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NCS20160607项目第一次模拟测试卷 语文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社会分工产生了“物质方面的生产力”和“精神方面的生产力”。它们在自 身相对独立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有自身内在特征的生产力形态。马克思将语言、文学、技术能力 等归于后者,使其显现出更偏重于人类人文关系的特征和品格。 两种生产力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文化生产力具有其精神生产的独特性,是社会意识、心理、关 系等方面的文明发展成果,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征。同时在文化生产力中,生产主体将自身强烈 的主观因素,诸如思想、意志、情感、愿望浸透于全部文化生产过程,以某种有形无形的方式体现在 产品中。文化生产同其他生产一样,也是由实践主体通过劳动,将一定的材料加工改造为新存在 物,因此文化生产的过程也同样是产品生产过程。 五六十年代开始的电子时代智能生产力,显著标志是文化与经济、科技崭新关系的建立,其重 要特征是“文化的经济化、科技化”和“经济、科技的文化化”,及由之产生的当代文化、科技、经济的 一体化趋势。 随着传媒高速发展和信息时代来临,文化生产已日益成为当代经济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复杂科 技化的现代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像影视出版、体育比赛,乃至广告娱乐、信息传播等产业,已越发成 为庞大的产业集团,成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文化进入市场、产业,渗透经济、科技、商品的要 素,其本身已具有经济力、科技力,已成为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 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文化生产力代表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人的社会需要不断提高。在 基本物质层次满足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精神和心理上的需要,因此增加文化产品的需求, 如人们对书籍、音像、艺术品的需求,对娱乐、旅游、信息与网络等服务的需求。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方面的生产力,必然内含着自身独特的生产方式,既有其独特的发生发展史 以及对生产者精神创造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有对生产对象的内在要求,同时还受物质生产技术条件 的限制。 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文化发展投以极大的 关注。更多的国家民族认识到文化对当代生活的巨大影响和制约。各国普遍关注文化在人类发展 中的极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经济发展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脱离人文背景的发展没有灵魂。 人类发展不仅包括得到商品和服务,还包括过上充实满意有价值和值得珍惜的共同生活。因此,文 化作为发展手段尽管很重要,但它最终不能降到只作为经济发展的促进者这一次要地位,发展与经 济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无疑,未来世界的竞争也将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已 成为21世纪核心的话题之一。 (作者金元浦,摘自《开辟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生产力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征,它显现出偏重于人文关系的特征和品格,包括语言、文 学和技术能力等方面。 B.文化生产力和“物质方面的生产力”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它是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等精神方面 的文明发展成果。 C.庞大的文化产业集团的形成,是文化生产发展水平提升的表现之一,也说明文化产业在国民 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D.和其他生产一样,文化的生产过程也是由实践主体通过特定方式的劳动完成的最富精神性的 生产,具有明显的特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分工,分化出物质生产者与精神生产者,也同时产生了文化方面 的生产力和物质方面的生产力。 B.建立文化与经济、科技的崭新关系是当代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三者的一体化趋势是 其重要特征之一。 C.文化生产力有其独特的生产方式,它将生产主体强烈的主观因素有形无形地体现在产品中, 并且浸透于全部文化生产过程。 D.