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出发” 作文指导(人教版高三)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6:58阅读:
字号:小|大
以“重新出发”为话题的作文800字:重新出发
一、审题立意
1、这是命题式作文,题目是“重新出发”,由“重新”和“出发”两个词组成,因此文章中应该包含这两个词。本题的审题难度不算太大,细看题目,这是一个偏正结构式的短语,中心词是“出发”,限制语是“重新”。据语法结构我们可以确定本题的题眼是“重新”。弄清楚这一点之后,我们就要好好的理解题目中的各个词语的意思。“出发”是指“离开原来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重新”的意思是指“再一次”,“从头另行开始(变更方式或内容)”。根据对题目各个词语词义的理解,我们可以这样立意:重新向目标出发;收拾心情,重新出发;调整心态,重新出发,等等。其中写到出发,而重点突出“重新”的为切合题意,而两方面都写到,但重点不够突出的,为符合题意,只写“出发”或“重新”的为基本符合题意。
2、对“重新”的理解:重点必须写清楚“为什么”重新,所以文章在写“出发”之前最好先来一些铺垫,比如之前的遇过失败、挫折、悲伤、痛苦、走过弯路等等。也即“重新”与“出发”的联系点必须交待清楚。
3、对“出发”的理解:是思考后付诸行动的意思。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地,可以是具体的地点,比如登到山顶,但最好是一种虚化的人生目标。比如投身书海、畅游自然,唤醒道德、重拾信心等等。
4、几种展开思路:为什么要重新出发?怎么样重新出发?重新出发的目的地在哪里?在展开思路时,我们可以从“为什么要重新出发”,“怎样重新出发”这两个问题中选取一个问题作为展开论述的角度,把“为什么”或“怎么样”的理由想清楚,这样立论就有了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寻找合适的材料和结构模式,就可以写成一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的文章了。
二、得高分的原因:
1、立意深刻,突破了个人“重新出发”的思路,上升到了国家民族的高度。
2、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能较好地引用名人名句,特别是对高考要求背诵的诗句能有较好的运用,提高了文章的思想深度。
三.主要存在问题:
1、没有扣住题目来写,结果导致完全偏离题意。比如本来是想写清重新出发的原因是“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在写的过程中却把这变成了中心。没有对观点作深层次的挖掘。很多同学的文章都只是停留在做字面文章,没有说出令人信服的道理来。比如蜻蜓点水的说了一下重新出发有什么作用,然后举出一些名人的事例来证明,究竟为什么要重新出发,这些名人重新出发的意义何在,都没有作深入的剖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有理有据的,凸显说理的孱弱,思维的肤浅,论证的简单。
2、不善于分析。罗列事例,所列举的事例之间没有相应的过渡语句,“材料+观点”现象严重。列举的事例不典型,常常是张三、李四、某某人、我自己。议论文中,引述事例方法不当,叙述过于详尽。比如写杜丽失利后重新出发再夺桂冠,本来几句话就能叙述完的事情,但却进行了详尽的描写,把她当时的心理活动写得淋漓尽致。
3、语言比较平淡。既没有丰富的词汇,也没有多样的句式,缺少语言的变化和文采,读起来使人觉得干巴巴的,没有什么表现力和感染力。
4、套作严重。
第一种情形是立意上:生搬硬套曾经写过的观点,本来如果转换得好的话,也无可厚非,但往往得开头和结尾各一句“重新出发”,中间就全然不顾了,全部写上信心、勇气、诚信、善良等词语,造成了中心偏离了。
第二种情形是选材上:陈旧、俗套,千人一面。李白、陶渊明、苏东坡、杜甫、屈原、刘翔、杜丽、爱迪生、贝多芬、海伦凯勒、汶川地震。选择的材料过于陈旧,缺乏对材料的有效的分析。用滥了的旧得不能再旧的材料,鲜有充满时代气息,个性鲜明的新鲜新颖的材料。即使这样,对材料的分析还显很薄弱,陷入观点加论据的牢笼中。
第三种情形是结构上:大多数人都是写并列式的议论文,本来结构是清晰了,但多了之后,就会使阅卷老师出现审美疲劳,一般都不会打高分。
5.总体书写不够工整,书写潦草,字迹难辨。错别字比较严重。
6.没有写够800字的文章不少。
重新出发
出发,是一个美丽的名词。我喜欢出发,因为出发总带着对前方的好奇,对未来的探索。人生中有许多次的失败,失败后的我们应该更加的成熟。带着这一份成熟,我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重新出发,去实现青春的梦想。
汪国真曾说:“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所以,我喜欢出发,去寻找不同的风景!”每当我们到达一个地方时,看过当地的风景之后,就应该整装,重新出发,去探寻新的风景。
