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丰县顺河中学高考复习古典诗歌鉴赏语言部分教案(苏教版高三)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31阅读:
字号:小|大
一、考查方向
1、品位关键词语(含义和表达作用)
2、理解关键诗句(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3、析诗眼、析炼字(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二、考查类型
(一)、炼字类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品位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得把该字放回句中,并结合全诗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形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 炼动词——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2、 炼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例1:“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3、词性改变的活用词——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例如: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王维)、
“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
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4、特殊词(板书):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b.拟声词: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c.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例析1 :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问: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例析2、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
风已老,莺正年轻。梅子熟了,果肉鲜圆虽然是描写江南的初夏,但实在抵不了这一“老”一“肥”的诱惑,把它放到春天来了。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艰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月的时光。又一个雨“肥”梅子。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例析3、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藏泉由于岸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随堂演练1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黄氏延绿轩[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随堂演练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 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 )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
随堂演练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随堂演练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随堂演练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二)、语言特色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品味整首诗歌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
答题步骤:①用一二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例析: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4分)
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随堂演练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问: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
随堂演练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随堂演练8、阅读下面这首诗,请分析此诗
的语言特色。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品位关键词语(含义和表达作用)
2、理解关键诗句(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3、析诗眼、析炼字(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二、考查类型
(一)、炼字类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品位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得把该字放回句中,并结合全诗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形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 炼动词——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2、 炼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例1:“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3、词性改变的活用词——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例如: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王维)、
“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
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4、特殊词(板书):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b.拟声词: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c.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例析1 :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问: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例析2、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
风已老,莺正年轻。梅子熟了,果肉鲜圆虽然是描写江南的初夏,但实在抵不了这一“老”一“肥”的诱惑,把它放到春天来了。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艰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月的时光。又一个雨“肥”梅子。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例析3、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藏泉由于岸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随堂演练1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黄氏延绿轩[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随堂演练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 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 )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
随堂演练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随堂演练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随堂演练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二)、语言特色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品味整首诗歌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
答题步骤:①用一二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例析: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4分)
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随堂演练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问: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
随堂演练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随堂演练8、阅读下面这首诗,请分析此诗
的语言特色。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