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人教版高二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5:09阅读:
字号:小|大
教学目的:
1、通过对玛蒂尔德形象的理解,认识那个虚荣浮华的资本主义社会。
2、通过赏析小说主题、结构艺术、人物形象描写技巧,提高自己鉴赏能力。
3、通过赏读,使自己进一步认知人生。
教学重难点:
1、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内涵。2、赏析结构艺术。
教学设想:
1、 结合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分析主题,体会路瓦栽夫人的形象特点。
2、 在此基础上讨论、归纳故事情节的偶然性与人物不幸遭遇的必然性。
教学方法
1、 综合运用导读、体问、讨论等方法,根据鉴赏小说的有关知识,熟读课文,分析情节特点。
2、 抓住“失项链”这一关键情节,作“借项链”“赔项链”的篇章内部的对比阅读,从而引导学生认识路瓦栽夫人贪图一时欢乐,换来十年辛酸的悲剧根源。
3、 发展学生的多项思维,结合背景,根据情节续写下去,设计路瓦栽夫人还会如何的情节,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小说情节结构,探究作品内涵。
一、故事导入
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个流浪汉叫苏比,整天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对于他来讲,监狱也许是他最好也是唯一的避难所,于是苏比想尽一切办法去争取坐牢的资格,他先后偷过东西、打过人、打碎过商店橱窗的玻璃、调戏过妇女、在街上大吵大闹,但每次各个都不能如愿被抓。无奈之下,他来到一座教堂前,倚在铁栏杆上,静静地聆听着教堂里传来的《圣经》悠扬的声音,他幡然醒悟,决定重新做人,这时……两个警察却以妨碍治安的罪名把他送进监狱。
这个结局大家想到了吗? 想被抓总是不被抓,想改过自新却反而被投进监狱,真是出乎意料,但这却又是合乎情理的。我们把这种结局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写作手法,称之为欧亨利手法。
通过预习,有没有发现,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小说《项链》的结局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
或提问导入: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谁?
明确:他们是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他们的短篇小说不仅数量众多,文学价值更是不容忽视,因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板书课题),亲身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注:他们虽然号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王”,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只写短篇小说。比如,契诃夫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以及十来个剧本。欧亨利除了300多个短篇外,也还有唯一一部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
二、简介作者作品
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评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出生于法国罗曼第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是福楼拜的学生。1870年,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爆发,他被应征入伍。战后退役,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1880年以《羊脂球》登上法国文坛,一举成名。从这开始1889年1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如《一生》《漂亮朋友》,游记3部等。他“像流星一样地进入文坛”,一生也像流星般一闪而过。43岁时,因癫痫病复发而死。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他擅长从平凡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想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莫泊桑《项链》是一篇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没落本质的短篇小说,曾受到鲁迅先生推崇,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要求具备的高度。”
三、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
检查预习:
1、积累基础知识。
佳肴(yáo) 租赁(lìn) 誊写(téng) 褶皱(zhě) 寒伧(chen)
抹布(mā) 磕巴(kē) 溘然长逝(kè) 相称(chèn) 契约(qì)
打盹(dǔn) 黯淡(àn) 面面相觑(qù) 债券(quàn)
寒伧:寒酸、破陋、贫穷、不体面。
自惭形秽(huì):因为自己的样子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怨天尤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责怪别人。尤,责怪,归罪。
面面相觑(qù):互相望着(显出惊恐或无可奈何的样子)。觑,偷看。
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沽名钓誉: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骗取名誉。沽,买。
敝帚自珍: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破旧但自己却珍惜。
招致:招来,引起。多指不良后果。
仰慕:心理向往,含有崇拜、尊敬之意。
羡慕:指看见别人有某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程度较轻。
得意洋洋(洋洋得意):侧重得意时的表现,常需要动作行为的配合。
沾沾自喜:侧重高兴的心理状态。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措进入得意的境界
沉迷:深深地迷恋,指迷恋到过分程度。
宽敞:多指室内面积宽、空间大,用于房屋、庭院。
宽广:多用于自然环境或形容道路、桥面广阔;还形容人的气量大。
破旧:陈旧而且不完整,程度更重。 陈旧:旧时、过时的。
粗陋:粗糙简陋, 重于简陋。 粗朴:粗糙朴素,着重于朴素。
珍奇:珍贵稀有,含稀有之意,词义重。 珍贵:价值高。
境况:状况,多指经济方面的情况。 境遇:指境况和遭遇。
变幻:多指抽象事物不规则地改变。 变换:指具体事物形式内容的改变。
想望:希望,仰慕,含“仰慕”义。 希望:心里想达到某种目的。
2、带着问题阅读: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围绕项链主要写了几件事?