重新出发,实现理想,我们需要乐观的心态。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一生中曾发明了无数的东西。一次,他的实验室因为实验而失火,造成了火灾,把他的实验室烧个精光。他的妻子担心他,在灾后寻找他,只见他站在废墟中,妻子正想安慰他时,他仅仅说了一句话:“上帝真厉害,知道我理不清头绪,让这一切都回到了原处,让我重新开始新的研究。”火灾后的两个月后,爱迪生着手推出了他的留声机。
爱迪生正因为有了怎么乐观的心态,选择了重新出发,重新开始,有了怎么多的发明。重新出发,我们乐观积极,努力进取,去实现理想。
重新出发,实现理想,我们需要无畏的勇气。
著名的《法国大革命史》对研究法国的大革命据有重要的意义。据说《法国大革命史》的作者在完成其手稿时,交给一位朋友请他帮忙修改。那位朋友拿回家,过几天,他满脸惊恐的告诉那位作者,那手稿被女仆当成没用的东西扔进火炉烧了。作者听后,顿了一会,然后不假思索的说:“一定是上帝认为我写的不好,所以烧掉了,就像老师批评你作业写得不好,要重做一样!“后来,作家又重新开始写《法国大革命史》,为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许多人,也许在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会选择停在原地,不敢重新出发去追寻自己所坚持的理想,而这位作家敢于重新出发,重新开始自己的写作之路,这需要多麽大的勇气啊。
重新出发,需要“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需要“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敢,需要“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
朋友,在遇到困难时,带上你满心的勇气,重新出发,去实现你心中的理想吧!点评:本文对题意的把握是到位的,确立的中心是准确的,结构清晰,内容充实。从“怎样重新出发”的角度展开论述,虽然使用的材料中有爱迪生,但是选取的内容却和很多同学的不一样,旧中见新,而有关《法国大革命史》的材料则的新鲜的,这样材料不显俗套,分析出道理。语言平实中也有亮点,是一篇较为成功的规范议论文。重新出发
太阳在一次又一次的日出日落后又重新出发,却不知疲倦,因为它能带给人们光明和热情;地铁一次又一次在起点重新出发,却无怨无悔,因为它接载的是人们归家的喜乐。每一件事都可能有重新出发的机会,但每一次的出发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重新出发,让我们懂得爱。在地震中,一对夫妻由于工作地点不同所以在地震时失去了联系。女子从废墟中逃出来了,此时她的心中牵挂的是自己的丈夫,她奋不顾身的向丈夫的单位所在地出发,她不知如何到达,只是随着部队出发,官兵们每一次都劝她不要跟下去了,但她不听劝告,在军队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出发时,人们总发现有一个弱小的女子跟随其后,虽然每到一处都没有丈夫的消息,但她从不放弃,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丈夫一定在等着她。就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出席出发,女子在一堆瓦砾中找到了丈夫并且丈夫也在顽强的生存着。此时在一路上都很顽强的女子终于忍不住失声痛苦起来,劫后余生的丈夫为她抹去了泪水相拥在一起,在场的官兵无不为之感动。
虽然每一次的重新出发都很艰苦的,但为了爱,我们都会毅然选择坚持下去。
重新出发,我们懂得成功。昔日刘邦为求取生存,哀求项羽到蜀地做汉王,所有都认为刘邦这是自寻死路,因为蜀地是一片荒芜之地。刘邦毅然进入蜀地,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重新带领自己的军队打败项羽,做真正的汉王。
在蜀地,刘邦日日夜夜苦心操兵,在困境中能排除万难,他认为天下终有一天会属于他,他的洒脱,让他得到了许多良师益将。在重新出发之日,刘邦大破项羽的军队,使得项羽兵败自杀,造就了汉朝大业。
一时的退让不是因为懦弱,而是为了贮备力量方可在重新出发之际,取得成功。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家长的责骂,老师的批评,朋友的误解,甚至是背叛而使我们处于谷底之中。此时的我们须抱着一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决心来重新看新的事物,也许你会明白家长和老师的爱,朋友之间真正的友谊。重新出发,会使我们一次次懂得更多,看得更多。
每一颗种子都要在污泥里破土而出重获新生;而我们也要懂得在遇到困难后重新出发,去收获成功的果实。
点评:写好考场作文首先是要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就议论文来说就是要明确自己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当然这还不够,你还必须明白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即使不能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也需要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作者在文中所表述的理由就是“重新出发,让我们懂得爱”,“重新出发,让我们懂得成功”,虽说道理还不算很充分,但是选择的材料却是新鲜的,对材料的分析是中肯的,语言是流畅的,所以也是一篇成功之作。
