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语文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件大小 407KB
所属分类 高三语文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6/7/29 8:42:51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长郡中学2016届高三月考试卷(六)

语 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

150分。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乡村社会的权力网络

耿元骊

在唐代官府的文书格式中,“尚书省下于州,州下于县,县下于乡,皆曰符”。这意味

着,乡在中央政府看来就是最低一层的管理层级。但是“乡”的地位,在唐代也有比较大

的变化。武德七年,唐朝律令规定:“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四邻为保。”其中对

乡里的地位,没有明确说明。《通典》则提到:“大唐百户为里,里置正一人;五里为乡,乡

置耆老一人。……贞观九年,每乡置长一人,佐二人,至十五年省。”由此可见唐初延续

了汉魏以来的“乡官”之制,里正、耆老或者乡长都算是正式(或比照)的官府成员。但是

随着承平日久,到贞观十五年,就不得不废罢“乡长”及属官(佐),废除了乡官之制。“乡

长”及乡的建制虽然废除,但是县以下的地域仍然需要管理,“乡”作为区块名称仍得以

继续存在。只不过将管理“乡”的权力转到了“里正”身上,“里正”一词也逐渐转变为职

务名称。

“里正”成为乡领导的称呼的同时,“里”本身却逐渐消失,取代“里”地位的则是村。

唐初的乡里制,在贞观十五年以后就逐渐向乡村制转化。“乡”和“里”都是设计概念,由

上至下加以推行,试图把县以下地域的居民纳入一个统一的网络当中。但是这种由

“五”“百”之类整数所构成充满结构感的设计规划,却很难与乡村居民的居住实情相吻

合。由非正式纳入官府序列但又受官府严密掌控的“乡”直接面对自然形成的聚落“村”

成为相对合理的选择。

在赋役征派过程当中,乡村社会中的权力网络得以高效运转起来。当然,乡村文化

习俗活动、纠纷调解等等也都是乡村权力运作的载体,但是最基本的运作模式还是通过

赋役征派而得以展现。唐代里正的四项职责“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

役”当中,最关键也最重要的就是“催驱赋役”。官府为了尽可能多和快地取得赋役收入

(包括劳力),多倾向于直接派人下乡征收选派。其正常程序为“刺史……下文帖付县

……县令付案,案司出帖,分付里正”,而里正常常借机谋私,“赤帖怀中藏却,巡门掠敛

一遍”,在乡村中造成“忽闻扣门急,云是下乡隶”的惊恐局面。

在由县级官员主导而成的乡村社会权力网络中,里正、村正这样的基层实际管理者

成为重要的网络节点。经由里正、村正的上传下达、左右协调,权力网络得以运转并最

大程度地为朝廷管理县以下地域。对村民来说,里正、村正代表国家意志对乡村百姓进

行管理;对朝廷来说,里正、村正生活在乡村社会当中,是村民的一部分。所以他们处于

一个微妙的境地,既不敢也不想与朝廷对抗,又不能完全站在朝廷的立场。从朝廷的角

度,既不得不依赖于他们,又经常借机加以惩处打压。里正、村正处于乡村社会事务、经

济事务的中心,上下有事均责成在他们身上,是朝廷、州县和村民的交汇点。

(《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官府的文书格式看,乡被中央政府看作是最低一层的管理层级,并纳入官府序

列,但受官府严密掌控。

B.到了贞观十五年,虽然乡作为区块名称仍存在,但是乡官之制被废除,而赋予里正

以管理“乡”的权力。

C.“乡”“里”作为一种设计概念,是自上而下推行的,力图把其居民纳入统一网络,遭

到乡村居民的抵触。

D.贞观十五年,乡里制逐渐向乡村制转化,官府直接面向“村”,而其办理事务还是通

过“乡”来进行相关处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章由乡在唐代地位的变化,引出乡官之制的废除,管理乡的权力转到了“里正”身

上,里正逐渐转变为职务名称。

B.文章由“里正”引出“里”,介绍唐代乡里制向乡村制的转化,并解释了乡里制的不合

理之处与乡村制出现的必然。

C.经由里正、村正的上传下达、左右协调,权力网络得以运转并最大程度地为朝廷管

理乡以下地域。

D.文章介绍了里正、村正在权力网络中的重要作用,并从里正、村正的身份角度揭示

朝廷与里正、村正之间的微妙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代的官府文书,由尚书省下发到州,再到县再到乡,都称为“符”。武德七年,唐朝

