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鲜明生动(粤教版高三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11阅读:
字号:小|大
汕头市潮阳区黄图盛中学 赵新勇
人需要打扮才显得更美,屋子需要装点才会更漂亮。同样,语言经过修饰才会更准确、鲜明、生动。
考点诠释
“准确 鲜明 生动”是200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考试大纲新增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内容。“准确 鲜明 生动”既是语言表达的要求,也是语言表达的效果。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鲜明是指色彩分明,观点明确。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
分类掌握
“语言运用•准确”专题复习
一、诠释
准确是在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的要求。古人在用词上尤其严谨,古代苦吟诗人,如贾岛、孟郊者为了“吟安一个字”可以“捻断数茎须”。为了一个词用得准确,可以想三五年。杜甫也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经典的古诗练字就是范例。
准确用词要注意几个“符合”。
1、符合情境
例1: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如在日间,与李关系亲则“推”,关系疏则“敲”,而当时是半夜里〔连鸟都在树上的窝里睡着了〕,李凝住的又是幽居,因此“敲” 门很符合情境。)
2、符合心理
例2: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符合程度
例3:陶醉 沉醉 迷醉
4、符合对象
例4:随和 随便 一群 一伙
“用词准确”与“同义词辨析”有交叉,比如都要注意程度、对象、范围等,因此不再赘言。
选择句式和选择语气同样要注意符合情境、心理、程度、对象等
二、考查范围
1、用词准确2、搭配准确3、筛选准确4、转换准确等
三、考题形式
可能是选择题、改错题、分析鉴赏题等
例5、对下面两句话的内容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有人认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有的科学家指出,这种说法事实根据不足。
A 有的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而导致癌症”的观点,事实根据不足。
B 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说法,事实根据不足。
C 有的科学家否认“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观点。
D 有的科学家指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说法,事实根据欠妥。
参考答案:C(A歧义B以偏概全D“根据欠妥”不合原意)
例6、2006年5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奠基。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对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的所在位置作一个介绍。要求方位表述准确,用语富于变化。(5分)(2006全国卷2)
参考答案: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在奥林匹克公园内,西傍奥远水系,南望奥运主体育场,北邻森林公园。
【解析】以上只是举例。答出“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在奥林匹克公园内”,给 1分;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与图中三处标识物的位置关系表述准确(方位顺序不计),每答对一处给 1 分。用语富于变化,给 1 分。读题干可知,这道题是让我们介绍“位置”,首先我们要会看图,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其次用上所给信息。用一句话说明其方位,就不存在“用语富于变化”,一定是很多句。其中有一个是易忽略的,就是图下面的信息“奥林匹克公园示意图”几个字。再有“用语富于变化”,体现在“西傍”“南望”“北邻”。
这道题要求学生语言要丰富,充分体现了语言表述题的特点。而看图题是许多年以前的题型。可见,学生不能盲目地追寻新题型,而应广泛地涉及,并真正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7、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两处加以改正。(4分)(2006福建题)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我国于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随着手机短信由多媒体形式到纯文本形式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5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错误 改正
第一处
第二处
参考答案:第一处错误是“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改为“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或改为“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
第二处错误是“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与日俱增”,或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加”。
例8、.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三个适于评价“约旦河”、“盐海”的成语。(3分)(2006天津题)
约旦河滚滚注入盐海。盐海对约旦河说:“你整天奔波,活得太累了吧?什么时候你也能像我一样舒服地徜徉在柔和之中,犹如富贵太太靠在沙发里一样?”约旦河答道:“想永远保持新鲜,就不能整日躺在那里做梦!”若干年后,约旦河依然年轻秀美;而盐海呢,人们给它取了一个绰号,名叫“死海”。
答:
参考答案:自强不息 苟且偷安 流水不腐
例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2006浙江题)
如果说,书本凝聚着古往今来的知识积累,那么,树木就压缩着一去不返的逝水流年。如果说,书本是用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那么树木就是用□□记录着地球的历史。因此,读书,让我们得以了解自己,了解人生;读树,让我们懂得把握现在,把握明天。所以,读树与读书一样,是大有益处的事情。