【写作指导】
一、导入
作文,素有“天下第一题”之称,这可见作文在高考以及语文科考试中的重要性。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开展,作文的比重还在不断地加大之中,更有省份把作文的分数提到70分的高分。
与此同时,作文却是学生们最怕面对的一道题。因为,有科学研究表明,作文是人类最高级的综合智力活动,能够全面考察人各方面的能力,这可见作文的难度之大。
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作文可能是其脱颖而出的“秘密武器”。但对于像我们这样一般的学生来说,作文却是拉大差距的“致命弱点”。虽然作文的殿堂是难以顶礼膜拜的,作文之路也是需要艰辛跋涉的,但作为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坎,为了彼岸梦幻般的大学校园,我们决不能避而远之,而是应该鼓足勇气,迎难而上,撷取美丽的作文之花。
无论以前你对作文有多么不重视,有多么不擅长,没有关系,大不了一切重来。就在今天,就在2008,让我们重新出发,寻找属于自己的精彩。
二、当前高考作文形式及命题特点
1.三种命题模式
◆新材料作文
定义:给材料不给话题,须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的命题形式。
注意:运用发散思维来理解材料;个性色彩鲜明
◆命题作文
定义:作文题给定标题,要求在标题范围内作文,无须自主拟标题的命题形式。
注意:找出“题眼”
eg.“有句话常挂嘴边”“成功路上尽是哀痛者”
◆话题作文
定义:给定话题,但话题本身不是文题,须自主拟题,给出的材料只起启发与提示作用的命题形式。一般以“请以‘XXX’为话题”作为标志。
注意:不必使用试题提供的材料,鼓励挣脱材料的创新
2.命题的两大特点
时代性(坚强、在自然中生活等)——要求我们要关注时事热点,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
开放性(新材料作文增多)——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应注意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3.命题的趋势
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的比重加大,热极一时的话题作文日渐式微。
一、审题立意
1、这是命题式作文,题目是“重新出发”,由“重新”和“出发”两个词组成,因此文章中应该包含这两个词。本题的审题难度不算太大,细看题目,这是一个偏正结构式的短语,中心词是“出发”,限制语是“重新”。据语法结构我们可以确定本题的题眼是“重新”。弄清楚这一点之后,我们就要好好的理解题目中的各个词语的意思。“出发”是指“离开原来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重新”的意思是指“再一次”,“从头另行开始(变更方式或内容)”。根据对题目各个词语词义的理解,我们可以这样立意:重新向目标出发;收拾心情,重新出发;调整心态,重新出发,等等。其中写到出发,而重点突出“重新”的为切合题意,而两方面都写到,但重点不够突出的,为符合题意,只写“出发”或“重新”的为基本符合题意。
2、对“重新”的理解:重点必须写清楚“为什么”重新,所以文章在写“出发”之前最好先来一些铺垫,比如之前的遇过失败、挫折、悲伤、痛苦、走过弯路等等。也即“重新”与“出发”的联系点必须交待清楚。
3、对“出发”的理解:是思考后付诸行动的意思。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地,可以是具体的地点,比如登到山顶,但最好是一种虚化的人生目标。比如投身书海、畅游自然,唤醒道德、重拾信心等等。
4、几种展开思路:为什么要重新出发?怎么样重新出发?重新出发的目的地在哪里?在展开思路时,我们可以从“为什么要重新出发”,“怎样重新出发”这两个问题中选取一个问题作为展开论述的角度,把“为什么”或“怎么样”的理由想清楚,这样立论就有了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寻找合适的材料和结构模式,就可以写成一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的文章了。
二、得高分的原因:
1、立意深刻,突破了个人“重新出发”的思路,上升到了国家民族的高度。
2、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能较好地引用名人名句,特别是对高考要求背诵的诗句能有较好的运用,提高了文章的思想深度。
三.主要存在问题:
