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芭》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2:56阅读:
字号:小|大
一、 导入
二、泰戈尔及其作品
泰戈尔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一千五百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他的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弃绝》《素芭》等,长篇代表作有《沉船》《戈拉》《两姐妹》等。
泰戈尔出生后,母亲身体不好,还要操持一个四代同堂,上百口的大家庭,无力照看孩子。14岁的泰戈尔还没有充分享受到母爱,母亲就病逝了。母亲病逝后,泰戈尔由五嫂照顾。少年的泰戈尔与这位嫂子非常亲近,他们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语言。他们一起游戏,一起讨论文学。当泰戈尔成为诗人后,她是他的第一个有见识的评论者。她对泰戈尔的一切作品都要仔细地审阅,使他免除了文艺家们常常容易产生的弊病——虚荣和缺乏自我批评。但是,1884年,五嫂自缢身亡。1902年,泰戈尔的那一场不以恋爱开始却十分恩爱的婚姻结束了。比他小11岁的妻子,病逝了。在妻子生命的最后两个月,泰戈尔日夜守护在侧,但紧接着,他的二女儿也逝世了。
泰戈尔对于印度妇女悲惨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在他的众多短篇小说中,都述说了妇女们不幸的生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为妇女鸣不平。
二、整体感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
情 节
1 素芭身世 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
2 生活环境 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
3 亲密朋友 特殊的朋友,深厚的友情
4 帕斯达帕 唯一的玩伴,奇异的梦想
5 父母之命 觉醒的自我,月夜的倾诉
6 被逼远嫁 悲伤的眼泪,无言的结局
三、分析素芭的生活环境
上节课我们赏析了小说的第二章,我们发现这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小溪、小鸟、树叶、蟋蟀,仿佛是世外桃源。
看起来这个地方似乎是一个和谐社会,下面我们再走进这个小小的社会仔细观察,看看它是否真的那么纯净美好。
看看这个村里的人们是怎样对待可怜的哑女素芭吧。
(1)父母
“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堪”。把这个残疾的女儿看作自己的负担。
“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终于可以扔下这个包袱了!可以看出父母对素芭是多么的冷漠,对女儿的内心对女儿今后的生活根本没有丝毫的担心。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亲情的可贵,只有欺骗和交易,仅仅因为素芭是个哑女!
(2)村民
“人们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对于这么一个可怜的孩子人们没有过多的同情,根本没有考虑她的感受,只是把她当作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
“现在,父母为操办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村人也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飞语,到处扩散着。”“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人们似乎也把这个哑巴女孩看作是村子的一个耻辱,是一个不祥之物。
问:素芭的父母、村里的人们是这样对待她的,再看她唯一的人类朋友、唯一的玩伴,古赛家的小儿子帕勒达帕,他能理解素芭吗?他真的关心素芭?
(3)朋友:帕勒达帕
“在高等动物里,素芭还有一个同伴,但人们很难描述素芭与他关系的深浅程度,因为他会说话,而素芭是位哑女,他们的话语不会毫无差别。”这句话暗示了素芭的可悲命运,她的唯一的朋友并不真正理解她。
“其实,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然而,素却没有诞生在设有臣民的水晶宫的王朝里,而降生在巴尼康托一位庶民家里,所以她今朝无法施展魔术,让古赛家的孩子帕勒达帕感到惊奇。”素芭千方百计想获取朋友的关注却不能。
“这期间,一天下午时分,在河岸边,帕勒达帕一边专心致志地钓鱼,一边面带笑容问素芭:‘喂,素,我听说,你有了未婚夫,你准备赴加尔各答结婚?可别把我们忘得一干二净!’”朋友的话显得漫不经心,没有丝毫的分别的惆怅,只是轻描淡写,并带有一种调侃的味道。
素芭没能从她的乡亲,甚至是她的父母、朋友那里得到理解和关爱。素芭生活的这个地方的确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同时那也是一个人情冷漠的地方。
没法从那些会说话的人那里得到理解和关爱,素芭只能到哪里去寻求安慰?
(4)动物
素芭有几个知心朋友,它们是两头牛、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
齐读小说第三章,感受素芭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感情。
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的这幅画面,让人感觉十分温馨;素芭与这些动物朋友彼此依恋、彼此关怀、彼此理解。这一切让我们暂时忘却了素芭的不幸。
问: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将素芭与动物之间的友谊描写地如此细致、这么温馨呢?