(1)将文字中缺漏的词语填入下面的空格中。(2分)
(2)就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语能否互换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1)答“年轮”“纹路”“纹理”等。(2)不能互换。理由:①“凝聚”与“压缩”、“承载”与“记录”相互对应;②“压缩”与树木年轮的特征相符合,“承载”与“书本”、“文字”的特征相符合。
【解析】这道题答题要点是:①注意与前一句“书本是用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的对应关系;②树木的生理特点,一年年轮增加一圈;③注意与“压缩”“承载”的特征相符合。
“语言运用•鲜明”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1.把握考点内涵、特点。
2.掌握使语言“鲜明”的基本方法,并运用于语言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有许多老师来听课,让我们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刚才的话语和各位同学的掌声,表明了我们鲜明的态度,表达了我们对各位老师的到来的热烈欢迎。我们在沟通交流时,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尤其在大是大非的问题前面,更要求我们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例子:
高二年级组织了一场辩论会。论题是“中学生玩网络游戏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正反双方的代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正方:中学生玩网络游戏应该是利大于弊的,我们认为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网络游戏新奇、多变、刺激、灵活,应该可以带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丰富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的思维得到锻炼,给我们带来不错的游戏体验。我身边的许多同学都有玩网络游戏的经历。他们对网络游戏的感受是:好玩,刺激,有新鲜感,觉得很好。网络游戏给我带来了不少的乐趣。
反方:中学生玩网络游戏是弊大于利的。据统计,人们每次玩网络游戏的平均时间是3.8小时,这对于主要任务是学习的中学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负面影响;网络游戏的内容以战争、打斗为主,过多地接受这些非主流的社会现象,中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会出现模糊,甚至会出现偏差。面对如此严重的弊病,我们还能说中学生玩网络游戏是利大于弊吗?
提问:看了正反双方的辩词,你认为哪一方的辩词更加旗帜鲜明,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反方观点十分明确,运用了多变的句式(双重否定句,反问句),使语意的表达鲜明而强烈。
(设计目的:从具体的语言材料入手,让学生初步体会语言“鲜明”的特点,引入课堂学习)
(投影“学习目标”)
二、“鲜明”内涵诠释
鲜明,是语言运用的原则之一,具体指的是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言短意长,能够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清晰告诉读者,给人以清晰的印象。(张静•《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上海教育出版社)
鲜明,指颜色明亮;分明而确定,一点也不含糊。(《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从以上对“鲜明”一词的解释,我们不难看出,语言运用要达到“鲜明”的目的,我们要做到以下
两点:(板书)
1.表达的时候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
2.表达的时候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
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
三、新题示例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你点评下面的一则新闻。
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个字。(2006年北京题)
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无几,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为无人问津而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
点评:
题目分析:
解题时,我们要先明确题目的要求。题目的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就是要求我们要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直接清楚,不暗示,不含蓄;“不超过30个字”,就是要求我们的表达不要拖沓,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容;而题干的提示语对新闻点评的解说,就是要求我们在解题要注意表达得有评论的意味。
由此可见,这一题目紧扣语言运用“鲜明”的要求,综合考查了我们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能力要求高,能考出学生真实的语言运用的水平。
【解析】确实,不是因为表现“爱心”这一善举出了“问题”,而是因为整个社会在长期培育人与人之间的爱心上出了问题,以致于当人们真心去献爱心时,引起了人们怀疑或误解。爱心的“土壤”的“肥沃度方面”出了问题。如果我们的社会真正形成浓厚的关爱氛围,人与人之间普遍地真诚友善以待,互敬互助形成厚重的社会从善的风气,那么在“爱心”出现时,人的心底决不会再冒出问句,而是共同打造出彼此心灵相通的连接号!
评分的标准:能合理概括、表现新闻的中心事情,1分;有评论的意味,1分;评论中能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3分;字数符合要求,1分。(要求学生依照评分标准对下列答案进行对比评述,对鲜明进行判断)
答案示例:
1.爱心社的“爱心”行动令人伤心,使大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2.当假恶丑大行其道时,真善美就被湮没,偶一抬头反成另类,可悲!