1、没有扣住题目来写,结果导致完全偏离题意。比如本来是想写清重新出发的原因是“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在写的过程中却把这变成了中心。没有对观点作深层次的挖掘。很多同学的文章都只是停留在做字面文章,没有说出令人信服的道理来。比如蜻蜓点水的说了一下重新出发有什么作用,然后举出一些名人的事例来证明,究竟为什么要重新出发,这些名人重新出发的意义何在,都没有作深入的剖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有理有据的,凸显说理的孱弱,思维的肤浅,论证的简单。
2、不善于分析。罗列事例,所列举的事例之间没有相应的过渡语句,“材料+观点”现象严重。列举的事例不典型,常常是张三、李四、某某人、我自己。议论文中,引述事例方法不当,叙述过于详尽。比如写杜丽失利后重新出发再夺桂冠,本来几句话就能叙述完的事情,但却进行了详尽的描写,把她当时的心理活动写得淋漓尽致。
3、语言比较平淡。既没有丰富的词汇,也没有多样的句式,缺少语言的变化和文采,读起来使人觉得干巴巴的,没有什么表现力和感染力。
4、套作严重。
第一种情形是立意上:生搬硬套曾经写过的观点,本来如果转换得好的话,也无可厚非,但往往得开头和结尾各一句“重新出发”,中间就全然不顾了,全部写上信心、勇气、诚信、善良等词语,造成了中心偏离了。
第二种情形是选材上:陈旧、俗套,千人一面。李白、陶渊明、苏东坡、杜甫、屈原、刘翔、杜丽、爱迪生、贝多芬、海伦凯勒、汶川地震。选择的材料过于陈旧,缺乏对材料的有效的分析。用滥了的旧得不能再旧的材料,鲜有充满时代气息,个性鲜明的新鲜新颖的材料。即使这样,对材料的分析还显很薄弱,陷入观点加论据的牢笼中。
第三种情形是结构上:大多数人都是写并列式的议论文,本来结构是清晰了,但多了之后,就会使阅卷老师出现审美疲劳,一般都不会打高分。
5.总体书写不够工整,书写潦草,字迹难辨。错别字比较严重。
6.没有写够800字的文章不少。
重新出发
出发,是一个美丽的名词。我喜欢出发,因为出发总带着对前方的好奇,对未来的探索。人生中有许多次的失败,失败后的我们应该更加的成熟。带着这一份成熟,我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重新出发,去实现青春的梦想。
汪国真曾说:“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所以,我喜欢出发,去寻找不同的风景!”每当我们到达一个地方时,看过当地的风景之后,就应该整装,重新出发,去探寻新的风景。
重新出发,实现理想,我们需要乐观的心态。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一生中曾发明了无数的东西。一次,他的实验室因为实验而失火,造成了火灾,把他的实验室烧个精光。他的妻子担心他,在灾后寻找他,只见他站在废墟中,妻子正想安慰他时,他仅仅说了一句话:“上帝真厉害,知道我理不清头绪,让这一切都回到了原处,让我重新开始新的研究。”火灾后的两个月后,爱迪生着手推出了他的留声机。
爱迪生正因为有了怎么乐观的心态,选择了重新出发,重新开始,有了怎么多的发明。重新出发,我们乐观积极,努力进取,去实现理想。
重新出发,实现理想,我们需要无畏的勇气。
著名的《法国大革命史》对研究法国的大革命据有重要的意义。据说《法国大革命史》的作者在完成其手稿时,交给一位朋友请他帮忙修改。那位朋友拿回家,过几天,他满脸惊恐的告诉那位作者,那手稿被女仆当成没用的东西扔进火炉烧了。作者听后,顿了一会,然后不假思索的说:“一定是上帝认为我写的不好,所以烧掉了,就像老师批评你作业写得不好,要重做一样!“后来,作家又重新开始写《法国大革命史》,为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许多人,也许在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会选择停在原地,不敢重新出发去追寻自己所坚持的理想,而这位作家敢于重新出发,重新开始自己的写作之路,这需要多麽大的勇气啊。
重新出发,需要“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需要“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敢,需要“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
朋友,在遇到困难时,带上你满心的勇气,重新出发,去实现你心中的理想吧!点评:本文对题意的把握是到位的,确立的中心是准确的,结构清晰,内容充实。从“怎样重新出发”的角度展开论述,虽然使用的材料中有爱迪生,但是选取的内容却和很多同学的不一样,旧中见新,而有关《法国大革命史》的材料则的新鲜的,这样材料不显俗套,分析出道理。语言平实中也有亮点,是一篇较为成功的规范议论文。重新出发
太阳在一次又一次的日出日落后又重新出发,却不知疲倦,因为它能带给人们光明和热情;地铁一次又一次在起点重新出发,却无怨无悔,因为它接载的是人们归家的喜乐。每一件事都可能有重新出发的机会,但每一次的出发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重新出发,让我们懂得爱。在地震中,一对夫妻由于工作地点不同所以在地震时失去了联系。女子从废墟中逃出来了,此时她的心中牵挂的是自己的丈夫,她奋不顾身的向丈夫的单位所在地出发,她不知如何到达,只是随着部队出发,官兵们每一次都劝她不要跟下去了,但她不听劝告,在军队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出发时,人们总发现有一个弱小的女子跟随其后,虽然每到一处都没有丈夫的消息,但她从不放弃,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丈夫一定在等着她。就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出席出发,女子在一堆瓦砾中找到了丈夫并且丈夫也在顽强的生存着。此时在一路上都很顽强的女子终于忍不住失声痛苦起来,劫后余生的丈夫为她抹去了泪水相拥在一起,在场的官兵无不为之感动。
