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正文

关于实施"十二个一"工程的调查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33:05阅读:
字号:|
关于实施"十二个一"工程的调查 



铁岭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马晓光
   
    铁岭市工商局担负着全市7131 户企业、84646户个体工商户的监督管理工作,2004年来,我们结合铁岭地区实际情况,着眼铁岭作为农业大市的特点,围绕全市"五大战略",按照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的思路,始终把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工商工作永恒的主题,把握市委、市政府实现农业产业化新突破的目标,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商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在支农、护农、服务农民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促进农村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工商部门的应有贡献。按照市委要求,我们就两年来全市工商系统深入开展"十二个一"工程情况展开了认真调研,现提出调研报告如下:
    一、"十二个一"工程的提出,是工商部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自觉践行"三个代表"的新思路。
    铁岭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地区。素有"辽北粮仓"之称,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是辽宁重要的禽畜生产基地。可以说,铁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为此,铁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树立工业立市思想,加速工业化,推进农业化,提高城镇化,用"三化"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三个新突破"的全市经济工作思路。针对这个实际,2003年9月,市工商局党组在认真学习了十六大报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之后,提出了"铁岭实现三个突破,工商服务一马当先"的口号,并针对铁岭农业地区的特点,把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向农村延伸,确立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制定并出台了《铁岭市工商局关于发挥职能作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共10个方面40条,从工商行政管理角度最大限度地形成和完善了一系列支农、护农优惠政策。此《意见》的出台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和铁岭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铁岭市政府以政府办文件(铁政办发[2003]47号)的形式将我们出台的这40条支农、护农优惠政策下发各地执行。其核心内容是:积极培育农村龙头企业、生产大户,引导其向集团化经营转变;鼓励建立科技型农业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促进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积极培育农村专业市场,帮助有特色的农村专业市场与外埠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相关市场建立产、供、销关系;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提高农产品、农副产品知名度;积极支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鼓励其产品向市外、省外、国外销售;鼓励支持农村企业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联合;实施著名商标战略,引导农村经济走"品牌兴农"、"品牌富农"之路;发挥合同监管职能,规范农业订单,发展订单农业;扶持农民进入市场从事种养殖业和经纪人的经营活动,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这40条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工商部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为全面开展好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2004年,党中央1号文件再次提出要加大解决"三农"问题力度,特别是市委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常委扩大会议后,市工商局党组及时组织了三个层次的学习讨论,掀起了学习讲话,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热潮。一是以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形式,市局党组成员学习了十六大报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央1号文件、李文科书记讲话、国家工商总局、省局领导讲话,解读内容,领会实质,统一思想,把各项政策贯彻落实;二是以局务会扩大会议形式,组织市局机关中层干部和基层13个单位"一把手]学习各级领导讲话,统一认识,一个声音喊到底;三是以"三个整顿"形式组织全体工商干部学习,不断增强紧迫性和责任感。