3.因怕被害而弃爱,是社会长期冷漠的佐证,我们应该深思。
4.献爱心反遭怀疑,社会多欺骗使人心不安,我们还是要多相信人。
四、解题方法探讨
阅读下面各组语言材料,结合所提供的语境,请你从“鲜明”角度分析其表达的效果,并谈谈怎样才能做到语言运用的“鲜明”。
(1)情境:在电视台举办的“市政论坛”上,居民代表阐明市政封路施工带来的影响。
这次施工封路将会给居民的出行带严重的影响,市政府的决定是完全错误的,这难道还要置疑吗?
这次施工封路会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还很难说,市政府的决定也可能是错误的。
(2)情境: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对朝鲜进行核试验一事,代表中国政府表明态度。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居然进行了核试验,我国政府对此表示并不赞同。
(3)情境:食品安全的公益广告。
食品安全无小事,重重把关责任重。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对把关部门来说责任重大。
(4)情境:描写江南如画美景的诗句。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美,最美是园林。锦绣苏杭凝古韵,廊轩湖石引仙禽。野蔓匝阴凉。
(5)情境:作者表达自己对“两种人”的态度。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却早就腐烂;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却得到永生。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人生有不同的追求,但结果却往往不同。
方法归纳:
(1)恰当选用词语,做到表达“鲜明”。
解说:在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选用。不要使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多使用“坚决反对”、“完全错误”、“决不能这样”等的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的态度。
感情色彩词语的选用。我们在表达时,自己不同的态度与感情,可以通过选择词义的褒贬来实现。感情色彩鲜明的褒贬义词语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那些感情色彩不鲜明的中性词,只要结合好语境,同样也可以具有强烈的效果,增加语言表达的鲜明特点。
表达时如果能做到色彩鲜明,则可以突出所要表达的事物特征。因为颜色可以给人以最快的刺激,也是最富有感情的外在形象。如例句(7)仅用两句就说明了朝霞出现在东方时,江边的花儿比火焰还红,春天到来后,江水就像草那样碧绿。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色彩鲜明的江南风景画面。
(2)恰当选用句式,做到表达“鲜明”。
解说:用肯定的语气来表明观点,还可以选用双重否定,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观点的表明更加鲜明而强烈。注意整句与散句的使用。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3)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做到表达“鲜明”。
解说:比喻、对偶、对比等修辞能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独具特色,借助修辞格来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语言运用•生动”专题复习
一、要求和方法
1、具体形象(绘形绘声绘色)
例12、修改前:夏天的阳光非常强烈,到处都热得厉害,真叫人受不住了。
修改后:天上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很憋闷,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没有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从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里的焦点,晒得东西要了火。
2、运用炼字
例13、(孔乙己)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例14、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
例15、春风又绿江南岸 红杏枝头春意闹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3、使用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夸张、拈连、移就等
例16、春光乍泄 暗送秋波 白发三千丈 千枝针,刺在心 苍白的日子,疲惫的风帆
例17、“601电话”(电影片名)打不通(喻火不起来),加菲猫(电影里的主角)“赖”在冠军宝座(用拟人表示票房仍占居第一)。
4、适当运用口语、俗语
例18、他在商场打滚了许多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修练得八面玲珑。
例19、平时不努力,“临急抱佛脚”,以为开几个晚上夜车就可以把成绩弄上去,简直是痴人做梦。
5、运用灵活的句式
例20、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演讲,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
二、考题形式
同样可能是选择题、改错题、分析鉴赏题等
例20、请你为下面句子中抽象的概念“美丽”补充具体的意象,使其表述生动起来。
当你克服了自卑,增强了自信,你就会有一种无所畏惧的美丽,一种永不退缩的美丽。
参考答案:当你克服了自卑,增强了自信,你就会有一种秋霜枫独红、冬雪梅独傲的美丽,一种真金百炼色不回的美丽。(两句话虽都表现了自信所带来的“美丽”,原句只是一般的概念,“美丽”是抽象而模糊的。修改后的句子用“枫树”、“梅花”和“真金”的意象来演绎“无所畏惧”、“永不退缩”就具体可感,有了一种盎然的诗意。 可见,鲜活的意象有着比抽象的概念更丰富的内涵,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想象和品味空间,语言的文采也随之而来。)
三 、综合讲析
如何把句子写得准确、鲜明、生动
打比方就是一种我们最常用的修饰语言的方法。
例如:董存瑞像巨人一样挺立着。
在这句话中,用“巨人”形容董存瑞,突出了董存瑞的高大形象,也抒发了作者对董存瑞的无比崇敬。
又如:潜望镜是海军的眼睛。
这句话把潜望镜比做眼睛,就生动具体地说明了潜望镜的重要作用。
从这两个例子我们了解到,用打比方的手法,可以使句子更准确、鲜明、生动。
要把话说的准确、鲜明、生动,还有一些方法是我们在课文中常见的。
例如:①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面进来。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个日本鬼子端着雪亮的刺刀从前面进来。
②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解放军不拿群众的一切财物。
第①组中的第1句话,用“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代替十几个带枪的杀气腾腾的日本鬼子,使我们好像看见了鬼子的样子,感到了当时紧张的空气。比第2句语言简洁了,也更形象了。
第②组中的第1句话,用“针”和“钱”代替“一切财物”,说明了解放军的纪律是多么严明,连群众的针和线这样微小的东西都不拿,真让人佩服。比直接写“一切财物”更具体形象。
再读读下面的两组句子,比较一下,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形象,更富有感染力?
