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生活和工作状况的调查报告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33:08阅读:91
字号:小|大
——以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姚集镇6名大学生村官为例
一、前言
XX年年下半年,江苏省实行了“千名大学生村官计划”,从省内外多所高校选派了上千名优秀大学生到1011个经济薄弱村任职。截止到此次调查开始时(),这些大学生村官们已经在农村(社区)工作了一年半时间,在这一年半时间里,他们的生活工作状况如何?他们在生活工作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又将如何解决?这些情况和问题都值得关注和思考。笔者借寒假回家时间,对本镇6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调查走访,比较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得到一些实际资料数据,结合自己所学所见所感略加分析,写成此报告。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还望批评指正,以期进步。
二、 关于此次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时间:至8日,为期三天。
2、调查方法:问卷法和访谈法。
(注:共发放6份问卷,实际收回6份,有效问卷6份;并对下表中加下划线两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访谈,记录了访谈结果。)
3、调查对象:姚集镇6位大学生村官。
附:被调查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情况表
姓名
性别
任职村及职务
政治面貌
毕业院校及学历
专业
籍贯
王 磊
男
刘集村、村主任助理
中共党员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
王金贺
男
湖口村、村主任助理
中共党员
淮海工学院(本科)
工商管理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
陈彦伟
男
魏山村、村委副书记
中共党员
江苏大学
(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张伟伟
男
刘庄村、村主任助理
预备党员
徐州师范大学(本科)
财务管理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
邢 蕾
女
油坊村、村委副书记
中共党员
江南大学
(本科)
视觉传达
江苏省徐州市
韩 倩
女
赵场村、村主任助理
预备党员
扬州大学
(本科,在职硕士研究生)
动物科学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
三、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被调查大学生村官的生活状况
1、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被调查的6名大学生村官在生活上都总体感觉比较习惯。他们每月工资1000元左右(与最初省里和县里的规定有差距,少了500元),由县里直接发放。他们都没有住在各任职村,住宿是镇里免费提供的,统一安排在临近街道的两层楼房里住,家具也是镇里借房东的,不付费;镇里还为他们装了有线电视和宽带,收视费和网费自己支付;伙食自己解决,轮流做饭、值日。可以说,他们的住宿条件相对于农村平均水平,还是比较优越的,但是对于城市里来的大学生村官就感觉有点“寒碜”了。
2、在问及“生活上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哪些?(多选)”,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依次是“交通出行不方便”、“住房条件差”、“生活单调娱乐少”、“饮食不习惯”和“缺少朋友感到孤独”。在访谈中笔者还了解到,家住在城市里的大学生,开始时不习惯农村生活,特别是感到生活单调,除了用电脑看电影、上网外,基本没有其他娱乐活动。由于住所离任职村路程较远,最远的魏山村距离镇上10多公里,而且没有开通公交车,他只能是骑自行车去村里上班,不方便,感觉很累,遇到恶劣天气更是不便。
3、在回答“一星期内你大概有多长时间呆在任职的村里?”时,被调查者中有3位选择“偶尔”(0-2天),有2位选择“时常”(3-4天),有1位(韩同学)选择“经常”(5-6天),由此可见,他们平均每星期在各任职村里的时间是3-4天,大部分时间是在住所,根据笔者三天的观察,他们白天多是在看电视、用电脑看电影、上网。他们表示,主要是村里有事时他们才去村里,而且村里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原来的村委会办公地(本地人称作“村大队部”)不复存在,有的拆迁了没有盖好,有的卖给私人了,更普遍的是年久失修,没法入住办公,而原来的村干部也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开会通常是在村小学或村干部家院子里,办公是在各自家里。
由上可以看出,这六位大学生在生活总体感觉比较习惯。但是由于农村生活本身的单调,娱乐场所少,所以这些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感觉有些无聊,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城里的大学生来说,在生活上有更多的烦恼。而交通条件的落后,没有公交车,只有自行车,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上也添加了劳累和困难。笔者认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生活上的困难和烦恼总是有的,大学生村官需要进一步适应农村生活,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在访谈中,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都表示,生活上的困难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难的的,他们有决心也有能力克服。
(二)、被调查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状况
1、这些大学生村官到任已经一年半了,他们利用自己所学并结合农村实际,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受到了村民和镇领导的肯定和表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油坊村的大学生村官刑蕾同学在上任之初,还登上了《新华日报》、《扬子晚报》以及《今日睢宁》报。在此,笔者,仅略举一例,以作说明。