通过学习,一方面破除了三种思想认识,即破除了无关的思想,进一步树立了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更加积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更加热情到位,与兄弟单位的关系更加亲密融洽的观念,进一步认识到了工商部门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发展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地方经济繁荣发展了,才有工商事业大展宏图的舞台。破除了对立的思想,进一步认识到了千头万绪的工商工作与支持农村经济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做好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工商工作也会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新的水平。破除了畏难的思想,进一步树立了信心,迎难而上,增强了紧迫感和责任感,争做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典型和模范。另一方面深切感到,作为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机关,在肩负着市场主体准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任同时, 在实现铁岭"三农"问题新突破上发挥更大作用是工商部门践行"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在此基础上,我们于2004年4月出台了深化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工作12项新措施。明确提出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中要做好"十二个一",即支持一批种植养殖大户进入公司化、企业化的生产经营;支持一批农民进入流通领域;扶持一批从事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农村经纪人;支持一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注册和发展一批农副产品商标;发展或者培育一批农副产品经营销售的诚信市场;发展一批农副产品生产经营的诚信村屯;发展一批农村维权投诉站和农村志愿维权者;支持一批农村工业园区的项目建设;曝光一批农村打假典型案件;树立一批积极为农村经济工作服务的基层工商所和基层工商管理人员。我们把这12项内容作为一项系统工作来抓,做到了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安排、有措施、有督促、有检查,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对每一条都明确了分工,确定了主管领导,量化了指标,责任到了部门。
    二、"十二个一"工程的实施,是工商部门深化职能,转变观念,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市局党组全体成员和8个业务科室负责人组成督查调研组,深入8个县区,邀请当地党委、政府分管农业的书记、县(区)长,采取听汇报、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的方式,一个县一个县调查研究,督查落实,并听取当地领导的建议,确保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得到落实。同时,专题召开了发挥职能作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市局党组全体成员、各基层单位一把手、市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从理论、实践、经验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交流,深入探讨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措施、新办法,营造了一种理论氛围,推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更深入开展。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做好帮扶工作,实行了"双联系"制度,制定了《铁岭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与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和《工商行政管理所与专业村屯定点联系制度》,将有一定规模、经营情况良好的企业和具有一定生产规模、专业性较强、市场覆盖面较大、市场前景看好的专业村屯作为重点联系对象,从而帮助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并依法诚信经营。同时确定专门人员,与企业建立固定、长期的联系,提供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还聘请企业法人和农民代表为执法监督员,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和建议。机关和工商所对重点联系的企业和村屯建立联系档案,档案包括帮扶时间、帮扶具体事例、帮扶时限、帮扶效果等内容,形成重点企业一户一卡,重点村屯一村一档,便于掌握情况,规范管理,提供服务。目前,全市已经确定200户重点企业和20个专业村屯作为第一批联系对象, 以取得良好效果。
   (一)积极引导,重点扶持,营造方便快捷市场准入环境。
