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2:30阅读:
字号:小|大
教学目的:
1.学习邓小平二次南巡讲话的基本精神及重要意义。
2.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
3.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2、难点: 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
一,介绍时代背景 :
199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思想领域在大做反和平演变的文章,不断提醒国人应该如何认真吸取前苏联的教训,努力避免重蹈覆辙。在改革开放的具体行动上,由于受姓“资”姓“社”问题的束缚,每出台一个新举措都显得步履维艰。先行尝试进行经济运作的深圳在这方面遇到的阻力就更大了。不少人甚至对开放的前途表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亲临深圳再巡视察,并以他贯双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的放矢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理清了人们思想上姓“资”还是姓“社”的模糊的观念。
二、课文研讨: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字词:
踱duó步 领一代风骚(愿意为一代诗坛之首,这里指一代领袖人物) 炯炯jiǒng(形容明亮) 神采奕奕(yìyì精神饱满的样子) 舟车(旅途)劳顿 颁bān布 李灏hào 侃侃kǎn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荟萃huìcuì(汇集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 喇嘛寺lǎmasì 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 亲昵 nì 萦yíng绕(围绕)
(二)研读课文,总体把握。回答:
1.解题: 课文为什么以“东方风来满眼春”做标题?
给一篇通讯起一个好的标题是非常重要的。这篇通讯的标题就非常好。这是摘自唐代诗人李贺诗中的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借用过来,很贴切。因为小平同志的到来,使深圳再一次涌起改革开放的高潮。题目一语双关:①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②表现了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给深圳乃至全国带来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春风,春光无限。表达了人对小平同志到来的喜悦之情。
一篇涉及重大题材的通讯以这句古诗作为题目,是不落俗套而意味深长的,它暗示了读者:这是一篇富有激情和诗情画意的通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春天是中国古代诗人吟咏不衰的经典意象,春天也象征着成长、生长与激情。这篇通讯仅仅“春”一个字就传达出了邓小平再巡讲话的精神奥秘所在。本篇富有激情和诗意的语言产生的影响之一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春天的故事》。
2、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
——导语: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思考: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色?
——这一段文情并茂的开头很有特色:交代了自然时令也交代了政治时势,点出小平同志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关键时期视察深圳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全文定下了春意盎然的基调(以景衬情)。“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特殊身份显示出小平同志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组织者和领导人。“关联时期”暗示了1992年前后是我国改革开放一个特殊的艰难时期。
第一部分: 写小平同志来到深圳观看市容,并介绍有关新闻背景。
第二部分: 写第二天小平同志在国贸大厦的活动及讲话。
第三部分:写第三天小平同志游览民俗村和锦绣中华。
第四部分:写第四天小平同志同省、市负责人作重要谈话。
第五部分:写第五天小平同志离开蛇口港,离途中与省、市负责人亲切交谈。
3、邓小平同志的深圳之行,可写的内容很多,作者在通讯报道中是怎样选择与安排材料的?(练习二)
——从政治思想角度选材,着重记述邓小平同志的言论。因为这关系到当时中国的命运。
安排上:①按时间顺序,分小节,眉目清楚。②头尾呼应。
4、请找出小平同志这次深圳谈话的核心观点和相关的重要信息?
核心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
(1)肯定了党的基本路线。(2)要坚持两手抓。(3)中国要保持稳定等。(4)多干实事,少说空话。(5)共同富裕的问题。(6)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7)保持生产力快速发展,精神文明也可以搞上去。(8)经济建设经尽可能搞快点,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8)两个文明建设都要上。(9)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10)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11)不搞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允许看。(12)大胆地干,每年要总结经验。(13)不要怕犯错误,发现问题及时改正。(14)要搞快一点。
5、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联系歌词畅谈小平同志这次谈话的重要意义。(练习一):
这首歌是这样开始的:“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唱的就是邓小平在深圳考察的故事。
附:《春天的故事》歌词
曲:王佑贵 词:叶旭全 蒋开信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啊......