例:姚集镇赵场村村主任助理——韩倩的工作情况。
(1)、走访群众、了解村情,寻找工作的切入点
到任之初,她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将每户基本情况登记在册;通过调研村情撰写了赵场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多篇调研报告;并且经常与村干部、村民代表、老党员座谈交流,详细了解该村的情况和群众所需,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2)、积极参与村内各项工作,协助村委工作。
积极主动地参与村里各项工作:亲身经历了镇人大换届选举及村委会、村支部的换届选举;产业结构调整;参加村里 “勤廉双述”、“远程教育”;全县的“人人体检工程”等各项工作。
(3)充分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员。
在下村走访群众调研时,村民一听说她是学养殖出身,都纷纷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反映他们家里畜群的情况,她会边看畜禽的病理症状边记录村民反映的病理现象,及时拿出治疗方案,并对村民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家畜所患疾病有的病症是课本上介绍过的,那么照方抓药,迎刃而解;有的问题也很陌生,就按照村民的描述打电话到母校去咨询老师。为了能更加深入、广泛的推广现代养殖技术,去年她还考取了扬州大学的农业推广在职硕士研究生;此后,专门为从事养殖业的农户讲解饲养管理方法和传授技术,帮助村民解决了防疫和养殖技术上的难题。
(4)、学以致用,发展大棚技术,做农民科技知识的辅导员。
赵场村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韩倩专程到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去学习大棚技术。从寿光回来之后就一心扑在钻研如何将从寿光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本村发展的技术支持,借助于该村扶贫建设的42个大棚为基础,推广高科技大棚技术,一方面从寿光学习来的大棚种植技术转化成教材印发给大棚种植户,另一方面同技术员与大棚种植户交流种植方法。在她的帮助下,村民基本掌握了大棚种植的各项技术要领,并且帮助农民在网上查找农产品销售信息;很多反季节蔬菜的及时上市,村民增加了收益,从笔者对村民的访谈中了解到,她的这项工作受到了村名的热烈欢迎和表扬。
(5)、协助镇里做好“关爱工程”工作,同时,尽自己所能关爱村民。
首先,深入农户走访了解后,韩倩自费买文具送给村内六户留守儿童;并且在2009年暑期组织开办了村学习辅导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学习。其次,到留守老人家里去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在节日期间还给他们送米、面和衣物,关心他们的生活。最后,利用村里电脑,教授年轻的留守妇女基本电脑知识,并帮助她们利用网络与在外地打工的亲人联系。
2,在调查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的时候,笔者主要采取访谈方式,他们也给予了积极配合,并提供了先前为镇里做的工作成果展的相关资料。通过访谈和查看提供的资料,笔者认为,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都能利用自己知识面宽,思维活跃,掌握信息技术等优势,结合各任职村的实际情况,切实地做了一些工作。例如以上举例的赵场村村主任助理韩倩同志的工作就很出色。这些工作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协助镇里和村里做好日常工作,如韩倩同志参与村里各项工作:亲身经历了镇人大换届选举及村委会、村支部的换届选举;产业结构调整;参加村里“勤廉双述”、“远程教育”;全县的“人人体检工程”等各项工作。另一类是发挥主动性,主动做一些工作。如走访村民,了解村情;充分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做农业技术推广员;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技术经验等等。应该说,大学生村官做第一类工作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不值得表扬,而如果大学生村官能积极地发挥主动性,利用自身优势做一些“额外的本职外的工作”,这样才更值得肯定和提倡,这也是国家和政府选拔任用大学生村官的主要用意之一。
笔者发现,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帮助村民搞养殖,经济作物种植,开办小型工厂等很实际的事情上,想尽快的增加村民收入。集中精力做这些工作无可厚非,这也是广大农民迫切要求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但是在其他一些方面,工作做得不够,如对农村的基层治理的具体方法上没有改革创新,一些工作方法也都是照抄照搬以往经验或是在本地村官的指导下完成的。可以这么说,大学生村官做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只是对原先农村工作的修修补补,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面貌。这个问题笔者将会在后面做详细论述。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业绩与该村的基本经济状况有很大关系。在原本的经济情况好的村子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所做的工作就相对比较多,且效果突出,成绩斐然。在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村子任职的大学生,所做的工作就少,且收到的效果不大。当然,也不能以村子的原本经济实力薄弱为做不好工作的理由,大学生村官自身的能力和努力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赵场村是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一个村,再加之该村大学生村官韩倩同学工作态度积极,务实,工作能力较强,所以她的工作成绩比较突出。而其他五位大学生村官也开展了很多工作,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工作效果不是很好。有一些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做了很多不实际的规划设计,不能关注眼前,不能从小事和现实村民急需的问题入手,且在他们提交给镇里的工作成果展中不排除其中有弄虚作假和浮夸的可能。当然,到底他们的工作能给农村带来多少实惠,能否持久发挥作用,还需要长期的调查观察。
