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小说阅读专题活动单(苏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22阅读:
字号:|
 【活动目标】:江苏考试说明要求,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要能“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1.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力;(2)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
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活动过程】:
☻{活动一:快乐阅读,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带着后面的问题,边阅读边勾画,突出重点。
作家许行被尊为小小说魁星,获得 “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他的许多小小说,如《立正》《老姜太太的眼力》《抻面条》《最准确的回答》《白雪雕像》《砚》等,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被选入多种大、中学教材。而《立正》无疑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有的读者甚至赞叹:《立正》登上了中国小小说的制高点,一篇《立正》,足以不朽。的确,《立正》给人心灵的冲击和震撼是刻骨铭心的。它会使你禁不住反复品味,深思,唏嘘,慨叹。文本阅读本身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考生可能难以深入进去。文本阅读有难度,题目设置有坡度,不为难考生,是我们在文学类作品阅读试题命制上的一贯追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立   正   
许 行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起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早就又“叭”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到蒋介石了。
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撇子了。
“你算反动到底啦!”
“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什么,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了……”
“我看你要为他殉葬啦!”我狠狠地说。
“不,长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哪!”那个俘虏连长很诚恳地说。
“就凭你对蒋介石的这个迷信态度,你还能……”
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他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
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个趔趄。并且高声说:
“再立正,我就打断你的腿!”
“长官,你打吧!过去我这也是被打出来的。那时我还是个排副,就因为说到那个人没有立正,被团政训处长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顿揍,揍完了对我进行单兵训练,他说一句那个人的名字,我马上就来个立正,稍慢一点就挨打,有时他趁我不注意冷不防一提到那个人的名字,我没反应过来便又是一顿毒打……从那以后落下这个毛病,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一说到那个人的名字就立正,弄得像个神经病似的,可却受到嘉奖,说这是对领袖的忠诚……长官,你打吧!你狠狠地打一顿也许能打好呢。长官,你就打吧打吧!”俘虏连长说着就痛苦地哭了,而且恳切求我打他。
这可怪了!可听得出来,他连蒋介石三个字都回避提,生怕引起自己的条件反射。不能怀疑他的这些话的真诚。
他闹得我有些傻了,不知该怎么办啦!
1948年我在管理国民党军队的俘虏时,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当时那个俘虏大队里都是国民党连以下的军官,是想把他们改造改造好使用,未曾想到竟遇到这么一个家伙。
“政委,咱们揍他一顿吧!也许能揍过来呢。”我向大队政委请求说。
“不得胡来,咱们还能用国民党军队的方法吗?你以为你揍他,就是揍他一个人吗?”
嗬!好家伙,政委把问题提得这么高。
“那么?——”我问。
“你去让军医给他看看。”
当时医护水平有限,自然看不出个究竟来,也没有啥医疗办法。以后集训完了,其他俘虏作了安排,他因这个问题未解决,便被打发回了家。
事隔三十年,“文化大革命”后,我到河北一个县里去参观,意外地在街上遇上他,他坐在一个轮椅上,隔老远他就认出我来。
“教导员,教导员!”他挺有感情地扯着嗓子喊我。
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我问他腿怎么坏的,他说因为那个毛病没有改掉,叫“红卫兵”给打的,若不是有位关在“牛棚”的医生给说一句话,差一点就要没命啦!
我听了毛骨悚然,生活竟是这样的一部史书!打断了他两条腿,当然就没法立正了,这倒是一种彻底的改造方法。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说:
“你这一辈子叫蒋介石给坑啦!”
天呵!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作了个立正的姿势。                   (选自《小小说月刊》2009年3期)
☻{活动二:突破重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11.小说情节曲折有致,紧紧围绕“立正”这个点,以连环式情节链贯穿全篇,不断涌出奇妙的波澜。请结合作品,以连长的“立正”为核心,按时间顺序理出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脉络。(5分)
【参考答案】: 不立正——被迫立正——不想立正却立正——因立正被打断腿——轮椅上依旧立正。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题目提示很明确,考生应该抓住“连长的立正”关键词来概括。整理情节发展的脉络,是平时训练中常做的,难度应该不大。难在小说开头部分不是按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考生可能没有注意到“按时间顺序”梳理的要求。
