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珠与珍珠》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二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2:51阅读:
字号:小|大
泪珠与珍珠课堂实录
前段时间,我们 学习了古代的散文,今天 我们进入现代文的分析 我们看琦君的散文《泪珠与珍珠》。请大家看课文注释:琦君是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前一段时间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橘子红了》就是他的作品,这篇文章是琦君女士七十多岁时候的作品,可以说凝聚了老人一生的人生感悟,请大家阅读这篇课文,请大家在阅读的时候思考:
1泪珠与珍珠有什么联系,
2课文都写了哪些泪珠
(学生阅读,教师巡视)
教师:那么大家对课文阅读之后 ,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很有意思,为什么叫泪珠与珍珠?那么泪珠与珍珠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生:两个都晶莹透明
生:文章里说:天使的眼泪掉下来落在牡蛎的壳中,变成了珍珠,所以泪珠和珍珠是有联系的。
生:我觉得泪珠是在人们饱受艰难困苦之后流下来的,珍珠则是牡蛎遇到沙子之后,形成的。
教师:还有没有其他同学回答?
咱们能不能总结一下刚才几个同学的答案,首先从形象上说,泪珠和珍珠都是无暇的,从文字上说,刚才的同学说得很准确,如果根据生活的经验来看,我们在饱受磨难,痛苦之后流下泪,而珍珠往往是在受到痛苦之后结成的。其他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没有把眼泪比喻成一般的水,而是比喻成珍珠,至少可以看出作者觉得泪珠怎么样?
生:珍贵
教师:那么在课本中,作者写泪珠,到底写了哪几类,大家互相讨论一下。把它找出来。
学生相互讨论。
教师:有没有同学起来说说?
生:我找出了七种。第一种是海峡两骨肉团聚之泪。二是老泪,三是妈妈因为儿子淘气而流下的泪。四天使掉下的眼泪,五形成珍珠的眼泪,六,观音的慈悲之泪,七,信徒对救世主的感恩之泪。
教师:还有没有补充的?
学生:经历过忧患后所留下的泪。
教师:还有没有呢?
学生:应该分为四种泪水,第一是前面讲杜甫,就是人生饱受忧患流下的,第二种是亲情,第三种是自然界当中的泪水,比作珍珠。第四种为众生所留下的泪水。
教师:很好,她不仅是在指出文章的几种眼泪,而且是在为我们将眼泪进行分类;
生:我也分为四种,这样分的,第一咱少女时代天真直率的领悟,二是杜甫的诗和白居易的诗中的眼泪。第三种是人生的作者的泪,对儿子的泪。第四,是对人生的领悟。。
教师:听了大家的谈话,我现在有一点儿犹豫了。我觉得大家比我讲得好。但是我们还可以综合一下,在前面通过白居易和杜甫作者是从哪一个渠道了解的呢?
学生:诗。
教师:政治中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观点学过没有?
生:没有。
教师:这应该是间接经验。最不知愁的少女却最喜欢找些忧愁眼泪一类的句子,这倒有些象辛弃疾的词里说的:
学生: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作愁。
教师:那么你们觉得少女的这种泪算不算珍珠呢?
生:我觉得不算,我觉得在文中的泪水和珍珠相比。而这里是自己的悲哀,不是经历了人生的磨难之后,经历丰富的泪珠。
教师:我冒昧地问一句,你流过泪吗?
学生:流过。
教师:那你在流泪的时候你觉得你是假流呢还是真流呢?
