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2:55阅读:62
字号:小|大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过屈原的《离骚》,从中感受到作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
二、常识介绍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三、讲解诗歌。
(一)教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
(二)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课文。
(三)内容评析。
1.师问: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
生答: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2.师问: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答:讲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
3.师问: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答:幽怨 哀婉
4.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师问: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现在我们朗读第一段,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
生答:“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2)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师问:第一段中“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是什么意思?在表现情景关系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 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
生答: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师问:第三段中还有这样一句,找出来?
生答:“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为什么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3)香草美人,寄予理想。
师问: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试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
生答:白薠 白芷 兰草 辛夷 薜荔 杜衡 杜若 石兰……
师问:“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香草,为什么要采香草送给姑娘?
生答:对爱情坚贞不渝,对理想执着追求。
5.主题研讨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 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板书】 情景交融
歌颂爱情 追求理想
香草美人
湘夫人
B案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常识介绍
介绍屈原、楚辞和背景知识
三、把握诗歌情感,理解诗歌主题
(一)播放录音,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朗读诗歌。
(二)(1)师问:这首诗歌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答:讲了湘君和湘夫人的苦恋故事,全诗以湘君的口吻,抒写了他自己在约会地点没有等到湘夫人的忧愁、烦恼感情和一系列的心里活动。
(2)师问:诗人是以怎样的情感来讲述这个故事的?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情感讲述这个苦恋故事?(启发学生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来把握诗人情感、理解诗歌主旨)
生答:幽怨 哀婉
生答:诗言志,诗人借讲述这个哀婉、动人的苦恋故事,来表达他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幽怨,借湘君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来表达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情愫。
附屈原其人其事: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3)师生研讨诗歌主题。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 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四、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意象在表达情感、营造意境上的作用
1.朗读第一段,通过“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分析情景关系。
2.“秋风”、“木叶”这都是令人感伤的意象,作者为了表现他的幽怨、哀婉,自然要选择这些哀景,可是后面为什么还要写很多的香草?
生答:寄予理想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整理屈原诗歌中的名句。
美丽的公主快降临北岸.
我已忧愁满怀望眼欲穿.
凉爽的秋风阵阵吹来.
洞庭湖波浪翻涌树叶飘旋.
登上长着白薠的高地远望.
与她定好约会准备晚宴.
为何鸟儿聚集在水草间.
为何鱼网悬挂在大树颠?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
眷念公主却不敢明言.
放眼展望一片空阔苍茫.
只见清澈的流水潺潺.
为何山林中的麋鹿觅食庭院.
为何深渊里的蛟龙搁浅水边?
早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
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
好像听到美人把我召唤.
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起向前.
在水中建座别致的宫室.
上面用荷叶覆盖遮掩.
用香荪抹墙紫贝装饰中庭.
厅堂上把香椒粉撒满.
用玉桂作梁木兰为椽.
辛夷制成门楣白芷点缀房间.
编织好薜荔做个帐子.
再把蕙草张挂在屋檐.
拿来白玉镇压坐席.
摆开石兰芳香四散.
白芷修葺的荷叶屋顶.
有杜衡草缠绕四边.
汇集百草摆满整个庭院.
让门廊之间香气弥漫.
九嶷山的众神一起相迎.
神灵的到来就像云朵满天.
把我的夹袄投入湘江之中.
把我的单衣留在澧水之滨.
在水中的绿洲采来杜若.
要把它送给远方的恋人.
欢乐的时光难以马上得到.
暂且放慢步子松弛心神.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过屈原的《离骚》,从中感受到作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
二、常识介绍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三、讲解诗歌。
(一)教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
(二)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课文。
(三)内容评析。
1.师问: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
生答: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2.师问: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答:讲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
3.师问: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答:幽怨 哀婉
4.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师问: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现在我们朗读第一段,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
生答:“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2)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师问:第一段中“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是什么意思?在表现情景关系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 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
生答: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师问:第三段中还有这样一句,找出来?
生答:“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为什么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3)香草美人,寄予理想。
师问: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试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
生答:白薠 白芷 兰草 辛夷 薜荔 杜衡 杜若 石兰……
师问:“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香草,为什么要采香草送给姑娘?
生答:对爱情坚贞不渝,对理想执着追求。
5.主题研讨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 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板书】 情景交融
歌颂爱情 追求理想
香草美人
湘夫人
B案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常识介绍
介绍屈原、楚辞和背景知识
三、把握诗歌情感,理解诗歌主题
(一)播放录音,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朗读诗歌。
(二)(1)师问:这首诗歌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答:讲了湘君和湘夫人的苦恋故事,全诗以湘君的口吻,抒写了他自己在约会地点没有等到湘夫人的忧愁、烦恼感情和一系列的心里活动。
(2)师问:诗人是以怎样的情感来讲述这个故事的?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情感讲述这个苦恋故事?(启发学生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来把握诗人情感、理解诗歌主旨)
生答:幽怨 哀婉
生答:诗言志,诗人借讲述这个哀婉、动人的苦恋故事,来表达他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幽怨,借湘君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来表达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情愫。
附屈原其人其事: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3)师生研讨诗歌主题。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 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四、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意象在表达情感、营造意境上的作用
1.朗读第一段,通过“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分析情景关系。
2.“秋风”、“木叶”这都是令人感伤的意象,作者为了表现他的幽怨、哀婉,自然要选择这些哀景,可是后面为什么还要写很多的香草?
生答:寄予理想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整理屈原诗歌中的名句。
美丽的公主快降临北岸.
我已忧愁满怀望眼欲穿.
凉爽的秋风阵阵吹来.
洞庭湖波浪翻涌树叶飘旋.
登上长着白薠的高地远望.
与她定好约会准备晚宴.
为何鸟儿聚集在水草间.
为何鱼网悬挂在大树颠?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
眷念公主却不敢明言.
放眼展望一片空阔苍茫.
只见清澈的流水潺潺.
为何山林中的麋鹿觅食庭院.
为何深渊里的蛟龙搁浅水边?
早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
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
好像听到美人把我召唤.
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起向前.
在水中建座别致的宫室.
上面用荷叶覆盖遮掩.
用香荪抹墙紫贝装饰中庭.
厅堂上把香椒粉撒满.
用玉桂作梁木兰为椽.
辛夷制成门楣白芷点缀房间.
编织好薜荔做个帐子.
再把蕙草张挂在屋檐.
拿来白玉镇压坐席.
摆开石兰芳香四散.
白芷修葺的荷叶屋顶.
有杜衡草缠绕四边.
汇集百草摆满整个庭院.
让门廊之间香气弥漫.
九嶷山的众神一起相迎.
神灵的到来就像云朵满天.
把我的夹袄投入湘江之中.
把我的单衣留在澧水之滨.
在水中的绿洲采来杜若.
要把它送给远方的恋人.
欢乐的时光难以马上得到.
暂且放慢步子松弛心神.
魏贺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