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四川省广元市2012-2013学年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性统考 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犄角/畸形 豆豉/尺幅 麻痹大意/筚路蓝缕 B.弹劾/隔阂 鳏夫/鳄鱼 别出机杼/助纣为虐 C.札记/倾轧 信笺/渐染 相形见绌/六畜兴旺 D.斡旋/帷幄 发酵/窖池 自怨自艾/林深路隘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联袂 霓虹灯 金融危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安详 爆冷门 成群结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C.彩票 萤光屏 骄奢淫逸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D.青睐 接合部 好逸恶劳 天网恢恢,疏而不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日方任何试图改变这一事实的言行都是徒劳的。 B.“唱想中国”的音乐作品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一是音乐具有很强的熏染、教化功能。二是只有新作品才能再次打动人、感染人。 C.对“中国首善”陈光标高调慈善的质疑,舆论要拿出确凿可靠的证据,不能为了新闻轰动效应而信口开河,使向善之人因苛责而寒心。 D.平心而论,高晓松醉驾罪加一等不过因为他是名人,但是墙倒众人推,这位在电视上点评他人的音乐人不幸成了众矢之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建设“和谐社区”活动中,小区居民们围绕以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为中心,注意规划立意的整体性,尤其注重突出视觉艺术效果。 B.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扫除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诸多法律空白。 C.针对当前医疗卫生市场混乱,药价偏高,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清理整顿药品市场.降低药品价格。 D.1月7日上午,日本和美国举行会谈,确认日美韩三国将密切合作应对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去世后的朝鲜局势及核问题,并就本月中旬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三国高层会谈达成共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媒介时代青少年崇拜偶像的特征研究 由于生活学习环境的特点,我国青少年在课余时间将大部分时间“消费”在以大众媒介为主的拟态环境中,在满足娱乐体闲和知识资讯需求的同时对“消费偶像”产生认同,形成崇拜。 作为社会文化符号的偶像,主要集中于娱乐类节目之中,以“消费偶像”的形式存在于青少年的关注中。以2010年调查为倒,青少年的偶像中演艺明星占76.7%、体育明星占7.9%,而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与军事家等传统意义上的榜样一共仅占9%。可以这样认为,青少年对“消费偶像”的崇拜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首先,青少年由于生活领域相对狭小、学习压力相对较大,倾向于接触具有娱乐性的媒介内容,以放松。情、调适精神。调查发现分别有42.5%、61.3%、67.9%、65.3%和61.4%的青少年喜欢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刊物中的娱乐内容(包括影视剧、娱乐类、游戏类和时尚等内容),这些内容中的主体自然成为青少年经常接触的对象。其次,感官消费是青少年崇拜的重要外在条件。28.1%的青少年崇拜偶像是因为他们“帅、漂亮”或“有个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形象定位和性别角色幻想。更为重要的是,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在社会化过程中青少年逐渐将崇拜对象从父母转向社会,他们追逐最“新潮”最“耀眼”的社会文化,欣赏光环效应下的媒介人物,将这些人物作为自已情感的替代对象和生活的理想目标。尽管媒介“出镜率高”的偶像仅占全部偶像的0.9%,但实际上青少年所选择的演艺或体育明星均在媒介中具有相当高的关注度。 从来源上看,青少年的偶像均来自于媒体,很少有来源于青少年的社会生活(如父母、自己等)。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通过调整青少年生活学习环境的结构,引导青少年进行合理的娱乐和休闲。如体育锻炼、远足、交友、艺术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都可以使青少年在获得社会化成长所需相关信息的同时得到娱乐的满足和压力的宣泄,进而相对减轻青少年对偶像的心理依赖。 但由于青少年选择偶像的主要衡量标准是功利性和娱乐性,而不是道德标准,如果偶像存在某些道德或伦理上的缺陷,青少年在崇拜偶像时可能并不赞同他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但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产生怀疑,从侧面表现出大众媒介“造星”行为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面影响。 ——摘编自《新华日报》 5.