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课件 -> 高二语文课件 -> 下载
课件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灯下漫笔
文件大小 446KB
所属分类 高二语文课件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课件
更新时间 2011-7-14 5:44:50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RAR 档案文件(*.rar)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以下为课件内提取的文本内容,仅供参考: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之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 郁达夫《怀鲁迅》

解读鲁迅之一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亦不乐,即使无锋可交,

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此

鲁迅之一副活形也。”

——林语堂评鲁迅

解读鲁迅之二

对中国奴性人格和奴才传统思考批判

在中国没有谁能像鲁迅那样,对几千年的封建宗法制度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有那么清醒、透彻的了解;也没有谁能像鲁迅那样,对专制和愚昧揭露得那么深刻和全面;更没有谁能像鲁迅那样,对渗透到中国人思想基因中的“劣根性”痛下针砭,无情地撕下罩在中国人脸上的形形色色的“假面”。没有鲁迅,也许我们至今仍然对与世俗人情融为一体的虚伪习焉不察,深陷于“瞒”和“骗”的泥淖大泽而不能自拔。鲁迅的伟大即在于此,鲁迅的不被人理解也在于此,鲁迅的被人攻击还在于此。

解读鲁迅之三

认真阅读原著,你会感受到鲁迅深深的爱国情怀。鲁迅的爱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对我们民族自身“劣根性”的彻底否定上。举凡奴性、惰性、愚昧、麻木、怯懦、巧滑、中庸、投机、残忍、虚伪、吹牛、撒谎、健忘、盲从、敷衍、偷生、自欺欺人、粉饰太平、怯于外斗而勇于内争、用瞒和骗造出许多奇妙的逃路、“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奴性十足”,以及求神拜佛、扶乩打拳等等,都在他那锋利无比的解剖下无处藏身。

—安永兴《走向鲁迅的初级阶段》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日记》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鲁迅《战士和苍蝇》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鲁迅《狂人日记》

这正是五四时期所盛行的文体——随笔 。“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

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 说自己是“爱夜的人”。

漫笔是散文大花园中的一个分支。它不拘形式,往往带有“纵意而谈”的特征,可记叙,可议论,亦可夹叙夹议。作者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经历与所要谈的政治、文化、历史、人生等有关内容的联系性,成为“漫谈”的触发。

文章做于1925年春末。当时,中国社会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动、腐朽无比,它象一个巨大的毒瘤,长久的寄生在国民身上,禁锢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而且麻木;另一方面,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他们已经开始大声疾呼,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并开始荷戟奋战,要“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鲁迅先生作为少数的先驱者之一,从旧营垒中走来,对中国历史有过深刻研究,对中国社会“吃人”的本质看的十分清楚。

不仅如此,北洋军阀还在思想文化领域加强了统治,大肆叫嚣“保存国粹”,帝国主义也极力鼓吹“中国必须尊孔”,实现“古道之复兴”,掀起了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正如鲁迅所说:“反革命的空气浓厚透顶了,满车的‘祖传’‘老例’‘国粹’等等,都想来堆在道路上,将所有的人家完全活埋下去。” 针对当时的复古主义逆流,也针对当时的社会,鲁迅这一时期先后写下了《再论雷锋塔的倒掉》《春末闲谈》、《杂感》《导师》等数十篇战斗性极强的杂文,而其中具有深刻意义的杰出代表作品是《灯下漫笔》。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从时间上看,作者是怎样来构思全文?按这个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哪三个部分?

现实:

历史:

现实:

1——5段

6——11段

12——14段

这篇文章由什么事情说起?请具体说明。

钞票贬值

首先:银元变钞票(乐意)

接着:钞票原价变银元(不行)

最后:钞票打折变银元(高兴)

吃亏

(安心、欢喜)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 而且变了以后还很高兴。

太平盛世

人=== 牛马

不思进取

自我满足

自我陶醉

关于“元朝定律”

《蒙古史》二卷第二章中引元太宗窝阔台的话说:“成吉思汗法令,杀一回教徒者罚黄金四十巴里失,而杀一汉人者其偿价仅与一驴相等。”(据冯承钧译文)

可见当时汉人的地位与奴隶相等。

“极容易”说明中国“乱”是长期的,“治”是短暂的,因此老百姓常常“想做奴隶而不得”;他们把奴隶当作一种奢望,甚至是一种享受,一旦有哪一位统治者满足了这一令人感到悲哀的要求,他们自然就“万分喜欢”了。

作者这段话是通过打比方,愤怒抨击封建暴政,暴露国民的奴性人格,讽刺所谓的“太平盛世”,不过就是一个百姓“略等于牛马”的时代,至多是一个“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我们”是否也包括鲁迅本人?

包括。这正体现了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文章所写的日常小事发生在民国二三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为什么还要写?

这恰好说明鲁迅对中国社会现实和国家灵魂的思考从未停止。这也正是他爱国情怀的体现。

立足小事,引出感想

不是。有史以来没有。依据下列两句便知:

1、“三千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

“我们”是不是经常就开心地做着奴隶?请用课文的有关语句回答。

“这一个小玩艺”指“将人不当人”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也指后文所说强盗官兵反复争夺天下历史总陷入“一治一乱”的循环怪圈之中,老百姓总是在“奴隶”和“下于奴隶”两种命运之间反复挣扎。

2、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人的价格”指老百姓不受强盗官兵的愚弄,不再沦为牛马,甚至不再是奴隶。而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充分享受做人的资格,获得做人的尊严,实现当家作主的梦想。

百姓的现状是怎样的?

