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方法指津(苏教版高三)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8:07阅读:
字号:小|大
江苏盐城市第一中学 卞建容
高考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方法指津
纵观历年高考质量分析报告,考生现代文阅读得分率很低。高三现代文专题复习时,相当多的学生感到现代文难以下手,把握不大。但阅读文章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对正确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高考现代文是大有裨益的。笔者试以近三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为例,谈谈解答此类试题的五种方法和技巧。
纵观文本 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眼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以进一步猜测作者的主要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2008年江苏卷现代文阅读选的是汪曾祺的小说《侯银匠》,第15题问:小说题为“侯银匠”,但是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这道探究题是有一定难度的,考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的人文情怀。如果不能纵观文本,对小说的主旨和主人公是谁进行思考,仅仅停留在一些文句和字词上,是答不好的。
那么这篇文章的主旨和主人公到底是什么呢?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在刻画侯银匠,侯银匠是个手艺人,勤劳、朴实且灵巧。有其父必有其女,正是因为侯银匠的心灵手巧,才有文章中间部分的对侯菊勤劳、精细、能干的充分刻画。小说的着眼点一直是围绕着侯银匠展开的,所以本文的主人公是充满人情味、人性美的侯银匠,而不是侯菊。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为了表现侯银匠,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不少考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没有能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主旨,误判了小说的主人公,未能结合文本内容作具体分析和个性化阅读,未能理清两位人物之间的关系,认为文章写侯菊,标题却是侯银匠,是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是借侯银匠来衬托侯菊的精明能干等等的答案驴头不对马嘴,很明显是没有理清文章主旨和关键人物的关系而出现的概念化、贴标签式答案。
理准脉络 划分层次
叶圣陶曾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有些考生走马观花看过一遍文章后,似懂非懂,就急于解答后面的问题,往往是答了一半,又要回头再看文章,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答错后也难于涂改。如果是网上阅卷,麻烦会更大。同时,急躁的心态也会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读懂文章,理清文脉,搞清层次后,再答考题,就会如顺风行船,事半功倍。
以2008年江苏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晚清学人杨守敬》为例,第18题要求考生结合全文,找出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有几个。很多考生由于没有遵循一定的思维习惯和解题方法,满文章的去搜寻答案,有一个是一个,林林种种的罗列出八九条出来,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油多不坏菜,其实事倍功半,费时丢分。我们需要的是在读懂命题者的意图后,理准文本的脉络,找到答题的信息源,然后划分层次,逐一列举,文本比较集中的说明杨守敬的活动的是二、三两段,文字相对比较多,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划分小层次,文本首先交代了杨守敬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的事情,之后交代了他赴京参加会试,结识许多名流学人,开拓了眼界的事情。然后是他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取得成就的事情的陈述,最后写他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的事件。只要遵循通盘浏览,细处着眼的思维习惯,仔细阅读,细加划分,有效整合,恰当归纳,答案是不难总结出的。
再以2006年全国卷考的是牛汉的《绵绵土》为例,第16题问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关键词。这道题既考查了对文章结构层次的认知,又考查了学生对作者行文脉络和思路的把握。文章从沙漠开始写起,然后插叙故乡的绵绵土,最后又回到沙漠,但是作者抒发情感的对象不是沙漠,也不是要讴歌沙漠的博大与雄浑,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与“母体”“故乡”有关联的“绵绵土”。文章开头四节写自己与沙漠的关系,目的是为了引出叙述的对象“绵绵土”,第五、六、七三节写孩子从母体降生与绵绵土的关系,再写扫绵绵土的习俗,故乡人认为它是天赐神土,代表着故乡。实际上全文就是通过写绵绵土来抒发对母体、对故乡的眷念。所以关键词很自然的就集中到“母体”“绵绵土”“故乡”这些词语上,理清文章的脉络,看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是组织答案的第一步!
2007年江西卷现代文阅读《泰山很大》(汪曾祺)其中有一问要求学生归纳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泰山很大”的。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层次的内容,“泰山很大”是文章的文眼,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回应了这个“大”。只要找到这几个不同的侧面,就可以概括出题目要求的几个方面。文章1-3段从《诗经》到杜甫、到李白、到张岱、到徐志摩、到“我”,这些都写的是作家诗人们对待泰山的态度,表现的是泰山的恢宏气魄;第4段转而写泰山的封禅文化,写泰山人文文化的特点;5、6两段写作者自己通过看泰山而生发出来的人生感慨,所以作者是从三个方面写泰山很大:首先是从不同文化人对泰山的描述,写泰山的恢弘博大;其次是不同帝王的封禅,写泰山政治文化内涵的精深博大;最后写作者自己的认识,写泰山对人的心灵震撼力的巨大。归纳层意,分清结构,心中就会有个通盘的考虑,就能够注意到从不同侧面答题,很好地落实考点所要求的全面性、多角度思考!
