至招来大将廉颇的不满,还企图羞辱蔺相如一番。而蔺相如却以礼谦让他,使廉颇终于负荆请罪,成就“将相和”的千古佳话,并合二人之力,保全了赵国。试想一下,假如两人互不相让,坚持针锋相对,后果又会怎样呢?大概为秦所灭了吧?!这种相互谦让的作风,多麽难能可贵啊!
可见,谦让是一种豁达的挚爱,就如一弘清泉浇灭艾怨嫉妒之火。可以化冲突为详和,化干戈为玉帛。谦让又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别人冲撞了你,内心也会感到不安。你以谦让待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理解与拥戴。不管是家人,老师或是朋友、同学,相处之间应该谦让有礼,和谐社会的构建,不都是需要以此来保证吗?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需要谦让。
如果中国牢牢记住日本的罪恶,我们的世界还能如此的和平吗?恐怕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吧?!因为中国懂得谦让,在如今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的氛围下,只有相互谦让才能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毕竟,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呢!
然而,谦让并不意味着退却不前或软弱可欺,并不是面对委屈、误解、甚至凌辱无动于衷;而是指在不伤害别人或危及社会的情况下,作出的合理让步,对于没有道理,存在伤害的对峙,我们是不应该谦让,应当肯定的坚持。就如肯定坚持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一样,不管国际的反华势力多猖獗,也不管岛内台独分子的叫嚣声有多高,中国至终坚持,绝不退让,台湾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毋容置疑不能更改的事实。
人生的旅途总有坎坎坷坷,带上“谦让”,总能找到避风港。
人生的小路总有弯弯曲曲,握住“谦让”,总能披荆斩棘,看到胜利。
相互谦让,让社会更和谐,世界更和平。
点评:虽然立意没有过人之处,贵在符合材料的旨意。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上展开论述,分析紧扣中心,举例紧扣中心,思路清晰也比较开阔,能辩证的分析,显示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语言表达也畅达,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考场文章。得分:
20+20+8=48
宽容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推行“仁”和“礼”。兼爱他人,是其思想的主旋律。在我们与别人发生利益冲突时,是否懂得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内涵了呢?
花和叶相互衬托着,才显示出景色的优美;水滴和大海相互和谐地共存着,才显出了大海的宽阔;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相互融洽,才显出了文化的异彩纷呈。世界就因和谐地发展着,才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宽容似乎碾压在了车轮之下,我们不得不感到可悲。陈小姐和司机仅仅为了一点芝麻小事就争吵到如此地步,如果司机宽容一下,设身处地为陈小姐着想,就可以解决这件事。或者陈小姐体谅司机的难处,也可避免乘警车回家。这一场争吵皆因他们缺少宽容之心。
古今成功之士,大凡都有宽阔的胸襟。一代名臣左宗棠,自小擅长棋艺,一次出征前看到街边有一老人,以“天下第一棋手”自称,便上前挑战,结果老人连输几盘,于是叫老人把招牌给砸了。当左宗棠出征胜利归来,老人招牌还在,不禁大怒又上前挑战,结果被老人打得落花流水,宗棠疑惑,问老人原因。老人说,我知你是大将军,将要出征,我不想有损你征战的信心。宗棠大悟,谢了老人,感慨万分。老人有如此胸襟,自己却因一点小事大放狂言,自愧不如。从此不再高傲自大,而是以宽阔的胸怀对待周边的人和事,赢得了人们的赞许。
兼爱他人,要有广阔的胸襟,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常怀宽容之心,一切都有可能变得美好。
凡事多为别人着想,善于理解别人,才能和谐地生活着,我们的生活才能没有烦恼,没有悲伤。
宽容之心是我们做事取得成功的关键。大海因不辞小滴,才成就了一一望无际的大海,更何况我们是有感情、本该善良的人呢?
多点宽容,世界就多点和谐。让我们以宽容之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吧!
本文得分为51分,个别语句已作了修改。总的来说,本文可算是考场优秀作文,一是善用排比等修辞,较有文采;二是用例和议论都较为恰当。
五、第十周周六作文(2008年4月26日期中考试)
读完以下材料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猎人外出打猎,别人劝他在枪里装上子弹,他不以为然:“打猎的地方还远着呢,到时候装一百发子弹也来得及。”走着走着,忽然发现水面上浮着一大群野鸭,就在他匆忙装子弹的时候,野鸭觉察到动静,一下子便飞得无影无踪。
写作思路点拨:
从材料指向的立意可提炼出:机会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材料是从反面诠释道理的。
如写议论文,则可以把材料放在文首,简单引用,得出观点;也可以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
如果写成记叙文,除了从日常学习生活中选材 ( 如 参加演讲、文体比赛因 精心准备把握了机会 或 因 没有做好准备而失去了机会 ) 外, 我们可以用故事新编的形式来出新 :历史上有很多人穷而不失其志,独善其身。为了理想矢志不渝, 如 姜太公渭水垂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诸葛亮隐居山林洞悉天下。他们在积极地准备,一旦机会来临,则马上建立丰功伟业。结构上采用“一线串珠”式或以小标题来引入,相信能写出新颖的文章。
六、第十三周周六作文(2008年5月17日)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作文讲评
一、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到省人才中心招聘销售部工作人员。应聘者很多,但招聘单位却只留给一个职位。在应聘者抢占座位作准备时,一个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却几次主动让座,让别人先面试。到她面试时,公司负责人对她的条件虽较为满意,但认为她过于谦让,不适合到销售部工作。该负责人认为,谦让的确是一种美德,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更需要“锐意进取”的员工。而张媛媛则认为不具备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是干不好工作的。此事在省城引起强烈反响。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公司的要求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有人则认为张媛媛的做法是正确的,应继续保持这种美德。
请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审题
认真阅读黑体字,就可以发现,题目是在讨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谦让这种美德还需不需要,是谦让重要还是进取重要。
从肯定、否定和辩证地看待三个角度入手,可以有以下三种观点:
1.市场经济下当然要进取,但仍然需要谦虚这种美德。因为这种美德有其重要作用和意义。
2.市场经济下重要的是锐意进取,谦让这种美德显得不合时宜。
3.市场经济下谦让和进取各有其价值,该谦让时要谦让,该进取时要进取,二者并不冲突。
另外,概念必须清晰。例如:
谦让:谦+让,谦虚地不肯担任,不肯接受或不肯占先。一种处事的方式。
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一种精神。
退让:让步,向对方妥协。 忍让:容忍退让。
以上四个概念各有侧重,论述时万不可混为一谈。
进取: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
审题主要失误:
1.泛泛而谈各种美德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2.全文只谈一个方面,完全未提及另一方面。
3.论述时完全脱离材料,只字不提市场经济,没有较强的针对性。
4.未把握命题人的意图,从中提炼出“任何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观点”等话题。