(三),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期望和要求。
1, 资金短缺,难以发展项目。
资金短缺是这几位大学生村官提到最多的问题之一。由于大学生村官任职的都是经济薄弱村,村里自有资金基本没有,本镇也属于经济薄弱镇(姚集镇在2009年全县乡镇评比中,各项指标排名都居末位),不能向大学生村官提供所需资金。省里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的创业启动资金,每个村实际能拿到的只有一万元左右,而且手续过于繁琐,实际拿到启动资金的大学生村官很少。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条件太多,轻易贷不到款。从访谈中,笔者得知,有大学生村官曾到信用社资讯贷款相关事宜,信用社贷款要求一定资产抵押,而村里没有可作抵押的资产,除了土地,但是,牵扯到用土地做抵押,又有很多问题。大学生村官也想到过从民间融资,请村里少数富裕户直接出资或做抵押贷款,但均因农民自身的保守性和对大学生村官不信任(更多的是对村里不信任)而不能如愿。在访谈中,大学生村官还告诉笔者,其实,农村的金融机构的运营状况很混乱,如果信用社里面没有熟人,不请客送礼,轻易贷不到款。更有甚者,有的信用社工作人员,贷款给关系户,吃回扣,或是以私人名义高利率放款,谋取私利,并且由此导致很多了坏账,呆账。而这些又大大地阻碍了从正常渠道以合法方式申请贷款。对此,这次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村官毫无办法。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大学生村官创业和开展工作的瓶颈。
对于此,大学生村官普遍表示,希望再出台并切实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解决大学生村官融资难问题,特别是能增加创业基金的数额,并适当放宽条件限制。最好县镇两级也能拨出专款,用于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能出台针对与大学生村官的专项服务,在合法前提下,简化贷款程序,便于大学生村官贷款。
2, 农村社会关系复杂,大学生村官应付不了,难以开展工作。
基于访谈资料和笔者对农村生活的切身感受,可以看出:农村社会关系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 农村基层领导(镇、村两级)与村民关系不和谐。
由于大学生村官到任之前,基层领导几乎没干过什么实事,没有使村民得到真正的实惠,甚至做过伤害村民感情的事(如搞计划生育工作方式粗暴,超生户不交罚款就扒房扒粮,动辄就逮人绑人等等),所以,基层领导在村民眼中几乎没有威望和信用,村民对官方的政策也不积极响应,常常阴奉阳违。
② 镇领导和村领导之间关系微妙。
镇级领导经常摊派任务给村里,完不成任务就免职或罚款,村领导工作压力很大,很多时候,摊派下来的工作很难办到,如以往的收农业税(本地农民称为“合同款”,并往往附带额外的其他收费)、集资款、计划生育罚款等。而导致两级基层领导关系微妙的更深层次原因是某些情况下的“分赃不均”,如镇里经常克扣上面拨下来的扶贫物资、镇里对于超生户的罚款要的太多等。这些最终造成村领导总是对镇里提防着,对镇里交代下的工作任务是能推则推,能躲则躲。实在躲不掉的,也不认真执行。
③ 村民之间的关系不和谐。
村民关系复杂一方面是受宗族势力矛盾的影响,大姓家族排挤小姓家族,不支持当上村领导的异姓家族的工作,私下搞破坏等。另一方面是深受贫富差距的影响。当地农民有很强的“仇富心理”和嫉妒心理,特别是对于那些靠不正当手段发财的人,有的村民还很愤恨。在普通村民眼里,村中的有钱人一般是干了多年的村官(特别是计划生育工作专干人员、会计等)、与基层领导有亲近关系的搞养殖办厂子的人、建筑队包工头等,用学术语言说,就是先富的都是靠近权力中心的人,真正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而发家致富的很少,而且,有钱人大都“为富不仁”,在村里也缺少威望,不愿带领村民共同富裕,对村里的公共事务如集资修桥修路捐款等不积极。所以,村民之间,特别是有钱人与普通人之间关系不好,村民心不齐。
对于上述复杂的农村社会关系,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村官一时了解不够,应付不过来。例如,从访谈中得知,一位大学生村官,想帮助村里一个村民搞鱼塘养殖,但是在承包鱼塘的时候,受到了来自多个方面的阻力,究其原因是这位愿意承包鱼塘的村民是个小姓人家,又和村领导的关系不是很好,村领导是村里的大姓,平时也没什么来往,也没有给村里送礼。所以,当地大姓家族和少数“村里能人”便怂恿村领导阻止他承包鱼塘,不仅开出的价格不合理,还提出了很多苛刻附加条件,更有甚者,极少数“村里能人”还上门讹诈,最终,这位村民没能承包鱼塘。
正是由于农村中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而大学生村官不能洞察清楚并处理协调好,导致很多情况下,工作得不到支持。大学生村官往往有很好的想法和项目,村民的致富想法也很强烈,但是村领导大多数只想为自己谋利益,不带领大家一起干,村里还有所谓的“能人”(其实说白了就是农村的流氓地痞)从中作梗,最终,缺少带头人,人心不齐,有劲不往一处使,好的工作项目也难以开展。
3, 农村社会中也存在着许多“潜规则”,大学生村官适应不了,很难开展工作。
在访谈的时候,一位女大学生村官曾告诉笔者这样一件事情:去年,她刚上任时,踌躇满志,想踏踏实实地为村民做点实事,便主动请缨,让书记村主任等领导把计划生育工作交给她来做,主要负责宣传计划生育政策,通知督促适龄妇女按时“双查”等简单工作,考虑到自己口才不错,又是女大学生容易与育龄妇女沟通等优势,胜任这些工作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书记和主任就是没有答应她,不让她参加计划生育工作,当时她想不通,后来经人提醒,才明白其中的复杂关系。原来,计划生育工作中有很多“猫腻”的,谁负责,谁就能得到不少好处,因为农村里超生的和想超生的农民很多,也愿意花钱,甚至村里有时候“明码标价卖超生名额”,像这样有油水的差事,村里怎么会轻易的让一个“外人”负责呢?尽管,她可能会做得很好。经历这件事后,她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再也不敢轻易地主导要求做事了。
还有的大学生村官,看不惯基层领导与上级交往的方式和态度——“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大吃大喝。也看不惯基层领导“调整”统计数据,“吃扶贫款”等违规做法。虽然看不惯,但是也无可奈何。
笔者生长于农村,深知农村社会特别是官场中存在很多“潜规则”,这些“潜规则”有的是与农村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特点,“礼尚往来”有关;有的是与蕴藏在事情背后的经济利益有关;有的是与农村社会中的家族名誉威望有关等等,很是复杂。对于这些,初来乍到的大学生村官们适应不了也就不足为奇了。
