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语文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件大小 92KB
所属分类 高二语文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5-31 19:40:42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纸的起源

葛剑雄

现在世界上最早的、一般被称为“纸”的,是埃及的纸莎草。在埃及洛克索以及其它地方的神庙,我们经常会看到一幅表现上埃及、下埃及统一的图。图中,莲花和纸莎草分别象征上埃及、下埃及。可见,纸莎草在当时的埃及社会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可以在埃及博物馆看到纸莎草上书写的文字,它们距今已经4000年到5000年了。然而,除这些少量遗物外,纸莎草的原始技术已经失传了。原因之一,大概是因为中国古代纸张发明以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取代了纸莎草技术,导致它的消亡。

纸莎草的原料现在只有尼罗河上游才有。这种原料和芦苇差不多。造纸时,先把纸莎草的干割开,切平,沿着纤维纵向摊平成条状,然后把多条纸莎草并在一起,再上下挤压,等水分挤干,纤维就粘结在一起,形成一个纤维平面。所以,严格讲,纸莎草并不是纸,只是一种纤维的粘合物。但我们应当承认它在人类历史上所起过的作用。并且,它出现的时间很早,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在这一点上,即使中国的蔡伦造纸,也是不能与之相比的。

在文字发明以前,人类最早通过口耳相传来记录历史,但是难免会有偏差,所以这种历史往往和神话、想象、传说交织在一起,并不确切。后来,人们想出了结绳记事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也过于简单。文字发明以后,中国最早把文字刻在牛骨、龟甲上,在河南安阳地区发现了很多甲骨文。中国的黄河流域还使用竹简、木简等,而在两河流域,人们在泥板上记录文字,比如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就刻在泥板上。此外,中国古代用来记录符号和文字的还有纺织品、青铜器、岩画等,这些都是纸发明以前的记录方式。

在古代中国,青铜器被称为“国之重宝”。所谓重宝,不仅因为它的贵重和铸造的不易,更因为青铜器上记载着历史。青铜器的主人往往将最重要的、需要时代传播下去的历史用铭文的形式记载在青铜器上。当时纸还远未发明,也找不到更好的途径记录历史。

以前,我们赞扬一个人学问好,常说“学富五车”或者“其书五车”。那时候没有纸,文字记录在竹简上,只有皇帝、贵族才有资格把文字写在帛上面,其他大量的东西还是记录在竹简、木简上面。从出土的文物看,一个简只能写几个字。这就是为什么古文都非常精炼,因为无论是鼎还是简,多记录一个字都是非常麻烦的。

东汉后期西平年间,皇帝同意在洛阳太学把所有经文刻在石碑上,称为“西平石经”。当时纸张已经发明,但价钱昂贵,并未普及。为了解决那么多人的需求,就把经文刻在石头上,相当于把标准版本告诉大家。学生可以随时来查看、对照。当时,有人专门到洛阳去看这些石刻经文。

这些事情都发生在没有纸、或者纸的使用还未普及的时候。中国最早的纸,传统认为是东汉蔡伦发明的纸,这在《后汉书》中有记载。在纸以前,用棉帛、竹简,但帛贵而简重,使用都不方便。蔡伦就利用树皮、麻头、破旧的渔网等,成功地造出了纸,并于炎兴元年上报给皇帝。蔡伦被封为“龙亭侯”,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近年来,在陕西灞桥等地也发现了“纸”,它们存在的年代都比蔡伦发明纸要早,但学术界有不同意见。比如,有人分析认为灞桥纸算不上纸,仅仅是纤维的简单聚合。在我看来,纸的出现是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有关的,在东汉年间,蔡伦也未必是事实上第一个造纸成功的人,他其实是当时造纸的一个代表人物,而“蔡侯纸”也是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一种象征。虽然有学者认为灞桥纸、阳关纸等要比蔡侯纸早,但是我们应该这样看——东汉蔡伦造纸以后,才有了成熟的纸张生产方法,纸张的使用才普及开来。

(摘自《文汇报》)

1.关于“埃及的纸莎草”的表述和原文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A.埃及的纸莎草在埃及具有突出的象征意义,从神庙中表现上埃及、下埃及统一的图中可以看出,它和莲花分别象征上埃及、下埃及。

