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粤教版高三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30阅读:
字号:|
庄梅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虚词考查的内容:
1)辨析虚词使用正确与否
2)修改使用不当的虚词
3)辨析选择用法相近或者易混的关联词语
2.了解虚词考查的基本题型; 
  1)选择恰当虚词
  2)辨析病句中的有关选择项
3)修改题
3.了解常见虚词的错误类型; 
1)滥用虚词
2)错用虚词
4.掌握一些辨析虚词的巧妙方法;
5.注意一些典型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
1.掌握一些辨析虚词的巧妙方法;
2.注意一些典型虚词的用法。
教学设想:讲解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 考纲要求 
虚词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很高的。近几年来,从1996年到2002年的全国卷、2001年全国卷虚词考查出现在语病题中,2003年和2004年同实词一起考查。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题,虚词的考查涉及了副词、介词、连词和助词。在解答虚词考查题时,除了要了解虚词误用的常见类型,掌握一些辨析虚词的巧妙方法外,还应该注意一些典型虚词的用法。
二、考题剖析
1(2002年高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


①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②你比他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③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考查的是虚词。“一再”表示一次又一次,总是这样,这与下句“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相呼应;“再三”也有一次又一次的意思,但一般只是强调次数多,不一定有下文。“多少”作程度副词也有稍微的意思,但肯定的意思要重;第二句中前一个分句和后一个分句是转折关系,且有“只是”来修饰,因此用“稍微”才合适。“往往”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常常”表示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这里应用“常常”。故选C
2 (2003年全国高考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    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    ,再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得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 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        B. 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 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 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结合语境准确选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从形式看,本题与以前考查准确选用同义和近义实词的形式相同,但考查的内容则与往年有所不同,前两句中要求选用的是近义实词,后一句则要求选填关联词语。把实词和虚词放在同一题中考查,是一种新的尝试,就本题说,虽然考查面扩大了,但难度并不大。
“莅临”与“亲临”都是到的意思,前者表“敬”,多用于贵宾。后者强调“亲自到达”选项强调以特殊身份亲自前往北大。
“规划”与“计划”都有预先拟定的做事的内容、步骤、方法之意。但计划一般较为具体,时间可长可短。规划一般具有全局性,内容较为概括,时间较长,从远景着眼
“不是/而是”否定前者,肯定后者。“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根据选项很显然并不否定邓亚萍留给大家的印象。答案是C
 三、 考点探究 
 (一)考查虚词的两种题型: 
(1)辨析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或该不该用某一虚词。 
如(1999年)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
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
C、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解决。
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解析 A项“再”是个副词,它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它多用于指未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对于已实现的动作只能用“又”。语句中“再看了一阵”中的动态助词“了”表明动作是已经重复做了,所以用错了,应用“又”。
C项“得以”是“(借此)可以;能够”的意思,其前应是一个动作行为,其后应是结果。它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也不用否定“它毕竟不能……得以解决”。
D项“进而”是“继续往前、进一步”的意思,“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只是前面分句的结果而不是在前一分句基础上的进一步,故而应为“从而”
如(2000年秋季)下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B)
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接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 第一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是动宾结构;第三句“使你钱袋立即充盈”属于兼语结构,“你”作“使”的宾语,又作“钱袋立即充盈”的主语。这两个不加“的”。另两个是领属关系要加“的” 答案是B
(2)根据语境选用近义虚词或关联词。 