☀活动小结:                                                                       
☻{活动三:突破难点,学会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12.“我”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概述之。(6分)
【参考答案】: 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使小说的故事情节连贯,线索清晰明了(或“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要”之类的话语)。(2分)给读者亲切、真实可信的感觉,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2分)“我”又是主人公命运的见证人和思考者,引领(启发)着读者对人物命运作更深入的思考。(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该题要求分析“我”在小说中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情节发展和主题表现。这也是常规的题目,做过小说训练的考生都很熟悉,而且答案也较为“套路”化。但本小说的“我”不仅仅是线索,而且是见证人和思考者,这一点也要考虑到。 
☀活动小结:                                                                       
☻{活动四:突破难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表达艺术} 
13.这篇小说中的描写很精彩,品味下面两段话,简析其描写类型和表达作用。(6分)
(1)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3分)
【参考答案】:(1)外貌描写。(1分)表现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貌,但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为结尾的描写作铺垫。(2分)(或表现了文革中受到的迫害,为结尾的描写作铺垫。给1分)
(2)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作了个立正的姿势。(3分)
【参考答案】:(2)细节描写。(1分)此时的“立正”,仿佛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突现了人物性格,深化(升华)了小说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2分)(或“揭示了‘立正’的缘由不仅仅是‘本能的反应’了”、抑或“主人公‘立正’的条件反射病已深入骨髓”)
(如描写类型答“动作描写”也可得1分,但理由的阐述要酌情扣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和“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小说通篇运用的是简短而生动的对话描写,给人观感上强烈的冲击。题目选取两个小片段来赏析,考生第一要注意“描写类型”,这是一个定位。小说的描写有其文本特点(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考生应该有这样的知识储备。第(2)题准确的定位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与动作描写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分类,细节的描写可是一个动作的细节,要注意区分。细节描写在小说创作中是至关重要的,有人说你给我一个细节,我就给你一个长篇。本小说就是扣住“立正”这个细节来展开的。
☀活动小结:                                                                       
☻{活动五:突破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14.关于小说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控诉国民党所谓的军纪对人迫害和摧残,有人认为是批判“文革”中极左路线和行为。你是怎样理解的?它是否还有更深的内涵?请结合小说内容试加探究。(8分)
【参考答案】: 示例一:题中所给的两种理解都属于小说主旨内涵,但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2分)国民党被俘连长悲剧的根源是专制统治。(2分)“蒋介石”三个字只是专制统治的代名词,是专制统治严重扭曲了这个小人物的灵魂,造就了他的悲剧,而文革时期“四人帮”之流的专制统治更加深了他的悲剧。(2分)这个形象告诉人们:只有彻底铲除封建专制统治,以人为本,实行民主自由,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2分)
示例二:小说并非简单地针砭国民党及“文革”中的红卫兵。(2分)“立正”,是主人公为生存环境所迫而所作的本能的生存选择。其实,主人公身上并没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或信仰问题,重要的是适应生存环境。(2分)在疯狂的病态的年代,人有时不得不通过改造自己,甚至扭曲自己,摧残自己,以自污的行为来适应环境。(2分)个人的悲剧,正反映了国家、社会、民族的历史及时代的悲剧。(2分)
(如果从小说主人公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性丑恶或奴性,即使言之成理给分也不应该超过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和“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等能力。这是一道对小说主旨进行探究的试题。我们给出了两个答案示例,示例一是从“立正”动作的施加方的角度切入的,分析了专制主义的危害;示例二是从“立正”动作的承受方的角度切入的,分析了主人公不得不改变自己来适应那个病态社会的要求的悲剧性,最后还是回到对社会制度层面的思考上来:“正反映了国家、社会、民族的历史及时代的悲剧”。