律令没有明确规定乡里地位。

B.在赋役征派过程中,乡村的权力网络得到高效体现,同时乡村文化习俗活动、纠纷

调解也是乡村权力运作的基础。

C.乡村社会权力网络由县级官员主导,里正职责是“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

催驱赋役”。“催驱赋役”最为重要。

D.对朝廷来说,里正、村正代表国家意志进行相关管理,既是依赖的对象,又是需要惩

处打压的对象,有事责成他们办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蔡子英,永宁人,元至正中进士。察罕开府河南,辟参军事,累荐至行省参政。元

亡,从扩廓走定西。明兵克定西,扩廓军败,子英单骑走关中,亡入南山。太祖闻其名,

使人绘形求得之,传诣京师。至江滨,亡去,变姓名,赁舂。久之,复被获。械过洛阳,见

汤和,长揖不拜。抑之跪,不肯。和怒,燕火焚其须,不动。其妻适在洛,请与相见,子英

避不肯见。至京,太祖命脱械以礼遇之,授以官,不受。

退而上书曰:“陛下乘时应运,削平群雄,薄海内外,莫不宾贡。臣鼎鱼漏网,假息南

山。曩者见获,复得脱亡。七年之久,重烦有司追迹。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

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臣感恩无极,非

不欲自竭犬马,但名义所存,不敢辄渝初志。自惟身本韦布,智识浅陋,过蒙主将知荐,

仕至七命,跃马食肉十有五年,愧无尺寸以报国士之遇。及国家破亡,又复失节,何面目

见天下士。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今陛下创业垂统,正当挈持大经大法,垂示

子孙臣民。奈何欲以无礼义、寡廉耻之俘囚,而厕诸维新之朝、贤士大夫之列哉!臣日

夜思维,咎往昔之不死,至于今日,分宜自裁。陛下待臣以恩礼,臣固不敢卖死立名,亦

不敢偷生苟禄。若察臣之愚,全臣之志,禁锢海南,毕其余命,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或王躅闭户以自缢,李芾阉门以自屠,彼非恶荣利而乐死亡,顾义之所在,虽汤镬有不得

避也。渺焉之躯,上愧古人;死有余恨,惟陛下裁察。”

帝览其书,益重之,馆之仪曹。忽一夜大哭不止。人问其故,曰:“无他,思旧君耳。”

帝知不可夺,洪武九年十二月命有司送出塞,令从故主于和林。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累荐至行省参政 累:多次

B.曩者见获 曩:以前

C.分宜自裁 宜:应该

D.帝知不可夺 夺:夺取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元、明、清时,贡士经乡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即

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

B.长揖,古代汉族交际礼仪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即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双

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

C.古代中原人通常称胡须为“须”,“胡”是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后天下一

统,汉胡一家,遂称“胡须”。

D.士大夫是古代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士人”,是指

没有官衔、介乎官民之间的读书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蔡子英仕途多舛。在元朝时,曾担任过各种职务,终官至行省参政,后跟从扩廓逃

到定西,明军攻克定西,蔡子英只好独自逃入南山。

B.蔡子英机智灵敏。明太祖派人找到了他,传令用驿车将他送到京师,但到长江边

时,他逃走了,后变换姓名,受雇替人舂米。很久以后,又被抓获。

C.蔡子英知晓廉耻。经押解路过洛阳时,他的妻子恰巧在洛阳,请求和他相见,蔡子

英因为被俘而失去了气节害怕妻子骂他只好躲避不肯相见。

D.蔡子英不卑不亢。到京师后,皇上授予他官职,他誓不相从,还上书给皇上,太祖看

了他的信后更加看重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乘时应运,削平群雄,薄海内外,莫不宾贡。(5分)

译文:

(2)若察臣之愚,全臣之志,禁锢海南,毕其余命,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8.两首诗所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之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后两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苟子·劝学》)

(2)元嘉草草,___ 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

(3)____ ,将登太行雪满山。 ,忽复乘舟梦

日边。(李白《行路难》)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父子行

李健

一个饥荒年代,艾德罗与儿子乔伊要去一个富足的地方谋生。

中午,他们填饱肚皮,正待继续赶路,几辆色彩斑斓的马车从身边驶过,原来是个杂

技团。乔伊被探出车窗并不时挥动着帽子的小丑吸引,他的视线一直跟着马车,父亲叫

他,他都没有听见。马车在一个广场中间停了下来,一个留着浓密胡子的胖老头正指画

着吩咐人们架起围栏,搭上帐篷。乔伊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父亲默默地跟着。行至围

栏边,乔伊抬头看了看父亲,又用手拉了拉他的衣角,然后小声地说:“看场表演吗?看

场表演吗?”

