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幽辟 霎(shà)时 安之若素 否(pí)极泰来 B.沧茫 睡着(zhuò) 清流激湍 揠(yà)苗助长 C.猗郁 赎(shú)罪 放浪形骇 蓊蓊(wēng)郁郁 D.落寞 夹(jiá)袄 义愤填膺 游目骋(chěng)怀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我要给阿Q做正传,已经??????? 一两年了。但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 (2)这些年全国不少优秀教师在“孔雀东南飞”,这所著名中学更是经常来一些南方考察团,有不少人名义上是考察,实际上却在挖???????? ,暗地里动员这里的老师“南飞”。 (3)旧西藏的农奴主以野蛮、残酷的刑罚维护封建农奴制度,动辄对农奴施以剜目、割耳、断手、剁脚、投水等 的酷刑。可流亡在外的达赖对此只字不提,竭力掩饰,却对西藏的发展、进步百般诋毁和攻击,大肆编造 的谎言欺骗世界舆论。 A.不只? 墙角 骇人听闻 耸人听闻?? B.不止 墙脚??骇人听闻 耸人听闻 C.不止? 墙脚 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D.不只 墙角??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荫沉沉,沉,???????????????????????? 给摇曳的小草挡住,就生出几缕浪痕,与波纹相互交错着。 ① 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② 有的尚未插秧 ③ 田里面积水盈盈?④ 微风吹过,波纹如绉 ⑤ 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⑥ 有的刚刚插下了秧 A.④②⑤⑥①③?? 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②①⑥⑤④? ? D.⑤②⑥①③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清明节,浓浓亲情结 清明是祭悼祖先的重要节日,民间号称三大“鬼节”之首。 传承至今的民俗节日中,唯有清明是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最初主要为时令的标志,时间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春分后十五日,公历的四月五日前后。《淮南子·天文训》说:“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古称八风之一,它温暖清爽;在和煦的春风之下,天地明净,空气清新,自然万物显出勃勃生机。“清明”节气由此得名。 清明真正成为民俗节日是在唐宋之后,它走了与传统节日生成的不同路线。古代节日一般依据节气时令,但脱离节气时间点,另外生成民俗节日,立春到新年、夏至到端午走的就是这一路径。但清明却没有沿用这一文化习惯,它将寒食节俗收归到自己名下,与此同时清明也改变了自身性质。清明在唐宋后具有时令与节日的双重意义,并且其节俗意义日渐增强。 清明虽然晚出,但它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对于祖先的祭祀中国向来十分重视,上古四时祭仪中春季祭祀宗庙的大礼称为春礿(后为春祠)之礼,当时尚无墓祭的礼俗,要祭逝去的先人,就立一名为“尸”的神主在宗庙祭祀。春秋战国时期,墓祭风气渐浓,但这种习俗似乎还限于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家,对于身份低微、财力薄弱的庶民阶层来说,并不普遍。汉代随着儒家学说的流行,宗族生活的扩大,人们因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返本追宗观念日益增长,人们对于祖先魂魄托寄的坟墓愈加重视,上墓祭扫之风转盛。 唐人沿袭前代祭墓风俗,并扩大到整个社会。从礼经的记载看,古代并没有春季上墓祭扫的例规,但唐时已成风气。唐玄宗鉴于士庶之家无不寒食上墓祭扫,于是下诏“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朝廷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节气日的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寒食禁火,清明取火,扫墓亦由寒食扩展到清明,唐人已将寒食清明并称,白居易《寒食野望吟》描写寒食情景:“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清明不仅从寒食中分担了祭墓的功能,同时它也将一些原本属于寒食节日的游戏娱乐置于自己名下,如蹴鞠、秋千是寒食的著名节俗,这时也已成为清明的娱乐。宋朝清明已基本上完成了对寒食的置代,除禁火冷食仍为寒食特有的外,清明已承担了许多原属于寒食的节俗功能。明清时期,寒食基本消亡,春季大节除新年外唯有清明了。 (选自《百科知识》2006年4月上) 5.下列关于清明节俗意义历史变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墓祭风气渐浓,但似乎还限于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家。 B.明清时期,寒食节基本消亡,春季大节除新年外只有清明了。 C.唐人沿袭前代祭墓风俗,并扩大到整个社会,扫墓也由寒食扩展到清明,唐人已将寒食清明并称。 D.汉代随着返本追宗观念日益增长,于是儒家学说流行,再加上宗族生活的扩大,上墓祭扫之风才转盛。 6.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承至今的民俗节日中,只有清明是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 B.从礼经上看不出古代有春季上墓祭扫的例规,但唐时祭墓已成风气。 C.清明不是像立春、新年、夏至、端午那样,而是依据节气时令,但脱离节气时间点,另外生成的民俗节日。 D.清明不仅有祭墓的功能,还有节日的游戏娱乐功能。 7.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明是人们祭悼祖先的重要时日,因为祖先墓地不仅是生命之根,同时也是亲情之结。 B.唐代以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主题不同的节日,后来基本上合二为一,现在的春季大节只剩下清明。 C.清明在四时八节中出现较晚,但它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D.清明如今仍为国人认祖归宗的孝心展示日,因为中国人的血亲观念与尊亲意识依然浓厚。 三、(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赤壁赋》,完成8~10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 如:依照,顺从 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高。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D.泣孤舟之嫠妇 泣:哭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共22分) 11.把下面文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苏轼《后赤壁赋》 (1)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4分) (2)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4分) 12.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昭君怨 郑域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注:“昭君怨”是词牌名。本词是一首咏物作品。(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4分)(2)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4分) 五、(23分)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14~17题。 都 江 堰(节选) 余秋雨 ⑴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着青城山。 ⑵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⑶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这里的水,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 ⑷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四川有幸,中国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⑸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他领受了一个连孩童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 ⑹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他开始叫人绘制水系图谱。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⑺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详。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这是谁呢?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站在江心的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声声入耳。 ⑻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三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400年后,也许三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继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⑼石像终于被岁月的淤泥掩埋,20世纪70年代出土时,有一尊石像头部已经残缺,手上还紧握着长锸。有人说,这是李冰的儿子。即使不是,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的儿子。 ⑽出土的石像现正在伏龙观里展览。人们在轰鸣如雷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14.第一段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5分) 15.在第三段中,作者对都江堰的水流作了浓墨重彩的描绘,他抓住了水流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8分) 16.联系上文,说说你对“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这句话的理解。(4分) 17.本文写了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请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6分) 六、语言运用(15分) 18.下面是201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张纪清的事迹,请你以组委会的身份给他写一段颁奖词。(4) 张纪清,74岁,江苏省江阴市市民。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1987年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的陈列馆。这些年,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 颁奖词: 19. 根据材料写一则时事评论(5分) 2014年8月23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高中门前的电子标牌上播放着校方新学期制定的“八条禁令”。偃师高中新学期规定:严禁学生谈恋爱,男女学生拉手首次留校察看,第二次拉手开除。严禁在学校举行生日聚会,违规者将开除。学生们称这是偃师高中最严厉“八条禁令”。 请你谈谈你对这些规定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分析要合情合理。 20.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像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6分) 采 莲 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 镜头四: 七、写作(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当看见一株青松从泰山的岩缝中长出来,傲立山巅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逆境与磨难更能造就坚强的性格…… 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吗?请就自己的经历及感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