4,大学生村官自身能力的局限性,也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专业知识结构不适合农村,组织协调能力欠缺、信心干劲不足等等也是导致支持偏少,难以工作的重要原因。除了先前所举例子——赵场村大学生村官韩倩所学的是动物科学专业,比较对口以外,另外的几位大学生所学专业都不对口,广大村民思想还是比较保守,不相信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的工作能力会有有多强。甚至有不少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的某些想法做法太幼稚,不现实,学生气太重。现实中,大学生村官,在上任伊始,大都踌躇满志,信心百倍。但是,经过一段不顺心的工作时期后,发现农村原来不是他们原先设想的那样简单,农民朴实的个性中也带有特有的实在和“狡猾”;广阔的农村并不像宣传的那样“农村天高地广,大学生大有作为”,做成实事还是很难的;待遇落实也不尽如人意,加之未来去向不明朗,决心动摇了,信心不足了,有的甚至离开了,如原来镇上共有十位大学生村官,一年不到,就走了两个。就是留下的大学生也没有多少干劲了。
对于这些问题,大学生村官表示,要加强自身的能力锻炼,特别是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还要加强对农村基本情况的了解。同时,他们还普遍认为,政府和高校的政策宣传不能简单地以鼓动为主,要向有志于当村官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农村真实情况的信息。还有,政府或高校最好能提供专门针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以帮助大学生村官更好的适应农村工作。
5,大学生村官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模糊,对将来的出路忧虑。
通过访谈,笔者得知,大学生村官对现在自己的角色定位模糊,感觉尴尬。首先,大学生村官不是公务员,没有编制,担心自己的工资待遇福利等不稳定。现在他们享受的工资待遇就与省里政策规定的标准有出入,少了500元,他们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其次,他们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村官,跟本地村民、村官和镇里领导的关系不是很紧密,多数村民和本地干部对他们的到来反映一般,并不像媒体宣传的那样“受到热烈欢迎”。在村里,他们总有种“天外来客”的感觉,很难跟村民打成一片;在镇里,他们感觉是“编制外的人”,很难融入。笔者还了解到,其实,大部分村民和基层领导对与省里这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热情并不高,他们普遍认为,这项计划只不过是政府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并不是真正的要让农村的基层领导“大换血”,再说了,很多城市里的大学生几乎不可能扎根农村,部分人甚至认为这项计划和上个世纪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差不多,这阵风刮过就过去了,大部分大学生还是要“回城”的。所以,总体上村民和基层领导对于大学生村官还是不怎么信任,不是太支持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有一种“陪着大学生闹着玩”的意思。再次,大学生村官的权力来源模糊,权力界限不清,很多事情不知道该不该自己管,而实际情况中,本地村官总是希望他们管的越少越好,特别是对于“要害事务”、“油水事务”,且他们经常被借调到镇里做一些类似文秘的工作,占用了很多时间,也没有酬劳,顶多是得个吃喝。这些,都让他们感觉很尴尬,无所适从。
对于合同期满之后的去向,大学生村官们也很忧虑。现在宏观经济形势不好,工作难找,他们大多数想考公务员,本来以为当村官能给自己考公务员增加筹码,而现实情况不是这样,省里没有明确表示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成公务员,在公务员录取中也没有多大的优惠。对于他们来说,当初想通过当大学生村官以达到“镀金”的愿望落空了不少。他们其中的两个人感觉当村官非常后悔,后悔当初不该轻信政策宣传。
鉴于此,大学生村官希望省里能保持这项政策的连续性,增强农民对大学生村官的信任和支持;同时切实落实好政策,在可能的情况下,提高工资待遇,明确出台大学生村官包括公务员方面相关优惠政策。
(注:笔者在撰写此报告的时候,江苏省和徐州市已经就大学生村官的相关问题出台了新政策。对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有一定程度的解决,也对大学生村官们的期望要求有了一定的满足。现在特摘录一部分:
“五、选拔到经济薄弱村任职的大学生享受如下待遇:
(一)列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省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县(市、区)由省机构编制部门根据经济薄弱村数量下达专项事业编制,其他县(市、区)由当地机构编制部门下达专项事业编制。专项编制统一下达至所在地县(市、区)人事部门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专门用于经选拔到经济薄弱村任职的大学生。该编制由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实行单列管理。
(二)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直接转正定级,初定职称,工资高定一级。为保证工资待遇的落实,由省财政按每人每年1.8万元下达工资专项补助经费,不足部分由所在县(市、区)财政补贴。省财政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安家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三)人事档案由经济薄弱村所在地县(市、区)人事部门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户口原则上落户在任职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
(四)从2010年开始,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县(市、区)、乡镇公务员职位,专门定向招录经选拔到经济薄弱村任职3年以上(含3年)、考核合格的大学生。
(五)县(市、区)、乡镇各类事业单位,有空缺职位需补充人员的,优先考虑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大学生。