三、构思点拨
肯定谦虚:
1.温良恭俭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就是谦让。我们从许多伟大人物如孔子(温良恭俭让)、老子(不敢为天下先)、孔融(让梨)、蔺相如(对功业谦让)、尧舜(禅让)、霍去病(谦让,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钱钟书(对名利很谦让)。我们从中国的许多礼仪中也可见其魅力,如有素养的中国人在社交活动中互相谦让,彬彬有礼,气氛融洽。
2.在当今社会,谦让仍然有其重要作用。可以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许多场合如上车、就餐等谦让可以保持良好的秩序;在国际交往上,适度谦让可以减少他国的戒备心理,反而有利于树立良好形象,发展关系。
3.谦让和进取也没有什么冲突。一是适用的范围不同。谦让更多属于礼仪范畴,进取多属于工作范畴。材料中的张在礼节上谦让其实并不等于工作上也一定会谦让。二是一味进取反而会碰壁,适当谦让却可能是一种有意补充和调剂。
例如:
著名经济学家纳什关于经济的平衡论指出:在一个竞争群体中,所有竞争者只有为自己和共同竞争者谋求最好的利益结果时,那么竞争的结果才是最理想的。平衡论由于在金融、政治等各方面取得了重要作用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奖。事实证明,要使自己受益也同时使他人受益,离不开谦让的美德,也只有懂得谦让艺术的人才能更好达到这种效果,一个只知道“进取”“为个人奋进”的人很难被一个群体所接纳。
肯定进取:
1.在市场经济下过分谦让会让人感觉你没有水平,从而丧失很多机会。例如中国许多大学生在外资企业面试时,往往显得很谦让,结果被弃而不用。
2.古代和当前社会许多成功人士、企业和国家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个道理:不谦让,锐意进取才会成功。例如:王勃、孟子、刘翔、吴士宏、叶莺、姚明、张艺谋、联想集团、海尔集团、方正集团、日本、以色列、美国。当今社会,瞬息万变,要锐意进取,该出手时就出手。
3.相反,有些个人、公司企业不思进取或不敢进取,迎接他们的是惨重的失败。
4.锐意进取与传统美德谦让并不矛盾。前者是工作上发展上的,后者是礼仪上的品质上的,一个在工作上锐意进取的人完全可以同时是一个在礼仪上谦让的人。
例如:
如果王勃也像张媛媛这样谦让,那千古绝章《滕王阁序》就不可能为人所知。王勃年纪轻轻便才华横溢,他当年只是作客别人家中,户主欲借一宴会展现他女婿的才华,却假意让客人先作序,王勃不解风情,不学他人的谦让,出口成章,语惊四座。虽坏了户主的兴致,却也赢得了大家的认同,流传下一篇脍炙人口的珠玑文字。人不能极端地谦让、隐忍、沉默,该表现自我的时候就应该大胆一点,谦让、再谦让,最终只会埋没自己。
当今社会,讲究的是效率,讲究的是把握机遇的能力。过分的谦让的人不但不去主动寻找机遇,甚至会将到手的机遇拱手送给别人,这样做还美其名曰“谦让”,不仅是我们的损失,也会是国家和民族的损失。在今天,自信、进取远比谦让能适应这个环境,正如杨振宁博士所说:“中国的学生不要太谦虚,胆子可以再大一点。”是的,我们就应该胆子再大一点,努力拼搏,实现我们的理想。
文体选择:
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散文或其他应用文。议论文要鲜明地提出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记叙文本文比较难写,在故事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方面比较难。散文写成议论性散文比较合适。应用文如可以写成一封信同就这件事张媛媛探讨、写成演讲发表自己的看法等。无论哪种文体,都要让人清晰领会到你对这件的看法和进一步的思考。
四、例文及点评。
【例文1】议论文 肯定谦让
谦让不可弃
高三(4)班 陈霖
面对激烈的招聘竞争,一位名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却数次让座,不过就是这份谦让,却被认为不适合激烈的市场竞争。这让我深思。(简单摘引材料,语言简洁,抓住了关键)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流传千年,指导着千万代的炎黄子孙找到人生中的航标,成就大业。其中,谦让一词,占据的重量犹如泰山之重。谦让是一种美德,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所必备的。因此,无论何时,谦让不可弃。(提出观点,鲜明有力)
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人格美。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小孩启蒙时期的必读名篇。孔融在吃梨子时,将大的好的让给兄长和父母,把最小的留给自己。孔融的谦让,也许有人认为他吃亏了,不过这只是人格低下的人才这么认为的。从中看到的,是一种孝道,尊敬之道,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人格美。(分论点1,谦让是人格美)
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宽广和崇高。在中国古代的帝制中,世袭制之前禅让制。尧帝作为皇帝时,爱民如子,待民至亲至善,天下事如同自己的事,国家治理得一片祥平。但是岁月不饶人,人终会老去。尧帝也到了有心无力的时候,用有人要继承他的位置。有人认为尧的儿子可以担当,但尧地知道自己的儿子无能为力,于是把目光瞄准了有才能的舜,于是把位置禅让给舜。舜也不负众望,用心之国,人民更加安居乐业。尧帝是谦让的,他没有从家人的利益出发,让位给儿子,而是以天下人为念,让位于舜。尧帝的谦让,是一种宽广和崇高。(分论点2,谦让是宽广和崇高。)
谦让不可弃,它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航标。刘备临终托孤,手握诸葛亮的手,希望诸葛亮能代替自己,征战天下,自立称王。的确,以诸葛亮的才能,帝位大可取而代之。也许是谦让,也许是自己心中的航标,他拒绝了,他要以臣子的力量终生为幼主效力。到了诸葛亮死的那一刻,仍然为国家贡献着力量。(分论点3,谦让是人生航标)
谦让不可弃,它是安定与和谐的统一。来到韩国的街头,车水马龙,却丝毫没有混乱。车间了人,车主会谦让,让人先走。车与车相见,也会互相谦让,秩序井然。韩国的交通为什么可以这么和谐与安定呢?答案就是谦让。(分论点4,谦让是安定与和谐的统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人认为一个人或国家必须锐意进取,谦让已经不合时宜,但我不以为然。谦让之所以能成为美好的道德,当前营造和谐社会,谦让更有它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变异,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美德就是“美德”,不会被时代所弃,只会散发出更新的魅力。(结论,因为谦让的特点作用,所以其在当今社会不会过时。论述有力,有针对性。)
点评:文章深刻地理解了材料,从赞同张媛媛的做法出发,以古今中外的几个典型例子深刻地论述了谦让的作用,进而水到渠成阐明在当今社会仍然要保持谦让这种美德,说服力强,针对性强。不足之处是分论点有一点交叉,但能这样列出几个分论点已属不易。(17+17+16=50分)
【例文2】 主张进取 议论文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高三7班 魏嘉文
闻说有一则新闻在省城引起强烈反响,那是关于省人才中心招聘销售部工作人员的事件。那天,应聘者很多,但招聘单位只留给一个职位,而一名叫张媛媛的女生却主动让位给别人应试,最后由于这名女生的过于谦让,令公司负责人认为她不适宜在销售部工作而使其面试失败。这令人们对于是否应具有良好道德修养而议论纷纷。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必不可少。可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如果只会过于谦让,而忽略了锐意进取,那么,被淘汰的最终会是自己。(提出观点,不要忽略锐意进取)
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相信也是家喻户晓了。那么,长颈鹿最终被保存下来,而没有灭绝呢?是因为随着树木的长高,为了生存,它们都在竞争往上伸长脖子去吃树上的叶子。只会过于谦让,不懂去竞争的鹿便被遗弃下来,最终饿死在路上;而懂得往上走的鹿,懂得去竞争的鹿便生存了下来,还进化成“长颈鹿”。连低等的动物都明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聪明的人类又怎么不明白呢?(用长颈鹿类比证)
在先进的社会当中,各行各业都在争得你死我活,为了能稳稳立足于社会,它们都不断推层出新,去吸引力顾客。所以,很多企业都被保存下来,继续去劳动这股锐意进取的热潮。当然,也有不少企业因不懂得如何竞争最终成为被社会淘汰的一分子。(联系到企业)
