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以阅读教学促进考场作文(人教版高三教学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32阅读:
字号:小|大
现在高三学生的考场作文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有一类很引人注目:或泛泛而谈,事事是中心,但全文显得平乏没有一个中心;或叙事盲目,与话题关系不紧,甚至通篇不与话题搭界;或有开头无结尾,有结尾而无开头如空穴来风,与文章主体不搭界;或体式混乱,呈现“四不像”(虽则现在强调“淡化文体”)。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宏观结构观念不清晰。其原因无外是因为考场没有很好构思、时间不够等等。但最首要的是因为许多考生都没有很好的文章的结构观念,对写作手法的灵活性把握不够。
平时作文是自由作文。但它是不自由作文,要求在短时间内进行写作,还要言之有物,情神兼备。考场作文虽不等同科举考试的八股文,但如无一定的章法可循,必定会写成“写者难写,教者难教,改者难改”的文章。这可循的一定的章法,笔者认为“文章的结构观念”是其中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
“文章的结构观念”从何而来?我个人认为应从阅读教学中来。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是由“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两部分组成的。而许多教师在平时教学和高考复习中都摆脱了教材,尤其是在作文的平时练习和高三复习中。由于这一点,甚至于在高考复习的全盘过程,形成“语文教材无用”的观点和做法。因此,正本清源,利用好语文教材中“阅读”的部分来把作文教学搞好是当前作文教学的重点。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篇目,是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的文学作品。这个“高”不仅体现在其内容上、语言上,而且更主要的体现在其结构上。试想一位有名的作家在创作一部散文或小说之时,它对要创作的作品头脑中连一点整体结构的观念都没有,他怎么进行创作?一部好的作品就在于作者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和清晰的创作构架(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称其为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为了十分准确地表达其中心而采用的创作手法,而它们就是笔者认为的“文章的结构观念”的三个基本要素。而讲中心、讲结构、讲创作手法不就是现行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常规的教学步骤吗?
笔者在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就是结合“文章的结构观念”把平时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密切结合起来的。
首先,借助阅读教学给学生的树立大量的“文章的结构观念”范例。
在教授《背影》时,我让学生借鉴其倒序结构的纵式结构,四次写背影、四次写流泪的线索性作用,以便于写家庭生活类的文章;在教授《荷塘月色》时,我让学生着重注意文眼的作用,以及文章第5、6段的写景的层次性,使他们进一步明确了“形散神聚”的特点和层次化写景的方法。《春》《济南的冬天》《胡同文化》《故都的秋》的教学都使学生借鉴到了不少把握景物层次特点的方法和排比式(横式)的文章结构体式。《琐忆》《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头尾议论、抒情,中间以典型性事件组成横式结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纵式的全文呼应对照式结构。《五人墓碑记》的倒序结构兼记叙、议论的结合。《登泰山记》的清晰的纵式行文结构。小说类的《失街亭》“战前部署---战争经过---战后措施”、《故乡》“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清晰结构也给学生留下了强烈的印象。说明文教学以《苏州园林》为例,我让学生借鉴其一总七分结构的横式结构。以上仅为学生文章结构模式上的“沧海之一粟”式的很好范例。
语文教材是学生写作借鉴的宝库,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文章的结构模式上,更体现在创作方法上。笔者在教学中也时常让学生注意许多名家的优秀的创作方法。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桔灯》细腻、朴素的笔触和富有传神性的描写;《白杨礼赞》《海燕》《变色龙》的象征手法;《“友邦惊诧”论》的驳论笔法;《拿来主义》的比喻论证;《邹忌讽齐王纳谏》《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的取譬设喻的巧妙论证;《背影》《我与地坛》《项脊轩志》的取诸琐事、以情动人的创作手法;《我的空中楼阁》的多变的写作角度和美妙的语言;《林黛玉进贾府》《荷花淀》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项链》的悬念式结构;《赤壁赋》《种树郭橐驼传》的主客问答体;《狂人日记》的日记体。以上写作方法上就是很好的范例。
