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庄暴见孟子》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2:44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文中的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文言文句式。
(2)能理解文中孟子逐步推理、正反对比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并能运用其阐明事理。
 (3) 掌握调控说话气氛的艺术,并把它运用到解读和写作文章的实践中去。
2.思想教育目标:
(1)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评价这种思想, 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基础知识和能力目标(1)
教学难点:
1、基础知识和能力目标(2)、(3)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引导-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被尊为“亚圣”。可同学们知道孟子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吗?(出示幻灯片:“孟子画像”和“孟子简介”)他晚生了100年,没能亲聆孔子的教诲,做孔子的门人,但其一生的实践及所留下的言论、学说却弥补了这个遗憾。今天还是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庄暴见孟子>>吧!看看孟子要站在一心“王天下”的齐王面前,向他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的结果如何。


(解说:投石击鸟,利用“孟子一生最大的遗憾”一问,激起学生急于了解孟子和阅读本文的兴趣。)
二、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今山东邹县人),孔子孙子子思的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宣扬“仁政”、“王道”,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和孔子一样,成为封建统治者崇拜的偶像,到唐代,已将孟子和孔子并称,元明时称为“亚圣”。 
     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是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明清科举考试八股文,题目都来自《四书》。 
 我们之前也学过孟子文章,回忆一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都是他的篇目。
三、解题:
本文是《梁惠王下》的第一章,可以作为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来学习。文章先通过庄暴和孟子的问答,引出话题:“好乐何如”,然后叙述孟子就这个话题因势利导地劝说齐王要“与民同乐”。全文围绕着“音乐” 这一话题,阐明不与民同乐就会失去民心,而与民同乐就会得到民心、统一天下的“王道”思想。所运用的对比论证,形象说理的方法,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解说:提示文体特征和内容、写作上的主要特点,让学生明确本文学习的大致方向与目标。)
四、研习课文
    1.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一)先听录音再让学生齐读课文(本节的第一则),老师正音, 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断句,掌握节奏(解说: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功,不在这上面费大力气,文言文就很难学好。)
     注意下列加点的字读音: 
     王语暴(yù)     庶几(shù jī)     好乐(hào yuè)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臣请为王言乐(yuè lè ,yuè lè,lè,lè )               
 可得闻与(yú)    蹙頞(cù è)   管籥(yuè) 羽旄(máo) 
则王(wàng)矣
(二)文言基础知识归纳整理(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自读课文,归纳整理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扫清词句障碍,疏通文意。教师根据情况可作词句方面的注释提示。)
(解说:要着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就离不开文言基本词句的整理和积累。)
(1)重点实词、虚词
见:谒见。    语:告诉。   庶几:差不多。    直……耳:只是……罢了。
 诸:是“之”和“乎”的合音,“之”是代词,“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今:假使。     疾首:头痛。   蹙頞:皱眉头。    极:最痛苦的地方。
 田猎:狩猎。  王:称王。    
(2)一词多义 

① 形容词,错误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② 动词 A 责难,认为不对。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列传》)
         B 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C 无,没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③ 副词,多用在叙述句、描写句中,相当于“不”。寡人非好先王之乐也
 孰
①名词  熟食。进孰于天子(《汉书》)
    ②动词  成熟。 寒暑和节,而五谷以孰(《荀子.富国》
    ③形容词 详细,周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代词  表疑问,可代人、物,意思是谁、哪一个、哪一种、怎么、为什么。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⑤复合词 A孰若:哪如,哪里比得上。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B孰与:和……比,哪一个……
                                   
举  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举起,抬起
    ②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李密《陈情表》) 推荐,推举
    ③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孔雀东南飞》) 举动,行动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攻下,占领
    ⑤举疾手蹙頞而相告曰     全,都
    ⑥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3)古今异义 
兄弟妻子离散     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至于: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用,意为“到”;今常用作表示另提起一事的连词。 
暴未有以对也    对:此处意为“回答”,今义为“正确”。  
(4)通假字 
   今之乐由古之乐也。由:通“犹”,如同或就好比……一样。
可得闻与(yú)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相当于“吗”,“呢”。   
(5)词类活用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乐(yuè):名词活用为动词,欣赏音乐。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少,众: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 鼓:名词活用为动词,演奏。
                                 钟鼓:名词活用为动词,鸣钟,击鼓。
则王矣           王(wàng):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6)文言句式  
A、 被动句 
  暴见于王:介词“于”引入行为的主动者“王”,表被动 
B、 宾语前置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以上两个疑问句,疑问代词“何”分别做“以”的宾语。 
C、 状语后置: 
王语暴以好乐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今王鼓乐于此         今王田猎于此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D、省略句
不若与人   省略句,句末省略了“乐乐”(欣赏音乐快乐)。
不若与众     省略句,句末省略了“乐乐”(欣赏音乐快乐)。
(7) 固定结构: 
暴未有以对    有以:有用来……的办法 
好乐何如      何如:即如何,怎么样 
直好世俗之乐耳  直……耳:只是……罢了。
何以能鼓乐也    何以能田猎也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怎么
2、齐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范读、自读、默读的形式,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整理归纳了文言基础知识,达到疏通文意的同时,在最后得出孟子以鼓乐和田猎为例,说明国君应该与民同乐才能王天下。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孟子的第四节第一则(庄暴见孟子曰………………则王矣)
2、翻译“今王鼓乐于此……………则王矣。”并且课后归纳重点实词“鼓”、“疾”、“王”的一词多义(以作业的形式上交)。
3、补充练习,分发课前打印好的练习题。(练习题略)
(解说:背诵与翻译相结合意在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和意识;练习意在检测、巩固本文重点词句的用法,并作迁移训练。)
附录参考译文:
《庄暴见孟子》参考译文
庄暴拜见孟子,(对孟子)说:“庄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告诉我他喜欢音乐,我没有话回答了。”(又问孟子)说:“喜欢音乐(这件事,应该)如何(看待)呢?”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欢音乐,那齐国也就差不多(治理好)了。”
    又一天,孟子被齐王召见,(对齐王)说:“大王曾经把喜欢音乐(的事情)告诉给庄子,有这事情吗?”齐王变了脸色,说道:“我并不是喜欢先王的音乐,只是喜欢世俗流行的乐曲罢了。”孟子说:“只要大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也就差不多(治理好)了!现今流行的乐曲如同古代的音乐一样。”齐王说:“(这个道理我)能够听听吗?”孟子问道:“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快乐)。”孟子又问:“与少数人(一道)欣赏音乐快乐,与多数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王回答:“不如与多数人(一道欣赏音乐快乐)。”孟子说:“请让我给您讲讲什么才是真正的欢乐吧。假如大王在这里击鼓奏乐,百姓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声音,都感到头痛,皱着眉头互相议论:‘我们大王这样喜欢击鼓奏乐,那么,何以使我们这种极端(痛苦)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离散!’假如大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看见仪仗的华美,也都感到头痛,皱着眉头互相议论:“我们大王真喜欢打猎呀!可是,为什么使我们这样极端(痛苦)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离散!”这里没有别的,只是因为大王不能与百姓同悲共乐的缘故。假如大王在这里击鼓奏乐,百姓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声音,都高高兴兴地呈现出喜悦的气色,并且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大王大概很健康吧!(不然),怎么能够击鼓奏乐呢?’假如大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看见仪仗的华美,全都高高兴兴地呈现出喜悦的气色,并且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大王大概很健康吧!(不然),怎么能够出来打猎呢?这里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大王与百姓共同娱乐的缘故。现在大王与老百姓共同欢乐,就可以统一天下了。”

 

宋哲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