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2016.04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目前学术界比较公认的可以算作四合式院落的最早实例,发现于陕西岐山凤雏 村,是一座距今约3000年的西周时期建筑遗址。但它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称作四合院,四合 院应具备四面方正围合的布局和居住功能两个要素,而这组建筑平面布局虽已具备了四舍 院的基本特征,但使用功能推断为祠堂,不属于住宅。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中的证实, 这种四面方正围合、轴线对称的院落布局方式的四合院,在汉代已经形成。之后,作为我国 住宅建筑布局的一种重要方式历经唐、宋等朝代延续发展。 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将全国性质的首都定于今北京,称为大都。大都城经过严格的 规划布局,城内用横平竖直的大街将大都城分割成数十个里坊,坊内以八亩为一份住宅的 宅基地供居民建造院落,也就是著名的“八亩方宅”。根据20世纪50年代发掘的元代后英 房和玉桃园等地的居住遗址判断,元代住宅格局已与现代的四合院非常接近。所不同的是, 元代住宅为轴线前端开门,且其前后两进房屋中间有廊子相通,使得前后两座房屋形成“工” 字形,称“工字廊”。可以说元代大都城内的院落是,目前已知北京四合院的肇始了。明清 时期,工字廊运渐消失,大门开始从轴线前端偏居院落一角,直至清代中后期四合院基本定 型。自清代末期开始,随着西方文化大量传入,西方的建筑形式和装饰元素也随之进入了北 京四合院,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出现了西洋式大门,,这些西洋味基本上没有破坏四合院的格 局,也没有打破四合院的尺度和色调,反而为四合院增加了一些新气象。 北京四合院是我国北方四合院式住宅的代表,它是在北京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人文环境 的双重作用下发展成熟的,因此其院落布局和建筑单体都表现出了宜居性,也处处体现出北京 传统文化的内涵。从.平面格局上看,北京四合院具有“坎宅巽门”特征,也就是坐北朝南的 院哥’,按照后天八卦方位,正房位于正北方坎位,而大门开在东南角巽位。坎宅保证 了住房朝南采光,巽门能防止从大门望见院内情况,保证了宅院私密性,而其庭院的空间接 近正方形,则更利于北京天气条件下的采光和家庭成员的活动。作为礼仪之邦,为了更加强 调礼制上的内外有别和主客有别,较为讲究的四合院往往在里外院之间建造一道二门作为 分割,二门一般做成饰满木雕的垂花门形式,十分美观,增强了四合院的艺术气息。 四合院的单体建筑尺度是一种较为亲切的建筑风格,其厚重的屋面和墙体营造出冬暖 夏凉岣效果,也表现出其对北京气候的庭好适应性。北京四合院色调上表现出外观上砖瓦 的灰色调和内向空间油漆彩画、装饰装修的多彩纷呈。一方面,这种灰色调的外观和相对较 为低矮的建筑尺度从一个侧面烘托出了整个城内重要建筑如宫殿、坛庙、皇家园林和寺观 等的恢宏气势和特殊地位。另一方面,内部空间的多彩带给居住院内的人们比较欢快的氛 围?同时,四合院如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将“天人合一”的理念倾注到了它的一草一木,四 合院的绿化植物选择不仅注意到了时本地自然气候的适应性,尤其注意到了植物对建筑的 影响。那就是,作为院外的行道树会种植高大落叶乔木,不妨碍交通c而庭院内则都是落叶 小灌木或者乔木以及花卉,它们的根系都很小,不伤害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如同所有中 国传统建筑一样,即使是花木,也会被赋予无尽的情感。这些四合院的花木都是中国数千年 发展史中被赋予了深刻文化内涵的品种,如常见品种槐树象征了崇高的威望、良好的品德, 海棠、石榴象征了家族兴旺、日子红火,丁香和牡丹象征了夫妻好合、富贵荣华,如此等等。 正如《论语莎云:“和而不同。”四合院在“和”的基础上也表现出了院落布局的不同组合形式、 单体建筑形制的差异以及砖雕、木雕、石雕等焱多建筑装饰细节上的变化。通过这些“不同”,我们甚至可以读懂宅院主人的社会地位、,思想情怀、文化修养和喜怒哀乐。可以说,当我们真正走近和走进北京四合院的时候,我们就不仅仅是在品读一种建筑,更是在了解中华历史,释读传统哲学和文化。 (摘编自李卫伟《留住乡愁——释渎(北京四合院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发现最早的四合式院落,一般认为是在陕西凤雏村发现的大概三千年前的一处 建筑遗址,它的外形已具备了四合院的基本特征,但还不算真正的四合院。 B.四合院是一种四面方正圈合、轴线对称布局的院落住宅建筑,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证 实,在汉代已经形成,到元代时,住宅格局已与现代的四合院非常接近。 C.作为我国四合院式住宅的代表,北京四合院依赖当地独特地理气候和人文环境而发 展,例如其“坎宅巽门”特性,既保证了住宅采光,又便于家庭成员的活动。 D.四合院的单体建筑风格较为亲切,屋面和墙体厚重使其冬暖夏凉,表现出对北京气候 的良好适应性,内部空间色调多彩,给居住院内的人们营造了欢快的氛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元代大都城将居民住宅建设纳人整个城市规划布局中,城内大街横平竖宜,将大都城 分割成数十个里坊,坊内提供给居民建造院落,每份宅基地占地八亩。 