文言文“阅读”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把握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又可以使学生在叙事的详略和语言概括性方面提供借鉴。较有代表性的是符合多年高考考向的史传散文教学。如《鸿门宴》中刘项二阵营人物形象的对比以及作者运用高超的技巧将宴会写得起伏跌宕;详写刘项使其形象饱满,自不必说是由于主题的缘故,对范增、樊哙的寥寥数笔,其形象也十分突出。再如在《曹刿论战》《崤之战》《勾践灭吴》《赤壁之战》《失街亭》的教学中,古人围绕中心详略写战前准备、略写战争过程的笔法也使学生借鉴不少。
以上是笔者以“文章的结构观念”为指导抓好阅读教学促进考场作文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切入点。针对近年高考话题作文的模式,我结合抓好阅读教学促进考场作文的基本理念,我给学生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切实可行的考场作文程序。
首先,审读话题材料的要意和命题者的意图。
其次,构思并列出提纲。在考场上这一环节显得特重要。“文章的结构观念”是考场作文必须考虑的要素,它也决定了提纲的基本程式。列提纲的好处就在于不会使文章跑题,可写的东西千千万,关键时刻头脑清醒,能忍痛割爱。
提纲的基本程式为:
1、确立中心;(立意要高。)
2、起承话题,由大转小;(其作用在于把大的话题范围转为小的子话题。采用或开门见山,或以议开头,或抒情开头等开篇方法。)
3、写子话题。可采用排比式(横式)的结构,主体部分最好有写三个子话题组成,也可采用纵式结构将一个子话题深刻挖掘;(其作用在于使文章言之有物。主体部分最好以叙事为主;事件要有典型性:或取诸自己的生活琐事但能打动人,或取诸社会上具有影响力的人或事,或取诸国家大事,或取诸古今中外有可对比性的事件。列提纲时考虑写作方法。)
4、结尾点题,以小见大。(用抒情、议论、描写三种表达方式,或单一或复合点出子话题与话题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考场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完全可以打腹稿,反之,在草稿纸列出是最好的。
第三,撰写成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文章的结构观念”的指导下,根据提纲进行写作,如发现有选材组句有悖于提纲的地方应立即调整。
第四,简单修改。高考考场上对作文进行大改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而用符合要求的改动符号对错漏的字、词、标点进行添加或修改是可能的(高考考卷上不能用涂改液、改正纸之类的东西),也是有必要的。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树立“文章的结构观念”,不仅可以促进阅读教学自身,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考场作文水平。
平时作文是自由作文。但它是不自由作文,要求在短时间内进行写作,还要言之有物,情神兼备。考场作文虽不等同科举考试的八股文,但如无一定的章法可循,必定会写成“写者难写,教者难教,改者难改”的文章。这可循的一定的章法,笔者认为“文章的结构观念”是其中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
“文章的结构观念”从何而来?我个人认为应从阅读教学中来。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是由“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两部分组成的。而许多教师在平时教学和高考复习中都摆脱了教材,尤其是在作文的平时练习和高三复习中。由于这一点,甚至于在高考复习的全盘过程,形成“语文教材无用”的观点和做法。因此,正本清源,利用好语文教材中“阅读”的部分来把作文教学搞好是当前作文教学的重点。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篇目,是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的文学作品。这个“高”不仅体现在其内容上、语言上,而且更主要的体现在其结构上。试想一位有名的作家在创作一部散文或小说之时,它对要创作的作品头脑中连一点整体结构的观念都没有,他怎么进行创作?一部好的作品就在于作者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和清晰的创作构架(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称其为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为了十分准确地表达其中心而采用的创作手法,而它们就是笔者认为的“文章的结构观念”的三个基本要素。而讲中心、讲结构、讲创作手法不就是现行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常规的教学步骤吗?
