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上饶市横峰中学2016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I卷(共70分)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职业教育铸造更多的“大国工匠” 近日,一组数据让职业教育话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据教育部长袁贵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做的报告,我国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9年超过95%,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连续3年超过90%。从就业率来看,职校生已经成为比普通高校毕业生更加抢手的热门人才。 职业教育的发展,体现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现代化水平。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理念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社会也逐渐扭转了读职校“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这既为广大“蓝领”赢得更多尊严,同时也验证了职业教育的一般发展规律,那就是:职业教育要推动劳动者自身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不断产生,也将为建设制造业强国奠定坚实的人才基座。 也要看到,职业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领域的软肋。一些人对职业教育的傲慢与偏见还普遍存在。寒假期间,浙江海盐某中学向学生群发短信,提醒“不要和职高生混”。这虽然是个案,但也反映出社会观念的滞后和少数教育者的偏见。职业教育要想找到自己的天地,需要通过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在黑板上耕田”“在课本上开机器”,职业教育这朵“野百合”就不会有春天;只有站在田埂上、守在机床旁、蹲在车间里,紧贴结构调整、密切服务城镇化和中小企业发展,精准对接社会发展用工需求,才能为职业教育赢得应有尊重。 在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期的今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更加精准。春节过后,广州某制衣厂日工资400元招工遭受冷遇;福建泉州某工艺品公司月薪4000元并包住宿,也鲜有人问津;与此同时,四川成都不少“火锅厨师”却过剩了。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折射出我国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的滞后,也在拷问职业教育的精准性。尤其在今年去产能、清理“僵尸企业”、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不能缺位。通过创新农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式,促进下岗工人走进职业教育课堂等方式,有助于培厚人力资本的土壤,真正实现职业教育和产业实践的精准结合。 打造“职教升级版”,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也是面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这同样是其他国家正在采取的做法。比如,去年,日本文部省决定关停一些院校文科专业,侧重培养实用型人才,就是这一趋势的反映。2014年,我国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正是为了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优势。为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适应“机器换人”催生的人才需求,各地已开始迅速部署。如浙江绍兴职业技术学校推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沈阳中德新松职业教育集团并购了有百年历史的德国陶特洛夫职业培训学院,等等。顶层设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当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环环相扣,高质量技术人才输送的途径就会更加畅通。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关乎国计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相信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这朵“野百合”,一定会开遍原野,让更多的“大国工匠”,为更高更强的“中国制造”筑基。 1.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关乎国计民生。我国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B.