四、鉴赏小说情节结构
1、先回忆一下,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能给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小说的情节是怎样一步步向前推进的。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把整个故事情节简略地复述一下。
[板书]
序幕—玛蒂尔德的“痛苦”与梦想
开端—借项链(参加舞会)
发展—丢项链(舞会结束) 赔项链 还债务(十年艰辛)
高潮、结局—识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
五、布置作业:。
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玛蒂尔德会有什么表现?注意心理描写。题目自拟,写一篇两三百字的想象作文。(这道作业最能体现学生对玛蒂尔德形象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交流想象作文;鉴赏人物形象。
一、交流想象作文
[A]她懂了
“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
“啊!”听了女友的话,玛蒂尔德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的眼前闪现出舞会上旋转的人群,闪现出熠熠生辉的钻石项链,闪现出十年辛苦的情景,她只感到整个大地在旋转。公园里鲜艳夺目的花朵犹如一张张嘲笑她的脸蛋,自己的十年艰辛竟是一场恶梦!她想哭,然而没有眼泪;她想喊,然而喉咙仿佛被什么堵住了。好久,她才回过神来,望着佛来思节夫人,呐呐地道:“谢谢,夫人!我明白了,假的……”女友吃惊地望着她,玛蒂尔德惨然一笑,猛地收回双手,“假的,我明白了,一切都是假的!”她转身奔出了极乐公园。
[B]她疯了
“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
路瓦栽夫人那天真的得意的笑容僵住了。
“五百法郎?……假项链──不!不会的……”路瓦栽夫人心直往下坠,语无伦次地说。
“可怜的玛蒂尔德,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路瓦栽夫人紧绷的心弦断了,她仿佛一下子坠入了无边的黑色深渊。“我的天──”她惊呼一声,倒在花园的栏杆上。
从此以后,狭小的阁楼上少了一位女主人;水果店、杂货店、肉铺前少了一个争价钱,受嘲骂的劳作妇,而大街上却多了个衣衫褴褛的女疯子,整天目光呆滞地盯着女人颈上的各种项链,口中念念有词:“真的,我的钻石项链……假的……”
[C]她死了
“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
“什么?假的?!……”路瓦栽夫人惊叫一声,昏了过去。
当她醒来时,看见路瓦栽捧着项链站在她身边,她一把夺过钻石项链,轻轻地抚摸着,禁不住热泪盈眶。“卖了它吧,”路瓦栽夫人对丈夫说:“你去卖了它,至少还值三万法郎吧?”
她躺在床上,想着丈夫即将捧回来的三万法郎──不,十年心血,她将买套像样的房子,有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她将重新享受到精美的晚餐,品尝粉红色的鲈鱼和松鸡的翅膀……
啊,丈夫的脚步声,路瓦栽夫人猛地从床上跃起,开门一看,丈夫仍然拿着这挂项链,他吃力地低声说:“假的,这一挂也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路瓦栽夫人倒下了,永远倒下了!
二、鉴赏人物形象。
1、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内在的原因。玛蒂尔德的悲剧是她的内在性格造成的。在这场关于项链的风波中,玛蒂尔德的什么性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明确:虚荣心。(她本来属于社会哪个阶层的人物?小资产阶级)
2、虚荣心在文中有哪些表现?
明确:通过现实和梦想的矛盾展现出来的 P12
现实:A、她是美丽动人的姑娘,却没法让人认识她、了解她。
B、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
C、在铺着一块三天没洗的桌布的圆桌边坐下来吃晚饭(一般的肉汤)。
梦想:A、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
B、幽静的餐厅、宽敞的客厅、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厅。
C、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
[深入探究]:⑴这是用什么手法描写的?(心理描写)
⑵这种生动而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突出表现了路瓦栽夫人爱慕虚荣,向往豪华的资产阶级生活。
⑶小说渲染这一点,对展开情节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这些生动、细腻的描写,惟妙惟肖地揭示了路瓦栽夫人的内心世界,为悲剧拉开了序幕。她以后的一系列的遭遇,都与她这个思想性格有关。狂热的“梦想”跟“冰冷”的现实发生尖锐矛盾,才酿成她的悲剧,为下文写她为参加舞会而赶制新衣,借项链,作了充分的铺垫。
⑷她的虚荣或梦想有所实现吗?
