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四(教师中心吐血力荐)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54阅读:
字号:小|大
重庆四十九中学 夏永
(62).中心句判定
精选例题:分别指出下列各段的中心句(②)
甲 ①我们有远大的高尚的理想,这自然是很好的。②可是,任何远大的理想假如没有许多切实细小的工作来充实它,那么,它就只能是一个空洞的理想。③巍峨的宫殿,是由无数小石块建筑起来的,一切科学的伟大发现,都不知经过多少麻烦琐细的工作;改造旧社会的革命事业,更是非有无数的人来做无数细小的事情不可。
乙 ①教条主义者以为他们既已从书本上接受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他们就可以用简单的推理来获得关于任何问题的正确观点。②教条主义的文章表面上看起来也是在拥护什么,反对什么,但是因为它缺乏具体材料的具体分析,往往只好装腔作势,大声喊叫,以此代替科学的论证。③其实,越是这样,越是反映出这种文章的思想贫弱。
答:(③)
丙 ①当然,既善于观察,又善于贯通,这是最理想的了。②可是人们做学问总难免有所偏,或者比较善于观察现象,搜罗事例;或者比较长于分析条理,组织系统。③可以以一方为主,兼顾另一方,不可走极端,走极端就不会有成就。
讲析:答:(③)
判定中心句是测试主旨概括能力的一种形式,所谓中心句,即能体现一篇文章或一个段落主旨的句子。
解答这类题型也要从理解内容入手,分析句与句的关系。理解内容,包括判定文章或段落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
甲段是论证性段落。①句引入话题,②句“可是”标示了此句才是表达的重点所在,③句举例证明②句。这样一分析,很明显看出②句是中心句。
乙段是批驳性段落。①句分析教条主义的认识论的荒谬,②句分析教条主义者的文章“装腔作势,大声喊叫”的特点。③句进而分析教条主义文章“思想贫弱”的本质。三句话呈递进式,③句是揭示本质的句子,是本段的中心句。
丙段是论述性段落,论述怎样做学问的问题。①句提出“最理想”的两个“善于”,②句“可是”转入论述作者看法,列举人们做学问总难免有所偏的两个“或者”,紧接着用③句归结出“可以以一方为主,兼顾另一方”的主张。可见,③句是中心句。
课堂迁移训练 :
1.下面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尽管美国“学派”和法国“学派”都赞同我们的这一部分定义,即比较文学是超出国界的文学研究,但在实际应用当中,他们各自强调的重点却有一些重要差别。法国人较为注重可以依靠事实根据加以解决的问题(甚至常常要依据具体的文献)。他们基本上把文学批评排斥在比较文学领域之外。他们颇为蔑视“仅仅”作比较、“仅仅”指出异同的研究。伽列和基亚甚至认为影响研究也太模糊,太不明确,而宁愿要我们集中研究接受、媒介、国外旅行、一定时期内一国文学中反映出的对另一国的态度等等问题。这两位学者和梵·弟根不同,他们对欧洲文学大范围的综合研究也表示怀疑,认为那容易导致肤浅,导致不可靠的简单化和站不住脚玄想。
答:本段中心句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出下文的中心句
我们寻常大概都知道敬重“勇气”和敬重“正气”。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从理直气壮中所产生出的勇气。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有人问他什么叫做浩然之气,他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于道,无是,馁也。”这是天地间浩然正气。但是,我意以为非有几分呆气,勇气鼓不起来,正气亦将消散;因为“虽千万人,吾往矣!”非有几分呆气的人决不肯干;“以直养而无害”亦非有几分呆气的人不肯干。试想,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不是呆气的十足表现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一段文字共有八个句子,哪是中心句
①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已的力量来办。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③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④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⑤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⑥同时,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⑦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⑧中国人民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A.① B.② C.⑦ D.⑧
4.请选出本段的中心句
①鲁迅关于治学的一个突出的见解是:②治学要先治史。③这是读书的途径也是治学的方法。④鲁迅认为,不论做什么学问,要先从读史入手。⑤这个看法是继承了清初学者的优良传统的。⑥清初的学者,虽然也治学,但他们首先治史学。⑦可见,鲁迅提倡治史,是对清初学风的继承。⑧这种观点,在当时是起到扭转一代学风的作用的。
A.② B.③ C.⑦ D.⑧
(63)内容承接类语句归位
精选例题: 阅读段落,完成语句归位题
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方说,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甲)”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乙)”以后的处境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丙)”的感慨?
(1)选出能恰当归入(甲)处的一项:(A)
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B.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C.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D.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2)选出能恰当归入(乙)处的一句:(C)
A.弟走从军阿姨死 B.梦啼妆泪红阑干
C.老大嫁作商人妇 D.秋月春风等闲度
(3)选出能恰当归入(丙)处的一句句:(C)
A.江州司马青衫湿 B.如听仙乐耳暂明
C.同是天涯沦落人 D.杜鹃啼血猿哀鸣
讲析:
语脉是作者思路展开的语言形式,解答这类题型,要从理清作者思路入手。
从原文抽出若干语句再指令归位,就是为了测试对语脉的把握能力。归位类型从形式看似乎都一样,其实,测试角度多种多样。精选例题要求归位的着眼点是测试从内容承接的角度把握语脉的能力。
精选例题选段有两处类比,(甲)处归入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得意时的情况才能与“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类比,而且,类比点不应是歌妓接客时的喧闹情景(C),也不应是贵族子弟争相宠爱歌妓的情景(B),更不可能是盲目欢度青春的概述(D),只有A项才能与作者相应的情况类比。(乙)处归入的,应当是能与作者“被贬以后的处境”类比的内容。C项“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凄凉结局,与作者被逐出京城,“谪居”小城的结局确有相似之处。
(丙)处应归入的,应当是由上下文两处类比后推断出的“感慨”。从内容承接看,首先应当是“感慨”,进而应判定是作者的而决非琵琶女的感慨。A项是描述,不是感慨;B项与上文语境相去甚远;D项是作者自述心境而非感既;C项正确。
课堂迁移训练 :
1.选出恰当的项归入文中[甲]、[乙]、[丙]三处
沿海渔民在捕捞黄花鱼的时候,仍常用耳朵靠在船板上测听鱼的声音,[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能够利用“水中听音器”来收听鱼类的声音,[乙]将来,由于对鱼类发声现象的深入研究,完全有可能做到如下两点:一是利用仪器测知鱼的声音,│丙│二是利用鱼类发声招引异性的现象,可以人为地把特定的音响送进水中,传播出去,从而把鱼诱集成群,甚至使它们游到渔网中去。
A.了解鱼群的大小、移动方向、离渔船的远近等。
B.断定鱼群移动位置和大小,准确地组织捕捞。
C.据以判断鱼群的大小、位置和移动方向,从而采取捕捞措施。
D.断定是什么鱼,在什么地方,有多少,准确地组织捕捞。
答:甲 乙 丙
2.“城市的形成,促进了产生力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很大的进步”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的,请放回原处。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的中心地就已经出现围有土石墙的居住地。[甲]到奴隶社会形成之后,这些地方就成了奴隶主贵族统治的中心,同时也是手工业和商业汇集的地方。[乙]这就是早期的城市。[丙]但是大奴隶主,大商人,高利贷者和国家官吏聚集在城市里,对劳动者特别是广大乡村劳动者实行野蛮的统治和残酷的剥削,他们把财富集中在自己手里,挥霍享受,使乡村处于极端贫困落后的愚昧的状态之中,这就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尖锐对立。[丁]城市和乡村的对立,实质上是奴隶社会阶级对立的一种表现形式。
A.乙处 B.甲处 C.丁处 D.丙处
3.下文空格中依正确的顺序应填入的一项是
话说四川眉州,古时谓之蜀郡, 山川之秀,钟于人物。生出个博学名儒来。此人姓苏名洵,字明允,别号老泉。当时人称老苏。老苏有二子:大苏、小苏。大苏名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小苏名辙,字子由,别号颖滨。
空格处含有以下四句:①山有莫顺、峨眉②又曰眉山③水有岷江、环湖④又有嘉州。其正确的顺序应填写( )
A.②④①③ B.④②③① C.④②①③ D.①③④②
4.为划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空气清朗了,道路更加看得清楚,[甲]。农舍里点着松明,发出红色的火光,山谷里缭绕地升起一团团烟雾来,云雀嘹亮地歌唱着,黎明前的风吹出了──于是徐徐地浮出红色的太阳来。四周远处都看得清楚了;太阳阳很快地升起来;天空明净;[乙]。
[甲]处正确的选项是:
A.天色昏暗,云发白了,田野茫茫一片。
B.天色明净起来,云发白了,田野显出了绿色。
C.天色渐渐明晰起来,云发白了,田野显出一片宁静。
D.天色明净起来,云发亮了,田野显出了绿色。
[乙]处正确的选项是:
A.这边是大片的水汪汪的青草地;草地那边有几个平坦的丘陵。
B.那边是水汪汪的大片青草地,草地这边有几个平坦的丘陵。
C.这边是水汪汪的大片青草地;草地这边是几座平坦的丘陵。
D.那边是大片水汪汪的青草地;草地那边是几个平坦的丘陵。
(64)推论类语句归位
精选例题: 选出能恰当归入方框,作全段结句的一项(D)
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革命者,如欲求致胜,必须具备自觉。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相结合,无产阶级才能达到自觉;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实践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相结合,共产党才能达到自觉;革命者在实践中学习,找到了正确的观点方法,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达到自觉。。
A.要达到自觉,必须参加革命实践活动。
B.要达到自觉,必须学习马列主义理论。
C.要达到自觉,必须使自己成为革命者。
D.要达到自觉,必须理论结合实践。
讲析:
这类题型测试把握作者推理思路的能力。解答时,要理清作者展开推理的过程。精选例题选段首句提出论点:“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革命者,如欲求成致胜,必须具备自觉。”这里,陈述对象包括三个方面,按逐步缩小范围的次序排列。接下去是一个长句,分别论述“无产阶级”“共产党”“革命者”怎样才能达到自觉。要认真研究这“怎样”的内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相结合”“革命实践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找到了正确的观点方法,不断吸取经验教训。”这些“怎样”的特点都是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因此,推出的结论当然是D项。
课堂迁移训练 :
1.选出恰当的一项作为全段的结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的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现在群众中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很多,党内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也很多。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地做好,不能放松。这项工作,各级党委要做,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每个党员都要做。要做得有针对性,细致深入地为群众所乐于接受。最重要的条件,就是需要动员群众做的,每个党员,特别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因此,
A.为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求改善党群关系,改善党的领导作风。
B.为了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也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工作作风。
C.为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制度。
D.为了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也要求党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
2.下面一段文字的结句应是哪项
文学中的参天大树都是现实主义大师们的业绩,名单已无庸列举;其他各种倾向各种流派的优异之作,或是现实主义内容为之撑持,或则纵使动人,但从文学史的宏观瞻下只是参天大树周围的小花小草,这是任何诡辩所无法改变的事实。参天大树的繁茂枝叶上并不缺乏绚丽的花朵供人品尝,但它伟岸气势的慑服人的力量使人不再注意它的小花小朵,而那些没有伟大气魄的小花小草之所以吸引人的则只是罗曼·罗兰称之为“小组艺术”的碎锦。文学的风景线里没有小花小草是寂寞的,但没有生命力充沛的参天大树就更显得景致的平庸和没劲;倘若尽是些小花小草、荆棘藤蔓,景观就芜杂荒茫而不成大气象了。因此,