(2004年北京卷)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C   )
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______用DN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______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________,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化结构,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A.由于  甚至  所以                  B.只是  也许  可见 
C.如果  甚至  而且                  D.虽然  也许  然而
解析  对于虚词的选用,除了要准确把握虚词所表示的关系外,更主要的是要分析把握前后句的关系,即要分析好语境来准确选词。
第一个空 前面有“生物计算机”作前提,后面有“将”表未来,从而确定其为假设关系。第二个空 由“小得多”到“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可知是进一步说明“小”的程度,因此是递进关系。第三个空  这空之前是说生物计算机的体积,之后说其结构,这又是对“生物计算机”特点的进一步说明,所以应是“而且”。
“也许”副词,表示有可能而不肯定的推测、估计或判断。(有时只用来表示委婉的肯定)
【大概,恐怕,也许:都表示推测、估计,但“大概”侧重于判断,“也许”侧重于猜测,“恐怕”商量的口吻较重。另“恐怕”有时兼表担心、忧虑。】
(二)考点知识梳理
①副词是指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语气等的词。
作状语,一般不作定语;有些能起关联作用
②介词主要用于名词、代词或短语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等。
不能独立成句
③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④助词表示附加意义的词。(除“所”外都读轻声)
⑤叹词和拟声词
(三)常见虚词错误类型:
1、 滥用虚词。
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群众的称赞。
〖“无论”是个连词,在句子中起排除条件的作用,表示一件事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如此。它后面可跟上“谁”“什么”“怎么”等疑问词或跟上一个并列结构,当然跟着的疑问词并不是表示疑问,而是表示“全部”的意思;跟着的并列结构则是表选择关系的并列结构。现在,句子中“无论”的后面跟着的并不是表选择关系的并列结构,而是跟着一个“从……到”的介词结构,这样就不行了。从这个句子看,“创作”“演出”不是什么选择关系,所以说是滥用。〗
 2、错用虚词。例:
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反而”是个副词,它表示以某种行为或状况为前提,通常应产生某种结果,但实际上产生了相反的结果。在本题中,改编者没能理解原作的精髓,而且凭主观想象添加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其结果必然是“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所以这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反的结果的问题,应为“以致”〗
(3)混淆关系。例:
 “素质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改“而是”为“而且是”,“不只是……而且是”为递进关系,“不是……而是”为并列关系。〗 
4、副词使用的常见错误
(1)自相矛盾。例:
经专家鉴定,这一只明景泰年间制作的景泰蓝铜罐价值至少在三万元以上。
〖“至少”是表示最小限度的副词,而“三万元以上”表示的不是最小限度,虚词与语境矛盾〗
(2)词性不明
台湾岛内的分裂分子挑衅“一个中国的原则”由来已久。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刚才被民众轰下台的李登辉。
〖“刚才”是时间名词,它不能充当“轰”的状语,应为“刚刚”〗
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诗
【“偶然”是形容词,它不能充当“写”的状语,应“偶尔”】
(3)重复赘余
经过治理整顿,剧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不再互相拥挤。
〖“互相”表意上与“拥挤”重复〗
(4)用法不明
有些虚词,看上去语意相近,用法差不多,但限制修饰作用不同,表达效果也不一样。
新来的班主任同老班主任一样,更会关心我们
〖“更”表示程度进一步增加,用于程度比较时,就能用“更”,改为“很”〗
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逐渐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逐渐”,渐渐;逐步,侧重于渐进性,能修饰形容词。“逐步”,一步一步地,不能修饰形容词。例:天气逐渐冷起来,不能用“逐步”。〗
补充:“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随着时间连续而级慢地变化或增减。多修饰一些自然现象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与人们的意志无关或关系不大。例:月亮渐渐从东山升起。(不能换“逐渐”)
例:过了清明,天气渐渐暖起来了|十点钟以后,马路是的行人渐渐少了|站台是的人群向渐渐远去的火车招着手
逐步深入|工作逐步开展起来了
影响逐渐扩大|事业逐渐发展|天色逐渐暗了下来
5、介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介词滥用
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用了“在……上”这一介词结构,改变了句子的内容和结构,变成“人是错误”的了,应去掉“在”与“上”,让“看问题的方法”作“错误”的作主语】
消费者权益受到无理的侵犯或粗暴的践踏时,当事人应诉诸于法律,切不可采取个人行为私自解决。【“诸”是一个文言复音词,相当于“之于”】
对于凡是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果的科学家、技术人员都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对于……科学家、技术人员”构成了一个介词结构,充当句子的状语,造成了主语残缺,应删去“对于”】
(2)介词脱漏