下列关于青少年崇拜偶像的特征及其成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青少年在崇拜偶像时具有“消费性”的总体特征,偶像往往以“消费偶像”的形式存在于青少年的关注中。 B.青少年比较喜欢娱乐性的媒介内容,这类节目能让他们放松心情、调适精神,但这也导致他们生活领域相对狭小、学习压力相对较大。 C.因为那些演艺明星“帅、漂亮”或“有个性”。所以受到青少年崇拜。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形象定位和性别角色幻想。 D.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逐渐将崇拜对象从父母转向社会,将媒介中最“新潮”、最“耀眼”的人物作为自己情感的替代对象和生活的理想目标。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学校和家庭要重视学生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要引导青少年进行合理的娱乐和休闲,建 议他们多投身社会实践。 B.要引导青少年理智看待偶像,不要迷信偶像,如果偶像存在某些道德或伦理上的缺陷,这肯定不利于青少年成长。 C.我国青少年将大部分课余时间“消费”在大众媒介上面,大众媒介“造星”行为已经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了负面影响。 D.感官消费是青少年崇拜的重要外在条件,不少青少年崇拜偶像是因为他们“帅、漂亮”或“有个性”。 7.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尽管在媒介“出镜事高”的偶像仅占全部偶像很小的比例,但是事实上,青少年所选择的演艺或体育明星偶像均在媒介中具有相当高的关注度。 B.从来源来看,青少年的偶像均来自于媒体,所以媒体的责任重大,媒体应当严格自律,把好质量关,将主题健康、积极的内容提供给青少年。 C.青少年对偶像身上存在的不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是不会赞同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相信青少年的判断能力,但是也要防止潜移默化的影响。 D.由于青少年自身的不成熟、选择偶像的衡量标准的不科学以及媒介环境的不完善,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足。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子瞻和陶溯明诗集引 (宋)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绍圣四年十二月一十九日海康城南东斋引。 【注】:①黾(mǐn)勉:努力。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辙亦迁海康 迁:搬家 B.渊明临终,疏告俨等 疏:奏章 C.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忤:感触 D.其必有以处之矣 处:立身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未有追和古人者也 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B.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 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 C.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 乃欲以桑榆之君子 D.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10.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自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 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第二部分(非单项选择题,共120分) 四、(24分) 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5分) (2)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5分) 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逢病军人 河湟旧卒 卢纶 张乔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逢病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1)两首诗描写的人物有何异同?试简要概括。(4分) (2)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张诗主要的表达特色是什么?(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其中六道题) (6分) (1) ,骈死于槽枥之间。 (韩愈《马说》) (2) ,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3)仰观宇宙之大, 。 (王羲之《兰亭集序》) (4)淇则有岸, 。 (《诗经·卫风·氓》) (5)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6)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江间波浪兼天涌, 。(杜甫《秋兴八首》)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昨天,碰到朱光潜 柴静 前两天看《歌德谈话录》,看到十多页,忍不住回头看译者是谁,朱光潜。译文没有一字不直白,但却像饱熟不坠的果子,重得很。 