A.在文学的交响曲中,不能没有现实主义的音符。
B.在文学的画幅中,不能没有现实主义的景观。
C.在文学的交响曲中,现实主义应是主旋律。
D.在文学的画幅中,现实主义应是主旋律。
3.请依据下段文意,在横线上写出结句。(限于16字以内)
客观的物理时间是不以人的主观知觉为转移的。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这样描绘客观时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利的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双眼和太阳再见,这真又溜走了一日。”时间就是这样,人不能两次度过同一个时间,人不能重度前一小时,或前一分、前一秒。当你说“现在”、“此刻”时,“现在”、“此刻”已经风驰电掣般地过去了。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它是物质运动的发展顺序和持继性。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转折类语句归位
精选例题:选出能恰当归入方框的一句(D)
春天的生机最旺盛,春天享有的美誉最多, 。
生机一经放纵而恣肆,就会赘生出狂躁;绚丽一经浮华而奢侈,就会转化为妖冶;欢乐一经失探而无度,就会带来戕害;暖风一经失去清新和洁净,就会助长怠惰和委靡。
A.春天实在是最美好的季节
B.沐浴在春光里有多么幸福
C.然而,春天也最危险
D.春天潜伏的危机也最大
讲析:
行文中,语意转折处要有明确交代。这类题型就是测试判定语意转折时语脉走向能力的。
解答这类题型,需要比较强的“瞻前顾后”能力,要理清行文怎样开始,如何承接,在何处发生了转折,转到什么内容,转折后怎样推进等等。
精选例题选段从春天生机旺盛,美誉最多起笔,方框后则论如果失度,生机、绚丽、暖风都会转化到相反的一面。可见,方框中语句应是该段语意转折的衔接部分,承前是向另一面意思转折,启后是下面句子的总领。
四个备选答案中,A、B句没有转折义,插入方框会使语脉中断;C句直述“春天最危险”,与下文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转到反面去的意思不合;D句“潜伏的危机”正是对上的转折,对下的总领,D是正确选项。
课堂迁移训练 :
1.选出恰当的一项归入方框中
鲁迅主张读书要“泛览”,要广博一些。他指出读书必须“博采众家,取其所长”,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鲁迅自己,从少年时代起就养成了“泛览”的习惯。童年入私塾读的是《鉴略》,他却喜欢在课外看有图的《花镜》《山海经》等书。这样,他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 他认为应该在“泛览”的基础上,“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一门或几门”,他以为一味“泛览”就等于“杂耍”,应当严肃认真地深入下去。他总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辑录、校勘、整理第一手资料,成文时,力求体例严密,考证周详。
A.鲁迅主张读书要精专。
B.然而“泛览”却达不到精专的地步。
C.可见,“泛览”是读书唯一的方法。
D.然而,“泛览”有时也不一定能起到效果。
2.请为方框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时间最大公无私,对谁都一视同仁。然而,有些人都能在相同的时间里比别人多做许多事。他们追踪着时间的足印,寸步不离,他们的生命都让学习和工作占据着。鲁迅先生为了革命事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死》一文中写道:“要赶快做。这‘要赶快做’的想法是先前所没有的,只是在不知不觉中,想到了自己的年龄。”是的,时间和生命在他的眼里真是无价之宝啊!记得小时候曾听大人讲过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明天”的老人,他幼年时晃晃悠悠,自以为来日方长,不知不觉便是壮年,接着,又到了老年,虚度了整个一生。这位“明天老人”活的时间不短,但他的生命价值却少得可怜。……
A.可是,有的人却不理解鲁迅所说的话。
B.可是,有的人却只在口头上承认时间的重要。
C.可是,有的人却活得没有意义。
D.可是,有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蹉跎岁月,虚掷光阴,活得没有意义。
(66)递进类语句归位
精选例题: 下面一句是从选段中抽出来的,选择归位恰当的一处(A)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就是一个不断排解忧患的过程,许多喜事往往是由忧事转化而来的。
①人逢盛世喜事多。②今天的改革、开放带来新的世态人情,令人高兴的事总是多的。③但任何时代,除了忧患的内容和性质不同外,社会和个人都不可能绝然避免忧患。④排除了旧忧,又出现新忧,忧忧喜喜,喜喜忧忧,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也就在这忧喜参半、不断转换中实现的。⑤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闭着眼睛不敢正视,甚至掩饰它。⑥君不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吗?
A.③句与④句之间 B.②句与③句之间
C.④句与⑤句之间 D.⑤句与⑥句之间
讲析:
当语意向深一层推进时,语脉的走向也随之向深一层推进。递进类语句归位题型,测试的就是把握层进式推进语脉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型仍然要从理清作者思路入手。精选例题选段①②句谈“喜事”,③句用“但”一转,换了一层意思:谈“忧患”不可能绝然避免。那么,深入一层该谈什么呢?从④⑤⑥句内容看,应当谈“忧患”与“喜事”的转化关系。从选段中抽出的一句,正是将语意向深一层推进的开始,应当放在③句与④句之间,它把③句的意思向深推进,由谈忧患不可绝然避免推进到“改革和建设就是一个不断排解忧患的过程,许多喜事往往是由忧事转化而来的”,④句再推进一步,论述喜忧参半,不断转换对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的作用。全段就这样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述。
课堂迁移训练 :
1.下面一句是从文段中抽出来,请选择恰当的地位归位
“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的兴趣,是由无产阶级世界观,崇高的生活目的和远大的理想所决定的。”
①我们特别重视读书的兴趣。②兴趣可以推动我们去自觉地接近书本,③鼓励我们发挥出更大的的学习积极性;④还可以掌握知识做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⑤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⑥这并不是提倡兴趣主义,为兴趣而兴趣,或者为了追求兴趣而去读书。⑦这就要求我们引导着兴趣去接近书本,刻苦地读书和学习,获取知识,并进行创造性劳动。⑧为在我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A.在⑤句前 B.在①句前 C.在⑦句前 D.在⑥句前
2.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归入方框里
人类依赖自然界,不仅包括光、热、大气、水、土、矿藏等无机自然资源成分,而且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这两大部分一起形成自然界的大锁链。人类生存在这个大锁链中、紧紧依赖于所处的自然环境,取之于自然资源:没有自然界,人类就不存在。 恩格斯曾经批评说:“自然主义的历史观是片面的,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可见,人类可以通过自己制造工具,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劳动生产,改变自己。
A.我们必须承认自然界作用于人。
B.我们还必须承认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
C.只有人才给自然界打上一定的印记。
D.只有承认自然界的主宰作用才能承认人类。
(67)含蓄语句的理解
精选例题: 在正确解说画线句含义或表达作用的项后括号内打“√”
王霞并不问路为什么这样长,她甚至希望路更长一些,好让她和刘健无止境地谈着贝多芬和肖邦,谈着李白和杜甫,谈着达·芬奇和塞尚。
A.好让她和刘健尽情倾诉衷肠 (√)
B.好让她多向刘健学习些知识 ( )
C.好让俩人彼此增进了解 ( )
D.表现二人志趣相投 (√)
E.表现二人互相帮助的诚意 ( )
F.表现王霞对刘健的爱恋之情 (√)
讲析:
句子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表现出确定的含义,发挥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从表现手法看,有的句子直露,有的句子含蓄。理解含蓄语句的意义和表达作用,是阅读能力测试常涉及的题型。
解答这类题型,要从理解语境入手,进而理解含蓄语句蕴含的意义和表达作用。
选段记叙的是王霞的心理活动,这就是规定的语境。理解句义,要紧扣住“心理活动”分析。理解含蓄语句要透过语表,揣摩深意。理解选段中画线句,要透过“无止境地谈”,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分析这些心理活动的含义。可以看出,这是一对恋人。从王霞的角度分析。A、E都正确理解了她此时的心理活动。从画线句表达的作用分析,C、D都是正确理解。B项显然是错误理解,E项理解也流于表面。
课堂迁移训练 :
1.阅读下文,选出对画线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易卜生是挪威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揭露社会现实,苦于寻找不到拯救社会的办法,在《玩偶之家》中对娜拉出走以后往何处去未能解答。因此,列维陀夫说:“易卜生是天才的问号(?)”;肖伯纳是英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揭露资本主义常用幽默讽刺手法。平民看了为之感叹,统治者看了感到吃惊和不安。因此,列维陀夫就评论说:“肖伯纳却是一个伟大的的惊叹号(!)”。我国著名作家唐弢在分析鲁迅的一生和他的作品后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
A.认为鲁迅为人直朴、刚强;作品非常感人。
B.认为鲁迅是一个彻底的共产主义战士;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C.认为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作品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
D.认为鲁迅是一个彻底的共产主义战士;其作品完全反映了社会现实。
2.阅读下文,选出对画线句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填在文后的横线上
一九六三年二月八日,美国总统府举行盛大集会,为近代流体力学的奠基人──西奥多·冯·卡门授奖。这位八旬老人参加完授勋仪式走下台阶时,由于关节炎突然发作,不由自主地向下倒去。肯尼迪总统急忙上前搀扶他。冯·卡门却婉然拒绝了。他说:“尊敬的总统先生,下坡而行者毋需扶助,唯独举足高攀者力求一臂之力。”冯·卡门的回答十分含蓄,也富有哲理,很能发人深省。它启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年龄大了,人老了,不需要人搀扶,只有那些尚能举足高攀的青年才用人搀扶。
B.不用搀扶那些能高攀者,需援助那些艰难行走者。
C.不要在高攀者取得成功时才想起为他们举杯庆贺,而要在他们艰难攀登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D.不要为高攀者举杯祝贺,而要对那些艰难者伸出援助之手。
(68)语句比喻义的理解
精选例题: 阅读下面段落,选出对画线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
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要熟悉你的语言,像熟悉你的军队,一旦用兵,你就知道谁可以担任什么角色,连战连捷。写作,实际就是检阅你的军队,把那些无用的,在战场上不活跃的分子,当场抹去他的名字,叫能行的来代替吧。所谓要慎重,就是指的这个。
A.锤炼语言离不开写作实践
B.锤炼语言离不开积极思考
C.锤炼语言离不开写作实践中积极思考
D.锤炼语言离不开写作实践和积极思考
讲析: 答:(C)
解答这类题型也要从把握语境入手。选段谈的是贮积语言,锤炼语言的问题,画线句谈如何锤炼语言。分析画线句含义,要正确理解其中比喻的意义。“放在纸上”指写作实践;“放在你的心里”,指积极思考;“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指用写作中的积极思考来锤炼语言。C项的解释正确揭示了画线句的比喻义。
A项和B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都只揭示比喻义;D项表述不当,割裂了“写作实践”与“积极思考”。
课堂迁移训练 :
1.阅读下文,选出对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宋代的苏舜钦住在他丈人家中,每晚要饮一斗酒。他丈人很奇怪,就去窥探他。只听他在朗读《汉书·张子房传》读到张良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拍案叫道:“惜乎击之不中!”就满饮一大杯。读到张良对汉高说:“此天以臣授陛下也!”又拍案道:“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又满饮一大杯。他丈人笑道:
“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这就是有名的“汉书下酒”的典故,其乐趣在“书”而不在“酒”也。
A.好书一部不为多,只要有乐趣,越多越好。
B.精湛的书籍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C.好文章能引起人们的乐趣,读的越多乐趣越大。
D.能引起人们乐趣的好文章越多越好。
2.选出对画线句理解正确的项
“扫瞄”读书法,对于没有多少深度和价值的书,或者对于自己确实只须浏览略知的书,这当然是可行的。但对那些意蕴深、有价值的而又必读的书,此法则行不通。比如,鲁迅的一些作品,初次诵读,似乎也懂了,可是,隔段时间再读,又会领略到过去没有体会出的意蕴。革命导师的经典著作以及其他许多名师大家的作品,同样也是如此。难怪有人说,面壁十年始悟画意。以这种态度去读书,你就会感到一种如饮甘露的快感,一种回肠荡气的酣畅,一种探得秘藏的喜悦,一种真正精神上的享受。如此读书,不亦乐乎!
