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茶馆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55阅读:
字号:|

   教学目的:
   1. 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 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 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导入:
   《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馆老板的辛酸→旧社会的茶馆的命运。
   二. 戏剧作者和他的作品: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见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 20部译著等。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写诗和散文。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 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 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三. 第一、三幕剧情简介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15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70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则杀气腾腾地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这表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这一幕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已老态龙钟并且有了子孙;老地痞流氓不见了,代替他们的是他们的下一代。这些小辈干起坏事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无耻。幕启,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的攀谈。这个时候,黑暗势力更加猖撅,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普通百姓呢,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对此,王利发已失去生活的信心,他让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到西山去逃命。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四. 汉字词语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戊戌(xu) 沏茶(qi) 嗜好(shi)B.搭讪(shan)坤角(kun)淘汰(tai)
   c.茶盅(zhong) 造孽(nie) 缧绁(shi) D.咂摸(za) 神龛(kan) 痞子(pi)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割据 掌腰 老气横秋 B.抱怨 舒服 硕果仅存
   C.寒酸 麻烦 兵慌马乱 D.津帖 鞠躬 尽善尽美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圣人那个时代的人)
   B.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千真万确)
   C.都叫你咂摸透了。(反复研究)
   D.你的嘴呀比我的还花哨(能说会道)
   五.理清戏剧冲突脉络:
   课文分为十节:
   第1节:开头—“忿忿地往后走”,写李三的抱怨。
   第2节:“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我给三爷拿菜钱去”,写妻子的埋怨。
   第3节:“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难民散去”,写打发难民。
   第4节:“怎样阿?六爷!”—“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写军警的敲诈。
   第5节:“您慢走”—“报童追唐铁嘴下”,写超级骗子唐铁嘴。
   第6节:“自言自语”—“同松二爷下”,写“铁杆庄稼”的幻灭与怀念。
   第7节:“这小子”—“同宋恩子下”,写“混世魔王”的敲诈。
   第8节:“刘爷,茶喝够了吧”—“你们到底有多少块现大洋”,写刘麻子的生意。
   第9节:“王利发和催九峰由后面慢慢走来”—“我只会念经,不会干别的”,写催九峰的绝望。
   第10节:“宋恩子、吴祥子又回来了”—结束,写“逃兵”的下场。
   六.从王利发的语言看他的性格:
   ①“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能不给你长工钱吗?……All right?”
   (提示:既表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萧条,这表现了王利发自私的一面,从自己利益出发不“长工资”。)
   ②“您等等,……我感恩不尽!”
   (提示:这表现了他委曲求全而又处世圆滑的一面。)
   ③“福气不小!……我准给你留着!”
   (提示:这表现了他顺应奉承,却又不上当的处世技巧,真是处世绝招。)
   ④“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
   (提示:这表现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愁苦,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恨。)
   ⑤“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
   (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接待方式,此为处世精明之处。)
   ⑥“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
   (为别人排解麻烦,这是他善良的一面。)
   ⑦“咱们可把话说开了,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在之这儿作你的生意,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
   (提示:精明干练,谨小慎微。)
   ⑧“好吧,我慢慢给你打听着!你看,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还没忘,想起来心里就不痛快!”
   (提示:想把别人支开,因为有两张嘴吃饭,这又是自私的表现。)
   ⑨“那么,你几不想想主意,卖卖力气,别叫大家作亡奴?”
   (提示:这并不表明他有了觉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表现了他深谙处世之道。)
   七.归纳王利发的形象: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八.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 检验课后练习一完成情况:重点品味王利发的性格。
   二. 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1. 常四爷的形象:
   ①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②个性语言:
   “今儿个城外头乱乱哄哄,买不到菜;东抓西抓,抓到这么两只鸡,几斤老腌萝卜。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的着,特意给你送来了!”
   “瞧着给,该给多少给多少!”
   “是呀,您的眼力不错!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叫你二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
   “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上更有劲了!”
   “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
   2. 松二爷的形象:
   ①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② 个性语言:
   “怎么样?我想大哭一场!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
   “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
   3.刘麻子、唐铁嘴等,这是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唐铁嘴)
   “赶明儿我一总还给你,那一共才有几个钱呢!”(唐铁嘴)
   “有人卖,有人买,我不过在中间帮帮忙,能怪我吗?”(刘麻子)
   “你个娘儿们,无缘无故地跟我捣什么乱呢?”(刘麻子)
   4.崔久峰:
   “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中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
   5.吴祥子、宋恩子:
   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三. 从戏剧语言看时代:
   下面戏剧语言反映的是怎样的时代?
   ①“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满清覆灭。
   ②“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政局动荡。
   ③ 大兵:屌!谁要钞票?要现大洋!——通货膨胀。
   ④ “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半殖民时代。
   ⑤ “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官僚生活腐化堕落。
   四. 讨论:从《茶馆》看茶园——精神文明建设之我见
   引导学生以审视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茶馆文化”。
   
   五. 课外活动:分小组扮演一段《茶馆》中的戏剧情节,评比出最好的一组。
     六. 作业布置:
   1. 课后练习二。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