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贝多芬百年祭(人教版高二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5:03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一代音乐大师惊人的音乐激情及与命运抗争、永不屈服的人格魅力。
  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揭示内涵的写法。
  3、培养学生研读文章、生发思考并自行解决的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研读,把握人物的个性及音乐的特质。
  2、抓住关键的词句,领悟作者寄寓的情感。
  难点:1、理解文中作者对于大师的独特的感悟视角。
  2、贝多芬思想、创作与音乐本质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本文是大师写大师的一篇文章,就审视和赞赏的角度而言,往往是独特的,具有平凡人所没有的认知高度,同时离我们时代比较久远,同时又有对音乐艺术的独到的赏析,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引导学生利用图书或网络来查找相关人物的介绍评价信息,使自己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细心地研读课文,做整体的感知,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问题与同学老师商议,经过研究、整合,明确本文的要点及流程。这样以后,再根据同学们商定的教学重点及提出的问题对课文做细致地研读,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整理,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和认知体会,从而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含,感受到大师及音乐的魅力。为了辅助同学们理解,可以找一些贝多芬著名的音乐来让同学欣赏,增强感性认识,例如:著名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欢乐颂……


  供学生研读课文及讨论参考的问题:
  1、文章写贝多芬,围绕什么核心展开的?为之作者选取了那些材料?如何表现主题的?
  (1)罗丹称赞贝的音乐是“庄严、肃穆和崇高”,罗曼罗兰称赞贝多芬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认为他用“用苦难铸成欢乐”。而此文的开头,作者就大气磅礴的写出了贝多芬的抗争式的辉煌,这也正是作者心中“贝多芬精神”的显现。接着作者写到“还是和他生前一直那样的唐突神灵,蔑视天地,他是反抗性的化身。”作者选择了这一独特的视角,给了我们总体上的感知。贝多芬的一生是孤独苦难的,经济的拮据,身体的疾痛,几乎不能使他在生活中自由地享受快乐,但他不屈服于生活给他带来的重重磨难,他偏要用痛苦来创造欢乐的音乐,他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他不屈服命运的安排,他要反抗命运的不公,因此作者说贝多芬是反抗性的化身。而贝多芬的伟大成就正是这种反抗性的杰作,没有这种反抗性,也许我们看到的贝多芬不过是被生活的苦难压垮的碌碌无为的街井小市民形象而已,何谈他的不朽灵魂,何谈他永世的音乐?而本文恰是找到了“反抗性化身”这个很好的切入口,贝多芬的品格和音乐,才能更完美地展现于人们的眼前。
  (2)、能体现贝多芬“反抗性化身”的具体事件:学生可以从文中找出并分析
  ①、街上遇到大公不脱帽,且在他们中间大踏步地直穿而过。
  ②、穿着不讲究,被警察当作流浪汉抓起来。
  (3)、这些虽是一些平凡的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小中见大,正是这点滴的小事,却把人物的反抗性点染得形象、生动、淋漓尽致。当时的社会,人们的伦理道德中,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达官贵人无疑是人们尊崇追随的对象,能为那些人效劳是普通人的荣耀,同时也正是这些达官贵人制造着生活中众多的不幸。贝多芬能这样的不调和,不恭顺,不屑于为挤入上层社会,为受人们崇敬而刻意地注重衣着,刻意地献媚讨好,正是反抗社会,投入到真正艺术之中的具体的显现,是最能展示他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从中我们领略了一个真实的、真正为艺术献身的艺术大师的风范。
  2、写贝多芬不能离开他的音乐,贝多芬音乐的精髓是什么?他的音乐与他的个性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此问题,同学们应该抓住几个关键句去理解,可以先找出几个关键句,然后加以讨论、分析、归纳,形成一定的共识。
  (1)“说贝多芬的灵魂是奔腾的澎湃的,那可没有一点问题。”“奔腾澎湃”的灵魂,多么形象的说法,仿佛大海的怒涛冲击着坚硬的崖岸,这就是贝多芬的活力和激情,这种活力也一样作用于音乐之中,涌现出音乐的无穷的魅力。“他的狂风怒涛一般的力量,他自己很容易控制,可是常常并不愿意去控制,这个和他狂呼大笑的滑稽诙谐之处是在别的作曲家作品里都找不到的。”音乐的律动,是“奔腾澎湃”的灵魂的再现。
  (2)“这样奔腾澎湃,这种有意的散乱无章,这种嘲讽,这样无顾忌的骄纵的不理睬传统的风尚,——这些就是使得贝多芬不同于17和18世纪谨守法度的其他音乐天才的地方。”不拘泥于传统的风尚,就意味着音乐中有与时代的不协调音,这正是“造成法国革命精神风暴中的一个巨浪”,在音乐之都维也纳也处于战乱之中时,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钢琴协奏曲》出版了,这部协奏曲有一种史诗般的英雄气质。温存的抒情,轻盈的絮语在协奏曲中只占有次要的地位,整个作品中那种风云呼啸、人马奔突之势,无不使人感到时代之魂的复活。
  (3)“可是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他还能表达感情。”“他一生非常保守的使用着旧的乐式;但是他加给它们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思想高度的那种最高的激情。”可以说贝多芬真正解读了音乐的内涵,把音乐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4)“ 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终生享受不尽的美丽的乐曲;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无味的旋律,把它们展开的那迷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回都能发现新东西……并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笼罩着我们。”归根结蒂,贝多芬的音乐打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缘于他的音乐充满着活力与激情。
  诸多的句子是作者对贝多芬音乐真正内涵的见解,揭示了贝多芬音乐的精髓——惊人的活力与激情。而且能从具体的实例中让我们仿佛谛听到了这种震世的华美的乐章。音乐中的活力与激情,来源于他不屈的反抗性的个性品格,音乐是表达情感、思想的,在此,音乐家找到了很好地表达情感的载体,尽情地渲泻着,形成了贝多芬独特的音乐的乐式和内涵,可以说他的个性魅力与他的音乐成就是相辅相成的,是协调统一的。
  四、阅读建议
  1、对于音乐大师贝多芬和文学大师萧伯纳,学生们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许知道大师名字的学生不少,但真正了解的学生一定不多,因而,教师一定在学生学习课文之前,引导他们利用现代化手段查阅相关的资料,找到相关的音乐,从感性上去了解,然后在结合文本去理解萧泊纳对于音乐的评价,为什么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实质上缘于他的“反对为艺术而艺术”,艺术要表现精神的美学观点,才在文中着重阐述贝多芬音乐“反抗性化身”的内涵。
  2、教学活动中,可以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也就抓住了文本的主体。面面俱到的分析讲解是不可取的,一篇文章能解决一两个主要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就已经是不小的收获了。
  3、对于经典的文章,文本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尤其像本篇这样有着诗一样精美语言的文章,则更要紧紧抓住它,从语言入手进行品味,选取些关键句,更好地分析到位,理解透彻,这样才能抓住文章的精髓。
  4、对于此文语言风格的品味,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再查找其他大师的作品来加以比较分析,感悟大师语言的不同风格。这也是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多角度地学会阅读,学会分析,学会鉴赏。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