又再看看世界的电影市场吧。总的来说,外国的电影市场要比我国的电影市场更广阔,因为他们构思的创新,技术的先进,使他们的电影造作得十分出色。再加上专业的演员,可以说是锦上添花。所以,外国电影一直优秀于我国电影。但难道外国的技术比我国先进,我国就要向外国低头吗?难道外国优秀电影占世界比率高于我国,我国就要屈服吗?如果因为这样我国就要去“谦让”,而不去竞争、进取,我们就真的会输掉。因而,为了发展我国电影事业,很多出色的导演都在进取,都在创新,毫不退让,所以我国的电影事业正在不断蓬勃发展。(以电影事业为例)
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时候都可以“谦让”,但关乎生存竞争的便不能“谦让”,而是要“争取”,只有力争上游,锐意进取的人才能在社会稳稳扎根,而只会过于谦让,不去竞争的人便会被社会淘汰。(辩证分析,什么时候可以谦让,什么时候必须进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永远是一个真理。(强化观点)
点评:文章思路清晰,起承转合衔接自然,例证比较丰富贴切。非常注意中心观点的强化突出。复句、反问句用得比较好。文采方面要进一步加强。(17+17+16=50)
【例文3】 主张二者兼备 议论文
谦让与进取兼备
高三8班 杨子健
某公司因一个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过于谦让,尽管条件不错也不聘用她。公司认为作为销售部人员,更需要的是锐意进取,而不是谦让。而张缓缓则认为连谦让精神都没有,怎能做好工作。
看似双方观点都没错。只是过于片面。依我所见,谦让和进取兼备者,才有资格被聘用。(提出观点)
进取之心不可无,但过分的进取便是有勇无谋,弄巧成拙。我国现在发展势头之猛,全都是得益于前车之鉴——在我国建国初期,发展可谓步履艰辛,速度犹如龟爬行般的慢。可能是刚建国没有经验,为了加快发展,我们犯了“左倾”错误,实行“大跃进”计划。对国外毫不谦让,一定要超英赶美。这完全不符合国情的计划,又怎能推动发展?果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这冒进的错误下,我国发展速度不但没有加快,还被拖了后腿。所以说啊,积极进取是好事,不懂谦让、过分进取却成了坏事。(进取需要谦让调剂)
谦让乃中华传统美德,身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我们应将其发扬光大。但过分的发扬便是退让、软弱,就像一盏太亮的灯一样,会刺伤你的眼睛。还是拿历史来说道理吧——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是那么的令人期待,结果却又是那么的令人失望。这次共产党没有“左倾”了,但是“天平”还是不平衡,我们“右倾”了。就是因为我们的过分谦让,没有进一步掌握革命的重要领导地位,就是因为蒋介石与汪精卫的相继叛变,革命宣告失败,新中国的诞生又退后了几年时间。中华人民又多受了几年苦。所以说啊,谦让是美德,过分谦让要不得。(谦让又需要进取提升)
受过这么多的苦难,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终于慢慢站起来了。身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青少年的学习重压可不小啊。要想在重压之下出成绩,我们就需要用谦让和进取来武装自己。谦让并不是退让,而是礼让:在公交车上看见需要帮助的人,请让坐;在拥挤的大街上遇到有急事的人,请让路。进取并不是冒进,而是积极主动地把握机会、创造机会,在应当谦让时适当谦让。在困难面前不要害怕,积极进取,你能跨越障碍;在胜利面前不要骄傲,积极进取,你能获得更多回报。(提出正确的做法,列举比较具体清晰)
如果你是求职者,有了谦让和进取精神,再大规模的公司都会聘用你;如果你是学生,有了谦让和进取精神,哈佛剑桥不再是梦想;如果你暂时还没有升职,只要你有谦让与进取精神,你想当什么都可以!(以亲切的语气,号召读者,有感召力)
点评:文章观点鲜明,辩证分析,举例恰当,对例子的分析中肯到位,对读者为人处事能有一定的启发。(17+17+17=51分)
【例文4】 主张谦让 议论性散文
“让”出自我价值
高三(10)班 李洁雯
月明星稀,是温柔的繁星把光辉谦让给那轮皎月,然而它们没有被遗忘,诗仙就渴望着“手可摘星辰”。
落红有情,是落红把生长的机会谦让给下一代,诗人读懂了它们的谦让,吟出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佳句。
萋草幽幽,是片片芳草把色彩谦让给了鲜艳的花朵,它们甘作陪衬,然而它们的谦让却赢得了小草的赞歌。
腊月梅香,是冬梅把春光明媚谦让给了百花,自己独承寒冬,但没有它的谦让,怎会谱出一曲“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赞歌。(类比排比开头)
谦让,缔造了奉献的世界;谦让,谱出了生活的乐章;谦让,带来了灵魂的洗礼。谦让是一种美德,成全了别人,也带来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提出观点)
张媛媛在面试时谦让,招聘单位以缺乏“锐意进取”为由,不予录用,实在是大错特错!张媛媛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一定会在她的岗位上实现她的人生价值——正如繁星、冬梅、芳草。她的人格魅力一定会赢得众多客户、赢得市场、赢得公司的繁荣昌盛,招聘单位真是有眼无珠,错失英才。(扣材料分析)
伟大人物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有谦虚的美德。伟大的物理学家——力学奠基人牛顿,创造了震撼世界的奇迹,却谦称自己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他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前人,他的谦让,谁又能说不是“锐意进取”呢?谦让,是一把柔情之剑,给人带来精神的提升与洗礼,亦可帮你在前进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联系到生活,例证1,外国)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经过艰辛的历练,终于登上了月球(成功完成了中国的首次载人太空飞行),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荣誉,他却始终把一切功劳让给了全国人民。他的谦让,更是体现了他对祖国高度的爱。谦让,是一只温暖的蜡烛,看似燃烧了自己,损耗了自己,但它更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联系到生活,例证2,中国)
谦让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市场经济下,她发挥着更为积极的作用,它成就了一个和谐快乐的世界。谦让,是一种美德,谦让,是实力的体现,谦让是和谐社会成功人士的商标,让我们都来保持这种美德吧!(简洁有力呼告结尾)
点评:文章十分切题,思路清晰,论据贴切,语言简洁优美。(17+17+18=52)
七、第十五周周六作文(2008年5月31日)
一、作文题目
螃蟹的责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题意分析
这是一道带寓言性质的多角度命意作文题,对学生而言难度稍大,但通过这道题目的训练,希望学生能够明白这种带寓言性质的题目的思考方向。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这个关键句,另外由于题目中要求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所以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可以分开从青蛙或螃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如果从螃蟹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
1、“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
2、“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
二、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是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
3、“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
三、如果有同学全面地把握材料,提出:
4、“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等观点,并能自圆其说,那也属于切合题意。
合适的鞋
螃蟹问青蛙如何到河边,青蛙告诉它只要一直往前走就能走到,可螃蟹走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就责备是青蛙的错,可青蛙却认为是螃蟹没有直走而是横着爬,螃蟹为什么找不到河呢?是青蛙走错路了吗?没有,河确实在前面。是螃蟹走错路了吗?没有,对于它确实是往前走,只是螃蟹用错了方法,就像穿了一双不合适的鞋,举步维艰。
