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一语文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件大小 132KB
所属分类 高一语文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5-7 13:17:13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文言文阅读( 38分,选择题各3分,翻译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二)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其致一也 一:一样。 B. 感慨系之矣 系:联系着。 C. 向之所欣 向:过去,以前。 D. 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面对。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惜。 B. 夫夷以近 夷:平安。 C.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昏惑:迷乱。 D. 其孰能讥之乎 孰:怎么。

3.对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夫夷以近  ③不随以止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⑤然力足以至焉  ⑥可以无悔矣  ⑦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⑧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①⑦/ ②③④⑤/ ⑥⑧ B.④⑦/ ①②③⑤/ ⑥⑧ C.①⑦ /③⑤⑥⑧/ ②④ D.④⑦/ ②③⑤⑥/ ①⑧

4.下列句中的“相”与“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的“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好自相扶将 B.吉人天相 C.儿已薄禄相 D.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5.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意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D.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6.对第二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而这三者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7.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分)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5分)

8.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5分)

(2)(王安石)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6分)

二、古代诗文背诵与鉴赏题(21分)

9.(1)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溪 亭①

【南宋】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释】①此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

问题: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

(2)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问题:两首诗均写了夜景,但有所不同。请从所写景物形象与所用手法两方面找出它们的三点不同之处。

10.根据课文填空(10分)

(1)背绳墨以追曲兮, 。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不吾知其亦已兮, 。 ,长余佩之陆离。

(3)民生各有所乐兮, 。 ,岂余心之可惩。

(4)仰观宇宙之大,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或因寄所托, 。 ,静躁不同……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天堂杭州:一座城市和它的图书馆精神

王婧 沈茜蓉

“我无权拒绝他们(乞丐)进内,但读者有权选择离开。”一夜之间,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的这句话在微博上被转发了1.6万次,他因此成为100多家媒体关注的焦点。48岁的褚树青已经在杭图任职10年,一直在践行“公共图书馆零门槛开放”的理念。“公众一般只知道图书馆能典藏阅读,但是忽略了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 保障社会文化的公平。”他说。   对此,图书馆学专家范并思教授认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更应该成为一种制度”,因为同等地获得知识的机会,将推动一个城市走向民主和包容。

搬运工眼中的图书馆

2月15日,午饭后。   穿着迷彩工作服的搬运工王书恒走进杭州图书馆报纸阅览室。他直接拿了《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的报夹,在进门处的软沙发上坐下。窗外的大片建筑工地正是他工作的地方。两年前,他从江苏到杭州打工,一直在四周工地上干体力活。   这里是杭州市的钱江新城,也是杭州行政中心的所在地。杭州市图书馆新馆坐落在西南向的裙楼里,占地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90%都对读者免费开放。   在王书恒眼中,图书借阅区的那一排排书架“就像直线构成的迷宫”,当他在这个“迷宫”中穿行的时候,书架上的照明感应灯会自动亮起,走过之后又静静熄灭;文献借阅中心那些高达4.8米的积层书架、专题文献中心7.2米高的单面靠墙整体书架,巨人一般俯瞰着他;书柜、书桌、台灯浑然一体的书房式布置,更让他觉得“像天堂”。   王书恒一般在下午2点离开。每当他经过借阅台时,工作人员张小丽都会冲他微微一笑。

“零门槛”如何实现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中国市场经济风潮涌动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靠出租场地、收年费等方式搞创收。2000年,褚树青出任杭州图书馆馆长,“在我接手的时候,我就想:我赞成市场经济,但图书馆还是要做公益的事情。”他说。于是宣布军人、残疾人、老人、儿童免费借书;其他人则需交费,用以“捐助”图书馆。“说是捐助,也是对公民文化的一种培养。由于不好意思直截了当说‘免费’—— 全国都收费的时候,我们怎么能说免费呢?”   两年后,国内图书馆学理论界开始探讨公共图书馆究竟是否应该收费。支持收费者认为图书产业化是世界趋势,反对者则认为收费意味着门槛。   2003年,杭州图书馆向所有人敞开了阅览室大门。   2006年,杭图将搬迁新址,召集专家论证制度改革,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是否可以取消借书的押金制度”。在很多专家看来,押金制度是图书馆“无法破除的一道门槛” —— 假如没有押金制度,如何保证外借的书能够如期回还?当时,杭州市文化局局长在会上掷地有声地说:“我非要把这道门槛破除不可!”褚树青也表示,“假如一个人连最少的信用和道德都不讲,一百块钱押金又能有什么用?”   果然,2007年,杭州市图书馆新馆全面免费开放,实现了真正意义的“零门槛”—— 不但所有人都可以进入阅览,而且都可凭市民卡免费借书。