①冬瓜披白纱,茄子穿紫袍。
(冬瓜长着一层白霜,茄子长着紫颜色的皮。)
②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哗啦哗啦地响着。)
这些句子写的是物,却用了写人的词语。仔细想一想:把冬瓜长的一层白霜写成“披白纱”,茄子长的紫皮说成是“穿紫袍”,作者对冬瓜、茄子是一种什么感情呢?把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发出的声音写成“唱着欢乐的歌”,作者的心情该是什么样的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适当的时候把物当人写,可以表达强烈的感情。请再体会下面的句子,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写出来的,用了哪些适合写人的词语写物。
在语文课本中,我们还会发现作者有意把话说的比实际情况扩大些或缩小些,但我们都感到所表达的感情是真实的。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先把桃花潭水的深夸大了,又用“不及”进一步夸大了汪伦和“我”的友情。但读了以后使人觉得感情真实,反映了汪伦和李白的深厚友情。再请看下面的句子。
①第三天,黄河仍旧没有上冻,闯王急得胡子全白了。
②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③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高墙的四角的天空。
④收获的时候,收打都很仔细,真正做到颗粒归仓。
这几句话,虽然有的地方夸大或缩小了,但我们读起来认为很真实,同时也感到语言很生动、鲜明。
总结
如何把句子写得准确、鲜明、生动?
给句子加修饰语言 .
1.运用打比方的手法2.适当的时候把物当人写3.适当时可夸大或缩小
以上这几种修饰语言的方法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今后在作文中我们也要学会恰当地应用。掌握了这些方法,我们写出的话就会变得更加准确、鲜明、生动。
练习反馈
1、下面两句话精辟而形象地阐明了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请你分别写出对这两句话的理解。(6分)
(1)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法国)丹东•格拉西安(3分)
答:
(2)多办一所学校,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法国)雨果(3分)
答:
参考:(1)要强调教育对国民素质的作用。(2)要强调教育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2、下面是一幅获奖漫画,读后按要求答题。(9分)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内容。(6分)
答:
(2)请给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要拟成“无题”)(3分):
参考:(1)画面上正准备冲向美国大选的总统布什,被一个标明伊拉克问题的大铁球拖着了后腿,难以起跑。画面突出了正要起跑的布什,而他的回头动作及视线,又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身后的大铁球,这就将画面的两大焦点自然地联系到一起。
(2)拖后腿(只要突出布什陷进伊拉克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的主题都可以)
3、请填写下面歇后语的后半部分。(任选两条)(4分)
(1)巷子里赶猪——
(2)小葱拌豆腐——
(3)擀面杖吹火——
(4)周瑜打黄盖——
答:(1)直来直去(2)一清二白(3)一窍不通(4)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4、根据例子,分析“响当当”一词的双关义。(3分)
“双关”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天晴之“晴”与爱情之“情”双关。又如现代作家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婚礼》:“从前乡村铁匠是当地尽人皆知的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在这里,“响当当”既指 ▲ 又指 ▲ ,真是形象生动,幽默风趣。
参考:指铁匠手艺出色(名气大或有声望);铁匠的职业、身份及打铁的声音响亮。
人需要打扮才显得更美,屋子需要装点才会更漂亮。同样,语言经过修饰才会更准确、鲜明、生动。
考点诠释
“准确 鲜明 生动”是200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考试大纲新增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内容。“准确 鲜明 生动”既是语言表达的要求,也是语言表达的效果。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鲜明是指色彩分明,观点明确。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
分类掌握
“语言运用•准确”专题复习
一、诠释
准确是在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的要求。古人在用词上尤其严谨,古代苦吟诗人,如贾岛、孟郊者为了“吟安一个字”可以“捻断数茎须”。为了一个词用得准确,可以想三五年。杜甫也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经典的古诗练字就是范例。
准确用词要注意几个“符合”。
1、符合情境
例1: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如在日间,与李关系亲则“推”,关系疏则“敲”,而当时是半夜里〔连鸟都在树上的窝里睡着了〕,李凝住的又是幽居,因此“敲” 门很符合情境。)
2、符合心理
例2: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符合程度