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在塑造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形象有重大突破。
【“在”后面缺少搭配的名词,导致了成分的残缺,可在“形象”后面补上“方面”,构成介宾短语,充当“有”的状语】
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句首加上“对于”,否则句子结构不明、表意不清】
(3)介词误用
今年要以下岗工作的再就业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切实抓好。
【把“以”改为“把”,“把……作为”是一固定结构。】
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任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进一步鼓起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中”这种格式用来表时间或空间,而不表示来源或由来,应为“从……中”】
(4)介词位置不当
经过他长达三年的苦心研究,终于在新品种的研制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分句的主语是“他”,把“经过”放到“他”后】
他感到自己被人不了解,十分痛苦
【把字句、被动句中,能愿动词和否定词都应该放在“把”“被”前】
(5)主客体位置倒置
《文心雕龙》,对我们这些只有初中水平的人是看不懂的。
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报纸”与“我”对换】
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比较一先一后的事时,以后者为主,应为“今年的学习成绩与去年……】
6、连词使用中常见的错误
(1)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只有从思想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只有……才】
(2)误用关联词语
铁道部决定,先评选出各局的先进个人,从而评选出全部的先进个人。
【“从而”改为“进而”。“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进而”则表示在前一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行动,表递进。】
(3)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
至于我报考师范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
【“至于”表示另提一事,只能用在后一件事上,而该句把它放在第一件事“报考哪类学校”之前显然不合适,应放在后一件事,“哪”字前。】
四、小结、作业
第二教时
一、复习
二、掌握一些辨析虚词的巧妙方法 
    1、弄清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从意义和用法上辨析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都有它的静态义和动态义,但虚词指那此表示的意义不大实在,使用起来比较抽象,因此,应当掌握各种虚词的用法,培养敏锐的语感系统,注意区别用法相近的虚词在用法上的细微差别,在实践中提高运用虚词的能力。
   例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为什么语言要学,    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     语言这东西,   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我们还要多多吸收外国的新鲜东西。   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答B
A 并且  所以  不是  不单       B 并且  因为  不是  不但
C 而且  因为  怎么  不但       D 而且  所以  怎么  不单
学习   (必须、必需)刻苦钻研。(必须)
忽然(副词)——突然(形容词)、剧烈(副词)——激烈(形容词)、
必须(副词)——必需(形容词)、特别(副词)——甚至(连词)
2、弄清关联词语的正确搭配——从搭配上辨析
   例1: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
 “而且”应改为“反而”。 “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只能与“反而”搭配。
例2:现在,无论城市和农村,都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和”应改为“还是”。 “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等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如“和”)搭配。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
常用成套关联词语有: 
表并列的:“不是…而是…、是…不是…、既(又)…又…”; 
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要么; 
表递进的:“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反而)…、尚且…何况…”; 
表转折的:“虽然…但是…、尽管…可是…”; 
表条件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不管…总是…”; 
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 
表因果的:“因为(由于)…所以(就、因而、以致)…、既然…就(那么、又、便)…”。 
常见单独使用的关联词语有: 
表并列的:“同时、同样”, 表递进的:“况且、进而、甚至”, 表转折的:“然而、却、只是、不过”, 表因果的:“因而、从而、因此”等。 
   “人有七情六欲”   不错,但    物欲怎样膨胀,都不能应该折损祖国在心目中的光芒和庄严,    真是“欲壑难填”,   作为伟大民族光荣的一员,难道可以置国家、民族于脑且吗?答:C(P51—2)
A 当然  尽管  纵使  但                B 当然  无论  哪怕  但
C 固然  无论  纵使  而                D 固然  尽管  哪怕  而
3、弄清词语表达的语气——从语气上辨析
分清是假设口气还是既成事实。 关联词语中有些表示的是假设语气,比如,“即使、不管”;有些表示的是既成事实,比如,“虽然、尽管”。如果辨别不清,就可能出错。 
例4:尽管路途遥远,他还是坚持要去。(“路途遥远”是事实。〖为何种关系?〗) 