(六)任职满3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七)在校期间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有困难的,学校可为其办理暂缓偿还手续。任职满3年的,可全额免除国家
一、前言
XX年年下半年,江苏省实行了“千名大学生村官计划”,从省内外多所高校选派了上千名优秀大学生到1011个经济薄弱村任职。截止到此次调查开始时(),这些大学生村官们已经在农村(社区)工作了一年半时间,在这一年半时间里,他们的生活工作状况如何?他们在生活工作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又将如何解决?这些情况和问题都值得关注和思考。笔者借寒假回家时间,对本镇6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调查走访,比较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得到一些实际资料数据,结合自己所学所见所感略加分析,写成此报告。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还望批评指正,以期进步。
二、 关于此次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时间:至8日,为期三天。
2、调查方法:问卷法和访谈法。
(注:共发放6份问卷,实际收回6份,有效问卷6份;并对下表中加下划线两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访谈,记录了访谈结果。)
3、调查对象:姚集镇6位大学生村官。
附:被调查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情况表
姓名
性别
任职村及职务
政治面貌
毕业院校及学历
专业
籍贯
王 磊
男
刘集村、村主任助理
中共党员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
王金贺
男
湖口村、村主任助理
中共党员
淮海工学院(本科)
工商管理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
陈彦伟
男
魏山村、村委副书记
中共党员
江苏大学
(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张伟伟
男
刘庄村、村主任助理
预备党员
徐州师范大学(本科)
财务管理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
邢 蕾
女
油坊村、村委副书记
中共党员
江南大学
(本科)
视觉传达
江苏省徐州市
韩 倩
女
赵场村、村主任助理
预备党员
扬州大学
(本科,在职硕士研究生)
动物科学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
三、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被调查大学生村官的生活状况
1、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被调查的6名大学生村官在生活上都总体感觉比较习惯。他们每月工资1000元左右(与最初省里和县里的规定有差距,少了500元),由县里直接发放。他们都没有住在各任职村,住宿是镇里免费提供的,统一安排在临近街道的两层楼房里住,家具也是镇里借房东的,不付费;镇里还为他们装了有线电视和宽带,收视费和网费自己支付;伙食自己解决,轮流做饭、值日。可以说,他们的住宿条件相对于农村平均水平,还是比较优越的,但是对于城市里来的大学生村官就感觉有点“寒碜”了。
2、在问及“生活上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哪些?(多选)”,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依次是“交通出行不方便”、“住房条件差”、“生活单调娱乐少”、“饮食不习惯”和“缺少朋友感到孤独”。在访谈中笔者还了解到,家住在城市里的大学生,开始时不习惯农村生活,特别是感到生活单调,除了用电脑看电影、上网外,基本没有其他娱乐活动。由于住所离任职村路程较远,最远的魏山村距离镇上10多公里,而且没有开通公交车,他只能是骑自行车去村里上班,不方便,感觉很累,遇到恶劣天气更是不便。
3、在回答“一星期内你大概有多长时间呆在任职的村里?”时,被调查者中有3位选择“偶尔”(0-2天),有2位选择“时常”(3-4天),有1位(韩同学)选择“经常”(5-6天),由此可见,他们平均每星期在各任职村里的时间是3-4天,大部分时间是在住所,根据笔者三天的观察,他们白天多是在看电视、用电脑看电影、上网。他们表示,主要是村里有事时他们才去村里,而且村里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原来的村委会办公地(本地人称作“村大队部”)不复存在,有的拆迁了没有盖好,有的卖给私人了,更普遍的是年久失修,没法入住办公,而原来的村干部也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开会通常是在村小学或村干部家院子里,办公是在各自家里。
由上可以看出,这六位大学生在生活总体感觉比较习惯。但是由于农村生活本身的单调,娱乐场所少,所以这些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感觉有些无聊,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城里的大学生来说,在生活上有更多的烦恼。而交通条件的落后,没有公交车,只有自行车,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上也添加了劳累和困难。笔者认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生活上的困难和烦恼总是有的,大学生村官需要进一步适应农村生活,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在访谈中,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都表示,生活上的困难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难的的,他们有决心也有能力克服。
(二)、被调查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状况
1、这些大学生村官到任已经一年半了,他们利用自己所学并结合农村实际,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受到了村民和镇领导的肯定和表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油坊村的大学生村官刑蕾同学在上任之初,还登上了《新华日报》、《扬子晚报》以及《今日睢宁》报。在此,笔者,仅略举一例,以作说明。
例:姚集镇赵场村村主任助理——韩倩的工作情况。
(1)、走访群众、了解村情,寻找工作的切入点