A.读书不能用“扫瞄”的方法。
B.对那些博大精深的作品要钻研、咀嚼、消化,务求得精髓。
C.对好文章要经常读,非此莫能知其旨要。
D.要以观画的态度读书从中寻求乐趣。
(69)抽象语句的理解
精选例题: 选出对下面公式理解正确的一项
一位心理学家在论及人际交往时提出这样一个公式:7%言语+33%声音+55%表情=信息的全部表达。
A.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非言语行为可以代替言语行为
B.人际交往中,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C.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绝大部分有赖于非言语的交往
D.人际交往中,语言的得体,声音的和谐,表情的自然,都是相互为用的
讲析:答:(C)
抽象语句,一般指表达含蓄,概括程度较高的语句,大多是阐释事理或哲理的语句。
把抽象内容具体化,是理解这类语句的一般方法。精选例题举的公式是一种抽象化的表达方法,认真分析这个公式可以发现这样的特点:三个百分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言语”,一类是“非言语”,“言语”与“非言语”比例相差悬殊,正是这悬殊的两类相加,等于“信息的全部表达”。可见,信息表达主要靠非言语因素。经过这样一番分析,就把抽象的公式具体化了。
A项“代替”一句把比例悬殊偷换为二者同一,B项“相辅相成”,D项“相互为用”都把比例悬殊偷换为“匀称”了。
课堂迁移训练 :
1.选出对下文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人的世界观形成有着一定的轨迹。人的玫切言行总是定“轨迹”的体现。资产阶级的唯我主义的形成是圆内半径的运行轨迹的结果。而这个圆的圆心就是“我”,“半径”则是“个人的利害、得失”。
A.资产阶级世界观的表现是自我标榜。
B.资产阶级思世观的形成是唯我主义的表现。
C.资产阶级世界观的表现是“唯我”,一切“利害、得失”均以我为核心。
D.如果总是以“我”为核心去处理“得失、利害”,那么资产阶级世界观就形成了。
2.选出对画线公式表达内容最正确的一项
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因为一篇论文中某个观点与其最要好的朋友争论不休,几乎闹翻了脸。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在给他的一封信中写道:“大海波涛汹涌,势不可挡,那是水的每一分子都溶在海中。”而同一时代的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给巴甫洛夫信中却只写了一个数学公式:1+11。巴甫洛夫收到两封信后从思想上认真检查了自己,并与其好友握手言和。他后来深有感慨地说:“今后我要与我的同志一起溶入大海。”非常有意义的是这三位著名学者都死于1936年。因此,有人说,他们是“1+1+1=1”。
A.无论人们的思想多么不同,只要团结终会取得一致的意见。
B.一个人不能成为集体,多数人联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集体。
C.只要观点一致就能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
D.尽管人们的思想意识多么不同,只要团结起来就能汇成一股巨大的力量。
(70)长句内容理解
精选例题:如果要概括下面一个长句的内容,应当包含哪些要点?在这些要点后括号内打“√”
“对妇女的歧视”一词是指基于性别而作的任何区别、排除和限制,其作用或目的是要妨碍或破坏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承认以及妇女不论已婚未婚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享有或行使这些人权和基本自由。
A.“对妇女的歧视”一词含义指对妇女不平等对待 (√)
B.歧视妇女的目的是妨碍或破坏对她们应享有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承认
(√)
C.歧视妇女的目的是妨碍或破坏她们享有人权的基本自由 (√)
D.“对妇女歧视”一词含义指从性别上把妇女与男子区别开 ( )
E.不论已婚还是未婚,妇女都只能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行使人权和基本自由 ( )
讲析:
首先应当指出,精选例题所选的是个翻译得很糟糕的句子,能正确理解这类句子以及结构复杂,表达欠简洁的句子的含义,也是阅读实际的需要。
理解这类句子要善于分解,即把全句分解成几种部分,提练出每部分表达要点,再勾连起来,就是全句要表达的意思了。A、B、C三项都正确抓住了要点,D、E曲解了句子有关内容。
课堂迁移训练 :
1.下面的句子太长,读起来也别扭,如果要改成短句,它应含有哪些要点。在这些要点后括号内打“√”
当第一个在歌剧《白毛女》中因对艺术精益求精而成功地扮演喜儿并对中国民族歌剧艺术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的歌唱家王昆,应邀来上海歌剧院客串主演歌剧“白毛女”时,朱逢博作为歌剧院的一名新兵才崭露头角。
A.著名歌唱家王昆第一个在歌剧《白毛女》中成功地扮演了喜儿。 ( )
B.王昆是一个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演员。 ( )
C.王昆因为对艺术精益求精,所以能成功地扮演了喜儿。 ( )
D.王昆对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 )
E.上海歌剧院邀请王昆来沪客串主演《白毛女》。 ( )
F.王昆应邀来上海歌剧院客串演出时,朱逢博才是崭露头角的艺术新兵。
( )
2.下列长句含有哪些内容,请分别写出
我们要根据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力的负担的可能,在保证人民实际收入逐步增长的前提下按照等价交换的要求和供求关系变化的原则,以十分慎重的态度和科学合理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价格体系的改革。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含混语句本义的理解
精选例题:
某市报纸发表了这样一则消息:“部分省市人大代表视察市第一机床厂。”
选出符合这条消息本义的一项(B)
A.本省和本市的一部分人大代表视察市第一机床厂
B.本市一部分省人大代表和一部分市人大代表视察市第一机床厂
C.一部分省和一部分市的人大代表视察市第一机床厂
D.一部分省级人大代表和一部分市级人大代表视察市第一机床厂
讲析:
表达含混而产生歧义的句子,有时在具体语境中其含义还能理解,阅读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
精选例题所举句子如果没有“某市报纸发表了这样一则消息”作前提,就没有办法确定其含义。有了这个前提,就可以从“某市”推断出“参观市第一机床厂”的是该市的人大代表,有的是省级人大代表,有的是市级人大代表,B项的解说是正确的。
课堂迁移训练 :
1.读下面这个意思不明确的文句,选出符合原句本义的一项
乡政府的调解人员认为,男女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这一争端须由夫妻双方,在场的证人和双方的领导商谈解决的办法。
A.这一争端应由夫妻双方和在场的双方领导商谈解决。
B.这一争端应由夫妻双方解决,但解决时证人和双方领导应在场。
C.这一争端应由夫妻双方,加上证人和双方领导一起商谈解决。
D.这一争端应由夫妻双方加上在场的证人三方一起解决。
2.请将上句改为简洁明白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语句含义不清,难以理解,请认真分析,选出作者原意:
复旦大学演出的话剧《快乐的圣诞节》,邀请了南斯拉夫、日本、加拿大、德国和挪威等国留学生同台演出,形象地反映了中外人民和大学生的友谊。
A.《快乐的圣诞节》的剧情形象地反映了中外人民与大学生的友谊。
B.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同台演出的事实形象地反映了中外人民与大学生的友谊。
C.《快乐的圣诞节》一剧形象地反映了中外人民、中外大学生的友谊。
D.复旦大学师生与外国留学生同台演出的事实形象地反映了中外人民、中外大学生的友谊。
(72)幽默语句的理解
精选例题: 阅读下面段落,选出对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据《乐记》载,战国初魏文侯曾对孔子的学生子夏说:“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倦”。这里的“古乐”指的是上古《韶》《武》等音乐,“郑卫六音”是指当时流行的民间“新乐”,大概与桑间濮上男女幽会求爱的歌乐相类。这位魏文侯也还老实得可爱,在雅士面前,并不隐瞒自己爱听“流行”的,而不爱听“古典的”俗趣。
A.嘲笑了魏文侯的俗趣。
B.肯定了魏文侯的老实态度。
C.讽刺了魏文侯不严肃的态度。
D.讽刺了魏文侯的失态。
讲析:答:(B)
语带幽默,不等于讽刺、挖苦,理解句义切忌“望文生义”式的“拔高”。
正确理解这类句子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更从理解全文全段的内容入手。精选例题选段先记叙了魏文侯对子夏的一番谈话,然后分别说明了“古乐”和“新乐”的内容,最后评论了魏文侯的态度,即“这位魏文侯也还老实得可爱”。
那么,从全段看,魏文侯的态度是不是老实呢?根据应当是他对子夏的话,这番话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不加掩饰,二是生动形象。可见,魏文侯确实“老实”,而且“可爱”,作者用幽默的语气肯定了这一点,并没有讽刺、嘲笑之意。
课堂迁移训练 :
1.选出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因为国内动荡不安,进步作家屡遭迫害,德国诗人海涅流亡到法国巴黎。一天,他收到祖国一个朋友寄垭的邮包,心里异常高兴。可是当他把邮包打开时,发现里面只是一大堆纸,好不容易才从纸堆里翻出一封短信。内容简单,只说身体很健康,精神饱满。不久,这个朋友也接到海涅寄回的一个大邮包── 一个又大又沉的箱子。箱里只有一块大石头和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亲爱的朋友,当我看完你的信后,这块石头便从我心中落下来了。”
A.批评了朋友捉迷藏式的寄信方法。
B.对朋友这种幽默的寄信方法给予赞赏。
C.表达了自己沉重的心情由于收到来信而轻松了。
D.暗示自己时刻关心朋友在国内的安危,收到信后才大放宽心了。