强盗来了,该杀;官兵来了,仍然该杀

五胡十六国、黄巢、五代、宋末元末、张献忠:将奴隶规则撕得粉碎。

既然连奴隶都做不了,那他们抗争了吗?他们的愿望是什么?

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牛马

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较为顾及他们的奴隶规则:

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

文章举出了哪些时代例子属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关于黄巢

公元879年5月,黄巢暴怒之下洗劫广州,死者高达12万人,而当时广州人口不过20万,大港口变成废墟。

公元882年,有人在尚书省大门上题诗一首,嘲笑这个政权。尚让(黄巢手下大臣)大发雷霆,杀死该省任职官员们,并挖出眼睛,倒挂尸体;他还将大门的卫兵处死,杀死京师每一个能做诗的人;将其他识字的人罚做仆役,此事的结果是三千余人被杀。

关于张献忠

(A)壬子,献忠复陷六安,将州民尽断一臂,男左女右。

(B)(张献忠攻武昌)…屠戮士民数万,投尸江中。尚余数万,以铁骑围而驱之江中。浮尸蔽江,武昌鱼几不可食。其遗民数万,多刖断手足,凿毁目鼻,无一全形者。

(C)(献忠攻陷岳州)尽杀所掠妇女,投尸江中。焚其舟,火延四十里,江水夜明如昼。

(D)十六年(癸未,1643年)正月辛酉,张献忠以二百人夜袭,陷新州。明日,令荐绅、孝廉、文学各冠带自东门入,西门出,尽斩之,遂屠蓟州。留妇女毁城,稍不力,即被杀。

由此,作者推出了中国历史的实质是什么?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谈历史,说实质

作者真不知道是“哪一时代”吗?

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稍富的、妇孺:神往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

乱世:想做奴隶却做不了奴隶的时代

第三样时代:

“第三样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是一个走出了“一治一乱”历史循环怪圈,从而迈向了民主与自由的时代;不做奴隶的时代,不做牛马的时代,将人当人看的时代,“人”的人格不会贬值的时代,人人平等的时代,是一个老百姓告别“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而成为社会主人的时代。

面对这样的国民,鲁迅发出 “创造第三样时代”号召,你认为“第三样时代”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回到现实,发出号召

思 考

文中作者谈论的对象涉及哪几个方面?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中国人(老百姓)、统治者(一种暴力)、中国社会(时代)。

作者对这三个方面的认识如何?

对于中国人,

作者认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

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是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和“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对于统治者,

作者虽没有明确指出,但根据文意可推断出:

统治者对百姓只是压迫、剥削、杀戮,从来没有给过他们做人的(价格)。

对于中国社会,

作者认为,中国社会可直截了当地概括为两

个时代,即“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作者在阐述自己对这三个方面的认识的时候,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中国老百姓,

饱含了作者对中国百姓的怜悯、讽刺与批判,即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对于统治者,

作者始终是在进行无情的嘲讽、愤怒的声讨、严厉的批评。

对于中国社会,

作者认为还是循环于“两个时代”怪圈中,百姓还在被杀戮,被践踏,所以,不满、沉重的感情是有的,但作者更有对未来时代的深切的盼望,希望中国跳出这两个时代的怪圈,走进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二种情感

封建暴政

奴性人格

(揭露、批判)

(同情、叹惋)

(残酷暴虐)

(逆来顺受)

通过以上分析,你可以看出本文怎样的情感基调?

1、直写事实,由小及大

鲁迅喜欢将生活小事、人物精神特点突出,再引发联想,揭示实质。又把杂文比作“显微镜”,即将一些不为人注意的东西放大,特点突出,来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震惊。

本文即体现了他这一特点,由钞票换银元的小事说开去,引到了国民性这种沉重的话题上,让人拍案叫绝。

2、语言富有力度

鲁迅的杂文以个性化著称,形象性是其最大特色,他善于用极为形象的语言造成意象来进行高度哲理化的议论,使语言具有无比力度,似枪似匕首投向敌人。

辛辣的讽刺:怒目金刚 直刺弊端

幽默的语言 :含蓄形象 发人深省

3、鲁迅杂文议论感情化的特点

在无懈可击、无可辩驳的逻辑的论证中,鲜明地保留着感性的美感特点,将议论与叙事、描写、抒情融为一体。把人们心灵的特点放在历史与现实的坐标点上,加以考查、议论、揭破,不仅见其真,而且见其深。

这一特点在文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情与理的交融;二是议论以作者的情感为内在动力。

现在是21世纪了,鲁迅先生所说的“第三样时代”是不是来到了呢?现在的百姓,是否都争取到做“人”的价格了呢?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相关资源:
·数学与文化9924773446
·黄山记 粤教版必修
·短文两篇
·林教头风学山神庙9924772631
·谏逐客书
·登泰山记
·我若为王2
·齐桓晋文之事
·长亭送别
·十八岁出远门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