    一是积极支持种植、养殖大户进入企业化、公司化生产经营。我们以专业村屯、专业基地和有一定知名度的产业为重点,引导种植、养殖大户采取参股、联营、合作等方式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格局。全市计划支持1000户种植、养殖大户。在我们的积极支持帮扶下,已经有313户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养殖大户从松散型、小户型、粗放型进入企业化、公司化经营,形成了一批种植、养殖民营经济集中区,有力地促进了种植养殖业发展,拉动了周边乃至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优秀共产党员-----原长春军分区副司令员李守发同志1998年退休后回到老家开原市马家寨乡杏花村带领当地农民创业致富。被社会各界赞誉为"扶贫司令",他的事迹广为流传,并受到中组部部长刘云山同志的充分肯定。在实施"十二个一"工程中,我们把李守发同志作为了重点联系和扶持对象。我们了解到原来李守发同志带领乡亲们的致富项目主要是种植粮食和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后劲不足,我们对他的情况做了仔细的了解和分析后,重新帮助他确立了发展养殖业和饲料加工业,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实行公司制管理的新方向。为此我们不但请来验资等部门到杏花村现场办公,及时协调各部门关系,还为其迅速办理了开原市李守发实业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该公司主要是带领乡亲们养肉牛。公司成立后,为了帮其做大做强,我们及时牵线搭桥,为公司联系到了向中东出口牛肉制品的长春皓月集团,2004年4月,长春市副市长和皓月集团董事长来到杏花村,与开原市李守发实业有限公司正式签定协议,李司令饲养肉牛,皓月集团全部收购,这样一来,产品的销路问题解决了,但李守发为养殖场兴建的小型水库却出现了渗漏问题,我们又请来防水专家进行专程指导,解决了水库蓄水难的问题;黄牛饲养需要技术,我们就带他到开原东羽乳业有限公司学习荷兰技术,提高了黄牛饲养速度,解决了疾病防治问题。在我们的全程支持帮助下,现在,开原市李守发实业有限公司已经正式启动生产经营,下一步我们拟帮他注册"司令"牌和"李守发"牌商标,真正把开原市李守发实业有限公司做大做强,成为开原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
    调兵山市太平村农民刘永超兴办的养牛基地和乳制品加工企业,我们特事特办,专人负责,全程服务,与银行、建委、规划、土地、房产等部门联系解决贷款、建房和土地征用问题,并与省局沟通,为其核准了辽宁基程乳业有限公司的名称。又推荐该公司加入市中、小企业家协会,出国参观学习,引进了澳大利亚种牛,经营情况良好,安排100多名农民就业,也带动了太平村成为全市养殖业的专业村。老城海华、安家两大肉联厂生猪屠宰加工促进了当地及邻近乡镇生猪饲养业的发展,围绕这两家企业的养殖专业户已达4000余户。 
    二是积极扶持从事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针对铁岭农业和农村实际,抓住农业产业链条,选准重点行业,实行定点联系和绿色通道制度,积极扶持企业做强做大。全市已重点扶持140户龙头企业。我们下大力气扶持辽宁美麟集团、金丹药业、宏宇生物等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发展。辽宁美麟集团是西丰县以柞蚕茧为原料的深加工龙头企业,该企业年需要加工大茧5000吨左右。收购大茧需要一支庞大的贩运队伍。但是柞蚕茧的贩运需要国家经济计划部门审批,否则,工商部门可根据《投机打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对其进行没收处罚。如果我们严格地执行计划经济时出台的政策,就会把这条路堵死,贩运大军将不复存在,企业生产也要受到很大影响。针对这个现状,我们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政策,为贩运大户核发了营业执照,使他们变成合法的经纪人。这样就使柞蚕养殖户、贩运户、加工企业形成了一条龙,实现了产、供、销均得利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鼓励柞蚕的副产品茧蛹的销售户和外来客户来西丰经营,对其不查、不扣、不罚,促进了产品流通。由于我们的大力扶持,辽宁美麟集团几年间不断发展壮大,年销售收入已达上亿元,带动了4000多户养蚕户走上了致富路。在辽宁美麟集团组建集团过程中,我们主动深入企业,帮助制定组建方案,填写各种表格,只用几天时间就办完了集团公司营业执照,该集团生产的绢纺制品,拉动了西丰县柞蚕业的发展。昌图亮中桥酒业集团是一个以农业资源开发为主的生产加工型企业,拥有注册商标18个,一年纳税近百万元,安排剩余劳动力2000人。2003年因没有参加年检,被吊销了营业执照,现在企业还想重新组办集团,使用原名称,但《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办法》规定"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名称三年内不得使用原名称",对此,我们放宽政策、特事特办,同意其继续使用原企业名称,登记人员利用休息日深入到企业,帮助办理各种手续, 目前,该集团越做越强,前景看好,企业由衷地说"工商局可帮我们大忙了",还送来了写有"心系富民业、服务为发展"的锦旗。
    三是积极引导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开展经营活动。针对当前农民群众政策信息较为闭塞的实际,采取出动宣传车、印发政策指南、消费信息等方式,深入乡镇、村街、田间地头,宣传讲解政策,引导农民转变观念,鼓励开展多种经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逐步发展壮大。我们规定,凡是农民在乡村从事无固定经营场所的商业零售和修理服务等流动经营活动的,凡农民在县内集贸市场或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自销农副产品,偏远山区的农民从事个体经营的,均可免于工商登记和缴纳工商管理费;全市计划扶持1万户农民进入市场,现在已有6923名农民进入流通领域,从事种植、养殖、种养加工、运输、销售等,使农民真正从自给自足的小生产者向市场主体转化。调兵山市工商局配合大明镇政府、晓明镇政府建起了肉牛奶牛交易市场和饲料交易市场。对进场交易的业户,扶持发展,免收工商管理费;对专门从事贩运的车辆免收管理费;派专人受理咨询,提供服务,维持市场交易秩序;还在两处大型集贸市场设立了4个肉牛专业户定点销售摊床,2个蛋鸡专业户定点销售摊床,对这些摊床一律免收工商管理费。 
