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8:06阅读:
字号:小|大
一、教学目标
总的目标是通过复习,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地说,应当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一)理解词语和句式: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然、若、遂、所、为、焉、也、以、已、矣、于、则、者、之);
(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二)理解文句:
(1)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分析文章:
(1)分析文章的内容;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教学难点、重点
1.怎样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怎样正确把握文言文的文意?
3.怎样分析文言文的内容?
4.怎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文言文阅读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
Ⅰ.掌握文言词语的特点。
要培养、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掌握、理解、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常用词。
文言文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这和现代文词汇以双音词为主不同。“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政”是“政事”,“治”是“治理”,在读法上也不能连读。“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爷娘走相送”,“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中的“妻子”都是“妻”和“子”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中的“卑鄙”,“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妻子”、“卑鄙”都是两个词的临时组合。一般都是独用的,如“曾不若孀妻弱子”,“位卑则足羞”,“北蛮夷之鄙人也”中的“妻”、“子”、“卑”、“鄙”都是单独使用的例子。
熟悉掌握单音词应注意的几点:
(1)理解文言文单音词的词义,可将单音词与现代汉语中相当的双音词进行对照。如“今齐地方千里”中的“今”是“当今”、“如今”,“地”是“土地”,“方”是“方圆”。“时操军已有疾疫”,“操”是“曹操”,“军”是“军队”,“疾”是“疾病”,“疫”是“瘟疫”。
(2)有的文言词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组成,当它们合在一起运用时,不必拆开解释。但是当它们单独使用时,意义是有区别的,例如“衡乃拟班固《两都赋》作《两京赋》因以讽谏”中的“讽谏”就是“劝谏”的意思。但是在“于是舍人相与谏曰”、“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和“谏”是两个不同意义的单音词。“讽”是“委婉劝告”的意思,“谏”则是“直接劝说”。又如“沾湿”在“长夜沾湿何由彻”句中就是“湿”的意思,但在“儿女共沾巾”,“江州司马青衫湿”,“沾衣欲湿杏花雨”句中的“沾”和“湿”是两个独立的单音词,表示“湿”的不同程度。
(3)联绵词“踌躇”、“踯躅”、“披靡”、“彷徨”、“仓庚”(鸟名),译音词“冒顿”、“大宛”、“大月氏”等是双音或多音单纯词,不是两个单音词的临时组合。
Ⅱ.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实词。
从数量上说实词远比虚词多,从理解、掌握的角度说也比虚词难。掌握实词的关键是词义。实词三义就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假借义。
(1)实词的古今异义。
语言在不断发展,古今词义有的变化了,有的没有变化。“人”、“手”、“刀”、“口”词义至今没有改变,这是基本词。有变化的叫一般词。一般词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古代有这个词,而现在不用了,如:“朕”、“妾”、“缙绅”等;一种是古、今都有这个词,但字的形、音、义方面有变化,如“履”、“屦”现在说“鞋”,“冠”现在说“帽”;再一种是字形相同,字音也相同,但字义却不同了,例如“去”古代是“离开”的意思(“去国怀乡”,“去亲戚而事君者”),而现在是“到”、“往”的意思,又如“访”古代是“询问”的意思(“穆公访诸蹇叔”,“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今天则偏重于“拜访”的意思。
有些词在古今意义上只有细微差别,这是应该注意的。例如:“购”古代的意思是“悬赏征求”,如“吾闻汉购我头千金”,“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劝”古代的意思是“鼓励”、“勉励”的意思。这类词以单音的居多数。古今意义的双音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个单音词的组合。如前文所说的“卑鄙”;一种是双音词如“丈夫”(男子)、“行李”(客商)。这类双音词在古今意义上有显著差别。
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有的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这类词的词义的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2.词义缩小。如“具”,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后一个意思不用了。
3.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义是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用上“很”字,表示的程度也不怎么高了。
5.词义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的意思。
6.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则指品质恶劣,变为贬义词。
7.名称说法改变。如“目”改称“眼睛”,“寡”改称为“少”等。
总的目标是通过复习,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地说,应当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一)理解词语和句式: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然、若、遂、所、为、焉、也、以、已、矣、于、则、者、之);
(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二)理解文句:
(1)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分析文章:
(1)分析文章的内容;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教学难点、重点
1.怎样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怎样正确把握文言文的文意?
