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结构要求(高三备课资料)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8:01阅读:
字号:小|大
结构清晰利落 让人一目了然
宿州二中 陈恒广
文章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现。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结构是文章的组织安排问题,古人称之为“谋篇”“布局”。它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把材料有步骤、有主次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紧密、有机、统一的整体,使文章前后连贯、浑然一体。
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是:一要明朗清晰、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含混不清;二要“结构完 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三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因而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应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使自己思路清晰。思路清晰了,对自己文章的结构便能有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平时课堂中学到的技巧,如倒叙、插叙,设置悬念,对比呼应等等,这样写出的文章较易得到高分。
我们不能小看文章的结构,毕竟内容是依靠形式来展现的,让一个好的形式更好地为内容服务,何乐而不为呢?高考中拿出几分钟为你的文章设计一个好的结构,是很值得的。因此,高考作文必须先设计好蓝图,怎样开头、怎样展开、怎样衔接、怎样照应,以及怎样结尾等,都要有计 划有步骤地统筹安排。
一、总分总式结构
这种结构虽然老套,但写作高考作文效果却十分明显。总分总式结构,也即是先总写提出论点,后分写分析论证论点,再总写得出结论,这样起到首尾照应的效果。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结构变换成总分式结构,即先提出论点,然后逐项论述论点,对中心论点加以阐发。也可以变换成先分后总,先围绕所述中心,逐步展开论述,然后再总结归纳中心论点。
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作者:□2004年高考四川一考生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舌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意志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地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拔;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整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面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方向。遭遇挫折,缩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相反,若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结果将不堪设想。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误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太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在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若因一时受挫而放大痛苦,将会终身遗憾。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阵清风,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遭遇挫折,就当它为一阵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激起惊涛骇浪;遭遇挫折,就当痛 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
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你嘴角边甜甜的笑……
分析:本文之所以获得了阅卷老师的一致认同,最后得了满分,除了围绕材料精心写作外,其关键的因素还在于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思路清晰,完整自然。 文章开篇紧扣话题,指出因遭遇挫折而无法释怀甚至痛不欲生者从古至今不乏其人,接着亮出自己的观点:“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 苦,直至成功的一天”。可谓是开篇点题。接着在行文中,作者使用引证、例证,正反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使得论证严密、清楚,让人无懈可击。最后以“遭遇挫 折,不应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总结全文,使得文章上下连贯,浑然一体。
二、横列式结构
这种结构常常是为了证明一个观点,或表现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一种精神,分别从几个不同方面选择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犹如糖葫芦,所以我们也常把这种结构称为“糖葫芦式”结构。如果把这种结构用于议论文,其结构常是如下这样的:
引论
本论
分论点(一)提出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分论点(二)提出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分论点(三)提出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结论
选择诚信
作者:□2001年高考河南一考生
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引论)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分论点一)没有美貌的人生或许是没有足够亮点的人生;但若没有诚信的人生则足以是没有一丝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潘 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你不可以失去别人对你基本的信任。“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没有诚信,生存世间的你可要作一粒悬浮其中的尘粒。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分论点二)诚信好比一个乡间小伙,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宽阔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他 总是那样才思敏捷头脑灵活,却总是不露真相叫人紧张。在人生的剧本里,一位老实踏实的演员总要比一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观众青睐。
选择诚信。 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分论点三)举着“金钱万能”旗号东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满身的铜臭最终带来的也不过是金钱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而 诚信,能给人生打底润色,让人生高大起来,丰满起来,它给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泽与丰富含蕴,让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润注目,善始善终。
选择诚信。因 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分论点四)没有一蹴而就的业绩,没有一成不变的江山。没有人可以顶着荣誉的光环过一辈子。荣誉是短暂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 美丽的风景,它再美丽,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诚信是培植人生靓丽风景的种子,你一直耕耘,就会一直美丽,你将诚信的种子撒满大地,你的人生将会美丽到天 长地久。
选择诚信,是正确之选。在你一一权衡之后,在你层层过滤之后,你会猛然发现,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那最没有矫饰、最朴实不花哨的诚信!你会发现,没有了诚信,生活原来是那样的索然无味!
