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font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8:30阅读:
字号:小|大
教案编号:
G1009
课题作者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流利典雅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和白描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感受梁启超先生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分析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 导语设计
同学们看过央视十套的《百家讲坛》吗?许多优秀学者在节目中通过一次次精彩的演讲,展示了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儒雅的学者风范,闻名全国。而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也是一位演讲高手。就让我们跟着梁实秋一起走进清华,去领略梁任公的风采。
二、作者及主人公介绍
1.梁启超
(1)(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四岁便在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有“神童”之称,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1890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求学于万木草堂,接受维新变法思想。
(2)政坛上的功绩: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
(3)文学界一位难得的才子: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中国学者;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总约千万余字,合编为《饮冰室文集》。
2、 梁实秋
(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北京人,1949年后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成就:散文集《雅舍小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编撰《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本文似为记事,实为写人,通过记录一个精彩有演讲场景来表现梁启超先生的一些特点,表达对教师的崇敬之情。
2、 结构
第一部分(1) 简述演讲的背景
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这次演讲
第三部分(10) 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
四、 再读课文,研讨问题
1、梁启超的这次讲演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何以见得?(找出有关句子,并用线划出)。
相当成功,听众深受感染,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去也有不少显官,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2、到清华大学这所名校讲演做报告的人数不胜数,但他们却没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的一次讲演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找出描写梁启超精彩演讲的语句。
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语言——生动有趣,旁征博引
动作——手舞足蹈
3、本文名为记叙一次演讲,实际是通过写事来写人。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很多,同学们能归纳文中应用了哪些来塑造梁启超先生的形象吗?
形象 特点
肖像 短小精悍
气质 风神潇洒
语言 生动有趣,旁征博引
动作 手舞足蹈
梁实秋的文风朴实简约又幽默,关于梁启超的描写十分生动传神,成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白描原指中国画的传统画法,即“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引入写作中,就是文字简练单纯,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征。
4、作者心目中的梁启超是什么形象呢?找出文中体现梁启超学问、文采的句子。
梁任公是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5、文采不仅体现在书面,也能从流畅的口语表达中反映。《箜篌引》短短十六字蕴涵了什么故事,竟让梁启超描述得生动感人以至作者多年后还印象深刻呢?
《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记叙了一个悲惨壮烈的故事:朝鲜水兵在水边撑船巡逻时,见一个白发狂夫提壶渡江,被水冲走。他的妻子劝阻不及,悲痛欲绝,取出箜篌对着江水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朝鲜水兵回家向自己的妻子丽玉讲述了这个故事,丽玉援引故事中的悲情,创作了这首歌曲,听过的人无不动容。
6、文中说梁任公是个热心肠的人,你同意吗?通过结尾段的“热心肠”转入对其人格的分析。
爱国救国的热忱,强烈的责任感;晚年不问政治,专心学术,讲学育才,极为辛勤:捐募基金,兴办中国公学;组织共学社;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学府讲学,就任京师图书馆馆长。梁启超晚年拖着病体,还是满怀热情地培育青年学生,实践了自己所说的“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
五、作业
自拟题目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本文的一点感悟。
G1009
课题作者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流利典雅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和白描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感受梁启超先生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分析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 导语设计
同学们看过央视十套的《百家讲坛》吗?许多优秀学者在节目中通过一次次精彩的演讲,展示了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儒雅的学者风范,闻名全国。而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也是一位演讲高手。就让我们跟着梁实秋一起走进清华,去领略梁任公的风采。
二、作者及主人公介绍
1.梁启超
(1)(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四岁便在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有“神童”之称,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1890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求学于万木草堂,接受维新变法思想。
(2)政坛上的功绩: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
(3)文学界一位难得的才子: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中国学者;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总约千万余字,合编为《饮冰室文集》。
2、 梁实秋
(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北京人,1949年后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成就:散文集《雅舍小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编撰《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本文似为记事,实为写人,通过记录一个精彩有演讲场景来表现梁启超先生的一些特点,表达对教师的崇敬之情。
2、 结构
第一部分(1) 简述演讲的背景
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这次演讲
第三部分(10) 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
四、 再读课文,研讨问题
1、梁启超的这次讲演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何以见得?(找出有关句子,并用线划出)。
相当成功,听众深受感染,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去也有不少显官,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2、到清华大学这所名校讲演做报告的人数不胜数,但他们却没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的一次讲演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找出描写梁启超精彩演讲的语句。
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语言——生动有趣,旁征博引
动作——手舞足蹈
3、本文名为记叙一次演讲,实际是通过写事来写人。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很多,同学们能归纳文中应用了哪些来塑造梁启超先生的形象吗?
形象 特点
肖像 短小精悍
气质 风神潇洒
语言 生动有趣,旁征博引
动作 手舞足蹈
梁实秋的文风朴实简约又幽默,关于梁启超的描写十分生动传神,成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白描原指中国画的传统画法,即“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引入写作中,就是文字简练单纯,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征。
4、作者心目中的梁启超是什么形象呢?找出文中体现梁启超学问、文采的句子。
梁任公是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5、文采不仅体现在书面,也能从流畅的口语表达中反映。《箜篌引》短短十六字蕴涵了什么故事,竟让梁启超描述得生动感人以至作者多年后还印象深刻呢?
《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记叙了一个悲惨壮烈的故事:朝鲜水兵在水边撑船巡逻时,见一个白发狂夫提壶渡江,被水冲走。他的妻子劝阻不及,悲痛欲绝,取出箜篌对着江水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朝鲜水兵回家向自己的妻子丽玉讲述了这个故事,丽玉援引故事中的悲情,创作了这首歌曲,听过的人无不动容。
6、文中说梁任公是个热心肠的人,你同意吗?通过结尾段的“热心肠”转入对其人格的分析。
爱国救国的热忱,强烈的责任感;晚年不问政治,专心学术,讲学育才,极为辛勤:捐募基金,兴办中国公学;组织共学社;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学府讲学,就任京师图书馆馆长。梁启超晚年拖着病体,还是满怀热情地培育青年学生,实践了自己所说的“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
五、作业
自拟题目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本文的一点感悟。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