有些人就像螃蟹一样做事盲从,从不动脑筋思考这些方法是否适合自己。如果穿了一双不合适的鞋,即使走一步也不舒服,何况走完漫长的人生道路,更何谈走向成功。
人做事就好像螃蟹找河一样,需要一双自己能驾驭的鞋,太高了驾驭不好容易摔倒。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是大部分学生的心愿,聆听高考状元成功经验,不失为一个方法。但状元除了一点运气外,靠的还是自己雄厚的实力,脑筋灵活、基础扎实是他们的资本。我们的资本是否如此齐全呢?有些人没想过,只是盲从,最终却是事倍功半。这些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他们只是穿了“状元鞋”,谁知高得无法驾驭。状元们为我们指点了方向,我们应该穿上一双自己能驾驭得鞋,来实践这些“指点”,最终找到自己的河。
人做事就像螃蟹找河一样,需要一双大小合适的鞋,只有穿着舒服,走着才舒服。苏联和东欧诸国是第一批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但在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给世界留下了一个宝贵的经验: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如果只是照搬制度,或只是听从共产国际的指挥,而不从自己是否适合来考虑,最终只会像苏联、东欧那样走上“歪路”。中国则是一个懂得借鉴的国家,在兼收并蓄中找到了一双大小合适的鞋,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今天的中国看,难道不比苏联、东欧走得舒服,不比苏联、东欧更容易找到河吗?
当鞋子遇到道路,如钥匙遇到锁头,款式多种多样,合适的才能与我同行。
分析:这篇文章观点清晰鲜明,结构清晰,把“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这一中心论点比喻为穿一双“合适的鞋”,贴切生动。不足在于行文通顺有余而文采不足。(18+18+17=53)
角度
一束白光照射在人生的多棱镜上,每个角度都有不同的斑斓。
蛙的世界里,每一次跳跃都是一次逆风的前进;在螃蟹的世界里,每一次迈步都是一次目光的平移。当两个不同的世界相遇,便有了无法重叠的部分。青蛙无法为螃蟹指路,因为他们思考的角度不同,于是误会徒生。
思考的角度不同,就无法真正了解对方的需要,因此施以的援助就无法解决对方的之急,有时候援助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于是满腔的热情在误会中便无奈地被冷却。
而站在别人地角度上,一切都将释然。当一颗求救的心在设身处地中得到理解与关怀时,所有不必要的误会都将不会产生。螃蟹不会寻不到河边,青蛙不会受到责备。被施以帮助的人能感受到世界的温暖,伸出援手的人能感受到心灵的喜悦。
站在别人的角度上,一切才不会成为徒劳。由于领悟到国人需要的不是身体上的强壮,而是心灵上的爱国热忱,鲁迅先生断然弃医从文,以犀利的文笔在文坛上耕耘不息,驱赶国人精神上的麻木。正是他的洞察入微,心系民众,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感受、思考,让他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理想。他的文字,激励着年轻人为祖国前赴后继。鲁迅先生变换了角度,从心灵上拯救了世人。
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授之以鱼,更应授之以渔”。有时候,为对方解决困难无异于为他内心依赖的苗儿浇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项自然的法则在社会中同样适用,没有人能通过一辈子的依赖求得生存,以来的尽头时毁灭。因此当你伸出援手,请把他人引向独立,引向生存。
当“自我”被放下,当两个思考的角度逐渐靠近,趋于相同,两颗心才会相通,伸出的援手才能紧紧握住对方,而不会迷失方向,关怀才有了意义,才温暖人心。
让青蛙以螃蟹的目光为螃蟹之路。让我们以不同角度看这束穿透人生多棱镜的白光,感受他的温暖,欣赏它的斑斓。
分析:本文一开始便提出了“思考的角度不同,于是误会徒生”,接着通过正反对比进一步提出了消除误会要“站在别人角度”思考这一观点,然后通过“站在别人的角度上,一切才不会成为徒劳”“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授之以鱼,更应授之以渔”两个分论点建构全文。观点明确,结构清晰,文字通顺,稍有文采,不足在于举例略嫌单薄,分论点的构建还可以更加清晰,但考略题目的难度及只用50分钟完篇这两个要素,本文不失为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17+17+16=50)
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
迷路的螃蟹向青蛙请教如何才能走到河边去,它听了青蛙的指点后,一味生搬硬套,忘记了自身横着走的特点,结果最终都未能找到回家的路。细想这个故事,我们不禁要问,是青蛙错呢还是螃蟹错呢?答案是他们都没错。误会的根源只是螃蟹不能将别人的意见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罢了。
同样的,现实中常常也会出现类似学习了别人的好方法,却无法达到自己目的而啼笑皆非的场面。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大力提倡“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穿别人的鞋”指的是学习别人好的方法,“走自己的路”指的是要结合自己实际,严禁生搬硬套。
“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这是很多人都懂的道理,可是“穿别人的鞋”却没有走好自己的路的例子却很多,巴黎公社便是其中的代表。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学习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穿了别人的一双好鞋。那么为什么它最终失败呢?原因是它没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考虑——当时的法国正处于资产阶级上升发展阶段,没有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理论,只是照搬别人的东西,当然要注定失败了。
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便会如鱼得水。我国的改革开放便是一个历史见证。
中国的社会制度“穿了前苏联的鞋”,可是我国也根据自身的国情 ,通过了一系列学习实践,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所以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解体,变革的变革之时,中国人能生机勃勃地走着自己的路。究其原因正是她并没有照搬苏联的模式,而是自主开创,并且根据国情的发展而不断改善,这样才可永立不败。
“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要求我们学习掌握别人的好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双管齐下,方可成功。
分析:本文观点鲜明,结构清晰。文章从“穿别人的鞋,不走自己的路”所得的恶果与“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所得的善果做比较,得出了中心论点,论述较有条理,同时能用比喻的修辞表述自己的观点是本文的一个亮点。不足之处略嫌用例不叫单薄,分析不够深入。(18+16+17=51)
换位思考
在狭小的病房中,住着两位行动不便的病人,其中一位的床位靠近病房唯一的窗户。每天靠窗的病人都会给他旁边的病人描述窗外精彩的世界——蔚蓝的天空,变幻莫测的云彩,婆娑的树影,嬉戏的孩子,甜蜜的情侣……,而离窗较远的病人并不满足于此,他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在靠窗的床位上欣赏窗外的一切。在一天深夜,靠窗的病人病发,而旁边的他却无动于衷,最后,靠窗的病人死了,他移到了靠窗的床位上,却看到窗外只是一堵惨白的墙。
如果离窗较远的病人懂得换位思考,从靠窗病人的角度想想,他会明白其实每天给别人描述窗外的世界也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也许就不会出现那个令人后悔不已的结果。如果离窗较远的病人懂得换位思考,从靠窗病人的角度出发,他会想到病发的时候是极需身边的人的帮助的,也许那位病人就不会像流星那样轻易的滑落。如果那位离窗较远的病人懂得换位思考,从靠窗病人的处境出发,他会懂得感激那每天那位每天将他枯燥的日子变得有趣的人,也会主动去帮助他,就不至于出现哪令人痛心的结局,这也许是一个“好心没好报”的例子吧。
为什么会出现“好心没好报”呢?
