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语文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自主学习能力检测二语文试题
文件大小 59KB
所属分类 高二语文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4-7 15:16:33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高二上学期自主学习能力检测二(语文) 试题卷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2014年12月

命题人:高二语文组 审题人:高二语文组

试卷 I (共44分)

一、(本题有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A.勖(xù)勉 棘手(jí) 骁(xiāo)勇 拾(shí)级而上

B.祓(bá)除 咋(zé)舌 禅(chán)让 惴(zhuì)惴不安

C.书箧(qiè) 粗犷(guǎng) 庇(bì)护 博闻强识(zhì)

D. 采撷(jié) 脂(zhǐ)肪 梵文(fán) 拈(niān)轻怕重

2. 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渎职???? 辐射 ??? 芦苇秆???? 穷兵黩武??? 披星戴月

B.睥睨??? 妨碍? ?? 挖墙角????? 报仇雪恨??? 翻云覆雨

C.鱼杆???? 拾掇??? ? 翻两番???? 流言飞语 ??? 破斧沉舟

D.遴选??? 暮霭???? 一幅画 原形必露 战略布署

3. 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________收益了。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_______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 。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法制保障等因素 。

A.决定 即使 提升 息息相关

B.决定 虽然 提高 休戚相关

C.确定 即使 提升 休戚相关

D.确定 虽然 提高 息息相关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B.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

C.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独出心裁,创造性地采取走进社区、现场体验等方式,以突出全民互动的特点。

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6.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 。 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 。 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如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①④⑤②③ B.①③④⑤② C.③①④⑤② D.③④⑤①②

7.下列各句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著有《物种起源》《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

B.王勃,字同叔,初唐文学家。著有《王子安集》。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滕王阁序》是其骈文代表作。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他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六一诗话》开创“诗话”这一新的体裁,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D.柳永,字耆卿,崇安人,官至屯田员外郎。原名三变,世称柳七,婉约派创新者,有《乐章集》。

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忽奔腾而砰湃 B.梦啼妆泪红阑干

C.青雀黄龙之轴 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襟三江而带五湖

A.屈贾谊于长沙 B.砯崖转石万壑雷

C.猿猱欲度愁攀援 D.昨夜西风凋碧树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文言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曲终收拨当心画

C.凄清不似向前声 D.万里悲秋常作客

11.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A.胡为而来哉 B.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C.无乃尔是过与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2.下列各项中典故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沧海月明珠有泪(蚌珠随月亮的盈亏而变化,鲛人能泣泪成珠)

B.处涸辙而相欢(指处于困境但不改其乐。《庄子·外物》以鲋鱼陷入即将干涸的车辙中,比喻人处于贫困的境地)

C.多情自古伤离别(化用《别赋》“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之意)

D.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指如果遇不到杨得意的推荐,即使是司马迁,也只得抚摸着自己的得意之作而空自叹息了)

1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道难》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歌形式属于古体乐府诗。

B.《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C.《雨霖铃》的上阕写一对恋人分别时难舍难分的离情,用想象的手法写出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词人以缠绵凄恻的感情、冷寂幽清的景色、铺叙白描、情景交融的手法,把离别的情、景、事织成了一片幽清的词境。

D.李煜的《虞美人》最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愁比作“一江春水”,形象生动,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

二、(共18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对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可。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14. 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15.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肉鱼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16.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 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烟霏云敛 敛:消散

B. 丰草绿缛而争茂 绿缛:碧绿繁茂

C. 物过盛而当杀 杀:衰败

D.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中:内心

1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盖夫秋之为状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草拂之而色变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 忧其智之所不能 所守或匪亲

D. 常以肃杀而为心 初淅沥以萧飒

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文体上属文赋,既有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

 B.作者吸收前人种种说法,把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来,甚至用“伤”解释“商”,用“戮”解释“夷”,极力铺张,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

C.文章对秋状的描绘,是为了反衬秋声“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D.作者采用了排比、对偶、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万物的摧残。

试卷Ⅱ (共56分)

三、(共8分)

(一)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20. 请具体说明上面文段的写作思路?(3分)

(二)

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间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自然学者们常把变异的唯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种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我们以后会论述到。但是要把像啄木鸟那样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种花上。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21. 鉴赏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22. 作者举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2分)

四、(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3—24题。(6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3. 李清照,号_________,宋代_________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一生中写愁的诗句无数,请在本词外再拈来一句 。(3分)

24.开头十四个叠字的运用,从哪几个方面抒写作者的凄惨心情?在词作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4分)

(1) ,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http:///(《蜀道难》)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登高》)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琵琶行》)

(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滕王阁序》

(5)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2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7. 下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4分)

五、作文(30分)

2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30分)

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进入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里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沙粒像炒红的铁砂一般,扑打在探险队员的脸上。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有了。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终于,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那壶支撑他们的精神之水——缓缓流出来的,竟然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题目自拟,写成议论文。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二上学期自主学习能力检测二(语文) 答题卷

客观(44分)

阅读(8分)

诗歌(6分)

默写(4分)

翻译(4分)

语用(4分)

作文(30分)

总分(100分)























20.(3分)

21.(3分)

22.(2分)

23.(3分) , 。

24.(3分)

25. (任选4小题)(4分)

(1) , 。

(2) , 。

(3) , 。

(4) , 。

(5) , 。

26.(4分)

(1)(2分)

(2)(2分)

27. (4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河南省新野县第三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育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邢台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四调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廊坊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