B.纸莎草的原始技术失传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纸张发明以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取代了纸莎草技术,导致它的消亡。

C.纸莎草的原料和芦苇差不多,造纸主要用的是它的干,割开,切平,纵向摊平,多条并聚,挤干水分,纤维就粘结在一起,形成一个纤维平面。

D.纸莎草出现的时间很早,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在人类历史上起过突出的作用。中国的蔡伦造纸,也不能与之相比。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类通过口耳相传来记录历史难免会有偏差,结绳记事的方法过于简单,信息表达不够全面准确。

B.帛绢太贵,只有皇帝、贵族才有资格用,竹简、木简太重,使用不便,一个简只能写几个字。

C.东汉后期西平年间曾经出现过在石碑上刻所有经文的“西平石经”,但那是因为当时纸张还未普及。

D.青铜器在古代中国被称为“国之重宝”,是因为当时纸还远未发明,也找不到更好的东西取代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侯纸”普及的原因之一是造纸的原料——树皮、麻头、破旧的渔网等都是容易找到的廉价的物品。

B.“西平石经”将经文刻在石头上,既是为了让学生随时查看、对照,又是为了供时人和后人瞻仰。

C.古文之所以都非常精炼,是因为无论是鼎还是简,多记录一个字都是非常麻烦的。

D.纸的出现是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有关的,蔡伦其实是当时造纸的一个代表人物。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文先生传(节选)

余自燥发①时,则知吾吴中有文先生。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啧啧不离口,然要间②以翰墨得之。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则谓文先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绝百卉,盖兼所重也。

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徴明。寻以字行,更字徴仲。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儿幸晚成,无害也。”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千百言。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年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哭且绝,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曰:“劳苦诸君,吾不欲以生污逝者。”其郡吏士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于文师故吴少宰宽,于书师故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也。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风。其人咸跅弛③自喜,于曹偶④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

俞中丞谏者,先生季父同年也。念先生贫而才先生,欲遗之金,谓曰:“若不苦朝夕耶?”先生曰:“朝夕饘粥具也。”俞公故指先生蓝衫曰:“敝乃至此乎?”先生佯为不悟者,曰:“雨暂敝吾衣耳。”俞公竟不忍言遗金事。一日,过先生庐,而门渠沮洳⑤,俞公顾曰:“通此渠,若于堪舆⑥言,当第。”先生谢曰:“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异日,俞公自悔曰:“吾欲通文生渠,奈何先言之?我终不能为文生德也。”先生业益精,名日益重。 ?????????????????????(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

[注]①燥发:胎毛始干,指年少。②要间:要,大体;间,偶或。③跅(tuò)弛:放纵,不守规矩。④曹偶:同辈。⑤沮(jù)洳(rù):低湿泥泞的地方。⑥堪舆:风水。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 诡:妄称 B.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 尚:崇尚,喜好 C.俞公竟不忍言遗金事 竟:竟然 D.通此渠,若于堪舆言,当第 第:科举考中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示文徵明品德高尚的一组是(3分) ①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啧啧不离口 ②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 ③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 ④先生佯为不悟者,曰:“雨暂敝吾衣耳。”⑤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 ⑥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些学士大夫认为文徵明的书画才能掩盖了他的出众的道德品行,但是王世贞认为就像上天不因为看重星辰而鄙薄雨露一样,人们评价文徵明时也不应该重德轻艺。 B.小时候文徵明并不出众,到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很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明;长大以后他勤奋学习,常常读书到深夜还不肯休息,因而学业精进。 C.文徵明不仅刻苦读书,还广泛地向他人学习。如他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向沈周学习绘画,与擅长书画的祝允明、唐寅等人交往,对这些人文先生都自叹弗如。

D.文徵明对父亲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悲痛欲绝,郡里的同僚凑集了几百金资助他办理丧事,文徵明认为如果接受将有污先父清廉之名,因而没有接受。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人咸跅弛自喜,于曹偶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

(2)念先生贫而才先生,欲遗之金,谓曰:“若不苦朝夕耶?”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传言玉女 钱塘元夕①

汪元量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豪华②荡尽,只有青山如洛。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玉梅消瘦,恨东皇③命薄。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④。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注】①这首词写于元兵临于城下之时,汪元量当时为宫廷乐师。②豪华:指元宵节的繁华。③东皇:指春神。④弦索:指乐器上的弦,泛指弦乐器,这里即指琵琶。