当今时代,人们普遍关注文化发展水平,这是因为经济发展如果没有人文背景,就只是一种没 有灵魂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能反映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状况,当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应该更 多地关注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B.文化生产既包含了对文化生产者和生产对象的内在要求,也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因此文化 生产不是纯粹的精神劳动。 C.在信息时代,一个国家与民族不能将文化置于次要地位,不能将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促进者; 否则,人类的生活将枯燥而苍白。 D.现代社会,文化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巨大,发展与经济已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提 升文化生产力成为了世界各国的一个核心话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揭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父来成,宋乡贡进士。侯斯幼贫,读书尤刻苦,昼夜不少懈,父子 自为师友,由是贯通百氏,早有文名。大德间,稍出游湘、汉,程钜夫、卢挚,先后为湖南宪长,成器重 之,钜夫因妻以从妹。延祜初,钜夫、挚列荐于朝,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时平章李孟监修国史, 读其所撰《功臣列传》,叹日:“是方可名史笔!”升应奉翰林文字,仍兼编修,迁国子助教,复留为应 奉。南归省母,旋复召还。傒斯凡三入翰林,朝廷之事,台阁之仪,靡不闲习,集贤学士王约谓:“与 侯斯谈治道,大起人意,授之以政,当无施不可。”天历初,开奎章阁,首擢为授经郎,以教勋戚大臣 子孙。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每中书奏用儒臣,必问曰:“其材 何如揭曼硕?”间出所上《太平政要》以示台臣,曰:“此朕授经郎揭曼硕所进也。”其见亲重如此。富 州地不产金,官府惑于奸民之言,为募淘金户三百,而以其人总之,散往他郡,采金以献,岁课自四两 累增至四十九两。其人既死,而三百户所存无什一,又不聊生,有司遂责民之受役于官者代输,民多 以是破产。中书因傒斯言:遂捐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傒斯少处穷约,事亲菽水粗具而 必得其欢心,既有禄入,衣食稍逾于前,辄愀然日:“吾亲未尝享是也。”故平生清俭,至老不渝。友 于兄弟,终始无间言。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食墨病民者则尤不曲 为之掩复也。为文章,叙事严整,语简而当;诗尤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太典册及元勋茂德 当得铭辞者,必以命焉。殊方绝域,成慕其名,得其文者,莫不以为荣云。 (节选自《元史·揭傒斯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B.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C.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丽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D.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妹,就是堂妹。用“从”称呼,指亲属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子指的是侄子,从兄指的是堂兄。 B.乡贡进士是指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考试的及第者。参加这一层次的考试需经乡试、府试两 级选拔。 C.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这一职位的由来 可以追溯到唐朝。 D.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成语“菽水之欢”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揭傒斯在诗文、书法方面皆有成就。他年轻时就有文名,受到程钜夫、卢挚等名公显宦的器 重;朝廷重要的文书,显宦的碑铭大都请他撰写。 B.揭傒斯在史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监修国史的李孟读了他撰写的《功臣列传》,赞叹其为史家 笔法,并认为和他交谈能大受启发。 C.揭傒斯受到皇帝信任和赏识。他担任授经郎教授功勋大臣及皇亲国戚的子孙读书,每当中书 省推荐官员,皇帝都会拿揭傒斯来做比较。 D.揭傒斯非常孝顺,一生清廉节俭。他有了俸禄以后,生活稍微好一点,就会想到他的父母,觉 得自己的父母没有享受到这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 (2)中书因侯斯言,遂捐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① 孟浩然 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注]①“精思观”,湖北襄阳附近名胜。“王白云”为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生。