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科目:语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学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题卷共8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姓 名 准考证号 绝密★启用前 郴州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本试卷共六道大道,18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有一个核心价值系统,这就是修身、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指实现理想的人格和完美的道德境界,其目的是治国、平天下,内容包括人性论、修养论、境界论一整套修身之道。人性论奠定修身的理论基础。人性问题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内容丰富的问题,历代思想家通过对人性论的阐发,来说明能否通过修养而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从而为修身奠定理论基础。讲人性是为了讲修养,人性论主要解决人为什么要修身的问题;而修养论则说明怎样修身,是讲修身的方法和途径问题。境界论展现了修身的理想追求。境界论是关于追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的理论,它以人性论为基础,以修养论为途径,最终目标是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当一个人的修身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时,就会保持内心的淡泊与宁静,不会在物欲之海中随波逐流,对身外之物,则“来也不御,去也不追,乘夫天理,各安其性”,在得失之间顺其自然。当一个人修身到挣脱物欲的束缚,达到不为物累的境界,也就练就了做人的真功夫,无论做什么,都能与做人统一起来,做官讲官德,做生意讲商德,做学问讲文德。中国古代政治思想非常注重修身之道,认为树立并保持一个人的形象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功。 治国,是指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以义利统一作为治国的伦理准则,以任人唯贤作为治国的关键环节,以民本文化作为治国的核心内容。物质利益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与坏,关系治国遵循什么样的伦理准则问题。义利统一思想作为确立道义与利益关系的原则,引导人们在物质利益面前以道义为重,使治国有一个可以遵循的伦理准则。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还很注重官吏的素质,强调对官吏的选拔、任用和处罚应遵循一定的准则,从而形成吏治之道。在用人之道上,主张任贤选能,认为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是治国的关键环节。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讲治国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以民为本,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民本文化。民本文化主张国以民为本,以安民为务,治国应爱民、重民、宽民、足民、富民,通过对民的治理,实现社会稳定,从而达到长治久安。 平天下,是修身、治国的最终理想目标,这个理想目标就是实现世界大同。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所讲的“天下”,意在普天之下,也就是古代意义上的“全世界”。梁启超讲“中国则于修身齐家治国之外,又以平天下为一大问题……而其理想固以全世界为鹄也”。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所讲“平天下”的含义有三个层面:第一是指天下公平。《礼记?礼运》中论述“天下为公”,黄宗羲谈到“天下之大公”,王夫之也论述“天下之公”,都是指天下公平。第二是指天下均平。《礼记?乐记》中阐发“平均天下”,朱熹认为“平天下,谓均平也”,赵南星谈到“齐治均平”,都是指天下均平。第三是指天下和平。《礼记?乐记》讲“天下皆宁”,荀子主张“一天下”,丘浚讲“天下享和平之治”,都是指天下和平。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论平天下,就是追求天下公平、天下均平、天下和平,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目标。 深入探索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价值,弘扬其积极因素,清理其消极因素,实现其创新性发展,对于今天加强官德修养、发展社会民生、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乃至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修身”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关于修身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即人性论、修身论、境界论,境界论以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为目标,更高远。 