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语文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文件大小 52KB
所属分类 高二语文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9-15 16:51:10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开学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对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而在社会道德的层面上,长久以来,史学都带有浓厚的“天职文化”色彩,视道德教化为天然职任。它通过“贬恶扬善”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从而使俗静民和成为一种“常态”并最终惠及大众和社会。同时,历史知识的广泛传播,对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也是不无裨益的。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达与阐释,才能使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最大限度地得到活化,成为社会道德与精神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通俗历史热”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有效传承,对史学社会功能的实现,对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是极为有利的。正因为如此,通俗历史的讲说与著述之“趋热”,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当然,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通俗历史热”的深入发展,要求通俗历史在外在形式变化的基础上,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讲说与记述的重点,由“庙堂”转向民间,由官场转向社会。更多地关注下层、关注民众,以体现史家应有的现代眼光,这才是更高层次的、成熟形态的通俗历史。

(摘编自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俗历史以十分平静的讲说形式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

B.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著增长。

C.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日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欲望趋于强烈。

D.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让广大民众难以“卒读”。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俗历史以满足公众的意愿为基本出发点,作为一种用于“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它的“走热”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B.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广大民众在业余文化方面的追切需求,史学不得不走出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误区,适时调整了研究目的和方式。

C.通过“贬恶扬善”的方式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这是史学的“终极追求”在社会道德层面上的具体表现。

D.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述与阐释,才能在今天得到最大限度的活化和有效传承。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俗历史热”可以扩大史学传播范围,传播范围越广,就越有利于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从而完成史学学科的全面建设。

B.既然通俗化的历史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探寻过去”的唯一途径,通俗历史讲说与著述的“趋热”就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C.在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通俗历史就必然会“走热”,这种“走热”现象十分有利于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

D.通俗历史应当由外在形式的变化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以改变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退化的现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19分)高☆考

寄欧阳舍人①书(节选)

曾 巩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作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又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于所可感,则往往衋②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晞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欧阳舍人:即欧阳修;舍人,官名。②衋xì:悲伤苦痛。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者得致其严 严:威严

B.故虽恶人,皆务勒铭 勒:刻

C.有名侈于实 侈:超过、多

D.辨之不惑,议之不徇 徇:徇私

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体现作者推崇道德文章的一组是( )(3分)

①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②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③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 ④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

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⑥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

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中提及“蒙赐书”及撰“铭”,点明写信之由;“反复观诵”,侧面写出欧文之精彩及作者爱不释手之情景;“感与惭并”,写作者对欧阳修的感激与敬佩。寥寥二十余字,言简意深。

B.作者认为铭文流传于世,其作用接近于史书,而作为史书,则是非常严谨而真实的。而今铭文所以不实,则因逝者的子孙一心想要颂扬他们的先辈,往往刻意隐瞒逝者的恶行,致使撰铭者不能明察。

C.作者先论及古代撰写墓志铭的社会意义,在于褒扬美善;进而论及今之墓铭的流弊,在论及流弊时,特别突出了撰铭人的作用,提出只有撰铭人“畜道德而能文章”,才能写出流传后世的铭文。

D.本文借感谢欧阳修给自己祖父写墓志铭,提出了撰写铭志的两字原则——“公”和“是”,阐述了“道德”“文章”之于儒者修养的重要性,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7.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5分)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①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惠潜从物外②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早 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③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黄景仁(1749~1783):清乾隆年间诗人,科举屡挫,一生未仕,为生计四方奔波,目睹“盛世”表象下的种种社会疮痍。此诗为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年)作者自安徽归家后所作。②物外:世俗人情之外。③阑干:纵横交错,参差错落。

8.郁达夫说黄景仁的诗“语语沉痛,字字辛酸”,这在《癸巳除夕偶成》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体现?请简要赏析。(5分)

9. 两首诗都写到“星”,这两处“星”在诗中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 杜甫《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3)李商隐《锦瑟》中用诗句“ , ”来表现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父亲的一课

王熙章

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对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哟!”