“好心”的人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猜想别人的需要,而没有以别人的角度想问题,而且他们呢并没有意识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我们经常能听到熟悉的声音“哎,我真替我的孩子担心,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啊,他总是不领情。”“我想讨好我的上司,可是我无论做什么都得不到他的肯定。”这些人就是没有换位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以致他们好的想法最终都没办法实现。
家长与孩子之间,人与人之间许多纷争误解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换位思考而到导致的。不换位思考,不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若人们都明白换位思考,懂得蹲下从婴儿的角度看看周围——只能看到大人的脚却无法看到人们的表情,也许会明白婴儿为什么会哭。
这个世界是成人的、冷静的、逻辑的、凡是违反了它制定的规矩,就会受到打击和抑制,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每个人的身份、背景经历处境不尽相同,视角肯定不同,所想并不是都符合这个世界的“规则”。因此尝试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换位思考,与人更好的沟通,就能少一点纷争,多一点快乐。
(16+12+9=37)
分析:本文能把握住材料的主要意思,立意不算有太大问题,全文也较有意识地围绕“换位思考”这一中心展开,不过在行文中该生与大部分的学生一样犯了过分引用例子的毛病,文章的开头完全可以省去,所以行文显得比较臃肿,说理不够清晰,因此判为二等下。
八、第十七周周六作文(2008年6月14日)
“花开不只在春天” 作文指导及佳作点评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一年既然分为四季,是鲜花,不一定非在春天盛开。”的确,春有百花夏有荷,秋有丛菊冬有梅,花开不只在春天,这是物性使然。
自然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人早慧,而有人则大器晚成;有人平步青云,而有人则曲径通幽;有人登顶是“华山一条路”,而有人则中途易辙领略到另一番风景……
人生的得意和辉煌并非出现在最顺乎人意的情况下,这是主观、客观的条件使然,是内因、外因的影响使然。这就需要我们有坚韧之志、耐得寂寞之定力,也需要我们有变通之智、化苦水为美酒之诗意情怀。
请以“花开不只在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个富含喻意和诗意的文题,其中的“花”可以指事业之花、学业之花、科学之花、艺术之花等,也可指精神之花、美德之花、幸福之花、爱情之花等;“春天”则可指 通常意义上 有利于人生之花盛开的生命阶段、成功条件、工作环境、人生处境等。
佳作赏析1
花开不只在春天
也许春日的百花齐放会让你心旷神怡;也许春日的风和日丽会让你陶醉痴迷。但当你看过夏荷的恬淡、秋菊的典雅、冬梅的傲然之后,也许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叹:原来花开不只在春天!
当年少轻狂的李太白腰悬三尺佩剑,傲气凌人的从皇宫中走出之时,也许他感觉到了自己被春色所笼罩,要不怎么会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语呢?的确,享有“诗仙”之名的李白凭着自己盖世的才华征服了玄宗,征服了天下的文人。但他的那股轻狂之气却始终进不得小人的眼底。谗言过后,本是春光无限的李白豁然间变得冰雪满天。不是玄宗容不下“力士脱靴,贵妃磨墨”的他,而是他的锋芒太露,受此打击后,李白并未对命运束手就擒,他凭借着自己的豪气向世人证实了花开不只在春天。那“五步杀一人”的狂语依旧。“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壮语也许才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李白凭借着那份轻狂开出了不只在春天的花,那种情怀已值得后人永世景仰。
倒溯到南唐灭亡之际,经受了江山易主,国破家亡的李煜也许只有他自己能够道出他心中的愁思。昔日的春花秋月、雕栏玉砌犹在,只是朱颜已改。昔日的一国之君,高高地站在王城之上,看着自己的天下,也许心中一片春意融融。而如今,孤身处于小楼中,虽身挂一个“违命侯”的屈辱头衔,内心却早已如冰冻雪打。后来,在无数次痛苦的回首后,他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如滔滔江水般的愁思。“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或许就是他内心的最好写照吧!“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更是他“身是客”的悲鸣!
也许在别人的眼中,他只是一介亡国之君,但在我看来,正是因为李煜他失去了春光的环绕,春花的簇拥,一下子掉进了冰天雪地,才使他获得了不只在春天开放的花――开创了婉约词风的先河。这朵美丽得让人心痛,让人心醉的花,是李煜向世人的证明:花开不只在春天。
朋友,当你看到春天百花齐放之景时,请不要为之顶礼膜拜,因为还有许许多多的“花”不只在春天开放,它们会开放在人生的低谷,用泪水浇灌,用愁思做养料,用一颗坚强的心使之开放,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的确,花开不只在春天。
佳作赏析2
花开不只在春天
一些女子,眼泪飘洒了几世纪,一些女子,却将笑靥定格,如亮烈的花盘,散出香气。
文人墨客总爱拿花来比女人。牡丹是雍容的贵妇;百合是洁雅的闰秀;腊梅是高傲的烈女。不可否认,花与女子,命定下了“交融”二字。
川端康成将女性刻化的让人拍案叫绝。而让他成名的那句话是“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未眠。”,这“海棠”便一度出现于我的白日梦中,或许,它是一位淡漠的仙女。那(但)是否所有人羡慕这春末仙子呢?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其实这话未免让人心生诧异,看似只是葬花时对着落花叨念出的一句呓语,深究时却又不难发现这是颦儿自己的比况。什么花会一年四季不败呢?也许只有这布满糙涩泪痕的潇湘花了。这花,恰恰忘记了还有春季,独自掩面将玉泪缠绵了几个世纪。(入题)
其实也并不总是如此悲观。那“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荷,那陶潜独爱的傲菊,不都是径自找个不与百花争艳的季,然后莞尔不语。(精彩的描写,富含韵味)
曾在寂寞的小屋品读如缪的《鼠疫》与《局外人》,在被莫尔索的冷漠麻木惊叹后,泪流了满面。他不在乎的已死了的母亲,在我心里留下了至深的记忆。那时抬头便看到了种在院子里的桂花。黑暗里被月光撕裂的小小夹缝中,一个个小小的花瓣都似乎是生命,不知疲倦的随风晃动着。她们一定不知道自己甜甜的香气迷醉了多少晚归的路人,于是那晚,被子蒙上头的刹那,想像中莫尔索母亲的身影与桂树交融交融,最终一起散出香气,让人无声地感动着。(作品与我完全融合)
“忍受着绝望之中的沉默生活,但仍然抱有期待,”如缪用来写他贫穷的母亲,那么,应该也适用于所有在冬季绽出笑脸的花吧。(引用名著语言,亮点之一)
于是现在可以暂且放下忐忑的心情来胡思乱想了。放心地把红楼中的湘云,晴雯想作夏日清新的芙蓉,随意地将奇绝女子西施,昭君比作秋风中不低头的清菊,虔诚地把性情刚烈的师师,木兰看作雪中兀自飘香的梅花。
春,确会有连天的花浪起伏,所以春天的花未免太过香艳,独剩海棠却也看在春末。
我与锡拉夫一起到达了后世流传甚广的花园,一际缤纷的花色中。多少女子静静绽放年华,三百六十日,流水逐红,生死更迭,如此,谁说独独在春天?(点题)
佳作赏析3、
花开不只在春天
春天里,微风和熙,阳光懒懒地洒在大地上,花朵题开厚厚的棉被,探出头来:桃花开了,梨花开了,牡丹开了,连诗人都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真是个美好的季节,瞧,春暖花开,多好!