我们可以一起读书

对市民来说,免费阅读需要接纳的过程。   图书馆刚刚全面免费开放时,很多大爷大妈拎着烧饼油条豆浆来阅览室摆龙门阵,还有给孩子在图书馆“就地解决”大小便的妈妈们。但这些行为现在都消失了。   范并思以为,在阅读现场的读者之间,会发生微妙的互相影响作用。一个读者的专心姿态会影响其他读者,形成连锁的心理暗示,把大家都带进这种状态。   这也正符合褚树青的理念:“图书馆的使用者是一个多元的群体,不如让社会各界制定规则,治理监视,志愿服务。”   范并思曾在《公共图书馆与城市文化》中评价道:“公共图书馆是城市中最好的学习共存、推进社会包容的场所。”   更重要的是,在书籍眼前,更容易实现人人平等。   正如杭州市图书馆儿童阅览区里出现的这个场景:   一个穿着考究的母亲带着8岁的女儿在这里读书。她们就住在图书馆附近,房屋均价3万元/平方米。   一个衣着破旧的爷爷领着8岁的孙女坐了19站公交车也到了这里。5个月前,他们从江苏淮安的农村来到杭州,一家人住在拱墅区的出租屋里,靠女孩儿的父母在工地上打工生活。   两个女孩儿的手同时伸向了书架上的同一本书。   “我先拿到的!”喊声惊动了书架那边的母亲。   她走过来,看到两个女孩儿正在抢书,于是蹲下身子,温柔地说,“宝贝儿,你们可以—起看吗?”   两个女孩儿想了想,点点头,坐到了桌边,开始一起翻那本带拼音的儿童书——《神秘的鸟类》。看完一页,一个女孩儿小声问另一个:“看完了吗?可以翻了吧?”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总第505期,有删改)

11.文中“图书馆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杭州图书馆是如何践行这种精神的?(4分) 12.文中描述了搬运工王书恒以及两个女孩阅读的场景,有哪些作用?(6分)

13.“我无权拒绝他们(乞丐)进内,但读者有权选择离开。”此话在微博上被大量转发,褚树青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此强烈的反响说明了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4.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坚如磐石,不是任何外来势力可以破坏的。

B.初中毕业了,大家就要东南雀飞,各奔东西,难免伤感,有女同学甚至泪流满面,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C.在北京故宫乾隆花园、中南海、潭柘寺、香山等处,都有亭子与微型的水渠——在石基上凿成的迂回曲折的沟槽——相结合的地点,这是兰亭曲水流觞的象征。

D.国家执政者不知老之将至,直至体衰脑昏,仍大权独揽,就可能国将不国,民不聊生。

15.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大灾民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来到了这里,就请安心住下,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让你们有宾至如归之感。

B.台上的主持人举着获奖名单,大声说道:“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的结果,请大家不要喧闹了,洗耳恭听。”

C.身为作家,我们如果不亲身体验生活,而是坐在屋子里管窥蠡测,就创作不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作品。

D.但是总会有一些要用到我时间的不情之请——通过电话,邮件,聊天软件或者是当面提出。

16.下面的句子,搭配恰当的一项是( )

A.已经成功保送北大的李晖域同学曾经获得过全国数学竞赛的一等奖,他看出这些试题里不少都是奥数的“老面孔”,而对于一般的同学而言,即便是能够在学校里考出不错数学成绩的他们,却很难在这次考试中再次获得佳绩。

B.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

C.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D.面对这种保安员随意搜身的现象,人们不禁要问:他们的职责是保护商场的货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不是执法,怎么能擅自对顾客检查呢?

17.请给下面这条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并指出哪里是本消息的背景部分。(6分)

凤凰财经讯 1月8日,美国《纽约时报》消息,中国国税和地税机关将开始向移居境外但仍持有中国国籍的公民征税。征税的基础是境内境外收入之和,而不仅仅是中国境内收入。

关于税务法规一直有两种争论:是依据境内境外整体所得还是只算境内收入。中国在此问题上和美国站在一边,本国公民征税的基础是境内境外收入之和。而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则只依据公民境内收入征税,豁免其境外收入的个人所得税。

普华永道北京分公司合伙人Edmund Yang表示:“最新的进展是中国税务机关将更严格的执行此项规定,确保境外公民也依法缴纳境外收入部分的个人所得税。”他同时表示此规定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中国境外公民的守法程度相对较低。”

五、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引述了一项英国科学家进行的实验,科学家在许多同时生长的南瓜上加上质量不同的砝码,有的几克,有的几十克,有的几百克,有的几千克,其中一个南瓜压得最多,从最初的几克逐步加压,到它成熟时已经加到了几百斤。科学家把这些加过压的成熟南瓜摘下来,试着用刀把它们剖开,看它们的质地有什么不同,别的南瓜随着手起刀落迎刃而开,而那只承受压力最大的南瓜却把刀弹开了,把斧头也弹开了,最后只好用电锯把它们锯开。测验的数据令人难以置信,这只南瓜果肉的强度竟然相当于一株成年的树干!

