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贯之抓课本,融会贯通学语文——关于高三语文复习的反思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07阅读:
字号:小|大
微山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B部 史先慧
大多数教师可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进入高三,由于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考上大学的功利性目的强,“课本无用论”的思想尤为突出。大多数学生认为,看两遍课本也不如做一套综合训练题来得实在。其错误根源在于学生没有认识到课本的妙处,未曾体会到阅读课本的乐趣,更没有真正发掘出课本的价值。大家知道,无论哪种版本,入选高中课本的文章都是专家精心挑选的经过时间考验的文质兼美的各类经典作品。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便是引导学生一以贯之地乐看会看巧看课本;引领着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掘课本这座“矿藏”,让学生以课本阅读为引子,融会贯地学习语文,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迁移、运用自如的效果,把“死”课文读“活”。
大多数学校的高三复习计划都是分三轮进行,三轮的内容也大同小异。通常第一轮梳理课本,夯实基础知识。第二轮为专题复习阶段,把知识点各个击破。第三轮是综合练习阶段,主要训练学生做题速度,提高学生合理分配时间的能力。这样也便于发现问题,查缺补漏并及时回扣课本。我个人认为,在三轮复习过程中,课本的阅读要贯穿始终,而非简单的一轮主攻课本或一、三轮读课本。如何在三轮复习中高效贯穿好课本的阅读,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一轮复习:重组整合课文,细化学习目标
进入高三,经过无数次课本复习,大多数学生对课本已经麻木,失去了兴趣。如何让学生再次燃起阅读课本的欲望,让貌似“烂熟于心”的课文新起来,成为一轮复习的关键。如果还是按部就班地从一册到五册再到选修让学生自读一遍,或者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稀里糊涂地过一遍,其效果是形式大于内容。为克服一轮课本复习的枯燥单调,我先让学生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以课文体裁为标准,把必修五册课本二十个单元重新组合编成大的单元,学生重组整合的结果如下:(一)小说阅读单元 包括两篇古代小说《林黛玉进贾府》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两篇现当代小说《祝福》和《边城》,两篇外国小说《老人与海》《 装在套子里的人》。(二)散文阅读单元 包括写人记事散文:《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和写景状物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三)诗词阅读单元 按时间先后,包括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和《诗三首》唐代诗歌:《蜀道难》《杜甫诗三首》《李商隐诗两首》宋词《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和现代新诗:《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四)戏剧阅读单元包括古代戏曲《窦娥冤》中国话剧《雷雨》外国话剧《哈姆莱特》(五)科普文阅读单元《动物游戏之谜》《宇宙的边疆》《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国建筑的特征》《作为生物的社会》《宇宙的未来》(六)新闻报告文学阅读单元《短新闻两篇》《包身工》《飞向太空的航程》(七)演讲辞单元《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八)杂文随笔文艺评论阅读单元《拿来主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九)文言文阅读单元包括古代记叙散文:《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古代山水游记:《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古代议论性散文:《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古代抒情散文:《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重组整合课本完毕后,课本的脉络便会清晰可见,一目了然。按照他们自己整理的顺序仔细阅读一遍后,学生便会对文学各类文体以及文学发展史有个大致了解,同时也从宏观上把握住了课本。这与高考试卷中各类阅读试题也挂上了钩,让学生明白,高考不是与课本无关,而是紧密相连。接着,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细化阅读目标,让学生从微观上吃透课本。我设计了如下三个目标:
(1)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学生按照自己整理的课文顺序,粗略地阅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画出并记住每一单元每一课的重要的易混易错的字词、成语,自认为优美的句段,及传诵度极高的名句名段名篇。“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拿出一专门的本子,随时记录。另外著名的作家生平思想要特别整理一下,便于说话写作时能信手拈来。文言文阅读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也要分类整理。