明确:P15参加教育部长的宴会。既然是参加宴会,不能太寒伧,得精心打扮,如漂亮的裙子、精美的项链等。咱们先来探究路瓦栽夫人借项链前后的一些表现。 [要求]请同学们结合有关“挑选项链”的段落,找出路瓦栽夫人在借项链前后心理变化的词语,体会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先是“发现、发抖、出神、迟疑而焦急”,然后是“跳起来、搂、亲跑”,细腻而生动的描写了路瓦栽夫人因为没有珠宝首饰而郁闷、忧愁,发现砖石项链时激动、神往;想开口借而唯恐对方拒绝时犹豫不安;得到对方同意后极度欢欣、兴奋的三个心理变化过程,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精神世界。
万事俱备。该去参加宴会了。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她在舞会上的表现吧。她在舞会上表现如何?找出相关的句子或词语。
明确:舞会上,她“狂热、沉迷、陶醉”,这些心理描写,展现她庸俗、空虚的心灵。特别是路瓦栽把一件平日穿的带着寒伧味的外衣披在她肩上时,她“为了避免那些穿着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想赶快逃走”,这正是虚荣心的驱使。
⑸她的虚荣是个别现象吗?
明确: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往往被当作商品和玩物,一些爱慕虚荣、追求享受的女性不惜倾家荡产,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以取悦于达官贵人,达到跻身于上流社会的目的。才路瓦栽夫人身上,既可以看到小资产阶级妇女向上爬的丑行,也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和腐朽。
3、虚荣心的讨论
①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好,有不满的情绪、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追求,允不允许? 有没有错? 也就是说,人有点虚荣心,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
② 有虚荣心并不算可怕,最怕的是过分的虚荣,甚至付出惨痛代价还执迷不悟。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吗?
明确:P18劳动之余仍在回想:十年的艰辛仍没能使她忘掉那幸福美妙的时刻 。可见虚荣心深入血液和骨髓,并主导着她的思想和行动。
③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批评。除此外作者还对女主人公虽有美好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
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虚荣心,人有虚荣心并不一定是坏事,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个人上进心的表现。但凡事皆有度,超过合理的度,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玛蒂尔德正是因为虚荣心太强,才会有不幸的结局。蒂尔德这样一个有着极度虚荣心的女人,我们当然要持批判的态度。但是,我们是否就把她一棍子打死呢? 我相信我们的同学都是善良的,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那颗善良的心试着去发现玛蒂尔德的优点。
4、⑴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幸,她做出哪些决定?这又表现她什么性格?
明确:显出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主意,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坚强、诚实、勤劳
⑵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路瓦栽夫人十年来发生什么变化?
明确:[家庭生活方面]辞退了女仆人;迁移住房,租赁小阁楼;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丈夫深夜还在抄写五个铜子一页的书稿。
[外貌方面]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穿戴像一个穷苦的女人;胡乱地挽着头发;高声大气地说着话。
⑶作者详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买项链赔偿是悲剧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主人公的痛苦和不幸,把悲剧情节又推向一个新高峰。作者浓墨重彩地铺写这些内容进一步根前面“狂欢”构成鲜明对比,极尽讽刺资产阶级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5、作者对她现在的做法持什么态度?
明确:肯定了玛蒂尔德和她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格和奋斗精神。
总结:俗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物形象是丰富的、复杂的、多变的,不可能是坏人就绝无一点优点,是好人就绝无一点缺点。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切合生活实际,不要把人物描写片面化,让人对文章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这节课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讨论,我们不难发现:
在玛蒂尔德强烈的虚荣心,也就是人物性格的推动下,故事情节有开端到发展到高潮结局,一步步向前发展;反过来,在以“项链”为线索的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人物性格也逐渐被展现并完善,让玛蒂尔德的形象更加丰满。
三、探讨主旨
[过度语]同学们,不管是情节还是人物形象都是为什么服务的?表现主题。
对于这篇小说的主题阐释很多。过去最常见的观点认为:“小说尖锐地讽刺了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近来出现了以下几种意见:
A、认为小说告诉读者:人的命运是由意料不到的“造化”安排的。
B、认为玛蒂尔德悲剧形象指明了妇女在以金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唯一的出路是充当他人玩弄的饰物。
C、认为小说通过玛蒂尔德形象告诉读者,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中,追求人格尊严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D、深切同情爱美女性在不幸中成熟起来,希望她们在厄运面前不悲观不沉沦不堕落,希望她们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精神去征服困难。所以,小说又包含对受过欺骗陷入困境的爱美女性赋以极大勉励的意蕴。
那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是什么呢?