例5:不管路途有多远,我都要去。 (“路途有多远”是假设〖为何种关系?〗) 
    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如“还是、何况”,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如“与其、不过”,有些用来表达强调语气,如“宁可”。分辨不清就会误用。 
    去电影院,或者去滑冰场?他一时拿不定主意。(“或者”只能用于陈述语气,应改为“还是”。)
我不清楚他到底是今天来   (还是,或者)明天来。答:还是
“或者”用在陈述句中表选择关系,不表示疑问;“还是”含有疑问语气,可用在问句中,也可以用在非问句中,往往表示作者已选定的语气,还可以指“没有变化、照旧”等语气。
4.弄清虚词的位置——从位置上辨析
分清是用于前一分句还是后一分句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在例句中的位置不对了,就是误用。  
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半年。(“由于”应改为“因为”) 
注意主语前后虚词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虚词用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语前。  
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主语不同,“不仅”应放在“我”之前) 
为了表达需要,用在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会改变位置,用在后一分句,起强调作用。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虽然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对)
   
三、注意一些典型虚词的用法。
例1:        这个决定,我发表一点不同意见。
填上“对、对于、关于”都可以。
“对”有“向、朝、对待”的意思时候,不能用“对于”
“关于”表关涉的范围,不指对象;“对于(对)主要指出动作行为的对象,两者不能换。因此凡单指对象,只用“对于(对)”,凡是单指范围的,用“关于”。只既指对象又指范围而且又是用在主语前时,可以通用。
例2:张老师和李老师说说话。(歧义)
注意虚词的词性 
有些虚词兼有两种词性,象“和、与、跟、同”,既是连词又是介词,这就要结合语境认真辨析。
第一,连词“和、与、跟、同”的前后两项次序一般可以调换,而介词“和、与、跟、同”的前后两项绝对不可调换。
第二,连词“和、与、跟、同”的前边不能加修饰语,而介词“和、与、跟、同”的前途加修饰语。(“和他一块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介词)
例3:一个人的天性不是天生的,而是   (由于、由)他的家庭出身、生活环境和经历决定的。
由——由于 “由”是介词,表凭借。“由于”作连词或介词,表原因或理由。
例4:选词填空。(为/为了/因为……所以)
 (1)这些考古新发现,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为) 
(2)   营救落水的儿童,他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冰冷的河水。(为了) 
(3) 大家缺乏经验, 前几次实验都没有成功。(因为)
为——为了、因为 “为”是介词,引出对象,用法较多。“为了”是连词,表目的,一般单用。“因为”是连词,表原因,常和“所以”连用。
 
例5:判断下列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如错误则加以改正。 
(1)天亮后,雨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了。 (“而且”不能表反方向的递进,应改为“反而”) 
(2)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而且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3)前年在上海见过一面,而后就不知他的去向了。 (“而后”不能单用,应改为“以后”) 
(4)听说老人家身体欠安,故而特来看望。 (“故而”是单用词,常用于书面语中) 
(5)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进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进而”表递进,应改为表相因相成的“从而”) 
(6)我亲自感受过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因而对近百年来那些为中国寻求解脱之路而牺牲的先行者,一直怀有崇敬的心情。(√) 
(7)这么多事情一个人一天做完是困难的,更而况他是新手。(“而况”前不能加“更、又”) 
而——而且、从而、进而、因而、反而、而后、幸而、而况 “而”用法较多,可以表并列、递进、转折;“而且、进而、而况”只表示递进,“而且”常和“不但”连用;“反而”表意思相反的递进;“从而、因而、故而”表因果;“而后”表承接;“幸而”是副词,表示借以免除困难的有利情况。
例6: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而且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而且”应改为“况且”) 
从教育部“减负”的通知下达以后,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组织中小学认真学习而且贯彻执行。(“而且”应改为“并且”)
⑩且——尚且、而且、并且、况且、暂且、姑且 “且”作连词,表递进;作副词,表暂时。“尚且”通常与“何况”成套使用,表递进;“而且”通常与“不但”成套使用,表同方向的递进,不再引出其它内容;“况且”一般单用,表示进一步追加理由,再引出结果;“并且”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先后进行;“暂且、姑且”是副词,表示暂时地。
例7:(1)对于劳动竞赛中优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以他们适当的奖励。(“给以”后只跟接受的事物,不跟接受的人。应改为“给”) 
(2)发现问题要及时加以(予以)解决,不能拖拉。(“加以、予以” 一般用在由动词转成的名词前,表示如何对待或处理前面提到的事物。)
 (3)那里出产的梨子究竟有多少种呢?很惭愧,我几乎难以记住它们的大名。(“难以”意思是“不容易”,后面必须有动词相连) 
(4)必须放手发动群众,让群众的意见得以充分发表出来。(“得以”近似于“能够、可以”,后面必须有动词相连)
以——给以、加以、予以、难以、得以 
四、强化训练(略)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