到任之初,她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将每户基本情况登记在册;通过调研村情撰写了赵场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多篇调研报告;并且经常与村干部、村民代表、老党员座谈交流,详细了解该村的情况和群众所需,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2)、积极参与村内各项工作,协助村委工作。
积极主动地参与村里各项工作:亲身经历了镇人大换届选举及村委会、村支部的换届选举;产业结构调整;参加村里 “勤廉双述”、“远程教育”;全县的“人人体检工程”等各项工作。
(3)充分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员。
在下村走访群众调研时,村民一听说她是学养殖出身,都纷纷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反映他们家里畜群的情况,她会边看畜禽的病理症状边记录村民反映的病理现象,及时拿出治疗方案,并对村民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家畜所患疾病有的病症是课本上介绍过的,那么照方抓药,迎刃而解;有的问题也很陌生,就按照村民的描述打电话到母校去咨询老师。为了能更加深入、广泛的推广现代养殖技术,去年她还考取了扬州大学的农业推广在职硕士研究生;此后,专门为从事养殖业的农户讲解饲养管理方法和传授技术,帮助村民解决了防疫和养殖技术上的难题。
(4)、学以致用,发展大棚技术,做农民科技知识的辅导员。
赵场村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韩倩专程到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去学习大棚技术。从寿光回来之后就一心扑在钻研如何将从寿光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本村发展的技术支持,借助于该村扶贫建设的42个大棚为基础,推广高科技大棚技术,一方面从寿光学习来的大棚种植技术转化成教材印发给大棚种植户,另一方面同技术员与大棚种植户交流种植方法。在她的帮助下,村民基本掌握了大棚种植的各项技术要领,并且帮助农民在网上查找农产品销售信息;很多反季节蔬菜的及时上市,村民增加了收益,从笔者对村民的访谈中了解到,她的这项工作受到了村名的热烈欢迎和表扬。
(5)、协助镇里做好“关爱工程”工作,同时,尽自己所能关爱村民。
首先,深入农户走访了解后,韩倩自费买文具送给村内六户留守儿童;并且在2009年暑期组织开办了村学习辅导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学习。其次,到留守老人家里去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在节日期间还给他们送米、面和衣物,关心他们的生活。最后,利用村里电脑,教授年轻的留守妇女基本电脑知识,并帮助她们利用网络与在外地打工的亲人联系。
2,在调查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的时候,笔者主要采取访谈方式,他们也给予了积极配合,并提供了先前为镇里做的工作成果展的相关资料。通过访谈和查看提供的资料,笔者认为,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都能利用自己知识面宽,思维活跃,掌握信息技术等优势,结合各任职村的实际情况,切实地做了一些工作。例如以上举例的赵场村村主任助理韩倩同志的工作就很出色。这些工作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协助镇里和村里做好日常工作,如韩倩同志参与村里各项工作:亲身经历了镇人大换届选举及村委会、村支部的换届选举;产业结构调整;参加村里“勤廉双述”、“远程教育”;全县的“人人体检工程”等各项工作。另一类是发挥主动性,主动做一些工作。如走访村民,了解村情;充分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做农业技术推广员;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技术经验等等。应该说,大学生村官做第一类工作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不值得表扬,而如果大学生村官能积极地发挥主动性,利用自身优势做一些“额外的本职外的工作”,这样才更值得肯定和提倡,这也是国家和政府选拔任用大学生村官的主要用意之一。
笔者发现,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帮助村民搞养殖,经济作物种植,开办小型工厂等很实际的事情上,想尽快的增加村民收入。集中精力做这些工作无可厚非,这也是广大农民迫切要求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但是在其他一些方面,工作做得不够,如对农村的基层治理的具体方法上没有改革创新,一些工作方法也都是照抄照搬以往经验或是在本地村官的指导下完成的。可以这么说,大学生村官做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只是对原先农村工作的修修补补,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面貌。这个问题笔者将会在后面做详细论述。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业绩与该村的基本经济状况有很大关系。在原本的经济情况好的村子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所做的工作就相对比较多,且效果突出,成绩斐然。在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村子任职的大学生,所做的工作就少,且收到的效果不大。当然,也不能以村子的原本经济实力薄弱为做不好工作的理由,大学生村官自身的能力和努力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赵场村是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一个村,再加之该村大学生村官韩倩同学工作态度积极,务实,工作能力较强,所以她的工作成绩比较突出。而其他五位大学生村官也开展了很多工作,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工作效果不是很好。有一些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做了很多不实际的规划设计,不能关注眼前,不能从小事和现实村民急需的问题入手,且在他们提交给镇里的工作成果展中不排除其中有弄虚作假和浮夸的可能。当然,到底他们的工作能给农村带来多少实惠,能否持久发挥作用,还需要长期的调查观察。
(三),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期望和要求。
1, 资金短缺,难以发展项目。