四、布置作业:练习三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小说结构艺术。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鉴赏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并探究了作品的主题,今天我们来赏析这篇小说的结构艺术。
二、赏析结构艺术
1、 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结构文章的方法。
明确:悬念、过渡、线索、照应、铺垫、波折。
(1)你认为本文的情节如何?
情节曲折 扣人心弦
玛蒂尔德经历曲折..起先,玛蒂尔德在婚姻上的失意,似乎已经使她陷入了绝望的逆境。但是,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使她似乎步入了顺利的境遇,舞会上她大出风头,眼看就要踏上成功的道路。不料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玛蒂尔德再次坠入了厄运,以致为项链断送了自己的青春。板书:逆境——顺境——逆境
玛蒂尔德参加舞会之前的准备也是一波三折:玛蒂尔德本羡慕上流社会的生活,但看到请柬却流泪,此一波折;后来有了体面的衣裳,反而更不安、忧愁,此又一波折;借项链时,左右为难,此又一小波折,最后心满意足为一大波折,情节也完整了。
诗歌: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七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清•无名氏《冰雪诗》)
说明:这两首诗前三句都平淡无奇,最后一句却是奇峰突起,化平淡为神奇,诗意的大逆转给人以特别深的印象。这种大逆转类似于欧•享利式的结局,它们的共同点是出人意料,合乎情理,《项链》的结局也是如此。
(2)再来看看结局:有人认为作者在结尾才说出项链是假的,是耍了一个花招,欺骗读者,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具体说说理由?提问:从文章的内容看,大家不难理解出人意料,可说它是合乎情理的,有什么根据吗?
铺垫(伏笔):结尾集中表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巧,因为这个结局令所有的读者咋舌,但细细分析,又发现此结局在情理之中,十分可信,因为作者在行文中已作了三处必要的铺垫和巧妙的暗示:一处是借项链,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二处是当她去还项链,女友竟未打开盒子查看,可见并非什么贵重首饰。三处是珠宝店老板说:“我们只卖出过一个盒子。”这也说明项链和盒子并非原配。
恰当铺垫 合情合理【文章贵曲忌直,波澜起伏的情节肯定比平铺直叙更能吸引人,但情节的设置也应合乎事理,不能脱离实际,这样才是真正的好作品。不然,生编硬造,出人意料,却不合乎情理,如天外来客,就成了荒唐,不会有什么审美价值,也必将遭到人们的唾弃。对于文学作品,无论是长是短,都须遵循四字真言:合情合理。】
2、分析、鉴赏结局的空白
听到佛来思节夫人的惊叹之后,玛蒂尔德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她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虚荣心吗? 上节课同学门展开了思维的翅膀,想象故事将会怎样发展。
可以说我们想象丰富,新意迭出,可作者却戛然而止,不再往下写,这是为什么?
如我们所熟悉的《踏花归去马蹄香》,画者只画了一个人骑着马,马蹄起落处,有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足以表现出骑马踏花的情景。然而,若是真画一个人骑着马践踏花丛,那不但失却了美感,失却了趣味,而且也表现不出那个“归”字的含义了。又如《蛙声十里出山泉》,若不是几只小蝌蚪在涧溪中顺流游动,又怎能十里之外听得见青蛙的鸣叫?畅游的小蝌蚪是实,但实中存虚,待蝌蚪游出十里之外,不也就长成青蛙了么。虽说这游到十里之外的景象以及蛙声是“虚”,但已经完全可以想像得出了。至于脍炙人口的《深山藏古寺》,更是令人叫绝。画面上只见祟山峻岭,山路蜿蜒,一小僧在山下河边汲水……古寺“虚”掉了,但并不等于没有,不然小僧担水又去何处?自然是自古寺而来,再回古寺而去了。这也是实中存虚。人们可以想见古寺就藏在山的深处。
空白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是借无形表功现有形,赋空白于丰富多彩的形象性,依据欣赏主体的不同,表达更丰富的生活内容,虚实结合,有无互补,隐显相益。创造出象外之意、言外之旨、含蓄空灵的艺术境界。
可以说 戛然而止 耐人寻味
小结:这一切说明作者构思时是煞费苦心的,特别注意行文的照应。由此可以引发我们对叙事文体写作的思考,平常的材料经过构思加工,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布置作业:预习《陈奂生上城》。
1、通过对玛蒂尔德形象的理解,认识那个虚荣浮华的资本主义社会。
2、通过赏析小说主题、结构艺术、人物形象描写技巧,提高自己鉴赏能力。
3、通过赏读,使自己进一步认知人生。
教学重难点:
1、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内涵。2、赏析结构艺术。
教学设想:
1、 结合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分析主题,体会路瓦栽夫人的形象特点。
2、 在此基础上讨论、归纳故事情节的偶然性与人物不幸遭遇的必然性。
教学方法
1、 综合运用导读、体问、讨论等方法,根据鉴赏小说的有关知识,熟读课文,分析情节特点。
2、 抓住“失项链”这一关键情节,作“借项链”“赔项链”的篇章内部的对比阅读,从而引导学生认识路瓦栽夫人贪图一时欢乐,换来十年辛酸的悲剧根源。
3、 发展学生的多项思维,结合背景,根据情节续写下去,设计路瓦栽夫人还会如何的情节,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小说情节结构,探究作品内涵。
一、故事导入
