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凝聚力 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党建工作考察报告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32:45阅读:
字号:小|大
增强凝聚力 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党建工作考察报告
区委组织部 余宏杰
上海市静安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区,交通便捷,信息资源丰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环境舒适,生活便利,居民素质较高。辖区经济以商业商务业为主,区域内高楼林立。全区面积7.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万;全区下辖5个街道,设130个居民委员会,3264个居民小组。笔者最近深入考察了静安区社区党建工作,现将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汇报如下。
一、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党建的基本情况
1993年,上海市委根据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着眼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开展了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10年来,静安区各级党组织按照市委的要求,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增强党自身凝聚力和增强党在全社会凝聚力两个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新途径。适应“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和“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趋势,通过开展机关党支部与居民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工作,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居民区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各级党组织共同参与、团结奋斗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适应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网络,通过社区学校、社区工会、社区“谈心室”、“舒心工程”等形式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开辟了党建工作新途径;适应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对党员带来的新变化,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建立“静安党建”网站等载体,形成了主题突出、立体交叉、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党员教育新格局。
二、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党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网络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群众转移到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中就业,“单位人”进一步向“社会人”转变,党的工作网络及组织建设如何向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等各个领域延伸和覆盖,成为摆在全党各级组织面前的一道新的课题。上海各级党组织勇于探索,迎难而上,努力加强社区党的工作网络建设,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构建新的工作网络,扩大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把党建工作向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领域推进和覆盖,上海各级基层党组织根据实际,改变过去以条为主、条块分割的党组织管理模式,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利用社区平台,建立了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党组织管理体系,构建区域化、社会化、网格化的党建工作格局。市里专门设立了社会工作党委,加强党对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的领导、指导和协调,区里成立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协调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街道设立了综合经济党委,负责指导、协调各居民区党支部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居民区党支部依托社区、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建立党员服务点,承担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这样,形成了以区域属地管理为主,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协力并进的网格化全覆盖党建工作新局面。
----依托社区,加强在两新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在非公经济企业、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上海市各级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各种组织的发展特点,按照体内与体外相结合,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对规模比较大、党员和职工队伍稳定、有合适党支部书记人选的两新组织,在体内建立党组织;对规模较小、变化快、人员流动大的两新组织,依托社区、工业园区、人才中介机构等载体,在体外建立联合党组织。对尚未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通过依托社区党员服务点、依托两新组织中的工建工作载体,以及通过选派党建联络员的办法,积极开展党的工作。2003年9月10日,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在考察静安区街道党建工作和中企大厦党员服务点后,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把支部建在楼上”,是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支部建在连上”原则的深化和拓展,是扩大党在城市社区覆盖面的有效载体。目前,在静安区的7900多家两新组织中,已建立党的组织234个。
2、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载体的创建。
上海市静安区各级党组织坚持科学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情况,特别是社会多样化的特点,抓住把创新载体作为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强社区党的建设。
----抓“结对共建”,提高基层党支部战斗力。随着上海城市管理重心不断下移,为进一步加强居民区党支部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加强机关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推进上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新体制。1997年6月,静安区充分发挥机关党支部和居民区党支部各自优势,立足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进一步提高机关党支部和居民区党支部战斗力,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机关党支部与居民区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结对共建”中,机关党支部通过帮助居民区党支部抓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建立健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谈心、党风廉政监督制度,完善和规范居委会的制度建设,帮助居民区党支部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增强居民区党支部的战斗力。实践证明,“结对共建”取得了良好的“双赢”效果,既提高了居民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也促使机关干部进一步深入了解基层情况,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
----抓服务党员,寓党员教育管理于服务当中。针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以及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大量国有单位党员转移到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中就业,“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这一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他们转变观念,坚持服务与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党组织为党员的服务工作,从工作、事业、思想感情和生活方面关怀党员,寓党员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他们在市、区、街道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为党员提供政策咨询、教育培训、组织关系转接、党内互助等服务,帮助广大党员排忧解难。依托社区、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建立党员服务点,组织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和党内活动。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党员教育服务站,为党员提供党内信息服务,形成党内教育上下贯通的网络。同时,针对实际,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增强了党内活动的效果,既增强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也使党员感受到党组织“党员之家”的温暖,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