常有人把艺术说得云山雾罩的,但是歌德说:“我只是有勇气把我心里感到的诚实地写出来……使我感到切肤之痛的,迫使我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只是我生活过,恋爱过,苦痛过,关键就在这里。” 说的人,译的人,都平实而隽永。 昨天在《巨流河》里又碰到朱光潜。 齐邦媛写在战火中的武大,朱光潜当时是教务长,已经名满天下,他特意找到齐邦嫒这个一年级的新生,让她从哲学系转学外文。他说:“现在武大转到这么僻远的地方,哲学系有一些课开不出来。我看到你的作文,你太多愁善感,似乎不适于哲学。 你如果转入外文系,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有问题可以随时问我。” 他开的课是《英诗金库》,每首诗都要她背诵。 1945年,‘战争未完。齐邦媛和几个同班的女生,走下白塔街,经过湿漉漉的水西门,地上有薄冰,背诵雪莱的《沮丧》,“它的第三节有一行贴切地说出我那时无从诉说的心情:没有内在的平静,没有外在的安宁”。 当时的艰难,朱光潜上课时“一字不提”。但是有一天讲到华兹华斯的《玛格丽特的悲苦》,写一个女人,儿子七年都没有音讯,他说起意思相近的中国古诗“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语带哽咽。稍停顿又念下去,念到最后两句,“如果有人为我叹息,他是怜悯我,而不是我的悲苦”,他取下眼镜,眼泪流下双颊,突然把书合上,快步走出教室。满室无人开口说话。 八十多岁的齐邦嫒,一生流离,去国离乡,却一直记得这个瞬间。她说:“即使是最绝望的诗中也似有强韧的生命力……人生没有绝路,任何情况之下,弦歌不辍是我活着的最大依靠。” 朱光潜是个敏感的人,学生到他家中,想要打扫庭院里的层层落叶,他拦住了:“我好不容易才积到这么厚,可以听到雨声。” 但他没有颓废感伤的浪漫主义病,而是喜欢人生的一切趣味。他写过一个外交官,本来无须,下巴光光,但一直拿手在腮边捻,有人看不惯,觉得是官气,他却看得很有兴味,觉得诙谐。又写一个英国文学家和几个女人同路,别人都看他身边的女人,文学家不高兴了,面孔一板:“哼,别的地方也有人这样看我。” 他的学生第一次见他时,说:“他专注地注视,甚至逼视着你。你似乎感到自己大脑的每一个皱褶处都被他看透了,说实话,开始并不感到舒服自在。” 他与各式各样的人与各式各样的倾向都保持接触,保持理解,但无论什么进入这颗心灵,都会呈现它本来的面目,无法故弄玄虚。他说:“头一点我要求合逻辑。一番话在未说以前,我必须把思想先弄清楚,自己先明白,才能让读者明白。糊里糊涂地混过去,表面堂皇铿锵,骨子里不知所云或是暗藏矛盾,这个毛病极易犯。我知道提防它,是得力于外国文字的训练。我爱好法国人所推崇的清晰。” 他前后在欧洲几个大学里做过14年的学生,解剖过鲨鱼,做过染色切片,读过建筑史,学过符号名学,用过熏烟鼓和电气反应表测验心理反应,并没有专修艺术,这样的人写作和翻译时,把艺术被人裱糊出来的吓人嘴脸撕了个稀烂,有赤子般的诚实。 (摘自《时代青年》)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A.文章题目“昨天,碰到朱光潜”的含意是作者在一篇著作里发现了朱光潜的“踪迹”,由此作者顺其自然把自己了解的朱光潜写出来。 B.艺术常被人说得云山雾罩,甚至被人裱糊出来个吓人嘴脸,但是诚实的朱光潜却把真实的艺术呈现给了人们。 C.朱光潜对学生的影响颇大,齐邦媛在国外生活颠沛流离,却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和朱光潜的教导有极大的关系。 D.“他专注地注视……开始并不感到舒服自在。”朱光潜的注视让学生感到了反感,因为人都有隐私,不想被看穿。 E.朱光潜在欧洲留学14年,但并没有专修艺术,对艺术所知不深,他只是凭着赤子般的诚实把艺术真实地再现了出来。 15.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写齐邦援对朱光潜的怀念,有什么作用? (6分) 16.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写出了朱光潜哪些性格特征?(6分) 17.谈谈朱光潜爱好的“清晰”有什么现实意义。 (5分) 六、(14分) 1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4分) 子曰:“笱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孔子又对季康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请结合以上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9.从表达连贯、得体的角度看,下面的语段存在三处问题,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5分) ①我社出版《生命流程》,②是一本与知己倾谈的书。③一册在手,④灵魂的香味便扑面而来。⑤精美的装帧,⑥设计大方,⑦新颖的编排,⑧显示了制作的用心。⑨有缘者务必购买。 答:(1)——(序号)改为: (2)——(序号)改为: (3)——(序号)改为: 20.将“大海”“思维”“翅膀”三个词语连缀扩展成一段话,或描绘一种情景,或陈述一种见解。(60字左右,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5分) 答: 七、(60分) 21.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一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蓝教给我以高洁,粉红赐给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它的色彩。 人生的色彩无不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请以“为生命着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不脱离材料范围。 ④文中不得出现本地的人名、校名、地名。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