联系歌词畅谈小平同志这次谈话的重要意义。
针对当时争论最多的关于深圳以及其他地方类似做法到底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说:“特区姓‘社’不姓‘资’”。他的谈话涉及了我国当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道路、性质等重大问题,讲得很深刻,很精辟。小平同志胸怀全局、高瞻远瞩,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认识非常透彻,分析极为深刻。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体会邓小平同志的人格魅力,把握作者表现人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体会邓小平同志的人格魅力,把握作者表现人物的手法。
1,这篇通讯用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形式,报道了小平同志在深圳考察时的许多重要谈话,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说说这些谈话体现了小平同志哪些性格?(练习三)
先让学生找出哪些是直接引语,哪些是间接引语。再从语言中体会邓小平同志的人格魅力。
——领袖风范,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深思熟虑,勇敢果断,求真务实,平易近人。
2,作者除了用语言去表现人物之外,还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人物?
——肖像描写:表现邓小平健旺的精神状态;(第一部分)
——细节描写:①暗示邓小平对深圳的关注与支持(第一部分“题词”);②反映邓小平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殷切期望(第一部分“深情地眺望对岸的香港”);③表现邓小平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第三部分“小孙子亲昵地吻了一下小平同志的面颊,小平同志十分开心”)④体现邓小平对深圳特区寄予的期望(第五部分“你们要搞快一点”)
——侧面烘托:全国人民对邓小平的拥戴(第二部分“邓爷爷好”,第三部分“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各族青年男女,载歌载舞迎接小平同志的到来”)
二,体会本通讯在写作上的特点:
1,第一部分中的新闻背景是什么内容?其记叙形式是什么?
——有两处,补充说明小平同志与特区的关系,包括创办特区和第一次南巡。记叙形式是插叙。
2,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去表现深圳的变化之大?
——对比,列数字。
3,本文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
——(1)通讯和消息中的叙述主要起陈述背景、交代事情来龙去脉的作用,这样就使行文显得清晰而又简洁。(如第一部分的“众所周知,……目睹一番。”)
(2)本文中的描写旨在突出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形象。如对邓小平的肖像描写。
(3)抒情和议论都比较简短,这是当代通讯写作的一个总的特色。即以客观呈现为主,作者主观介入为辅。(如第五部分结尾三个自然段)
(4)说明用得不多,但起到增强“景深”,充实信息的作用。(如第二部分对国贸中心大厦的说明)
三,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篇通讯生动地记叙了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二次来到深圳考察的主要活动和他在这里发表的许多重要谈话。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使深圳及全国再一次涌起改革开放的热潮,对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1.学习邓小平二次南巡讲话的基本精神及重要意义。
2.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
3.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2、难点: 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
一,介绍时代背景 :
199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思想领域在大做反和平演变的文章,不断提醒国人应该如何认真吸取前苏联的教训,努力避免重蹈覆辙。在改革开放的具体行动上,由于受姓“资”姓“社”问题的束缚,每出台一个新举措都显得步履维艰。先行尝试进行经济运作的深圳在这方面遇到的阻力就更大了。不少人甚至对开放的前途表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亲临深圳再巡视察,并以他贯双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的放矢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理清了人们思想上姓“资”还是姓“社”的模糊的观念。
二、课文研讨: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字词:
踱duó步 领一代风骚(愿意为一代诗坛之首,这里指一代领袖人物) 炯炯jiǒng(形容明亮) 神采奕奕(yìyì精神饱满的样子) 舟车(旅途)劳顿 颁bān布 李灏hào 侃侃kǎn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荟萃huìcuì(汇集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 喇嘛寺lǎmasì 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 亲昵 nì 萦yíng绕(围绕)
(二)研读课文,总体把握。回答:
1.解题: 课文为什么以“东方风来满眼春”做标题?
给一篇通讯起一个好的标题是非常重要的。这篇通讯的标题就非常好。这是摘自唐代诗人李贺诗中的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借用过来,很贴切。因为小平同志的到来,使深圳再一次涌起改革开放的高潮。题目一语双关:①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②表现了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给深圳乃至全国带来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春风,春光无限。表达了人对小平同志到来的喜悦之情。
一篇涉及重大题材的通讯以这句古诗作为题目,是不落俗套而意味深长的,它暗示了读者:这是一篇富有激情和诗情画意的通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春天是中国古代诗人吟咏不衰的经典意象,春天也象征着成长、生长与激情。这篇通讯仅仅“春”一个字就传达出了邓小平再巡讲话的精神奥秘所在。本篇富有激情和诗意的语言产生的影响之一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春天的故事》。
2、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
——导语: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思考: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色?