可是,花开不只在春天!
夏天,如镜的河面上铺开的那一片片荷叶,盛开的那一朵朵洁白的或是粉粉的荷花,不也为炎热的夏天带来一片片清凉?酷热的夏天,也有花开,夏天的荷花,是夏天的灵魂,是夏跳动的心脏。
秋天,那白色的、黄色的、红色的菊在满地的枯叶中,在萧瑟的秋风中,开得那样明亮而灿烂。秋天,因菊的开放少了一些萧索而多了一丝活力。苍凉的秋天,也有花开,秋天的菊,是秋能量的来源。
冬天,墙角的那支梅,聚在皑皑的白雪身后,微笑着和刺骨的寒风交谈嬉戏,淡淡的香味,连太阳闻了都咧开了嘴。寒冷苍白的冬天,也有花开。冬天的梅,是冬的精神,是冬的魄力。
人生的旅途中,也有温暖明媚的春天,有酷暑难当的夏天,有萧条冷落的秋天,还有让人觉得寒冷得无望的冬天。可是,请相信,不是只有在春天才可以看见美丽的花朵,即使在人生最冷的季节里,也会有花开。
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当他身陷囹圄的时候,他的人生也进入了冰天雪地的季节,身体上的伤害,心灵与尊严的侮辱,这样的季节让人不堪忍受。然而就是这样让人寒冷彻骨的季节,却开出了名垂千古的花朵——《史记》。
儒家的始祖,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他不得不四处流离时,政治上的不得意,使他进入了苍凉萧杀的秋天,同时,这样的季节里,也开出了一朵智慧的奇葩——《论语》。
如此,花开不只在春天,开在夏天、秋天、冬天里的花也一样明艳动人,振奋人心;人生的辉煌,不一定在一帆风顺时取得,困境中的辉煌,更加绚丽和坚强。
走过春天,我们要学会把握那温暖的微风,贵如油的春雨,让生命在最优越的环境下开出姣美的花;倘若迎接我们的是烦躁闷热的夏天、冷落清寂的秋天,亦或是绝望苍白的冬天,那么,也不要放弃,请相信,只要坚持,总会有花儿开放,即便是一朵,仍能诠释夏的意义、秋的真谛、冬的魄力。人生的四季里,夏季的花朵更有热力,秋天的花朵更有风骨,冬天的花朵更是坚毅不屈。
花开,不只在春天!
[简评]本文行文流畅,由春季写到四季,由四季之花写到人生之旅。通过司马迁、孔子等典型事例充分地诠释了“花开不只在春天”的道理。主题突出,积极向上,的确是一篇佳作。
佳作赏析4
花开不只在春天
春暖花开,这是人们一贯的思想。但花开却不一定只在春天。你瞧,寒冷的冬天,有傲骨的梅花屹立在风雪之中;凉爽的秋天,有清高的菊花在盛开;炎热的夏天,有鲜艳的荷花映入我们的眼帘。只要我们留心观注,每时每刻都有花儿在绽放,幸福的笑脸到哪儿都会引人注目。
花开不只在春天,因此我们要将希望播种到四方,让我们每时每刻都怀揣着坚定的信念,骄傲地去收获甜蜜的果实。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都不能对生命失去希望;在最伤心的时候,我们依旧相信自己能够绝处逢生,否极泰来。我们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开满鲜花的春天。
花开不只在春天,因此我们要信心百倍,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种下最美丽的花果。花儿的长成需要饱经风霜,我们在人生路上的拼搏也需要百折不挠。只有我们不畏艰辛,勇往直前,我们才能向春天跨进一步。
花开不只在春天,因此我们不必期盼春天的到来,更不必畏惧寒冷的冬天。外界的一切都是客观的,重要的是我们内心积极的斗志。司马迁身受宫刑,他选择忍辱苟活,而非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他人生的冬季,他开出了最绚丽的花朵——《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想,但凡成功人士他们走向成功,最基本的信念便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他们拥有自信,拥有希望,拥有勇气。他们教给我们无限的力量,他们要我们相信花开不只在春天,生命处处有希望,我们人人能成功。
那时花开,此时花落,生命是一个完整的轮回,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有遗憾,凭借你个人的潜力与独特的魅力去征服全世界。不要等待,不要畏惧,不要灰心,不要放弃,把幸福的种子播向远方,用希望的露水浇灌,用坚定的信心呵护,收获成功的花朵,我们相信,花开不只在春天。
佳作赏析5
花开不只在春天
在一个平凡的房屋的墙脚,生长着一棵还未长大的小草。
在一个二级中学的教室里,有一位学子在埋头学习。
那一天,小草经受了生命的考验。
那段时间,学子经受了生命的考验。
那一天,空气中透着残酷的气息。乌云早早地到来,封闭了整个苍穹,世界也犹如沉静在黑暗之中,紧跑其后的,是一阵阵强烈的疾风,狂风肆虐,用强韧的风刃,抽打着世界的一切;树木、房屋,还有可怜的小草。它那原本就柔弱的身躯,在狂风的抽打下,被压弯了,伏地了。然而,它不是没有骨气的懦夫,决不向狂风低头。它抖擞精神,努力地让自己的身躯挺直。终于,它直起了腰干。狂风眼看这如此柔弱,不堪一击的小草竟然敢反抗,它开始愤怒,它开始咆啸。
它咆啸着,带着电闪,带着雷鸣,带着狂暴的寒冰,用力地砸向大地,“吼、吼、吼……”的响声动天震地,身体高大,枝叶茂密的树木或是被它拦腰折断,或是被它连根拨出,它们发出“嘶、嘶、嘶……”的声音,仿佛在哀求狂风,更像在怒骂愚昧的小草。然而小草不会屈服,更不可能倒下……
那段时间,雄鸡还没有鸣叫,他便悄悄起床,离开他那暖和和的被窝,进入刻苦学习的准备阶段。刷牙、洗脸,早餐,他如饿狼一般迅速地完成。打开书包,拿出课本,开始读书,如此反复的动作,虽然很枯燥乏味,但还得每天进行。
本来,他可以去各个美丽的风景点旅游,他可以时常看到长满绿油油的树木的青山,呼吸空气中那清鲜凉爽的气息,饮用那些甘甜的泉水。然而,他必须抛弃这些美好的事物,因为他将要很快面临着严酷的检验——高考。
它因为拥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所以它不可能屈服、倒下。
他因为怀有明确的梦想,所以他能够刻苦坚持。
六月的第七天,小草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六月的第七天,学子看到了在他家屋墙边的这朵美丽的花朵,他会像这朵美丽的花一样,在高考的赛场上灿烂!
