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苏教版高二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13阅读:
字号:小|大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编写:江苏省高淳县淳辉中学 何云选
【教学目标】
1.了解梁实秋的生平及作品;
2.掌握本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让学生体会梁实秋对老师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作品叙事线索的把握。
教学难点:平实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后迁至台,历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英语教研所主任、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他文章取材很世俗,人人都有此经历,一经点出其中的闪光点,自然引起普遍共鸣。行文幽默、情趣高雅、文字简洁、文采斐然、文笔活泼,深得读者珍玩。琐事入笔,典雅出锋,这是梁文的成功之处。
2、《雅舍小品》初版于1949年,收小品散文34篇。续集于1973年出版,收作品32篇;三集于1982年出版,收作品37篇;四集于1986年出版,收作品40篇.四集合订本亦于1986年出版,共收文章143篇。《雅舍小品》中的「雅舍」,即作者的居室.在抗战期间,作者因避战火而到了四川的北碚,跟同学吴景超夫妇合资在北碚买了一幢房子.由于房子筑在路边的山坡上,没有门牌,邮递不便,便用吴景超夫人龚业雅的名字,替居室命名为「雅舍」.后来,他应邀在重庆出版的《星期评论》写专栏,以「雅舍小品」为栏目,每星期一篇,每篇二千字,以笔名「子佳」发表,写了十多篇.虽然后来《星期评论》停刊,但「雅舍小品」还是继续写下去,散见于重庆,昆明的一些刊物.抗战胜利后,梁氏有意把作品辑为一册,交商务印书馆印行.可是由于当时内战方殷,终因纸张太贵而无法即时出版.直到台湾后,才由正中书局出版.
内容大要 《雅舍小品》的文章,本来都属于专栏式的作品,而且都是短篇,没有太大的连贯性.其中所写的,涉及不少作者熟悉的真人真事.根据作者自述,《雅舍小品》中的作品“虽多调侃,并非虚拟”,可以看出作品内容的真确性和写作的取向. 《雅舍小品》每篇作品不出二千字,写的都是身边琐事,生活随笔.既不涉及政治思想,也不谈中西文化问题.全书固然没有统一的主题,所写的都是独立成篇,而且题材多是随手拈来的.初看题目时,可能给读者平凡的感觉,但细看内容后,却又别饶趣味.像《握手》,《理发》,《衣裳》,《女人》,《男人》,《洗澡》,《牙签》等,平常人绝对想不到这样平凡的题目,竟然可写出这么丰富的内容.作者在《雅舍》一篇中说,他的作品是“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的.至于书名用“雅舍”二字,只在点明写作的所在地而已。
二、初读印象 1、请用一些词语概括出国文老师的特点。
明确:丑、不修边幅、书呆气、糊涂、爱喝酒、真性率直、平等对人、有趣;有才气{眼界宽、对作品领会深入、修改文章老辣}丑、不修边幅:他的相貌很古怪……是狞笑,样子更凶。
书呆气:①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②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爱喝酒: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地进了课堂
糊涂:①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②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
真性率直、平等对人: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地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了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有趣: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有才气:①眼界宽: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②对作品领会深入、朗诵水平高: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已经理会到原文意义的一半了。③修改文章老辣: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
2、我对国文老师的感情怎样?
明确:可笑——有兴趣——佩服——真心佩服——感恩——怀念
3、你对这位国文老师的感情如何?
明确:和梁实秋感受一样;他是个以真面目示人的有生气的人;希望我也有这样一位老师:等等。
4、梁实秋把自己写成了怎样一个人?
明确:有点淘气;有点傲气;是国文老师看重的人。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梁实秋的知识,学习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文章的语言特点、艺术特色等内容。
四、作业布置
找出文章中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并鉴赏。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语言梁实秋的文字,你觉得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哪些?