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有了诚信,你就用最阳光的心情高唱吧。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结论)
分析:本文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了横列式结构来进行论述。它首先在开篇中提出问题: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
然后,又分别提出 四个不同的分论点: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 性。最后得出结论: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有了诚信,你就用最阳光的心情高唱吧。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论证清楚严密,令人信服。
三、正反对比式结构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往往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才有鉴别”,两种事物一经对比,就可以分辨出彼此间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采用正反对比的结构来行文、立意。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 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因此,运用正反对比的结构比只从正面说理,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对于议论文来讲, 这种文章的结构模式一般为:
引论
本论
正面论证
正面提出论点,正面说理,正面举例
反面论证
反面提出论点,反面说理,反面举例
结论
当然也可反过来,即先从反面来举例论述,再从正面来重申论点。
感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 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 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 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云南大学曾震惊一时的血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马加爵一时的性起让四条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想说他的残忍,我只想说,他真的不懂感恩。云南大学用知识培养他,而他却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养大,他却让他们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他与同学的同学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也 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当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开在哪里?
数十年为战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陈健对战友的感恩;荆轲赌命,是为报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数十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是对祖国的感恩。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将别人无私的帮助,深深铭记,并将之传递,这世界因感恩而美丽。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的风情。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分析:这篇满分作文较为成功地使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结构。文章以“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为题,以阐明感恩和幸福之间的关系作为主要的内容,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跨越时空,让孔子、李密和马加爵形成鲜明的对比,无可争辩地说明了“因为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的道理。
四、层进式结构
所谓发散式结构,它是指围绕一个主题,自由向外发散。它用跳跃性的思维方式,截取生活中的几个片断,它不要求故事的完整,情节的连贯,只要求所选的片断能够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来进行就可以了。
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
作者:□2005年高考吉林一考生
傲然挺立于飞沙走石的沙漠之中的胡杨,创造了“三百年不死,三百年不倒,三百年不朽”的奇迹,它们追求的是与沙漠抗争的坚强与不屈,却从不向往微风吹拂、细雨飘落的江南水乡。在不屈信念的追求中,它们保持了最真的自我,认清了自我价值的真正所在。
人生亦如此。人应该有所追求,但不是盲目地追求。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认清自我,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人生中能保持最真实的追求。他没有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同流合污,而是发出了“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感慨;他没 有在污浊的官场中“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宁愿投身汨罗,也不愿污其追求。他在人生的追求中,从不忘自我的真正价值,在现实的考验面前,他留 给我们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名。
人生的追求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就像婀娜多姿的杨柳向往多姿多彩的春天,鸟儿向往蓝天白云一样,应永远记住自己最真实的身份,认清自我价值,而不可以超越这个极限,去做不自量力的事。
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留给我们无穷的财富和智慧。他没有因为仕途失意而忘却自我的价值。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与豪放,是他 内心品质的真正写照。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静与闲适淡远,带给我们无穷的享受。他们在自己的追求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价值,并没有在失意中迷失自我。
找到适合自己的价值取向,才能更好地体味人生的情趣,而不应该盲目地追求,不应该忘却自己的真实身份。
我们在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情当中感受雄浑壮志,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选择。
人们都说,人生的追求不应该是一样的,要不然,每个人都会失去自我,失去人生本应有的丰富多彩。
人生的漫漫征程需要我们用奋斗去闯荡,在人生的追求当中,清醒地认识自我的价值,才能在人生旅途创造生命的辉煌!