佳作赏析6
花开不只在春天
春天,是花开的季节。普通的花儿都愿意在这时开放。可是偏偏有一些花选择了灿烂的夏,高爽的秋,严寒的冬。
是谁在那里高声吟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他一定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生命如夏荷一样绚烂。在如火的阳光下,那一池红莲热热闹闹地开着笑着美着。她们之中有谁会在意头上的烈日呢?那只不过是对她们生命的考验罢了,她们要开得更精彩!人生只属于那些热爱生命的人。谁说春暖才会花开?夏荷教会我对生命的热情。
是谁在吟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潜吧!人心太深,仕途太远,还不如面前的秋菊来得恬静高雅。人生能有几何?不如活出真我,别在人海之中,江湖之间受罪。面对秋天的肃杀,作一枝美丽恬静的菊吧!找一方心灵的净土,掘出一块,将她种下,有秋菊的陪伴,你还会寂寞吗?谁说春暖才会花开?在肃杀阴郁的空气中是秋菊教会了我生命的真实。
又是谁在吟唱那首《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在北风刮过大地的时候,也有花的勇士,“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她溢出阵阵花香,她为我人们诠释了生命的韧性。如陆游,王安石,毛泽东,他们是历史的伟人,为国家,为人民,他们“凌寒独自开”若非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信念,怎么有他们“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精神品质呢?谁说春暖才会花开?在凛冽的北风中,是冬梅教会了我生命的责任与韧性。
是夏荷、是秋菊、更是冬梅令春季里的百花汗颜了吧!人的一生要能够享受春风拂面的舒适,更要学会对生命的热情,人生的真实,人生的责任与韧性。
让我们为我们的人生,国家的未来贡献我们的热情,在风雨到来时毫不退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警示提醒自己,“花不只在春天开放”,人不是只在顺境中成长,我们也可以为理想全力以赴,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笑。
佳作赏析7
花开不只在春天
2008年伊始,片片雪花划过江南,掀开了新年的序幕。
正当南方的人们在为这早以从脑海里消失了的字眼——雪——而深情欢呼时,一场30年未遇的灾难也随之而来,老天爷似乎和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我们也又一次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力量。
“瑞雪兆丰年”,而今却再也没有为之欢呼。说来也是一种讽刺,好不容易盼来的雪却是如此:打开电视机,南国不再是青山绿水,而是雪,雪,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竟真实地展现了我们南方人的面前,简直不敢相信。树枝被折断,果菜被覆盖,屋顶被压塌……但也是这样的时候,人们又一次见到了政府力量,整个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京广线,以往涌动的民工潮不见了,大雪沉封了交通要道,而这些外来的民工们却与当地的人民共同渡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分岁洒桌上其家融融,不是一家人,却胜似一家人。我想他们那远在北方的亲人看到这场景一定也感到欣慰的吧。贫困山区,到处是武警官兵在运输着振灾物资,来帮助当地居民抵御寒冬,而电线工人则在雪停后立即加紧了对电网的抢修,他们都是工作在抗灾一线的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高贵的人。
2008年的伊始,在中国的南方,这是正饱受着灾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到处是纷飞的雪花。也正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中,中华民族的“心灵之花”绽放了。让世界又一次真正地认识了中国,认识了中国的团结,认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方有难,八方帮忙”。
百花未必只有在春天才会开放,在春天开放的花往往是平凡的,是庸俗的,它不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惊讶之处。而人的美好的心灵,才是真正特殊的花,是值得我们叹为观止的奇艳之花,心灵的花比一切的花都要美丽,都要芬芳。它如沙漠里的一汪清泉,它是炎炎夏日中凉爽的一缕清风,总之它令人感到舒服。它释放热量,这来自心底的热足以使冰雪消融温暖每一个的心。
总之,花开不只在春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帮助,哪里就有希望,哪里就会有美好的心灵之花盛开不败。
佳作赏析8
花开不只在春天
人到中年,往往会感叹:“到现在都还一事无成,这辈子没希望了!”古人说“四十而不感”,其实不然,中年人说没希望就是不对的,谁说只能在年轻时出人头地?要知道花开不只在春天!
世人都知道宋朝伟大文学家苏洵才华横溢学富五年。而他这朵花儿却不是春天开的。他年轻时屡试不中,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在中年时和两个儿子一同中举,名扬天下,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名声或许更胜于那些早成之辈。花开不只在春天,夏有清荷,秋有金菊,冬有寒梅,在夏天、秋天、冬天开的花儿或许会更艳更美呢!
所以,你决不能轻言无望,是金子总会发光,是花儿早晚会开。或许会遇到百般挫折:失去春风的沐浴,丢掉夏水的滋润,错过秋叶的呵护,但要抓住最后一丝机会——冬雪的催促,要坚信花开不只在春天!比如那周朝开国元勋姜尚,早年上昆仑山学艺,年过七旬方才下山,错过了人生的大好时光。而命运又再一次玩弄了他,他做生意,不是卖不出去就是把商品丢了,结果一事无成。但姜子牙并没有放弃,坚信自己会有用武之地,最终用直勾钓上了周文王这条大鱼,为大周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丞相,大放异彩,胜过百花!这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人也不少。老中年在校大学生多的是,他们无聊没事儿干去上学玩?当然不是,他们是希望多掌握知识技能,能更好地追求理想,去圆未成的梦,他们明白花开不只在春天,努力就会有希望。是的,如果不努力地钻出地面,更好的外部条件也是没用的,姜太公若不钓鱼,文王怎会找上他?种子一旦破土而出,便会茁壮成长,花儿就会绚丽多姿的!
花开在春天,固然是好,不开是春天,也未必是件坏事,毕竟锋芒太露,会招来不幸。世事无常,便是如此。只要奋斗,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花儿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开的,不是吗?
即使现在不得志,也不代表将来也是如此,即使花儿春天不开,也不能证明这花是烂的不能开的,花开不只在春天嘛!
请坚信花开不只在春天!衷心希望不管你在哪个季节,花儿都会开!