两人结伴 出游,中途走散。 8.诗的颈联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9.结合前两联,从描写方法这一角度,简要分析孟浩然诗风的特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 (1)《氓》一诗中女子对氓因婚事推迟而进行的解释的诗句“ , ,”表现女 子的善良、天真。 (2)《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自己当初临危受任的两句是:“ , 。” (3)杜牧《阿房官赋》“____ ,_ ___ ”两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珠 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的情形,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乙选考题 请从11、12两题中选定其中—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阅 卷时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历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我叫田栀毓 庄学 夹河滩田村的田医生爹妈给的名字叫田栀毓,写着复杂,叫着也别扭,不够铿锵,不知是祖上哪 一位有点墨水的祖爷爷给起的,改不了了。可是村里人都喜欢叫他田医生。 有一年,在西藏当兵十几年的村民田崇义带回了一种怪病,浑身酸痛.需要喝藏酒泡雪莲才能 消除病症。可是内地哪有藏酒雪莲随时供他喝呢?就寻偏方,求到了本村田医生的名下。田医生 与田崇义聊天过后,给他一瓶泡了切片茎块的酒。泡的是何物?田医生笑笑,小人参呗。田崇义严 格按要求日酌二两,不出旬日,酸痛减轻并消失了。田崇义请田医生吃了喝了,田医生才把话挑明, 啥小人参?萝卜片,做幌子的。田医生凑近了小声说,主要是信石①,大热剧毒,一点点而已!田崇 义听了,酒杯颤颤巍巍半天送不到嘴里。 后来,田医生凭着自己的大胆,出奇招,从阎王爷那儿拽回来几个乡亲,名声大噪。就凭这,田 医生泰然自若地领受着村人们的目光仰慕和话语问候。田医生富态,领袖样的背梳头,身材高高大 大,走在村街上不疾不徐,自然是昂首挺胸,有时目光也平视了,对迎面走来的人很随意地回应:嗯, 嗯,都吃过了? 田医生好医,文革中参加过县里赤脚医生培训,也读过几本《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本草 纲目》的,回到村里开办了大队的医务室。田医生看病有趣,前堂坐诊,问问患者病情,然后踱到一 块床单遮掩后的卧室翻看医书,照本宣科,对症下药,在方子上增增减减,病症重的,剂量就略大些, 从未出过医疗事故。 日月如驹,大队医务室也从从容容地变成了“栀毓诊所”。 那年仲夏,村民豆娃家的小儿子腹胀如鼓,送县医院花钱若干也没查出病因,豆娃凄惶惶地把孩子 抬回村里。有人建议叫田医生看看,豆娃有些不屑,讥诮地说,人家县医院都看不好,他田栀毓中球!说 罢,豆娃稍一愣怔:田栀毓,天治愈?莫非真中?豆娃就把儿子送到了田医生处。田医生尽管询问着病 情,心里却打鼓,说还是到省城的大医院看看吧。豆娃手里是灯草没有,那还上得起大医院?谚“噗通” 一声给田医生跪下了。田医生无奈,先给病人开了几副正痛的药,然后品味自己拍孩子小山样的肚腹的 感觉。田医生其实也昧默了,孩子的肚腹内如果有肿瘤状况,医院早就开刀取出了。不妨弄些泻药试试。 医院都治不好,我就不能一试?田医生一时胆壮,随手在地里采摘了一些蘑菇做引子,将芒硝②一同熬了 叫孩子服下,不多久,那孩子疼得大汗淋漓呼爹叫娘满床打滚。田医生也汗流如注脸色苍白,说了声我回 去取药,就慌慌张张跑回家中收拾了,脚如捣蒜般地往外乡躲。 田医生衣衫不整地跑到洛河边上,坐下喘息。夏阳聒噪的阡陌上草木葳蕤,洛河水莹莹灼灼, 天色湛蓝,褐鸟翻飞成舞。好美的生命图像啊!田医生目光呆滞,脚步不曾再移动半步。回想自己 一生,眼前晃来晃去的都是紧闭双眼惨死的恐怖面孔,自己的憨大胆与谋财害命何异!田医生对着 “哗哗”奔流的洛河叹息道:时来信石益人,运退芒硝夺命。 远处村里一片喧嚣,豆娃带了几个人奔田医生而来。田医生身如筛糠般地抖个不停,嘴里讷讷 不成句。豆娃又是一个“噗通”地跪下,连叩三个头,仰起脸时,尖尖的额头上一片灰土印记中渗出 了丝丝血迹。豆娃涕泗长呼:神医呀!神医! 如此一声呼喊,田医生的脸色由苍到白,由白到润,由润到红,鼻子眼又都重新回到脸上,神态 也自然起来。原来孩子痛后腹泻不止,生生地泻出了无数发硬发黑的血块。过后,孩子开始喊饿, 没事了。就这么简单。 第二天,村里人照常到“栀毓诊所”看病取药,却只见大门紧闭,门上一纸公告告诉村人,诊所 从此停业。寻找田医生,家人说是到普陀山旅游了。家人还告诉来者,以后不要再叫“田医生”了, 就叫“田栀毓”吧,田医生出门的时候交代过的,说,我叫田栀毓! (有删改) 注:①信石:中药名,原名砒石,大热剧毒,加工制品为砒霜;②芒硝:中药名,由矿物提炼而成,有通 便消肿功效。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叙事语言间用白话与文言,同时大量引入地方方言,富有乡土气息。善用民间形象的譬 喻,如“捣蒜般地往外乡躲”,活画出田栀毓急切、恐慌的情态。 B.田栀毓治病善于利用病人心理。给田崇义的药用“小人参”泡酒,给豆娃儿子开药用蘑菇作 引,目的是使病人相信他医术的神奇,平常食材也能治得大病。 C.小说善于在细微处巧妙地表现人物心理。豆娃两次“噗通”一跪,意蕴却不完全相同:第一次 展示的是无可奈何之下的赌命一博,后一次则表现的是对田栀毓高超医术的信服。 D.小说巧妙地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洛河边“阡陌上草木葳蕤,洛河水莹莹灼灼” “褐鸟翻飞成舞”,意在通过描写美好的生命图景,烘托出逃难中的田栀毓迫切的求生欲望。 