父亲没有回答,好像在思索着什么。是的,在家乡时,儿子一直迷恋杂技,梦想成为

杂技演员。他只带儿子看过一场表演,没有围栏没有帐蓬,那最多是乡里人组织的一场

义演,可他一直无力满足孩子的要求。艾德罗摸了摸衣兜,摇了摇头,拉起儿子转身走

去。孩子不住地回头,脚下拖起层层尘土。

走到围栏拐角,父亲发现土道上积了很多污水,他们不得不从围栏里钻过,可在他

们要从另一端钻出的时候,竟有一个人站在了围栏的边上。

这个人是杂技团的那个胖老头,他叼着黑色烟斗,挺着他那特有的大肚子,一脸严

肃地说:“先生,我在那边已注意你们很久了,我想……”

“您可不要误会……”艾德罗神色慌张。

胖老头只注意乔伊,并走过来,用手摸了摸乔伊的双臂与胯骨,然后喃喃说道:“没

想到,在这儿还能遇到一块做杂技演员的上好材料!”他转身对艾德罗说道:“先生,我叫

费斯勒,是这个杂技团的老板。如果您想让您的孩子做一名杂技演员,并不至于忍饥挨

饿,那么,我可以满足您的愿望。”

乔伊听到这句话,眼中立刻出现了异样神采。可父亲一把拽过乔伊。

“等等,先生。”费斯勒拦住去路,说道,“我刚才听您说,您的孩子很想看这场表演,

是吗?”

“啊……是的,可……”

“好了,跟我来,今天我就让你们看一场真正的杂技表演。”说完,他转身朝围栏的门

口走去。儿子眼中充满了恳求的目光,父亲很难地下了决心:“好吧。”乔伊听后,撒欢似

的追着费斯勒去了。

费斯勒把他们安排在了一处非常适于观看表演的位置,等他要离开时,乔伊忽然提

出要参观一下后台。费斯勒欣然同意了。

其他座位上都已坐满了人,乔伊还是没有回来。这时,一个头戴草帽的男孩从人缝中

挤了进来,看样子与乔伊年龄相当,他很有礼貌地问道:“先生,请问,我可以坐在这里吗?”

“这里有人,孩子。”那孩子一脸可怜相,说:“我能先坐一会儿吗?”艾德罗为难,还是

点了头。表演快开始时,乔伊回来了,当他看到坐在他位置上的男孩时,便责问起父亲。

那个男孩好像要自觉地离开。乔伊犹豫一下,说:“不,不,我们可以挤一挤。”两个孩子

相互“嘿嘿”一笑。

两个小时的表演很快就结束了。

退场时,艾德罗本能地摸摸腰间,他的钱袋不翼而飞了。他猛然想起了那个草帽男

孩,可那男孩已不知所踪了。艾德罗知道,没有了那些钱,就等于被判了死刑。但他在

儿子面前只是装作在整理衣服的样子。过了一会,他突然对乔伊说:“你看,孩子。我竟

然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免费看了一场表演,不说声谢谢就走,很不礼貌。”“是的,那我

们赶紧去吧。”乔伊说道。“不……不,用不着这么兴师动众,我自己去就可以了。”

但艾德罗却没有向费斯勒道谢,而是对他说了丢钱的事。费斯勒听后,冷言说道:

“先生,您要知道,我们从来不负责观众财物安全。”

“您听我说,我可没那个意思。我记得,演出前您曾对我说,我儿子是块做杂技演员

的好材料……”

“你是想把他卖给我?”

“不,我怎么会把儿子卖给别人呢。我……我只是想去开个小店,可现在没有钱了,

您……等我有了钱,我肯定会来偿还的。”

费斯勒犹豫了一下,就给他一笔贷款。

十年后,乔伊已是马戏团最有名的杂技演员。有一天,艾德罗父子相聚,又被安排

看戏,身边竟坐着乔伊和戴草帽的人。只见戴草帽的人说:“先生,我可不是什么技艺高

超的小偷,我是费斯勒的儿子。当时,是您的儿子把这个钱袋绕过您的后背递给我的。”

他从怀中掏出了那个钱袋。艾德罗接过一看,的确是他的,里面的钱分文没动。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艾德罗知道儿子喜爱看杂技团的表演,但是一直没有出钱让儿子看一场像样的表