8.上阕的景物描写,传达出“钱塘元夕”一种怎样的氛围?请结合诗句简析。(5分)

9.下阕的“羞”“恨”二字用得很好,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6分)

名篇名句默写(9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9分,每空1分)

(1)陶渊明被钟嵘《诗品》评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在作品中多以飞鸟自喻,表达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怀,如“ ,鸟倦飞而知还”。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 , ”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3)鹏的形象经常出现,如“鹏程万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均源自庄子《逍遥游》中“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以及“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4)李密述其进退两难的处境是: , ; ,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蜡烛

墨白

“谁呀?”老人颤巍巍地从凳子上站起来,打开门。一股寒风夹杂着雪花迎面扑来,接着,他看到门口立着一个中年人。老人说:“中勤,是你。”

“我来给您送碗饺子。”

“咦——真是。”老人把中勤让进屋来,指着墙下的案板说:“你看你看,送了十来碗了,咋吃?”案板上果真摆着十多碗饺子。

中勤说:“过年哩,都兴。”

“送来就吃,大家的心意。”

“年年这样,叫我咋还情哩?”

“看您说哩?您恁大年岁了,谁家的活没做过?”中勤接过老人递过来的手巾说:“歇着吧,我走,明个儿一早来给您拜年。”

“拜啥年,不兴了。”

“咋不兴,兴。您别出来了。”中勤站在门口又说:“谁来给您贴的门神?”

“几个小学生,一早就来了。你看,还有墙上贴的画。”

“应该应该。”中勤说:“一年到头找您麻烦,喝茶哩,修桌凳哩,几百个学生,应该。”

“就这平常,也不叫你动手呀,扫地哩,压水哩,见天水缸满满的。青菜给你送的吃不了,这些小孩子。”

“回屋吧,天冷。”中勤说完就“嚓——嚓——”地走进雪地里。

老人弯弯地立着,看着中勤渐渐地走过操场,最后消失在大口外边。老人猛地想起了什么,一只手拍在苍老的额头上,自言自语地说: “看看,我这记性,咋就忘了中勤的锅盖哩?唉……”老人上了门,走到床头在一堆木板里抽出几块桐木板来,在柔和的电灯光下反反复复地看几次,说:“就这几块吧,就这几块。”他抱着木板来到长长的工作凳上,坐下来,开始刨板子。有一丝透明的鼻涕流过他花白的胡须,滴落在刨得平整的木板上。老人拧了一把鼻涕后呆呆地坐着,他目光浅淡地看着一个地方。

远处传来的鞭炮声把他从木呆里赶出来,他手中的刨子又开始走动了。“哧——哧——”在接下来冗长的劳作过程中,他就这样动动停停,停停动动,他不时地从现实里走进幻觉,又从幻觉里走进现实,他在似醒非醒的状态里,最终完成了那件圆形的锅盖。就这时,他头顶上的电灯灭了。他摸摸索索地点亮一支蜡烛。他在跳跃的烛光里思索了一会儿,自言自语地说:“送去吧。”而后,他掂起锅盖往门边走。

拉开门,雪在老人的面前呈现出一种壮丽的景象。洁白而美丽的积雪厚厚地覆盖住了昔日喧闹的校园。没有风,雪仍在悄无声息地飘落,这使老人产生了一种孤独感,他怀念起那些喧闹的日子来。老人静静地立在雪地里,他看到一头猪从他的面前大摇大摆地走过,那头猪的嘴上粘满了酒糟。老人朝猪吆喝一声,然后说:“看看,到底拱进去了不是?”老人放下锅盖,顺着教室朝西走去,最后在二(1)班教室的门前停住了,教室的门框已经被猪拱断了,门也半歪着。老人伸头看看,教室里灰黑一团。他站在那里思索了一会儿,又往回走。他回到屋里一手提着工具篮,一手掌着蜡烛又重新回到门边。在烛光里,他看到在教室的西边有一溜厚厚的积雪,但他没有弄明白这不同别处的积雪从何处而来,他也没有看到那一根被积雪砸断的电线。在他修复那扇门的过程中,除夕的炮声远远近近地响成了一片。他费了好大的劲才把那扇坏门修理好,他气喘嘘嘘地立在屋檐下,一手掌着蜡烛,面无表情地望着那扇恢复了原样的门。就在这时,他听到一种声音从天而降。起初他误认为那是学生跑操的脚步声,整齐的脚步声时常把他从梦中惊醒,当有雪砸在他头上的那一瞬间,他才明白那是积雪的滑动声。可是他没有看到那支蜡烛的火苗在风中挣扎好久才熄灭。在蜡烛熄灭的最后一刻,有一股细小的,淡淡的白色烟丝在飘荡的雪花里轻摇直上,最后被寒冷吞噬了。