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

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

一晃7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 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

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 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 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

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地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似地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

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

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

(节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神情古怪”一词表现了父亲看到“我”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惊诧感觉。

B.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C.小说中描写围观人群对父亲讥讽的话语、同学对“我”借钱时的慌忙躲避,是为了反映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和冷漠。

D.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意在表现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育。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戏为开端,“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的高潮。

E.小说中“我”对学习微机课程感到枯燥,却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小说中,“我”的情感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转变过程?(6分)

小说情节发展似乎有些“突兀”,但细细看来,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试就文中的“伏笔”和“铺垫”各举一例作简要分析。(6分)

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方式,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异议,你的看法怎样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季老活了近百年,但人不管活了多久,对于时间来说都是短暂的。然而文字的存在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久远,季老虽然仙逝,但他平易近人的文字却留下不朽的印记,他对人世间五味的品评留下永久的回味。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借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D.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在美国人心目中,消防员通常与“英勇”“无私”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尤其是“9·11”

事件之后,这一职业更成为民众心目中的“平民英雄”。

B.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报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

C.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大多数人选择网购的理由是省钱,“同样的东西,网上买的比商场便宜”。__________。

①因为网络中新奇有趣,受人追捧的商品太多了

②但仔细一算账,更多的是没有什么用、图便宜或新奇买回来的闲置品

③事实的确如此

④所以普遍的现象是,消费者一开通网银,就沉溺于网购不能自拔

⑤虽然买回不少物美价廉的产品

⑥但很少有人只在网上购买单一货品

A.⑥①④⑤②③ B.⑤②③⑥①④

C.③⑥①④⑤② D.①④③⑥⑤②

18.将下面这个长句转换成三个短句,要求以“梦幻水晶球舞”为开头,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语句前后要连贯。(3分)

在2011年《中国达人秀》节目中,来自美国新泽西州的华裔流浪艺人胡启志把梦幻水晶球舞这种最能将自然的纯美洁净和人体的柔韧优雅结合在一起的神奇的舞蹈艺术演绎得出神入化。

19.根据下面的文字和图表,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文字。(4分)



美国心理学家布克和诺非尔将两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学习效果实验。在前9天,A组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B组学生不知道;从第10天起,再用相反的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结果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限25字以内)

请结合所给文字,给网络新词语“人肉搜索”下定义,不超过40字。(4分)

“虐猫事件”“华南虎事件”是近年来人肉搜索的标志性案例。人肉搜索是猫扑网首创的一种搜索方式,与“百度”不同,它更接近于“爱问”一类的提问回答网站。“人肉”一词虽然掺杂着黑色幽默的味道,但也准确地表明了其特点——搜索行为的原动力,不再像传统的搜索方式那样,仅仅依靠某个网络程序或者冰冷的互联网资料库,而是更多地靠无数有着真实血肉之躯的网民亲身参与,由他们用自身的知识、经验、信息渠道,向提问者送上部分答案,再由其他网友补充、完善,直到最后得出确切的答案。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你没有理由沮丧/为了你是秋日/彷徨/你也没有理由骄矜/为了你是春天/把头仰/秋色不如春光美/春光也不比秋色强?

根据你对汪国真这首小诗的理解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含意作文。

实验一部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参考答案

2015-8

1.A(A项“历史相当久远”不能作为当今流行的原因。)

2.B(文中第一段里说“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没有说“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是历史研究的误区。)

3.C(A项无中生有,“从而完成史学学科的全面建设”,这是不合理的引申。原文只说到“(史学)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B项强加因果;另外,选项中“通俗化的历史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探寻过去’的唯一途径”与原文“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对比,它丢掉了“几乎”一词。D项中的“以改变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退化的现状”与原文“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明显不符。)

4.A 严,尊敬。

C

6.B,原文说是因为受过死者子孙的请托,碍于人情无法写下死者的恶行。

7.(1)如果那人行为丑恶(那是一个恶人),还有什么可以写在碑铭上呢?(那么在铭志上有什么好写的呢?)这正是铭志与史书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名校联盟2015—2016高二年级开学分班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湖北省孝感高中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嘉兴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暑假作业检测语文试卷
·河北省望都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八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
·2015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题
·山东省平度市四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