    四是积极鼓励发展农村经纪人,扶持行业协会发展。农村经纪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我们对农村经纪人实行"零费用准入",只要办理工商备案手续即允许经营,免收个体工商管理费。还举办培训班,宣传《经纪人管理法》,规范经纪人的行为,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村经纪人开办经纪人事务所和经纪公司。积极引导、培育、发展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科技中介型、流通中介型、劳务中介型经纪人队伍,带领农民致富。全市计划发展1500名农村经纪人,现已经发展1661名,并向省局上报了11名科技经纪人。通过设立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开办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宣传《经纪人管理法》,制定《经纪人经营行为准则》,确保经纪人在经营中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积极为其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如:上门进行合同指导,防范合同欺诈,帮助解决合同纠纷;积极引导和鼓励经纪人组成各类经纪组织和实体,努力在农村培育一批科技中介型、流通中介型、劳务中介型经纪人队伍。 
    (二)规范经营行为,倡导诚实守信,营造公平有序的农产品流通环境。
    1、加强农业订单监管,规范合同行为。"公司+基地+农户"是新型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农业订单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城市部分企业和广大农民合同法律素质低、对订单农业认识不高、不了解的情况,我们以服务为切入点,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合同法律法规,以强化合同法律意识为中心,紧紧抓住农业订单的订立和履行两个关键环节,围绕"四项制度",对农业订单实行全程监管和服务。一是实行备案制,基层工商所与所辖乡镇村及相关企业按属地管理,实行农业订单到基层所备案的办法,为农业订单监管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实行联系制,每个农村基层所选派一名业务素质较高的农业订单联系人,联系人名单在市局备案。共选出28位联系人,定期与企业和农户代表沟通情况,及时解决问题;三是实行跟踪制,随时掌握订单的履行情况,直到订单履行完毕。四是实行查处制,坚决查处利用订单搞欺诈等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全市已重点扶持65个农副产品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在昌图县鑫源色素染料厂、天马肥料厂、大兴色素源料厂与农民签订万寿菊种植回收合同过程中,我们三次到企业了解情况,及时纠正了乡镇政府及村委会代替农户签合同的行为,规范了合同条款,保证了三个企业直接同632户农民签订的5390亩万寿菊种植回收订单的合法性与规范性,消除了合同中的纠纷隐患,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开原绿色米业有限公司去年初与农民签订5000亩绿色水稻种植回收合同,合同监督人员发现合同中无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条款,立即采取了纠正措施,在合同中对产品的跟踪检验、价款的兑现期限、方式和违约责任等条款做了进一步补充,及时消除了妨碍订单履行的多种隐患。北方绿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清河区曾屯村农民签订的葡萄种植回收订单后,该村农民有50%的秧苗被冻死, 我们了解情况后,及时与公司沟通,公司当年全部免费为农民补齐秧苗,保证了葡萄订单的履行。    
    2、实施名牌战略,用品牌兴农、品牌富农。由于我市农民品牌经营意识淡薄,极具潜力的农副产品因无品牌、缺乏知名度而打不开市场。对此,我们加大工作力度,一是深入农村,宣传商标法律法规,宣传农副产品实施商标战略的重大意义,还组织专题座谈,专题讨论,引导农副产品企业走品牌农业之路。二是深入各专业乡镇、村屯调查摸底,对各类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动员、指导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经营者申报商标注册。并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对未申请注册的农副产品进行梳理,筛选排队,把那些已经形成规模生产的特色农副产品作为扶持的重点。全市扶持注册117件农副产品商标,其中,扶持争创市级著名商标14件,省级著名商标8件。为提升品牌意识,营造品牌效益,市局还出资为开原三家子草莓、靠山镇的苗木花卉、西丰县平岗镇三合村的黄瓜等办理了注册商标。各县(市)区工商局也出资帮助注册了一批知名品牌商标。三是下发了《关于开展"名牌战略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和《铁岭市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加强对注册商标的保护。目前全市已有农副产品注册商标150多件,北绿食品、墨尼啤酒、盛仓大米、付家源花生、御林白酒、郁青种子等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已被认定为"辽宁省著名商标"。铁岭品牌、名牌农副产品开发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如昌图县傅家镇农民生产的"富家源"牌花生,在没有形成品牌之前,开发面积也只在几千亩左右,我们帮助该镇申请注册了商标,形成品牌,开发面积逐年扩大,辐射周边乡镇,现已开发30多万亩,变成了名牌产品,产品远销加拿大。昌图大洼镇的"宇鑫"牌马铃薯,在没形成品牌之前,开发面积也只限于农民的房前屋后,不到万亩,形成品牌之后,一下子开发到5万亩以上,吸引了东北三省的客商前来购买。清河杨木乡的绿色大米注册为"郎太后"商标,创立了品牌,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也为农民创造了经济实惠。 
