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传播》课堂实录
整理点评:湖北省长阳县研训中心 刘开双
执教教师:湖北长阳资丘中心学校 田 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探讨光源
师:同学们看过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整个北京城灯火通明,绚丽多彩。是什么把北京装扮的如此漂亮的?
生:姹紫嫣红的烟花、五彩的灯光。
师:对,五颜六色的烟花、灯光把首都的夜空装点成了光的海洋。其实,我们每天都要生活在光的世界里,我们利用的光从哪里来?
生:太阳、电灯。
师:我们把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板书)。大家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吗?
生1:手电筒、火把、礼花。
生2:煤油灯、蜡烛。
生3:星星、月亮、萤火虫、水母。
生4: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
(评:学生当堂质疑,说明学生在积极思考,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真实表现。)
师:很对,月亮不是光源,它本身不发光。星星是光源吗?
生:争论:是的、不是的
师:星星不一定是光源,其中的恒星能发光,其它星星不发光。同学说出了这么多光源,我们可以按一定标准把它们分成两类,想一想,怎么分?
生: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板书)
二、交流合作,开展探究
2.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师:大家对光现象有兴趣吗?
生:有。
(1)提出问题
师:你想知道光的哪些知识呢?
生1:光是如何传播的?
生2:人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生3:光的传播要不要介质?
生4:光有哪些作用和危害?
生5:光是怎么产生的?
生6:萤火虫是怎么发光的?
生7:光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生8: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评:人教版每章章首有阅读指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这些问题是可能的,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带着问题学习能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无法在一节课里全部解决,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其中的部分问题,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齐答:有
师: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将问题排个序编上号。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2)猜想
师:请大家猜想一下,光传播是直的还是弯曲的?
生A:是直的。我们在晚上照电筒时,发现光是直的。
生B:是弯的。把筷子插入水中,发现变弯了,我认为光线是弯曲的。
师:很好,你们善于观察生活,这是学习物理的一种好方法。
(评:两种声音在课堂中产生碰撞。)
师:嗯,同意A的举手。
师:不错,支持A同学的不少。请A同学统计一下!
生A:38人!
师:同意B同学观点的举手!也请B同学统计一下!
生B:22人!
师:谁的观点对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①演示:光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
老师出示激光笔,向着墙壁照射(提醒学生不能用它照射眼睛),发现不能看清光的传播路径。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看清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呢?
师拿出烧杯、火柴、纸等器材。
师:谁来为我们做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
(评:把动手的权利交给学生。)
学生争着来做,老师请一名女生上台演示。学生将点燃的纸片放到烧杯中,结果烟上升到空气中,实验效果不明显。
下面的学生着急(学生激情焕发,有的站起来、有的恨不得冲上前),大喊:“把烧杯盖住”、“把烧杯倒过来”。
学生重做实验,实验成功,学生感到满意。
师生分析实验现象: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②演示:光在水中是如何传播的
师: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那在水中又是怎样传播的?讲台上有空烧杯、水等器材,谁愿意来做给大家看?
生1:跑步上台,拿起激光笔,让光线射入水中。但实验不成功,同学们着急。
生2:滴点墨水、滴点墨水!
生3:把水弄浑,撒粉笔灰
生4:我来、我来!
生4上前做实验。大家清楚看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③演示:光在玻璃中是如何传播的
老师用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摄入玻璃砖(玻璃后面贴上白纸),观察激光在玻璃种的传播路径。
师:以上实验告诉我们,光是怎样传播的?
生:光沿直线传播。(板书)
师:前面B同学说“把筷子插入水中,发现变弯了”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现象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是有前提条件的,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再和大家讨论这个问题。
(评:不回避其它猜想,这是科学的态度和对学生的尊重。)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师:既然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谁能利用这个知识,来看看我们的座位排列是否整齐?
某生自告奋勇上前,蹲下身子观察。
师: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生1:晚上,汽车灯光一打开,直射出去,照亮前方的道路。
生2:瞄准射击。
生3:打隧道时利用激光准直。
生4:影子的形成。
师生共同补充:站队时,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看队伍是否是直的;木匠师傅看木板是否刨平;日食、月食的形成。
4.简述光线
师: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且有方向,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把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一个理想模型,而并不真实存在。
5.明确光速
师:光能在空气、水、玻璃中传播,前面有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吗?
学生讨论,一生回答: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师:请举例说明。
生:大气层外是真空,太阳光可以射到地球,说明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评: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生成。)
师:你举的例子很好。这与声音有什么不同?
生: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评:运用对比法进行教学,把光的传播与声音的传播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是在渗透一种学习方法。)
师:说的很对。那么请同学们接着思考,打雷的时候,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发生,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生:因为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
师:到底是多快?请同学们看书。
学生看书后回答:c=3×108 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小。(板书)
师:光速很快,如果一个人以光速绕地球飞行,一眨眼的工夫,就可以飞行7.5圈。
三、迁移应用,拓展升华
应用1:教师出示思考题:运动会上,你参加100米赛跑,是听发令枪的声音,还是看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起跑?如果你是终点裁判员,你又以什么为标准开始记时?
学生讨论,交流结论。
应用2:布置课外实践作业:参考课本中的想想做做,做一个针孔照相机,并观察小孔成像现象。
(评:让学生课外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玩,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宽了学生的探究空间,注重了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总结质疑,巩固提高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哪些光的知识?
生1:光源是本身能发光的物体。
生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生3:光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生4:光速是3×108 m/s。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那你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这些知识的?
生1:我是通过实验。
生2:我是通过观察。
生3:通过看书。
生4:老师和我们一起进行分析。
(评:这样引导学生总结,既关注了知识和技能,又关注了过程与方法。)
师:有什么不明白的,需要提出来的吗?
生1:光是不是总是沿直线传播呢?
生2:光可以像声音一样反射吗?
生3:光为什么不能在不透明的物体中传播呢?
(评: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为下一步的学习埋下伏笔。)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光学知识逐步解决。
五、形成评价,布置练习
老师出示学习目标检测题(试题略),学生独立完成,反馈矫正,然后布置练习。
点评:《光的传播》是初中物理教材编排靠前的内容之一,是学生学习光现象的开端,对于激发物理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课后,我们对这节课进行了认真评议,认为有以下两个明显特点:
一、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较充分
学生对光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教师充分利用了这些课程资源,让学生大量列举光源的实例和光沿直线传播应用的事例,实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老师通过创设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分别在不同透明介质中的传播方向,解决探究过程中“如何看清光的传播路径”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参与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以主干知识为线索,在注重科学探究的基础上,还采取了分类、对比、讨论、自学、形成评价、课外实践等方式方法,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升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学生的主动学习不是教出来的,是以教师民主的教学作风为前提,通过一定策略培养出来的。本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表现有积极提出问题、列举事例,进行质疑,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踊跃上台演示等。这些表现表面上是学生积极动口、动手,本质上学生思维的活跃。老师在课堂上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通过问题驱动、情景创设等方式进行启发引导,调动学生思维,这是课堂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关文章:
|