----抓社区服务、为民服务,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
上海市静安区各级基层党组织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服务社区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和开展社区服务、为民服务工作。一是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救助中心、社区活动中心,加强社区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岗位,为下岗失业群众提供就业服务;二是在居民区党支部中开展“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四百”活动,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积极开展社区居民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满足社区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四是发动社区广大党员,组建各种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组建社区党员治安巡逻队、党员护绿队等,提供社区公益服务;五是开展“党员奉献月”活动、“结对帮困”活动和“送温暖”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帮助特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社区党组织通过抓社区服务、为民服务,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增强了党在群众和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
3、加强机制创新,推动社区党的建设。
面对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上海努力探索新的社区治理结构和社区党建管理模式。
----理顺关系,形成有效的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机制。在街道层面上进一步理顺党政关系,明确党工委统揽社区建设和发展;在社区管理方面,通过成立社区委员会、城区管理委员会等议事机构,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事务,协调各单位、各部门、各系统的关系,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方式进一步转向协调、指导和服务;在居民区层面上,社区党组织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和保证居民利益统一起来,推动居民自治,发挥自治组织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的配套健全,使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领域得到了延伸和扩展。
----加强指导和考核管理,推动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前进。上海市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高度认识社区党建的重要性,加强对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帮助基层党组织及时总结社区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并予以推广;对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通过总结提升后,用制度固定下来、并坚持下去。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管理,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实行目标管理,细化评估办法。坚持把是否解决了社区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不断增强;是否维护了群众根本利益,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满意度不断上升;是否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党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是否促进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党组织的中心工作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作为社区党的建设考核标准。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表彰先进,督促后进,推动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前进。
上海市静安区各级基层党组织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党组织根据社区成员结构的变化,“凝聚力工程”为总抓手,整合各方资源,以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社区公共服务网络为依托,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化、产业化服务相结合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为百姓谋福利。从机关党支部与居民区党支部的“结对共建”,到居民区党支部的“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暖百家心,解百家难”,到“听群众最想说的话,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干部群众最要办的事,做群众最贴心的人”;从党员服务点,到党的工作在全社会的延伸和覆盖;从“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到“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社区党组织在全社会编织起一张知民情、聚民智、暖民心的网络,以实际行动落实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凝聚力是执政党的生命力,是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前提。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全党凝聚力的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始终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性任务。上海市静安区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为总抓手,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了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党建工作路子。初步回答了基层党组织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关心群众入手,卓有成效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三、加强我区社区党建的建议
江泽民同志在上海考察社区建设时曾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适应新的情况,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尤其要把社区党建搞好,这对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宝安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向城市化过渡阶段,机遇与困难、挑战同在。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区社区党的建设,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加快宝安的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要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1、找准出发点,抓增强党的凝聚力。凝聚力是执政党的生命力,是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前提。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全党凝聚力的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是党凝聚群众的最广泛、最直接的主体。基层党组织缺泛凝聚力,再好的机遇也无法抓,再好的决策也可能落空,再好的条件也难以发展。只有增强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才能得到体现,才能出战斗机,才能真正发展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增强党的凝聚力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
2、找准着力点,抓居民区党支部建设。居民区党支部是社区工作的政治领导核心,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民群众中去的重任,担负着领导社区建设、推动社区发展的重任。我们要花精力、下大力气加强居民区党支部的建设,提高工作能力和战斗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和人民群众中去,加强党对社区建设的领导,促进社区各项工作服务健康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3、找准落脚点,抓服务党员、服务群众。要抓好服务党员的载体建设,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探索改进党组织活动方式,以服务先行,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中,取得实效。抓好社区管理服务,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有效载体,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落实执政为民的直接体现。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社区管理,大力发展社区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化、产业化服务,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4、找准结合点,抓长效工作机制。社区工作涉及面广、利益多样、矛盾复杂。我们要坚持条块结合,理顺关系,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和凝聚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