虽然每一次的重新出发都很艰苦的,但为了爱,我们都会毅然选择坚持下去。
重新出发,我们懂得成功。昔日刘邦为求取生存,哀求项羽到蜀地做汉王,所有都认为刘邦这是自寻死路,因为蜀地是一片荒芜之地。刘邦毅然进入蜀地,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重新带领自己的军队打败项羽,做真正的汉王。
在蜀地,刘邦日日夜夜苦心操兵,在困境中能排除万难,他认为天下终有一天会属于他,他的洒脱,让他得到了许多良师益将。在重新出发之日,刘邦大破项羽的军队,使得项羽兵败自杀,造就了汉朝大业。
一时的退让不是因为懦弱,而是为了贮备力量方可在重新出发之际,取得成功。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家长的责骂,老师的批评,朋友的误解,甚至是背叛而使我们处于谷底之中。此时的我们须抱着一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决心来重新看新的事物,也许你会明白家长和老师的爱,朋友之间真正的友谊。重新出发,会使我们一次次懂得更多,看得更多。
每一颗种子都要在污泥里破土而出重获新生;而我们也要懂得在遇到困难后重新出发,去收获成功的果实。
点评:写好考场作文首先是要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就议论文来说就是要明确自己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当然这还不够,你还必须明白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即使不能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也需要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作者在文中所表述的理由就是“重新出发,让我们懂得爱”,“重新出发,让我们懂得成功”,虽说道理还不算很充分,但是选择的材料却是新鲜的,对材料的分析是中肯的,语言是流畅的,所以也是一篇成功之作。
【写作指导】
一、导入
作文,素有“天下第一题”之称,这可见作文在高考以及语文科考试中的重要性。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开展,作文的比重还在不断地加大之中,更有省份把作文的分数提到70分的高分。
与此同时,作文却是学生们最怕面对的一道题。因为,有科学研究表明,作文是人类最高级的综合智力活动,能够全面考察人各方面的能力,这可见作文的难度之大。
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作文可能是其脱颖而出的“秘密武器”。但对于像我们这样一般的学生来说,作文却是拉大差距的“致命弱点”。虽然作文的殿堂是难以顶礼膜拜的,作文之路也是需要艰辛跋涉的,但作为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坎,为了彼岸梦幻般的大学校园,我们决不能避而远之,而是应该鼓足勇气,迎难而上,撷取美丽的作文之花。
无论以前你对作文有多么不重视,有多么不擅长,没有关系,大不了一切重来。就在今天,就在2008,让我们重新出发,寻找属于自己的精彩。
二、当前高考作文形式及命题特点
1.三种命题模式
◆新材料作文
定义:给材料不给话题,须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的命题形式。
注意:运用发散思维来理解材料;个性色彩鲜明
◆命题作文
定义:作文题给定标题,要求在标题范围内作文,无须自主拟标题的命题形式。
注意:找出“题眼”
eg.“有句话常挂嘴边”“成功路上尽是哀痛者”
◆话题作文
定义:给定话题,但话题本身不是文题,须自主拟题,给出的材料只起启发与提示作用的命题形式。一般以“请以‘XXX’为话题”作为标志。
注意:不必使用试题提供的材料,鼓励挣脱材料的创新
2.命题的两大特点
时代性(坚强、在自然中生活等)——要求我们要关注时事热点,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
开放性(新材料作文增多)——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应注意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3.命题的趋势
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的比重加大,热极一时的话题作文日渐式微。
阿杜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