B.历代思想家通过对人性论的阐发,来说明能否通过修养而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从而为修身奠定理论基础。 C. 讲人性是为了讲修养,人性论主要解决为什么要修身;而修养论则说明怎样修身,是讲修身的方法和途径。 D.挣脱物欲束缚,达到不为物累的境界,就练就了做人的真功夫,能做官讲官德,做生意讲商德,做学问讲文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民本文化主张国以民为本,以安民为务,治国必须爱民、重民、宽民、足民、富民,通过对民的治理,实现社会稳定,来达到长治久安。 B. 任人唯贤是治国关键,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很注重官吏的素质,强调对官吏的选拔、任用和处罚应遵循一定的准则,从而形成吏治之道。 C. “平天下”就是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目标,就是追求天下公平、天下均平、天下和平。黄宗羲谈到的“天下之大公”体现了天下公平。 D.弘扬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价值,对于今天加强官德修养、发展社会民生、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乃至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下列各项中,不能表现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价值中的积极因素的一项是(3分) A. 《论语?里仁》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B. 《孟子》中的“以五十步笑百步”。 C.《大学》中的“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D.《中庸》中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且曰:“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子!”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日讨求国家典故,徐阶辈皆器重之。 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严嵩为首辅,忌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漕河通,居正以岁赋逾春发,水横溢,非决则涸;乃采漕臣议,督艘卒以孟冬月兑运。及岁初毕发,少罹水患。行之久,太仓粟充盈,可支十年。 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人多乐为之尽。俺答款塞,久不为害;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东北直辽左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世称居正知人,然持法严。核驿递省冗官清庠序多所澄汰公卿群吏不得乘传与商旅无别郎署以缺少需次者辄不得补大邑士子额隘艰于进取。亦多怨之者。 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四阅月不愈,百官并斋醮①为祈祷;南都、秦、晋、楚、豫诸大吏,亡不建醮。帝令四维等理阁中细务,大事即家令居正平章。居正始自力,后惫甚,不能遍阅,及病革,乞归。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至是,赠上柱国,谥“文忠”,命四品京卿、锦衣堂上官、司礼太监护丧归葬。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 注①醮jiào:原意是祭,为古代礼仪。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犀不足溷子 溷:使……受污浊 B. 课吏职 课:考核 C. 请贷其死 贷:判处 D. 居正皆右之 右:通“佑”,支持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核驿递/省冗官/清庠序/多所澄汰/公卿群吏不得乘传/与商旅无别/郎署以缺少/需次者辄不得补/大邑士子额隘/艰于进取。 B、核驿递/省冗官/清庠序多/所澄汰公卿/群吏不得/乘传与商旅无别/郎署以缺少/需次者辄不得补大邑士子/额隘/艰于进取。 C、核驿递/省冗官/清庠序多/所澄汰公卿/群吏不得乘传/与商旅无别/郎署以缺少/需次者辄不得补/大邑士子额隘/艰于进取。 D、核驿递/省冗官/清庠序/多所澄汰/公卿群吏不得/乘传与商旅无别/郎署以缺少/需次者/辄不得补大邑士子/额隘艰于进取。 6、根据文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居正少年时已显现过人的才华,徐阶等人极器重他。张居正为人城府极深,严嵩任首辅时虽忌恨徐阶,却仍然很器重他。 B.张居正为政雷厉风行,极其严苛。他整顿吏治,明确责任,赏罚分明,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C.