发布时间:2004年9月6日
区委组织部 余宏杰
上海市静安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区,交通便捷,信息资源丰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环境舒适,生活便利,居民素质较高。辖区经济以商业商务业为主,区域内高楼林立。全区面积7.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万;全区下辖5个街道,设130个居民委员会,3264个居民小组。笔者最近深入考察了静安区社区党建工作,现将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汇报如下。
一、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党建的基本情况
1993年,上海市委根据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着眼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开展了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10年来,静安区各级党组织按照市委的要求,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增强党自身凝聚力和增强党在全社会凝聚力两个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新途径。适应“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和“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趋势,通过开展机关党支部与居民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工作,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居民区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各级党组织共同参与、团结奋斗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适应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网络,通过社区学校、社区工会、社区“谈心室”、“舒心工程”等形式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开辟了党建工作新途径;适应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对党员带来的新变化,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建立“静安党建”网站等载体,形成了主题突出、立体交叉、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党员教育新格局。
二、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党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网络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群众转移到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中就业,“单位人”进一步向“社会人”转变,党的工作网络及组织建设如何向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等各个领域延伸和覆盖,成为摆在全党各级组织面前的一道新的课题。上海各级党组织勇于探索,迎难而上,努力加强社区党的工作网络建设,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构建新的工作网络,扩大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把党建工作向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领域推进和覆盖,上海各级基层党组织根据实际,改变过去以条为主、条块分割的党组织管理模式,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利用社区平台,建立了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党组织管理体系,构建区域化、社会化、网格化的党建工作格局。市里专门设立了社会工作党委,加强党对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的领导、指导和协调,区里成立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协调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街道设立了综合经济党委,负责指导、协调各居民区党支部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居民区党支部依托社区、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建立党员服务点,承担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这样,形成了以区域属地管理为主,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协力并进的网格化全覆盖党建工作新局面。
----依托社区,加强在两新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在非公经济企业、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上海市各级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各种组织的发展特点,按照体内与体外相结合,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对规模比较大、党员和职工队伍稳定、有合适党支部书记人选的两新组织,在体内建立党组织;对规模较小、变化快、人员流动大的两新组织,依托社区、工业园区、人才中介机构等载体,在体外建立联合党组织。对尚未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通过依托社区党员服务点、依托两新组织中的工建工作载体,以及通过选派党建联络员的办法,积极开展党的工作。2003年9月10日,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在考察静安区街道党建工作和中企大厦党员服务点后,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把支部建在楼上”,是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支部建在连上”原则的深化和拓展,是扩大党在城市社区覆盖面的有效载体。目前,在静安区的7900多家两新组织中,已建立党的组织234个。
2、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载体的创建。
上海市静安区各级党组织坚持科学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情况,特别是社会多样化的特点,抓住把创新载体作为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强社区党的建设。
----抓“结对共建”,提高基层党支部战斗力。随着上海城市管理重心不断下移,为进一步加强居民区党支部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加强机关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推进上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新体制。1997年6月,静安区充分发挥机关党支部和居民区党支部各自优势,立足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进一步提高机关党支部和居民区党支部战斗力,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机关党支部与居民区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结对共建”中,机关党支部通过帮助居民区党支部抓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建立健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谈心、党风廉政监督制度,完善和规范居委会的制度建设,帮助居民区党支部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增强居民区党支部的战斗力。实践证明,“结对共建”取得了良好的“双赢”效果,既提高了居民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也促使机关干部进一步深入了解基层情况,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
----抓服务党员,寓党员教育管理于服务当中。针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以及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大量国有单位党员转移到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中就业,“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这一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他们转变观念,坚持服务与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党组织为党员的服务工作,从工作、事业、思想感情和生活方面关怀党员,寓党员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他们在市、区、街道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为党员提供政策咨询、教育培训、组织关系转接、党内互助等服务,帮助广大党员排忧解难。依托社区、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建立党员服务点,组织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和党内活动。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党员教育服务站,为党员提供党内信息服务,形成党内教育上下贯通的网络。同时,针对实际,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增强了党内活动的效果,既增强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也使党员感受到党组织“党员之家”的温暖,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
----抓社区服务、为民服务,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