学生笑:真的流。
教师:(展示课件)我觉得我们的同学很谦虚,因为没有太多的人生经历于是就觉得自己的泪不是珍珠,但是我觉得这里的泪也是珍珠,因为这里的泪同样有一颗真诚的心在里面搏动,仍然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表露啊!他们流泪的时候,同样有生命的感悟。在流泪的时候,同样对真善美有自己的追求,从某种角度上讲,甚至可以这样说:孩子和少女的泪才是真正的珍珠。
第二个实际上是骨肉分离之泪,作者是台湾的女作家,他描写海峡两岸的亲人多年分散后团聚,流下的实际上就是这种骨肉分离的泪珠
第三种则是亲子泪,对孩子的顽劣,淘气,如沙子在母亲的心里洒下,让母亲流下眼泪。
第四种,奋斗泪,很多同学刚才已经说到了,是人生在面临挫折、失败或者成功时候的眼泪
第五种则是作者通过一个画家画的流泪的观音,表现的慈悲的泪。
最后是描写信徒流下的感恩泪。
其实在课文中还有没有其他的泪?刚才那个同学找了七种,你说的七种有哪些?
生:还有外子的人造的泪。
教师:这泪实际上是外子经历人生磨难之后,已经无泪的一种表现,我们暂时不做讨论。暂且把它放在一边。
其实我觉得我们是把它做了一个综合,其实在人生中泪是许多种的,有许多泪作者并没有写出来。现在大家想一下,在咱们十六七岁,十七八岁的人生当中,你们经历了哪些泪?
说一下你的人生体验?
(学生先有些沉默)
教师:看来要大家说出流泪的经验有些难为情,过去有人说男儿有泪有轻弹,现在流行野蛮女友,所以女孩子也不好意思流泪了。
学生笑
生:我经历过感恩泪,因为在我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老师给我信心,鼓励我,我对老师流下了感激的眼泪。还有奋斗泪,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感觉很郁闷压抑,所以会流泪。
我还经历过亲人去世的时候的分离泪。
同学二:我体会最多的是分离泪。我从初中就一直是住校,初中的时候小,还没感觉有什么,现在感觉到长大了,经常想家。上次和父母分别的时候。我哭了。以前没有想过家,现在长大了,才有感觉。(学生有些动情)
我也体会过奋斗泪,有时候学习没有效果,分数老是上不去,所以流下了泪。
同学三:我觉得我这些泪都经过。感恩泪是对老师的帮助感到非常的感动而流下泪。
教师:还有没有其他同学谈谈?或者说,这里流泪的不一定是你自己?
生:我也觉得这几种泪都经过过,但感恩泪和分离泪印象最深。放假回来,觉得自己生活了许多年的地方慢慢地消失了,父母对我很好,很爱我;理解我,我觉得很感动 ,因为我觉得天下所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子女都是这样的。
教师:其实刚才大家说了很多的分离泪和感恩泪,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我最初住校,是在小学五年级,那时候我读书的学校离我们家很远。记得那时候,我父亲骑着二八自行车每星期送我去上学,那时候没有双休日,星期一很早就要去,星期六下午再把我带回家,那时侯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直到现在都还有一种很实在的感觉:我感觉那时侯我父亲的背景特别高、特别大、特别宽,给我心中一种很塌实的感觉。当在学校受了欺负,感觉有了父亲,好象什么都不怕了。现在父亲老了,没有我高了,而我现在也做了父亲,我就有一个希望:希望我自己的背景在我的孩子眼里也觉得特别高、特别大、特别宽,特别坚实。人生就是这样:我们会承受很多东西,正如我们会享受很多东西,当我们承受苦难的时候,我们必须用我们的勇敢、坚强和智慧和爱熬过去;当我们享受幸福的时候,我们应该对这些幸福的施与者心存感激。
刚才同学们说到了大家经过过的这些泪,现在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课文中所说的这些泪,能不能换一个顺序来写?说一说你的理由。
生:我觉得这些写应该不能颠倒顺序的,他这样写是按照作者的人生经历来写的。最开始是从书本里看到的眼泪,再往后是与亲人分离时候的眼泪,再以后,他有了自己的儿子,于是就有因为孩子淘气流下的眼泪,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自己的事业,于是就有了奋斗的泪,再往后因为对人生的逐渐感悟,才有了慈悲的泪和感恩的泪。他实际上是根据时间顺序来说的
教师:是吗?有没有同学对她的意见提出质疑呢?