分析:本文所拟题目“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正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这种观点型的题目,颇受阅卷老师的喜爱,因为一眼就可看出考生对材料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全面而辩证。
文章由自然界的胡杨及“人生亦如此”提出观点后,采用的是层进式结构,以屈原、李白、陶渊明、苏轼等人为实例,事理结合,层层深入地阐明了论点,例证丰富、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五、发散式结构
所谓发散式结构,它是指围绕一个主题,自由向外发散。它用跳跃性的思维方式,截取生活中的几个片断,它不要求故事的完整,情节的连贯,只要求所选的片断能够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来进行就可以了。
“爱心永驻”三幕剧
高考满分作文
最近的一次班会上,老师别出心裁地让我们看了一组关于“爱心”的三幕剧,要求我们说说看后的感悟,老师最后做了简要点评,下面就是这次班会的简要记录情况。
第一幕
地点:硝烟弥漫的战场
时间:抗战时期
人物:排长与战士小吴
剧情:排长和小吴一直坚守着这块战略高地,敌人的火力仍然凶猛无比,很多战士都已经光荣牺牲了。突然,一声呼啸,一颗炸弹从天而降,小吴猛地扑向排长,用瘦弱的身体掩护他……结果让观众感到意外的是,小吴原先趴的地点被炸了个大坑,而他和排长安然无恙。
第二幕
地点:街巷
时间:漆黑的夜晚
人物:盲人与路人
剧情:一个盲人竟然提着一只灯笼在街巷中行走。俗话说“瞎子点灯——白费蜡”,这种思想一直支配着人们,所以一个路人感到奇怪,便问盲人原因,盲人回答:“我虽然看不见路,但我提着灯笼,别人就能看见我,而不至于撞到我,同时他也能看清路面。”
第三幕
地点:医院
时间:同样漆黑的夜晚
人物:小汤姆和他的父母
剧情:小汤姆不幸得了绝症,他的父母悲痛欲绝,父母想替小汤姆完成他最后的愿望,就问他还想要什么,小汤姆出人意料地回答:“我想把我还健康的身体器官移植给需要的人。”父母对视良久,然后表示同意,因为他们知道小汤姆从小就充满了爱心,总是喜欢帮助别人,孩子的最后愿望也在情理之中。小汤姆虽然将要离开人世,但他的器官在救了别人的同时,生命还在人间延续……
感悟:出自爱心的举动,看似意外,却在情理之中。我们献出爱心帮助他人渡过难关的同时,也使我们自己受益!换句话说,助人也是在助己!
分析:本文是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而成就的一篇满分文。作者较成功地使用了发散式的结构,用跳跃性的思维方式,截取生活中的三个片断,虽看似很散,但却将“爱”这个人类生活中永恒的话题,诠释得清清楚楚,让人感觉到这种种爱的奉献看似出人意料,却又那么合情合理。
需要指出的是高考作文,同学们要善于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创新,让文章的结构新颖巧妙、不落俗套,为文章增姿添色。以下几种结构也可供参考:
一、 镜头转换法。
镜头转换法是文章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生动的人物、事物或景物的片断组合成文。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选材必须突出文章的主题,紧扣文章的灵魂,不论是人物的生活片断、事件的发生发展、景物的白描细描等等都要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这是写好文章的基本原则。
运用镜头转换法结构文章时,选好表现主题的镜头要巧妙地把镜头剪接成文。有两种组合的方式:一是横向排列组合,一种是纵向排列组合。例如写《灯》个题目,可以选择如下镜头来写:先祖点明灯,祖父点桐油灯,父亲点煤油灯,我们这一代用电灯,将来可能用更先进的灯。通过这些片断的描写,用以歌颂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歌颂党的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这是纵向排列法。用横向排列法可以这样安排材料,家里明亮的电灯,街头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边防线上的探照灯,山洞里战士的烛光灯。通过这些片断的描写,用以歌颂保卫祖国、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纵向和横向排列是两种最常见的镜头组合方法。此外还有纵横式、对比式、阶梯式、跳跃式等我们初中生不太好把握。
总之,用镜头置转换法来结构文章,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自由思维的空间,它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形式简洁,能充分展示作者的联想、想像能力,又能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一般有三种方式:用“一”“二”“三”将文章分成几个部分;给各部分加小标题;直接用“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这种方法适合各种文体。
二、 妙胜巧合法。
所说的妙胜巧合法是指在作文过程中,当甲事物与乙事物的联系快要中断的时候,恰巧出现了另一种媒介将甲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事物继续向前发展,甲与乙的联系不致于中断的写作方法。
运用妙胜巧合必须掌握其规律性,使巧合符合真实、合理、新奇的三原则。第一,巧要巧得真实,合乎生活的真实。也就是说情节要符合时代、现实、人物、场合等方面的特点,要让读者相信。尤其具有偶然性的巧合情节,更要注意到其真实性。第二,巧要巧得合理,合乎情节的逻辑性,合乎事物的规律性,合乎人们的思维习惯。绝不能生拼硬凑、牵强附会。第三,巧要巧得新奇,让人感觉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便是个典范。因为家庭经济拮据,圣诞节妻子德拉只好卖掉自己的美发买回丈夫心爱的金表链,丈夫杰姆也只好卖掉自己祖传的金表而买回妻子喜欢的发梳。这种巧合巧得新,巧得令人绝倒,又巧得使人心酸落泪 。
妙胜巧合法,可以提练故事情节,推动情节的发展,也可以刻画人物形象性格。但是,巧合不宜滥用,要用得恰当,对一些偶然性情节要做好前铺后垫,找出它们的合理性因素,不能任意编造。
三、 冰糖葫芦法。