1.×××!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2.“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
3.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
原因:①运用生活中的口语,通俗易懂。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③展现时代、地方特点,给人新奇感。
4.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
5.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有时候逗先生开顽笑。
原因:细节展现得很具体
6.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7.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
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原因:该雅的地方很雅致。
二、亮点赏析。(具体见教参)
1、欲扬先抑似贬实褒
2、善抓特征描画细腻
3、语言幽默谐趣横生
三、把人写活的方法。(具体见教参)
1、善抓富有个性化的特征
2、善抓富有个性化的细节
3、善抓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文章的一些好句子,进行了亮点赏析,汲取了如何在作文中把人写活的方法。对于我们以后的作文会有莫大的帮助。
五、作业:
1、完成《活页》
2、预习《画人记》
六、板书
亮点赏析
1、欲扬先抑似贬实褒
2、善抓特征描画细腻
3、语言幽默谐趣横生
把人写活的方法
1、善抓富有个性化的特征
2、善抓富有个性化的细节
3、善抓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七、教学反思
梁实秋
编写:江苏省高淳县淳辉中学 何云选
【教学目标】
1.了解梁实秋的生平及作品;
2.掌握本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让学生体会梁实秋对老师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作品叙事线索的把握。
教学难点:平实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后迁至台,历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英语教研所主任、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他文章取材很世俗,人人都有此经历,一经点出其中的闪光点,自然引起普遍共鸣。行文幽默、情趣高雅、文字简洁、文采斐然、文笔活泼,深得读者珍玩。琐事入笔,典雅出锋,这是梁文的成功之处。
2、《雅舍小品》初版于1949年,收小品散文34篇。续集于1973年出版,收作品32篇;三集于1982年出版,收作品37篇;四集于1986年出版,收作品40篇.四集合订本亦于1986年出版,共收文章143篇。《雅舍小品》中的「雅舍」,即作者的居室.在抗战期间,作者因避战火而到了四川的北碚,跟同学吴景超夫妇合资在北碚买了一幢房子.由于房子筑在路边的山坡上,没有门牌,邮递不便,便用吴景超夫人龚业雅的名字,替居室命名为「雅舍」.后来,他应邀在重庆出版的《星期评论》写专栏,以「雅舍小品」为栏目,每星期一篇,每篇二千字,以笔名「子佳」发表,写了十多篇.虽然后来《星期评论》停刊,但「雅舍小品」还是继续写下去,散见于重庆,昆明的一些刊物.抗战胜利后,梁氏有意把作品辑为一册,交商务印书馆印行.可是由于当时内战方殷,终因纸张太贵而无法即时出版.直到台湾后,才由正中书局出版.
内容大要 《雅舍小品》的文章,本来都属于专栏式的作品,而且都是短篇,没有太大的连贯性.其中所写的,涉及不少作者熟悉的真人真事.根据作者自述,《雅舍小品》中的作品“虽多调侃,并非虚拟”,可以看出作品内容的真确性和写作的取向. 《雅舍小品》每篇作品不出二千字,写的都是身边琐事,生活随笔.既不涉及政治思想,也不谈中西文化问题.全书固然没有统一的主题,所写的都是独立成篇,而且题材多是随手拈来的.初看题目时,可能给读者平凡的感觉,但细看内容后,却又别饶趣味.像《握手》,《理发》,《衣裳》,《女人》,《男人》,《洗澡》,《牙签》等,平常人绝对想不到这样平凡的题目,竟然可写出这么丰富的内容.作者在《雅舍》一篇中说,他的作品是“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的.至于书名用“雅舍”二字,只在点明写作的所在地而已。
二、初读印象 1、请用一些词语概括出国文老师的特点。
明确:丑、不修边幅、书呆气、糊涂、爱喝酒、真性率直、平等对人、有趣;有才气{眼界宽、对作品领会深入、修改文章老辣}丑、不修边幅:他的相貌很古怪……是狞笑,样子更凶。
书呆气:①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②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爱喝酒: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地进了课堂
糊涂:①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②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
真性率直、平等对人: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地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了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有趣: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有才气:①眼界宽: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②对作品领会深入、朗诵水平高: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已经理会到原文意义的一半了。③修改文章老辣: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
2、我对国文老师的感情怎样?
明确:可笑——有兴趣——佩服——真心佩服——感恩——怀念
3、你对这位国文老师的感情如何?
明确:和梁实秋感受一样;他是个以真面目示人的有生气的人;希望我也有这样一位老师:等等。
4、梁实秋把自己写成了怎样一个人?
明确:有点淘气;有点傲气;是国文老师看重的人。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梁实秋的知识,学习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文章的语言特点、艺术特色等内容。
四、作业布置
找出文章中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并鉴赏。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语言梁实秋的文字,你觉得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哪些?
1.×××!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2.“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
3.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
原因:①运用生活中的口语,通俗易懂。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③展现时代、地方特点,给人新奇感。
4.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
5.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有时候逗先生开顽笑。
原因:细节展现得很具体
6.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7.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
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原因:该雅的地方很雅致。
二、亮点赏析。(具体见教参)
1、欲扬先抑似贬实褒
2、善抓特征描画细腻
3、语言幽默谐趣横生
三、把人写活的方法。(具体见教参)
1、善抓富有个性化的特征
2、善抓富有个性化的细节
3、善抓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文章的一些好句子,进行了亮点赏析,汲取了如何在作文中把人写活的方法。对于我们以后的作文会有莫大的帮助。
五、作业:
1、完成《活页》
2、预习《画人记》
六、板书
亮点赏析
1、欲扬先抑似贬实褒
2、善抓特征描画细腻
3、语言幽默谐趣横生
把人写活的方法
1、善抓富有个性化的特征
2、善抓富有个性化的细节
3、善抓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七、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