生:我觉得不是按时间观点,而是根据感觉的顺序,最容易的是书中泪,最难的是感恩泪。
是根据他能感受到的难易程度来排列的。
生:我不同意,因为我觉得感恩泪是最容易感受的。书中泪的毕竟是死的,并不觉得很感动。
教师:你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有一次,没有按时回家,你父亲很着急,而且对我也严肃地进行了批评,我当时一方面觉得我的工作还有待改进,另一方面觉得你父亲对你的爱真的让我感动,看来你也理解了你父亲的苦心啊!
生:我觉得还是按照人生成长的过程。我们从小如何如何,到最后才会感悟生活。对别人的慈悲,到最后感悟到的生活。从书中泪,分离泪,作者告诉我们最浅显的泪,到最后,为芸芸众生而流泪。层次递进。所以不能换。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这六种泪都可以随便换,因为他说的书中泪都是一种感情所来的,就是感恩!对书也是一种感恩,为友情、亲情流泪,其实也有对这些感情的感激在里面。只不过在最后的时候他点出了他所说的那种感情
教师: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写?你会把哪一个放在最后呢?
生:我只写感恩泪当中就包含了这些。举例的时候就举书中所看到的。
教师:我觉得她的回答非常有意思,她说感恩泪就包含了这些所有的眼泪。我想关于这点,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至少我不能确定能不能换,不过我自己的观点是:作者这样写在安排上和写作上,这几种泪的排列也有一个顺序,就是流泪的对象。大家想想:书中泪为谁而流的呢?
学生没有回答。
教师:你看《红楼梦》而流泪,我却不会,惭愧,到现在我都没看完《红楼梦》,那么你们说这泪是为谁而流呢?
生:为自己。
教师:亲子泪和分离泪为谁?
生:自己的亲人。
教师:而后面的慈悲泪和感恩类则是:
生:为人类而流。
教师:任何一个教人向善的观点,或者说宗教,都有一个原则,就是推已及人,从孔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到基督教导大家“爱你的邻居甚至爱你的仇人”,无非是谈这一点。文章开始的泪而自己而流,到为自己的孩子而流,这已经是无私,伟大,纯洁的泪。再到对自己的生命, 事业,追求。但是我们看到的流泪的范围是越来越宽,宽到最后是慈悲泪与感恩泪。
这时候我想起一个问题:刚才大家说自己的流泪经历的时候,好象有一种泪始终没有怎么说啊,是哪一种呢?
生:慈悲泪
教师:是大家都没有慈悲之心吗?我想问一个问题:在座诸位,走到街上如果看到乞丐,不给钱的或者一般不给钱的举手!
大多数学生举手。
(老师也举起了手,学生笑了)。
教师:我也算一个,我从我见到的第一个乞丐,我就没有给钱,甚至还嘲笑过给钱的同事。你们说一下咱们是不是没有慈悲之心?
生:我认为不给他们钱不代表没有慈悲心。如果他想走向成功,就必须靠自己去奋斗,不应该靠别人。他应该创造自己的价值,而不是靠别人。
教师:换言之,给不给乞丐钱并不代表是否有慈悲心,因为真正的慈悲是一种爱,一种对整个人类的悲悯情怀。
教师:刚才咱们在作者的引导下去体会了如此多的泪珠,或者说珍珠,我在想一个问题:如果说这些泪珠都是珍珠的话,作者是用什么将这些珍珠贯穿在一起的呢?大家看看课文,有一句话……
生:眼泪流多泪水而愈清明,心灵因多流泪水而愈温厚。。。。
教师:这句话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教师:对,作者就是用这根线,将这些闪光的珍珠串在了一起,给我们展示了人类心灵中最美好的一面。用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有爱的泪珠,就是珍珠。
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冷漠,但是我觉得我们不能够因为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而抹杀我们应该有的感恩慈悲之心。慈悲之情应该是一种源于内心的爱,善,与正直。当你把爱善施与世界上应该施与的人的时候,这才是慈悲,这时候,你的泪珠就是珍珠。
下面我给大家看的是我们很多同学可能看过多次的图片。但是,即使这样,我也要请大家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灵去想,无论如何,要记住,这些东西始终在咱们身边,因为咱们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
(播放图片,配乐为《辛德勒名单》中的小提琴独奏曲,据说许多老师和学生哭了,但是我没有看见。)教师:也许到最后,人类能够拯救这个世界的,只有泪水。
下课!