明确:正是因为素芭无法从人类那里得到关心和理解,所以她只能从那些动物那里寻找安慰。这个温馨的画面从侧面写出了素芭的不幸和孤独。
不会说话的素芭却从动物们那里得到温暖,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人情的冷漠。
除了可以从动物朋友那里得到些许的安慰之外,素芭倾诉的对象还有谁?
(5)大自然
如第五章中素芭的月夜倾诉。
朗读第58页“那天又是月圆之夜……别赶走我!”
素芭的那个会说话的母亲无法理解女儿心中的无奈与无助,可怜的素芭只好扑倒在人类的无言的大地母亲的怀里哭诉。
四、心中的素芭——分析人物形象
读到这里,我相信素芭这个人物形象在我们的心里有很清晰了,下面就请你在这个句子填上一个词语,并从文本中找出理由:
素芭是一个_____的姑娘。
举例:
素芭是一个美丽的姑娘:第一部分眼睛的描写。
素芭是一个感情丰富的姑娘:心理描写。
素芭是一个善良孤寂的姑娘:与动物、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素芭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姑娘:是亲人的负担、让朋友冷漠、被丈夫抛弃。
五、合作探讨小说的结尾
1、小说的结尾素芭被逼远嫁他乡,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素芭反而顺利地通过了“考官们”的检验。但是没过多久,婆家就发现她是个哑巴。此后,素芭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你是怎样理解小说的结尾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
对小说结尾的理解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素芭被她的丈夫理解接纳,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是一大团圆的结局;二是写她的丈夫抛弃了她,另娶新娘,轻松的笔调背后是深深的悲剧意味。
到底哪种理解更准确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先问问泰戈尔,他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六、时代背景介绍:
在印度,有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与回教,而这两种宗教都歧视女性。根据印度教的教义,一个人死前必需由儿子施以临终仪式,灵魂才能得救,而且儿子继承家产,有扶养父母的义务,於是父母千方百计的想生男孩,女孩先天就受歧视。
不仅如此,大约西元前750年写成的印度教经典中规定,女子在世间唯一的神就是她们的丈夫,她们唯一的工作就是顺服丈夫,讨丈夫欢心,不论他有任何缺陷。这种思想,深入民间,女性从小就被灌输将来做个贤妻良母。
在印度,婚姻是许多女子的隐痛,因为印度盛行嫁妆,女子出嫁,如果没有体面的妆奁,易受夫家凌虐。而且嫁妆不是结婚时一次付清,夫家在婚后多年还会不断需索,脚踏车,机车,电视或者洗衣机,妻子因为父母无力负担,而被夫家浇上汽油活活烧死的新闻,屡见不鲜。父母为了女儿的幸福,不得不勉力营治,女儿於是成为家庭的包袱。
事实上,印度人的婚姻多半由父母安排。而相亲是女性一生之中极为羞辱的一刻,男方和他的家长应邀到女方家中。女方盛装以待,用丰盛的食物款待男方,女方的家长免不了要夸耀女儿的手艺,例如强调菜肴都是女儿亲手做的,然后才把女儿带出来让对方打量。
倘若对方满意,双方的父母就开始讨论嫁妆。如果男方的条件好,比方是公务员,嫁妆就要多一些。反之,如果女方的条件好,譬如受过高中教育,嫁妆就可以少一些。如果谈不拢,整个相亲的过程就得重来一次。对女子而言,不论因为她外貌平庸,或是她的父亲筹不出男方要求的嫁资而遭到拒绝,都是极大的创痛。
七、想象练习
那么,对这么一个美丽善良却命运悲惨的姑娘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请以“素芭,我想告诉你”开头,和素芭说一句话。
八、总结:人物描写手法分析
“要讲述一些想象出来的事,印度人是举世无双的。”----古希腊旅行家
那么,泰戈尔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素芭这个人物形象的?
明确:
手法分析:
正面描写(眼睛)
侧面描写(生活环境)
反面衬托(父母、帕勒达帕)。
九、布置作业
想像一下素芭被抛弃之后的情景,给本文加一个结尾。
人物描写的方法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的方法有这样几种: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而侧面描写则包括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在刻画素芭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泰戈尔除了正面的肖像描写之外,还用了景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了侧面烘托。下面我们来欣赏文中的一段环境描写,一起来看看素芭生活的那个村子。
附:•司马迁生理残疾!写史记!传千古!
孙膑缺失髌骨下肢残疾!孙膑兵法!打败庞捐!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激人奋斗!
荷马!盲人书写的荷马史诗!
罗斯福!小儿麻痹的总统!
张海迪,史铁生!坐在轮椅上的高位截瘫作家!
史蒂文霍金!只有3根手指能动!