2.选出对下文中画线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战斗一生的雪莱是在意大利斯比塞湾因溺水而死的。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死后他被后人埋在罗马墓园内。人们用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中的几句诗刻在他的墓碑上:“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是感受到了一次海水的变幻,化成了富丽而珍奇的珍宝而已。”
A.认为他因溺水而死没有价值,战斗的一生却因此被人视为变幻的海水了。
B.体现了雪莱敢于战斗的一生,并未因溺水之死而消失。
C.暗示了雪莱的不幸的死因。
D.既体现了雪莱向往未来、敢于斗争的精神,又暗示了他不幸的死因。
答:( )
答案
(73)词语语境义判定
精选例题:
为画线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发现并描述了许多不同的世界。人的观察力和概括力改进时,就会产生一个新的世界形象──可是他仍然没有能把一切可能的世界都描述完。
(1)不同的世界(D) (2)新的世界(F) (3)可能的世界(A)
A.指人类可能认识的世界
B.指人们从不同空间角度发现和描绘的许多不同的世界
C.被改造了的,呈现崭新姿态的世界
D.指人们在不同水平上对世界不同的认识
E.幻想中可能出现的理想世界
F.根据新的认识所描述的世界
讲析:
根据语境确定词语含义,是阅读能力重要内容之一。解答这类题型的基础是对语境义的正确把握。
精选例题选段谈的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人们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即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发现和描述了许多不同的世界”因此,这“不同的世界”指人们在不同水平上对世界不同的认识(D)
“新的世界”的“新”从何而来呢?“人的观察力和概括力改进时”,即人们用新的认识观察世界时,就会描述出一个“新”的世界形象,因此,F项是正确解释。
“可能的世界”是就客观存在而言的,指人类可能认识的世界(A)。
课堂迁移训练 :
1.阅读下文,选出对文中“整齐”意思解说正确的一项
《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史家称“纪传体”,因为“纪传”是最重要的部分。古史不是断片的杂记,便是顺接年月的篡录;自出机杼,创立规模,以驾驭去取各种史为的,从《史记》始。司马迁的确能够贯穿经传,整齐_百家杂语,成一家言。他明白“整齐”的必要,并知道怎样去整齐:这实在是创作,是以述为作。
A.剪裁文章,使中心明确,结构完整。
B.修改文章,使表达准确得体。
C.对材料加以取舍,使体例一致。
D.按一定标准取舍材料,建立自己的体系。
答:( )
2.依据语境对画线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列宁曾著文指出:“全部问题就在于(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也只能在于):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这句话以最经济的笔墨阐明了“政治是经济的集中
① ②
表现,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的真理;从列宁的论述中可知政治不仅关系到国
③
家的经济问题,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经济收入。因此,可以推论:一个国家的领
④ ⑤
导人,只要遵循这一客观规律,他就可以经济国家、取信人民。
⑥
A.指以较少的人力、物力、时间来获取较大的成果。
B.指治理、统治国家。
C.指人民的生活用度。
D.指社会的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
答:① ② ③ ④ ⑤
(74)词语表达作用理解
精选例题:阅读下面一段话,选出对“传说”一词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B)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曾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文明。它们是历史的明灯,是人类的骄傲。那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那非洲丛林中的巍巍金字塔,那传说中美丽无比的巴比伦皇宫,至今还使人们感叹不已。
A.民间传说而已,不一定有巴比伦皇宫
B.巴比伦皇宫确实有过,但今天已没有遗迹
C.神话传说中的巴比伦皇宫当然不曾存在过
D.传说曾有过巴比伦皇宫,但没有什么根据
讲析:
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着眼于句、段甚至篇章内容的理解,就词语论词语往往会出现错误。
精选例题选段谈人类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文明,作者是在列举人类文明成果时提到巴比伦皇宫的,而且与万里长城、金字塔并举。可见,巴比伦皇宫确实存在过。作者用“传说”,并非指皇宫存在是“传说”,而是指皇宫的样子今天无法见到了,只能凭想象了。因此B项是正确理解。
课堂迁移训练 :
1.阅读下文,选出对“接待”一词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对于石头瓦片,我是生有偏爱。我认为一块石头也好,一块瓦片也好,它们本身都会说话。用不着写在日记上,只要看着它们,它们就会自己告诉你,何时何地,何年何月,我曾接待了它,而它,又何年何月来我家作客。
时间匆匆过去,,长期以来,我拾掇的野趣痴心的成果,并没有被我留住,连那些精心收买来的案屏石刻之类在“文革”中也都没能保住,何况一些碎铜破铁都不如的石头瓦片呢。
A.强调了对石头瓦片的拾掇野趣和痴心。
B.强调了因有精心收藏的偏爱而视石头瓦片为珍贵之宝。
C.强调了石头瓦片本身的价值,而视之为珍宝。
D.强调了因没能保住这些东西,再次见到时则视为珍宝。
2.阅读下面文字,选出对画线词语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陈高春同志的《中国语文学家辞典》的出版,为研究中国语文学的专家、学者和学习古代汉语的青年同志提供了一种有用的工具书,我预料将会受到他们的重视,说不定会重新出现洛阳纸贵的现象呢。
A.强调了因纸张紧缺、书印得少难以满足需要。
B.强调该书是一部工具书,需求的人很多。
C.预料这部书将会产生轰动效应。
D.预料这部书对专家、学者很用处。
(75)词语使用优劣辨析
精选例题 下列句中画线处作了修改,修改方法已在括号注明;选出对修改好处分析正确的一项
①我在海洋上远航过,我在天空飞行过,但在我们的母亲河流长江上,第一次,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威力(改为“伟力”)所吸引了。
②无数(删去)层峦叠嶂之上,迷蒙的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
③县里的医生跳下汽车,就立刻插手(改为“参加”)诊断、治疗。
④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改为“繁花无边的天山”)呢?
a.用词准确 b.用词简洁 c.褒贬失当 d.语意连贯
A.①a ②b ③c ④d
B.①b ②a ③c ④d
C.①a ②b ③d ④c
D.①b ②a ③c ④d
讲析:答(A)
这类题型从辨析词语使用优劣的角度测试理解词语含义及表达作用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型要从把握句义入手,进而比较用词优劣,分析优劣原因,作出判定。
①句中,“吸引”我的,不应是“威力”,而是“伟力”。“威力”不仅与“吸引”不协调,也和全句对长江的赞美不协调。
②句中,“无数”与“层峦叠嶂”语意重复,删去后便用词简洁。
③句中,“插手”是贬义词,与全句意思不合,应改为褒义的或中性的词语。
④句中,与“花园”搭配的应是“……的天山”,原句搭配为“花园”比得过“……的繁花”了。修改后才能使语意连贯。
课堂迁移训练 :
1.下列四句话中都有一个画线的词,选出使用不当的一句,并用恰当的词去替换。将替换的词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A.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二十二周年。 ( )
B.报告中明确地规定了目前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 ( )
C.凡高等学校本科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思想进步,身体健康者均可报考。 ( )
D.战争年代,由于斗争的需要,一个人用几个名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 )
2.下列画线词语均作了修改,修改的内容已放在后边的括号里,选出对修改好处分析正确的一项
①目前,改革大潮来势凶猛,许多企业都大胆启用(改为“起用”)人才。
②世界杯足球赛紧锣密鼓,各强队正在秣马厉兵觊觎(改为“欲摘”)桂冠。
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的正是为了(删去)高举马列主义伟大旗帜。
④如果闭眼不看这一事实,仍然囹圄(改为“禁锢”)在形而上学的框子里。
a.褒贬失当 b.滥用多余 c.误用词性 d.用词准确
A.①a ②d ③b ④c B.①d ②a ③b ④c
C.①d ②a ③c ④b D.①b ②c ③d ④a
(76)非指代性词语指代内容判定
精选例题 阅读下面段落,完成规定题目
表现生活的横断面,曾经被视为短篇小说区别于中长篇的一个基本特征。可是,文艺实践早已证明,描写人生的纵切面,同样可以运用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茅盾是比较强调短篇小说表现横断面的。但是,他正视事实,公正地指出:“把主人公在相当长时期内的一段生活概括地写出来”,也是短篇小说的“一种表现方法”。就创作实践而言,中外短篇小说大师,如契诃夫、鲁迅等等,他们的短篇作品,也主要是写生活横断面的。却也都留下了若干表现人生纵切面的名篇。而茅盾的短篇小说,则基本上是表现生活横断面的。当今文坛,短篇小说姿态万千。有写横断面的,有写纵切面的;有纵横交错,熔为一炉的。而其中有的以断面为根基,穿插较多的历史回顾,有的则以纵的贯穿为线索,却着力开掘一二断面。此情此景之下,严格恪守断面的“法则”,特别长于剖示生活断面,是否可视为茅盾短篇小说艺术表现的一大特点,立为一家风格呢?
