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语文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江西省南昌市教研室命制2014届高三交流卷八语文试题
文件大小 132KB
所属分类 高三语文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4-5-22 8:45:25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一、基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豆豉(chǐ)??? 偌大(ruò)??? ? ?酵母片 (jiào)???? 天遂人愿(suì)

B.靡费(mí)????? 侪辈(chái)???? ?小妮子(nī)? ? ? 拈轻怕重(zhān)

C.嗾使(sǒu)??? 揶揄(yé)???? ?? 田亩税(mǒu)? ? 供不应求 (gōng)

D.岿然(guī)?? 逋欠(bū)??????? 节骨眼(jiē)? ? 牝鸡司晨 (pì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偭规越矩 影影绰绰 连篇累牍 蹑手蹑脚

B.誓不两立 人才辈出 贫瘠不堪 雍荣华贵

C.喧宾夺主 水泄不通 气冲宵汉 食不果腹

D.贻笑大方 百战不怠 蜂拥而来 负隅顽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得知了徐悲鸿去世的消息,她打开身边珍藏着的悲鸿早年的妙手丹青,不由得泪下如珠。

B.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请”出中学教材,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闪烁其词。

C.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D.在如今物欲横流的人际交往中,如果目不见睫,缺乏自律意识,就很容易受权、钱、色、欲的腐蚀,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以至酿成许多人生的苦果。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B.我哥哥在厦门工作,我弟弟在北京工作,我妹妹在上海工作,我在南昌工作:我们都离开了自己的故乡。

C.那种叫 “水晶”的葡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琢而成。

D.“真不是和你闹着玩儿” ,罗刚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按照我说的去好好复习,一定能够把这次考试考好。”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接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了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B.淘宝网传来消息,12月12日将推出本年度继双十一之后最大型的网购盛宴,并继续开展去年的“全民疯抢”活动。

C.为了防止这类小煤窑的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市里采取了相应措施,加强了对小煤窑的管理。

D.《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火爆源于人们对在长期“女主内、男主外”文化中存在的“父亲角色失位”现象的重新审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各有侧重,'敬"是内心修养,"恭"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

先说“敬”。在儒学看来,人心(性)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人在出生之后,就会受到各种后天欲望、情绪所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心”受影响、被遮掩。如何才能保证不失本性之真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一致呢?这就必须要持“敬”。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之谓敬”,他所说的“一”,不是特指某一具体事或物,而是具有丰富儒学内涵的哲学概念,是“道”所生之“一”,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而“无适”并不是无所适从,而是持守专注,不起别念。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敬”就是将全副心思用到对“道”的体悟和把握上。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拿一只空杯子,也应该像拿一杯盛满开水的杯子那样;走进空无一人的房间里,也要像走进有人的房间里一样。不能因为没有开水,就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的不好之念。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摔掉,心性也会因邪念而亏损。“敬”在日常实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

再说“恭”。所谓“恭”就是“敬”的外在表现。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来。“敬”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会表现在外表上,那就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一幅端庄肃穆的样子。宋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在儒学统一的价值标准下培养出来的道学家,也有着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

6.下列对于“恭”“敬”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敬”强调内心修养,保持纯真的天性,不起别念,其实就是理学家朱熹要求的“敬”。

B.“恭”按照宋明以来儒学标准,强调人们时刻要端庄肃穆,不苟言笑,但难免趋向极端。

C.“恭”是“敬”的外在表现,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

D.“敬”要求人们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从而实现个性舒展且与集体意识的统一。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一无适之谓敬”,说明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心(性)容易受到后天各种欲望的影响和蒙蔽。

B.“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说明一个人如果能保持“敬”,就可能防止心性因邪念的侵入而受损。

C.“俨然人望而畏之”,说明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

D.“入定”本是佛教概念,原来指思绪不起,慧心呈现,但后来被儒家借用,用来说明专心致志的益处。

8.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恭”与“敬”虽然在古代各有侧重,有所区别,但是今天已经连用,表达相同的含义。

B.作者认为,宋朝时候“敬”的含义与先秦时代并不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儒学在时代变迁中的新发展。

C.作者认为,“恭敬”表示态度温顺和蔼,虽然具有很浓的封建色彩,但是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D.作者认为,如果不理解“恭敬”的准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心,生出轻慢之心。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醒心亭记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东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 涯:水边

B、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 滋:滋润

C、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憾:怨恨

D、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殁: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C、 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1、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 )

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③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④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⑤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⑥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四、(28分)

12、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4分)

(2)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4分)

(3)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4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4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14.古诗文填空。(共8分)

(1)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引壶觞以自酌,???????????? 。???????????? ,审容膝之易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 ? 。(李密《陈情表》)

(4)??????????? ??,???????????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五、名著阅读:(3分)

15、下列对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提出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慧,高家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门亲事。觉慧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甚至不惜顶撞高老太爷而离家出走。(《家》)

B.大卫的前妻朵拉患了重病,并最终离开了人世。大卫在海外闯荡数年归来后发现:和他一起长大的阿格妮丝才是自己最理想的伴侣。最终,他俩结成良缘,与姨婆贝西、女仆佩葛蒂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大卫·科波菲尔》

C.当爱斯梅拉达跪在圣母院门前执行忏悔仪式之后,弗比斯把爱斯梅拉达救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爱斯梅拉达,但遭到了爱斯梅拉达的拒绝。(《巴黎圣母院》)

D.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张飞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来夹攻,30回合战不倒吕布。最后,赵云也上来助战,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三国演义》

16、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宝玉笑道:“这有何难,我荐一个人与你权理这一个月的事,管必妥当。”贾珍忙问:“是谁?”宝玉走至贾珍耳边说了两句。贾珍听了喜不自禁,连忙起身笑道:“果然安帖,如今就去。”

宝玉推荐的人是谁?因何原因推荐?推荐去做什么?

