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符合题意——高三作文教案(一)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34阅读:
字号:|
江苏省淮安淮州中学  韩维加

材料: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多许多的诱惑,令人眼花缭乱的游戏机是一种诱惑,别人穿的漂亮的衣服、高档的鞋子是一种诱惑,美味佳肴是一种诱惑,灯红酒绿的生活更是一种诱惑。面对诱惑,各人有着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行动。

要求:请以“诱惑”为话题写篇文章。

注意:①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教具:投影仪

【指导过程】

一、考纲要求:

投影出示:

2003年的《考试说明》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作文评分标准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基础等级D

①符合题意*

②符合文体要求

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④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二、考点阐释

符合题意是作文的首要问题,关键是“符合”二字。“符合”的含义是恰当、适当。现在的高考作文题从内容的选材到思想的定位,都比较宽泛,要求也相对灵活,但一定要“符合题意”。例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是大前提,你就不能写“假如”不成立,“记忆不可以移植”,大前提没有了,何谈移植呢?所以前提条件要承认,然后或记叙、或议论,都可以。



“题意”就是题目的宗旨、中心、观点、思想。抓住题意就抓住了灵魂,抓住了“神”,不然就会无的放矢。所谓“符合题意”,就是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确切理解它们的全部含意,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符合题意”,主要是理解试题所要求的作文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和字数等。在每年高考作文中上述每一个环节都有考生审错或疏漏。其主要原因还是没吃透材料.

三、试题回顾: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3全国卷作文题)。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试题分析]

2003年的这道高考作文题给出的材料是尽人皆知的“智子疑邻”故事。同样一句话,同样一句提醒,儿子说了,是聪明;邻居说了,倒成了盗窃的嫌疑。人是感情动物,感情又常常打着深深的主观烙印,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总难摆脱亲情的影响,这就会使人们的判断自觉不自觉地偏离事物的本来面目。情感的主观性,就像我们看插在玻璃杯中的筷子,直的会折射成曲的。在这道题中,“感情亲疏”不同于“感情冲动”“感情用事”“感情波动“等等;“对事物的认知”即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认识判断,也不同于一般的理智、决定。如果考生所写只是“感情与理智”“情感与判断”等不涉及“亲疏关系”导致“认知差异”内容的,就没有吻合题意。“亲疏”二字可以说是题眼。当然这道题也给了考生一定的立意自由:考生既可以否定这种因“感情亲疏”导致的思维模式,如现实中的任人唯亲、以亲疏关系判断一切等等;也可以肯定“感情亲疏”对认知的积极意义,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亲近之情引导审美意识等等。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3年京、皖春季高考题)

人生路上充满着挑战,挑战首先是挑战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敢不敢迈开第一步是挑战,要不要改变不适当的行为习惯是挑战,愿不愿意承担应负的责任是挑战,能不能承认错误也是挑战,等等。

请以“挑战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范围内。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试题分析]

这个话题首先保证了作文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作为对人生态度的考察,既不重复以往,又回避了当前热点。“挑战自己”在看似平常中体现了一种独辟蹊径的智慧。

在话题作文成为考场作文命题大势的情况下,作文命题必须加以限制,这是减少宿构和抄袭的保证,“挑战自己”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较为理想的话题,它的限制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它应该是从内心出发的,是主动的;②它是指向自己的,而不是指向他人的;③它是有一定前提的,既然是“挑战”,就不是顺其自然的,应该是在一定的已有条件下的积极应对。在审题中如果忽视了这几个方面,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切题现象。

要充分利用提示语,尽管简短,但每一小句都有很强的提示性,它指出挑战的对象既有对过去的,又有对未来的;挑战的目的既有针对自己的完善,又有针对他人的义务。注意了这些角度宽广的提示,就能较为快速地“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联想起多方面的内容。题目提示的巧妙性表现为,它在写作内容上是非常开阔的,而在主题方向上却避而不提,这样就留给考生极大的发挥余地,为充分考查学生的思维质量和创新能力预制了平台。在这个题目条件下,可以表现的立意有:挑战自己,人生才会更精彩;不断挑战才能不断超越;挑战就是打破现有的平衡;打败自己就是真英雄;人的潜能在挑战中迸发;挑战自己不怕失败;挑战自己是最大的享受;认清自己方能挑战自己;挑战自己需要勇气,战胜自己还需要智慧;挑战自己,不能超乎实际;等等。

四、布置作文(投影出示)

五、写作指津

“诱惑”,《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有两个义项:①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②吸引,招引。提示语中的“游戏机”、“漂亮的衣服”、“高档的鞋子”、“美味佳肴”“灯红酒绿的生活”都属于义项②。因此写作时,就要把“诱惑”的意思定位在义项②,只能写“物”的诱惑,而不能写成“人”的诱惑。追求这些物并无过错,关键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不择手段。不择手段则会导致犯罪,但诱惑不等于犯罪。拒绝诱惑不等于拒绝犯罪。只有准确把握了题意,才能避免不切题现象。



 作者邮箱: hwj405818@sina.com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