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个流浪汉叫苏比,整天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对于他来讲,监狱也许是他最好也是唯一的避难所,于是苏比想尽一切办法去争取坐牢的资格,他先后偷过东西、打过人、打碎过商店橱窗的玻璃、调戏过妇女、在街上大吵大闹,但每次各个都不能如愿被抓。无奈之下,他来到一座教堂前,倚在铁栏杆上,静静地聆听着教堂里传来的《圣经》悠扬的声音,他幡然醒悟,决定重新做人,这时……两个警察却以妨碍治安的罪名把他送进监狱。
这个结局大家想到了吗? 想被抓总是不被抓,想改过自新却反而被投进监狱,真是出乎意料,但这却又是合乎情理的。我们把这种结局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写作手法,称之为欧亨利手法。
通过预习,有没有发现,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小说《项链》的结局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
或提问导入: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谁?
明确:他们是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他们的短篇小说不仅数量众多,文学价值更是不容忽视,因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板书课题),亲身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注:他们虽然号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王”,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只写短篇小说。比如,契诃夫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以及十来个剧本。欧亨利除了300多个短篇外,也还有唯一一部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
二、简介作者作品
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评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出生于法国罗曼第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是福楼拜的学生。1870年,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爆发,他被应征入伍。战后退役,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1880年以《羊脂球》登上法国文坛,一举成名。从这开始1889年1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如《一生》《漂亮朋友》,游记3部等。他“像流星一样地进入文坛”,一生也像流星般一闪而过。43岁时,因癫痫病复发而死。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他擅长从平凡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想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莫泊桑《项链》是一篇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没落本质的短篇小说,曾受到鲁迅先生推崇,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要求具备的高度。”
三、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
检查预习:
1、积累基础知识。
佳肴(yáo) 租赁(lìn) 誊写(téng) 褶皱(zhě) 寒伧(chen)
抹布(mā) 磕巴(kē) 溘然长逝(kè) 相称(chèn) 契约(qì)
打盹(dǔn) 黯淡(àn) 面面相觑(qù) 债券(quàn)
寒伧:寒酸、破陋、贫穷、不体面。
自惭形秽(huì):因为自己的样子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怨天尤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责怪别人。尤,责怪,归罪。
面面相觑(qù):互相望着(显出惊恐或无可奈何的样子)。觑,偷看。
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沽名钓誉: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骗取名誉。沽,买。
敝帚自珍: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破旧但自己却珍惜。
招致:招来,引起。多指不良后果。
仰慕:心理向往,含有崇拜、尊敬之意。
羡慕:指看见别人有某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程度较轻。
得意洋洋(洋洋得意):侧重得意时的表现,常需要动作行为的配合。
沾沾自喜:侧重高兴的心理状态。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措进入得意的境界
沉迷:深深地迷恋,指迷恋到过分程度。
宽敞:多指室内面积宽、空间大,用于房屋、庭院。
宽广:多用于自然环境或形容道路、桥面广阔;还形容人的气量大。
破旧:陈旧而且不完整,程度更重。 陈旧:旧时、过时的。
粗陋:粗糙简陋, 重于简陋。 粗朴:粗糙朴素,着重于朴素。
珍奇:珍贵稀有,含稀有之意,词义重。 珍贵:价值高。
境况:状况,多指经济方面的情况。 境遇:指境况和遭遇。
变幻:多指抽象事物不规则地改变。 变换:指具体事物形式内容的改变。
想望:希望,仰慕,含“仰慕”义。 希望:心里想达到某种目的。
2、带着问题阅读: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围绕项链主要写了几件事?