例3:陶醉 沉醉 迷醉
4、符合对象
例4:随和 随便 一群 一伙
“用词准确”与“同义词辨析”有交叉,比如都要注意程度、对象、范围等,因此不再赘言。
选择句式和选择语气同样要注意符合情境、心理、程度、对象等
二、考查范围
1、用词准确2、搭配准确3、筛选准确4、转换准确等
三、考题形式
可能是选择题、改错题、分析鉴赏题等
例5、对下面两句话的内容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有人认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有的科学家指出,这种说法事实根据不足。
A 有的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而导致癌症”的观点,事实根据不足。
B 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说法,事实根据不足。
C 有的科学家否认“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观点。
D 有的科学家指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说法,事实根据欠妥。
参考答案:C(A歧义B以偏概全D“根据欠妥”不合原意)
例6、2006年5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奠基。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对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的所在位置作一个介绍。要求方位表述准确,用语富于变化。(5分)(2006全国卷2)
参考答案: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在奥林匹克公园内,西傍奥远水系,南望奥运主体育场,北邻森林公园。
【解析】以上只是举例。答出“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在奥林匹克公园内”,给 1分;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与图中三处标识物的位置关系表述准确(方位顺序不计),每答对一处给 1 分。用语富于变化,给 1 分。读题干可知,这道题是让我们介绍“位置”,首先我们要会看图,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其次用上所给信息。用一句话说明其方位,就不存在“用语富于变化”,一定是很多句。其中有一个是易忽略的,就是图下面的信息“奥林匹克公园示意图”几个字。再有“用语富于变化”,体现在“西傍”“南望”“北邻”。
这道题要求学生语言要丰富,充分体现了语言表述题的特点。而看图题是许多年以前的题型。可见,学生不能盲目地追寻新题型,而应广泛地涉及,并真正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7、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两处加以改正。(4分)(2006福建题)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我国于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随着手机短信由多媒体形式到纯文本形式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5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错误 改正
第一处
第二处
参考答案:第一处错误是“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改为“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或改为“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
第二处错误是“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与日俱增”,或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加”。
例8、.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三个适于评价“约旦河”、“盐海”的成语。(3分)(2006天津题)
约旦河滚滚注入盐海。盐海对约旦河说:“你整天奔波,活得太累了吧?什么时候你也能像我一样舒服地徜徉在柔和之中,犹如富贵太太靠在沙发里一样?”约旦河答道:“想永远保持新鲜,就不能整日躺在那里做梦!”若干年后,约旦河依然年轻秀美;而盐海呢,人们给它取了一个绰号,名叫“死海”。
答:
参考答案:自强不息 苟且偷安 流水不腐
例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2006浙江题)
如果说,书本凝聚着古往今来的知识积累,那么,树木就压缩着一去不返的逝水流年。如果说,书本是用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那么树木就是用□□记录着地球的历史。因此,读书,让我们得以了解自己,了解人生;读树,让我们懂得把握现在,把握明天。所以,读树与读书一样,是大有益处的事情。
(1)将文字中缺漏的词语填入下面的空格中。(2分)
(2)就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语能否互换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1)答“年轮”“纹路”“纹理”等。(2)不能互换。理由:①“凝聚”与“压缩”、“承载”与“记录”相互对应;②“压缩”与树木年轮的特征相符合,“承载”与“书本”、“文字”的特征相符合。
【解析】这道题答题要点是:①注意与前一句“书本是用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的对应关系;②树木的生理特点,一年年轮增加一圈;③注意与“压缩”“承载”的特征相符合。