??答: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18分)

绝地之音

马步升

(1)七年前深秋的一个黄昏,我呆坐在陕甘交界处一座古长城的营盘上,怅惘地望着大沟那面踟蹰在山坡上恹恹的夕阳,倾听着那串如丝如缕如歌似哭的歌声,被风沙折磨了半个月的干涸的眼眶,不觉间盈满了清泪。七年间我怀揣着那串无词无调的歌声游历了许多美丽的、荒瘠的地方,谛听过许多古今中外的人都为之倾倒的乐音,但时刻能够震撼我心灵、能进入我血液骨髓的仍然是这串无词无调的歌声。

(2)那年秋天,我随导师踏上了徒步考察长城的征程。进入陕甘宁蒙一带,我的心整日被强烈地震撼着。那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啊,大沟横断,小沟交错,沟中有沟,原本平展开阔的黄土高原被洪水切割成狰狞的黄土林。整日里见不着生存在现时现地的人,能与我们交流的只有秦汉边卒的遗迹,那无阻无碍的朔风挟着远古的灵感,一拨一拨地注入我们的身心。

(3)我和导师开始爬山。终于,攀上了山顶。昏黄的太阳已站在了一根黄土柱上,随时准备一跃而下,将山川人灵都置于无际的黑暗之中。我们站在城墙上,寻找继续前行的路。这时,一个场景牢牢地攫住了我。面前又是一条大沟。夕阳仍然漂在那面沟坡上。一眼望不见边沿的沟坡破碎而陡直。有一块平地,满沟坡只有一块平地。那是一块什么样的平地啊,沟坡向沟底延伸,突然被沟内冲出来的洪水迎面斩断,在面前划出一道深达百米的危崖,山坡上涌下来的洪水则从两面切割下来,各自形成危崖,中间只留下两亩见方的一块平地,岌岌悬于三面陡崖之上,余下的一面如一根细绳拴在山体之上。距平台不远有两棵山椿树,树下有几孔土窑洞,一群鸡,一条大黑狗,几头猪,还有几头大骡子在树下或站或卧。山坡平缓处,铺展着有耕种痕迹的山坡地。平台上正在打碾庄稼。一头大骡子拉着碌碡在场内不紧不慢地转圈儿,一个人一手牵绳缰,一手扬皮鞭,皮鞭并不往下抽,只绕在空中,偶尔鞭梢一抖,啪地一声,那声音就沿着三面沟崖哗啦啦传出去,很远很远,直到听不见任何声响,还觉得有一股声音驰向遥远。那人拉着骡子转在了崖边,阳光依然洒下来,远远看去,人和骡和碌碡好似在空中行走。我的心跳起来,人或骡只要走歪一步……那人高扬起手臂,鞭梢也张扬起来,骡子和碌碡也欢乐了几分。突然,那人唱了起来,细听,那歌无词,也无统一的曲调,只有一种内在的音韵连续在一起。如果说有歌词的话,那就只有“咧”一个字。咧—咧—咧—,歌声好似被鞭梢越沟撩过来,抑或是被风断断续续扔过来。满地是无边的黄土壑,昏黄的夕阳浮在黄土上,满地好似涂着秦汉边卒那风干的血。那歌声,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悲歌却多悠扬,似颂歌却兼哀怨,似战歌却兼凄婉……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无词,而饱含所有,无调,却调兼古今。

(4)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那支歌的词和调,为此,我翻遍了几乎所有可以找得到的形式各异的黄土高原民歌卷册,为此,我喜欢听各种音乐和各种嗓门唱出的歌。尽管,我仍不懂音乐,不会唱歌,但我坚信人的心灵是相通的,只要有一支歌与那支歌重合,我便会立即将其捕捉,遗憾的是我的寻找距离原目标愈来愈远,我甚至不能确定世间有无那首歌,或者我是否听到过那首歌。尽管那首歌仍时时刻刻奔来耳畔,那清晰的音符有力地敲打着我的心灵,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感动。

(5)绝地,才能迸发出绝唱,绝唱,永远是绝地的宿命。绝地之音,并不仅仅传达悲壮哀婉,它是生命本身,每一个音符里都透射着生命的全部内涵。它不是用具体的词、调所能表达清楚的,身处无语无理性之境地,废词失调才是真实生命的展示。

(选自《诗文选粹》,有删节)