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现代化水平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上,职业教育也将为建设制造业强国奠定坚实人才基座。 C.我国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滞后,职业教育的精准性也不足,这直接造成了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 D根据教育部长袁贵仁的报告,我国中职和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年上升,职校生已经成为比高校毕业生更加抢手的热门人才。 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浙江海盐某中学“不要和职高生混”的群发短信反映出社会观念的滞后和教育者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普遍存在。 B. 春节过后,广州某制衣厂日工资400元招工受冷遇,而四川成都不少“火锅厨师”却过剩的现象,折射出我国职业教育精准性的不足。 C. 职业教育只有“在黑板上耕田”“在课本上开机器”,精准对接社会发展用工需求,才能赢得应有尊重。 D.只有让职业教育这朵“野百合花”开遍原野,有更多的“大国工匠”产生,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才能深入推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面不属于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问题的一项是 A.进一步转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新职业教育理念,通过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步转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 B. 通过改革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精准性,才能为之赢得应有尊重。 C.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理念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广大“蓝领”赢得了更多尊严。 D.打造“职教升级版”,使职业教育的发展满足国际人才竞争、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自身发展的用人需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4-6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俊,宣府前卫人。嗣世职,为本卫指挥使。累擢大同游击将军。弘治十二年以功进都指挥同知。 火筛入大同左卫,大掠八日。俊遣兵三百邀其前,复分兵三百为策应,而亲御之荆东庄。依河结营,击却三万余骑。帝大喜,立擢都督佥事。未几,总兵官王玺失事被征,即命俊代之。其冬,以寇入戴罪,寻移镇宣府。中官苗逵督师延绥,檄大同、宣府卒为探骑。俊持不遣,逵遂劾俊。帝宥俊,而命发卒如逵言。 武宗初立,寇乘丧大入,连营二十余里。俊遣诸将各帅三千人,分扼要害。俄,寇由新开口毁垣入,将士遽前迎敌;诸将各帅所部拒于虞台岭。俊急帅三千人赴援,道伤足,以兵属都指挥曹泰。泰至鹿角山,被围。俊力疾,益调兵五千人,持三日粮,驰解泰围。又分兵济诸将或溃围出或阻山涧援绝死诸军已大困收兵还。寇追之,行且战,仅得入万全右卫城,士马死亡无算。俊及中官刘清、巡抚李进皆征还。御史郭东山言,俊扶病驰援,劝惩不宜偏废,乃许赎罪。 正德五年,起署都督同知,典神威营操练。明年六月,贼杨虎等自山西十八盘还,破武安,掠武城、景州,转入文安。都指挥、佥事屡败,请济师。乃命俊充副总兵,与参将统京军千人讨之。往来近畿数月,不能创贼。已,朝议调边军协守,贼遂连败。明年三月,众贼败奔登州、莱州。总兵檄俊军莱州,合诸将邀之。贼遂北走,转掠宝坻、香河、玉田,俊急偕将士遏之。帝喜,劳以白金。贼由武清西去。未几,得疾召还。后贼平,实授都督同知。久之,卒。 俊为边将,持廉,有谋勇。其殁也,家无赢资(节选自《明史·张俊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分兵济/诸将或溃围出/或阻山涧援/绝死诸军/已大困/收兵还 B.又分兵济诸将/或溃围出/或阻山涧/援绝死/诸军已大困/收兵还 C.又分兵济/诸将或溃围出/或阻山涧/援绝死/诸军已大困/收兵还 D.又分兵济诸将/或溃围出/或阻山涧援/绝死/诸军已大困/收兵还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世职”指继承世代承袭的官职,是世袭制中官职方面的一种传承。本文“嗣世职,任本卫指挥使”是指张俊继承了世袭官职“本卫指挥使”。 B.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是古代两种常用的纪年方法。前者如本文的“正德五年”,后者如《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C.古代官员改任官职多用徙、调等,擢、迁是指官吏的提升。 D.《明史》,按记史时间排列,是二十四中的倒数第一部,它是一部记载明王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俊有勇有谋。火筛入侵抢掠,张俊既“遣兵”又“分兵”,且亲自率军抵御,傍河扎营,击退了三万余敌寇骑兵。 B.张俊英勇奋战。