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2:58阅读:
字号:小|大
《菩萨蛮》
一、作者简介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唐诗人韦应物四世孙,昭宗乾宁元年进士。他生活在唐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王建称帝,韦庄被任命为丞相。他的诗词都很有名,著有《浣花集》。反映黄巢军攻入长安的叙事长诗《秦妇吟》描写了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被称为“秦妇吟秀才”。他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脏腑。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代表词人。
韦庄生活在唐王朝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早年为实现其“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道中》)的抱负,始终“强亲文墨事儒丘”(《惊秋》),但也曾游历江南。在黄巢起义以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达十年之久。这首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所作(一说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二、诵读
三、鉴赏
(1)这首词的开头两句,开门见山,点出全词题旨,并贯穿全篇。这个“江南好”从旁人口中说出,更有说服力,还有劝说游人留在江南的意思。这里隐含游人意在回乡,否则何必“人人”向他“尽说江南好”呢?第二句“只合”二字就包含有游人不能回乡的苦衷。
(2)诗中的江南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笔下的江南。
明确:江南春水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江南不仅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更美。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江南让人流连忘返啊!
第三、四两句写出江南的景色美。从总体着笔,澄澈明净的春水胜过长空一碧的天色;从局部着墨,水乡的春雨声韵和生活情趣,一句一图,历历在目。
第五、六两句,写出江南的人物美。“似月”,是说女子容貌光彩照人;“皓腕凝霜雪”,是说女子双腕洁白如雪。这种描写使人物美具体化、形象化,能引起读者联想。
这里描写了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和人物美,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
(3)如何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诗?
明确:一种理解是:游人没到老年就不要离开江南回到故乡,否则一想起江南的美好景色和人物,就会后悔不及。一种理解是:诗人生活在唐朝末年,因藩镇割据,曾在江南避乱达十年之久。此词就是避乱江南时所作。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此诗表达的正是诗人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感情。
从第三句到第六句都述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不料第七句却说“未老莫还乡”,表面上是顺承上文,实际上是反扑,表明要还乡的意思。上边第三句到第六句,写江南好,都是劝留之语,游子始终未忘回乡。第七句的“还乡”前加“莫”,那是无可奈何的极端的说法。实际上,游子决心要回乡了。至于不回乡的理由,是第八句所说:“还乡须断肠。”为什么“断肠”?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不难想到是因为当时中原地区战事频仍,社会动乱不已。
一般游子的忧愁是不能回故乡;而这首词中的游子,却是能回故乡,但由于故乡战乱的原因不能回,这种愁苦就比一般游子更为深广。这首词的主旨,是在描写江南好的背景上,述说作者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感情。“还乡须断肠”这一句正是突出了这个主旨。
小结:这首词描写了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和人物美,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以及有家难归的愁苦之情。
四、背诵
五、比较阅读
白居易也曾写过脍炙人口的《忆江南》词三首(参见P35“相关链接”),试着比较白词与韦庄此章在意境上有什么异同。
明确:韦庄的《菩萨蛮》显然顺承了白居易的《忆江南》。两人的词都用了简洁清新的语言勾勒了江南风光秀丽的图画,并融进了深深热爱、依恋江南的感情。不同的是,韦庄的词在表现依恋江南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白居易的词是用清丽淡稚的语言匀勒江南山水,而韦词则把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纳入其中,“护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更有了一种冶艳的意味。可以说,白词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江南山水图”,而韦词则是一幅“江南仕女图”。
浏阳九中 李淑辉
一、作者简介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唐诗人韦应物四世孙,昭宗乾宁元年进士。他生活在唐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王建称帝,韦庄被任命为丞相。他的诗词都很有名,著有《浣花集》。反映黄巢军攻入长安的叙事长诗《秦妇吟》描写了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被称为“秦妇吟秀才”。他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脏腑。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代表词人。
韦庄生活在唐王朝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早年为实现其“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道中》)的抱负,始终“强亲文墨事儒丘”(《惊秋》),但也曾游历江南。在黄巢起义以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达十年之久。这首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所作(一说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二、诵读
三、鉴赏
(1)这首词的开头两句,开门见山,点出全词题旨,并贯穿全篇。这个“江南好”从旁人口中说出,更有说服力,还有劝说游人留在江南的意思。这里隐含游人意在回乡,否则何必“人人”向他“尽说江南好”呢?第二句“只合”二字就包含有游人不能回乡的苦衷。
(2)诗中的江南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笔下的江南。
明确:江南春水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江南不仅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更美。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江南让人流连忘返啊!
第三、四两句写出江南的景色美。从总体着笔,澄澈明净的春水胜过长空一碧的天色;从局部着墨,水乡的春雨声韵和生活情趣,一句一图,历历在目。
第五、六两句,写出江南的人物美。“似月”,是说女子容貌光彩照人;“皓腕凝霜雪”,是说女子双腕洁白如雪。这种描写使人物美具体化、形象化,能引起读者联想。
这里描写了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和人物美,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
(3)如何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诗?
明确:一种理解是:游人没到老年就不要离开江南回到故乡,否则一想起江南的美好景色和人物,就会后悔不及。一种理解是:诗人生活在唐朝末年,因藩镇割据,曾在江南避乱达十年之久。此词就是避乱江南时所作。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此诗表达的正是诗人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感情。
从第三句到第六句都述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不料第七句却说“未老莫还乡”,表面上是顺承上文,实际上是反扑,表明要还乡的意思。上边第三句到第六句,写江南好,都是劝留之语,游子始终未忘回乡。第七句的“还乡”前加“莫”,那是无可奈何的极端的说法。实际上,游子决心要回乡了。至于不回乡的理由,是第八句所说:“还乡须断肠。”为什么“断肠”?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不难想到是因为当时中原地区战事频仍,社会动乱不已。
一般游子的忧愁是不能回故乡;而这首词中的游子,却是能回故乡,但由于故乡战乱的原因不能回,这种愁苦就比一般游子更为深广。这首词的主旨,是在描写江南好的背景上,述说作者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感情。“还乡须断肠”这一句正是突出了这个主旨。
小结:这首词描写了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和人物美,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以及有家难归的愁苦之情。
四、背诵
五、比较阅读
白居易也曾写过脍炙人口的《忆江南》词三首(参见P35“相关链接”),试着比较白词与韦庄此章在意境上有什么异同。
明确:韦庄的《菩萨蛮》显然顺承了白居易的《忆江南》。两人的词都用了简洁清新的语言勾勒了江南风光秀丽的图画,并融进了深深热爱、依恋江南的感情。不同的是,韦庄的词在表现依恋江南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白居易的词是用清丽淡稚的语言匀勒江南山水,而韦词则把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纳入其中,“护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更有了一种冶艳的意味。可以说,白词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江南山水图”,而韦词则是一幅“江南仕女图”。
浏阳九中 李淑辉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