检索区间 准确摘取
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把握。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区间检索、确认能力,是在审题基础之上对文章相关内容的一种分析认知能力,它是以审题的全面、准确、到位和对文章精确的整体认知为前提的。这里的“区间”,是指回答特定问题时所必须依据的文本的大致范围,区间确定的是否准确到位直接决定了答题的质量。
高考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文本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以2008江苏百校联考模拟试卷贾平凹的《对月》为例:“联系全文,分别概括出哪些事物是‘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的”,该题就是典型的分类概括题,一般情况下答案就在文中,首先要找到这个关键句“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锁定这个答题的区间,应该是文章的5、6两段。第5段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点明作者的观点,第6段分别从地球以及它的运行轨道,大自然的四季更迭,人的年老和年少的圆形接榫,动物之间的食物链等人与万物的运动规律的不同表现方面来解释“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这句话的意思的。答案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地球、大自然、动物等万事万物“圆”的完成;二是人的一生也要圆满走完,而且要为人类社会的大圆作出努力,也就是:万事万物,就像月之形状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人应踏实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圆,为完成天地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题目不难,主要信息全在文本之中,学生在做此类题目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的阅读文本,划分出小段层次,防止主要信息的丢失,导致答案不完整。
当然,有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直接使用,或语句太长,不合答题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其他干扰信息,这就要根据题意对选出的语言信息加以改造,重新组合表达。依旧以贾平凹的《对月》为例,作者最后对月说:“你真是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作者究竟看到了世界什么?又看到了自己的什么?这样的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在锁定答题区间的同时,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前半问问作者看到了世界什么?在文本的第5节就有“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是说明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完成啊!”,但是后半问要求说出看到自己什么,区间锁定在第7节,但是没有现成的句子可以作为答案,需要归纳和整理:作者看到的是人不要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成败、荣辱,而应该立足眼前,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
归纳整合 引申转换
有些阅读题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写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就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达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去表达。
以2008年湖北卷阅读《雾》(季羡林)为例,试卷第6题就直接要求考生在阅读文本第5段后,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自然段的主要观点,不得超过20个字。这考查了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表达信心的综合能力,考生首先应该在通读全段的基础上,圈出本段的关键词“人类社会”“社会生活”“自然科学”“模糊性”,建立在归纳关键词基础上的整合,才不会丢失重要信息,然后再转换和修饰,删繁就简,考虑字数的问题,最终形成答案:在社会生活和科学中都存在模糊性。归纳整合、引申转换是必须遵循一定的认知思维习惯和顺序的,不能本末倒置,一开始就考虑字数的限制,那样就会有失偏颇,丢三落四的。这也是考查学生思维缜密性和系统性的表现。在平时的高三复习当中,要注意思维方式和习惯的锻炼,我们很多的老师习惯对着答案讲解答案,并没有把答案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也就谈不上把答案的思考的流程和要义展示给学生,教师的引导作用不能让学生成为只会看答案的机器,要让学生学会分解问题,能明晰答题用意,这些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下功夫,用心思,想办法。
再以苏教版必修一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的阅读试题为例:要求在40个字以内说出作者说在江南“感觉不到岁时的肃杀”的根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审题干,定区位。“感觉不到岁时的肃杀”在文章的第5自然段,很显然答案就在这一句的前后段落中。字数限制是40,这说明要找的内容较多,可能有几个方面。其次,是抓语词,定特点。在相关段落中找到有关的内容,并画出来,依次可以画出这样的句子:(1)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2)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到三个月以上的生命;(3)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另外,前面第二段中也有重要的句子,即:(1)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2)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根据以上的分析,注意字数的限制,得出答案:江南之冬,天气不冷,芦花不败,树叶难凋,草色不枯,太阳出来,鸟雀吱叫,生机遍地。这就是归纳整合,引申转换,合成有字数限制的答案的技巧。
认清手法 了解作用
在现代文阅读训练中,考生对评价鉴赏类试题往往会无所适从,原因是不能准确理解表达技巧的基本概念。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广义地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从狭义理解,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高考常见的表达技巧有四类:(1)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②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2)作品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铺垫,以及人称的变化等。(3)作品布局谋篇的技巧,如线索设置、过渡、详略安排、埋伏笔、设悬念、铺垫、照应等。(4)语言表达的技巧: 主要是修辞技巧,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