敌寇乘丧入侵,张俊带伤率军五千解救诸将,但此战终究失利;御史郭东山认为他扶病驰援,于是允许他立功赎罪。 C.张俊功劳显著。因功劳进升都指挥同知,因击退三万余敌寇被提拔都督佥事,在平定杨虎等贼寇中有功劳被授予都督同知。 D.张俊廉洁自律。作为防守边疆的将领,张俊能坚守廉洁,他去世的时候,家里竟然没有多余的钱财。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俊持不遣,逵遂劾俊。帝宥俊,而命发卒如逵言。(5分) 译: (2)俄,寇由新开口毁垣入,将士遽前迎敌;诸将各帅所部拒于虞台岭。(5分)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小重山 惜别 何大圭 绿树莺啼春正浓。钗头青杏小,绿成丛。玉船①风动酒鳞红。歌声咽,相见几时重。 车马去匆匆。路随芳草远,恨无穷。相思只在梦魂中。今宵月,偏照小楼东。 【注】①玉船:亦称“玉酒船”,酒器名。 8.上阕前三句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下阕是如何表现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范仲淹在《渔家傲》中,以“ , 。”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和征人们思家却又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2)韩愈《师说》中“ , ”两句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3)(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小 包 袱 单冬花开始整理她随身携带的小包袱。包袱有枕头那么大,针头线脑都装在里面。儿子张孝德常笑话她的小包袱,说里头不一定都装着针头线脑,一定还有什么秘密宝贝,无论是到弟弟家住还是到北京住,一直不离她身。 女儿张小梅从乡下来接母亲回家,瞅着一个傍晚单冬花和菜市场认识的老乡告别的机会,悄悄打开了包袱。包袱里包着包裹,打开里面发现是一个一个信封,信封上缠着红红绿绿的线,缠绕得严实。信封里装了内容,有厚有薄。张小梅猜想是钱,神秘地说:“妈的包裹里放了钱。”张孝德说:“姐,你没事闲着,妈每天看她的包,你动了她准知道。” 看着母亲的小包袱,用小毛巾、旧布块、塑料纸里三层外三层地包着的一个小包包,小包包里有四十多个信封,信封都是自己早年当兵时给家里写信用过的牛皮纸信封,封面的字迹还清清楚楚。张孝德忽然觉得应该给母亲的小包袱拍个照,他用手机拍下了包袱和包袱里的信封,把图发到微信群里并写下一段话:深刻的亲情是不能被浅薄的快乐填满的,一想到城市生活那些背后的空洞无物,我就惶恐不安。看着母亲的小包袱,我想起了童年、成长和对母亲的感情,我好痛恨自己不能用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意。 天快黑的时候,单冬花回来了。她直奔自己的卧室,打开灯,掀起枕头发现包袱动过了,信封没有动。她明白是闺女张小梅动了,单冬花不喜欢闺女,再孝顺的闺女也是人家的媳妇。单冬花一时不想揭穿闺女的把戏,她知道闺女是心焦包袱里的钱,可包袱里的钱不心焦她。 终于到了回乡的日子。单冬花紧紧抱着她的小包袱,看着小梅和孝德大包小包的提着。包多手少,张孝德建议把小梅的一个小提包和母亲的小包袱捆绑在一起。正捆着,公交车来了。夜色迷蒙,路灯朦胧,张孝德架着单冬花上了车,小梅提着大小包包随后上车。 公交车行驶了四十分钟到达火车站。下车后开始清点行李,单冬花说:“把我的小包袱给我,拿惯了,手里空空的,总觉得少了什么。” 包袱不在了。 张小梅以为单冬花拿着,单冬花以为是张小梅取着,都急得团团转。 单冬花说:“出门时我拿着,上车时孝德说要和小梅的提包系在一起,我明明知道小梅从我手里接走了包袱。” 张小梅说:“妈的包袱啥时候舍得叫旁人拿,我还有福气拿?我是真没有见。” 单冬花腿软得不由得要往地上坐,哽咽着说,两万多块钱呢。一家人不说话了,谁也没想到单冬花的包袱里有这么多钱。 短暂的沉默后,大家开始回忆当时的细节。孝德想也许是忘记把那个包袱带下车了,立即拦下一辆出租车,向公交汽车下一站追去。半个小时后,孝德回来说车上没有。孝德说我快发微信,或许可以帮上忙。 小梅突然想了起来,说:“我的手机还放在那个包袱里边。整理包袱时想着妈的小包袱最重要,手机也最重要,顺手就塞进去了。”孝德问:“是否开着机?”小梅说:“开着。”孝德急忙拨号,结果是关机。 人流拥挤着开始进站,单冬花腿上是一点儿气力都没有了。张孝德仿佛感受到了母亲此时的痛苦,搀扶着,在一旁反复安慰母亲,说破财免灾,只要您健康长寿;更何况,如今的社会还是好人多,大都不在乎您这点钱,人家捡到后一定会给咱送回来;放心回家,不等火车到家就会有好消息,城里的派出所神速着呢。 安顿她们上车后,张孝德立即给家里外甥的银行卡打了一万五千元,并让外甥告诉姥姥说警察当天上午就找到捡包的人,要回了钱,剩余的钱作为感谢费送给好心人了。张孝德再三叮嘱不要说漏嘴。 回到家,在给母亲的电话里,张孝德说:我们自己不小心,包袱丢到车上了,被一个好心人捡着,他通过派出所找到我们,包袱里的东西都完好着呢。 单冬花还是不信,说,包袱里的东西你都清点了? 张孝德说,清点了,零票都换成整钱了。 单冬花说,我那些信封里还有东西呀,千万不敢丢了,你可放好了? 是什么东西呢?张孝德一时语塞,假装手机信号不好,说,妈,你说啥,听不清楚你的话。 单冬花大声说,我那些信封里一多半不是钱,是你的信呀,是你当兵时寄来的信。我百年后要带给你爸的,也好叫你爸知道我是怎么养大他的儿子的呀。 张孝德拿着手机流泪应着,都在,妈,钱在信也在。 张孝德回家找出一沓旧稿纸,坐在桌前,他在想,二十多年前给母亲写过的信里都是什么内容呢?那些内容他是彻底忘记了。 张孝德提笔写下一行字:妈,我在部队想家了。 接下来呢?