B.清朝末年以来,由于西方文化传人,西方的建筑形式和装饰元素使得清代巾后期基本 定型的四合院格局有了新的突破,例如西洋式大门给四合院增加了新气象。 C.与现代的四合院相比,“工字廊”是元代四合院住宅建设的一个特征,即为轴线前端开 门,前后两进房屋中间有廊子相通,前后两座房屋形成“工”字形。 D.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开在东南角的大门,可以避免从外面望进去看见院内情况,而 讲究的四合院还会在里外院之间建造一道二门作为分割,以显示内外有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合院是我国住宅建筑布局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形成于汉代,历经唐、宋等朝代延续 发展,到元代,其住宅建筑格局成为现代北京四合院的发端。 B.北京四合院受皇城文化内涵的影响,四面方正围合表示规矩守礼而自我封闭,灰色调 的外观和相对低矮的建筑尺度表示一种谦逊卑微的臣服的态度。 C.四合院的绿化植物选择体现出我国“天人合一”的理念,院内花木都凝结着人们的思 想感情,如石榴象征着家族日子红红火火,牡丹象征着富贵荣华等。 D.四合院体现着“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在其大结构相同的前提下,院落布局有不同的 组合形式,单体建筑形制也有差异,在建筑装饰细节上也变化多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昭述字仲祖,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各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为刑部详覆官,累迁 秘书丞。群牧制置使曹利用荐为判官,郓州牧地侵于民者凡数千顷,昭述悉复之。以太常博 士知开封县,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开封推官。坐尝被曹利用荐,出知常州,迁为三司度支判 官,改河北转运使。江陵屯兵喧言仓粟陈腐,欲以动众。昭述取以为奉,且以饭其僚属,众遂 定。徙湖南潭州,戍卒愤监军酷暴,欲构乱,或指昭述谓曰:“如李公长者,何可负?”其谋遂 寝。昭述闻之,以戒监军。监军自是不复为暴。比去,众遮道罗拜,指妻子曰:“向非公,无噍 类矣。”徙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加直史馆。徙陕西转运使,纠察在京刑狱,为三司户部副使, 累迁刑部郎中。陕西用兵,提点陕西计置粮草,还授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为河北都 转运使。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初, 六符过之,真以为堤也,及还而城具,甚骇愕。初置义勇军,人情汹汹,昭述乘疾置①日行数舍,开谕父老,众始安。宣抚使表其能,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澶州,又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河北始置四路,以为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大水,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改龙图阁学士、知秦州。谏官、御史言昭述庸懦,不可负重镇,留真定府。居四年,入领三班院,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郑州。未几,知通进银台司,判太常寺,复领三班,累迁尚书右丞。从袷享致斋于朝堂,得暴疾卒。赠礼部尚书,谥恪。 (节选自《宋史·李昭述传》) 【注】①疾置:古时为供紧急传递公文的使人途中停宿、换乘马匹等而设置的驿站。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 而就/ B.河决澶渊/久未塞脍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 而就/ C.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愈旬 而就/ D.河决澶渊/久未塞侩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 而就/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士院,官署名,掌起草任免将相、号令征伐等机密诏令,并备皇帝顾问,宋称翰林学士院。 B.转运使,主管运输的巾央或地方官职,宋时该职曾为一个地区实际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C.遮道,又称“拦路”“借留”,典出东汉寇恂,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D. 致斋,指精致的书斋学舍,内涵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茗香绕竹,无不精致,文化韵味浓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昭述子承父荫,累迁高官。