①“正视事实”指什么?将有关语句摘抄下来。
答:描写人生的纵切面,同样可以运用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
②“此情此景”指什么?试作简要回答。
答:当今文坛上,短篇小说姿态万千,有写横断面的,有写纵切面的,有纵横交错的。
讲析:
这类题型,既测试理解词语的能力,同时也测试了理解文章或段落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要从理解内容入手,进而理清语脉,才能准确判定词语的指代内容。
判定词语指代内容时,找准“部分”很重要,精选例题选段“正视事实”的“事实”指代部位应当在前面。长于表现横断面的茅盾,正视事实,指出表现纵切面也是短篇小说的“一种表现方法”。可见,“事实”指“描写人生的纵切面,同样可以运用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这一事实。
“此情此景”是承前归结性说法,指代部位当然也在前面,指当今文坛上短篇小说姿态万千的情景。
课堂迁移训练 :
1.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枯燥无味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邻居儿啼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头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听,总听不到一丝秋虫的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顿的宏大的清凉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根本没有秋虫。啊,不容留秋虫的地!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
问题:
①画线句中“欢乐的声音”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劳顿的声音”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文,选出对画线句所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
爱因斯坦治学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他善于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深入到本质中。他在总结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自述》中写道:“我看到数学分成许多领域,每一个领域都能费去我们所有的暂短的一生。可是,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就学会了识别出那种不同于哲学、文学而能导致深邃知识的东西,而把其它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头脑,并使它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他这种探索精神,是自牛顿力学创立二百年来,首次对时间、空间这些基本问题的思考,并以同时性的相对性取得治学方法上的突破。
A.“这个领域”指代数学领域。
B.“这个领域”指代物理学领域。
C.“这个领域”指哲学和文学领域。
D.“这个领域”指代力学领域。
(77)古今词义比较
精选例题: 选出加粗词语古今义不同的一项(B)
①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②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③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④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
⑤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A.①⑤ B.②⑤ C.①② D.②③
讲析:
比较词语古今义异同,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能力之一,属识记能力。比较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词语的句中的意义,即古义。弄懂古义,再比较其与今义的异同。所以,解题时要从理解句义入手;否则,很可能会犯以今训古的错误。
精选例题所举五个加粗词中,①句的“岿然”和③句的“志士”古今词义无别;②名的“可怜”,古义为“可爱”,今义为“值得怜悯”④句的“但”,古义为“只”,今作转折连词;⑤句的“前进”,文言中是两个单音词,即“上前”、“进献”,今为一个双音词,义为“向前走”。这些分辨清楚了,自然就可看出,只有B项是正确答案。
课堂迁移训练 :
1.选出句中加粗词古今词义比较,词义转移的一项
A.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B.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C.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
而非是者,(A)虽有切于(B)身心(C)性命之事,(D)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已焉正可得也。(《问说》)
3.阅读郑国子产给晋国范宣子信中的一段话,指出加粗词解释有错误的项
子为晋国,四邻诸候,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子产名)也惑也。侨闻群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环,晋国贰则子之家坏……(《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A.令:美好 B.币:缴纳的钱财
C.国家:诸侯之国 D.贿:财物
E.贰:有二心,怀疑 F.赖:以……为依靠
(62).中心句判定
精选例题:分别指出下列各段的中心句(②)
甲 ①我们有远大的高尚的理想,这自然是很好的。②可是,任何远大的理想假如没有许多切实细小的工作来充实它,那么,它就只能是一个空洞的理想。③巍峨的宫殿,是由无数小石块建筑起来的,一切科学的伟大发现,都不知经过多少麻烦琐细的工作;改造旧社会的革命事业,更是非有无数的人来做无数细小的事情不可。
乙 ①教条主义者以为他们既已从书本上接受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他们就可以用简单的推理来获得关于任何问题的正确观点。②教条主义的文章表面上看起来也是在拥护什么,反对什么,但是因为它缺乏具体材料的具体分析,往往只好装腔作势,大声喊叫,以此代替科学的论证。③其实,越是这样,越是反映出这种文章的思想贫弱。
答:(③)
丙 ①当然,既善于观察,又善于贯通,这是最理想的了。②可是人们做学问总难免有所偏,或者比较善于观察现象,搜罗事例;或者比较长于分析条理,组织系统。③可以以一方为主,兼顾另一方,不可走极端,走极端就不会有成就。
讲析:答:(③)
判定中心句是测试主旨概括能力的一种形式,所谓中心句,即能体现一篇文章或一个段落主旨的句子。
解答这类题型也要从理解内容入手,分析句与句的关系。理解内容,包括判定文章或段落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
甲段是论证性段落。①句引入话题,②句“可是”标示了此句才是表达的重点所在,③句举例证明②句。这样一分析,很明显看出②句是中心句。
乙段是批驳性段落。①句分析教条主义的认识论的荒谬,②句分析教条主义者的文章“装腔作势,大声喊叫”的特点。③句进而分析教条主义文章“思想贫弱”的本质。三句话呈递进式,③句是揭示本质的句子,是本段的中心句。
丙段是论述性段落,论述怎样做学问的问题。①句提出“最理想”的两个“善于”,②句“可是”转入论述作者看法,列举人们做学问总难免有所偏的两个“或者”,紧接着用③句归结出“可以以一方为主,兼顾另一方”的主张。可见,③句是中心句。
课堂迁移训练 :
1.下面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尽管美国“学派”和法国“学派”都赞同我们的这一部分定义,即比较文学是超出国界的文学研究,但在实际应用当中,他们各自强调的重点却有一些重要差别。法国人较为注重可以依靠事实根据加以解决的问题(甚至常常要依据具体的文献)。他们基本上把文学批评排斥在比较文学领域之外。他们颇为蔑视“仅仅”作比较、“仅仅”指出异同的研究。伽列和基亚甚至认为影响研究也太模糊,太不明确,而宁愿要我们集中研究接受、媒介、国外旅行、一定时期内一国文学中反映出的对另一国的态度等等问题。这两位学者和梵·弟根不同,他们对欧洲文学大范围的综合研究也表示怀疑,认为那容易导致肤浅,导致不可靠的简单化和站不住脚玄想。
答:本段中心句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出下文的中心句
我们寻常大概都知道敬重“勇气”和敬重“正气”。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从理直气壮中所产生出的勇气。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有人问他什么叫做浩然之气,他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于道,无是,馁也。”这是天地间浩然正气。但是,我意以为非有几分呆气,勇气鼓不起来,正气亦将消散;因为“虽千万人,吾往矣!”非有几分呆气的人决不肯干;“以直养而无害”亦非有几分呆气的人不肯干。试想,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不是呆气的十足表现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一段文字共有八个句子,哪是中心句
①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已的力量来办。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③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④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⑤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⑥同时,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⑦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⑧中国人民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A.① B.② C.⑦ D.⑧
4.请选出本段的中心句
①鲁迅关于治学的一个突出的见解是:②治学要先治史。③这是读书的途径也是治学的方法。④鲁迅认为,不论做什么学问,要先从读史入手。⑤这个看法是继承了清初学者的优良传统的。⑥清初的学者,虽然也治学,但他们首先治史学。⑦可见,鲁迅提倡治史,是对清初学风的继承。⑧这种观点,在当时是起到扭转一代学风的作用的。
A.② B.③ C.⑦ D.⑧
(63)内容承接类语句归位
精选例题: 阅读段落,完成语句归位题
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方说,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甲)”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乙)”以后的处境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丙)”的感慨?
(1)选出能恰当归入(甲)处的一项:(A)
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B.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C.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D.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2)选出能恰当归入(乙)处的一句:(C)
A.弟走从军阿姨死 B.梦啼妆泪红阑干
C.老大嫁作商人妇 D.秋月春风等闲度
(3)选出能恰当归入(丙)处的一句句:(C)
A.江州司马青衫湿 B.如听仙乐耳暂明
C.同是天涯沦落人 D.杜鹃啼血猿哀鸣
讲析:
语脉是作者思路展开的语言形式,解答这类题型,要从理清作者思路入手。
从原文抽出若干语句再指令归位,就是为了测试对语脉的把握能力。归位类型从形式看似乎都一样,其实,测试角度多种多样。精选例题要求归位的着眼点是测试从内容承接的角度把握语脉的能力。
精选例题选段有两处类比,(甲)处归入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得意时的情况才能与“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类比,而且,类比点不应是歌妓接客时的喧闹情景(C),也不应是贵族子弟争相宠爱歌妓的情景(B),更不可能是盲目欢度青春的概述(D),只有A项才能与作者相应的情况类比。(乙)处归入的,应当是能与作者“被贬以后的处境”类比的内容。C项“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凄凉结局,与作者被逐出京城,“谪居”小城的结局确有相似之处。
(丙)处应归入的,应当是由上下文两处类比后推断出的“感慨”。从内容承接看,首先应当是“感慨”,进而应判定是作者的而决非琵琶女的感慨。A项是描述,不是感慨;B项与上文语境相去甚远;D项是作者自述心境而非感既;C项正确。
课堂迁移训练 :
1.选出恰当的项归入文中[甲]、[乙]、[丙]三处
沿海渔民在捕捞黄花鱼的时候,仍常用耳朵靠在船板上测听鱼的声音,[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能够利用“水中听音器”来收听鱼类的声音,[乙]将来,由于对鱼类发声现象的深入研究,完全有可能做到如下两点:一是利用仪器测知鱼的声音,│丙│二是利用鱼类发声招引异性的现象,可以人为地把特定的音响送进水中,传播出去,从而把鱼诱集成群,甚至使它们游到渔网中去。
A.了解鱼群的大小、移动方向、离渔船的远近等。
B.断定鱼群移动位置和大小,准确地组织捕捞。
C.据以判断鱼群的大小、位置和移动方向,从而采取捕捞措施。
D.断定是什么鱼,在什么地方,有多少,准确地组织捕捞。
答:甲 乙 丙
2.“城市的形成,促进了产生力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很大的进步”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的,请放回原处。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的中心地就已经出现围有土石墙的居住地。[甲]到奴隶社会形成之后,这些地方就成了奴隶主贵族统治的中心,同时也是手工业和商业汇集的地方。[乙]这就是早期的城市。[丙]但是大奴隶主,大商人,高利贷者和国家官吏聚集在城市里,对劳动者特别是广大乡村劳动者实行野蛮的统治和残酷的剥削,他们把财富集中在自己手里,挥霍享受,使乡村处于极端贫困落后的愚昧的状态之中,这就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尖锐对立。[丁]城市和乡村的对立,实质上是奴隶社会阶级对立的一种表现形式。
A.乙处 B.甲处 C.丁处 D.丙处
3.下文空格中依正确的顺序应填入的一项是
话说四川眉州,古时谓之蜀郡, 山川之秀,钟于人物。生出个博学名儒来。此人姓苏名洵,字明允,别号老泉。当时人称老苏。老苏有二子:大苏、小苏。大苏名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小苏名辙,字子由,别号颖滨。
空格处含有以下四句:①山有莫顺、峨眉②又曰眉山③水有岷江、环湖④又有嘉州。其正确的顺序应填写( )
A.②④①③ B.④②③① C.④②①③ D.①③④②
4.为划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空气清朗了,道路更加看得清楚,[甲]。农舍里点着松明,发出红色的火光,山谷里缭绕地升起一团团烟雾来,云雀嘹亮地歌唱着,黎明前的风吹出了──于是徐徐地浮出红色的太阳来。四周远处都看得清楚了;太阳阳很快地升起来;天空明净;[乙]。
[甲]处正确的选项是:
A.天色昏暗,云发白了,田野茫茫一片。
B.天色明净起来,云发白了,田野显出了绿色。
C.天色渐渐明晰起来,云发白了,田野显出一片宁静。
D.天色明净起来,云发亮了,田野显出了绿色。
[乙]处正确的选项是:
A.这边是大片的水汪汪的青草地;草地那边有几个平坦的丘陵。
B.那边是水汪汪的大片青草地,草地这边有几个平坦的丘陵。
C.这边是水汪汪的大片青草地;草地这边是几座平坦的丘陵。
D.那边是大片水汪汪的青草地;草地那边是几个平坦的丘陵。
(64)推论类语句归位
精选例题: 选出能恰当归入方框,作全段结句的一项(D)
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革命者,如欲求致胜,必须具备自觉。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相结合,无产阶级才能达到自觉;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实践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相结合,共产党才能达到自觉;革命者在实践中学习,找到了正确的观点方法,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达到自觉。。
A.要达到自觉,必须参加革命实践活动。
B.要达到自觉,必须学习马列主义理论。
C.要达到自觉,必须使自己成为革命者。
D.要达到自觉,必须理论结合实践。
讲析:
这类题型测试把握作者推理思路的能力。解答时,要理清作者展开推理的过程。精选例题选段首句提出论点:“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革命者,如欲求成致胜,必须具备自觉。”这里,陈述对象包括三个方面,按逐步缩小范围的次序排列。接下去是一个长句,分别论述“无产阶级”“共产党”“革命者”怎样才能达到自觉。要认真研究这“怎样”的内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相结合”“革命实践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找到了正确的观点方法,不断吸取经验教训。”这些“怎样”的特点都是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因此,推出的结论当然是D项。
课堂迁移训练 :
1.选出恰当的一项作为全段的结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的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现在群众中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很多,党内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也很多。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地做好,不能放松。这项工作,各级党委要做,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每个党员都要做。要做得有针对性,细致深入地为群众所乐于接受。最重要的条件,就是需要动员群众做的,每个党员,特别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因此,
A.为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求改善党群关系,改善党的领导作风。
B.为了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也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工作作风。
C.为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制度。
D.为了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也要求党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
2.下面一段文字的结句应是哪项
文学中的参天大树都是现实主义大师们的业绩,名单已无庸列举;其他各种倾向各种流派的优异之作,或是现实主义内容为之撑持,或则纵使动人,但从文学史的宏观瞻下只是参天大树周围的小花小草,这是任何诡辩所无法改变的事实。参天大树的繁茂枝叶上并不缺乏绚丽的花朵供人品尝,但它伟岸气势的慑服人的力量使人不再注意它的小花小朵,而那些没有伟大气魄的小花小草之所以吸引人的则只是罗曼·罗兰称之为“小组艺术”的碎锦。文学的风景线里没有小花小草是寂寞的,但没有生命力充沛的参天大树就更显得景致的平庸和没劲;倘若尽是些小花小草、荆棘藤蔓,景观就芜杂荒茫而不成大气象了。因此,
A.在文学的交响曲中,不能没有现实主义的音符。
B.在文学的画幅中,不能没有现实主义的景观。
C.在文学的交响曲中,现实主义应是主旋律。
D.在文学的画幅中,现实主义应是主旋律。
3.请依据下段文意,在横线上写出结句。(限于16字以内)
客观的物理时间是不以人的主观知觉为转移的。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这样描绘客观时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利的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双眼和太阳再见,这真又溜走了一日。”时间就是这样,人不能两次度过同一个时间,人不能重度前一小时,或前一分、前一秒。当你说“现在”、“此刻”时,“现在”、“此刻”已经风驰电掣般地过去了。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它是物质运动的发展顺序和持继性。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转折类语句归位
精选例题:选出能恰当归入方框的一句(D)
春天的生机最旺盛,春天享有的美誉最多, 。
生机一经放纵而恣肆,就会赘生出狂躁;绚丽一经浮华而奢侈,就会转化为妖冶;欢乐一经失探而无度,就会带来戕害;暖风一经失去清新和洁净,就会助长怠惰和委靡。
A.春天实在是最美好的季节
B.沐浴在春光里有多么幸福
C.然而,春天也最危险
D.春天潜伏的危机也最大
讲析:
行文中,语意转折处要有明确交代。这类题型就是测试判定语意转折时语脉走向能力的。
解答这类题型,需要比较强的“瞻前顾后”能力,要理清行文怎样开始,如何承接,在何处发生了转折,转到什么内容,转折后怎样推进等等。
精选例题选段从春天生机旺盛,美誉最多起笔,方框后则论如果失度,生机、绚丽、暖风都会转化到相反的一面。可见,方框中语句应是该段语意转折的衔接部分,承前是向另一面意思转折,启后是下面句子的总领。
四个备选答案中,A、B句没有转折义,插入方框会使语脉中断;C句直述“春天最危险”,与下文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转到反面去的意思不合;D句“潜伏的危机”正是对上的转折,对下的总领,D是正确选项。
课堂迁移训练 :
1.选出恰当的一项归入方框中
鲁迅主张读书要“泛览”,要广博一些。他指出读书必须“博采众家,取其所长”,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鲁迅自己,从少年时代起就养成了“泛览”的习惯。童年入私塾读的是《鉴略》,他却喜欢在课外看有图的《花镜》《山海经》等书。这样,他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 他认为应该在“泛览”的基础上,“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一门或几门”,他以为一味“泛览”就等于“杂耍”,应当严肃认真地深入下去。他总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辑录、校勘、整理第一手资料,成文时,力求体例严密,考证周详。
A.鲁迅主张读书要精专。
B.然而“泛览”却达不到精专的地步。
C.可见,“泛览”是读书唯一的方法。
D.然而,“泛览”有时也不一定能起到效果。
2.请为方框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时间最大公无私,对谁都一视同仁。然而,有些人都能在相同的时间里比别人多做许多事。他们追踪着时间的足印,寸步不离,他们的生命都让学习和工作占据着。鲁迅先生为了革命事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死》一文中写道:“要赶快做。这‘要赶快做’的想法是先前所没有的,只是在不知不觉中,想到了自己的年龄。”是的,时间和生命在他的眼里真是无价之宝啊!记得小时候曾听大人讲过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明天”的老人,他幼年时晃晃悠悠,自以为来日方长,不知不觉便是壮年,接着,又到了老年,虚度了整个一生。这位“明天老人”活的时间不短,但他的生命价值却少得可怜。……
A.可是,有的人却不理解鲁迅所说的话。
B.可是,有的人却只在口头上承认时间的重要。
C.可是,有的人却活得没有意义。
D.可是,有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蹉跎岁月,虚掷光阴,活得没有意义。
(66)递进类语句归位
精选例题: 下面一句是从选段中抽出来的,选择归位恰当的一处(A)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就是一个不断排解忧患的过程,许多喜事往往是由忧事转化而来的。
①人逢盛世喜事多。②今天的改革、开放带来新的世态人情,令人高兴的事总是多的。③但任何时代,除了忧患的内容和性质不同外,社会和个人都不可能绝然避免忧患。④排除了旧忧,又出现新忧,忧忧喜喜,喜喜忧忧,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也就在这忧喜参半、不断转换中实现的。⑤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闭着眼睛不敢正视,甚至掩饰它。⑥君不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吗?
A.③句与④句之间 B.②句与③句之间
C.④句与⑤句之间 D.⑤句与⑥句之间
讲析:
当语意向深一层推进时,语脉的走向也随之向深一层推进。递进类语句归位题型,测试的就是把握层进式推进语脉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型仍然要从理清作者思路入手。精选例题选段①②句谈“喜事”,③句用“但”一转,换了一层意思:谈“忧患”不可能绝然避免。那么,深入一层该谈什么呢?从④⑤⑥句内容看,应当谈“忧患”与“喜事”的转化关系。从选段中抽出的一句,正是将语意向深一层推进的开始,应当放在③句与④句之间,它把③句的意思向深推进,由谈忧患不可绝然避免推进到“改革和建设就是一个不断排解忧患的过程,许多喜事往往是由忧事转化而来的”,④句再推进一步,论述喜忧参半,不断转换对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的作用。全段就这样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述。
课堂迁移训练 :
1.下面一句是从文段中抽出来,请选择恰当的地位归位
“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的兴趣,是由无产阶级世界观,崇高的生活目的和远大的理想所决定的。”
①我们特别重视读书的兴趣。②兴趣可以推动我们去自觉地接近书本,③鼓励我们发挥出更大的的学习积极性;④还可以掌握知识做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⑤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⑥这并不是提倡兴趣主义,为兴趣而兴趣,或者为了追求兴趣而去读书。⑦这就要求我们引导着兴趣去接近书本,刻苦地读书和学习,获取知识,并进行创造性劳动。⑧为在我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A.在⑤句前 B.在①句前 C.在⑦句前 D.在⑥句前
2.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归入方框里
人类依赖自然界,不仅包括光、热、大气、水、土、矿藏等无机自然资源成分,而且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这两大部分一起形成自然界的大锁链。人类生存在这个大锁链中、紧紧依赖于所处的自然环境,取之于自然资源:没有自然界,人类就不存在。 恩格斯曾经批评说:“自然主义的历史观是片面的,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可见,人类可以通过自己制造工具,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劳动生产,改变自己。
A.我们必须承认自然界作用于人。
B.我们还必须承认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
C.只有人才给自然界打上一定的印记。
D.只有承认自然界的主宰作用才能承认人类。
(67)含蓄语句的理解
精选例题: 在正确解说画线句含义或表达作用的项后括号内打“√”
王霞并不问路为什么这样长,她甚至希望路更长一些,好让她和刘健无止境地谈着贝多芬和肖邦,谈着李白和杜甫,谈着达·芬奇和塞尚。
A.好让她和刘健尽情倾诉衷肠 (√)
B.好让她多向刘健学习些知识 ( )
C.好让俩人彼此增进了解 ( )
D.表现二人志趣相投 (√)
E.表现二人互相帮助的诚意 ( )
F.表现王霞对刘健的爱恋之情 (√)
讲析:
句子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表现出确定的含义,发挥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从表现手法看,有的句子直露,有的句子含蓄。理解含蓄语句的意义和表达作用,是阅读能力测试常涉及的题型。
解答这类题型,要从理解语境入手,进而理解含蓄语句蕴含的意义和表达作用。
选段记叙的是王霞的心理活动,这就是规定的语境。理解句义,要紧扣住“心理活动”分析。理解含蓄语句要透过语表,揣摩深意。理解选段中画线句,要透过“无止境地谈”,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分析这些心理活动的含义。可以看出,这是一对恋人。从王霞的角度分析。A、E都正确理解了她此时的心理活动。从画线句表达的作用分析,C、D都是正确理解。B项显然是错误理解,E项理解也流于表面。
课堂迁移训练 :
1.阅读下文,选出对画线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易卜生是挪威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揭露社会现实,苦于寻找不到拯救社会的办法,在《玩偶之家》中对娜拉出走以后往何处去未能解答。因此,列维陀夫说:“易卜生是天才的问号(?)”;肖伯纳是英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揭露资本主义常用幽默讽刺手法。平民看了为之感叹,统治者看了感到吃惊和不安。因此,列维陀夫就评论说:“肖伯纳却是一个伟大的的惊叹号(!)”。我国著名作家唐弢在分析鲁迅的一生和他的作品后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
A.认为鲁迅为人直朴、刚强;作品非常感人。
B.认为鲁迅是一个彻底的共产主义战士;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C.认为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作品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
D.认为鲁迅是一个彻底的共产主义战士;其作品完全反映了社会现实。
2.阅读下文,选出对画线句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填在文后的横线上
一九六三年二月八日,美国总统府举行盛大集会,为近代流体力学的奠基人──西奥多·冯·卡门授奖。这位八旬老人参加完授勋仪式走下台阶时,由于关节炎突然发作,不由自主地向下倒去。肯尼迪总统急忙上前搀扶他。冯·卡门却婉然拒绝了。他说:“尊敬的总统先生,下坡而行者毋需扶助,唯独举足高攀者力求一臂之力。”冯·卡门的回答十分含蓄,也富有哲理,很能发人深省。它启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年龄大了,人老了,不需要人搀扶,只有那些尚能举足高攀的青年才用人搀扶。
B.不用搀扶那些能高攀者,需援助那些艰难行走者。
C.不要在高攀者取得成功时才想起为他们举杯庆贺,而要在他们艰难攀登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D.不要为高攀者举杯祝贺,而要对那些艰难者伸出援助之手。
(68)语句比喻义的理解
精选例题: 阅读下面段落,选出对画线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
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要熟悉你的语言,像熟悉你的军队,一旦用兵,你就知道谁可以担任什么角色,连战连捷。写作,实际就是检阅你的军队,把那些无用的,在战场上不活跃的分子,当场抹去他的名字,叫能行的来代替吧。所谓要慎重,就是指的这个。
A.锤炼语言离不开写作实践
B.锤炼语言离不开积极思考
C.锤炼语言离不开写作实践中积极思考
D.锤炼语言离不开写作实践和积极思考
讲析: 答:(C)
解答这类题型也要从把握语境入手。选段谈的是贮积语言,锤炼语言的问题,画线句谈如何锤炼语言。分析画线句含义,要正确理解其中比喻的意义。“放在纸上”指写作实践;“放在你的心里”,指积极思考;“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指用写作中的积极思考来锤炼语言。C项的解释正确揭示了画线句的比喻义。
A项和B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都只揭示比喻义;D项表述不当,割裂了“写作实践”与“积极思考”。
课堂迁移训练 :
1.阅读下文,选出对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宋代的苏舜钦住在他丈人家中,每晚要饮一斗酒。他丈人很奇怪,就去窥探他。只听他在朗读《汉书·张子房传》读到张良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拍案叫道:“惜乎击之不中!”就满饮一大杯。读到张良对汉高说:“此天以臣授陛下也!”又拍案道:“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又满饮一大杯。他丈人笑道:
“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这就是有名的“汉书下酒”的典故,其乐趣在“书”而不在“酒”也。
A.好书一部不为多,只要有乐趣,越多越好。
B.精湛的书籍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C.好文章能引起人们的乐趣,读的越多乐趣越大。
D.能引起人们乐趣的好文章越多越好。
2.选出对画线句理解正确的项
“扫瞄”读书法,对于没有多少深度和价值的书,或者对于自己确实只须浏览略知的书,这当然是可行的。但对那些意蕴深、有价值的而又必读的书,此法则行不通。比如,鲁迅的一些作品,初次诵读,似乎也懂了,可是,隔段时间再读,又会领略到过去没有体会出的意蕴。革命导师的经典著作以及其他许多名师大家的作品,同样也是如此。难怪有人说,面壁十年始悟画意。以这种态度去读书,你就会感到一种如饮甘露的快感,一种回肠荡气的酣畅,一种探得秘藏的喜悦,一种真正精神上的享受。如此读书,不亦乐乎!