    西丰县早在80年代就形成了鹿副产品的集散地,但后期由于造假的比较多,使西丰县生产的鹿副产品在外地没人敢买。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我们帮助西丰县鹿源公司在其生产的鹿副产品上加注了防伪标识,使其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地,并吸引了很多外商到该公司进行带料加工。为辽宁金丹药业办理了"丰鹿"牌商标后,企业的发展规模逐渐壮大,可生产7个剂型、90余种中药产品,该公司独家研发并生产的参鹿膏、全鹿大补丸、茸血补脑液、肾石通等成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已产生良好的品牌效应。全县的养鹿业也随之发展起来,现有鹿场80多家,参与养殖经销的从业人员近2000多人,年生产加工经销鹿茸100多吨,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鹿产品经销集散地,收到了注册一件商标,带动一项产业,富裕一方群众的效果。
    3、主动扶持专业村屯,引导依法诚信经营,2003年,我们开展诚信专业村屯评选活动,首次评出了8家诚信专业村屯,现已有13处。挂上诚信牌匾之后,农民得到的好处不只是政府给的相关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诚信"令其产品销路大增.李千户的棒子专业村,举着"诚信牌"立即引来了外地客商,并打入各地超市,不仅价钱提高了,销量也增加了一倍;开发区殷家屯是苜蓿草专业村,农民为守诚信,坚决不买捂坏的苜蓿草,感动了厂商,他们生产的苜蓿草全部被沈阳辉山等奶业公司收购。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引导专业村屯向规模化发展,走诚信经营之路,增强信誉度。铁岭县王千村是石材专业村,但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自发开采状态,加工、销售、管理混乱,针对这一情况,铁岭工商局取得政府支持,组织人员在王千村进行工商法规宣传,引导农民依法登记、守法经营,经过不懈的努力,大部分经营户办理了营业执照,进入了正常的管理轨道。同时,针对王千石材没有品牌、销路不广、卖不上好价钱的实际,该局多次与省局、国家总局沟通、协调,出资2500元为王千石材设计、注册了"王千"牌商标。还组织召开了由县、乡领导、43名石材经营者参加的"规范王千石村市场发展石材经济商讨会",就王千石材的发展方向、品种开发、市场开拓、品牌树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释,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辽宁日报》、《铁岭日报》分别以《王千村人点石成金》、《铁岭县工商局出资为王千石材注册商标》为题进行了报道,进一步提高王千石材的知名度。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王千石材的生产经营已经由传统的手工业向机械化加转变。近日有三户经营者投资近200万元购置石材加工工具。全村能"雕石"的石匠就将近500人,再加上几个采石场的农民和40余名经纪人,2000多人口中从事此项产业的至少达到半数,人均年获利可达10000元,其石雕产品甚至出口到日本、韩国,形成了相当的产业规模。目前,王千石材经营户年纳税17万余元,比规范前增加近10万元。
    (三)履行职责,维护权益,营造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
    1、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净化农村市场环境。开展打假维权,整治农资市场秩序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全市工商机关共立案查处农资案件170件,案值144万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案件80件;查出假冒伪劣种子2.5万公斤、化肥575吨、农药200公斤、农机用柴油、汽油65吨。开展产品质量抽查,强化涉农物资日常监管。积极与省化肥产品质检站、省农业机械质检站、市农业局土肥站、市种子管理站等部门配合,组织农资商品抽查行动14次,抽查与农业生产相关商品120个批次,对经销不合格产品的38家经销单位进行了立案查处。通过商品质量抽查,铁岭地区农资市场的商品质量有了明显改观,经销劣质农资商品案件较上年同期减少了二分之一,仅复合肥一项,今年抽查的合格率较上年同期就上升了12个百分点。在打假维权工作中,我们注重依法保护农村经销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去年,市重点村办企业铁岭市华银肉禽公司投诉,昌图某肉食加工点未经允许在包装物上使用该公司的厂名、厂址,严重地侵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申请予以保护。我们接到投诉次日即赶往昌图展开调查,最终对违法当事人冒用铁岭市华银肉禽公司的行为处以罚款1万元,对尚未售出的2万公斤鸡产品及尚未使用的366个冒用厂名、厂址的包装箱全部予以没收。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也有类似经历,事后特地送来一面印有"百姓的保护神,企业的贴心人"的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2、以12315申诉举报中心为依托,开展农民维权活动。
    在工作中,坚持及时受理、及早解决,安排大量执法人员对农民反映的每一件申诉情况进行现场调查核实,积极帮助受害农民索赔,最大限度地补偿农民的经济损失。去年5月,铁岭县腰堡乡种粮大户吴万山因其购买化肥的厂家没明示种肥隔离,使其播种的330亩大豆种子田出现烧苗, 我局及时受理了吴万山的申述,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解,最后,化肥经销商一次性给吴万山补偿7万元。两年来,通过12315受理农民申诉举报咨询 2000余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