他先承父辈官爵出仕,后经皇帝召试赐进士出身,凭借自 己的才华和不懈努力,最终升至尚书右丞,死后追赠礼部尚书。 B.李昭述恪尽职守,关注民生。他在担任群牧制置使属下判官时,郓州官员随意扩大官 邸用地,侵占当地百姓良田,李昭述把这些占地全部返还给百姓。 C.李昭述德才兼备,深孚众望。他巧妙处理江陵屯兵因库粮陈腐打算闹事的事件,凭借 自身的长者威望消除了潭州戍卒的暴乱计划,离任时戍卒罗拜相送。 D.李昭述善掌大局,政绩显著。朝廷刚设置义勇军时,人心动荡不安,他换乘驿站马匹, 不顾疲劳日行百里,劝谕父老,安定众心,后被举荐,深受朝廷重用。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昭述取以为奉,且以饭其僚属,众遂定。 (2)大水,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 (二)古代诗歌阅读(1 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8.与白居易的《观刈麦》相比,两首诗歌都用到了哪种表现手法?这首诗是如何运用这种表 现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5分) 9.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有何作用?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逍遥游》中的“ , ”两句,指出了顺应天地万物之 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2)屈原《离骚》中的“ , ”两句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 好追求,诗人自己唯独喜欢修身养性。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兵士们欢欣鼓舞地饱食将军分给的 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战歌的两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 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 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 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盲人教我看东西 [美]大卫·朗勃尼 ①我们公司在曼谷,某日,董事长派给我一个临时任务:第二天出差陪一位重要客人到 泰国北部的观光胜地游览。 ②我瞪眼看着乱七八糟的办公桌。虽然我已经好几个星期每星期工作7天,桌上一叠 叠的文件说明了我仍有大量积压的工作。我心里嘀咕:“什么时候才能把文件理清呢?” ③第二天一大早,我跟一位衣着讲究、彬彬有礼的男子会合。坐了一小时飞机以后,我 们挤在几百名观光客之中,游览胜景,直到黄昏。 ④那天晚上我的客人和我登上一辆小型巴士去吃晚餐,并观看一场我以前看过许多次 的表演。他和其他游客闲聊的时候,我在黑暗中和坐在我前面的男人礼貌地交谈起来。他是 比利时人,能说流利的英语。我心里纳闷,为什么他的头总奇怪地侧着,而且一动不动,好像 正在沉思似的。后来我看到身旁那根灰色的手杖,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个盲人。 ⑤这个人告诉我,他十多岁时因意外事件,眼睛瞎了。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就不单独旅 行。他大概六十七八岁,已经掌握了无视觉旅游的技巧,懂得利用健全的另外四种感官助他 在心里勾画景象。“晚餐时我可以坐在你旁边吗?”他问,“假如你肯细致描述你看到的东西,我 会很感激。” ⑥“很乐意效劳。”我回答。 ⑦我的客人和他新交的朋友在前面迈步走向餐厅,那盲人和我夹在一长串游客中间跟 随。我抓住他的手肘引导他,他毫不犹豫地向前跨出脚步,昂首挺胸,倒好像是他在为我带 路。我们找到一个靠近舞台的位子。等候饮料时,盲人说:“这音乐在我们西方人听起来似乎 不合调,不过确有迷人之处。麻烦你形容一下乐师。” ⑧舞台一侧有5个男人在为这场表演作暖场演奏,可是在这之前一直没注意他们。“他 们盘腿坐在那里,穿宽松的白棉布衬衫和宽松的黑裤,扎鲜红色腰带。3个年轻人,一个中 年人,一个老人。有一个人在敲小鼓,另一人在弹一个木制的弦乐器,其余3个人在用弓拉 奏一种大提琴形的小乐器。” ⑨他微笑:“这些小乐器是用什么造的?”我再细看了一下,“木头……不过球形的共鸣 箱是用整个椰子壳做的。”我说,同时竭力压制自己的惊奇。灯光逐渐暗了,他又问:“其他游 客是什么样子的?” ⑩“什么肤色和体形的都有。穿得讲究的没几个人。”我低声说。我进一步放低声音并靠 近他的耳朵说话,他立刻热切地把头朝我靠过来。以前从来没有人这么聚精会神地听我说话。 ?舞台后方的帷幕拉开了。6名十三四岁的女孩出场,我描述了她们穿纱笼般的丝裙, 头上有金色头饰,头饰的尖角是软的,会随着她们舞蹈的动作有节奏地晃动。“她们的指尖 套着金色的假指甲,也许有10厘米长,”我告诉他,“这些指甲彰显了她们双手的每一个优 雅动作,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他微笑着点了点头:“多么美妙——我真想摸一摸这些指甲。 ?第一场表演结束了,我找个借口走开,去跟戏院经理谈话。回来时我告诉我的新朋 友:“他们邀请你去后台走走。” ?几分钟后,他站在一位舞蹈演员的旁边。他把四倍大的双手慢慢伸出来抓住她的手。 