文字还能在一个人的疼痛中生长吗? (摘编自《小说月报》2016 年第 3 期,作者葛水平,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开头部分用了不少笔墨写单冬花的小包袱,突出小包袱的重要性,给读者一种神秘感,制造了悬念,增强了小说的魅力。 B.小说注重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张小梅“瞅着一个傍晚单冬花和菜市场认识的老乡告别的机会悄悄打开了包袱”,这一细节写出了张小梅贪财的微妙心理。 C.小说开头张孝德“不能用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和结尾“那些内容他是彻底忘记了”相呼应,说明他对母亲的关心和爱已经远不如当年。 D.小说结尾以两个问句作结,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既是对孝德进行叩问,也是启迪读者,引人思考。 E.小说中环境描写着墨不多,但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如“夜色迷蒙,路灯朦胧”就为下文小包袱的丢失埋下了伏笔。 (2)小说中的母亲单冬花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以“小包袱”为线索叙事写人,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4)如果续写小说的结尾,这里提供两种方案:一是小包袱找回来了,二是小包袱找不回来了。你认为哪个结尾更有魅力,请简要分析。(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王宠惠:最纠结的法学家 贾双林 1881年,王宠惠生于香港一个传教士家庭。1895年,14岁的王宠惠北上天津,考取了朝廷办的北洋大学堂,攻读法律科,1899年以最优成绩毕业,并获得“钦字第一号考凭”,也就是皇上认证的第一个大学毕业证书。 1902年,王宠惠赴美留学,先就学于加州大学,随后转入那鲁,并在那里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以后,王宠惠即赴英国继续研究国际公法,并获得英国律师资格。同一时期,王宠惠游历法国和德国等国考察法律,并被选为柏林比较法学会会员。 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两天后,孙即任命年仅31岁的王宠惠出任外交总长,这是中国采取共和政体后的首任外交部长。 在民国时期的外交场合,王宠惠为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争得了尽可能得到的尊重。而且,在民国外交的几个关键时期,其绩效足以彪炳史册。 1919年的巴黎和会,王宠惠虽然没有亲赴巴黎,但作为资深的外交家,他在国内积极发挥政学两界影响,组织领导了国民外交协会、欧美同学会等社团营救被捕学生的斗争。同时,与在巴黎的中国外交官顾维钧、施肇基保持联系,秘授机宜,拒签卖国和约。 1921年,北洋政府为解决巴黎和会未决问题,委派施肇基、顾维钧、王宠惠三人为代表出席华盛顿会议。王宠惠在施、顾二人密切配合下,迫使日本在山东问题上作出退让。次年2月,中日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为后来中国交步他国在华治外法权莫定了法理依据。 1943年,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开会,商讨战后问题。王宠惠以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身份陪同蒋介石出席。在拟定《开罗宣言》过程中,王宠惠经艰难磋商与美国代表达成一致,又巧妙利用了当时美、英、苏之间微妙的国际关系,最终迫使英国作出妥协,在《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满洲、台湾、澎湖归还中国”,为维护中国领土之权益以及莫定战后远东之格局,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就王宠惠的四十年外交生涯而言,开罗会议无疑是其巅峰之战。因为,这一次的外交胜利,不只收回日本占据的领土那么简单,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把美、苏两霸,甚至是英国在战后盘踞台湾和东三省的后门彻底封死,让其永远失去法理依据。因此,中国从来没有两德问题,至今天乃至未来,海峡两岸谈及统一,其国际法基础还得往开罗会议那里倒。其中,不应忘记王宠惠的贡献。走一步,看三步,这就是一个法学家与外交大家的智慧。可见,当时就能入围全世界50名最著名法学家之一的王宠惠,绝非浪得虚名。 还在1928年时,王宠惠主持修订刑法。他在《刑法第一修正案》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华民国刑法》。这一刑法吸收了符合现代法律精神的观念,废除了旧刑法中受传统礼制影响的内容,废除了依亲疏等级确定惩罚程度的旧原则,确立了在刑事惩罚方面一律平等、惩罚从轻的原则。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的形式颁布的刑法典,王宠惠居功至伟。 刑法法典之后,王宠惠又参与了《中华民国民法》的编订。这部民法典采用了民商合一的体例,注重对西方最先进民商法思想的吸收,以社会本位为出发点,又兼顾了中国传统的民间习惯,达到了中西合壁、兼容无碍的效果。《中华民国民法》在短短两年内就编订完成,虽然由于时局限制,它并没有得到有效贯彻,但它在体例、原则、指导思想等方面,为以后的民法典确定了范例。 1949年的新年钟声敲过之后,哲居香港的王宠惠不得不作出选择了,除了去台湾,还可留在香港。有人对王宠惠建议说,如果他开具一份在香港出生的证明,那么就可以持有英国护照了。这次,王宠惠选择了道德,摒弃了技术,他说:“我早年追随国父孙中山革命,旨在推翻满清,打倒帝国主义。