“语言运用•鲜明”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1.把握考点内涵、特点。
2.掌握使语言“鲜明”的基本方法,并运用于语言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有许多老师来听课,让我们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刚才的话语和各位同学的掌声,表明了我们鲜明的态度,表达了我们对各位老师的到来的热烈欢迎。我们在沟通交流时,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尤其在大是大非的问题前面,更要求我们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例子:
高二年级组织了一场辩论会。论题是“中学生玩网络游戏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正反双方的代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正方:中学生玩网络游戏应该是利大于弊的,我们认为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网络游戏新奇、多变、刺激、灵活,应该可以带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丰富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的思维得到锻炼,给我们带来不错的游戏体验。我身边的许多同学都有玩网络游戏的经历。他们对网络游戏的感受是:好玩,刺激,有新鲜感,觉得很好。网络游戏给我带来了不少的乐趣。
反方:中学生玩网络游戏是弊大于利的。据统计,人们每次玩网络游戏的平均时间是3.8小时,这对于主要任务是学习的中学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负面影响;网络游戏的内容以战争、打斗为主,过多地接受这些非主流的社会现象,中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会出现模糊,甚至会出现偏差。面对如此严重的弊病,我们还能说中学生玩网络游戏是利大于弊吗?
提问:看了正反双方的辩词,你认为哪一方的辩词更加旗帜鲜明,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反方观点十分明确,运用了多变的句式(双重否定句,反问句),使语意的表达鲜明而强烈。
(设计目的:从具体的语言材料入手,让学生初步体会语言“鲜明”的特点,引入课堂学习)
(投影“学习目标”)
二、“鲜明”内涵诠释
鲜明,是语言运用的原则之一,具体指的是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言短意长,能够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清晰告诉读者,给人以清晰的印象。(张静•《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上海教育出版社)
鲜明,指颜色明亮;分明而确定,一点也不含糊。(《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从以上对“鲜明”一词的解释,我们不难看出,语言运用要达到“鲜明”的目的,我们要做到以下
两点:(板书)
1.表达的时候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
2.表达的时候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
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
三、新题示例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你点评下面的一则新闻。
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个字。(2006年北京题)
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无几,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为无人问津而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
点评:
题目分析:
解题时,我们要先明确题目的要求。题目的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就是要求我们要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直接清楚,不暗示,不含蓄;“不超过30个字”,就是要求我们的表达不要拖沓,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容;而题干的提示语对新闻点评的解说,就是要求我们在解题要注意表达得有评论的意味。
由此可见,这一题目紧扣语言运用“鲜明”的要求,综合考查了我们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能力要求高,能考出学生真实的语言运用的水平。
【解析】确实,不是因为表现“爱心”这一善举出了“问题”,而是因为整个社会在长期培育人与人之间的爱心上出了问题,以致于当人们真心去献爱心时,引起了人们怀疑或误解。爱心的“土壤”的“肥沃度方面”出了问题。如果我们的社会真正形成浓厚的关爱氛围,人与人之间普遍地真诚友善以待,互敬互助形成厚重的社会从善的风气,那么在“爱心”出现时,人的心底决不会再冒出问句,而是共同打造出彼此心灵相通的连接号!
评分的标准:能合理概括、表现新闻的中心事情,1分;有评论的意味,1分;评论中能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3分;字数符合要求,1分。(要求学生依照评分标准对下列答案进行对比评述,对鲜明进行判断)
答案示例:
1.爱心社的“爱心”行动令人伤心,使大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2.当假恶丑大行其道时,真善美就被湮没,偶一抬头反成另类,可悲!