冰糖葫芦是用冰糖着色加工成葫芦状,并以小棒穿插成串,这种东西既可以是食品,也是可供观赏的手工艺品。借这个名称用于作文的构思,意思是说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如能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小竹棒),那么众多的材料(葫芦)就能很快串连成章。只要找到能贯穿全文的(小竹棒),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线索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以时空为线索。就是按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和空间转移次序。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是按时间的先后和空间转移来安排的。以情感认识为线索,按作者对人物事件的情感走向或认识发展来组织叙事写人。如《荔枝密》是典型的按作者情感和认识线索来叙事的。
四、 悬念解疑法。
所谓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中间)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急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
利用悬念进行叙事,一可以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生动性和曲折性,二可以吸引读者,牢牢抓住读者的心。如《驿路梨花》中“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始终吸引着读者的视线;《醉翁亭记》中“太守究竟是谁”始终是读者心中的疑团,让读者感到了文章强大的吸引力,同时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五、 欲擒故纵法。
“欲擒故纵”乃三十六计之一,即当敌人锐气正旺时,我故意避战示弱,使其丧失警惕,而后乘机擒之。这里的“纵”是手段。“擒”是目的,放纵是为了更好的擒捉,放纵是在擒拿这一目的支配下进行的,所以叫“欲擒故纵”。
此种结构方法常常用在议论文中,如有人说:“评弹是靡靡之音,听了要死人的。”我们可以这样反驳:“按他的说法,如果前线打仗,就不必派军队去作战,也不用飞机、坦克和导弹,只需派一个评弹团就行了,几首曲子一唱,敌人‘闻曲披靡’,一个个自动倒下去,岂不痛快?”既是歪理,其逻辑必然是荒谬的,我们先让它自我暴露,再按歪理推下去,必然得出荒谬的结论。
六、 首尾圆合法。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谈小说创作时说:“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挂那儿。”这就是说前面写到的事物,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到的事物,前面要有交代,这就是所说的前后照应,首尾圆合。写作时忽视这一点,就会造成上下文之间的脱节,全文结构显得支离破碎。首尾圆合一般有以下几种:
1、首尾照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照应。这就是说,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回答,给人以完整的感觉和印象。
2、文题照应。这种照应往往用在标题比较含蓄或意义较深刻的文章中,须加一定说明、注释。因此行文对标题起了注释、说明、点化的作用。如《不朽的失眠》便是,全文始终围绕张籍因科考落地失眠而写出了不朽的诗篇―――《枫桥夜泊》。
3、细节照应。生动而典型的细节反复出现,可以突出细节的典型意义。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文中出现了多次,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力的表现了主题。
4、悬念照应。在作品中设悬,又不马上释悬,而是反复暗示,使读者关心人物命运或事件结局的兴趣愈来愈浓。
5、伏笔照应。即前伏后应,作者在描写、叙事过程中,对有联系的人物或事物预先提示或暗示,即埋下伏笔,待其出现后自然形成一种照应关系。如《白杨礼赞》。
许多同学在高考作文时懒得去考虑文章的结构,往往是拿笔就写,想当然的作文,其实这就丧失了一个得分的大好机会。在动笔之前,如果你能安排几分钟好好考虑一下自己文章的结构,会让你事半功倍。
宿州二中 陈恒广
文章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现。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结构是文章的组织安排问题,古人称之为“谋篇”“布局”。它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把材料有步骤、有主次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紧密、有机、统一的整体,使文章前后连贯、浑然一体。
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是:一要明朗清晰、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含混不清;二要“结构完 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三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因而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应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使自己思路清晰。思路清晰了,对自己文章的结构便能有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平时课堂中学到的技巧,如倒叙、插叙,设置悬念,对比呼应等等,这样写出的文章较易得到高分。
我们不能小看文章的结构,毕竟内容是依靠形式来展现的,让一个好的形式更好地为内容服务,何乐而不为呢?高考中拿出几分钟为你的文章设计一个好的结构,是很值得的。因此,高考作文必须先设计好蓝图,怎样开头、怎样展开、怎样衔接、怎样照应,以及怎样结尾等,都要有计 划有步骤地统筹安排。
一、总分总式结构
这种结构虽然老套,但写作高考作文效果却十分明显。总分总式结构,也即是先总写提出论点,后分写分析论证论点,再总写得出结论,这样起到首尾照应的效果。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结构变换成总分式结构,即先提出论点,然后逐项论述论点,对中心论点加以阐发。也可以变换成先分后总,先围绕所述中心,逐步展开论述,然后再总结归纳中心论点。