(3)悟读课文。引导学生品味思考每篇文章写了什么?即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为什么会写?即作者蕴含于其中的情感。作者怎样去写的?即文章的结构安排,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如果我写会怎样去写?我的思路与原文有何不同?哪个更好?为什么?新闻报告类阅读我该抓什么?演讲辞的重点是什么?科普文阅读我要怎么做?杂文随笔文艺评论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诗词、散文、小说类文章鉴赏的关键点有哪些?文言文阅读我要提高加强哪方面的能力?这样悟读一遍,让学生把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去读课本,既兼顾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审美能力;既可轻松应试又无形中积淀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谓一箭双雕。
二、二轮复习:专项突破各知识点,对口阅读相关单元
第二轮复习,要进行专项训练,落实到每一个考点。这一轮的复习方法主要是讲练结合,逐项过关。通过分析典型例题,思考和总结这一类题的答题步骤和技巧。然后再练习验证并巩固总结的技巧理论。这一阶段,师生都容易走入讲完练、练完讲如此反复的怪圈,而忽视课本的学习,导致前功尽弃的恶果。因此,在专项复习阶段,每复习一个专题,应引导学生回忆相应单元的文章,回扣知识点,然后再去做题。例如散文专题的进行:先让学生针对性的读上述整理出来的散文阅读单元,回忆有关散文的知识点,包括散文的定义、分类特点及表达技巧与作用。然后要求学生到课本中找到涉及相应知识点的例子,包括初中学过的有关课文。学生明确了散文的定义及“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后,再去阅读散文便会有明确的整体意识、中心意识与结构意识,便会自觉思考每篇散文的中心是什么,文章是怎样展开的;了解了散文的分类,学生也会自觉思考所读散文应归属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还是议论散文,是记叙散文中的写人记事散文还是写景状物散文。当然,有的散文界线不是很明确,告诉学生没必要非得把它归于哪一类。最后再去专题训练,总结答题步骤、技巧。这个过程,让学生更加坚信课本不会白读,同时这也避免了做题的枯燥。
三、三轮复习:综合训练为主线,阅读写作转化为重点
在一二轮复习的基础上,三轮复习要求学生做大量高质量的综合练习题。通过做题,学生自查较弱知识点,及时补救回扣课本。在这一阶段,教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纠正强调,但主要任务还是引导学生用好课本,提高写作能力。通过一二轮的复习,学生的作文在审题及结构框架方面问题已不突出,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语言的贫乏,材料的缺少。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读书看报搜集积累新材料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引用化用巧用他们非常熟悉的课本,是三轮复习的关键。我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1) 摘抄仿写优美语句,丰富作文语言。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在我们所学过的这些例子中,有许多语段是很值得我们去玩味的。假如能把这些语段熟练地掌握,认真体会这些语段的结构特点及语言表达形式,借助于这些形式特点运用于我们的写作中,将会给人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2) 揣摩吸收作者观点,开阔自己思路。
《六国论》中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伶官传序》的“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千古兴亡之理。《过秦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观点。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观点等等,都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激活他们的思维,以便开阔作文的思路。
(3) 重组活用作家生平,充实文章内容。
一个苏轼,凡涉及人生的作文他大都可以入文。乐观可以写,正直可以用,执着追求、坦然面对、随缘自适、超然物外、热爱生活,善处人生、位置与价值等等,都可以通过巧妙剪裁为我所用。
在上述方法的指导下,考前学生最后一次系统地、创造性的高效地阅读课本。既鲜活了语言,又积累了素材,还开阔了思路。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地补充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刚发生的国内外新鲜重大事件,如在此过程中我给学生补充了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及颁奖词,温家宝总理历年讲话,玉树地震的相关新闻,中央电视台在世界读书日举办的“2010 书香中国”特别节目的主持词及嘉宾发言稿,世博会开幕式解说词,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有关情况等等。让学生在熟知巧用课本的基础上,不与社会脱节,让他们保持对时事敏锐的感知力,引导学生独立地评价时事,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