泰戈尔名言
•如果你因为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久了。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了我。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二、泰戈尔及其作品
泰戈尔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一千五百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他的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弃绝》《素芭》等,长篇代表作有《沉船》《戈拉》《两姐妹》等。
泰戈尔出生后,母亲身体不好,还要操持一个四代同堂,上百口的大家庭,无力照看孩子。14岁的泰戈尔还没有充分享受到母爱,母亲就病逝了。母亲病逝后,泰戈尔由五嫂照顾。少年的泰戈尔与这位嫂子非常亲近,他们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语言。他们一起游戏,一起讨论文学。当泰戈尔成为诗人后,她是他的第一个有见识的评论者。她对泰戈尔的一切作品都要仔细地审阅,使他免除了文艺家们常常容易产生的弊病——虚荣和缺乏自我批评。但是,1884年,五嫂自缢身亡。1902年,泰戈尔的那一场不以恋爱开始却十分恩爱的婚姻结束了。比他小11岁的妻子,病逝了。在妻子生命的最后两个月,泰戈尔日夜守护在侧,但紧接着,他的二女儿也逝世了。
泰戈尔对于印度妇女悲惨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在他的众多短篇小说中,都述说了妇女们不幸的生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为妇女鸣不平。
二、整体感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
情 节
1 素芭身世 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
2 生活环境 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
3 亲密朋友 特殊的朋友,深厚的友情
4 帕斯达帕 唯一的玩伴,奇异的梦想
5 父母之命 觉醒的自我,月夜的倾诉
6 被逼远嫁 悲伤的眼泪,无言的结局
三、分析素芭的生活环境
上节课我们赏析了小说的第二章,我们发现这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小溪、小鸟、树叶、蟋蟀,仿佛是世外桃源。
看起来这个地方似乎是一个和谐社会,下面我们再走进这个小小的社会仔细观察,看看它是否真的那么纯净美好。
看看这个村里的人们是怎样对待可怜的哑女素芭吧。
(1)父母
“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堪”。把这个残疾的女儿看作自己的负担。
“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终于可以扔下这个包袱了!可以看出父母对素芭是多么的冷漠,对女儿的内心对女儿今后的生活根本没有丝毫的担心。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亲情的可贵,只有欺骗和交易,仅仅因为素芭是个哑女!
(2)村民
“人们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对于这么一个可怜的孩子人们没有过多的同情,根本没有考虑她的感受,只是把她当作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
“现在,父母为操办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村人也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飞语,到处扩散着。”“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人们似乎也把这个哑巴女孩看作是村子的一个耻辱,是一个不祥之物。
问:素芭的父母、村里的人们是这样对待她的,再看她唯一的人类朋友、唯一的玩伴,古赛家的小儿子帕勒达帕,他能理解素芭吗?他真的关心素芭?
(3)朋友:帕勒达帕
“在高等动物里,素芭还有一个同伴,但人们很难描述素芭与他关系的深浅程度,因为他会说话,而素芭是位哑女,他们的话语不会毫无差别。”这句话暗示了素芭的可悲命运,她的唯一的朋友并不真正理解她。
“其实,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然而,素却没有诞生在设有臣民的水晶宫的王朝里,而降生在巴尼康托一位庶民家里,所以她今朝无法施展魔术,让古赛家的孩子帕勒达帕感到惊奇。”素芭千方百计想获取朋友的关注却不能。
“这期间,一天下午时分,在河岸边,帕勒达帕一边专心致志地钓鱼,一边面带笑容问素芭:‘喂,素,我听说,你有了未婚夫,你准备赴加尔各答结婚?可别把我们忘得一干二净!’”朋友的话显得漫不经心,没有丝毫的分别的惆怅,只是轻描淡写,并带有一种调侃的味道。
素芭没能从她的乡亲,甚至是她的父母、朋友那里得到理解和关爱。素芭生活的这个地方的确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同时那也是一个人情冷漠的地方。
没法从那些会说话的人那里得到理解和关爱,素芭只能到哪里去寻求安慰?
(4)动物
素芭有几个知心朋友,它们是两头牛、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
齐读小说第三章,感受素芭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感情。
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的这幅画面,让人感觉十分温馨;素芭与这些动物朋友彼此依恋、彼此关怀、彼此理解。这一切让我们暂时忘却了素芭的不幸。
问: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将素芭与动物之间的友谊描写地如此细致、这么温馨呢?
明确:正是因为素芭无法从人类那里得到关心和理解,所以她只能从那些动物那里寻找安慰。这个温馨的画面从侧面写出了素芭的不幸和孤独。
不会说话的素芭却从动物们那里得到温暖,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人情的冷漠。
除了可以从动物朋友那里得到些许的安慰之外,素芭倾诉的对象还有谁?