    3、实施农村维权千百工程。争取三年内在全市建立100个农家维权投诉站,发展1000名农民维权志愿者,做到乡乡村村都有农民维权投诉站或维权明白人,方便农村消费者投诉。现已有农村消费维权投诉站130个、农村维权志愿者921人。
    我局的消费维权工作特别是农村消费维权工作得到了市政府、省局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今年3月初,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组专程来铁岭录制了我局开展农村消费维权工作的专题片,并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期间向全国播放,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今年5月27日,市政府又在龙山宾馆召开了全市农村消费维权工作会议,以市政府名义就我局的单项工作召开会议这在我局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省局纪检组长郑红一、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王秉杰出席会议并高度肯定了我们的农村消费维权工作。今年8月18日,在省局召开的全省农村消费维权经验交流会上,我局再次介绍了我们的经验和做法。
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工商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陆续开展了消费维权进社区、进乡镇、进商场、进校园活动,结合消协基层换届工作的开展,在调兵山市局开展了"消费者维权投诉站"和"12315申诉举报联络站"进社区和进乡镇试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准备将这两站建立到一些大型商场;为5000多名中、小学生发放了"食品安全消费"宣传单,并为800多名小学生上一堂消费常识课,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一个从社区到乡镇、从商场到校园的消费维权网络正在逐步形成。 
    (四)延伸职能,拓宽领域,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1、积极主动牵线搭桥,引进帮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做好日常监管服务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延伸职能,扩大服务领域,以最大的热情、最实的帮助,为企业办好事实事。为辽宁宏大肉禽,有限公司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促使其与1200余户肉鸡养殖户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关系,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推动了调兵山肉鸡养殖业的发展。在宏大的典型示范下,博大肉禽公司、兴华肉鹅公司等一批技资额超千万元的大型畜牧龙头企业相继出现,进一步拉动了当地肉禽养殖业的发展。昌图国美绿色养殖,在绿色生猪、绿色牧业的基础上,帮助其发展绿色饲料,扩大企业规模,前景看好。
    2、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铁岭大禾清真肉禽有限公司在筹建清真肉禽加工厂过程中,当地工商部门确定专人帮扶,与银行联系,帮助解决资金难题,免费发布劳务用工信息,安排200余名下岗职工,帮助设计了"铁源"牌商标,鼓励其做强做大,走品牌发展之路。目前,该企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河南螺河双汇、山东金锣、南京雨润和大成集团等国内知名肉类食品生产企业的长期原料供应商。我们重点联系企业---开原雨润肉食品有限公司,是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该企业原料来源出现供应问题,通过考察、论证,扶持其成立了以生猪屠宰为主的子公司福润肉类食品有限公司,除供应开原雨润公司原料外,还向北京、南京雨润集团输送原料,企业发展前景广阔。雨润公司特别是福润公司的发展,带动了开原种植业、加工业、养殖业的发展,完成了由粮食到肉制品的转换,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了各行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农业产业化调整后,果菜在西丰县逐步兴起,建成了平岗、天德、柏榆、德兴四个乡镇的绿色蔬菜水果基地,基地建立之初,农民没有经营经验,产品找不到销路,很多农民产生了畏难情绪。对此,当地工商部门多次组织基地业户召开座谈会,了解困难,征求意见,还聘请技术员现场指导,积极为业户寻找销售渠道,使蔬菜基地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生产出的蔬菜已远销长春、哈尔滨、沈阳等地,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强化服务,支持农村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重点联系制度,确定专人,提供全程服务。我们计划重点支持20个农村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开原八宝镇大湾工业园区就是我们通过登记档案资料,解决了园区用地难题。对入住园区的企业,尊重投资者的自主权,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及时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帮助解决难点问题。为富隆塑胶厂联系地点设立经销处,一天时间办完了分支机构手续,解决了生产与销售脱节现象。工商部门的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使工业园区企业在创建和生产经营中少走了很多弯路,各工业园区为吸引企业落户纷纷打出"工商牌",树立了工商部门的良好形象。