以2008年南通市一调的阅读理解《水墨文字》(冯骥才)为例,它就直接考查了修辞在写景中的作用的题目,要求考生在阅读第6段写树的各种姿态后,分析其表达效果。这首先是建立在考生必须对写景的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有个全面的复习和准备,这值得高三师生的重视,要注意复习的针对性和全面性,题海战术是不能兼顾这两个方面的。仔细阅读文本我们会发现,这段主要是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敏感又敏锐的心灵,能够使得创作者内心积淀的偶然性的转换为艺术表现的必然性。学生应该认清手法,了解相应的作用,知道一些修辞手法的表述规范,比如首先要交代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要具体说明一下如何使用,之后还要说明这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好处,甚至还要说明表现了文章什么样的主旨和思想。
2007年四川卷第14题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为什么要从平静的湖水写起?文本第一节写平静的湖面,是一幅凝固、平和的浩瀚画面,着力渲染安宁、静谧的氛围。第二节先写湖畔“积聚着数不清的人”,意味着人声鼎沸;再写响起的音乐“在空旷的湖面回荡”,可见乐声之强之大;最后写“犀利的鸣镝”“呼啸着”“轰然炸裂”,场面热闹,动感撼人。分析至此,解决了如何写的问题,即以“静”衬“动”。作者之所以写平静的湖面,主要是为了突出和平、安宁的生活;第二节写焰火燃放后的热闹,也是为了表达喜庆、兴旺的生活。答案可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①以“静”衬“动”,反衬了随后施放焰火的热闹;②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2007年浙江卷《泰山之思》中要求考生对第5段中划线句子的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有很多,这里主要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来说,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设问和反问,本题三个“只有”代表的句子是排比,“实景”和“图景”是对比,最后一句是夸张。“岩岩叠叠”是使用了叠词,所以答案的组织就是文章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突出了泰山的雾气之重,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通过叠词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解答技巧是多样的,但是基本的逻辑思维套路是不变的,分析作品的结构和层次,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检索区间,准确整理和表达;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分析作品体裁的主要表现手法和作用,明晰以上考点基本要求,遵循一定的阅读顺序,即“整体感知---认真审题---弄清要求---全面扫描----分清层次----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多方兼顾----综合分析---组织语句---分点作答”,就可以在高考现代文的复习和备考中收到明显效果。
通联:江苏盐城市第一中学 邮编:224001
邮箱:jsycyzwnn@sohu.com 电话:0515-88037318
高考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方法指津
纵观历年高考质量分析报告,考生现代文阅读得分率很低。高三现代文专题复习时,相当多的学生感到现代文难以下手,把握不大。但阅读文章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对正确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高考现代文是大有裨益的。笔者试以近三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为例,谈谈解答此类试题的五种方法和技巧。
纵观文本 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眼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以进一步猜测作者的主要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2008年江苏卷现代文阅读选的是汪曾祺的小说《侯银匠》,第15题问:小说题为“侯银匠”,但是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这道探究题是有一定难度的,考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的人文情怀。如果不能纵观文本,对小说的主旨和主人公是谁进行思考,仅仅停留在一些文句和字词上,是答不好的。
那么这篇文章的主旨和主人公到底是什么呢?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在刻画侯银匠,侯银匠是个手艺人,勤劳、朴实且灵巧。有其父必有其女,正是因为侯银匠的心灵手巧,才有文章中间部分的对侯菊勤劳、精细、能干的充分刻画。小说的着眼点一直是围绕着侯银匠展开的,所以本文的主人公是充满人情味、人性美的侯银匠,而不是侯菊。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为了表现侯银匠,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不少考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没有能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主旨,误判了小说的主人公,未能结合文本内容作具体分析和个性化阅读,未能理清两位人物之间的关系,认为文章写侯菊,标题却是侯银匠,是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是借侯银匠来衬托侯菊的精明能干等等的答案驴头不对马嘴,很明显是没有理清文章主旨和关键人物的关系而出现的概念化、贴标签式答案。
理准脉络 划分层次
叶圣陶曾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有些考生走马观花看过一遍文章后,似懂非懂,就急于解答后面的问题,往往是答了一半,又要回头再看文章,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答错后也难于涂改。如果是网上阅卷,麻烦会更大。同时,急躁的心态也会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读懂文章,理清文脉,搞清层次后,再答考题,就会如顺风行船,事半功倍。