教师自评:这堂课实际上是在与李镇西、铁皮、毓君、瘦羊诸位师友多次切磋探讨之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的一种尝试。在以前,我比较习惯于“满堂灌”,注意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或者借题发挥,而被一些老师批评为“脱离文本”,《短歌行》和《五人墓碑记》即属此类。在这堂课中,我有意识地注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引导,不以深刻为课堂的唯一目标,而以学生能达到的高度为自己的参照。从李镇西老师那里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为目标而不是“老师教”为鹄的,从铁皮那里学习对学生道德观的培养,树立人类意识,从毓君那里学习如何与学生对话,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瘦羊那里学习干净凝练的课堂语言和潇洒自如风趣幽默的课堂风度,既然是从四个人身上学习优点,所以难免“四不象”,呵呵!
但是这堂课也并不意味着我就放弃了自己“满堂灌”的观点,我想,如果用我平时习惯的方法上,或许会更好,因为一个老师的教学方法,与其知识背景、知识结构、习惯个性以及课文特点、学生情况是分不开的。
这堂课我最满意的其实还是自己的课件,尤其是最后的图片展示,配以《辛德勒名单》中的小提琴独奏,如泣如诉,我自己在下面制作的时候,每次都被打动。后来有老师说,音乐一起,意境全出,许多老师和学生都流泪了。其实,悲悯之心人人都有,只是看何时何地被激发出来罢了。
前段时间,我们 学习了古代的散文,今天 我们进入现代文的分析 我们看琦君的散文《泪珠与珍珠》。请大家看课文注释:琦君是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前一段时间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橘子红了》就是他的作品,这篇文章是琦君女士七十多岁时候的作品,可以说凝聚了老人一生的人生感悟,请大家阅读这篇课文,请大家在阅读的时候思考:
1泪珠与珍珠有什么联系,
2课文都写了哪些泪珠
(学生阅读,教师巡视)
教师:那么大家对课文阅读之后 ,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很有意思,为什么叫泪珠与珍珠?那么泪珠与珍珠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生:两个都晶莹透明
生:文章里说:天使的眼泪掉下来落在牡蛎的壳中,变成了珍珠,所以泪珠和珍珠是有联系的。
生:我觉得泪珠是在人们饱受艰难困苦之后流下来的,珍珠则是牡蛎遇到沙子之后,形成的。
教师:还有没有其他同学回答?
咱们能不能总结一下刚才几个同学的答案,首先从形象上说,泪珠和珍珠都是无暇的,从文字上说,刚才的同学说得很准确,如果根据生活的经验来看,我们在饱受磨难,痛苦之后流下泪,而珍珠往往是在受到痛苦之后结成的。其他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没有把眼泪比喻成一般的水,而是比喻成珍珠,至少可以看出作者觉得泪珠怎么样?
生:珍贵
教师:那么在课本中,作者写泪珠,到底写了哪几类,大家互相讨论一下。把它找出来。
学生相互讨论。
教师:有没有同学起来说说?
生:我找出了七种。第一种是海峡两骨肉团聚之泪。二是老泪,三是妈妈因为儿子淘气而流下的泪。四天使掉下的眼泪,五形成珍珠的眼泪,六,观音的慈悲之泪,七,信徒对救世主的感恩之泪。
教师:还有没有补充的?
