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专题(苏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6:57阅读:
字号:小|大
【活动目的】: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1.分析综合(C)(1)学会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学会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艺术;(2)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活动过程】:
☻{活动一:快乐阅读,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突出重点,边阅读边勾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听 松 熊召政
⑴今天,我又想去泰山极顶,去华山、恒山、黄山、庐山,或者武夷山、井冈山、大别山,去中国的任何一座千仞冈上,振我的衣,摄我的神,听一次混混沌沌、莽莽苍苍的松涛。
⑵我的故乡是一座松涛之城。我呱呱坠地,故乡便把凇涛作为第一首儿歌,也是一首永远的儿歌送给我。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其中的世界是那么喧闹,那么生机勃勃,穷极变幻。四月的雨天里,尽管阴霾怒张,那不肯被黑暗吞没的万丈新翠,把春天赋予的全部生命力都注入柔韧的枝条,迸发出指天扫地的怒吼。①在寒气凝冻的腊月,草木尽枯,瑟缩如僵虫。唯有轻松独领风骚,在凛冽的风中摇荡碧色,旋起一轮轮穷天极地的呐喊。
⑶在这样的氛围里,我长大了。我看惯了林松曳动的光影:束束凝碧,一派空灵。初似霓裳,继如乱发。且舞且摇,光色渐乱渐暗。终于,深浅有致的累累青柯好像有了淡墨泼进,变成一色的乌黛。一林松骚动起来,接着,一山松、千山松、万壑松都骚动起来。松涛响了。
⑷带着松涛给予的启示,我离开了故乡——群山环绕的那座小城,走上了生命长途。我走过许多城市,许多乡村。在北国的长城上,我听过大雪;在南国的大海上,我听过风暴。它们虽然都很壮观,表现了乾坤伟大力,但仍不及响在千峰万壑上的那千顷万顷松涛,那气吞山河的震荡,多么地摄人心魄!
⑸遗憾的是,离开故乡久了,离开大山久了。住在城市的高楼里,眼中的世界色彩缤纷,竟使我渐渐淡忘了童年的耳中的世界。心灵没有受到伟力的撞击,血管里的血也就不再汹涌。
⑹如同李白欣然相逢了西下峨眉的蜀僧,不久前的那一夜,一个森林里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他似乎有消息告诉我,可是我一句也听不清。我问他话筒里传来的是什么声音,他说是松涛。
⑺一根银线,为我送来了久违的松涛。我重又获得了生机勃勃的耳中的世界,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⑻我放下听筒,可是我仍在听着,听着,听远方的松涛:
⑼初时,舒缓如空蒙月夜的琴声,如纷纷扬扬的击瓦的雪声。接着如哔哔剥剥的火声,沸沸汤汤的水声又继之。旋即错杂成踢踢踏踏的大马群的蹄声,马上又演变成轰轰隆隆的荒野炮声。最后,响起石破天惊的雷声。自霜皮虬枝的松干,自松干中弯弯曲曲的年轮;自拨云掸日的长柯,自条柯上戟张的针叶。②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仿佛五百年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
⑽这真是一个葱岭欲拔、巨山若裂的时刻。我没有见过龙,但从那松涛里我分明听到了龙叫。山川震怒,让我听到中国魂的狂吼。松既有情,发出摇荡乾坤的正气。人非草木,在此振聋发聩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兴呢?
⑾放下听筒,我仍在听松。我的心,始而醉,继而痴,尔后又惶然悚然,愧然愀然。我以为人过中年,从此只谈风月为好。岂知今夜的松涛,再一次冲刷了我的肺腑。心中的尘垢被荡涤一尽。松涛呵松涛,多谢你吹碎一个诗人病态的淡泊,再开他热血男儿的襟抱。
⑿从此,他不仅仅听松,感受剧烈的震荡。他更想变成一棵松,植入中国的任何一座山,挺起他的腰,伸开他的臂,加入伟大的呐喊。 (选自《灯花带梦红》有删节)
☻{活动二:突破重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11.说说文章第⑴节在文中所起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6分)①开篇点题,暗示文章主旨;②与文章的结尾形成照应;③为后文叙写童年“听松”及成年后的城市生活做铺垫。(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活动小结:
☻{活动三:突破难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艺术}
1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6分)(1)对比(或衬托)(1分),用寒冬的草木尽枯来突出青松不畏严寒的旺盛生命力,(1分)突出对青松的赞美之情(1分);(2)夸张(1分),突出松涛声响之大,声势之强,声威之猛、孕育之久(1分),突出表现松涛对作者的心灵震撼。(1分)。
☀活动小结:
☻{活动四:突破难点,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13.最后两小节人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有何艺术效果?(5分)
参考答案:(5分)将“松涛”称作“你”,赋予松涛人格化的特点,有利于抒发情感(2分),表达了对松涛的感激之情(1分);将“我”称作“他”,突出“我”和听到松涛的每个人,都会进入新的境界,有新的认识和胸襟。(2分,意思对即可)。
☀活动小结:
☻{活动五:突破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4.结合全文,探究一下作者从“听松”中获得了哪些启示。(6分)
参考答案:(6分)①一个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要像青松一样生机勃勃;②像青松一样,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傲然挺立,响彻天地;③一个人要像松一样充满正气,不可在“风月”“缤纷色彩”之中消磨掉锐气;④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变迁的时代,要把个人的激情融入到这洪流之中。(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