演,可见他并不支持儿子发展爱好。

B.“看场表演吗?看场表演吗?”的恳求,“脚下拖起层层尘土”的细节,主要表现的是

乔伊不知生活艰辛的顽童心理。

C.费斯勒拦住艾德罗父子,不听艾德罗根本就不是想逃票看演出的解释,所以艾德

罗内心很气愤,就拽着儿子要快速离开。

D.艾德罗很爱面子,他即使钱袋丢失,也不愿让儿子知道他内心的慌张,即便需要费

斯勒资助,也不好意思直接开口。

E.作品通过乔伊意外走进杂技团的故事,深刻揭示了生活充满变数的现象,也表现

出乔伊努力追求梦想的勇气和机智。

(2)作品中的费斯勒这一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乔伊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作品以十年后的再相聚来结尾,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托尔斯泰夫人的说不尽

卢 岚

1910年10月27日,托尔斯泰给妻子留下一封信,在雪夜中静悄悄地乘了一辆马

车,由医生和女儿陪同,背着妻子秘密离家出走。途中一波三折,时年82岁的老人终于

病倒,只好放弃马车,匿名改乘火车,最后躺倒在阿斯达波沃火车站的站长室里。消息

传出后,家属赶到了,朋友来了,警察来了,读者来了,农夫来了,学生也来了。大家只想

知道托尔斯泰的情况。

小站上有一列火车,在一个车厢里,住着一位老妇人,已经好几天了。她不时从车

厢下来走向红房子,人显得疲惫、迟钝,举步维艰。她就是索菲亚,托尔斯泰的妻子。数

天前得知丈夫离家出走,一度精神失衡,企图自杀。她与家人赶来,但被医生和女儿拒

绝进入站长室。理由是,怕刺激老人家。她只好绕着红屋转来转去,不时敲一下窗子,

让女儿出来,询问丈夫的病况。

丈夫逝世后,索菲亚孤独地生活。孤寂的日子使她有机会反省,深感有必要说些什

么。她选择了不再沉默,她要写她的人生。写出来,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我的人生》

厚达千页。这部资料丰富的作品一经面世,马上引人注目。她写得真诚、委婉,流露出

丰富的内心世界。她对命运既有所意识,也企图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的原本性情。

她忠于事实,直至使你感到不忍。她痛心地说:“我们分居地生活在一起。”但能够生活

在丈夫身边,她感到骄傲,“这是我的使命,我的命运,我的目的,换句话说,这是上帝的

旨意”。

索菲亚有着怎样的一生?她一生共生下13个孩子,另外数次流产,直到43岁还在

怀孕,导致坐骨神经痛。13个孩子,养活了8个,她经历过5个孩子夭折的伤痛。她的

一生就是为托尔斯泰无穷无尽地抄写。无穷尽,就像一个透了底的水桶,永远装不满。

“《战争与和平》,我不知抄过多少回。”

她的一生就是从早到晚为家务、为庄园事务忙个没完没了;管教越来越多的孩子,

要组织马夫、厨子、仆人等20多个下人的工作、生活,平息他们之间的不满和争执;还要

为丈夫缝制衣服,他永远不穿外边制作的衣裤。孩子越来越多,开支也越来越宠大,而

这个贵族之家,虽然拥有宽广的领地。却并非你想象中那么富有,要靠版税来支撑,不

时以马铃薯来待客。作为一个御医的女儿,索菲亚从小在克里姆林宫长大,生活在围绕

着皇室的上流社会中,结婚后突然来到乡间,进入一个小王国般的417公顷的领地,感到

迷失。她很快发现,这种乡村生活不是她想要的。但她必须直面现实,一丝不苟地尽着

妻子和母亲的职责。

当初列夫还是一板一眼管理庄园,饲养各种家畜,剪下羊毛送到莫斯科,种菊苣,事

事亲力亲为。后来将这些事务逐渐转移到索菲亚肩上,他就有时间去实现他的文学野

心——“写一部我们这个世纪的,有着欧洲本真的真正历史故事”,

索菲亚全心投入到这部巨著的抄写工作之中。不管情绪如何,身体状况如何,是否

疲倦,每天晚上去取他日间写下的草稿,抄写得清楚利落才送回去。一部书稿要修改7

次。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一个诗人把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提取出来。放到他的作

品中去,这就是为什么他的作品美,而人生并不美。”又说:“一个真正的诗人在痛苦中衰

竭的同时,也烧毁了别人。”那么,第一个被烧毁的,还不是近在身边的妻子吗?