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作者:□2004年高考四川一考生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舌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意志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地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拔;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整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面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方向。遭遇挫折,缩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相反,若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结果将不堪设想。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误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太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在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若因一时受挫而放大痛苦,将会终身遗憾。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阵清风,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遭遇挫折,就当它为一阵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激起惊涛骇浪;遭遇挫折,就当痛 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
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你嘴角边甜甜的笑……
分析:本文之所以获得了阅卷老师的一致认同,最后得了满分,除了围绕材料精心写作外,其关键的因素还在于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思路清晰,完整自然。 文章开篇紧扣话题,指出因遭遇挫折而无法释怀甚至痛不欲生者从古至今不乏其人,接着亮出自己的观点:“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 苦,直至成功的一天”。可谓是开篇点题。接着在行文中,作者使用引证、例证,正反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使得论证严密、清楚,让人无懈可击。最后以“遭遇挫 折,不应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总结全文,使得文章上下连贯,浑然一体。
二、横列式结构
这种结构常常是为了证明一个观点,或表现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一种精神,分别从几个不同方面选择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犹如糖葫芦,所以我们也常把这种结构称为“糖葫芦式”结构。如果把这种结构用于议论文,其结构常是如下这样的:
引论
本论
分论点(一)提出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分论点(二)提出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分论点(三)提出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结论
选择诚信
作者:□2001年高考河南一考生
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引论)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分论点一)没有美貌的人生或许是没有足够亮点的人生;但若没有诚信的人生则足以是没有一丝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潘 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你不可以失去别人对你基本的信任。“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没有诚信,生存世间的你可要作一粒悬浮其中的尘粒。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分论点二)诚信好比一个乡间小伙,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宽阔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他 总是那样才思敏捷头脑灵活,却总是不露真相叫人紧张。在人生的剧本里,一位老实踏实的演员总要比一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观众青睐。
选择诚信。 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分论点三)举着“金钱万能”旗号东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满身的铜臭最终带来的也不过是金钱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而 诚信,能给人生打底润色,让人生高大起来,丰满起来,它给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泽与丰富含蕴,让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润注目,善始善终。
选择诚信。因 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分论点四)没有一蹴而就的业绩,没有一成不变的江山。没有人可以顶着荣誉的光环过一辈子。荣誉是短暂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 美丽的风景,它再美丽,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诚信是培植人生靓丽风景的种子,你一直耕耘,就会一直美丽,你将诚信的种子撒满大地,你的人生将会美丽到天 长地久。
选择诚信,是正确之选。在你一一权衡之后,在你层层过滤之后,你会猛然发现,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那最没有矫饰、最朴实不花哨的诚信!你会发现,没有了诚信,生活原来是那样的索然无味!