3.因怕被害而弃爱,是社会长期冷漠的佐证,我们应该深思。
4.献爱心反遭怀疑,社会多欺骗使人心不安,我们还是要多相信人。
四、解题方法探讨
阅读下面各组语言材料,结合所提供的语境,请你从“鲜明”角度分析其表达的效果,并谈谈怎样才能做到语言运用的“鲜明”。
(1)情境:在电视台举办的“市政论坛”上,居民代表阐明市政封路施工带来的影响。
这次施工封路将会给居民的出行带严重的影响,市政府的决定是完全错误的,这难道还要置疑吗?
这次施工封路会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还很难说,市政府的决定也可能是错误的。
(2)情境: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对朝鲜进行核试验一事,代表中国政府表明态度。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居然进行了核试验,我国政府对此表示并不赞同。
(3)情境:食品安全的公益广告。
食品安全无小事,重重把关责任重。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对把关部门来说责任重大。
(4)情境:描写江南如画美景的诗句。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美,最美是园林。锦绣苏杭凝古韵,廊轩湖石引仙禽。野蔓匝阴凉。
(5)情境:作者表达自己对“两种人”的态度。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却早就腐烂;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却得到永生。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人生有不同的追求,但结果却往往不同。
方法归纳:
(1)恰当选用词语,做到表达“鲜明”。
解说:在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选用。不要使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多使用“坚决反对”、“完全错误”、“决不能这样”等的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的态度。
感情色彩词语的选用。我们在表达时,自己不同的态度与感情,可以通过选择词义的褒贬来实现。感情色彩鲜明的褒贬义词语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那些感情色彩不鲜明的中性词,只要结合好语境,同样也可以具有强烈的效果,增加语言表达的鲜明特点。
表达时如果能做到色彩鲜明,则可以突出所要表达的事物特征。因为颜色可以给人以最快的刺激,也是最富有感情的外在形象。如例句(7)仅用两句就说明了朝霞出现在东方时,江边的花儿比火焰还红,春天到来后,江水就像草那样碧绿。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色彩鲜明的江南风景画面。
(2)恰当选用句式,做到表达“鲜明”。
解说:用肯定的语气来表明观点,还可以选用双重否定,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观点的表明更加鲜明而强烈。注意整句与散句的使用。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3)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做到表达“鲜明”。
解说:比喻、对偶、对比等修辞能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独具特色,借助修辞格来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语言运用•生动”专题复习
一、要求和方法
1、具体形象(绘形绘声绘色)
例12、修改前:夏天的阳光非常强烈,到处都热得厉害,真叫人受不住了。
修改后:天上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很憋闷,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没有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从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里的焦点,晒得东西要了火。
2、运用炼字
例13、(孔乙己)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例14、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
例15、春风又绿江南岸 红杏枝头春意闹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3、使用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夸张、拈连、移就等
例16、春光乍泄 暗送秋波 白发三千丈 千枝针,刺在心 苍白的日子,疲惫的风帆
例17、“601电话”(电影片名)打不通(喻火不起来),加菲猫(电影里的主角)“赖”在冠军宝座(用拟人表示票房仍占居第一)。
4、适当运用口语、俗语
例18、他在商场打滚了许多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修练得八面玲珑。
例19、平时不努力,“临急抱佛脚”,以为开几个晚上夜车就可以把成绩弄上去,简直是痴人做梦。
5、运用灵活的句式
例20、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演讲,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
二、考题形式
同样可能是选择题、改错题、分析鉴赏题等
例20、请你为下面句子中抽象的概念“美丽”补充具体的意象,使其表述生动起来。
当你克服了自卑,增强了自信,你就会有一种无所畏惧的美丽,一种永不退缩的美丽。
参考答案:当你克服了自卑,增强了自信,你就会有一种秋霜枫独红、冬雪梅独傲的美丽,一种真金百炼色不回的美丽。(两句话虽都表现了自信所带来的“美丽”,原句只是一般的概念,“美丽”是抽象而模糊的。修改后的句子用“枫树”、“梅花”和“真金”的意象来演绎“无所畏惧”、“永不退缩”就具体可感,有了一种盎然的诗意。 可见,鲜活的意象有着比抽象的概念更丰富的内涵,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想象和品味空间,语言的文采也随之而来。)
三 、综合讲析
如何把句子写得准确、鲜明、生动
打比方就是一种我们最常用的修饰语言的方法。
例如:董存瑞像巨人一样挺立着。
在这句话中,用“巨人”形容董存瑞,突出了董存瑞的高大形象,也抒发了作者对董存瑞的无比崇敬。
又如:潜望镜是海军的眼睛。
这句话把潜望镜比做眼睛,就生动具体地说明了潜望镜的重要作用。
从这两个例子我们了解到,用打比方的手法,可以使句子更准确、鲜明、生动。
要把话说的准确、鲜明、生动,还有一些方法是我们在课文中常见的。
例如:①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面进来。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个日本鬼子端着雪亮的刺刀从前面进来。
②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解放军不拿群众的一切财物。
第①组中的第1句话,用“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代替十几个带枪的杀气腾腾的日本鬼子,使我们好像看见了鬼子的样子,感到了当时紧张的空气。比第2句语言简洁了,也更形象了。
第②组中的第1句话,用“针”和“钱”代替“一切财物”,说明了解放军的纪律是多么严明,连群众的针和线这样微小的东西都不拿,真让人佩服。比直接写“一切财物”更具体形象。
再读读下面的两组句子,比较一下,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形象,更富有感染力?