☀活动小结:
☻{活动六:学以致用,体验快乐,胸有成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秋光里的黄金树 周涛
这里就正是秋天。
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说完,就在阔野间放肆地躺下来,凝视天空。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
那样一种专注,一派宁静;它不骄不躁,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它不想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在这辉煌的仪式中,它开始奢侈,它有了一种本能的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一夜之间就把全部流动着嫩绿汁液的叶子铸成金币,挥撒,或者挂满树枝,叮当作响,掷地有声。
谁又肯躬身趋前拾起它们呢?在这样豪华慷慨的馈赠面前,人表现得冷漠而又高傲。
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太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呀!”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了一堆落叶。他在旁边坐下来吸烟,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间流泻出来。这是那样一种烟,焚香似的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白发长须似地飘出一股佛家思绪。这思想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涅磐的香味,醒人鼻脑。老人吸着这两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当然没有。它作为自然的无言的儿子,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帜,不准备躲避或迁徙,这是它的天职。
当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哪怕是远远地,只看见团团的、兀然出现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也会感到这是自然赐给我们的一番美意。当然随之我们就会遗憾太少,要是更多一些该多好,要是有一片森林该多好!但是毕竟是因为有了这几棵树才引起我们内心更大的奢望。
对森林的奢望,是每个人对远古生活本能的回忆和依恋。
荒野是那么寥廓;荒野上的道路是那么漫长;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时间使人成了最强大的;人类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我只是觉得,树在中国北方像流窜深山的小股残匪一样悲惨。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
(节选自《周涛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有改动)
11.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5分)
参考答案:与对待落叶冷漠而又高傲的人进行对比。表明人类要爱护自然,珍惜自然豪华慷慨的赠予,或突出天真的孩子和睿智的老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12.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13.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6分)
①童话
参考答案:喻指拥有众多鸟兽的茂密而美丽的森林,表达了作者对森林变成荒原的忧虑。
②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参考答案:对想象中的情景发出感慨:人类滥伐森林又复制树木的行为是极其荒唐可笑的。
14.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6分)
参考答案:由秋天的表情,写到落叶及孩子和老人对落叶的态度,接着写树的成熟完美和作者对树的赞美,然后写树木被人类摧残的命运及作者的忧虑、谴责,最后写到作者的呼吁,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活动总结】:
1.分析综合(C)(1)学会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学会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艺术;(2)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活动过程】:
☻{活动一:快乐阅读,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突出重点,边阅读边勾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听 松 熊召政
⑴今天,我又想去泰山极顶,去华山、恒山、黄山、庐山,或者武夷山、井冈山、大别山,去中国的任何一座千仞冈上,振我的衣,摄我的神,听一次混混沌沌、莽莽苍苍的松涛。
⑵我的故乡是一座松涛之城。我呱呱坠地,故乡便把凇涛作为第一首儿歌,也是一首永远的儿歌送给我。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其中的世界是那么喧闹,那么生机勃勃,穷极变幻。四月的雨天里,尽管阴霾怒张,那不肯被黑暗吞没的万丈新翠,把春天赋予的全部生命力都注入柔韧的枝条,迸发出指天扫地的怒吼。①在寒气凝冻的腊月,草木尽枯,瑟缩如僵虫。唯有轻松独领风骚,在凛冽的风中摇荡碧色,旋起一轮轮穷天极地的呐喊。
⑶在这样的氛围里,我长大了。我看惯了林松曳动的光影:束束凝碧,一派空灵。初似霓裳,继如乱发。且舞且摇,光色渐乱渐暗。终于,深浅有致的累累青柯好像有了淡墨泼进,变成一色的乌黛。一林松骚动起来,接着,一山松、千山松、万壑松都骚动起来。松涛响了。
⑷带着松涛给予的启示,我离开了故乡——群山环绕的那座小城,走上了生命长途。我走过许多城市,许多乡村。在北国的长城上,我听过大雪;在南国的大海上,我听过风暴。它们虽然都很壮观,表现了乾坤伟大力,但仍不及响在千峰万壑上的那千顷万顷松涛,那气吞山河的震荡,多么地摄人心魄!