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有了诚信,你就用最阳光的心情高唱吧。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结论)
分析:本文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了横列式结构来进行论述。它首先在开篇中提出问题: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
然后,又分别提出 四个不同的分论点: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 性。最后得出结论: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有了诚信,你就用最阳光的心情高唱吧。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论证清楚严密,令人信服。
三、正反对比式结构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往往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才有鉴别”,两种事物一经对比,就可以分辨出彼此间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采用正反对比的结构来行文、立意。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 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因此,运用正反对比的结构比只从正面说理,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对于议论文来讲, 这种文章的结构模式一般为:
引论
本论
正面论证
正面提出论点,正面说理,正面举例
反面论证
反面提出论点,反面说理,反面举例
结论
当然也可反过来,即先从反面来举例论述,再从正面来重申论点。
感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 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 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 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云南大学曾震惊一时的血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马加爵一时的性起让四条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想说他的残忍,我只想说,他真的不懂感恩。云南大学用知识培养他,而他却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养大,他却让他们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他与同学的同学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也 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当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开在哪里?
数十年为战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陈健对战友的感恩;荆轲赌命,是为报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数十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是对祖国的感恩。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将别人无私的帮助,深深铭记,并将之传递,这世界因感恩而美丽。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的风情。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分析:这篇满分作文较为成功地使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结构。文章以“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为题,以阐明感恩和幸福之间的关系作为主要的内容,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跨越时空,让孔子、李密和马加爵形成鲜明的对比,无可争辩地说明了“因为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的道理。
四、层进式结构
所谓发散式结构,它是指围绕一个主题,自由向外发散。它用跳跃性的思维方式,截取生活中的几个片断,它不要求故事的完整,情节的连贯,只要求所选的片断能够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来进行就可以了。
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
作者:□2005年高考吉林一考生
傲然挺立于飞沙走石的沙漠之中的胡杨,创造了“三百年不死,三百年不倒,三百年不朽”的奇迹,它们追求的是与沙漠抗争的坚强与不屈,却从不向往微风吹拂、细雨飘落的江南水乡。在不屈信念的追求中,它们保持了最真的自我,认清了自我价值的真正所在。
人生亦如此。人应该有所追求,但不是盲目地追求。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认清自我,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人生中能保持最真实的追求。他没有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同流合污,而是发出了“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感慨;他没 有在污浊的官场中“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宁愿投身汨罗,也不愿污其追求。他在人生的追求中,从不忘自我的真正价值,在现实的考验面前,他留 给我们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名。
人生的追求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就像婀娜多姿的杨柳向往多姿多彩的春天,鸟儿向往蓝天白云一样,应永远记住自己最真实的身份,认清自我价值,而不可以超越这个极限,去做不自量力的事。
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留给我们无穷的财富和智慧。他没有因为仕途失意而忘却自我的价值。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与豪放,是他 内心品质的真正写照。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静与闲适淡远,带给我们无穷的享受。他们在自己的追求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价值,并没有在失意中迷失自我。
找到适合自己的价值取向,才能更好地体味人生的情趣,而不应该盲目地追求,不应该忘却自己的真实身份。
我们在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情当中感受雄浑壮志,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选择。
人们都说,人生的追求不应该是一样的,要不然,每个人都会失去自我,失去人生本应有的丰富多彩。
人生的漫漫征程需要我们用奋斗去闯荡,在人生的追求当中,清醒地认识自我的价值,才能在人生旅途创造生命的辉煌!