学生:经历过忧患后所留下的泪。
教师:还有没有呢?
学生:应该分为四种泪水,第一是前面讲杜甫,就是人生饱受忧患流下的,第二种是亲情,第三种是自然界当中的泪水,比作珍珠。第四种为众生所留下的泪水。
教师:很好,她不仅是在指出文章的几种眼泪,而且是在为我们将眼泪进行分类;
生:我也分为四种,这样分的,第一咱少女时代天真直率的领悟,二是杜甫的诗和白居易的诗中的眼泪。第三种是人生的作者的泪,对儿子的泪。第四,是对人生的领悟。。
教师:听了大家的谈话,我现在有一点儿犹豫了。我觉得大家比我讲得好。但是我们还可以综合一下,在前面通过白居易和杜甫作者是从哪一个渠道了解的呢?
学生:诗。
教师:政治中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观点学过没有?
生:没有。
教师:这应该是间接经验。最不知愁的少女却最喜欢找些忧愁眼泪一类的句子,这倒有些象辛弃疾的词里说的:
学生: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作愁。
教师:那么你们觉得少女的这种泪算不算珍珠呢?
生:我觉得不算,我觉得在文中的泪水和珍珠相比。而这里是自己的悲哀,不是经历了人生的磨难之后,经历丰富的泪珠。
教师:我冒昧地问一句,你流过泪吗?
学生:流过。
教师:那你在流泪的时候你觉得你是假流呢还是真流呢?
学生笑:真的流。
教师:(展示课件)我觉得我们的同学很谦虚,因为没有太多的人生经历于是就觉得自己的泪不是珍珠,但是我觉得这里的泪也是珍珠,因为这里的泪同样有一颗真诚的心在里面搏动,仍然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表露啊!他们流泪的时候,同样有生命的感悟。在流泪的时候,同样对真善美有自己的追求,从某种角度上讲,甚至可以这样说:孩子和少女的泪才是真正的珍珠。
第二个实际上是骨肉分离之泪,作者是台湾的女作家,他描写海峡两岸的亲人多年分散后团聚,流下的实际上就是这种骨肉分离的泪珠
第三种则是亲子泪,对孩子的顽劣,淘气,如沙子在母亲的心里洒下,让母亲流下眼泪。
第四种,奋斗泪,很多同学刚才已经说到了,是人生在面临挫折、失败或者成功时候的眼泪
第五种则是作者通过一个画家画的流泪的观音,表现的慈悲的泪。
最后是描写信徒流下的感恩泪。
其实在课文中还有没有其他的泪?刚才那个同学找了七种,你说的七种有哪些?
生:还有外子的人造的泪。
教师:这泪实际上是外子经历人生磨难之后,已经无泪的一种表现,我们暂时不做讨论。暂且把它放在一边。
其实我觉得我们是把它做了一个综合,其实在人生中泪是许多种的,有许多泪作者并没有写出来。现在大家想一下,在咱们十六七岁,十七八岁的人生当中,你们经历了哪些泪?
说一下你的人生体验?
(学生先有些沉默)
教师:看来要大家说出流泪的经验有些难为情,过去有人说男儿有泪有轻弹,现在流行野蛮女友,所以女孩子也不好意思流泪了。
学生笑
生:我经历过感恩泪,因为在我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老师给我信心,鼓励我,我对老师流下了感激的眼泪。还有奋斗泪,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感觉很郁闷压抑,所以会流泪。
我还经历过亲人去世的时候的分离泪。
同学二:我体会最多的是分离泪。我从初中就一直是住校,初中的时候小,还没感觉有什么,现在感觉到长大了,经常想家。上次和父母分别的时候。我哭了。以前没有想过家,现在长大了,才有感觉。(学生有些动情)
我也体会过奋斗泪,有时候学习没有效果,分数老是上不去,所以流下了泪。
同学三:我觉得我这些泪都经过。感恩泪是对老师的帮助感到非常的感动而流下泪。
教师:还有没有其他同学谈谈?或者说,这里流泪的不一定是你自己?