资金短缺是这几位大学生村官提到最多的问题之一。由于大学生村官任职的都是经济薄弱村,村里自有资金基本没有,本镇也属于经济薄弱镇(姚集镇在2009年全县乡镇评比中,各项指标排名都居末位),不能向大学生村官提供所需资金。省里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的创业启动资金,每个村实际能拿到的只有一万元左右,而且手续过于繁琐,实际拿到启动资金的大学生村官很少。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条件太多,轻易贷不到款。从访谈中,笔者得知,有大学生村官曾到信用社资讯贷款相关事宜,信用社贷款要求一定资产抵押,而村里没有可作抵押的资产,除了土地,但是,牵扯到用土地做抵押,又有很多问题。大学生村官也想到过从民间融资,请村里少数富裕户直接出资或做抵押贷款,但均因农民自身的保守性和对大学生村官不信任(更多的是对村里不信任)而不能如愿。在访谈中,大学生村官还告诉笔者,其实,农村的金融机构的运营状况很混乱,如果信用社里面没有熟人,不请客送礼,轻易贷不到款。更有甚者,有的信用社工作人员,贷款给关系户,吃回扣,或是以私人名义高利率放款,谋取私利,并且由此导致很多了坏账,呆账。而这些又大大地阻碍了从正常渠道以合法方式申请贷款。对此,这次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村官毫无办法。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大学生村官创业和开展工作的瓶颈。
对于此,大学生村官普遍表示,希望再出台并切实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解决大学生村官融资难问题,特别是能增加创业基金的数额,并适当放宽条件限制。最好县镇两级也能拨出专款,用于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能出台针对与大学生村官的专项服务,在合法前提下,简化贷款程序,便于大学生村官贷款。
2, 农村社会关系复杂,大学生村官应付不了,难以开展工作。
基于访谈资料和笔者对农村生活的切身感受,可以看出:农村社会关系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 农村基层领导(镇、村两级)与村民关系不和谐。
由于大学生村官到任之前,基层领导几乎没干过什么实事,没有使村民得到真正的实惠,甚至做过伤害村民感情的事(如搞计划生育工作方式粗暴,超生户不交罚款就扒房扒粮,动辄就逮人绑人等等),所以,基层领导在村民眼中几乎没有威望和信用,村民对官方的政策也不积极响应,常常阴奉阳违。
② 镇领导和村领导之间关系微妙。
镇级领导经常摊派任务给村里,完不成任务就免职或罚款,村领导工作压力很大,很多时候,摊派下来的工作很难办到,如以往的收农业税(本地农民称为“合同款”,并往往附带额外的其他收费)、集资款、计划生育罚款等。而导致两级基层领导关系微妙的更深层次原因是某些情况下的“分赃不均”,如镇里经常克扣上面拨下来的扶贫物资、镇里对于超生户的罚款要的太多等。这些最终造成村领导总是对镇里提防着,对镇里交代下的工作任务是能推则推,能躲则躲。实在躲不掉的,也不认真执行。
③ 村民之间的关系不和谐。
村民关系复杂一方面是受宗族势力矛盾的影响,大姓家族排挤小姓家族,不支持当上村领导的异姓家族的工作,私下搞破坏等。另一方面是深受贫富差距的影响。当地农民有很强的“仇富心理”和嫉妒心理,特别是对于那些靠不正当手段发财的人,有的村民还很愤恨。在普通村民眼里,村中的有钱人一般是干了多年的村官(特别是计划生育工作专干人员、会计等)、与基层领导有亲近关系的搞养殖办厂子的人、建筑队包工头等,用学术语言说,就是先富的都是靠近权力中心的人,真正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而发家致富的很少,而且,有钱人大都“为富不仁”,在村里也缺少威望,不愿带领村民共同富裕,对村里的公共事务如集资修桥修路捐款等不积极。所以,村民之间,特别是有钱人与普通人之间关系不好,村民心不齐。
对于上述复杂的农村社会关系,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村官一时了解不够,应付不过来。例如,从访谈中得知,一位大学生村官,想帮助村里一个村民搞鱼塘养殖,但是在承包鱼塘的时候,受到了来自多个方面的阻力,究其原因是这位愿意承包鱼塘的村民是个小姓人家,又和村领导的关系不是很好,村领导是村里的大姓,平时也没什么来往,也没有给村里送礼。所以,当地大姓家族和少数“村里能人”便怂恿村领导阻止他承包鱼塘,不仅开出的价格不合理,还提出了很多苛刻附加条件,更有甚者,极少数“村里能人”还上门讹诈,最终,这位村民没能承包鱼塘。
正是由于农村中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而大学生村官不能洞察清楚并处理协调好,导致很多情况下,工作得不到支持。大学生村官往往有很好的想法和项目,村民的致富想法也很强烈,但是村领导大多数只想为自己谋利益,不带领大家一起干,村里还有所谓的“能人”(其实说白了就是农村的流氓地痞)从中作梗,最终,缺少带头人,人心不齐,有劲不往一处使,好的工作项目也难以开展。
3, 农村社会中也存在着许多“潜规则”,大学生村官适应不了,很难开展工作。
在访谈的时候,一位女大学生村官曾告诉笔者这样一件事情:去年,她刚上任时,踌躇满志,想踏踏实实地为村民做点实事,便主动请缨,让书记村主任等领导把计划生育工作交给她来做,主要负责宣传计划生育政策,通知督促适龄妇女按时“双查”等简单工作,考虑到自己口才不错,又是女大学生容易与育龄妇女沟通等优势,胜任这些工作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书记和主任就是没有答应她,不让她参加计划生育工作,当时她想不通,后来经人提醒,才明白其中的复杂关系。原来,计划生育工作中有很多“猫腻”的,谁负责,谁就能得到不少好处,因为农村里超生的和想超生的农民很多,也愿意花钱,甚至村里有时候“明码标价卖超生名额”,像这样有油水的差事,村里怎么会轻易的让一个“外人”负责呢?尽管,她可能会做得很好。经历这件事后,她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再也不敢轻易地主导要求做事了。
还有的大学生村官,看不惯基层领导与上级交往的方式和态度——“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大吃大喝。也看不惯基层领导“调整”统计数据,“吃扶贫款”等违规做法。虽然看不惯,但是也无可奈何。
笔者生长于农村,深知农村社会特别是官场中存在很多“潜规则”,这些“潜规则”有的是与农村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特点,“礼尚往来”有关;有的是与蕴藏在事情背后的经济利益有关;有的是与农村社会中的家族名誉威望有关等等,很是复杂。对于这些,初来乍到的大学生村官们适应不了也就不足为奇了。