E.小说用生动而轻松的笔调详叙田栀毓两次奇招治病的故事,却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医者的 生命伦理与民间就医心态严肃深刻的反思,言近而旨远。 (2)小说在塑造田栀毓这个形象时,重点突出了他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田栀毓逃向外乡路上,用一句“时来信石益人,运退芒硝夺命”表达了自己行医半生的感慨,请 结合全文理解分析这句话的含义。(6分) (4)小说为什么以田栀毓停业、“正名”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徐中舒:我的治学之路 我十六岁那年进入安庆第一师范学校,插班学习了三年。在师范教授国文课的是前清举人,桐城古 文派大师吴汝伦的弟子胡远浚先生。桐城古文派以复古为革新,提倡做明白浅显的古文,编集了《经史 百家杂钞》和《古文辞类纂》这样的选本,使初学者循序渐进,一方面能逐步掌握文言文,进而能直接阅读 三代两汉的典籍;另一方面又可以懂得读书的门径,掌握必要的书目知识。胡先生在当时很有文名,他的 国文课是我在师范里最喜爱的功课,师范的三年学习,我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集注于国文课;其余功 课只求及格就行了。师范毕业以后,我先后考上了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数理系和南京河海工程学校,终因 所学与自己的兴趣大相径庭,不忍舍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而辍学。一直到1925年我考上清华国学 研究院,从王国维先生学习古文字,遂正式走上了研习中国古史的道路。. 在辍学的那段时间里,我做过小学教师和家庭教师,尽管教务繁重,仍挤出时间自学古文。学 习本是一件极辛苦,极枯燥之事,若无浓烈的爱好,是很难做到乐在其中的。‘孔子说的“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我因为古文基础比较坚实,能顺利地阅读古代文 献,接触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对古代社会的了解也就愈加深入。我年轻时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兴趣, 曾发表过《木兰歌再考》《五言诗发生时期的讨论》等文章,阐述了自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看 法;然而治史要求处处征实,中国古史中未知数甚多,要取得一点突破,在前人基础上有所进步那是 非常不易的,要尽量避免其它干扰。一个人精力有限,要同时在两个方向都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极 小,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我便放弃了对文学的爱好,将精力专注于中国古史上。“狂者进 取,狷者有所不为”,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我在进入清华国学研究院以前,主要是打下了较好的古文基础,工具书也不过是一本《康熙字 典》。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一年的学习中,我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从王国雏先生抄写甲骨文、金文, 并采用王国维先生提出的“古史二重证法”,将古文字材料与古代的文献典籍相互映证,互相补充, 运用于中国古代史的探索之中。《从古书上所见的殷周民族》一文是我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毕业 论文,也是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开端。后来我在前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工作时,便循着这个方向 陆续写出了《耒耜考》《殷周之际史迹之检讨》等一组文章,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套 看法。二十年代后期,以安阳殷墟的田野发掘为标志的我国现代考古学产生了。我在三十年代初 根据殷墟的考古发掘资料写出了《再论小屯与仰韶》一文,开始了利用考古资料并结合古代文献来 探索中国古史的尝试,在此后半个多世纪里,不断涌现的新的考古资料成为我研究中国古史不可或 缺的重要依据,考古学知识也成为我治史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了。此外,由于近代文化人类学的 长足进展,用边裔民族的资料阐发古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样成为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途径。 我系统地学习民族史是在解放以后,虽然当时我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许多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 段的兄弟民族具体而微的材料使我得到极大的启发。 我研治中国古史六十余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尽管我现在早已逾古稀之年,也还要继续扩充 基础知识,譬如在音韵学方面,由于自己口耳方面的限制和没有进行长期的训练,至今尚不能真正 掌握,还须不断补课,生命有限而学无止境。