他轻摸假指甲平滑、微弯、尖锐的末端,那女孩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带着畏惧的表情抬头凝 望着他的脸。我热泪盈眶。 ?夜渐深,我描述得越多,他兴奋地点头越频繁,我发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舞台服装的颜 色、式样和设计;乐师全神贯注演奏时的表情;甚至女侍应生在半昏暗中绽放的纯洁笑容…… ?回到旅馆的大堂,我的新朋友紧紧地抱住我。“你为我看到了每一样东西,实在太美 妙了。”他低声对我说,“我感激不尽。” ?稍后我才领悟:说感谢的应该是我,瞎眼的其实是我。他帮助我掀开了那块在这个喧 闹红尘中遮住我们眼睛并迅速扩大的帷幔,让我看到以前我视而不见、未曾击节赞赏的所 有那些美好事物。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站在“我”的视角,通过“我”的所见、所说、所感来叙述故 事,描述情景,使主旨的表达更令人信服。 B.小说中特意交代“我”和客人要“观看一场我以前看过许多次的表演”,是为了表明 “我”对这种例行安排的活动感到很无趣。 C.在“我”给盲人朋友介绍小乐器的共鸣箱是用椰子壳做的之后,“我”为自己发现椰子 壳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而感到非常惊奇。 D.“我找个借口走开,去跟戏院经理谈话”一句中,“找个借口”说明“我”乐意为盲人朋 友做事,同时又有担心事情办不成令盲人朋友失望的心理。 E.小说通过写“我”和一位盲人朋友参观一场表演的故事,借助明暗两条线索,描绘了 丰富多彩的场景,介绍了众多的陪衬人物。 (2)小说的第⑤自然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对舞台上5名乐师、6名十三四岁的女孩作了详细描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 要分析。 (6分) (4)小说最后一段的“说感谢的应该是我,瞎眼的其实是我”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对我们有什 么启示?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中国大气物理研究的奠基人——叶笃正 1945年,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前往 美国,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罗斯贝。叶笃正的弟子黄刚说:“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 斯贝的治学精神,在中国,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在国外,老师讲的同时学生会经常打 断老师,提出质疑。罗斯贝重视事实,一切都从事实出发。他总是朝前看,视野/。阔,不是就 事论事来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这种治学方式后来也延续到了叶笃正身上。 1949年,叶笃正结束了在美国的学业,虽有高额的年薪,但是叶笃正选择了离开,他对 导师罗斯贝说:“我觉得新中国是有希望的,我想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 20世纪50年代中期,叶笃正在研究中发现,在青藏高原以南和以北有两股强西风向 东吹,青藏高原像一个巨大的屏障使它们的位置比较稳定,越往东走,两股气流的距离越 近,最后合成一股,到了日本风力最强。 过去,人们研究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始终只把它当做一个动力学因素,只考虑 它的隆起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叶笃正开创性地提出,青藏高原在夏天是一个热源.在冬天是 一个冷源,其影响几乎波及半个地球。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是叶笃正的最大发 现。从此,让叶笃正享誉世界的青藏高原气象学建立了起来。 在20世纪50年代,气象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是大气环流。为了改进和提高我国天 气预报的准确性,叶笃正和他的合作者从观察事实和理论分析出发,系统地开展了对东亚 大气环流演变的研究。在研究中,叶笃正提出了北半球冬季西风带阻塞形势演变的机理和 预报这些演变过程的关键指标。这个研究不仅大大提高了我国冬季寒潮爆发的预报准确 率,而且为研究冬季西风带大气环流演变提供了理论基础。 叶笃正和他的合作者撰写了《大气环流的若干基本问题》一书,书中指出,大气环流的 所有基本要素都不是独立的,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是一个内在的整体。并且,在形 成这个整体的过程中,除了像太阳辐射和地球旋转这些外部因子外,大尺度扰动在其中扮 演了重要角色。该书被公认为国际上大气环流动力学最早的著作。 1958年,叶笃正等科学家比国际上早20多年提出了东亚大气环流季节转换的突变 性;他最早注意到阻塞高压与东亚天气的关系,是对阻塞高压形成做出满意解释的第一位 气象学家,而国外在l5年后的1976年才注意到阻基高压与北美异常天气的联系。 