分析:本文所拟题目“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正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这种观点型的题目,颇受阅卷老师的喜爱,因为一眼就可看出考生对材料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全面而辩证。
文章由自然界的胡杨及“人生亦如此”提出观点后,采用的是层进式结构,以屈原、李白、陶渊明、苏轼等人为实例,事理结合,层层深入地阐明了论点,例证丰富、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五、发散式结构
所谓发散式结构,它是指围绕一个主题,自由向外发散。它用跳跃性的思维方式,截取生活中的几个片断,它不要求故事的完整,情节的连贯,只要求所选的片断能够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来进行就可以了。
“爱心永驻”三幕剧
高考满分作文
最近的一次班会上,老师别出心裁地让我们看了一组关于“爱心”的三幕剧,要求我们说说看后的感悟,老师最后做了简要点评,下面就是这次班会的简要记录情况。
第一幕
地点:硝烟弥漫的战场
时间:抗战时期
人物:排长与战士小吴
剧情:排长和小吴一直坚守着这块战略高地,敌人的火力仍然凶猛无比,很多战士都已经光荣牺牲了。突然,一声呼啸,一颗炸弹从天而降,小吴猛地扑向排长,用瘦弱的身体掩护他……结果让观众感到意外的是,小吴原先趴的地点被炸了个大坑,而他和排长安然无恙。
第二幕
地点:街巷
时间:漆黑的夜晚
人物:盲人与路人
剧情:一个盲人竟然提着一只灯笼在街巷中行走。俗话说“瞎子点灯——白费蜡”,这种思想一直支配着人们,所以一个路人感到奇怪,便问盲人原因,盲人回答:“我虽然看不见路,但我提着灯笼,别人就能看见我,而不至于撞到我,同时他也能看清路面。”
第三幕
地点:医院
时间:同样漆黑的夜晚
人物:小汤姆和他的父母
剧情:小汤姆不幸得了绝症,他的父母悲痛欲绝,父母想替小汤姆完成他最后的愿望,就问他还想要什么,小汤姆出人意料地回答:“我想把我还健康的身体器官移植给需要的人。”父母对视良久,然后表示同意,因为他们知道小汤姆从小就充满了爱心,总是喜欢帮助别人,孩子的最后愿望也在情理之中。小汤姆虽然将要离开人世,但他的器官在救了别人的同时,生命还在人间延续……
感悟:出自爱心的举动,看似意外,却在情理之中。我们献出爱心帮助他人渡过难关的同时,也使我们自己受益!换句话说,助人也是在助己!
分析:本文是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而成就的一篇满分文。作者较成功地使用了发散式的结构,用跳跃性的思维方式,截取生活中的三个片断,虽看似很散,但却将“爱”这个人类生活中永恒的话题,诠释得清清楚楚,让人感觉到这种种爱的奉献看似出人意料,却又那么合情合理。
需要指出的是高考作文,同学们要善于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创新,让文章的结构新颖巧妙、不落俗套,为文章增姿添色。以下几种结构也可供参考:
一、 镜头转换法。
镜头转换法是文章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生动的人物、事物或景物的片断组合成文。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选材必须突出文章的主题,紧扣文章的灵魂,不论是人物的生活片断、事件的发生发展、景物的白描细描等等都要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这是写好文章的基本原则。
运用镜头转换法结构文章时,选好表现主题的镜头要巧妙地把镜头剪接成文。有两种组合的方式:一是横向排列组合,一种是纵向排列组合。例如写《灯》个题目,可以选择如下镜头来写:先祖点明灯,祖父点桐油灯,父亲点煤油灯,我们这一代用电灯,将来可能用更先进的灯。通过这些片断的描写,用以歌颂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歌颂党的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这是纵向排列法。用横向排列法可以这样安排材料,家里明亮的电灯,街头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边防线上的探照灯,山洞里战士的烛光灯。通过这些片断的描写,用以歌颂保卫祖国、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纵向和横向排列是两种最常见的镜头组合方法。此外还有纵横式、对比式、阶梯式、跳跃式等我们初中生不太好把握。
总之,用镜头置转换法来结构文章,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自由思维的空间,它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形式简洁,能充分展示作者的联想、想像能力,又能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一般有三种方式:用“一”“二”“三”将文章分成几个部分;给各部分加小标题;直接用“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这种方法适合各种文体。
二、 妙胜巧合法。
所说的妙胜巧合法是指在作文过程中,当甲事物与乙事物的联系快要中断的时候,恰巧出现了另一种媒介将甲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事物继续向前发展,甲与乙的联系不致于中断的写作方法。