生:我也觉得这几种泪都经过过,但感恩泪和分离泪印象最深。放假回来,觉得自己生活了许多年的地方慢慢地消失了,父母对我很好,很爱我;理解我,我觉得很感动 ,因为我觉得天下所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子女都是这样的。
教师:其实刚才大家说了很多的分离泪和感恩泪,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我最初住校,是在小学五年级,那时候我读书的学校离我们家很远。记得那时候,我父亲骑着二八自行车每星期送我去上学,那时候没有双休日,星期一很早就要去,星期六下午再把我带回家,那时侯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直到现在都还有一种很实在的感觉:我感觉那时侯我父亲的背景特别高、特别大、特别宽,给我心中一种很塌实的感觉。当在学校受了欺负,感觉有了父亲,好象什么都不怕了。现在父亲老了,没有我高了,而我现在也做了父亲,我就有一个希望:希望我自己的背景在我的孩子眼里也觉得特别高、特别大、特别宽,特别坚实。人生就是这样:我们会承受很多东西,正如我们会享受很多东西,当我们承受苦难的时候,我们必须用我们的勇敢、坚强和智慧和爱熬过去;当我们享受幸福的时候,我们应该对这些幸福的施与者心存感激。
刚才同学们说到了大家经过过的这些泪,现在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课文中所说的这些泪,能不能换一个顺序来写?说一说你的理由。
生:我觉得这些写应该不能颠倒顺序的,他这样写是按照作者的人生经历来写的。最开始是从书本里看到的眼泪,再往后是与亲人分离时候的眼泪,再以后,他有了自己的儿子,于是就有因为孩子淘气流下的眼泪,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自己的事业,于是就有了奋斗的泪,再往后因为对人生的逐渐感悟,才有了慈悲的泪和感恩的泪。他实际上是根据时间顺序来说的
教师:是吗?有没有同学对她的意见提出质疑呢?
生:我觉得不是按时间观点,而是根据感觉的顺序,最容易的是书中泪,最难的是感恩泪。
是根据他能感受到的难易程度来排列的。
生:我不同意,因为我觉得感恩泪是最容易感受的。书中泪的毕竟是死的,并不觉得很感动。
教师:你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有一次,没有按时回家,你父亲很着急,而且对我也严肃地进行了批评,我当时一方面觉得我的工作还有待改进,另一方面觉得你父亲对你的爱真的让我感动,看来你也理解了你父亲的苦心啊!
生:我觉得还是按照人生成长的过程。我们从小如何如何,到最后才会感悟生活。对别人的慈悲,到最后感悟到的生活。从书中泪,分离泪,作者告诉我们最浅显的泪,到最后,为芸芸众生而流泪。层次递进。所以不能换。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这六种泪都可以随便换,因为他说的书中泪都是一种感情所来的,就是感恩!对书也是一种感恩,为友情、亲情流泪,其实也有对这些感情的感激在里面。只不过在最后的时候他点出了他所说的那种感情
教师: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写?你会把哪一个放在最后呢?
生:我只写感恩泪当中就包含了这些。举例的时候就举书中所看到的。
教师:我觉得她的回答非常有意思,她说感恩泪就包含了这些所有的眼泪。我想关于这点,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至少我不能确定能不能换,不过我自己的观点是:作者这样写在安排上和写作上,这几种泪的排列也有一个顺序,就是流泪的对象。大家想想:书中泪为谁而流的呢?
学生没有回答。
教师:你看《红楼梦》而流泪,我却不会,惭愧,到现在我都没看完《红楼梦》,那么你们说这泪是为谁而流呢?
生:为自己。
教师:亲子泪和分离泪为谁?