我们都知道,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全球变暖的元凶。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菜国的一位科学 家提出,二氧化碳的问题各国要同样对待。叶笃正提醒大家,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在这一 百年以来,到底是发达国家排放多还是发展中国家排放多?在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各国不 能均摊。参加这次会议的各国科学家都对这种说法表示赞同。 在很多方面,叶笃正都表现出了他对科学前沿问题的敏感0 1981年池在美国著名的地 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 GFDL)与美国科学院院士真锅淑郎进行合作研究时,提出了地 球表面由于水分平衡造成的湿度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影响的理论,这是最早的有 关大气圈和地球其他圈层相互作用的理论。 叶笃正善于从别人不经意的发言中捕捉到重要的科学问题。在一个讨论会上,当讨论 到人类活动如何使气候恶化时,一位科学家提出,不要只看到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负两 影响,“有序”的人类活动也可以使气候向良性方向变化,甚至可以起到改造局地气候变化 的作用。叶笃正立即抓住“有序”这两个字说,这是研究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命 题,并立即组织友表了有关有序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可能起到良性效果的论文c对此,有科 学家表示,叶笃正的观点是具有潜在的科学生命力的。人类应该如何从宏观尺度上布局生 产活动和城市化等,这是具有生命力的陆一气相互作用研究。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将 会如叶笃正预期的那样,诞生出“气候环境变化控制论”的新学科分支。 (选自王学健《叶笃正:风起云飞展浩荡分,有删改) 【链接材料】 材料一 回国后,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北 京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一百度百科 材料二 “叶老喜欢野外科考,总要亲自到实地察看。”叶笃正的学生黄荣辉院士回忆 说,直到87岁高龄时,他还不顾条件艰苦,亲自到塔克拉玛干沙漠查看新建的气象观测站。 ——新华网 材料三 叶笃正曾说:“我喜欢敢于和我对话的学生。他应该有自己的见解,敢和我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我的学生超过我,我才有成功的感受。”“学生超不过老师,那就没有发展了。” 一一《人民日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严格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记述了叶笃正在美国留学师从罗斯贝、回国搞大气物 理研究并取得卓著的研究成果等事逊,文章脉络十分清晰。 B.上世纪中叶,叶笃正发现了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一改以往人们在研究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影响时,只看到它热力学因素的状况。 C.从文中的介绍来看,有的科研成果是叶笃正独创的,有的科研成果是叶笃正与其他 科学家合作完成的,表现出作者作传叙事方面实事求是的态度。 D.地球表面由于水分平衡造成的湿度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影响的理论,是叶 笃正1981年与美国科学院院士真锅淑郎共同提出的具有开创性的理论。 E.叶笃正以国家利益为重,舍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他在国内不顾条件艰苦,深入 科研第一线,为中国的大气物理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2)叶笃正在科学研究方面体现出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3)当某国科学家提出“二氧化碳的问题各国要同样对待”时,叶笃正的说法为什么能够得 到各国科学家的赞同?请简要分析。 (6分) (4)叶笃正对科学前沿问题有一种敏感,并且善于捕捉重要的科学问题,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近年来,我国高铁发展迅猛,运营里程已超过1.9万公里,在铁路改革转型期,沿 用过去铁路票价制订的方法明显有些 。 ②面包车司机懊悔地说:“如果当时我及时把受伤的人送到医院抢救,就不会落到 今天这个地步。”他肇事后抛弃伤者, 使交通肇事变成了故意杀人。 ③尽管打着“金融互助”旗号的网络投资平台被包括央行、银.监会在内的四部委定 义为非法机构,相关部门也做出风险提示,但仍有投资人 。 A.因循坐误 一念之误 执迷不悟 B.一念之误 因循坐误 执迷不悟 C.执迷不悟 一念之误 因循坐误 D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