四、鉴赏小说情节结构
1、先回忆一下,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能给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小说的情节是怎样一步步向前推进的。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把整个故事情节简略地复述一下。
[板书]
序幕—玛蒂尔德的“痛苦”与梦想
开端—借项链(参加舞会)
发展—丢项链(舞会结束) 赔项链 还债务(十年艰辛)
高潮、结局—识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
五、布置作业:。
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玛蒂尔德会有什么表现?注意心理描写。题目自拟,写一篇两三百字的想象作文。(这道作业最能体现学生对玛蒂尔德形象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交流想象作文;鉴赏人物形象。
一、交流想象作文
[A]她懂了
“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
“啊!”听了女友的话,玛蒂尔德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的眼前闪现出舞会上旋转的人群,闪现出熠熠生辉的钻石项链,闪现出十年辛苦的情景,她只感到整个大地在旋转。公园里鲜艳夺目的花朵犹如一张张嘲笑她的脸蛋,自己的十年艰辛竟是一场恶梦!她想哭,然而没有眼泪;她想喊,然而喉咙仿佛被什么堵住了。好久,她才回过神来,望着佛来思节夫人,呐呐地道:“谢谢,夫人!我明白了,假的……”女友吃惊地望着她,玛蒂尔德惨然一笑,猛地收回双手,“假的,我明白了,一切都是假的!”她转身奔出了极乐公园。
[B]她疯了
“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
路瓦栽夫人那天真的得意的笑容僵住了。
“五百法郎?……假项链──不!不会的……”路瓦栽夫人心直往下坠,语无伦次地说。
“可怜的玛蒂尔德,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路瓦栽夫人紧绷的心弦断了,她仿佛一下子坠入了无边的黑色深渊。“我的天──”她惊呼一声,倒在花园的栏杆上。
从此以后,狭小的阁楼上少了一位女主人;水果店、杂货店、肉铺前少了一个争价钱,受嘲骂的劳作妇,而大街上却多了个衣衫褴褛的女疯子,整天目光呆滞地盯着女人颈上的各种项链,口中念念有词:“真的,我的钻石项链……假的……”
[C]她死了
“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
“什么?假的?!……”路瓦栽夫人惊叫一声,昏了过去。
当她醒来时,看见路瓦栽捧着项链站在她身边,她一把夺过钻石项链,轻轻地抚摸着,禁不住热泪盈眶。“卖了它吧,”路瓦栽夫人对丈夫说:“你去卖了它,至少还值三万法郎吧?”
她躺在床上,想着丈夫即将捧回来的三万法郎──不,十年心血,她将买套像样的房子,有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她将重新享受到精美的晚餐,品尝粉红色的鲈鱼和松鸡的翅膀……
啊,丈夫的脚步声,路瓦栽夫人猛地从床上跃起,开门一看,丈夫仍然拿着这挂项链,他吃力地低声说:“假的,这一挂也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路瓦栽夫人倒下了,永远倒下了!
二、鉴赏人物形象。
1、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内在的原因。玛蒂尔德的悲剧是她的内在性格造成的。在这场关于项链的风波中,玛蒂尔德的什么性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明确:虚荣心。(她本来属于社会哪个阶层的人物?小资产阶级)
2、虚荣心在文中有哪些表现?
明确:通过现实和梦想的矛盾展现出来的 P12
现实:A、她是美丽动人的姑娘,却没法让人认识她、了解她。
B、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
C、在铺着一块三天没洗的桌布的圆桌边坐下来吃晚饭(一般的肉汤)。
梦想:A、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
B、幽静的餐厅、宽敞的客厅、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厅。
C、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
[深入探究]:⑴这是用什么手法描写的?(心理描写)
⑵这种生动而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突出表现了路瓦栽夫人爱慕虚荣,向往豪华的资产阶级生活。
⑶小说渲染这一点,对展开情节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这些生动、细腻的描写,惟妙惟肖地揭示了路瓦栽夫人的内心世界,为悲剧拉开了序幕。她以后的一系列的遭遇,都与她这个思想性格有关。狂热的“梦想”跟“冰冷”的现实发生尖锐矛盾,才酿成她的悲剧,为下文写她为参加舞会而赶制新衣,借项链,作了充分的铺垫。
⑷她的虚荣或梦想有所实现吗?