⑸遗憾的是,离开故乡久了,离开大山久了。住在城市的高楼里,眼中的世界色彩缤纷,竟使我渐渐淡忘了童年的耳中的世界。心灵没有受到伟力的撞击,血管里的血也就不再汹涌。
⑹如同李白欣然相逢了西下峨眉的蜀僧,不久前的那一夜,一个森林里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他似乎有消息告诉我,可是我一句也听不清。我问他话筒里传来的是什么声音,他说是松涛。
⑺一根银线,为我送来了久违的松涛。我重又获得了生机勃勃的耳中的世界,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⑻我放下听筒,可是我仍在听着,听着,听远方的松涛:
⑼初时,舒缓如空蒙月夜的琴声,如纷纷扬扬的击瓦的雪声。接着如哔哔剥剥的火声,沸沸汤汤的水声又继之。旋即错杂成踢踢踏踏的大马群的蹄声,马上又演变成轰轰隆隆的荒野炮声。最后,响起石破天惊的雷声。自霜皮虬枝的松干,自松干中弯弯曲曲的年轮;自拨云掸日的长柯,自条柯上戟张的针叶。②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仿佛五百年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
⑽这真是一个葱岭欲拔、巨山若裂的时刻。我没有见过龙,但从那松涛里我分明听到了龙叫。山川震怒,让我听到中国魂的狂吼。松既有情,发出摇荡乾坤的正气。人非草木,在此振聋发聩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兴呢?
⑾放下听筒,我仍在听松。我的心,始而醉,继而痴,尔后又惶然悚然,愧然愀然。我以为人过中年,从此只谈风月为好。岂知今夜的松涛,再一次冲刷了我的肺腑。心中的尘垢被荡涤一尽。松涛呵松涛,多谢你吹碎一个诗人病态的淡泊,再开他热血男儿的襟抱。
⑿从此,他不仅仅听松,感受剧烈的震荡。他更想变成一棵松,植入中国的任何一座山,挺起他的腰,伸开他的臂,加入伟大的呐喊。 (选自《灯花带梦红》有删节)
☻{活动二:突破重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11.说说文章第⑴节在文中所起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6分)①开篇点题,暗示文章主旨;②与文章的结尾形成照应;③为后文叙写童年“听松”及成年后的城市生活做铺垫。(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活动小结:
☻{活动三:突破难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艺术}
1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6分)(1)对比(或衬托)(1分),用寒冬的草木尽枯来突出青松不畏严寒的旺盛生命力,(1分)突出对青松的赞美之情(1分);(2)夸张(1分),突出松涛声响之大,声势之强,声威之猛、孕育之久(1分),突出表现松涛对作者的心灵震撼。(1分)。
☀活动小结:
☻{活动四:突破难点,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13.最后两小节人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有何艺术效果?(5分)
参考答案:(5分)将“松涛”称作“你”,赋予松涛人格化的特点,有利于抒发情感(2分),表达了对松涛的感激之情(1分);将“我”称作“他”,突出“我”和听到松涛的每个人,都会进入新的境界,有新的认识和胸襟。(2分,意思对即可)。
☀活动小结:
☻{活动五:突破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4.结合全文,探究一下作者从“听松”中获得了哪些启示。(6分)
参考答案:(6分)①一个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要像青松一样生机勃勃;②像青松一样,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傲然挺立,响彻天地;③一个人要像松一样充满正气,不可在“风月”“缤纷色彩”之中消磨掉锐气;④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变迁的时代,要把个人的激情融入到这洪流之中。(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
☀活动小结:
☻{活动六:学以致用,体验快乐,胸有成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秋光里的黄金树 周涛
这里就正是秋天。
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说完,就在阔野间放肆地躺下来,凝视天空。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
那样一种专注,一派宁静;它不骄不躁,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它不想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在这辉煌的仪式中,它开始奢侈,它有了一种本能的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一夜之间就把全部流动着嫩绿汁液的叶子铸成金币,挥撒,或者挂满树枝,叮当作响,掷地有声。
谁又肯躬身趋前拾起它们呢?在这样豪华慷慨的馈赠面前,人表现得冷漠而又高傲。
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太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呀!”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了一堆落叶。他在旁边坐下来吸烟,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间流泻出来。这是那样一种烟,焚香似的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白发长须似地飘出一股佛家思绪。这思想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涅磐的香味,醒人鼻脑。老人吸着这两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当然没有。它作为自然的无言的儿子,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帜,不准备躲避或迁徙,这是它的天职。
当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哪怕是远远地,只看见团团的、兀然出现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也会感到这是自然赐给我们的一番美意。当然随之我们就会遗憾太少,要是更多一些该多好,要是有一片森林该多好!但是毕竟是因为有了这几棵树才引起我们内心更大的奢望。
对森林的奢望,是每个人对远古生活本能的回忆和依恋。
荒野是那么寥廓;荒野上的道路是那么漫长;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时间使人成了最强大的;人类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我只是觉得,树在中国北方像流窜深山的小股残匪一样悲惨。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
(节选自《周涛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有改动)
11.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5分)
参考答案:与对待落叶冷漠而又高傲的人进行对比。表明人类要爱护自然,珍惜自然豪华慷慨的赠予,或突出天真的孩子和睿智的老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12.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13.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6分)
①童话
参考答案:喻指拥有众多鸟兽的茂密而美丽的森林,表达了作者对森林变成荒原的忧虑。
②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参考答案:对想象中的情景发出感慨:人类滥伐森林又复制树木的行为是极其荒唐可笑的。
14.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6分)
参考答案:由秋天的表情,写到落叶及孩子和老人对落叶的态度,接着写树的成熟完美和作者对树的赞美,然后写树木被人类摧残的命运及作者的忧虑、谴责,最后写到作者的呼吁,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活动总结】:
霞飞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