——这一段文情并茂的开头很有特色:交代了自然时令也交代了政治时势,点出小平同志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关键时期视察深圳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全文定下了春意盎然的基调(以景衬情)。“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特殊身份显示出小平同志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组织者和领导人。“关联时期”暗示了1992年前后是我国改革开放一个特殊的艰难时期。
第一部分: 写小平同志来到深圳观看市容,并介绍有关新闻背景。
第二部分: 写第二天小平同志在国贸大厦的活动及讲话。
第三部分:写第三天小平同志游览民俗村和锦绣中华。
第四部分:写第四天小平同志同省、市负责人作重要谈话。
第五部分:写第五天小平同志离开蛇口港,离途中与省、市负责人亲切交谈。
3、邓小平同志的深圳之行,可写的内容很多,作者在通讯报道中是怎样选择与安排材料的?(练习二)
——从政治思想角度选材,着重记述邓小平同志的言论。因为这关系到当时中国的命运。
安排上:①按时间顺序,分小节,眉目清楚。②头尾呼应。
4、请找出小平同志这次深圳谈话的核心观点和相关的重要信息?
核心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
(1)肯定了党的基本路线。(2)要坚持两手抓。(3)中国要保持稳定等。(4)多干实事,少说空话。(5)共同富裕的问题。(6)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7)保持生产力快速发展,精神文明也可以搞上去。(8)经济建设经尽可能搞快点,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8)两个文明建设都要上。(9)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10)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11)不搞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允许看。(12)大胆地干,每年要总结经验。(13)不要怕犯错误,发现问题及时改正。(14)要搞快一点。
5、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联系歌词畅谈小平同志这次谈话的重要意义。(练习一):
这首歌是这样开始的:“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唱的就是邓小平在深圳考察的故事。
附:《春天的故事》歌词
曲:王佑贵 词:叶旭全 蒋开信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啊......
联系歌词畅谈小平同志这次谈话的重要意义。
针对当时争论最多的关于深圳以及其他地方类似做法到底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说:“特区姓‘社’不姓‘资’”。他的谈话涉及了我国当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道路、性质等重大问题,讲得很深刻,很精辟。小平同志胸怀全局、高瞻远瞩,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认识非常透彻,分析极为深刻。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体会邓小平同志的人格魅力,把握作者表现人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体会邓小平同志的人格魅力,把握作者表现人物的手法。
1,这篇通讯用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形式,报道了小平同志在深圳考察时的许多重要谈话,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说说这些谈话体现了小平同志哪些性格?(练习三)
先让学生找出哪些是直接引语,哪些是间接引语。再从语言中体会邓小平同志的人格魅力。
——领袖风范,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深思熟虑,勇敢果断,求真务实,平易近人。
2,作者除了用语言去表现人物之外,还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人物?
——肖像描写:表现邓小平健旺的精神状态;(第一部分)
——细节描写:①暗示邓小平对深圳的关注与支持(第一部分“题词”);②反映邓小平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殷切期望(第一部分“深情地眺望对岸的香港”);③表现邓小平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第三部分“小孙子亲昵地吻了一下小平同志的面颊,小平同志十分开心”)④体现邓小平对深圳特区寄予的期望(第五部分“你们要搞快一点”)
——侧面烘托:全国人民对邓小平的拥戴(第二部分“邓爷爷好”,第三部分“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各族青年男女,载歌载舞迎接小平同志的到来”)
二,体会本通讯在写作上的特点:
1,第一部分中的新闻背景是什么内容?其记叙形式是什么?
——有两处,补充说明小平同志与特区的关系,包括创办特区和第一次南巡。记叙形式是插叙。
2,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去表现深圳的变化之大?
——对比,列数字。
3,本文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
——(1)通讯和消息中的叙述主要起陈述背景、交代事情来龙去脉的作用,这样就使行文显得清晰而又简洁。(如第一部分的“众所周知,……目睹一番。”)
(2)本文中的描写旨在突出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形象。如对邓小平的肖像描写。
(3)抒情和议论都比较简短,这是当代通讯写作的一个总的特色。即以客观呈现为主,作者主观介入为辅。(如第五部分结尾三个自然段)
(4)说明用得不多,但起到增强“景深”,充实信息的作用。(如第二部分对国贸中心大厦的说明)
三,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篇通讯生动地记叙了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二次来到深圳考察的主要活动和他在这里发表的许多重要谈话。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使深圳及全国再一次涌起改革开放的热潮,对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小郭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