明确:P15参加教育部长的宴会。既然是参加宴会,不能太寒伧,得精心打扮,如漂亮的裙子、精美的项链等。咱们先来探究路瓦栽夫人借项链前后的一些表现。 [要求]请同学们结合有关“挑选项链”的段落,找出路瓦栽夫人在借项链前后心理变化的词语,体会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先是“发现、发抖、出神、迟疑而焦急”,然后是“跳起来、搂、亲跑”,细腻而生动的描写了路瓦栽夫人因为没有珠宝首饰而郁闷、忧愁,发现砖石项链时激动、神往;想开口借而唯恐对方拒绝时犹豫不安;得到对方同意后极度欢欣、兴奋的三个心理变化过程,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精神世界。
万事俱备。该去参加宴会了。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她在舞会上的表现吧。她在舞会上表现如何?找出相关的句子或词语。
明确:舞会上,她“狂热、沉迷、陶醉”,这些心理描写,展现她庸俗、空虚的心灵。特别是路瓦栽把一件平日穿的带着寒伧味的外衣披在她肩上时,她“为了避免那些穿着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想赶快逃走”,这正是虚荣心的驱使。
⑸她的虚荣是个别现象吗?
明确: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往往被当作商品和玩物,一些爱慕虚荣、追求享受的女性不惜倾家荡产,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以取悦于达官贵人,达到跻身于上流社会的目的。才路瓦栽夫人身上,既可以看到小资产阶级妇女向上爬的丑行,也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和腐朽。
3、虚荣心的讨论
①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好,有不满的情绪、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追求,允不允许? 有没有错? 也就是说,人有点虚荣心,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
② 有虚荣心并不算可怕,最怕的是过分的虚荣,甚至付出惨痛代价还执迷不悟。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吗?
明确:P18劳动之余仍在回想:十年的艰辛仍没能使她忘掉那幸福美妙的时刻 。可见虚荣心深入血液和骨髓,并主导着她的思想和行动。
③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批评。除此外作者还对女主人公虽有美好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
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虚荣心,人有虚荣心并不一定是坏事,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个人上进心的表现。但凡事皆有度,超过合理的度,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玛蒂尔德正是因为虚荣心太强,才会有不幸的结局。蒂尔德这样一个有着极度虚荣心的女人,我们当然要持批判的态度。但是,我们是否就把她一棍子打死呢? 我相信我们的同学都是善良的,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那颗善良的心试着去发现玛蒂尔德的优点。
4、⑴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幸,她做出哪些决定?这又表现她什么性格?
明确:显出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主意,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坚强、诚实、勤劳
⑵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路瓦栽夫人十年来发生什么变化?
明确:[家庭生活方面]辞退了女仆人;迁移住房,租赁小阁楼;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丈夫深夜还在抄写五个铜子一页的书稿。
[外貌方面]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穿戴像一个穷苦的女人;胡乱地挽着头发;高声大气地说着话。
⑶作者详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买项链赔偿是悲剧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主人公的痛苦和不幸,把悲剧情节又推向一个新高峰。作者浓墨重彩地铺写这些内容进一步根前面“狂欢”构成鲜明对比,极尽讽刺资产阶级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5、作者对她现在的做法持什么态度?
明确:肯定了玛蒂尔德和她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格和奋斗精神。
总结:俗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物形象是丰富的、复杂的、多变的,不可能是坏人就绝无一点优点,是好人就绝无一点缺点。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切合生活实际,不要把人物描写片面化,让人对文章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这节课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讨论,我们不难发现:
在玛蒂尔德强烈的虚荣心,也就是人物性格的推动下,故事情节有开端到发展到高潮结局,一步步向前发展;反过来,在以“项链”为线索的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人物性格也逐渐被展现并完善,让玛蒂尔德的形象更加丰满。
三、探讨主旨
[过度语]同学们,不管是情节还是人物形象都是为什么服务的?表现主题。
对于这篇小说的主题阐释很多。过去最常见的观点认为:“小说尖锐地讽刺了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近来出现了以下几种意见:
A、认为小说告诉读者:人的命运是由意料不到的“造化”安排的。
B、认为玛蒂尔德悲剧形象指明了妇女在以金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唯一的出路是充当他人玩弄的饰物。
C、认为小说通过玛蒂尔德形象告诉读者,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中,追求人格尊严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D、深切同情爱美女性在不幸中成熟起来,希望她们在厄运面前不悲观不沉沦不堕落,希望她们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精神去征服困难。所以,小说又包含对受过欺骗陷入困境的爱美女性赋以极大勉励的意蕴。
那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是什么呢?
