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开“言”还原“文”——再谈文言文教学(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31阅读:
字号:小|大
长期以来,怎样才能教好文言文,一直是语文教师的困惑。作为青年教师,我更是大惑特惑。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他们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如今,在如火如荼的课改活动中,有的教师又脱离了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技巧、人物形象、思想情感等。此种教法,学生读不读文本大致都能说上几句,课堂的参与面较广,气氛当然也较活跃,有时同学间对老师设计的某一问题甚至还能产生激烈的争论,甚是热闹,学生固然听得津津有味。可当问及书本内容知识点时,他们却是一脸茫然,一问三不知。此二法失误的实质都是因为没有正确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
所以,在谈文言文教学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文”和“言”各指什么,包括哪些内容。“文”是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包括文章、文学、文化。“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和作用,具体包括词语的积累、古代汉语的语法、文言文的诵读方法、解读方法、文言的语感等。在去年的培训中我也曾纂文《追求“文”与“言”的和谐》试着探究如何处理“言”与“文”的关系这个问题。今年再次“旧事重提”,我主张文言文教学要泡开“言”还原“文”。说法变了,实质上内容仍是一致的,即在“言”与“文”的对立中谋求统一。
众所周知,文言文是以简约凝练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结晶的文体,读的时候要学会用“泡”的方法去丰富还原凝练语言背后深层次的东西,从而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心理上的愉悦。这就兼顾了“言”与“文”的学习。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决定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预先解决“言”的问题。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结合注释、自读提示的基础上,自主疏通文意,阅读并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进行自我解答,并做记录,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答各自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在基本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通过反复的诵读,使学生读清句读,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语调,准确传达出作者的思想与感情来。有的甚至要求学生课前背熟。在正式讲课时,教师只需以检查的方式带一下知识点,对于学生掌握不准确或较为重点或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重点强调一下。养成良好习惯,轻松解决“言”的问题。
2. 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都是说的诵读的重要性。朱自清也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可以说,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钥匙。一读文本,扫除文字障碍,把握文章大意;二读文本,处理好语气语调,安排好节奏、语速;三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思想与作者思想,体会写作技巧;四读文本,引导学生边读边画,画出会意处,画出不解点,引导学生质疑,安排大家探究,互答疑点。五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炼升华,让学生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染。可见,阅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一遍遍阅读的过程,文言文教学也便由“言”过渡到“文”,这也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
3. 进行比较鉴赏阅读与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比中学习,在比中思考,在比中理解。如今天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中,临沂十八中的段淑君老师设计的与《荆轲刺秦王》的对比阅读,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苏州十中的滕柏老师设计的拓展阅读《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思考:史论与纪传文学在思考角度与写作技巧上有何区别。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总之,在平仄交替、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朗读中,学生的学习由“言”泡开生发到“文”,师生在诵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还原文言文学习的真正魅力。读吧,犹如古私塾中的学子,读得摇头晃脑,读得唾沫飞溅,读得自我陶醉忘乎所以,读成一种习惯,读成一种能力,读成一种姿态!读成一种生活!这才是校园中最亮丽一道的风景线!
所以,在谈文言文教学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文”和“言”各指什么,包括哪些内容。“文”是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包括文章、文学、文化。“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和作用,具体包括词语的积累、古代汉语的语法、文言文的诵读方法、解读方法、文言的语感等。在去年的培训中我也曾纂文《追求“文”与“言”的和谐》试着探究如何处理“言”与“文”的关系这个问题。今年再次“旧事重提”,我主张文言文教学要泡开“言”还原“文”。说法变了,实质上内容仍是一致的,即在“言”与“文”的对立中谋求统一。
众所周知,文言文是以简约凝练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结晶的文体,读的时候要学会用“泡”的方法去丰富还原凝练语言背后深层次的东西,从而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心理上的愉悦。这就兼顾了“言”与“文”的学习。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决定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预先解决“言”的问题。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结合注释、自读提示的基础上,自主疏通文意,阅读并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进行自我解答,并做记录,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答各自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在基本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通过反复的诵读,使学生读清句读,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语调,准确传达出作者的思想与感情来。有的甚至要求学生课前背熟。在正式讲课时,教师只需以检查的方式带一下知识点,对于学生掌握不准确或较为重点或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重点强调一下。养成良好习惯,轻松解决“言”的问题。
2. 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都是说的诵读的重要性。朱自清也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可以说,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钥匙。一读文本,扫除文字障碍,把握文章大意;二读文本,处理好语气语调,安排好节奏、语速;三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思想与作者思想,体会写作技巧;四读文本,引导学生边读边画,画出会意处,画出不解点,引导学生质疑,安排大家探究,互答疑点。五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炼升华,让学生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染。可见,阅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一遍遍阅读的过程,文言文教学也便由“言”过渡到“文”,这也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
3. 进行比较鉴赏阅读与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比中学习,在比中思考,在比中理解。如今天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中,临沂十八中的段淑君老师设计的与《荆轲刺秦王》的对比阅读,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苏州十中的滕柏老师设计的拓展阅读《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思考:史论与纪传文学在思考角度与写作技巧上有何区别。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总之,在平仄交替、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朗读中,学生的学习由“言”泡开生发到“文”,师生在诵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还原文言文学习的真正魅力。读吧,犹如古私塾中的学子,读得摇头晃脑,读得唾沫飞溅,读得自我陶醉忘乎所以,读成一种习惯,读成一种能力,读成一种姿态!读成一种生活!这才是校园中最亮丽一道的风景线!
史先慧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