    4、积极培育诚信市场,搞活流通。为给农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我们在全市开展创建农副产品诚信市场活动,计划培育8个农副产品经营销售的诚信市场。目前,各地积极引导培育,取得了初步效果。平岗镇三合村有日光暖棚530个,占地面积1386亩,主要种植无公害黄瓜。当地工商局与三合村建立联系后,帮助成立了平岗镇黎丰农副产品经销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三合牌"商标。又与镇政府协调,由个人投资200万元在三合村建立了辽北蔬菜批发市场,凭诚信经营,使蔬菜远近闻名,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开辟了渠道。亮中桥北方黄牛交易市场也是工商部门扶持的重点对象。当地工商机关实行包重点村、包重点户、包发展,动员广大农民从事养牛业,提高黄牛上市量。设立咨询服务台,免费提供各种发展养殖业的政策和养牛技术信息,协调各有关部门关系,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经营秩序,使亮中黄牛市场成为辐射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省的黄牛购销的集散地。
   三、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是关键。"十二个一"工程是体现为民服务的阳光工程,是密切联系地方政府,促进和谐发展的亮化工程。是事关全局的形象工程,需要全局上下一致,齐抓共管。市局开展的"十二个一"工程得到了全市工商系统的积极响应,全局各基层单位普遍做好了如下工作,首先,召开了动员大会,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转变职能观念,牢固地树立起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增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责任感与任命感。在动员会上,各单位"一把手"与分管局长、股(所)长层层签订责任状,把扶持发展工作列入年终评先选优的重要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其次,各基层单位深入开展实地调研,了解本辖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仔细分析当前存在的有利及不利因素,制定了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第三、为使扶持工作全面铺开,取得预期成效,全面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党组成员、业务股长分别与帮扶的重点企业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每个基层所联系一个专业村屯;每名管理员结交一个农民朋友,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调处纠纷,扩大规模,促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2、放宽政策,优化服务是手段。提供优惠政策,降低准入门槛,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政务环境是我局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绿色通道"制、限时办理制、首问责任制、"三公开一告知"制等。并在准入登记过程中,窗口单位始终坚持"四个一",即对群众的咨询,一次讲清楚;经营者申办证照时,前置手续齐全后,一次办完;费用收缴,执行一个标准;为业户服务,一如既往。实现"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的"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机制,为企业市场准入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其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对农村个体工商户的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登记和管理中有关减免费政策。 第三,提高队伍服务水平和质量。从干部的思想、纪律、作风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干部的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严格做到"五不准":即不准私自执法,不准越权执法,不准酒后执法,不准收受贿赂,不准吃拿卡要。打造了一支文明、廉洁、高效的工商队伍,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执法环境。
    加强监管、依法行政是保障。两年来,我局立足自身职能,不断加大市场的监管力度,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一是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在经销农资单位开展"无假承诺单位"活动,引导企业建章立制、守法经营,"重质量、讲诚信",不经销假劣农资,为农民放心购物创造舆论环境。二是加强节日市场、农资市场、粮食市场的整治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做到防、治结合。严厉打击坑农、害农、制售假劣等违章违法行为,有效地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三是开展反欺诈、反垄断专项执法行动。整治市场交易中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合同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为经营者创造了公平竞争环境。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