我最痛恨的是依附外国势力。)” 1950年,王宠惠还是去了台湾,再度出任司法部长,1958年3月巧日逝世于台北。(选自《新华航空》,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王宠惠,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是第一位在海牙国际法庭任职的中国人。曾参与起草《联合国宪章》。先后撰写了《宪法当议》《宪法危言》等一系列法学作品,探讨了中国宪政设计的原则和方针,其思想不仅莫定了中华民国的立宪基础,而且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宪政风潮,被誉为近现代中国法学的莫基者之一。(摘自百度百科) ②王宠惠“才识足以决大计,谋断足以息群疑,誉望足以动坛站”。 (摘自《法官外交家王宠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王宠惠既是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外交家,又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但他在政治方面的成就显然没有在法学、外交方面那么卓著。 b.孙中山非常器重王宠惠。中华民国成立两天后,孙中山就任命31岁的王宠惠出任外交总长,使之成为我国采取共和政体后的首任外交部长。 c.人们谈及海峡两岸统一能够找到国际法基础,和作为法学家与外交大家的王宠惠制订的法律密不可分,是他为人们提供了两岸统一的法理依据。 d.王宠惠是在海牙国际法庭任职的中国第一人,著有《宪法当议》《宪法危言》等法学作品,起草了《中华民国刑法》,参编了《中华民国民法》。 e.王宠惠的思想不仅奠定了中华民国的立宪基础,而且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宪政风潮,他所起草或参与编订的法律实施效果均很显著,是范例之作。 (2)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在叙事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王宠惠“才识足以决大计”,从文中看,其外交方面的才识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4)王宠惠无论在外交舞台还是在法学领域都成就卓绝,其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第II卷(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奥巴马将与冒险家贝尔·格瑞斯一起,在阿拉斯加州荒野 体验野外生存,并将会见几位专家了解地区气候变暖的情况。 ②《纳赛尔丁阿凡提传》中的阿凡提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行侠仗义、好打抱不平的侠士,他 ,四处流浪,是路人甲乙丙丁中的一个。 ③陆羽为了搜集《茶经》的资料游历天下,一路上,他 ,日晒雨淋,足迹遍布巴山蜀水、荆楚大地、吴越山川等地。 A.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跋山涉水 B.风尘仆仆 跋山涉水 风餐露宿 C.跋山涉水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D.跋山涉水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加强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不前往人烟稀少、治安较差的地区;在人群密集场所,注意防范身边可疑人员。 B.把“救命钱”只有用在发展上,不断增强内动力,以自立自强代替坐以待毙,全面小康的征程才能走得顺风顺水。 C.当今世界,虽然霸权强权、地区纷争仍然存在,但稳定的“存量”和“增量”明显大于动乱的“存量”和“增量”。 D.近年来,学校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家校纠纷”不断,这也导致许多学校出于安全考虑,严格限制学生的室外活动开展。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当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进入职场,人们也将感受到机器人“全面入侵”的威胁。“人工智能将导致机器人像删除垃圾邮件一样‘删除’人类”,这样的言论固然耸人听闻, 。无论如何,机器人潮流势不可挡,我们只有在创新中引领,在顺应中制变。 A.但机器人带来的哲学反思与伦理困境,必将是未来社会的严峻挑战。 B.再加上未来社会的严峻挑战,机器人必然带给人类哲学反思与伦理困境。 C.机器人即使不能带给人类哲学反思与伦理困境,未来社会也会面临严峻挑战。 D.不管是否能使未来社会面临严峻挑战,机器人都能带来哲学反思与伦理困境。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差耻感是理性的敬畏心态的情感基础,也是社会治理的心理基础。① ,必然是一个堕落的人;一个缺失羞耻感的社会,② 。纵观当今那些毫无敬畏感、恣意违背法律和道德、挑战文明底线的人,③ 。要在全社会开展羞耻感教育,促使广大人民群众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 17、下面是《三个和尚抬水吃》的漫画,请写出漫画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6分)
答: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