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首先应根据自己所选择的学习方向来确定最起码的基础 范围,即一门学科的入门知识,从而扎扎实实地去掌握它;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再逐步地扩大自 己的基础面。切忌在学习之始就把基础学习的面铺得过宽过大,盲目地去追求所谓的博,反造成 学习重点不突出,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精力分散,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而一事无成,造成时间精力 的极大浪费。(徐中舒《先秦史十讲》) ②他从艰难困苦中走出,深知物力维艰,终身极为节俭,生活上只求衣能蔽寒,食能果腹而已。1961 年,徐中舒被驱逐出川大校园,蜗居一间20平方米的门房。一些学生也为之抱不平,他却处之泰 然,反而勉励学生:“‘士志于道’,搞学术研究的人重要的是要在学术上做出贡献,生活上的一切 都是小事。”(彭裕商《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徐中舒早年受教于桐城古文派大师吴汝伦的弟子胡远浚先生,桐城派独特的“家法”为徐中 舒此后的文史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徐中舒两次考上理科专业却中途辍学,最终考取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走上古史研究道路,是 因为他发现自己兴趣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不可能在科技领域有所作为。 C.徐中舒早年本已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略有小成,后来却将精力专注于中国古史上,是因为中 国古史中未知领域尚多,相比之下更有研究的价值。 D.近现代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的长足进展,使徐中舒放弃了早年所追随的王国维先生“古史二 重证法”的治学理路,终于在古史研究中开辟出新的境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E.徐中舒在文中多次引用《论语》中的名言阐释解说,生活中也曾引述《论语》勉励后学,一生 治学虽时有新变,但却始终葆有着传统儒者的古风。 (2)材料展现了徐中舒怎样的精神品格和学者风范?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6分) (3)徐中舒认为治学首先应确定“一门学科的入门知识”,然后“逐步地扩大自己的基础面”,这在 徐中舒自己的治学之路上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文中作者介绍了哪些提高古文修养的方法?请结合材料回答。并谈谈良好的古文修养对作者 一生治学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史书里没说,但是演义里____地写出了尉迟敬德“三鞭换两锏”的故事,指的是敬德挥出三 鞭,而秦叔宝只用两锏就接住了,以此表现叔宝还胜了一招。 (2)中国广州的一位特型演员希望通过扮演美国总统奥巴马走红演艺界,人们在看过他的表演后, 的确觉得他的模仿____,印象深刻。 (3)古代匠人中潜隐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他们运用浪漫自由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一龛《牧牛道场》 的十组牧牛图,雕琢得____。 A.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B.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 C.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D.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丛书的作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新闻研究的学者,他们以言简意深之笔,勾画出这些搏击风云的 新闻名家的人生历程,使那些一生为他人作传的明星光彩照人,读后深受启迪。 B.中泰开展合作符合两国发展需要和共同利益,对促进地区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最大的 任务是,确保铁路合作项目顺利实施,为连接中国、老挝、泰国的“大动脉”早日贯通打下坚实基础。 C.对于聘任邓亚萍为兼职教授所引发的网民争议,昨天中国政法大学给出最新回应,称邓亚萍被聘 任为该校体育教学部兼职教授,聘期为3年,不收取任何报酬,审批与聘任程序符合有关规定。 D.尽管农村和城市间还存在着数字鸿沟,技术创新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但作为正在发展中的网 络大国,中国正沿着网络发展之路继续前行,并将尽力把网络空间打造成更加美好的地方。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但是影响毛发变白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遗传、疾病和精神因 素等等。一个家庭的父母头发早白,其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