笔者在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就是结合“文章的结构观念”把平时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密切结合起来的。
首先,借助阅读教学给学生的树立大量的“文章的结构观念”范例。
在教授《背影》时,我让学生借鉴其倒序结构的纵式结构,四次写背影、四次写流泪的线索性作用,以便于写家庭生活类的文章;在教授《荷塘月色》时,我让学生着重注意文眼的作用,以及文章第5、6段的写景的层次性,使他们进一步明确了“形散神聚”的特点和层次化写景的方法。《春》《济南的冬天》《胡同文化》《故都的秋》的教学都使学生借鉴到了不少把握景物层次特点的方法和排比式(横式)的文章结构体式。《琐忆》《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头尾议论、抒情,中间以典型性事件组成横式结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纵式的全文呼应对照式结构。《五人墓碑记》的倒序结构兼记叙、议论的结合。《登泰山记》的清晰的纵式行文结构。小说类的《失街亭》“战前部署---战争经过---战后措施”、《故乡》“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清晰结构也给学生留下了强烈的印象。说明文教学以《苏州园林》为例,我让学生借鉴其一总七分结构的横式结构。以上仅为学生文章结构模式上的“沧海之一粟”式的很好范例。
语文教材是学生写作借鉴的宝库,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文章的结构模式上,更体现在创作方法上。笔者在教学中也时常让学生注意许多名家的优秀的创作方法。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桔灯》细腻、朴素的笔触和富有传神性的描写;《白杨礼赞》《海燕》《变色龙》的象征手法;《“友邦惊诧”论》的驳论笔法;《拿来主义》的比喻论证;《邹忌讽齐王纳谏》《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的取譬设喻的巧妙论证;《背影》《我与地坛》《项脊轩志》的取诸琐事、以情动人的创作手法;《我的空中楼阁》的多变的写作角度和美妙的语言;《林黛玉进贾府》《荷花淀》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项链》的悬念式结构;《赤壁赋》《种树郭橐驼传》的主客问答体;《狂人日记》的日记体。以上写作方法上就是很好的范例。
文言文“阅读”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把握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又可以使学生在叙事的详略和语言概括性方面提供借鉴。较有代表性的是符合多年高考考向的史传散文教学。如《鸿门宴》中刘项二阵营人物形象的对比以及作者运用高超的技巧将宴会写得起伏跌宕;详写刘项使其形象饱满,自不必说是由于主题的缘故,对范增、樊哙的寥寥数笔,其形象也十分突出。再如在《曹刿论战》《崤之战》《勾践灭吴》《赤壁之战》《失街亭》的教学中,古人围绕中心详略写战前准备、略写战争过程的笔法也使学生借鉴不少。
以上是笔者以“文章的结构观念”为指导抓好阅读教学促进考场作文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切入点。针对近年高考话题作文的模式,我结合抓好阅读教学促进考场作文的基本理念,我给学生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切实可行的考场作文程序。
首先,审读话题材料的要意和命题者的意图。
其次,构思并列出提纲。在考场上这一环节显得特重要。“文章的结构观念”是考场作文必须考虑的要素,它也决定了提纲的基本程式。列提纲的好处就在于不会使文章跑题,可写的东西千千万,关键时刻头脑清醒,能忍痛割爱。
提纲的基本程式为:
1、确立中心;(立意要高。)
2、起承话题,由大转小;(其作用在于把大的话题范围转为小的子话题。采用或开门见山,或以议开头,或抒情开头等开篇方法。)
3、写子话题。可采用排比式(横式)的结构,主体部分最好有写三个子话题组成,也可采用纵式结构将一个子话题深刻挖掘;(其作用在于使文章言之有物。主体部分最好以叙事为主;事件要有典型性:或取诸自己的生活琐事但能打动人,或取诸社会上具有影响力的人或事,或取诸国家大事,或取诸古今中外有可对比性的事件。列提纲时考虑写作方法。)
4、结尾点题,以小见大。(用抒情、议论、描写三种表达方式,或单一或复合点出子话题与话题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考场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完全可以打腹稿,反之,在草稿纸列出是最好的。
第三,撰写成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文章的结构观念”的指导下,根据提纲进行写作,如发现有选材组句有悖于提纲的地方应立即调整。
第四,简单修改。高考考场上对作文进行大改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而用符合要求的改动符号对错漏的字、词、标点进行添加或修改是可能的(高考考卷上不能用涂改液、改正纸之类的东西),也是有必要的。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树立“文章的结构观念”,不仅可以促进阅读教学自身,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考场作文水平。
巨东涛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