生:自己的亲人。
教师:而后面的慈悲泪和感恩类则是:
生:为人类而流。
教师:任何一个教人向善的观点,或者说宗教,都有一个原则,就是推已及人,从孔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到基督教导大家“爱你的邻居甚至爱你的仇人”,无非是谈这一点。文章开始的泪而自己而流,到为自己的孩子而流,这已经是无私,伟大,纯洁的泪。再到对自己的生命, 事业,追求。但是我们看到的流泪的范围是越来越宽,宽到最后是慈悲泪与感恩泪。
这时候我想起一个问题:刚才大家说自己的流泪经历的时候,好象有一种泪始终没有怎么说啊,是哪一种呢?
生:慈悲泪
教师:是大家都没有慈悲之心吗?我想问一个问题:在座诸位,走到街上如果看到乞丐,不给钱的或者一般不给钱的举手!
大多数学生举手。
(老师也举起了手,学生笑了)。
教师:我也算一个,我从我见到的第一个乞丐,我就没有给钱,甚至还嘲笑过给钱的同事。你们说一下咱们是不是没有慈悲之心?
生:我认为不给他们钱不代表没有慈悲心。如果他想走向成功,就必须靠自己去奋斗,不应该靠别人。他应该创造自己的价值,而不是靠别人。
教师:换言之,给不给乞丐钱并不代表是否有慈悲心,因为真正的慈悲是一种爱,一种对整个人类的悲悯情怀。
教师:刚才咱们在作者的引导下去体会了如此多的泪珠,或者说珍珠,我在想一个问题:如果说这些泪珠都是珍珠的话,作者是用什么将这些珍珠贯穿在一起的呢?大家看看课文,有一句话……
生:眼泪流多泪水而愈清明,心灵因多流泪水而愈温厚。。。。
教师:这句话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教师:对,作者就是用这根线,将这些闪光的珍珠串在了一起,给我们展示了人类心灵中最美好的一面。用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有爱的泪珠,就是珍珠。
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冷漠,但是我觉得我们不能够因为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而抹杀我们应该有的感恩慈悲之心。慈悲之情应该是一种源于内心的爱,善,与正直。当你把爱善施与世界上应该施与的人的时候,这才是慈悲,这时候,你的泪珠就是珍珠。
下面我给大家看的是我们很多同学可能看过多次的图片。但是,即使这样,我也要请大家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灵去想,无论如何,要记住,这些东西始终在咱们身边,因为咱们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
(播放图片,配乐为《辛德勒名单》中的小提琴独奏曲,据说许多老师和学生哭了,但是我没有看见。)教师:也许到最后,人类能够拯救这个世界的,只有泪水。
下课!
教师自评:这堂课实际上是在与李镇西、铁皮、毓君、瘦羊诸位师友多次切磋探讨之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的一种尝试。在以前,我比较习惯于“满堂灌”,注意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或者借题发挥,而被一些老师批评为“脱离文本”,《短歌行》和《五人墓碑记》即属此类。在这堂课中,我有意识地注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引导,不以深刻为课堂的唯一目标,而以学生能达到的高度为自己的参照。从李镇西老师那里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为目标而不是“老师教”为鹄的,从铁皮那里学习对学生道德观的培养,树立人类意识,从毓君那里学习如何与学生对话,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瘦羊那里学习干净凝练的课堂语言和潇洒自如风趣幽默的课堂风度,既然是从四个人身上学习优点,所以难免“四不象”,呵呵!
但是这堂课也并不意味着我就放弃了自己“满堂灌”的观点,我想,如果用我平时习惯的方法上,或许会更好,因为一个老师的教学方法,与其知识背景、知识结构、习惯个性以及课文特点、学生情况是分不开的。
这堂课我最满意的其实还是自己的课件,尤其是最后的图片展示,配以《辛德勒名单》中的小提琴独奏,如泣如诉,我自己在下面制作的时候,每次都被打动。后来有老师说,音乐一起,意境全出,许多老师和学生都流泪了。其实,悲悯之心人人都有,只是看何时何地被激发出来罢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