外界对他们夫妇谣诼纷纭,对索菲亚不利。

索菲亚逝世前不久说:“我跟列夫·托尔斯泰共同生活了48年,但我不知道他是一

个怎样的人。”作为他的妻子也不知道,还有谁能够知道呢?但她毕竟知道极其重要的

一点,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只有当他在创作的时候才是伟大的,一旦离开了笔杆,就与常

人无异。索菲亚也是常人,同样矛盾,火气,嫉妒,最终还是通情达理,“当我意识到我在

服侍一个伟人的时候,我就有力量承受一切”。

索菲亚的晚年生活孤寂,担当着“恶神”和“剥削者”的罪名,忍辱负重,将屋子里所

有的书籍和物品进行了大盘点,详细地做了厚厚的一大册记录,使绝大部分物件得以保

存下来,故居得以保留当年的原样。所有这些,都是这位伟大的女人“承受一切”的结

果。这位尊贵的夫人,让人明白了俄罗斯的伟大女性是怎样的,什么叫作“忍辱负重”。

这不也就是索菲亚·托尔斯泰的魅力所在吗?

(选自《读者》,2013年第2期)

相关链接:

①索菲亚是沙皇御医的女儿,年轻聪慧,富于活力,兴趣多样。能画画,善织绣,喜

欢写作,热爱音乐,会裁衣缝衣。(冯骥才《托尔斯泰妻子索菲亚是个怎样的女人》)

②托尔斯泰在19世纪60年代末陷入“精神危机”,发表《安娜·卡列尼娜>之后,他

完全放弃了小说的写作,陷入对哲学和宗教的沉思,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战作品,其中大

部分都被查禁了。他也因此和教会发生了决裂。(《100年前托尔斯泰离家出走遗弃结

婚48年妻子》)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当托尔斯泰躺倒在阿斯达波沃火车站的站长室的消息传出时,来了很多人,大家

只想知道托尔斯泰的情况,因为他们都非常关注这位伟大的作家。

B.当索菲亚得知丈夫离家出走时,她一度精神失衡,企图自杀,因为她知道自己做得

不好,有很多地方对不住自己的丈夫。

C.索菲亚的《我的人生》真诚、委婉,把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这部作品因为

资料丰富,一经面世马上引人注目。

D.当初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板一眼管理庄园,事事亲力亲为,后来他为了实现自己

的文学野心,把各种事务转移到索菲亚的肩上。

E.虽然索菲亚担当着“恶神”和“剥削者”的罪名,但她还是把托尔斯泰的书籍和物品

进行了大盘点,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什么叫作“忍辱负重”。

(2)文中多处引用索菲亚的话,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6分)

答:

(3)文章结尾处说:这不也就是索菲亚·托尔斯泰的魅力所在吗?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索

菲亚的魅力是什么。(6分)

答:

(4)文章虽然主要写的是索菲亚,但对托尔斯泰也有涉及,通过文章中对托尔斯泰的描

写,你对托尔斯泰有什么样的认识?(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①我举起沉重得像铁棍似的单管猎枪,冒冒失失地朝天开了一枪,随着“砰”的一声

的巨响,一道红光直冲云霄。

②这是一种沁人心脾的有点发酸的霉味,散发出古书的气息……书上的眉批也

___ _,是用鹅翎笔写的,字体挺大,圆转柔和。

③然后你从叶卡捷琳娜时代的古籍转到浪漫主义时代,转到文选,转到那些感伤主

义的、夸张的、____的长篇小说……

A.振聋发聩饶有趣味卷帙浩繁 B.振聋发聩饶有兴趣 汗牛充栋

C.震耳欲聋饶有趣味卷帙浩繁 D.震耳欲聋饶有兴趣 汗牛充栋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在整治校车安全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校车司机、学生家长的经

济负担,防止将规范校车管理的费用转嫁到司机或学生家长身上。

B.今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市场石油供需平衡格局被打破,油价以令人震惊的速度下

跌,点燃了这场不见硝烟的“石油战争”。

C.几个关系到能否顺利择业的硬性指标摆在了毕业生面前:外语必须达到四级以上

水平,要有计算机二级证书,要有专业资格证书……

D.网球运动员李娜的膝盖曾做过多次手术,经常需要打消肿针,饱受伤病的折磨,最

终在32岁的时候做出了离开赛场的决定。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_ __ _。_ ___。__ __。___ _,____ 。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

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

“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①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月考 语文
·湖南省长望浏宁四县市2016年3月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
·湖南省郴州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湖南省衡阳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二模)试 语文
·湖南省衡阳2016届高三大联考 语文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6届高三第十次模拟考试 语文
·湖南省益阳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 语文
·湖南省湘阴县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 语文
·湖南省湘阴县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语文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