A.读书不能用“扫瞄”的方法。
B.对那些博大精深的作品要钻研、咀嚼、消化,务求得精髓。
C.对好文章要经常读,非此莫能知其旨要。
D.要以观画的态度读书从中寻求乐趣。
(69)抽象语句的理解
精选例题: 选出对下面公式理解正确的一项
一位心理学家在论及人际交往时提出这样一个公式:7%言语+33%声音+55%表情=信息的全部表达。
A.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非言语行为可以代替言语行为
B.人际交往中,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C.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绝大部分有赖于非言语的交往
D.人际交往中,语言的得体,声音的和谐,表情的自然,都是相互为用的
讲析:答:(C)
抽象语句,一般指表达含蓄,概括程度较高的语句,大多是阐释事理或哲理的语句。
把抽象内容具体化,是理解这类语句的一般方法。精选例题举的公式是一种抽象化的表达方法,认真分析这个公式可以发现这样的特点:三个百分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言语”,一类是“非言语”,“言语”与“非言语”比例相差悬殊,正是这悬殊的两类相加,等于“信息的全部表达”。可见,信息表达主要靠非言语因素。经过这样一番分析,就把抽象的公式具体化了。
A项“代替”一句把比例悬殊偷换为二者同一,B项“相辅相成”,D项“相互为用”都把比例悬殊偷换为“匀称”了。
课堂迁移训练 :
1.选出对下文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人的世界观形成有着一定的轨迹。人的玫切言行总是定“轨迹”的体现。资产阶级的唯我主义的形成是圆内半径的运行轨迹的结果。而这个圆的圆心就是“我”,“半径”则是“个人的利害、得失”。
A.资产阶级世界观的表现是自我标榜。
B.资产阶级思世观的形成是唯我主义的表现。
C.资产阶级世界观的表现是“唯我”,一切“利害、得失”均以我为核心。
D.如果总是以“我”为核心去处理“得失、利害”,那么资产阶级世界观就形成了。
2.选出对画线公式表达内容最正确的一项
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因为一篇论文中某个观点与其最要好的朋友争论不休,几乎闹翻了脸。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在给他的一封信中写道:“大海波涛汹涌,势不可挡,那是水的每一分子都溶在海中。”而同一时代的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给巴甫洛夫信中却只写了一个数学公式:1+11。巴甫洛夫收到两封信后从思想上认真检查了自己,并与其好友握手言和。他后来深有感慨地说:“今后我要与我的同志一起溶入大海。”非常有意义的是这三位著名学者都死于1936年。因此,有人说,他们是“1+1+1=1”。
A.无论人们的思想多么不同,只要团结终会取得一致的意见。
B.一个人不能成为集体,多数人联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集体。
C.只要观点一致就能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
D.尽管人们的思想意识多么不同,只要团结起来就能汇成一股巨大的力量。
(70)长句内容理解
精选例题:如果要概括下面一个长句的内容,应当包含哪些要点?在这些要点后括号内打“√”
“对妇女的歧视”一词是指基于性别而作的任何区别、排除和限制,其作用或目的是要妨碍或破坏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承认以及妇女不论已婚未婚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享有或行使这些人权和基本自由。
A.“对妇女的歧视”一词含义指对妇女不平等对待 (√)
B.歧视妇女的目的是妨碍或破坏对她们应享有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承认
(√)
C.歧视妇女的目的是妨碍或破坏她们享有人权的基本自由 (√)
D.“对妇女歧视”一词含义指从性别上把妇女与男子区别开 ( )
E.不论已婚还是未婚,妇女都只能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行使人权和基本自由 ( )
讲析:
首先应当指出,精选例题所选的是个翻译得很糟糕的句子,能正确理解这类句子以及结构复杂,表达欠简洁的句子的含义,也是阅读实际的需要。
理解这类句子要善于分解,即把全句分解成几种部分,提练出每部分表达要点,再勾连起来,就是全句要表达的意思了。A、B、C三项都正确抓住了要点,D、E曲解了句子有关内容。
课堂迁移训练 :
1.下面的句子太长,读起来也别扭,如果要改成短句,它应含有哪些要点。在这些要点后括号内打“√”
当第一个在歌剧《白毛女》中因对艺术精益求精而成功地扮演喜儿并对中国民族歌剧艺术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的歌唱家王昆,应邀来上海歌剧院客串主演歌剧“白毛女”时,朱逢博作为歌剧院的一名新兵才崭露头角。
A.著名歌唱家王昆第一个在歌剧《白毛女》中成功地扮演了喜儿。 ( )
B.王昆是一个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演员。 ( )
C.王昆因为对艺术精益求精,所以能成功地扮演了喜儿。 ( )
D.王昆对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 )
E.上海歌剧院邀请王昆来沪客串主演《白毛女》。 ( )
F.王昆应邀来上海歌剧院客串演出时,朱逢博才是崭露头角的艺术新兵。
( )
2.下列长句含有哪些内容,请分别写出
我们要根据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力的负担的可能,在保证人民实际收入逐步增长的前提下按照等价交换的要求和供求关系变化的原则,以十分慎重的态度和科学合理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价格体系的改革。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含混语句本义的理解
精选例题:
某市报纸发表了这样一则消息:“部分省市人大代表视察市第一机床厂。”
选出符合这条消息本义的一项(B)
A.本省和本市的一部分人大代表视察市第一机床厂
B.本市一部分省人大代表和一部分市人大代表视察市第一机床厂
C.一部分省和一部分市的人大代表视察市第一机床厂
D.一部分省级人大代表和一部分市级人大代表视察市第一机床厂
讲析:
表达含混而产生歧义的句子,有时在具体语境中其含义还能理解,阅读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
精选例题所举句子如果没有“某市报纸发表了这样一则消息”作前提,就没有办法确定其含义。有了这个前提,就可以从“某市”推断出“参观市第一机床厂”的是该市的人大代表,有的是省级人大代表,有的是市级人大代表,B项的解说是正确的。
课堂迁移训练 :
1.读下面这个意思不明确的文句,选出符合原句本义的一项
乡政府的调解人员认为,男女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这一争端须由夫妻双方,在场的证人和双方的领导商谈解决的办法。
A.这一争端应由夫妻双方和在场的双方领导商谈解决。
B.这一争端应由夫妻双方解决,但解决时证人和双方领导应在场。
C.这一争端应由夫妻双方,加上证人和双方领导一起商谈解决。
D.这一争端应由夫妻双方加上在场的证人三方一起解决。
2.请将上句改为简洁明白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语句含义不清,难以理解,请认真分析,选出作者原意:
复旦大学演出的话剧《快乐的圣诞节》,邀请了南斯拉夫、日本、加拿大、德国和挪威等国留学生同台演出,形象地反映了中外人民和大学生的友谊。
A.《快乐的圣诞节》的剧情形象地反映了中外人民与大学生的友谊。
B.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同台演出的事实形象地反映了中外人民与大学生的友谊。
C.《快乐的圣诞节》一剧形象地反映了中外人民、中外大学生的友谊。
D.复旦大学师生与外国留学生同台演出的事实形象地反映了中外人民、中外大学生的友谊。
(72)幽默语句的理解
精选例题: 阅读下面段落,选出对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据《乐记》载,战国初魏文侯曾对孔子的学生子夏说:“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倦”。这里的“古乐”指的是上古《韶》《武》等音乐,“郑卫六音”是指当时流行的民间“新乐”,大概与桑间濮上男女幽会求爱的歌乐相类。这位魏文侯也还老实得可爱,在雅士面前,并不隐瞒自己爱听“流行”的,而不爱听“古典的”俗趣。
A.嘲笑了魏文侯的俗趣。
B.肯定了魏文侯的老实态度。
C.讽刺了魏文侯不严肃的态度。
D.讽刺了魏文侯的失态。
讲析:答:(B)
语带幽默,不等于讽刺、挖苦,理解句义切忌“望文生义”式的“拔高”。
正确理解这类句子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更从理解全文全段的内容入手。精选例题选段先记叙了魏文侯对子夏的一番谈话,然后分别说明了“古乐”和“新乐”的内容,最后评论了魏文侯的态度,即“这位魏文侯也还老实得可爱”。
那么,从全段看,魏文侯的态度是不是老实呢?根据应当是他对子夏的话,这番话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不加掩饰,二是生动形象。可见,魏文侯确实“老实”,而且“可爱”,作者用幽默的语气肯定了这一点,并没有讽刺、嘲笑之意。
课堂迁移训练 :
1.选出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因为国内动荡不安,进步作家屡遭迫害,德国诗人海涅流亡到法国巴黎。一天,他收到祖国一个朋友寄垭的邮包,心里异常高兴。可是当他把邮包打开时,发现里面只是一大堆纸,好不容易才从纸堆里翻出一封短信。内容简单,只说身体很健康,精神饱满。不久,这个朋友也接到海涅寄回的一个大邮包── 一个又大又沉的箱子。箱里只有一块大石头和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亲爱的朋友,当我看完你的信后,这块石头便从我心中落下来了。”
A.批评了朋友捉迷藏式的寄信方法。
B.对朋友这种幽默的寄信方法给予赞赏。
C.表达了自己沉重的心情由于收到来信而轻松了。
D.暗示自己时刻关心朋友在国内的安危,收到信后才大放宽心了。
2.选出对下文中画线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战斗一生的雪莱是在意大利斯比塞湾因溺水而死的。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死后他被后人埋在罗马墓园内。人们用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中的几句诗刻在他的墓碑上:“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是感受到了一次海水的变幻,化成了富丽而珍奇的珍宝而已。”
A.认为他因溺水而死没有价值,战斗的一生却因此被人视为变幻的海水了。
B.体现了雪莱敢于战斗的一生,并未因溺水之死而消失。
C.暗示了雪莱的不幸的死因。
D.既体现了雪莱向往未来、敢于斗争的精神,又暗示了他不幸的死因。
答:( )
答案
(73)词语语境义判定
精选例题:
为画线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发现并描述了许多不同的世界。人的观察力和概括力改进时,就会产生一个新的世界形象──可是他仍然没有能把一切可能的世界都描述完。
(1)不同的世界(D) (2)新的世界(F) (3)可能的世界(A)
A.指人类可能认识的世界
B.指人们从不同空间角度发现和描绘的许多不同的世界
C.被改造了的,呈现崭新姿态的世界
D.指人们在不同水平上对世界不同的认识
E.幻想中可能出现的理想世界
F.根据新的认识所描述的世界
讲析:
根据语境确定词语含义,是阅读能力重要内容之一。解答这类题型的基础是对语境义的正确把握。
精选例题选段谈的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人们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即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发现和描述了许多不同的世界”因此,这“不同的世界”指人们在不同水平上对世界不同的认识(D)
“新的世界”的“新”从何而来呢?“人的观察力和概括力改进时”,即人们用新的认识观察世界时,就会描述出一个“新”的世界形象,因此,F项是正确解释。
“可能的世界”是就客观存在而言的,指人类可能认识的世界(A)。
课堂迁移训练 :
1.阅读下文,选出对文中“整齐”意思解说正确的一项
《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史家称“纪传体”,因为“纪传”是最重要的部分。古史不是断片的杂记,便是顺接年月的篡录;自出机杼,创立规模,以驾驭去取各种史为的,从《史记》始。司马迁的确能够贯穿经传,整齐_百家杂语,成一家言。他明白“整齐”的必要,并知道怎样去整齐:这实在是创作,是以述为作。
A.剪裁文章,使中心明确,结构完整。
B.修改文章,使表达准确得体。
C.对材料加以取舍,使体例一致。
D.按一定标准取舍材料,建立自己的体系。
答:( )
2.依据语境对画线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列宁曾著文指出:“全部问题就在于(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也只能在于):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这句话以最经济的笔墨阐明了“政治是经济的集中