上海市静安区各级基层党组织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服务社区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和开展社区服务、为民服务工作。一是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救助中心、社区活动中心,加强社区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岗位,为下岗失业群众提供就业服务;二是在居民区党支部中开展“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四百”活动,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积极开展社区居民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满足社区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四是发动社区广大党员,组建各种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组建社区党员治安巡逻队、党员护绿队等,提供社区公益服务;五是开展“党员奉献月”活动、“结对帮困”活动和“送温暖”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帮助特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社区党组织通过抓社区服务、为民服务,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增强了党在群众和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
3、加强机制创新,推动社区党的建设。
面对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上海努力探索新的社区治理结构和社区党建管理模式。
----理顺关系,形成有效的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机制。在街道层面上进一步理顺党政关系,明确党工委统揽社区建设和发展;在社区管理方面,通过成立社区委员会、城区管理委员会等议事机构,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事务,协调各单位、各部门、各系统的关系,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方式进一步转向协调、指导和服务;在居民区层面上,社区党组织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和保证居民利益统一起来,推动居民自治,发挥自治组织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的配套健全,使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领域得到了延伸和扩展。
----加强指导和考核管理,推动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前进。上海市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高度认识社区党建的重要性,加强对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帮助基层党组织及时总结社区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并予以推广;对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通过总结提升后,用制度固定下来、并坚持下去。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管理,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实行目标管理,细化评估办法。坚持把是否解决了社区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不断增强;是否维护了群众根本利益,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满意度不断上升;是否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党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是否促进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党组织的中心工作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作为社区党的建设考核标准。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表彰先进,督促后进,推动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前进。
上海市静安区各级基层党组织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党组织根据社区成员结构的变化,“凝聚力工程”为总抓手,整合各方资源,以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社区公共服务网络为依托,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化、产业化服务相结合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为百姓谋福利。从机关党支部与居民区党支部的“结对共建”,到居民区党支部的“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暖百家心,解百家难”,到“听群众最想说的话,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干部群众最要办的事,做群众最贴心的人”;从党员服务点,到党的工作在全社会的延伸和覆盖;从“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到“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社区党组织在全社会编织起一张知民情、聚民智、暖民心的网络,以实际行动落实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凝聚力是执政党的生命力,是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前提。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全党凝聚力的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始终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性任务。上海市静安区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为总抓手,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了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党建工作路子。初步回答了基层党组织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关心群众入手,卓有成效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三、加强我区社区党建的建议
江泽民同志在上海考察社区建设时曾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适应新的情况,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尤其要把社区党建搞好,这对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宝安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向城市化过渡阶段,机遇与困难、挑战同在。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区社区党的建设,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加快宝安的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要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1、找准出发点,抓增强党的凝聚力。凝聚力是执政党的生命力,是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前提。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全党凝聚力的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是党凝聚群众的最广泛、最直接的主体。基层党组织缺泛凝聚力,再好的机遇也无法抓,再好的决策也可能落空,再好的条件也难以发展。只有增强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才能得到体现,才能出战斗机,才能真正发展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增强党的凝聚力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
2、找准着力点,抓居民区党支部建设。居民区党支部是社区工作的政治领导核心,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民群众中去的重任,担负着领导社区建设、推动社区发展的重任。我们要花精力、下大力气加强居民区党支部的建设,提高工作能力和战斗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和人民群众中去,加强党对社区建设的领导,促进社区各项工作服务健康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3、找准落脚点,抓服务党员、服务群众。要抓好服务党员的载体建设,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探索改进党组织活动方式,以服务先行,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中,取得实效。抓好社区管理服务,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有效载体,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落实执政为民的直接体现。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社区管理,大力发展社区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化、产业化服务,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4、找准结合点,抓长效工作机制。社区工作涉及面广、利益多样、矛盾复杂。我们要坚持条块结合,理顺关系,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和凝聚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
发布时间:2004年9月6日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