①冬瓜披白纱,茄子穿紫袍。
(冬瓜长着一层白霜,茄子长着紫颜色的皮。)
②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哗啦哗啦地响着。)
这些句子写的是物,却用了写人的词语。仔细想一想:把冬瓜长的一层白霜写成“披白纱”,茄子长的紫皮说成是“穿紫袍”,作者对冬瓜、茄子是一种什么感情呢?把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发出的声音写成“唱着欢乐的歌”,作者的心情该是什么样的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适当的时候把物当人写,可以表达强烈的感情。请再体会下面的句子,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写出来的,用了哪些适合写人的词语写物。
在语文课本中,我们还会发现作者有意把话说的比实际情况扩大些或缩小些,但我们都感到所表达的感情是真实的。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先把桃花潭水的深夸大了,又用“不及”进一步夸大了汪伦和“我”的友情。但读了以后使人觉得感情真实,反映了汪伦和李白的深厚友情。再请看下面的句子。
①第三天,黄河仍旧没有上冻,闯王急得胡子全白了。
②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③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高墙的四角的天空。
④收获的时候,收打都很仔细,真正做到颗粒归仓。
这几句话,虽然有的地方夸大或缩小了,但我们读起来认为很真实,同时也感到语言很生动、鲜明。
总结
如何把句子写得准确、鲜明、生动?
给句子加修饰语言 .
1.运用打比方的手法2.适当的时候把物当人写3.适当时可夸大或缩小
以上这几种修饰语言的方法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今后在作文中我们也要学会恰当地应用。掌握了这些方法,我们写出的话就会变得更加准确、鲜明、生动。
练习反馈
1、下面两句话精辟而形象地阐明了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请你分别写出对这两句话的理解。(6分)
(1)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法国)丹东•格拉西安(3分)
答:
(2)多办一所学校,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法国)雨果(3分)
答:
参考:(1)要强调教育对国民素质的作用。(2)要强调教育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2、下面是一幅获奖漫画,读后按要求答题。(9分)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内容。(6分)
答:
(2)请给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要拟成“无题”)(3分):
参考:(1)画面上正准备冲向美国大选的总统布什,被一个标明伊拉克问题的大铁球拖着了后腿,难以起跑。画面突出了正要起跑的布什,而他的回头动作及视线,又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身后的大铁球,这就将画面的两大焦点自然地联系到一起。
(2)拖后腿(只要突出布什陷进伊拉克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的主题都可以)
3、请填写下面歇后语的后半部分。(任选两条)(4分)
(1)巷子里赶猪——
(2)小葱拌豆腐——
(3)擀面杖吹火——
(4)周瑜打黄盖——
答:(1)直来直去(2)一清二白(3)一窍不通(4)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4、根据例子,分析“响当当”一词的双关义。(3分)
“双关”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天晴之“晴”与爱情之“情”双关。又如现代作家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婚礼》:“从前乡村铁匠是当地尽人皆知的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在这里,“响当当”既指 ▲ 又指 ▲ ,真是形象生动,幽默风趣。
参考:指铁匠手艺出色(名气大或有声望);铁匠的职业、身份及打铁的声音响亮。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