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义庄中心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4 12:39:30阅读:
字号:小|大
常熟市义庄中心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常熟市义庄中心小学教学工作计划常熟市义庄中心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继续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开展扎实细致的教学管理、深入有效的教学研究、积极务实的教学改革。
二、主要工作
(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稳步实施新课程计划
1、按照课程目标,确立课改理念和实施策略
(1)创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增加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打下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2)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各种学科、各种课程的综合发展,均衡发展。如艺术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包含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领域综合发展,还包含了关爱、欢乐等众多情感因素。而体育的目标包含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要求。
(3)充分开发课程内容,加强学科内容与生活、与科技发展的联系。现实从“教课本、学课本”向“用课本教、用课本学”的转变。冲破学科自身的知识阶限,加强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和综合应用。
(4)创导建构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提倡综合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尝试开展成果展示,口试、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6)顺应课程三级管理机制,增强“适应性”,对校安排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每位老师要多动脑筋,多想方法,充分以发挥教学中的创造性。对于本校有自主管理权的综合实践活动和校安排课程的设置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处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和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德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以及虞山、尚湖等自然资源。结合学校特色,利用和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科学实践资源。
2、把握新旧交替的过渡性课程方案,结合本校实际的课程计划积极主动实施。(列表如下)
几点说明:
1、一年级全部实行新课程计划,而由于今年是新课程计划实施第一年所以会存在一些问题,处理意见如下:
①品德与生活课由于教材跟不上,上课内容定为原来的品德与心理健康两部分,任课教师可灵活安排进度计划。
②艺术学科由原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共同任教,如何合作教好一本教材需要教师通力合作,提倡集体备课,原专任教师应逐步向艺术教师要求靠拢。
2、信息技术是我校的特色之一。因此本学期1至6年级均尝试开设信息技术课。各年级任课教师在学校制定的总目标基础上自行制订计划(安排上机时间占总时间的50%)并上送教导处.
3、关于综合实践活动
①四、五、六年级不单独设班队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包含班队活动内容,每月安排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展示。(原班队活动形式)
②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制定的总目标基础上由各年级组分别制定活动计划,并以年级为单位统一开展活动。
③综合实践活动应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法,以社会、社区为大课堂,以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为内容之一,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的综合性活动。
④学校订有“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活页材料作为三—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参考材料,另外高年级订的《动手做报》也可供参考。
4、原15分种短课1节上英语、4节上写字。
5、取消原兴趣小组活动安排。学生特殊才能主要在学科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双休业素质班中培养和发展。
(二)、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教研活动和教学活动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熟悉教材,摸清教材体系变化,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审视原有的教学实践活动,实现教育观念的全新转变。
1、主科教研活动利用单周(语、数、外分别为周二、周三、周四)统一开展。
2、副课(包括艺、体、自、信息等)利用双周开展教研活动。
3、综合实践活动每月开展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具体另作安排。
(三)、课程改革与教学管理结合
1、主学科继续以教学“五认真”为重点管理内容。
A、听课管理,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全体教师要建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质量观”,尽快适应40分种制课堂回归要求。校行政将加强随堂课、示范课、竞技课、结对课等多种课形的听课。使全校的优质课率得到提高。(优质课率目标达80%)。
九月份: 了解课、随堂课。
十月份: 三年内新教师竞技课, 各学科带头人、能手展示课。
十一月份、十二月份: 人人奉献优质课。
B、备课管理
本学期主学科将稳步推进集体备课,提倡共性教案、个性反思。各年级的任课教师分别备课利用期初教研活动“通课”,并输入电脑进行管理。教师的备课个性要体现在教材上,要适当记录“案例反思”。教导处重点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检查。
C、其它管理。
本学期将加强对作业的检查,检查要求更强调全面性、目标性。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后进生辅导的管理。通过竞赛的形式加强对优等生辅导的管理。
2、对校安排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体现为统合、服务和指导,校安排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就从计划、方案实施和学习评定三个环节着手跟踪。
3、教学评价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质量观,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整体性、多元性、发展性。评价实现四个转变。
(1)由知识性评价向智、能、情的综合评价转变。
(2)由定量评价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转变。
(3)由书面评价向口试、笔试结合的评价转变。
(4)由教师评价向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结合转变。
4、加强对教学质量观的管理。
期中、期末继续加强调研。全校语、数及格率保持的95%,提高外语学科的及格率。
(四)、课程改革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1、进一步调整、完善信息技术中心人员组织结构,明确负责、落实分工,健全有关制度。
2、加大信息化运用的硬件环境投入,使硬件环境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3、加大信息化运用力度,实现信息化为管理服务,为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目标。
(五)、课程改革与教科研活动,少先队活动等诸方面结合。
1、顺应新课程要求,结合学校各项课题研究,各立项课题要对原有的教科研目标和要求作调整。使教学科学研究少走弯路,早出成果。
2、学校少先队活动也应顺应新课程设置要求,特别对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及隐性课程加于开发。
3、课程改革实施也要结合学校电教、科技特色的有利因素,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六)、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竞技和学艺竞赛。
1、本校各教研组开展的学科性竞赛(教研组自定后报教导处)。
2、教师教学竞技:包括参加各级评优课、论文评比和各学科的年会以及学校主页比赛,课件制作竞赛等。
