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苏教版高二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5:03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特点
            2巩固衬托等鉴赏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环境特点的分析,把握诗歌形象,赏析本文所写景物的            特     点   和景物
           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理解本诗昂扬的情调和恢弘的气势,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         积  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二介绍作者
岑参  (715-770),荆州江陵人,早岁孤贫,博览经史。岑参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世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长于七言古诗。
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
 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
三题目含义
1走马川:地名。
2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3奉:表敬意词。
4出师:出征,据说,送的人是封大夫封常清。封常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岑参曾作他的的判官。
5“走马川行”为正题,“奉送大夫出师西征”为副题
四读译全诗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看那荒凉无边的走马川,就在雪海的附近,一片黄沙茫茫无际,直贯云天。刚到九月,轮台的狂风日夜怒吼不已,状大如斗的碎石,被暴风吹得满地乱滚。这正是匈奴牧场草黄马儿正肥的时候。匈奴纵马犯边,只见金山西面烟腾尘飞。朝廷大将挥师西下,征战中将军铠甲日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矛相碰。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字如刀割一般,雪花落在马身被汗气蒸化,转瞬间马毛上又凝结成冰。军帐中起草檄文的砚墨也已冻凝,敌人的骑兵听到大军出征的消息一定心惊胆颤,料想他们不敢和你这样的威武之师短兵相接,我会伫立在车师城西门等待你报捷的消息。
五分析层次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诗所写的内容
诗人半夜送别封大夫出师到走马川出征。
2全诗可以分为哪两个层次?
出师   祝愿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杀敌保边的昂扬向上的情感
六技法欣赏
1走马川的环境有何特点?请加以概括。
恶劣
2作者选取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沙漠连天—荒凉
风狂力大
天气奇寒—恶劣
3在描写走马川的环境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比拟—轮台九月风夜吼
夸张—一川碎石大如斗
副词—五花连钱旋作冰
4分析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大漠恶劣环境的描写衬托了出征将士不畏艰难的战斗豪情。
5本诗是如何刻画我军将士的形象的?
写敌人的强大反衬我军的无畏
写出征将士的装束和出征的路途状况正面表现我军的军纪严明和军容盛大。也为后文的祝愿奠定了基础。
6句子赏析
半夜军行戈相拨
以声写静,戈偶尔相拨之声衬托出行军时的寂静,写出了夜晚奔袭的紧张气氛和严明的军纪。
七、思想评价
--本诗表现的是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显示了盛唐的昂扬的情调和恢弘的气势。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