3.怎样分析文言文的内容?
4.怎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文言文阅读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
Ⅰ.掌握文言词语的特点。
要培养、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掌握、理解、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常用词。
文言文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这和现代文词汇以双音词为主不同。“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政”是“政事”,“治”是“治理”,在读法上也不能连读。“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爷娘走相送”,“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中的“妻子”都是“妻”和“子”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中的“卑鄙”,“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妻子”、“卑鄙”都是两个词的临时组合。一般都是独用的,如“曾不若孀妻弱子”,“位卑则足羞”,“北蛮夷之鄙人也”中的“妻”、“子”、“卑”、“鄙”都是单独使用的例子。
熟悉掌握单音词应注意的几点:
(1)理解文言文单音词的词义,可将单音词与现代汉语中相当的双音词进行对照。如“今齐地方千里”中的“今”是“当今”、“如今”,“地”是“土地”,“方”是“方圆”。“时操军已有疾疫”,“操”是“曹操”,“军”是“军队”,“疾”是“疾病”,“疫”是“瘟疫”。
(2)有的文言词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组成,当它们合在一起运用时,不必拆开解释。但是当它们单独使用时,意义是有区别的,例如“衡乃拟班固《两都赋》作《两京赋》因以讽谏”中的“讽谏”就是“劝谏”的意思。但是在“于是舍人相与谏曰”、“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和“谏”是两个不同意义的单音词。“讽”是“委婉劝告”的意思,“谏”则是“直接劝说”。又如“沾湿”在“长夜沾湿何由彻”句中就是“湿”的意思,但在“儿女共沾巾”,“江州司马青衫湿”,“沾衣欲湿杏花雨”句中的“沾”和“湿”是两个独立的单音词,表示“湿”的不同程度。
(3)联绵词“踌躇”、“踯躅”、“披靡”、“彷徨”、“仓庚”(鸟名),译音词“冒顿”、“大宛”、“大月氏”等是双音或多音单纯词,不是两个单音词的临时组合。
Ⅱ.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实词。
从数量上说实词远比虚词多,从理解、掌握的角度说也比虚词难。掌握实词的关键是词义。实词三义就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假借义。
(1)实词的古今异义。
语言在不断发展,古今词义有的变化了,有的没有变化。“人”、“手”、“刀”、“口”词义至今没有改变,这是基本词。有变化的叫一般词。一般词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古代有这个词,而现在不用了,如:“朕”、“妾”、“缙绅”等;一种是古、今都有这个词,但字的形、音、义方面有变化,如“履”、“屦”现在说“鞋”,“冠”现在说“帽”;再一种是字形相同,字音也相同,但字义却不同了,例如“去”古代是“离开”的意思(“去国怀乡”,“去亲戚而事君者”),而现在是“到”、“往”的意思,又如“访”古代是“询问”的意思(“穆公访诸蹇叔”,“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今天则偏重于“拜访”的意思。
有些词在古今意义上只有细微差别,这是应该注意的。例如:“购”古代的意思是“悬赏征求”,如“吾闻汉购我头千金”,“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劝”古代的意思是“鼓励”、“勉励”的意思。这类词以单音的居多数。古今意义的双音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个单音词的组合。如前文所说的“卑鄙”;一种是双音词如“丈夫”(男子)、“行李”(客商)。这类双音词在古今意义上有显著差别。
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有的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这类词的词义的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2.词义缩小。如“具”,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后一个意思不用了。
3.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义是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用上“很”字,表示的程度也不怎么高了。
5.词义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的意思。
6.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则指品质恶劣,变为贬义词。
7.名称说法改变。如“目”改称“眼睛”,“寡”改称为“少”等。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