佳作赏析9
花开不只在春天
阳春三月,草熏风暖,百花齐放,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草香花香,拂面而来的是春天的气息,置身于春暖花开的大地上,感受春天的静谧与安详,将这份感动藏于心底——花开不只在春天,在春天逝去之后,让花儿在心底悄悄开放。正如有些人,在她们走完灿烂的一生,仍被我们铭记,在心里缅怀他们带给我们的感动。
还记得吗?秦淮河畔那夜夜升歌的繁华景象,多少妙龄女子在此弹奏歌唱,抒写着内心的情感。柳如是应该算是一位出众且出奇的歌妓吧,即使出生于烟花之地,但却仍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命运的不公并未引来她过多的埋怨。她怀着满腔热情,带着过人才华,与丈夫一起投身于救国运动之中。她的一生,除了夜夜弹唱之外,便只剩此事了。即使知道成功的机率渺茫,她也如飞蛾扑火一般,奋不顾身。
柳如是犹如一朵昙花,在人间匆匆绽放之后便凋零了,但她却给我们留下了满院的清香,久久不散。花开不只在春天,更在我们的心中。
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一张绝美的脸,她抱着胡琴消失于茫茫大漠之中,孤独的身影,惨淡的一生,却换来了一段和平时光。她便是王昭君,她奉命出塞和亲,为了自己的国家与邻邦的友好关系,虽然心有不甘与不舍,但她还是去了,这一去,背景离乡,永无返回之日。几十年后,只留下一座荒冢于大漠之中,无人问津,任其残破,任其寂寞。
已无法说清出塞对昭君是幸还是不幸,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无论她去了多么远的地方,她仍是故土上的一个骄傲。人们不会忘记她的牺牲。相信吧,花开不只在春天,更开在我们的心中,昭君浮萍般的一生,终会结束,终会在我们的记忆里扎根,得到依靠的港湾。
还有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也如一朵花,开在我们心底,每当想起她和她的词,眼里总会氤氲,她的一生是多么凄苦啊,遭遇国破家亡,丈夫去世,遇人不淑,一生滇沛流离,留给她的只有心碎与绝望,哀莫大于心死啊。但她却坚强地走了过来,再大的困难都无法将她打倒。
还有“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的虞姬,“一双笑靥才回眸,十万精兵尽倒戈”的西施……她们也是一朵朵灿烂的花,不只开在春天,更开在我们的心里。
多少女子如花一般盛开,多少女子如花一般芬香,多少女子在她们的春天里绽放,待到花凋飘落,容颜老去时,她们用美丽的方式让我们将她们铭记,让她们的灵魂在我们心中开花。妖冶着美丽的花的精魂,继续诉说着她们无怨无悔的年华。
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花开不只在春天,开在心灵深处的花,会更加灿烂美丽,也向我们证实花开也有盛开不败的时候!
佳作赏析10、
花开不只在春天
怎样才能精忠报国?
是先诈降、后逃回,是杀生成仁、舍生取义,还是心怀大汉、巍然兀立?
苏武一言不发,擎着旌节,转身默默地走向了北海。
一
他本来是可以逃走的,因为那起动乱的参与者是副使张胜,同他没有任何关系。
可他没有逃跑,他是大汉的使节,手中的旌节是万千子民的重托,是大汉民族的“气节”。
单于也许永远不会明白什么叫做“气节”,也永远无法读懂“气节”在苏武心中的分量,所以他才会不厌其烦的劝降与威逼苏武,直至咆哮出那句:“放逐北海,直至公羊生出小羊,我才会放你回长安!”
单于可能怎么也没有料到这个文弱的书生竟抱紧了那根旌节,头也不回地去了北海。或许,当他听到单于的那声咆哮时,他就已经为自己的一生设定了结局:怀忠握义,待得冰融雪化时;即使终老于此,也要在这里为大汉树起一座丰碑。
苏武本以为自己走向了生命的终点,殊不知,他却从此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二
北海是什么地方?
那里,大漠孤烟,浩瀚无边;那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没有人烟,没有音讯,每日作伴的只有落日的余辉与不解人意的羊群。
可就在这样的绝境中,朝廷给他的那根旌节,他却从不离身。
当他的气节之花盛开于苍凉的北海时,那里,不是春天。
是啊,那里从来就没有春天;有的只是饥寒,只是凄凉,只是归国无期的怅惘。
就这样,他在那里耗费了十九年。
十九年,风华早逝,英雄垂暮。
三
苍天终究还是不忍心了,他把苏武接回了长安。
我们不敢想象,也不忍想象,当苏武白发飘拂、步履蹒跚地行走于长安的大街上时,该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十九年,岁月染白了他的黑发,时间压弯了他的脊梁,惟一不变的,只有他的心,还有他手中那根早已磨光了穗子的旌节。
当英雄少年、中国古代的头号战神霍去病金戈铁马,北击匈奴,所向披靡,封狼居胥山之时,他的精忠之花盛开于赫赫战功中,盛开于春风得意里。
但千载余情,揭开岁月的尘封,最璀璨夺目的,还是苏武那朵绽放在北海风雪中的民族气节之花,盛开在人类精神苑地中的笃信坚守之花。
但那里,没有春天。
评析:本文的特色凝结于烘托,它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层面:一是景物烘托。作者以画家的点染技法,对北海的荒凉和凄寒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让人深味苏武牧羊十九年的苦寒和孤寂,从而有力地烘托出苏武在如此恶劣的环境和心境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气节。这是一种“反拨”,环境和心境愈是恶劣,苏武身上的民族气节就愈难能可贵、光彩照人。二是人物烘托。作者以霍去病来衬托苏武:以英雄少年衬英雄垂暮,以所向披靡衬默默坚守,以春风得意衬苦寒孤寂。而这“三衬”的目的是“反拨”后面的“一衬”——苏武在人生严冬绽放的民族气节之花比霍去病在人生春天绽放的战地之花更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因而也更历久弥香。
佳作赏析11
花开不只在春天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确,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尤其是花开的好时节,那漫山遍野的万紫千红多么灿烂,于是春天便被寄寓了新生与希望的象征。但是,花开不只在春天,其它三季的花似乎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炎炎夏日,池塘里荷花裹着露珠在阳光下闪耀着,它是如此清新,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荷花给了她无尽的思考,另外荷花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也被世代称颂。
在金黄的深秋,菊花已淡然开放,那绽开的无数黄瓣是思念的象征,重阳赏菊思亲是古代诗人们释放愁思的时候,这高洁的菊花,也有着非凡的意义。
寒冷的冬天,是梅花盛开的季节,它那“凌寒独自开,为有暗香来”的坚韧的品质让人赞叹。
花开不只在春天,人生就如这四季,有时我们不一定要在这年盛气旺的“春天”有所作为,即使不能在春天绽放,我们蓄势待发,在以后的季节历更能开出更有意义的花。
在战乱不断的三国鼎立后期,被历代称为智者形象的诸葛亮,年已六七旬,但仍然兴师北伐,为了兴复汉室,他不顾年势已高,将全身精力用在作战上,即使最终病逝五丈原,但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之花,永世绽开,散发的芬芳留传人世。
儒家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这位圣人,三十而立志学习,三十已有所对人生的思悟,到了六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