后面有个说明,如果从小说主人公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性丑恶或奴性,得分不高。这是涉及对小说主旨的准确把握的问题。我们认为该小说重点不是在揭示人性的丑恶或奴性的。只要是了解我们中国历史的人,在读罢这篇小小说的时候,都会在灵魂上受到震动。作者当然不仅仅以一个国民党连长简单的习惯性动作为描摹动机,他真正想要你震撼的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怎样强烈地加之于人性之上。在这重含义上,人抑或人性是很弱势很被动的个体。
☻{活动六:学以致用,体验快乐,胸有成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
荒漠一夜   符浩勇
    天蒙蒙亮的时候,他已在大漠的荒滩里跋涉了整整一夜。
    他蠕动着苦涩僵硬的舌头,舔了舔嘴唇上的干血泡,面对一望无际的沙梁,不由回望一眼身后伴随的追敌--晨雾里闪着两点绿光的饥饿的野狼,心里又掠过一阵恐惧和绝望。
    昨天下午为了拍摄到沙漠上的绿洲,他离开了驼队,深入到荒滩深处。当黄昏降临的时候,沙梁上传来一声凄凉血性的狼嚎声,他回首寻望,蓦然发现了暮色里浮动着两点闪亮的寒光,倏地,疲惫夹带饥饿一同向他袭来……
    整整一夜,他别无选择,惶惶地在大漠里奋力向前进。途中,他为补充体力,备带的干粮吃完了,水壶里面水喝干了,肩上压着沉沉的摄影机和行囊背包。但他不忍心将拍到的海市蜃楼般的别致风景一掷了之,那可是他艺术生命的价值所在。然而,野狼显然盯上他了,将他视成大漠里惟一的补充营养的佳肴,他只好拼力地在沙漠里走着。他心里明白,在荒漠里,缺水是最大的灾难,野狼同他较量的是毅力和意志,自己若是稍有松懈,在沙梁上倒下,野狼就会冲上前,挥舞双爪,将他撕成碎条,充饥解渴,而他拍摄的荒漠上的别致风景将化为乌有。
    他回望野狼时,明显发现野狼的浑身抽搐,脊梁的骨节更加突起,干瘪的肚皮贴在沙土上。喘气声越来越粗重,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拉越长……渐渐地,野狼举步维艰,停下来了。他心里不由掠过一阵狂喜,野狼终于撵不上自己了。少顷,又见到野狼嚎叫一声,转头调向,灰溜溜地往回逃窜,他不由挺直身躯,英雄般地傲立在沙梁上,似乎嘲笑野狼意志的崩溃瓦解。
    当野狼的背影逃遁远去,他又一下子瘫倒在沙梁上,他该往哪里走?何方才能寻到驼铃队?哪里才有水源?严重的缺水,他已鼻孔出血,七窍冒烟,四肢乏力。忽而,他转念回想,猝然想到,野狼的转向莫非预告着前方是一条通向大漠腹地的死亡之路,于是,他意识到只有重新振作,尾随野狼,或许才有可能离开大漠,找到驼队,使别致风景焕发艺术之光。
    他复而挺起疲惫的身躯,沿着野狼逃遁的方向赶去。为了避免同野狼的孤注一掷,他既不能尾随太近,那样会惊扰它;当然又不能太远,如果稍有松懈,就会迷失跋涉的方向。
    芨芨草是大漠里跋涉者的救命圣草,沙梁坎下,野狼过处,芨芨草已被啃尽;他随踪而来,只好刨出草茎,细嚼取湿。野狼困乏了,停下来回头对峙地盯着他;他也停靠下身,机警地准备应付对野狼的反扑。有多少回,狼跑他奔,狼歇他停。有几阵子,狼的双腿摇摆踉跄,迷迷茫茫地迈步,他就象虚脱一般神情恍惚,晕晕蒙蒙地跟着……
    狼撵人整整一夜,人追狼足足一天,又是日头西斜的时分,终于,沙梁坎下出现了一片罕见的沙洲--那是内陆河被沙漠侵袭仅有的一汪清水。野狼仿佛忘却了疲惫,奋着四蹄奔过去。
    他喜出望外,狠狠地咬了一下血唇,忽而,一阵熟悉的驼铃声响过,昨天同行的地质勘探队出现在前方。他顿感泪水漾出眼眶,朦胧中,他看见两名地质队员正端枪向着吸水的野狼瞄准,他声嘶力竭的喊:别打它,没有它,我走不出荒漠,是它救了我的命……声落枪响,野狼猝然倒在甘泉一般的水边,枯瘦的四肢也懒得一动。
    他一个踉跄,向前一个滚翻,昏了过去。   (选自《微型小说鉴赏辞典》) 
11、这篇小说心理描写非常细腻。请按照时间顺序,简述作品中“他”心里变化的过程。(5分)
参考答案:(1)昨天黄昏,“他”见到狼,内心非常惶恐。(2)天亮时,“他”仍感到恐惧和绝望。(3)野狼停下时,“他”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5)追随狼踪发现水源时,“他”喜出望外。(6)最终获救时,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答出4点即可)
12、小说中反复强调“拍摄”“别致风景”的事情,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就文中划线句子具体说明。(6分)
参考答案:(1)拍摄别致的风景是“他”独自行动的契机,为遇到狼的情节做铺垫。(2)“他”不忍抛下摄像机和行囊背包,是“他”被狼逼近的重要原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3)“使别致的风景焕发艺术之光”是“他”在野狼逃遁时,及时醒悟的内在动力,从而形成小说情节的转折(人追狼)(每一点2分)
13、小说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坚毅顽强。面对外在的磨难和内心的恐惧,能够勇敢地去战胜,去克服。(2)机智敏捷。能够敏锐地发现狼掉头向回窜的原因,机警地追随狼的踪迹。(3)热爱艺术。面对困境,却自始至终不肯放弃所拍到的“别致风景”。(4)沉着冷静,善于思考。能意识到狼既是困境的制造者,也是摆脱困境的拯救者。(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为对狼的感激之情)(答对三点即可)
14、小说叙写了一个人与一匹狼的故事。有人说,狼是凶残的掠食者,是人类的敌人;有人说狼不自觉地帮助主人公走出沙漠,是一个拯救者;有人说,小说在赞颂人的意志品质;也有人说,小说在思考人类参与动物的关系。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
参考答案:(1)在沙漠荒滩的恶劣环境中,狼的存在对人的生存构成了直接威胁。(2)主人公之所以能走出困境,狼也间接地起到了作用:狼的突然转向提醒主人公及时掉头;狼成了主人公最好的向导;狼的存在激发了主人公的潜能,使他“振作”“警醒”,直至获救。(3)主人公之所以能走出困境,轴线在于他富有毅力和意志,能够战胜疲惫和饥饿,能够战胜面对野狼的恐惧和绝望。(4)人类不能排他性地独立存在于自然界中,只有与其他动物在对立、竞争中共同存在,人类才有出路。(以上答案是要考虑的关键点,具体答案视所选择的角度而定,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活动总结】:                                                                       
                                                                                    
 

霞飞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