(5)大自然
如第五章中素芭的月夜倾诉。
朗读第58页“那天又是月圆之夜……别赶走我!”
素芭的那个会说话的母亲无法理解女儿心中的无奈与无助,可怜的素芭只好扑倒在人类的无言的大地母亲的怀里哭诉。
四、心中的素芭——分析人物形象
读到这里,我相信素芭这个人物形象在我们的心里有很清晰了,下面就请你在这个句子填上一个词语,并从文本中找出理由:
素芭是一个_____的姑娘。
举例:
素芭是一个美丽的姑娘:第一部分眼睛的描写。
素芭是一个感情丰富的姑娘:心理描写。
素芭是一个善良孤寂的姑娘:与动物、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素芭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姑娘:是亲人的负担、让朋友冷漠、被丈夫抛弃。
五、合作探讨小说的结尾
1、小说的结尾素芭被逼远嫁他乡,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素芭反而顺利地通过了“考官们”的检验。但是没过多久,婆家就发现她是个哑巴。此后,素芭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你是怎样理解小说的结尾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
对小说结尾的理解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素芭被她的丈夫理解接纳,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是一大团圆的结局;二是写她的丈夫抛弃了她,另娶新娘,轻松的笔调背后是深深的悲剧意味。
到底哪种理解更准确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先问问泰戈尔,他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六、时代背景介绍:
在印度,有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与回教,而这两种宗教都歧视女性。根据印度教的教义,一个人死前必需由儿子施以临终仪式,灵魂才能得救,而且儿子继承家产,有扶养父母的义务,於是父母千方百计的想生男孩,女孩先天就受歧视。
不仅如此,大约西元前750年写成的印度教经典中规定,女子在世间唯一的神就是她们的丈夫,她们唯一的工作就是顺服丈夫,讨丈夫欢心,不论他有任何缺陷。这种思想,深入民间,女性从小就被灌输将来做个贤妻良母。
在印度,婚姻是许多女子的隐痛,因为印度盛行嫁妆,女子出嫁,如果没有体面的妆奁,易受夫家凌虐。而且嫁妆不是结婚时一次付清,夫家在婚后多年还会不断需索,脚踏车,机车,电视或者洗衣机,妻子因为父母无力负担,而被夫家浇上汽油活活烧死的新闻,屡见不鲜。父母为了女儿的幸福,不得不勉力营治,女儿於是成为家庭的包袱。
事实上,印度人的婚姻多半由父母安排。而相亲是女性一生之中极为羞辱的一刻,男方和他的家长应邀到女方家中。女方盛装以待,用丰盛的食物款待男方,女方的家长免不了要夸耀女儿的手艺,例如强调菜肴都是女儿亲手做的,然后才把女儿带出来让对方打量。
倘若对方满意,双方的父母就开始讨论嫁妆。如果男方的条件好,比方是公务员,嫁妆就要多一些。反之,如果女方的条件好,譬如受过高中教育,嫁妆就可以少一些。如果谈不拢,整个相亲的过程就得重来一次。对女子而言,不论因为她外貌平庸,或是她的父亲筹不出男方要求的嫁资而遭到拒绝,都是极大的创痛。
七、想象练习
那么,对这么一个美丽善良却命运悲惨的姑娘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请以“素芭,我想告诉你”开头,和素芭说一句话。
八、总结:人物描写手法分析
“要讲述一些想象出来的事,印度人是举世无双的。”----古希腊旅行家
那么,泰戈尔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素芭这个人物形象的?
明确:
手法分析:
正面描写(眼睛)
侧面描写(生活环境)
反面衬托(父母、帕勒达帕)。
九、布置作业
想像一下素芭被抛弃之后的情景,给本文加一个结尾。
人物描写的方法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的方法有这样几种: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而侧面描写则包括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在刻画素芭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泰戈尔除了正面的肖像描写之外,还用了景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了侧面烘托。下面我们来欣赏文中的一段环境描写,一起来看看素芭生活的那个村子。
附:•司马迁生理残疾!写史记!传千古!
孙膑缺失髌骨下肢残疾!孙膑兵法!打败庞捐!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激人奋斗!
荷马!盲人书写的荷马史诗!
罗斯福!小儿麻痹的总统!
张海迪,史铁生!坐在轮椅上的高位截瘫作家!
史蒂文霍金!只有3根手指能动!
泰戈尔名言
•如果你因为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久了。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了我。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张斌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