① ②
表现,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的真理;从列宁的论述中可知政治不仅关系到国
③
家的经济问题,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经济收入。因此,可以推论:一个国家的领
④ ⑤
导人,只要遵循这一客观规律,他就可以经济国家、取信人民。
⑥
A.指以较少的人力、物力、时间来获取较大的成果。
B.指治理、统治国家。
C.指人民的生活用度。
D.指社会的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
答:① ② ③ ④ ⑤
(74)词语表达作用理解
精选例题:阅读下面一段话,选出对“传说”一词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B)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曾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文明。它们是历史的明灯,是人类的骄傲。那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那非洲丛林中的巍巍金字塔,那传说中美丽无比的巴比伦皇宫,至今还使人们感叹不已。
A.民间传说而已,不一定有巴比伦皇宫
B.巴比伦皇宫确实有过,但今天已没有遗迹
C.神话传说中的巴比伦皇宫当然不曾存在过
D.传说曾有过巴比伦皇宫,但没有什么根据
讲析:
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着眼于句、段甚至篇章内容的理解,就词语论词语往往会出现错误。
精选例题选段谈人类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文明,作者是在列举人类文明成果时提到巴比伦皇宫的,而且与万里长城、金字塔并举。可见,巴比伦皇宫确实存在过。作者用“传说”,并非指皇宫存在是“传说”,而是指皇宫的样子今天无法见到了,只能凭想象了。因此B项是正确理解。
课堂迁移训练 :
1.阅读下文,选出对“接待”一词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对于石头瓦片,我是生有偏爱。我认为一块石头也好,一块瓦片也好,它们本身都会说话。用不着写在日记上,只要看着它们,它们就会自己告诉你,何时何地,何年何月,我曾接待了它,而它,又何年何月来我家作客。
时间匆匆过去,,长期以来,我拾掇的野趣痴心的成果,并没有被我留住,连那些精心收买来的案屏石刻之类在“文革”中也都没能保住,何况一些碎铜破铁都不如的石头瓦片呢。
A.强调了对石头瓦片的拾掇野趣和痴心。
B.强调了因有精心收藏的偏爱而视石头瓦片为珍贵之宝。
C.强调了石头瓦片本身的价值,而视之为珍宝。
D.强调了因没能保住这些东西,再次见到时则视为珍宝。
2.阅读下面文字,选出对画线词语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陈高春同志的《中国语文学家辞典》的出版,为研究中国语文学的专家、学者和学习古代汉语的青年同志提供了一种有用的工具书,我预料将会受到他们的重视,说不定会重新出现洛阳纸贵的现象呢。
A.强调了因纸张紧缺、书印得少难以满足需要。
B.强调该书是一部工具书,需求的人很多。
C.预料这部书将会产生轰动效应。
D.预料这部书对专家、学者很用处。
(75)词语使用优劣辨析
精选例题 下列句中画线处作了修改,修改方法已在括号注明;选出对修改好处分析正确的一项
①我在海洋上远航过,我在天空飞行过,但在我们的母亲河流长江上,第一次,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威力(改为“伟力”)所吸引了。
②无数(删去)层峦叠嶂之上,迷蒙的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
③县里的医生跳下汽车,就立刻插手(改为“参加”)诊断、治疗。
④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改为“繁花无边的天山”)呢?
a.用词准确 b.用词简洁 c.褒贬失当 d.语意连贯
A.①a ②b ③c ④d
B.①b ②a ③c ④d
C.①a ②b ③d ④c
D.①b ②a ③c ④d
讲析:答(A)
这类题型从辨析词语使用优劣的角度测试理解词语含义及表达作用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型要从把握句义入手,进而比较用词优劣,分析优劣原因,作出判定。
①句中,“吸引”我的,不应是“威力”,而是“伟力”。“威力”不仅与“吸引”不协调,也和全句对长江的赞美不协调。
②句中,“无数”与“层峦叠嶂”语意重复,删去后便用词简洁。
③句中,“插手”是贬义词,与全句意思不合,应改为褒义的或中性的词语。
④句中,与“花园”搭配的应是“……的天山”,原句搭配为“花园”比得过“……的繁花”了。修改后才能使语意连贯。
课堂迁移训练 :
1.下列四句话中都有一个画线的词,选出使用不当的一句,并用恰当的词去替换。将替换的词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A.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二十二周年。 ( )
B.报告中明确地规定了目前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 ( )
C.凡高等学校本科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思想进步,身体健康者均可报考。 ( )
D.战争年代,由于斗争的需要,一个人用几个名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 )
2.下列画线词语均作了修改,修改的内容已放在后边的括号里,选出对修改好处分析正确的一项
①目前,改革大潮来势凶猛,许多企业都大胆启用(改为“起用”)人才。
②世界杯足球赛紧锣密鼓,各强队正在秣马厉兵觊觎(改为“欲摘”)桂冠。
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的正是为了(删去)高举马列主义伟大旗帜。
④如果闭眼不看这一事实,仍然囹圄(改为“禁锢”)在形而上学的框子里。
a.褒贬失当 b.滥用多余 c.误用词性 d.用词准确
A.①a ②d ③b ④c B.①d ②a ③b ④c
C.①d ②a ③c ④b D.①b ②c ③d ④a
(76)非指代性词语指代内容判定
精选例题 阅读下面段落,完成规定题目
表现生活的横断面,曾经被视为短篇小说区别于中长篇的一个基本特征。可是,文艺实践早已证明,描写人生的纵切面,同样可以运用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茅盾是比较强调短篇小说表现横断面的。但是,他正视事实,公正地指出:“把主人公在相当长时期内的一段生活概括地写出来”,也是短篇小说的“一种表现方法”。就创作实践而言,中外短篇小说大师,如契诃夫、鲁迅等等,他们的短篇作品,也主要是写生活横断面的。却也都留下了若干表现人生纵切面的名篇。而茅盾的短篇小说,则基本上是表现生活横断面的。当今文坛,短篇小说姿态万千。有写横断面的,有写纵切面的;有纵横交错,熔为一炉的。而其中有的以断面为根基,穿插较多的历史回顾,有的则以纵的贯穿为线索,却着力开掘一二断面。此情此景之下,严格恪守断面的“法则”,特别长于剖示生活断面,是否可视为茅盾短篇小说艺术表现的一大特点,立为一家风格呢?
①“正视事实”指什么?将有关语句摘抄下来。
答:描写人生的纵切面,同样可以运用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
②“此情此景”指什么?试作简要回答。
答:当今文坛上,短篇小说姿态万千,有写横断面的,有写纵切面的,有纵横交错的。
讲析:
这类题型,既测试理解词语的能力,同时也测试了理解文章或段落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要从理解内容入手,进而理清语脉,才能准确判定词语的指代内容。
判定词语指代内容时,找准“部分”很重要,精选例题选段“正视事实”的“事实”指代部位应当在前面。长于表现横断面的茅盾,正视事实,指出表现纵切面也是短篇小说的“一种表现方法”。可见,“事实”指“描写人生的纵切面,同样可以运用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这一事实。
“此情此景”是承前归结性说法,指代部位当然也在前面,指当今文坛上短篇小说姿态万千的情景。
课堂迁移训练 :
1.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枯燥无味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邻居儿啼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头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听,总听不到一丝秋虫的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顿的宏大的清凉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根本没有秋虫。啊,不容留秋虫的地!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
问题:
①画线句中“欢乐的声音”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劳顿的声音”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文,选出对画线句所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
爱因斯坦治学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他善于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深入到本质中。他在总结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自述》中写道:“我看到数学分成许多领域,每一个领域都能费去我们所有的暂短的一生。可是,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就学会了识别出那种不同于哲学、文学而能导致深邃知识的东西,而把其它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头脑,并使它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他这种探索精神,是自牛顿力学创立二百年来,首次对时间、空间这些基本问题的思考,并以同时性的相对性取得治学方法上的突破。
A.“这个领域”指代数学领域。
B.“这个领域”指代物理学领域。
C.“这个领域”指哲学和文学领域。
D.“这个领域”指代力学领域。
(77)古今词义比较
精选例题: 选出加粗词语古今义不同的一项(B)
①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②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③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④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
⑤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A.①⑤ B.②⑤ C.①② D.②③
讲析:
比较词语古今义异同,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能力之一,属识记能力。比较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词语的句中的意义,即古义。弄懂古义,再比较其与今义的异同。所以,解题时要从理解句义入手;否则,很可能会犯以今训古的错误。
精选例题所举五个加粗词中,①句的“岿然”和③句的“志士”古今词义无别;②名的“可怜”,古义为“可爱”,今义为“值得怜悯”④句的“但”,古义为“只”,今作转折连词;⑤句的“前进”,文言中是两个单音词,即“上前”、“进献”,今为一个双音词,义为“向前走”。这些分辨清楚了,自然就可看出,只有B项是正确答案。
课堂迁移训练 :
1.选出句中加粗词古今词义比较,词义转移的一项
A.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B.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C.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
而非是者,(A)虽有切于(B)身心(C)性命之事,(D)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已焉正可得也。(《问说》)
3.阅读郑国子产给晋国范宣子信中的一段话,指出加粗词解释有错误的项
子为晋国,四邻诸候,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子产名)也惑也。侨闻群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环,晋国贰则子之家坏……(《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A.令:美好 B.币:缴纳的钱财
C.国家:诸侯之国 D.贿:财物
E.贰:有二心,怀疑 F.赖:以……为依靠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