四、布置作业:练习三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小说结构艺术。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鉴赏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并探究了作品的主题,今天我们来赏析这篇小说的结构艺术。
二、赏析结构艺术
1、 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结构文章的方法。
明确:悬念、过渡、线索、照应、铺垫、波折。
(1)你认为本文的情节如何?
情节曲折 扣人心弦
玛蒂尔德经历曲折..起先,玛蒂尔德在婚姻上的失意,似乎已经使她陷入了绝望的逆境。但是,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使她似乎步入了顺利的境遇,舞会上她大出风头,眼看就要踏上成功的道路。不料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玛蒂尔德再次坠入了厄运,以致为项链断送了自己的青春。板书:逆境——顺境——逆境
玛蒂尔德参加舞会之前的准备也是一波三折:玛蒂尔德本羡慕上流社会的生活,但看到请柬却流泪,此一波折;后来有了体面的衣裳,反而更不安、忧愁,此又一波折;借项链时,左右为难,此又一小波折,最后心满意足为一大波折,情节也完整了。
诗歌: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七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清•无名氏《冰雪诗》)
说明:这两首诗前三句都平淡无奇,最后一句却是奇峰突起,化平淡为神奇,诗意的大逆转给人以特别深的印象。这种大逆转类似于欧•享利式的结局,它们的共同点是出人意料,合乎情理,《项链》的结局也是如此。
(2)再来看看结局:有人认为作者在结尾才说出项链是假的,是耍了一个花招,欺骗读者,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具体说说理由?提问:从文章的内容看,大家不难理解出人意料,可说它是合乎情理的,有什么根据吗?
铺垫(伏笔):结尾集中表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巧,因为这个结局令所有的读者咋舌,但细细分析,又发现此结局在情理之中,十分可信,因为作者在行文中已作了三处必要的铺垫和巧妙的暗示:一处是借项链,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二处是当她去还项链,女友竟未打开盒子查看,可见并非什么贵重首饰。三处是珠宝店老板说:“我们只卖出过一个盒子。”这也说明项链和盒子并非原配。
恰当铺垫 合情合理【文章贵曲忌直,波澜起伏的情节肯定比平铺直叙更能吸引人,但情节的设置也应合乎事理,不能脱离实际,这样才是真正的好作品。不然,生编硬造,出人意料,却不合乎情理,如天外来客,就成了荒唐,不会有什么审美价值,也必将遭到人们的唾弃。对于文学作品,无论是长是短,都须遵循四字真言:合情合理。】
2、分析、鉴赏结局的空白
听到佛来思节夫人的惊叹之后,玛蒂尔德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她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虚荣心吗? 上节课同学门展开了思维的翅膀,想象故事将会怎样发展。
可以说我们想象丰富,新意迭出,可作者却戛然而止,不再往下写,这是为什么?
如我们所熟悉的《踏花归去马蹄香》,画者只画了一个人骑着马,马蹄起落处,有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足以表现出骑马踏花的情景。然而,若是真画一个人骑着马践踏花丛,那不但失却了美感,失却了趣味,而且也表现不出那个“归”字的含义了。又如《蛙声十里出山泉》,若不是几只小蝌蚪在涧溪中顺流游动,又怎能十里之外听得见青蛙的鸣叫?畅游的小蝌蚪是实,但实中存虚,待蝌蚪游出十里之外,不也就长成青蛙了么。虽说这游到十里之外的景象以及蛙声是“虚”,但已经完全可以想像得出了。至于脍炙人口的《深山藏古寺》,更是令人叫绝。画面上只见祟山峻岭,山路蜿蜒,一小僧在山下河边汲水……古寺“虚”掉了,但并不等于没有,不然小僧担水又去何处?自然是自古寺而来,再回古寺而去了。这也是实中存虚。人们可以想见古寺就藏在山的深处。
空白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是借无形表功现有形,赋空白于丰富多彩的形象性,依据欣赏主体的不同,表达更丰富的生活内容,虚实结合,有无互补,隐显相益。创造出象外之意、言外之旨、含蓄空灵的艺术境界。
可以说 戛然而止 耐人寻味
小结:这一切说明作者构思时是煞费苦心的,特别注意行文的照应。由此可以引发我们对叙事文体写作的思考,平常的材料经过构思加工,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布置作业:预习《陈奂生上城》。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