  于丹说,这其实是一个“生命的实验”,面对这样使人瞠目结舌的实验结果,“在当今社会这样的竞争压力下,我们有理由不提前成熟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围绕“加压”,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行文中要注意运用多向发散思维(包括逆向思维)、辩证思维。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语文科期考试题参考答案

5.解析:本文最后一段交代作序的目的:引起后人对人生、死生等问题的共鸣。这一句应译为: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这次集会的诗文(所论述的生命这件大事)吧。所以只有D项对这句话的含意理解得最确切。

答案:D

6.解析:C项作者并没有为古人惋惜之意。 答案:C



8.(1)学生十分喜欢他的勤学,轮流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他快死时告诫(学生)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只能说是庸碌无能的。”(得分点:门徒、更、净、虽、行尸走肉)

(2)(王安石)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普通人了。”(得分点:补上暗换的主语“他写的诗”、“我”、“舅舅”共2分,少补一个扣1分,只扣2分;“前时之闻”译作状语、称、焉、泯然各1分)

二、9.(1)【参考答案】运用了如下意象:清秋、夕阳(日暮)、月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3分,写对两个意象1分)表达了诗人在南宋灭亡之后的故国之思(或表达了诗人孤苦无聊的心境,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2分)

(2)【参考答案】①王诗写的是“秋夜”,周诗写的是“春夜”;②王诗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③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写对一点得2分)



三、11.【信息整合】(4分)    核心是保障社会文化公平。

   是通过逐步推行图书馆全面免费开放制度践行这种精神的。(或写出具体的三个步 骤:①军人、残疾人、老人、儿童免费借书;②向所有人免费开放阅览室;③全面开放,凭借市民卡免费借书。)   [4分。答对一问2分。第二问必须三个步骤全对才2分,否则只1分或0分。]  13.【问题探究】(6分)

①褚树青的坦诚表达充满人文关怀,使人们深受感动。②褚树青及杭州图书馆的改 革勇气,令人敬佩。③社会对建设公平、包容的文化环境的呼唤。④人们对现实中种种歧视、排斥弱势群体的不良现象的反思。⑤现实中公平、包容的文化环境和人文关怀的缺失。 [6分。答对一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五.作文

[题意解读]

  关键词扫描:压力 加压 加砝码 承受压力强度 生命的实验竞争压力 提前成熟

  因果联系:南瓜因加压变得无比强硬(表)

  由表及里:人生因压力更有价值,压力使生命更精彩,压力铸就成功路,关于压力的诸多生命思考等等。生命因压力而更加坚强(里)

  多向思维: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思想压力,政治压力,心理压力,竞争压力,正视压力,勇于面对压力,敢于挑战压力,善于利用压力.感受和体验压力等等,人生的砝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辩证思维:加压与减压,压力要适度,变压力为动力等等

附:《溪亭》的参考资料

【译文】 在秋天清冷之时,我更觉愁思郁结,到溪亭观览景色,到黄昏还徘徊着不想离去。 翘首遐观,我只见初月挂在高高的树上;微风吹过,好似觉得酣酒已经醒了一半。 林中落叶飘零,野地空旷寂寥,独行无绪,唯有闲坐,细数着那空中的点点萤光。 忽闻渔歌唱晚,不知起于何处,放眼遥望,远汀之外孤灯隐现,想必是渔歌放处。

【赏析】

在诗歌中,如果能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诗人的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从思想上受到感染,艺术上得到享受,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两个方面下功夫。林景熙的《溪亭》诗正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佳作。

溪亭,指临溪水的亭子。唐张祜《题上饶亭》诗:“溪亭拂一琴,促轸坐披衿。” 宋李清照《如梦令》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首联破题。“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心,逐一描绘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色。乍读起来,似有恬静闲适的印象,细细品味,又觉不然。诗人徙倚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馀思”,是指诗人在南宋灭亡之后,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同那种多愁善感的“悲秋”有着本质的区别。不了解首句所要表达的意图,就会把全篇看成单纯写景之作。只有真正领悟到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才能透过迷蒙的景色去探索诗人的悠悠孤愤和高洁品格。这种破题法,既无“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诗家法数·律诗要法》)的气派,也没有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而是语淡辞婉,直叙其事,于平淡之中留下意馀象外的情韵。

颔联紧承一二句。“高树月初白”,是说高高树巅挂着一弯洁白的初月,切上联“日暮”。“微风酒半醒”,在微风吹拂之下,诗人酒意初醒,与上联“馀思”呼应。月上高树,周围一片冷清幽寂。当此之时,诗人心绪不宁,“馀思”萦绕,难以去怀,从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状态,正说明他感慨至深。

颈联写诗人举止。“独行穿落叶”,踽踽独行之状如见,“穿”字尤妙。“闲坐数流萤”,独坐百无聊赖,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见,用一“数”字,更见生动。这两句诗把其复杂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鲜明的画面,不难看出,其中隐现着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时代乱离的影子。注家评曰:“此联本平,然用‘穿’、‘数’二字,便觉精神振竦,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是也。”足见诗人用字之工。

末联写景。“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人的冥思遐想,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飘动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火,此情此景,倍添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十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地区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嘉兴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201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一调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滦南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省承德联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