大年初一,起早来学校拜年的人没有看到老人,他们都以为老人被谁家老早地请去了。太阳出来的时候,一群孩子来到了学校里,他们一进校门,就看到了二年级那排房子上的积雪滑落了,在房檐下堆起了高高的一长溜。房顶上秋天里才苫上去的麦茬子,在阳光里闪闪发亮。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老人与中勤的对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起因以及人情风俗,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B.中勤送饺子,老人做锅盖、修教室门、被积雪砸死等主要事件都发生在风雪除夕夜这个特定时间,这样安排使情节集中、紧凑。

C.这篇小说采用顺叙的方式,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侧重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写,显得平和从容而又客观真实。

D.“有一丝透明的鼻涕流过他花白的胡须,滴落在刨得平整的木板上”,这是一处典型的细节描写,突出天气寒冷,工作辛苦。

E.这篇小说的语言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如“一股寒风夹杂着雪花迎面扑来”“到底拱进去了不是”都体现了这种特色。

(2)划线的几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①雪在老人的面前呈现出一种壮丽的景象。洁白而美丽的积雪厚厚地覆盖住了昔日喧闹的校园。

②在蜡烛熄灭的最后一刻,有一股细小的,淡淡的白色烟丝在飘荡的雪花里轻摇直上,最后被寒冷吞噬了。

③二年级那排房子上的积雪滑落了,在房檐下堆起了高高的一长溜。房顶上秋天里才苫上去的麦茬子,在阳光里闪闪发亮。

(3)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的?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描写“蜡烛”的文字并不多,却以此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各地以各种形式缅怀革命先驱,颂扬他们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B.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

C.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最好的言说是“不落言筌”的言说,所以庄子发出了“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的浩叹。

D.在那片热土,他曾以惊天的怒吼,拔木转石的兽力,席卷半壁江山,锻造出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西楚霸王。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第8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电影《地心引力》尽管与预期相比只囊括了其中六项大奖,人们还是对其予以极大的赞誉。

B.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C.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住的平房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漏雨,屋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妻子只在这时才写信向他发一两句牢骚。

D.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混沌初开,人猿相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语言的定型化产品。说到底,语文就是力量。

①可想而知,没有语文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②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的叫“语”,写在书面上的叫“文”。

③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文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

④人类有了语言,就标志着人类摆脱了愚昧、野蛮,进入文明、开化的时代。

⑤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言的外延就有多大。

⑥交际交流,表达情意,人们利用语文这个工具“接收”或“表达”自己的精神思想,创造发明,形成认识论、世界观,铸造宏伟的文学殿堂,推进世界向前发展。

A.④②③⑤①⑥? ????????????B.②④③⑤⑥①

C.②④⑤③①⑥??????????? ??D.④②⑤③⑥①

15.作为科学家,波特尔与罗勒尔曾提出一种激励模式(如图),请你概括表述这种激励模式。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5分)

16.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6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西回小苑,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名年轻人到一家快餐店打工,老板安排他专门擦桌子,他回家向父亲抱怨:“我的理想是做老板,不是擦桌子。”父亲教育他:“桌子都擦不好,还能做老板?”之后,他每次擦桌子都要准备5条毛巾,依次擦5遍,而且每次都顺着同一个方向擦,为的是不让毛巾重复污染桌面。后来,他创立了自己的餐饮公司——麦当劳,他叫克洛克。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月考试卷