3、学生学艺竞赛:参加中年级现场作文比赛、信息技术能力竞赛等。
(七)、其它:
本学期9月2日开学;1月15日语、数考试,1月21日休业式。
下学期2月17日开学。
常熟市义庄中心小学教学工作计划常熟市义庄中心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继续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开展扎实细致的教学管理、深入有效的教学研究、积极务实的教学改革。
二、主要工作
(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稳步实施新课程计划
1、按照课程目标,确立课改理念和实施策略
(1)创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增加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打下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2)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各种学科、各种课程的综合发展,均衡发展。如艺术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包含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领域综合发展,还包含了关爱、欢乐等众多情感因素。而体育的目标包含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要求。
(3)充分开发课程内容,加强学科内容与生活、与科技发展的联系。现实从“教课本、学课本”向“用课本教、用课本学”的转变。冲破学科自身的知识阶限,加强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和综合应用。
(4)创导建构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提倡综合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尝试开展成果展示,口试、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6)顺应课程三级管理机制,增强“适应性”,对校安排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每位老师要多动脑筋,多想方法,充分以发挥教学中的创造性。对于本校有自主管理权的综合实践活动和校安排课程的设置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处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和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德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以及虞山、尚湖等自然资源。结合学校特色,利用和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科学实践资源。
2、把握新旧交替的过渡性课程方案,结合本校实际的课程计划积极主动实施。(列表如下)
几点说明:
1、一年级全部实行新课程计划,而由于今年是新课程计划实施第一年所以会存在一些问题,处理意见如下:
①品德与生活课由于教材跟不上,上课内容定为原来的品德与心理健康两部分,任课教师可灵活安排进度计划。
②艺术学科由原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共同任教,如何合作教好一本教材需要教师通力合作,提倡集体备课,原专任教师应逐步向艺术教师要求靠拢。
2、信息技术是我校的特色之一。因此本学期1至6年级均尝试开设信息技术课。各年级任课教师在学校制定的总目标基础上自行制订计划(安排上机时间占总时间的50%)并上送教导处.
3、关于综合实践活动
①四、五、六年级不单独设班队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包含班队活动内容,每月安排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展示。(原班队活动形式)
②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制定的总目标基础上由各年级组分别制定活动计划,并以年级为单位统一开展活动。
③综合实践活动应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法,以社会、社区为大课堂,以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为内容之一,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的综合性活动。
④学校订有“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活页材料作为三—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参考材料,另外高年级订的《动手做报》也可供参考。
4、原15分种短课1节上英语、4节上写字。
5、取消原兴趣小组活动安排。学生特殊才能主要在学科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双休业素质班中培养和发展。
(二)、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教研活动和教学活动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熟悉教材,摸清教材体系变化,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审视原有的教学实践活动,实现教育观念的全新转变。
1、主科教研活动利用单周(语、数、外分别为周二、周三、周四)统一开展。
2、副课(包括艺、体、自、信息等)利用双周开展教研活动。
3、综合实践活动每月开展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具体另作安排。
(三)、课程改革与教学管理结合
1、主学科继续以教学“五认真”为重点管理内容。
A、听课管理,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全体教师要建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质量观”,尽快适应40分种制课堂回归要求。校行政将加强随堂课、示范课、竞技课、结对课等多种课形的听课。使全校的优质课率得到提高。(优质课率目标达80%)。
九月份: 了解课、随堂课。
十月份: 三年内新教师竞技课, 各学科带头人、能手展示课。
十一月份、十二月份: 人人奉献优质课。
B、备课管理
本学期主学科将稳步推进集体备课,提倡共性教案、个性反思。各年级的任课教师分别备课利用期初教研活动“通课”,并输入电脑进行管理。教师的备课个性要体现在教材上,要适当记录“案例反思”。教导处重点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检查。
C、其它管理。
本学期将加强对作业的检查,检查要求更强调全面性、目标性。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后进生辅导的管理。通过竞赛的形式加强对优等生辅导的管理。
2、对校安排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体现为统合、服务和指导,校安排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就从计划、方案实施和学习评定三个环节着手跟踪。
3、教学评价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质量观,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整体性、多元性、发展性。评价实现四个转变。
(1)由知识性评价向智、能、情的综合评价转变。
(2)由定量评价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转变。
(3)由书面评价向口试、笔试结合的评价转变。
(4)由教师评价向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结合转变。
4、加强对教学质量观的管理。
期中、期末继续加强调研。全校语、数及格率保持的95%,提高外语学科的及格率。
(四)、课程改革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1、进一步调整、完善信息技术中心人员组织结构,明确负责、落实分工,健全有关制度。
2、加大信息化运用的硬件环境投入,使硬件环境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3、加大信息化运用力度,实现信息化为管理服务,为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目标。
(五)、课程改革与教科研活动,少先队活动等诸方面结合。
1、顺应新课程要求,结合学校各项课题研究,各立项课题要对原有的教科研目标和要求作调整。使教学科学研究少走弯路,早出成果。
2、学校少先队活动也应顺应新课程设置要求,特别对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及隐性课程加于开发。
3、课程改革实施也要结合学校电教、科技特色的有利因素,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六)、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竞技和学艺竞赛。
1、本校各教研组开展的学科性竞赛(教研组自定后报教导处)。
2、教师教学竞技:包括参加各级评优课、论文评比和各学科的年会以及学校主页比赛,课件制作竞赛等。
3、学生学艺竞赛:参加中年级现场作文比赛、信息技术能力竞赛等。
(七)、其它:
本学期9月2日开学;1月15日语、数考试,1月21日休业式。
下学期2月17日开学。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