张居正喜欢建功立业,任用李成梁镇守辽东,戚继光镇守蓟门,李成梁和戚继光两人守备设施十分周到,都被封为伯。 D.张居正得到神宗器重,在他患病期间,神宗命令张四维等人处理内阁中的小事,大事仍送到张居正家里由他决断处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 ②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人多乐为之尽。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临江仙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②何处是?我缘应吴兴③。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①陈克:字子高,号赤城居士,临海人。在职期间,曾撰《东南防守利便》上奏朝廷,力主抗金之议。无奈朝廷昏弱,奸佞当道,忠言不为所用。②齑(jī)盐,原指切碎了的腌菜,这里指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③我缘应吴兴:诗人打算隐居吴兴。 8.上片写“岁华销尽客心惊”,诗人因何而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 (5分) 9.本词的结尾“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有何妙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列子御风而行,泠然而善,十五天后回来,对于致福也没有拼命的追求,但庄子对此的评价是“ , ”。 (2)《琵琶行》中表达诗人与琵琶女同病相怜的句子是“ , !” (3)在《次北固山下》中,诗人描写潮长风起,乘船前行的句子是 “ , 。”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喊一嗓子 文 立 妻子的表弟从山中来,到城里给家餐馆打工。因为合适房子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便暂寄寓在我们家。开始我还有些顾虑,担心他会搅扰了生活,可慢慢发现,他很懂事儿,挺有眼力见儿的。比方说吸烟,他会打开窗户探出头去,把烟雾吐在外面。每天他会早起,绝不肯在家吃饭,即使我们几次特意提前准备,他总推说,餐馆的饭不吃白不吃啊!然后溜走。他总晚归,不看电视,也不聊天,常常打声招呼便径直进房间熄灯睡觉。 为此,妻子感到不正常了! 这天等他回来,妻子生气地叫他出来,说,你老这么闷着,老这么见外,老这么不爱讲话,我们难受你知不知道? 他苦着脸,支吾半天,才说,姐,我想家,不想干了! 咋?干得好好的,怎忽地不想干了?妻子莫名其妙,问,莫非老板待你不好? 不是,姐,老板待我不错,又给我涨钱了! 那,什么原因啊?莫非我们这儿住不惯?妻子继续问。 也不是,姐。——只是,我觉着憋得慌。他说。 憋得慌?那,怎样你才感到不憋得慌?我接过话。 我,我想喊一嗓子,痛痛快快使劲儿喊一嗓子!他说。 喊一嗓子?我瞅着他笑了,说,那还不容易! 真的?这会儿,我真可以喊一嗓子?在这儿,能像在我们山里一样,那么随意、那么无拘无束地喊一嗓子?一瞬间,他兴奋了。 我匆忙叉开话题,问,你在山里经常喊一嗓子吗? 是啊,姐夫。比方说我感到憋闷了,会跑到山尖上去,很过瘾地喊那么一嗓子。——现在,我特想站到楼顶上去,喊一嗓子,成吗? 这个,我喘一口气,说,当然,不成! 我赶紧又解释说,你想啊,现在什么时候?深夜!你深夜里一喊,别人还睡觉不睡?人家肯定认为发生什么大事儿啦!再说,这是居民区,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全人啊! 我观察到,他神情黯淡下去了。 哦,我知道不成,他失落地低下头,说,一段日子,我抽空在城区转悠过好几次了,想找个能喊一嗓子的地儿,可哪儿也不合适。夜里不行,白天也同样不行。若我真不管不顾喊一嗓子,那肯定,肯定所有人认为我精神病! 哈,我笑了,我试图通过笑来缓解这一尴尬。 唉,太闷了!他叹着气,往自己房间走去。 好办!要不你开车拉他出去,让他喊一嗓子?妻子突发奇想,对我说。 我犹豫了犹豫,答应说,行,要真睡不着,咱这会儿就去! 好啊!他愉悦地应和着。 这样,在快进入子夜的时刻,我竟开车拉着妻弟驶向城外了。 到哪儿去呢?我想想,说,干脆,送佛到西天,再走远点,找个有真山的地儿,让你切实感受感受在老家那种喊一嗓子的感觉! 太好啦!妻弟激动地叫起来。 离城四十里,有一孤山,山并不高,应属于太行山余脉吧。我知道它周边几里内尚未有人居,还有路直通山顶呢。 约半小时后,到了山脚下。我望望黑黢黢的山,说,到啦,你喊吧。 妻弟走下车,说,那我去了,你耐心等! 我坐在车里,静待着妻弟那过瘾的一喊。 然而,好长时间,仍听不到。 我担心了:不会出什么事儿吧? 下车,我借着星光仰望山上。隐隐约约,似乎有晃动的黑影,却又似乎没有。正当我想喊妻弟一嗓子时,终于,妻弟的声音在山顶响起来。 他喊着,啊—— 他喊着:哦—— 声音粗狂,婉转,悠远,绵长,极具穿透力。 仿佛集聚多年的块垒顷刻间完全被吐出般!我听着,也深受感染,猛生出喊一嗓子的欲望了!我笑着摸着沿着山路登上去,开始回应他的喊声。 凑到他身边,我说,痛快了吧?过瘾了吧? 他说,痛快了,也过瘾了!你再让我喊最后一嗓子,咱即回! 哈,好,你尽管喊啊!我说。 想不到,妻弟这最后一嗓子喊得却苍凉异常,沉重异常。他喊的是—— 换——香油——来哟…… 这哪儿跟哪儿啊?我看过去,见他早已然哭得泪流满面。 怎么啦,你?我实在摸不着头脑,问,你不是痛快了吗?过瘾了吗? 