语文试题答案

【参考译文】

我从儿时就知道我们吴郡中有文先生。现在的文先生,不管是农夫、妇女、儿童,说到“文先生”都啧啧称赞不离口,但是他们大体上是因为书画而知道(文先生)的。而学士大夫自己假称了解文先生的,就说文先生有高尚的节操,坚定地践行君子之道,他的行为足够表现(他的节操和君子之道),却痛惜他的道德品行被书画才能掩盖。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上天不因为看重星辰而鄙薄雨露,终究也不因为百谷的用处而舍弃百花,上天大概是一样看重(星辰、雨露、百谷、百花)的。 文先生,最初叫璧,字徵明。不久以字行,改字徵仲。先生到八九岁时说话还不太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慧,惟有温州公觉得他奇特,说:“我儿也许年岁大了才有成就,没有什么关碍。”先生长大以后,到外面的私塾去读书,聪颖超群,一天能记得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曾经跟随温州公在滁州做官,拿文章向郎中庄昶请教,庄公读了之后觉得他奇特,写诗赠送给他。回家后做邑里诸生,文章日益进步。十六岁,温州公告诉他生病的消息,先生为温州公顾不上吃饭带着医生骑马快跑,赶到时温州公已经死了三天。悲恸地哭泣得晕了过去,很长时间才醒过来。郡里的同僚集聚了几百金为温州公办丧事,先生坚决推辞不接受,说:“辛苦各位了,我不愿意拿活着的人来玷污死者。”郡中的官吏和士子认为温州公一生恪守廉洁,而文先生是能继承先人美好品德的后辈,于是修葺从前的却金亭来配享以前的太守何文渊,并记事铭德。先生除去孝服以后,更加自我发奋勉励,放下帷帐读书,常常到深夜也不休息。写文章以已故的吏部侍郎吴宽为师,书法以已故的太仆少卿李应祯为师,绘画以已故的沈周先生为师,感慨自愧,认为自己不如他们。吴郡中才能杰出的文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天天来交游,祝允明精于书法,唐寅擅长绘画,徐祯卿的诗神采焕发有建安风骨。这些人都放荡自赏,对同辈无所谦让,惟独很敬畏先生,不敢用轻慢的态度对待(先生)。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

中丞俞谏,是先生叔父的同年。念文先生贫寒而认为文先生有才能,想要送钱给他,对他说:“你天天不感到苦吗?”文先生说:“早晚的厚粥都有。” 俞公特意指着先生的蓝衫说:“衣服破旧到这个样子吗?”先生假装不懂,说:“雨暂时把我的衣服弄破旧了。” 俞公最终不忍心说送钱的事情。一天,经过先生的房屋,门前(因为沟渠不通而)低湿,俞公回头说:“把这个沟渠打通,如果从风水来看,科举考试应当高中。”先生谢绝说:“您还是不要想这个渠的事情,渠打通了,会损坏旁边的民房。”后来有一天,俞公自己后悔说:“我要为文生打通那个渠,为什么要先说呢?我终究不能被文生感激啊。”先生的学业更加精通,名声更加显著。

8.“月台”二句,写出了台馆依旧,但已弥漫敌骑的漫漫的尘埃;“豪华”二句,写出了昔日繁华尽逝,只有青山依旧;“钱塘”二句,写出了只有钱塘江潮涨潮落依然不变。(3分)诗人以景物的变与不变两相映照,写出了元军兵临城下时,钱塘城的元宵节繁华荡尽,一派凄凉哀伤的氛围。(2分)

9.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写“灯光”在照到舞殿歌箔时感到“羞”,借写客观之物“灯光”的感受写出了亡国人的心境。“恨”字也是运用拟人手法,写“玉梅”“恨”,实际上也是写临安城里的南宋之人“恨”。诗人借物抒怀,含蓄哀婉。(一点3分)

11.(1)选B、D;选A、C、E不给分。(A.交代“起因”错,文中的几件事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暗示性格”也表述不准。C.“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评价不当。E.“一股寒风夹杂着雪花迎面扑来”举例不当。)

(2)①第一处突出雪之大之厚,假日校园之寂静无人,推动情节发展(或“为下文写老人被雪压无人知埋下伏笔”)。

②第二处暗示结局,渲染悲剧氛围。

③第三处呼应老人被雪砸的情节,暗示死因;雪过天晴,阳光闪亮与风雪中烛光熄灭的情景形成反差,引人联想。(每点2分)

(3)第一问:小说中的老人是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云南省腾冲县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重庆部分区县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重庆市巫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宁德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模块学习终结性检测语文试题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