以2008年江苏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晚清学人杨守敬》为例,第18题要求考生结合全文,找出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有几个。很多考生由于没有遵循一定的思维习惯和解题方法,满文章的去搜寻答案,有一个是一个,林林种种的罗列出八九条出来,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油多不坏菜,其实事倍功半,费时丢分。我们需要的是在读懂命题者的意图后,理准文本的脉络,找到答题的信息源,然后划分层次,逐一列举,文本比较集中的说明杨守敬的活动的是二、三两段,文字相对比较多,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划分小层次,文本首先交代了杨守敬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的事情,之后交代了他赴京参加会试,结识许多名流学人,开拓了眼界的事情。然后是他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取得成就的事情的陈述,最后写他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的事件。只要遵循通盘浏览,细处着眼的思维习惯,仔细阅读,细加划分,有效整合,恰当归纳,答案是不难总结出的。
再以2006年全国卷考的是牛汉的《绵绵土》为例,第16题问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关键词。这道题既考查了对文章结构层次的认知,又考查了学生对作者行文脉络和思路的把握。文章从沙漠开始写起,然后插叙故乡的绵绵土,最后又回到沙漠,但是作者抒发情感的对象不是沙漠,也不是要讴歌沙漠的博大与雄浑,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与“母体”“故乡”有关联的“绵绵土”。文章开头四节写自己与沙漠的关系,目的是为了引出叙述的对象“绵绵土”,第五、六、七三节写孩子从母体降生与绵绵土的关系,再写扫绵绵土的习俗,故乡人认为它是天赐神土,代表着故乡。实际上全文就是通过写绵绵土来抒发对母体、对故乡的眷念。所以关键词很自然的就集中到“母体”“绵绵土”“故乡”这些词语上,理清文章的脉络,看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是组织答案的第一步!
2007年江西卷现代文阅读《泰山很大》(汪曾祺)其中有一问要求学生归纳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泰山很大”的。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层次的内容,“泰山很大”是文章的文眼,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回应了这个“大”。只要找到这几个不同的侧面,就可以概括出题目要求的几个方面。文章1-3段从《诗经》到杜甫、到李白、到张岱、到徐志摩、到“我”,这些都写的是作家诗人们对待泰山的态度,表现的是泰山的恢宏气魄;第4段转而写泰山的封禅文化,写泰山人文文化的特点;5、6两段写作者自己通过看泰山而生发出来的人生感慨,所以作者是从三个方面写泰山很大:首先是从不同文化人对泰山的描述,写泰山的恢弘博大;其次是不同帝王的封禅,写泰山政治文化内涵的精深博大;最后写作者自己的认识,写泰山对人的心灵震撼力的巨大。归纳层意,分清结构,心中就会有个通盘的考虑,就能够注意到从不同侧面答题,很好地落实考点所要求的全面性、多角度思考!
检索区间 准确摘取
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把握。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区间检索、确认能力,是在审题基础之上对文章相关内容的一种分析认知能力,它是以审题的全面、准确、到位和对文章精确的整体认知为前提的。这里的“区间”,是指回答特定问题时所必须依据的文本的大致范围,区间确定的是否准确到位直接决定了答题的质量。
高考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文本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以2008江苏百校联考模拟试卷贾平凹的《对月》为例:“联系全文,分别概括出哪些事物是‘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的”,该题就是典型的分类概括题,一般情况下答案就在文中,首先要找到这个关键句“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锁定这个答题的区间,应该是文章的5、6两段。第5段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点明作者的观点,第6段分别从地球以及它的运行轨道,大自然的四季更迭,人的年老和年少的圆形接榫,动物之间的食物链等人与万物的运动规律的不同表现方面来解释“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这句话的意思的。答案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地球、大自然、动物等万事万物“圆”的完成;二是人的一生也要圆满走完,而且要为人类社会的大圆作出努力,也就是:万事万物,就像月之形状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人应踏实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圆,为完成天地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题目不难,主要信息全在文本之中,学生在做此类题目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的阅读文本,划分出小段层次,防止主要信息的丢失,导致答案不完整。
当然,有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直接使用,或语句太长,不合答题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其他干扰信息,这就要根据题意对选出的语言信息加以改造,重新组合表达。依旧以贾平凹的《对月》为例,作者最后对月说:“你真是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作者究竟看到了世界什么?又看到了自己的什么?这样的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在锁定答题区间的同时,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前半问问作者看到了世界什么?在文本的第5节就有“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是说明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完成啊!”,但是后半问要求说出看到自己什么,区间锁定在第7节,但是没有现成的句子可以作为答案,需要归纳和整理:作者看到的是人不要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成败、荣辱,而应该立足眼前,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
归纳整合 引申转换
有些阅读题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写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就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达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去表达。