他抹着泪,解释说,姐夫,是这样,这句,是替我父亲喊啊,他老人家生前一直做换香油营生,喊了它大半辈子……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交待表弟每天早起不肯在家吃饭、晚归打声招呼便睡等反常的行为,是为后文“喊一嗓子”埋伏笔。 B.妻子对表弟关怀备至,提供住处,又关心他的心理健康,老板也给他加工资,他却还想回家,有些不识好歹。 C.小说采用大量的动作、肖像、心理描写来展现表弟内心丰富的情感变化,使人物形象十分生动鲜活,有血有肉。 D.表弟在山里经常喊,在城里无处喊,反映出山里生活的自由、无拘无束,批判了都市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E.在表弟的喊声中有他进城务工的生活压力,有他难以融入都市生活的寂寞,更有他内心深处难以舍去的乡愁。 (2)小说在刻画妻子的表弟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3) 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情节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结尾部分设计妻弟喊最后一嗓子这一情节,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材料一: 访谈文字实录(有删节) 【编者按】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国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人民网文化频道特别推出了“回望文艺工作座谈会一周年·文艺名家话精神故乡”系列访谈,近日,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做客人民文化,畅谈座谈会后的感悟。 “我称得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战线的一名老兵,到现在依然在心里经常哼唱着“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喘气”那些歌。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阎肃作为军旅文艺工作者的代表进行了发言。当他说起“军人也有‘风花雪月’”时,习近平总书记插话:“我赞同阎肃同志的‘风花雪月’,这是强军的风花雪月,我们的军旅文艺工作者应该主要围绕着强军目标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自己的发言得到了习总书记的当面肯定,这件事令阎肃分外高兴,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虽年逾八十,阎肃仍思维敏捷,他透露,自己在座谈会上的发言并不拘泥于事先拟好的讲稿,有即兴发挥的成分,“风花雪月”就是他临场直抒胸臆,有感而发。从军六十余载,阎肃对军旅文艺创作有很深的感悟,“我认为,作为一个部队的文艺工作者,爱憎要分明,因为你是为这个部队服务,为国防事业服务的。我过去写过一首歌叫《天职》,其中有这样的词,‘哪有那许多相思眼泪,哪有那许多离别柔肠,当我们勇敢的踏上战场战场,胸膛里喷涌的是雷是火是钢’,我是老兵,我觉得军人就应该这样。” 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年来,军旅文艺界变化很大,阎肃看到“大家都在努力”。习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当前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阎肃感慨,“这句话说进了每个文艺工作者的心里,我们创作一线的很多同志,都在认真思考这句话,积累知识,磨练自己,想要努力做出一点成果出来,回报时代。”阎肃谈到,一年来,部队里涌现出了不少优秀作品,例如,总政话剧团创作的当代军事题材话剧《兵者——国之大事》,海政文工团创作的歌舞诗《英雄核潜艇》等等。 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回顾了自己少年时代和插队时期阅读过的大量书籍,给阎肃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对于从小热爱书籍的阎肃来说,阅读给他的艺术创作带来了许多帮助,“多读书,才能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为了把书中的知识“吃”进自己的肚子里,阎肃下过苦功夫,“唐诗宋词我都是一首一首,一堆一堆地背,川剧的唱词是最讲究的,一本一本的川剧我都背。把这些背下来以后,再去创作的时候,就‘下笔如有神’,占大便宜了”。 “读书破万卷,真的很重要”,阎肃创作过《红梅赞》《敢问路在何方》《说唱脸谱》《雾里看花》等大量经典歌曲,每次遇到创作“瓶颈”,脑中存储的海量知识就成为了他灵感迸发的来源,“灵感的迸发源自于自己从各个方面汲取到的营养,不管唐诗还是宋词,好的词句,存在脑子里面,它是不会溜走的”,阎肃形象比喻说,“平常哪顿饭把我吃壮了,我说不出来,但是身体慢慢越来越好,就是这个道理。” 书籍不仅为阎肃带来创作上的帮助,也是他的“精神故乡”。阎肃认为,“心灵上的故乡,都是在我们的先贤的笔下。像鲁迅先生、老舍先生、曹禺先生、巴金先生的作品,我从小就读,真是长见识,长知识,长学问,而且长性情。从中,我还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对此,阎肃有着很深的体会,他认为,文艺创作要“接地气”,就是要说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大实话”。