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中的对比(苏教版高二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2:47阅读:
字号:小|大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一首《旅夜书怀》即景抒怀,于细腻的绘景之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杜甫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孤独、寂寞与愤慨,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而其中刻意设置的多重对比,尤使全诗的风格跌宕起伏,为沉郁顿挫作了一个独到的注脚。
对比之一:自然的宏阔与诗人的渺小之对比。
在诗人的笔下,一个细草微风的“旅夜”,一叶随波飘零的孤舟,本已显出极其的渺小,但杜甫偏偏将视野投向辽阔的平野与奔涌的大江,着力打造出一个宏伟阔大的境界:极目远眺,水天相接,天地相连,野阔星垂,江流月涌。联想到自己痛苦的遭遇,面对如此宏阔无比的境界,个人的渺小在宏阔的自然面前更显得凄凉无限,令人唏嘘!自己不正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沙鸥”吗?
对比之二:壮丽的乐景与孤独的哀情之对比。
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写景的千古名句。地平线上,大地是那样的辽阔,星星仿佛也俯首亲吻着原野;大江之中,江水浩荡东流,一轮圆月映印其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涌着。这该是多么发人遐思的一个宁静的港湾啊!可是,这一切在一个孤独的羁旅之人看来,外界环境越是辽阔,越显出自己的孤独无助;周边的情境愈是祥和,越见出自己的寂寞悲哀。天地虽大,却无自己的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壮丽,却只能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这里景与情会,在这一对比中更显出诗人的感慨,也更使人领悟到“独夜舟”的孤独寂寞了。
对比之三:伟大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之对比。
杜甫本怀着“穷年忧黎元”的思想,一心想普济苍生,报效君王,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但自己一生却一直处于战乱之中,颠沛流离,屡遭排挤,空有满腔报国之志,却难以实现。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诗人愤激之辞,说“岂”是反诘,说“应”是悲愤。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闻名;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为老而多病,个中原因,不言而喻。这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这是非颠倒的现实,怎不令诗人满腔悲愤呢?而这种悲愤之情,正是在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中越发鲜明,更加深沉。
后人评价杜甫“老来渐于诗律细”,于此三重对比中可见老杜“诗律细”之一斑。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一首《旅夜书怀》即景抒怀,于细腻的绘景之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杜甫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孤独、寂寞与愤慨,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而其中刻意设置的多重对比,尤使全诗的风格跌宕起伏,为沉郁顿挫作了一个独到的注脚。
对比之一:自然的宏阔与诗人的渺小之对比。
在诗人的笔下,一个细草微风的“旅夜”,一叶随波飘零的孤舟,本已显出极其的渺小,但杜甫偏偏将视野投向辽阔的平野与奔涌的大江,着力打造出一个宏伟阔大的境界:极目远眺,水天相接,天地相连,野阔星垂,江流月涌。联想到自己痛苦的遭遇,面对如此宏阔无比的境界,个人的渺小在宏阔的自然面前更显得凄凉无限,令人唏嘘!自己不正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沙鸥”吗?
对比之二:壮丽的乐景与孤独的哀情之对比。
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写景的千古名句。地平线上,大地是那样的辽阔,星星仿佛也俯首亲吻着原野;大江之中,江水浩荡东流,一轮圆月映印其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涌着。这该是多么发人遐思的一个宁静的港湾啊!可是,这一切在一个孤独的羁旅之人看来,外界环境越是辽阔,越显出自己的孤独无助;周边的情境愈是祥和,越见出自己的寂寞悲哀。天地虽大,却无自己的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壮丽,却只能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这里景与情会,在这一对比中更显出诗人的感慨,也更使人领悟到“独夜舟”的孤独寂寞了。
对比之三:伟大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之对比。
杜甫本怀着“穷年忧黎元”的思想,一心想普济苍生,报效君王,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但自己一生却一直处于战乱之中,颠沛流离,屡遭排挤,空有满腔报国之志,却难以实现。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诗人愤激之辞,说“岂”是反诘,说“应”是悲愤。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闻名;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为老而多病,个中原因,不言而喻。这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这是非颠倒的现实,怎不令诗人满腔悲愤呢?而这种悲愤之情,正是在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中越发鲜明,更加深沉。
后人评价杜甫“老来渐于诗律细”,于此三重对比中可见老杜“诗律细”之一斑。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