总之,高三复习阶段,要以一贯之地抓课本,引导学生精思活读巧用课本,让学生以课本为引子,引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思考,融会贯通地学习语文。
大多数教师可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进入高三,由于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考上大学的功利性目的强,“课本无用论”的思想尤为突出。大多数学生认为,看两遍课本也不如做一套综合训练题来得实在。其错误根源在于学生没有认识到课本的妙处,未曾体会到阅读课本的乐趣,更没有真正发掘出课本的价值。大家知道,无论哪种版本,入选高中课本的文章都是专家精心挑选的经过时间考验的文质兼美的各类经典作品。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便是引导学生一以贯之地乐看会看巧看课本;引领着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掘课本这座“矿藏”,让学生以课本阅读为引子,融会贯地学习语文,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迁移、运用自如的效果,把“死”课文读“活”。
大多数学校的高三复习计划都是分三轮进行,三轮的内容也大同小异。通常第一轮梳理课本,夯实基础知识。第二轮为专题复习阶段,把知识点各个击破。第三轮是综合练习阶段,主要训练学生做题速度,提高学生合理分配时间的能力。这样也便于发现问题,查缺补漏并及时回扣课本。我个人认为,在三轮复习过程中,课本的阅读要贯穿始终,而非简单的一轮主攻课本或一、三轮读课本。如何在三轮复习中高效贯穿好课本的阅读,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一轮复习:重组整合课文,细化学习目标
进入高三,经过无数次课本复习,大多数学生对课本已经麻木,失去了兴趣。如何让学生再次燃起阅读课本的欲望,让貌似“烂熟于心”的课文新起来,成为一轮复习的关键。如果还是按部就班地从一册到五册再到选修让学生自读一遍,或者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稀里糊涂地过一遍,其效果是形式大于内容。为克服一轮课本复习的枯燥单调,我先让学生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以课文体裁为标准,把必修五册课本二十个单元重新组合编成大的单元,学生重组整合的结果如下:(一)小说阅读单元 包括两篇古代小说《林黛玉进贾府》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两篇现当代小说《祝福》和《边城》,两篇外国小说《老人与海》《 装在套子里的人》。(二)散文阅读单元 包括写人记事散文:《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和写景状物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三)诗词阅读单元 按时间先后,包括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和《诗三首》唐代诗歌:《蜀道难》《杜甫诗三首》《李商隐诗两首》宋词《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和现代新诗:《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四)戏剧阅读单元包括古代戏曲《窦娥冤》中国话剧《雷雨》外国话剧《哈姆莱特》(五)科普文阅读单元《动物游戏之谜》《宇宙的边疆》《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国建筑的特征》《作为生物的社会》《宇宙的未来》(六)新闻报告文学阅读单元《短新闻两篇》《包身工》《飞向太空的航程》(七)演讲辞单元《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八)杂文随笔文艺评论阅读单元《拿来主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九)文言文阅读单元包括古代记叙散文:《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古代山水游记:《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古代议论性散文:《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古代抒情散文:《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重组整合课本完毕后,课本的脉络便会清晰可见,一目了然。按照他们自己整理的顺序仔细阅读一遍后,学生便会对文学各类文体以及文学发展史有个大致了解,同时也从宏观上把握住了课本。这与高考试卷中各类阅读试题也挂上了钩,让学生明白,高考不是与课本无关,而是紧密相连。接着,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细化阅读目标,让学生从微观上吃透课本。我设计了如下三个目标:
(1)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学生按照自己整理的课文顺序,粗略地阅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画出并记住每一单元每一课的重要的易混易错的字词、成语,自认为优美的句段,及传诵度极高的名句名段名篇。“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拿出一专门的本子,随时记录。另外著名的作家生平思想要特别整理一下,便于说话写作时能信手拈来。文言文阅读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也要分类整理。