4,大学生村官自身能力的局限性,也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专业知识结构不适合农村,组织协调能力欠缺、信心干劲不足等等也是导致支持偏少,难以工作的重要原因。除了先前所举例子——赵场村大学生村官韩倩所学的是动物科学专业,比较对口以外,另外的几位大学生所学专业都不对口,广大村民思想还是比较保守,不相信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的工作能力会有有多强。甚至有不少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的某些想法做法太幼稚,不现实,学生气太重。现实中,大学生村官,在上任伊始,大都踌躇满志,信心百倍。但是,经过一段不顺心的工作时期后,发现农村原来不是他们原先设想的那样简单,农民朴实的个性中也带有特有的实在和“狡猾”;广阔的农村并不像宣传的那样“农村天高地广,大学生大有作为”,做成实事还是很难的;待遇落实也不尽如人意,加之未来去向不明朗,决心动摇了,信心不足了,有的甚至离开了,如原来镇上共有十位大学生村官,一年不到,就走了两个。就是留下的大学生也没有多少干劲了。
对于这些问题,大学生村官表示,要加强自身的能力锻炼,特别是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还要加强对农村基本情况的了解。同时,他们还普遍认为,政府和高校的政策宣传不能简单地以鼓动为主,要向有志于当村官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农村真实情况的信息。还有,政府或高校最好能提供专门针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以帮助大学生村官更好的适应农村工作。
5,大学生村官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模糊,对将来的出路忧虑。
通过访谈,笔者得知,大学生村官对现在自己的角色定位模糊,感觉尴尬。首先,大学生村官不是公务员,没有编制,担心自己的工资待遇福利等不稳定。现在他们享受的工资待遇就与省里政策规定的标准有出入,少了500元,他们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其次,他们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村官,跟本地村民、村官和镇里领导的关系不是很紧密,多数村民和本地干部对他们的到来反映一般,并不像媒体宣传的那样“受到热烈欢迎”。在村里,他们总有种“天外来客”的感觉,很难跟村民打成一片;在镇里,他们感觉是“编制外的人”,很难融入。笔者还了解到,其实,大部分村民和基层领导对与省里这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热情并不高,他们普遍认为,这项计划只不过是政府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并不是真正的要让农村的基层领导“大换血”,再说了,很多城市里的大学生几乎不可能扎根农村,部分人甚至认为这项计划和上个世纪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差不多,这阵风刮过就过去了,大部分大学生还是要“回城”的。所以,总体上村民和基层领导对于大学生村官还是不怎么信任,不是太支持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有一种“陪着大学生闹着玩”的意思。再次,大学生村官的权力来源模糊,权力界限不清,很多事情不知道该不该自己管,而实际情况中,本地村官总是希望他们管的越少越好,特别是对于“要害事务”、“油水事务”,且他们经常被借调到镇里做一些类似文秘的工作,占用了很多时间,也没有酬劳,顶多是得个吃喝。这些,都让他们感觉很尴尬,无所适从。
对于合同期满之后的去向,大学生村官们也很忧虑。现在宏观经济形势不好,工作难找,他们大多数想考公务员,本来以为当村官能给自己考公务员增加筹码,而现实情况不是这样,省里没有明确表示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成公务员,在公务员录取中也没有多大的优惠。对于他们来说,当初想通过当大学生村官以达到“镀金”的愿望落空了不少。他们其中的两个人感觉当村官非常后悔,后悔当初不该轻信政策宣传。
鉴于此,大学生村官希望省里能保持这项政策的连续性,增强农民对大学生村官的信任和支持;同时切实落实好政策,在可能的情况下,提高工资待遇,明确出台大学生村官包括公务员方面相关优惠政策。
(注:笔者在撰写此报告的时候,江苏省和徐州市已经就大学生村官的相关问题出台了新政策。对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有一定程度的解决,也对大学生村官们的期望要求有了一定的满足。现在特摘录一部分:
“五、选拔到经济薄弱村任职的大学生享受如下待遇:
(一)列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省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县(市、区)由省机构编制部门根据经济薄弱村数量下达专项事业编制,其他县(市、区)由当地机构编制部门下达专项事业编制。专项编制统一下达至所在地县(市、区)人事部门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专门用于经选拔到经济薄弱村任职的大学生。该编制由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实行单列管理。
(二)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直接转正定级,初定职称,工资高定一级。为保证工资待遇的落实,由省财政按每人每年1.8万元下达工资专项补助经费,不足部分由所在县(市、区)财政补贴。省财政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安家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三)人事档案由经济薄弱村所在地县(市、区)人事部门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户口原则上落户在任职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
(四)从2010年开始,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县(市、区)、乡镇公务员职位,专门定向招录经选拔到经济薄弱村任职3年以上(含3年)、考核合格的大学生。
(五)县(市、区)、乡镇各类事业单位,有空缺职位需补充人员的,优先考虑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大学生。
(六)任职满3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七)在校期间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有困难的,学校可为其办理暂缓偿还手续。任职满3年的,可全额免除国家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