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春江花月夜(人教版高二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26阅读:
字号:|
                                  罗志辉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品味意境,把握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患。
教学难点:景、情、理是怎样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今文学长廊里,无数文人墨客对月兴叹,月亮一直是他们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从而写下了无数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读到了很多关于月的诗句,如:
    “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寂静凄凉,“明月照松间”的宁静恬淡; “雁子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苦;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惆怅无奈,还有“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梦幻神奇。等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家作品介绍及题解
    1.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初唐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为“吴中四士”。但《全唐诗》仅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2.古今评价:《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3.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三、诵读全诗,以读传情,读、悟交融
    播放配乐朗读录音(播放flash),学生整体感知。
四、赏析诗歌。
㈠ 赏析诗歌的景物美。
提示: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手的。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学生齐读前八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1.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春江潮水涌动,江海相连,更有那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一同升起。月渐升高,皎洁的清辉随春潮奔涌,光耀千万里,波光粼粼。江水曲曲折折地绕过春天花草遍地的原野,月华洒在花叶上闪着银光,似天降流霜,与江畔白沙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2.学生回答、教师分析总结
    写江水绕着长满芳草野花的江边小洲流过,月亮的清辉洒满散发着幽香的花林,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月色洁白如霜,反而使空中的霜飞不易被人觉察,因而也使江边的沙滩象铺上了一层银霜,以致只看得见月色而“看不见”白沙了。
    3.小结:第一部分: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㈡ 领悟诗的哲理美
    1.接下来的八句是第二部分,指名一学生朗诵。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提示: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2.问:本段引发出怎样的人生哲理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江月总是以她“年年只相似”的姿容升起、 江水还是年年川流不息,苍天不老,然生命短暂,作者似乎颇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触,感叹人生易老、感叹人生苦短。当然作者也有“人生代代无穷已”的自慰。
    3.小结: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感叹人生易老、人生苦短。
    4.拓展:提问:同学们之前学过不少感叹人生苦短的诗句,大家能否取出几个例子呢?(并做简要评述)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苏  轼:羡长江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
     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
     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㈢ 鉴赏诗的情感美。
    1.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全体学生朗诵。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问:这节可分几层?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写思妇怀人。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第二层(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写游子思妇。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小结: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五、总结本诗主旨意境。
    诗歌描绘了朗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由景及人,感叹人人生苦短,抒发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六、总结本诗艺术技巧。
    1.融情景理于一体,虚实结合,迷离恍惚。
    这首诗从月升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先写明月照耀
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景物美)。再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哲理美)。最后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情感美)。
    2.有主有从多角度描写景物,节节相生、绵绵不断。
    清人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说:“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诗真艳诗,才真绝才也。”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以月为重点,顾及其余。诗人从月升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展现春江美景,表达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①比喻:
    如“月照花林皆似霰”,它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月光之下,花林一片白蒙蒙的绮丽景象,而且与下一句把月光比喻成霜,构成了有机的联系。
    “空里流霜不觉飞”,写空中,是抬头仰望所见。这里由花林似霰,进而联想到月光如霜。不过,在比喻的方法上又有了变化;上句是明喻,这句是暗喻。而且需要指出的是,虽则如霜,却只觉得它像水似的“流”,而不觉得它像霜那样“飞”,这就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细腻。
    ②拟人: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中的“送”、“待”两字,则是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
    ③双关:
    “落月摇晴满江树”,则是运用了双关修辞。“摇晴”双 关“摇情”,如同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个双关的“晴”字,正写出了游子思妇相思不得相见的苦情。
    ④暗示:
    “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
    “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
    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
    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
    “梦落花”,暗示春将尽。
    “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等等,都使人与物、情与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
七、再次欣赏这首诗的配乐录音。
    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吟诵,细细体会诗歌美好而幽远的意境。
八、作业
    小作文: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描绘出来(兼作翻译)。
附小作文或翻译参考答案:
  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