以2008年湖北卷阅读《雾》(季羡林)为例,试卷第6题就直接要求考生在阅读文本第5段后,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自然段的主要观点,不得超过20个字。这考查了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表达信心的综合能力,考生首先应该在通读全段的基础上,圈出本段的关键词“人类社会”“社会生活”“自然科学”“模糊性”,建立在归纳关键词基础上的整合,才不会丢失重要信息,然后再转换和修饰,删繁就简,考虑字数的问题,最终形成答案:在社会生活和科学中都存在模糊性。归纳整合、引申转换是必须遵循一定的认知思维习惯和顺序的,不能本末倒置,一开始就考虑字数的限制,那样就会有失偏颇,丢三落四的。这也是考查学生思维缜密性和系统性的表现。在平时的高三复习当中,要注意思维方式和习惯的锻炼,我们很多的老师习惯对着答案讲解答案,并没有把答案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也就谈不上把答案的思考的流程和要义展示给学生,教师的引导作用不能让学生成为只会看答案的机器,要让学生学会分解问题,能明晰答题用意,这些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下功夫,用心思,想办法。
再以苏教版必修一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的阅读试题为例:要求在40个字以内说出作者说在江南“感觉不到岁时的肃杀”的根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审题干,定区位。“感觉不到岁时的肃杀”在文章的第5自然段,很显然答案就在这一句的前后段落中。字数限制是40,这说明要找的内容较多,可能有几个方面。其次,是抓语词,定特点。在相关段落中找到有关的内容,并画出来,依次可以画出这样的句子:(1)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2)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到三个月以上的生命;(3)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另外,前面第二段中也有重要的句子,即:(1)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2)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根据以上的分析,注意字数的限制,得出答案:江南之冬,天气不冷,芦花不败,树叶难凋,草色不枯,太阳出来,鸟雀吱叫,生机遍地。这就是归纳整合,引申转换,合成有字数限制的答案的技巧。
认清手法 了解作用
在现代文阅读训练中,考生对评价鉴赏类试题往往会无所适从,原因是不能准确理解表达技巧的基本概念。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广义地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从狭义理解,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高考常见的表达技巧有四类:(1)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②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2)作品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铺垫,以及人称的变化等。(3)作品布局谋篇的技巧,如线索设置、过渡、详略安排、埋伏笔、设悬念、铺垫、照应等。(4)语言表达的技巧: 主要是修辞技巧,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
以2008年南通市一调的阅读理解《水墨文字》(冯骥才)为例,它就直接考查了修辞在写景中的作用的题目,要求考生在阅读第6段写树的各种姿态后,分析其表达效果。这首先是建立在考生必须对写景的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有个全面的复习和准备,这值得高三师生的重视,要注意复习的针对性和全面性,题海战术是不能兼顾这两个方面的。仔细阅读文本我们会发现,这段主要是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敏感又敏锐的心灵,能够使得创作者内心积淀的偶然性的转换为艺术表现的必然性。学生应该认清手法,了解相应的作用,知道一些修辞手法的表述规范,比如首先要交代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要具体说明一下如何使用,之后还要说明这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好处,甚至还要说明表现了文章什么样的主旨和思想。
2007年四川卷第14题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为什么要从平静的湖水写起?文本第一节写平静的湖面,是一幅凝固、平和的浩瀚画面,着力渲染安宁、静谧的氛围。第二节先写湖畔“积聚着数不清的人”,意味着人声鼎沸;再写响起的音乐“在空旷的湖面回荡”,可见乐声之强之大;最后写“犀利的鸣镝”“呼啸着”“轰然炸裂”,场面热闹,动感撼人。分析至此,解决了如何写的问题,即以“静”衬“动”。作者之所以写平静的湖面,主要是为了突出和平、安宁的生活;第二节写焰火燃放后的热闹,也是为了表达喜庆、兴旺的生活。答案可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①以“静”衬“动”,反衬了随后施放焰火的热闹;②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2007年浙江卷《泰山之思》中要求考生对第5段中划线句子的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有很多,这里主要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来说,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设问和反问,本题三个“只有”代表的句子是排比,“实景”和“图景”是对比,最后一句是夸张。“岩岩叠叠”是使用了叠词,所以答案的组织就是文章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突出了泰山的雾气之重,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通过叠词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解答技巧是多样的,但是基本的逻辑思维套路是不变的,分析作品的结构和层次,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检索区间,准确整理和表达;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分析作品体裁的主要表现手法和作用,明晰以上考点基本要求,遵循一定的阅读顺序,即“整体感知---认真审题---弄清要求---全面扫描----分清层次----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多方兼顾----综合分析---组织语句---分点作答”,就可以在高考现代文的复习和备考中收到明显效果。
通联:江苏盐城市第一中学 邮编:224001
邮箱:jsycyzwnn@sohu.com 电话:0515-88037318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