(注: 碌碡(碌碡又称“碌轴”(liùzhou) ;石制的圆柱形农具. 用来轧谷物、碾平场地等。在我国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份的农村大量使用。)

17.(1)请分别填上一个双音节词,概括文章各部分内容。(4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绝地之音。

第二部分(第2~3段): 绝地之音。

第三部分(第4段): 绝地之音。

第四部分(第5段): 绝地之音。

18.在文章第三段中,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写我和导师途中所看见的景象,有何作用?(6分) 答:

19.结合文意,理解文中所说的 “无词,而饱含所有,无调,却调兼古今”的含义。 (4分)

答:

20.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那歌虽然无词,也无统一的曲调,但却是和谐的、美好的、连绵不断的。

B.作者随导师踏上了徒步考察长城的征程,进入陕甘宁蒙一带,作者的心整日被强烈地震撼着,表达了作者重回故里的兴奋、激动的心情。 C.文章第四段中 “我甚至不能确定世间有无那首歌,或者我是否听到过那首歌”这句话暗示着,其实作者根本没有听到过绝地之音,“绝地之音”只是作者的一种艺术上的虚构而已。

D.“西北文化的每一个因子都是由风沙雷雹、金戈铁马与人们饱受煎熬的血泪搅拌而成,因而总显得粗犷苍凉。”本文也体现了这一风格。

E.多年来,作者一直在寻找那支歌的词和调,最终却没有成功,主要是因为缺少绝地这个特定的环境,而且作者多年来的寻找都是太过于重视歌这种形式,忽视了歌声中蕴涵着的生命力的深刻内涵,

七、语言综合运用(15分)

21.某校高三(1)班将于6月9日召开最后一次主题班会——“我们毕业了”,假如你是这次班会的主持人,请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为这次活动准备一段开场白。

要求:①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② 语言连贯,结构相对完整。

③ 不少于200字。

八、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管仲之口,在《管子—牧民》的原文里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 管晏列传》的引文中改动了一个字:“则”改成了“而”,就有了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也有人面对社会上出现的许多怪现象与不良风气发出了“仓廪实未必知礼节,衣食足未必知荣辱”的感叹。

请结合现实,对“仓廪实”与“知礼节”谈谈你的看法或思考。

要求:

① 题目自拟

② 体裁为议论文或记叙文。

③ 不少于700字。

答案

一、

二、(3×3=9分)

6. C(“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有误。)

7. B (A项,“几乎所有的宗教”有误。C项,“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有误。D项“后来被儒家借用”有误。)

8. D(从第二段“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人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一句可知,“如果不理解‘恭敬’的准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心,生出轻慢之心”与原文不符,更不是作者的观点。)

三、(3×3=9分)

9、B 滋:滋生蔓延。

10、C“乎”都是作介词,相当于“于”。A、连词,表目的,相当于“用以”/连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B、兼词,相当于“于此”/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D、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

11、B

四、(28分)

12、(12分)(1)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或”1分;“即”1分;“望”1分,句意1分。)

(2)这其实是欧阳修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乃”1分;“所以”1分;“于此”1分,句意1分。)

(3)而我又可以凭借文章寄托名声在他的文章之后,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巩”1分;“以”1分;“次”1分;“其”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修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事。

  只要欧阳修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汽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留而忘了回去。所以根据这样的事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修的快乐,我能形容。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的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夷族鸟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而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修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

  像欧阳修公的贤德,韩愈死后的数百年才有。现在与他同游的宾客都还不知道欧阳修的难得。以后的百千年,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来参观他的遗迹,想要见他一面,却因没办法再见到而感慨不已,然后才知道欧阳修的难得。所以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寄托名声在他的文章之后,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

宋仁宗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13、(1)答: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 ?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 【解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2)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14. (1)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

(2)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3)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五、

选B (A项 觉慧应改为“觉民”; C 项 是“卡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救了出来; D项,是 “刘备” 最后上来助战,而并非赵云。

16、王熙凤(1分)、秦可卿去世,宁国府上下都在为如何料理丧事发愁,宝玉向贾珍推荐了王熙凤(1分),协助管理宁国府(王熙凤协理宁国府)(1分)。

六、17.(1) 第一部分(第1段): 绝地之音。 ( 回忆 / 追忆 / 回想)(1分)

第二部分(第2~3段): 绝地之音。 ( 邂逅 / 亲历) (1分)

第三部分(第4段): 绝地之音。 ( 寻找 / 捕捉) (1分)

第四部分(第5段): 绝地之音。 ( 感悟 / 体悟) (1分)

18.(1)渲染出环境的恶劣。(2分)

(2)通过写“绝地”中的“绝”,突出表现行走绝地的艰难及作者内心的震撼感受(2分)

(3)为下文写邂逅(遇见)绝地之音作了铺垫。 (2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江西省南昌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2014年高考预测压轴卷--预测卷语文试题
·江西省2014年高考预测压轴卷--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江西省2014年稳派交流卷·高考预测语文试题
·广东省肇庆市2014届高三4月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2014届高三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2014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即二模语文试题
·安徽省芜湖市2014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2014年高考冲刺调研卷试题四语文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