运用妙胜巧合必须掌握其规律性,使巧合符合真实、合理、新奇的三原则。第一,巧要巧得真实,合乎生活的真实。也就是说情节要符合时代、现实、人物、场合等方面的特点,要让读者相信。尤其具有偶然性的巧合情节,更要注意到其真实性。第二,巧要巧得合理,合乎情节的逻辑性,合乎事物的规律性,合乎人们的思维习惯。绝不能生拼硬凑、牵强附会。第三,巧要巧得新奇,让人感觉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便是个典范。因为家庭经济拮据,圣诞节妻子德拉只好卖掉自己的美发买回丈夫心爱的金表链,丈夫杰姆也只好卖掉自己祖传的金表而买回妻子喜欢的发梳。这种巧合巧得新,巧得令人绝倒,又巧得使人心酸落泪 。
妙胜巧合法,可以提练故事情节,推动情节的发展,也可以刻画人物形象性格。但是,巧合不宜滥用,要用得恰当,对一些偶然性情节要做好前铺后垫,找出它们的合理性因素,不能任意编造。
三、 冰糖葫芦法。
冰糖葫芦是用冰糖着色加工成葫芦状,并以小棒穿插成串,这种东西既可以是食品,也是可供观赏的手工艺品。借这个名称用于作文的构思,意思是说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如能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小竹棒),那么众多的材料(葫芦)就能很快串连成章。只要找到能贯穿全文的(小竹棒),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线索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以时空为线索。就是按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和空间转移次序。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是按时间的先后和空间转移来安排的。以情感认识为线索,按作者对人物事件的情感走向或认识发展来组织叙事写人。如《荔枝密》是典型的按作者情感和认识线索来叙事的。
四、 悬念解疑法。
所谓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中间)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急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
利用悬念进行叙事,一可以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生动性和曲折性,二可以吸引读者,牢牢抓住读者的心。如《驿路梨花》中“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始终吸引着读者的视线;《醉翁亭记》中“太守究竟是谁”始终是读者心中的疑团,让读者感到了文章强大的吸引力,同时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五、 欲擒故纵法。
“欲擒故纵”乃三十六计之一,即当敌人锐气正旺时,我故意避战示弱,使其丧失警惕,而后乘机擒之。这里的“纵”是手段。“擒”是目的,放纵是为了更好的擒捉,放纵是在擒拿这一目的支配下进行的,所以叫“欲擒故纵”。
此种结构方法常常用在议论文中,如有人说:“评弹是靡靡之音,听了要死人的。”我们可以这样反驳:“按他的说法,如果前线打仗,就不必派军队去作战,也不用飞机、坦克和导弹,只需派一个评弹团就行了,几首曲子一唱,敌人‘闻曲披靡’,一个个自动倒下去,岂不痛快?”既是歪理,其逻辑必然是荒谬的,我们先让它自我暴露,再按歪理推下去,必然得出荒谬的结论。
六、 首尾圆合法。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谈小说创作时说:“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挂那儿。”这就是说前面写到的事物,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到的事物,前面要有交代,这就是所说的前后照应,首尾圆合。写作时忽视这一点,就会造成上下文之间的脱节,全文结构显得支离破碎。首尾圆合一般有以下几种:
1、首尾照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照应。这就是说,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回答,给人以完整的感觉和印象。
2、文题照应。这种照应往往用在标题比较含蓄或意义较深刻的文章中,须加一定说明、注释。因此行文对标题起了注释、说明、点化的作用。如《不朽的失眠》便是,全文始终围绕张籍因科考落地失眠而写出了不朽的诗篇―――《枫桥夜泊》。
3、细节照应。生动而典型的细节反复出现,可以突出细节的典型意义。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文中出现了多次,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力的表现了主题。
4、悬念照应。在作品中设悬,又不马上释悬,而是反复暗示,使读者关心人物命运或事件结局的兴趣愈来愈浓。
5、伏笔照应。即前伏后应,作者在描写、叙事过程中,对有联系的人物或事物预先提示或暗示,即埋下伏笔,待其出现后自然形成一种照应关系。如《白杨礼赞》。
许多同学在高考作文时懒得去考虑文章的结构,往往是拿笔就写,想当然的作文,其实这就丧失了一个得分的大好机会。在动笔之前,如果你能安排几分钟好好考虑一下自己文章的结构,会让你事半功倍。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