为了倾听普通百姓的“心声”,阎肃无论走到哪里,都跟各行各业的人迅速打成一片,站岗的、扫地的、修脚的……都成为了他生活中的朋友。 战士们爱听阎肃的歌,曾询问他“为什么你的歌里面总有那么多我们没听过的新词?”阎肃乐了,他透露,自己的创作能够不断出“新”,除了靠知识的积累,还得熟悉生活,接地气,和老百姓心相通。“我看我们的前辈都是这样做的。没有人民群众,没有火热蓬勃的生活,自己坐在屋子里瞎编是没有用的,是编出不来的。”阎肃认为。 为了写出“接地气”的作品,阎肃也有过担忧,“我老想和时代同步。我今年85了,老觉得自己跟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列车’,很怕突然有一天它把我给扔出去。”阎肃谈到,例如“点赞”、“吐槽”之类的网络语言,虽然一开始他不懂,但他会想去尽力“捕捉”这样新鲜的词语。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阎肃常常跟年轻人交朋友,“我喜欢和年轻人交朋友,大家有彼此心的交流,心与心的共鸣,一交流,我就从他们那得到好多好多语言、思维。”阎肃高兴地说。(来源:2015年10月14日人民网-文化频道 采写:陈苑) 材料二:采访阎肃夫人李文辉笔录(有删节) 我和老阎处对象的时候,由于我在东北,他在北京,只能通过书信交流。在信中,我发现他的文笔很美。后来,我来北京和他见面。见到他后,感觉和书信中的他反差很大:个头矮、相貌平,还有点驼背,衣着也很不讲究,还穿着当时城里人很少穿的线袜子,把穿旧了的军裤穿在里面当衬裤。 我看过他中学时代的照片,身板挺直的。30岁前,老阎连一个休息日都没休息过。常常是一杯茶、一支烟,一本书看一天,由于长时间伏案学习,慢慢地老阎就变成了“罗锅”。还有很多休息日,老阎是在书店和戏院度过的。他看过很多书、很多戏,这一点,你们也许能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过去,礼拜天老阎常去天桥看戏,坐公交车要5分钱,他舍不得,经常走着去,走着回来,看戏每小时一毛六,他却肯花。 有朋友建议我办个文化公司,我想还真行,一来我喜欢文艺,二来我对自己的组织沟通能力很自信,三呢,我对文艺界很熟,很多明星大腕都是我的好朋友。老阎听说后坚决反对,根本就不允许。不用说我办这个文化公司,就连儿子办都不行。他有他的原则,我们拗不过他。 儿媳妇是军艺毕业的,学唱歌的,一直想进空政文工团。老阎是文工团的元老级人物,儿媳妇希望他能跟团领导说说情,但他一直没开这个口。 有人要帮老阎写自传、出文集,他都拒绝了。人家劝他,别人都出书了,你怎么不能出。他说:“出那个有什么用呀?”人家说:“你不出谁知道你呀?”老阎说:“知道有什么用呀?” (来源:2010年07月15日人民网-军事频道) 材料三: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阎肃弦歌感人肠 【颁奖词】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1)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访谈中,阎肃认为,军旅文艺工作者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任务,创作出更多与时代同步的“接地气”的作品。 B.材料一访谈中,习总书记说,赞同阎肃同志的“风花雪月”,正确揭示了文学作品的功能,应赞美自然景物,表现生活情趣。 C.材料一是根据事先确定的题目和假设,就某个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而材料二只是确定访谈的话题,内容的主导在被访谈者。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阎肃喜爱看书,都突出表现了阎肃善于从平素的阅读中激发创作灵感,从而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E.阎肃不想出名,有人要帮老阎写自传、出文集,他都拒绝了,所以他不愿意接收专访,材料二的采访者只有采访阎肃夫人来了解阎肃。 (2)材料一陈苑在访谈中对阎肃提出了哪三个主要问题?(6分) 从材料一的访谈中,可以看出阎肃“座谈会后的感悟”有哪些?(6分)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颁奖词”中“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对你人生的启迪。(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政府工作报告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说空话套话,措施具体而微,于细微之中处处体现着政府对百姓民生问题的呵护之情。 B.《奇特的年份》是帕斯捷尔纳克用象征手法写成的短篇小说,其独特之处在于完全通过“表现”来传递作家的认识,这不能不说是他另起炉灶之举。 C.历史的沧海桑田,如今已全部浓缩在戒备森严的荆州博物馆里,徜徉其间,有如漫游在悠久的荆楚文化长廊,精选展出的展品件件都是承载着荆楚文化的吉光片羽。 D.3月1日,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中国馆被盗,20件珍贵藏品不胫而走。该馆中保存着1860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掠的大量珍贵文物,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只有改革才能发展,要把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