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其二)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2:57阅读:
字号:小|大
《菩萨蛮》(其二)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
2、体会这首词抒发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二、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思江南,忆江南,望江南。江南好,小桥流水;江南好,笙歌管弦;江南好,文人风流;江南好,烟雨稠稠。“人人尽说江南好”,不知身处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样的感受?
2、作者介绍
韦庄(约公元836年一公元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补阙。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为西蜀王建掌书记。天桔四年(公元907年),劝王建称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靖。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后人又称“韦浣花”。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韦庄的《菩萨蛮》词,共有五首,前后呼应,一气流转,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极有次第的一组作品。与其他词人随意为某一曲调填写许多首歌词的情形,颇有不同。韦庄曾多年流寓江南,即江浙一带,这五首《菩萨蛮》为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首。
3、朗读全词,体味情感。
根据教师示范及指导,学生了解诗歌内容,设想情境画面。
4、鉴赏
(1)、构设MTV画面(包括背景画面及人物活动)
[设计说明]:学生在感知诗歌内容后,描绘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并将其整合成一组MTV场景。
制作MTV背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结合想象,重建诗歌意境;MTV中人物活动的制作,可以反映出学生所体会的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
(2)、对词中“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如何理解。
(3)、比较阅读并思考: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与本词都言江南好,他们各自认为,江南好在哪里?白词与韦庄此词二者同写江南好,各有何用意?
5、背诵诗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
2、体会这首词抒发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二、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思江南,忆江南,望江南。江南好,小桥流水;江南好,笙歌管弦;江南好,文人风流;江南好,烟雨稠稠。“人人尽说江南好”,不知身处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样的感受?
2、作者介绍
韦庄(约公元836年一公元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补阙。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为西蜀王建掌书记。天桔四年(公元907年),劝王建称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靖。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后人又称“韦浣花”。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韦庄的《菩萨蛮》词,共有五首,前后呼应,一气流转,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极有次第的一组作品。与其他词人随意为某一曲调填写许多首歌词的情形,颇有不同。韦庄曾多年流寓江南,即江浙一带,这五首《菩萨蛮》为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首。
3、朗读全词,体味情感。
根据教师示范及指导,学生了解诗歌内容,设想情境画面。
4、鉴赏
(1)、构设MTV画面(包括背景画面及人物活动)
[设计说明]:学生在感知诗歌内容后,描绘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并将其整合成一组MTV场景。
制作MTV背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结合想象,重建诗歌意境;MTV中人物活动的制作,可以反映出学生所体会的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
(2)、对词中“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如何理解。
(3)、比较阅读并思考: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与本词都言江南好,他们各自认为,江南好在哪里?白词与韦庄此词二者同写江南好,各有何用意?
5、背诵诗歌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