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春江花月夜(人教版高二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26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境、把握情感。

能力目标: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患。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在我国浩瀚的文海中,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从而写下了无数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读到了那些关于月的诗句,能举出来吗?

   学生说诗句

   教师小结:是啊,月在诗中似乎成了人生命情怀的一种寄托,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寂静凄凉,“明月照松间”的宁静恬淡;感受到了“雁子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苦;感受到了“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惆怅无奈,还有“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梦幻神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    作家、作品:



1,古今评价:《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3、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三、整体感知

配乐朗读(播放flash),学生整体感知。

学生齐声朗读,整体感知。

四、   赏析诗歌

(一),赏析诗歌的景物美

    1,导: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手的。

    2,出示诗歌前八句(幻灯字幕),学生齐读。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3,问:这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那些意象?请展开联想与想象,用你的语言描绘这幅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一部分描绘的画面意境:

  春潮高涨,江海相连,更有那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一同升起。月渐升高,皎洁的清辉随春潮奔涌,光耀千万里。

       写江水绕着长满芳草野花的江边小洲流过,月亮的清辉洒满散发着幽香的花林,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月色洁白如霜,反而使空中的霜飞不易被人觉察,因而也使江边的沙滩象铺上了一层银霜,以致只看得见月色而“看不见”白沙了。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

1、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物,有情不自禁的引出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4、问:本段引发出怎样的人生哲理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江月总是以她“年年只相似”的姿容升起、 江水还是年年川流不息,苍天不老,然生命短暂,作者似乎颇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触,感叹人生易老、感叹人生苦短。当然作者也有“人生代代无穷已”的自慰。

   5、拓展:

问:同学们之前学过不少感叹人生苦短的诗句,大家能否取出几个例子呢?(并做简要评述)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苏轼:羡长江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  

(三),鉴赏诗的情感美

1,导:如此良宵,如此美景,人生能的几回逢?然而普天之下不知有多少游子思妇,却因离别而将它虚掷?宇宙无穷,人生苦短,本该珍惜,然普天之下又不知有多少思妇游子,在重复着千百年来人情难圆的两的悲愁啊!诗人的下半篇写的是人间男女的离愁别绪。

  2,展示半篇的幻灯字幕,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3、问:这节可分几层?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写思妇怀人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 

第二层:写游子想家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

4、重点赏析“思妇怀远”片段。

明确:天上孤寂的明月仿佛找到了楼上思妇这个“同病相怜”人,它踱上楼台闺阁,徘徊着,不肯离去,也照在了她的梳妆台。月光照在闺房的门帘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为丈夫捣过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却又回来。“卷不去”、“拂还来”这两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表面上是写月光,实际上是渲染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五、   小结:

本诗融情景理为一体:先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景物美)   再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哲理美)  最后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情感美)

六、   再次欣赏教师诵读这首的配乐范读录音

    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吟诵,细细体会诗歌美好而幽远的意境。

 

七、   板书

春江花月(景)

     完 美 融 合     宇宙人生(理)

                     思妇游子(情)

八、作业:

1,古典诗歌中关于“月”的意象的诗句有哪些?试找出一些来。

2, 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