(3)悟读课文。引导学生品味思考每篇文章写了什么?即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为什么会写?即作者蕴含于其中的情感。作者怎样去写的?即文章的结构安排,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如果我写会怎样去写?我的思路与原文有何不同?哪个更好?为什么?新闻报告类阅读我该抓什么?演讲辞的重点是什么?科普文阅读我要怎么做?杂文随笔文艺评论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诗词、散文、小说类文章鉴赏的关键点有哪些?文言文阅读我要提高加强哪方面的能力?这样悟读一遍,让学生把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去读课本,既兼顾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审美能力;既可轻松应试又无形中积淀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谓一箭双雕。
二、二轮复习:专项突破各知识点,对口阅读相关单元
第二轮复习,要进行专项训练,落实到每一个考点。这一轮的复习方法主要是讲练结合,逐项过关。通过分析典型例题,思考和总结这一类题的答题步骤和技巧。然后再练习验证并巩固总结的技巧理论。这一阶段,师生都容易走入讲完练、练完讲如此反复的怪圈,而忽视课本的学习,导致前功尽弃的恶果。因此,在专项复习阶段,每复习一个专题,应引导学生回忆相应单元的文章,回扣知识点,然后再去做题。例如散文专题的进行:先让学生针对性的读上述整理出来的散文阅读单元,回忆有关散文的知识点,包括散文的定义、分类特点及表达技巧与作用。然后要求学生到课本中找到涉及相应知识点的例子,包括初中学过的有关课文。学生明确了散文的定义及“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后,再去阅读散文便会有明确的整体意识、中心意识与结构意识,便会自觉思考每篇散文的中心是什么,文章是怎样展开的;了解了散文的分类,学生也会自觉思考所读散文应归属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还是议论散文,是记叙散文中的写人记事散文还是写景状物散文。当然,有的散文界线不是很明确,告诉学生没必要非得把它归于哪一类。最后再去专题训练,总结答题步骤、技巧。这个过程,让学生更加坚信课本不会白读,同时这也避免了做题的枯燥。
三、三轮复习:综合训练为主线,阅读写作转化为重点
在一二轮复习的基础上,三轮复习要求学生做大量高质量的综合练习题。通过做题,学生自查较弱知识点,及时补救回扣课本。在这一阶段,教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纠正强调,但主要任务还是引导学生用好课本,提高写作能力。通过一二轮的复习,学生的作文在审题及结构框架方面问题已不突出,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语言的贫乏,材料的缺少。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读书看报搜集积累新材料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引用化用巧用他们非常熟悉的课本,是三轮复习的关键。我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1) 摘抄仿写优美语句,丰富作文语言。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在我们所学过的这些例子中,有许多语段是很值得我们去玩味的。假如能把这些语段熟练地掌握,认真体会这些语段的结构特点及语言表达形式,借助于这些形式特点运用于我们的写作中,将会给人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2) 揣摩吸收作者观点,开阔自己思路。
《六国论》中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伶官传序》的“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千古兴亡之理。《过秦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观点。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观点等等,都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激活他们的思维,以便开阔作文的思路。
(3) 重组活用作家生平,充实文章内容。
一个苏轼,凡涉及人生的作文他大都可以入文。乐观可以写,正直可以用,执着追求、坦然面对、随缘自适、超然物外、热爱生活,善处人生、位置与价值等等,都可以通过巧妙剪裁为我所用。
在上述方法的指导下,考前学生最后一次系统地、创造性的高效地阅读课本。既鲜活了语言,又积累了素材,还开阔了思路。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地补充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刚发生的国内外新鲜重大事件,如在此过程中我给学生补充了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及颁奖词,温家宝总理历年讲话,玉树地震的相关新闻,中央电视台在世界读书日举办的“2010 书香中国”特别节目的主持词及嘉宾发言稿,世博会开幕式解说词,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有关情况等等。让学生在熟知巧用课本的基础上,不与社会脱节,让他们保持对时事敏锐的感知力,引导学生独立地评价时事,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
总之,高三复习阶段,要以一贯之地抓课本,引导学生精思活读巧用课本,让学生以课本为引子,引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思考,融会贯通地学习语文。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